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水平运动(第2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2大气运动
3.影响风的三个力(北半球近地面):
符号
F1
类型 水平气压梯度力
方向
垂直于_等__压__线__, 指向_低__压__
F2 摩擦力
与风向 _相__反__
F3
地转偏向力
总是垂直于_风__ _向__,北半球向 _右__(南半球向 _左__)
4.力的作用效果:
(1)在高空,风向主要取决于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力和__地__转_
第2课时 大气运动
一、大气热力环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图示 (北半球)
近地面风
类型 受力
高空风
近地面风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F2(地转偏向力)共 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 力)、F2(地转偏向 力)和F3(摩擦力)共 同影响
2.等压线图中风向、风速的判断: (1)风向判断的“三步骤”(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 出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地理实践力)尝试结合实践活动,体会其中所含的 地理原理。 女同学们想去海边照相,若想照出长发飘飘的感觉,她 们应该选择什么时间?应该怎么站位呢? 提示:选择白天的中午前后,面向大海(此时盛行海风) 。
【人教版】2019届高考地理教师用书: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感性认知——试一试] [理性归纳——记一记]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A 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 大气逆辐射。
2.大气中的能量直接来源是__B__(字母)根本来源是__A__(字母)。
2.图示:(在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1.代表高空风的是甲图,代表近地面风的是乙图。
2.F 、F 、F 分别代表的力是水平气压梯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思维线索][师说考点](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1)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2)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3)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4)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三)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题组冲关]1.(2017·全国卷Ⅰ·节选)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如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解析:(1)B(2)C第(1)题,双层覆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膜内气温应高于当地实际温度,排除③④。
大气的水平运动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2)若此图表示高空水平面,PM<PN,则O点风向为( ) C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点拨:(1)甲处气压梯度力大。甲处等压线比乙处等压线稠密,说明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气压梯度)比乙处大。 (2)画图(甲处为西北风,乙处为东南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比较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 (3)掌握等压线的判读方法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hPa)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1004
水
平
气
压
1006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1008 1010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高空中的风(只受两个力作用)
(hpa) 1000
近地面的风:斜穿等压线
1002 1004 1006 1008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010
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 的风(北半球)
(一)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受热或冷却
气流的上升或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
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问题一:阅读课本图2-31分析高空和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问题二:读图分析高空大气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当风向稳定时,各力之间的关系如何?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教案(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水平运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共2课时)
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教学流程示意图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流程示意图
二、
课件显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片,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下,风向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二、
但风一旦形成必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如何呢?
由于受地球的自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在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
所以在地转偏向力的加入下,风向不断发生偏转变化,直到影响风向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风向就不再偏转,而这时风向会如何?是否会影响风速?
上面的风受到了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但这种风只存在于高空,因为在近地面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这样风向如何变化呢?
板书设计。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3大气的水平运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达标检测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风的形成
1,2,3,4,5,13
等压线图的判读 6,7,8,9,10,11,12,14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 1~3 题。
1.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
地,摩擦力比乙地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正确;
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陆地摩擦力大,海洋摩擦力小,④正确。故
选 D 项。
答案
解析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空气运动所 受的摩擦力随高度增大而减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 况下,距地面越高,风速越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越小。据此完成 11~12 题。
答案
2.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和气压均发生昼夜变化 和季节变化。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1)据气压分布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①②两地风的不同特点。 (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并说明理由。 成果展示 (1)冬季。冬季陆地降温幅度大,气温低,陆地上形成高压; 海洋降温幅度小,气温高,海洋上形成低压。 (2)从风向上看,①地吹偏北风,②地吹偏南风。从风速上看,①地位于 陆地上,摩擦力大,风速慢;②地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速快。从性质 上看,①地风寒冷干燥,②地风温暖湿润。 (3)乙 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 风力大。
人教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新知突破•储素养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课时作业•测等级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理解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 向,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风速
风向
地转偏 始 终 与 风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 不影响风速 北半球使风右偏,
向力 向垂直 加,赤道为零
大小
南半球使风左偏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
与其他两个力共同
始 终 与 风 关,下垫面越粗糙,
摩擦力
使风速减小 作用,使近地面风
向相反 起伏越大,摩擦力越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一 风级歌 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 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 便;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 很少见。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区域认知:近地面与高空、不同下垫面的风受力存在差异。 综合思维: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 速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通过风的受力分析,理解植树种草起到防风固沙的效 果。 地理实践力:在等压线图上画出风向,判断风力大小。
返回导航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理(必修·第一册 RJ)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夹角大
2019-2020学年新导学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_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2.1.1
(1)请在图中合适的位置标注太阳辐射、吸收(大气对太阳)、反 射(大气对太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月球上的气温变化为什么会如此剧烈呢? (3)地球、月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差不大,为什么地球上的气温比 较稳定呢? (4)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 的原因。
答案: (1)
(4)白天,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间,近地面风 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
(5)谷内干柴被引燃后,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易凝结成雨。 (6)谷内气流上升时,将未烧尽的衣服碎屑和草木灰带至空中, 然后随热力环流在气温较低的四周山顶落下。
【归纳总结】
1.热力环流的形成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热力环 流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解析:第(1)题,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的 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受热的地方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冷却的地方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同一地点,高空气压低于 近地面。第(2)题,在城市热力环流中,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植树造林可以使吹向市区的风湿度增加并且使空气得到净化。第(3) 题,白天,因为山坡上的空气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大气增热强烈,空 气受热上升;夜晚,由于山坡上空气收缩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 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面下滑,流入谷底,导致谷底空气 上升。
(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 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C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降温 (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 能是( B ) a.白天的谷地 b.白天的山坡 c.夜晚的谷地 d.夜晚的山坡 A.ab B.bc C.cd D.ad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完整版)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定位,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3.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
知识体系导引,1.风形成的过程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做水平运动⇒风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三种作用力(北半球)(1)A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B是摩擦力,其作用是使风速减小,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相反。
(3)C是地转偏向力,其特征是始终与风向垂直。
4.力的作用效果(1)若只受A作用: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
(2)若只受A和C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高空。
(3)当A、B、C三力共同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出现在近地面。
判断(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随着海拔的升高,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小。
(√)(3)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气压梯度:指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学法指导]借助手势快速判断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手定则,手心向着自己,四个手指头伸直的方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伸直的方向代表地转偏向力的方向,食指偏向大拇指的方向就代表风向。
重点一大气的水平运动【探究活动】材料一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材料二下面是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
风受力作用图示风向高空风受两力作用(F1、F2)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受三力作用(F1、F2、F3) 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123(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哪个力?该力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3)高空风风向和近地面风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的形成过程,并分别分析受力状况和最终风向。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三、大气的热力状况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
评 展
情况3:水平气压梯度力(F梯)+地转偏向力(F偏)+ 摩擦力(F摩)
(hPa) 1000
1005
1010
12/11/2021
1015
气压梯度力 (北半球近地面
) 地转偏向力 (dìmiàn)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既改变(gǎibiàn)风向,又改变 (gǎibiàn)风速
风向: 风向(fēngxiàng)与等压线斜
第五页,共十六页。
议
1、简述风的三种情况 情况1: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理想状态(zhuàngtài))
情况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空)
情况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近地面)
2、判断风向的方法
12/11/2021
第六页,共十六页。
评
展
1、风向的三种情况:
情况1: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F梯)
低
902
910
906
904 906 908
904
902
低 •丙
丁
908
910
•
912
低
高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检
1.箭头表示甲地空气运动(yùndòng)及受力状况,则:
A水__平__气_压__(_qì_yā_)梯__度__力_; B _____风__向__;
C__地__转__偏_向__力__; D ____摩__擦__力___。
Image
12/11/2021
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1006
1008
hpaA
1002 1000
hpa
B
1002 1000
hpa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C【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2019-2020版高级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第二章大气的水平运动
10.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 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B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读图,回答11~12题。
1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式,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 气温(T)状况是( D )
A.Pa>Pb;Ta>Tb
B.Pa<Pb;Ta<Tb
(1)图中箭头V表示A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_ 南 (南、北)半球气压分布图。
(2)F1是 水平气压梯度 力, 与等压线 垂直 ,且由 高
气压区指向 低 气压区。
(3)F2是 地转偏向 力, 与风向V 垂直 。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F3是 摩擦 力,与风向V 方向相反 。 (5)A处与C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 C _。 (6)画出B、C两点风向。
(C)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15.相同高度的风塔其发电能力( A )
A.海上高于陆地 B.陆地高于海上
C.海上陆上相同 D.无法判定
16.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 C )
A.陆地向上增速快
B.海洋向上增速快
C.40米高度以内海上增速快
D.40米高度以上海上增速快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3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 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a. 垂直于 等压线
b .由高压 指向低压
(百帕) 1000 1005
1010
2.地转偏向力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水平气压 梯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水平运动(第2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教材第32页活动
(1)甲地的气压梯度大于乙地。
理由是同样的距离内,甲地的等压线比乙地密集。
(2)画图略。
(提示:甲地的风向以偏北风或西北风为主,乙地的风向以偏南风或东南风为主。
)
学业达标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甲地气流上升
B.乙地是低气压中心
C.a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
D.c地位于高压脊部位
解析:分析等压线分布可知,甲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乙为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a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c地位于低压槽部分。
答案:B
2.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解析: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实质上就是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气流从高压中心甲流向低压中心乙的过程中,在南半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的共同作用下,风向应斜穿等压线。
①②流入低压中心乙的过程中气流与等压线垂直,④在流出高压中心甲时与等压线垂直,均不正确。
答案:C
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示意图,图中数值①>②>③>④>⑤。
据此回答3~4题。
3.若该图为等压线示意图,b点的风向和甲处的气压场分别为( )
A.北风高压B.西风高压
C.北风低压D.西风低压
解析:b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会形成北风;甲处在气压场中心,等压线数值由内向外降低,为高压。
答案:A
4.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则图中a、b、c、d四点风速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 A.a>b>c>d B.d>c>b>a
C.d>a>b>c D.c>b>a>d
解析:若该图为等风速线示意图,由题干中①>②>③>④>⑤及a、b、c、d在图中的位置即可判断出风速的大小关系。
答案:A
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完成5~6题。
5.若P地风向为①,则P、M两地的气压( )
A.P>M B.P<M
C.P=M D.无法确定
6.若气压P<M,则P点的风向可能为(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5题,风是空气由高气压向低气压的水平运动,若风向为①,则P地的气压值高于M地。
第6题,若气压值P<M,则风的方向在北半球为③,在南半球为④。
答案:5.A 6.C
7.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D.乙>甲>丙>丁
解析:若代表温度,按对流层温度分布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递减,a>b>c>d>e,再根据等温线的分布,乙为热源,气流上升,为低压,甲为冷源,气流下沉,为高压,气压值甲>乙>丁>丙。
答案:C
8.读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问题。
(1)假设本图是近地面等压线图,A处吹东北风,则A点位于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
(2)假设本图是高空等压线图,A处吹正南风,则A点位于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
(3)在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A点吹________风。
(4)B点与C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风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其方向受三种力的影响,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当三种力平衡时,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已知风向为东北风,逆向推理可知A点位于南半球。
第(2)题,假设条件是“高空等压线”,因此可以不考虑摩擦力,根据已知风向同样可以逆向推理得知A点位于北半球。
第(3)题,解答的关键是排除定向思维的干扰,因为题干已说明不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在这个假设条件下,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第(4)题,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
答案:(1)南(2)北(3)东(4)B
能力提升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
根据下图回答9~10题。
9.①②③④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本题图上等压线疏密程度一样,且比例尺相同,则等压线气压差越大,风力就越大。
答案:C
10.②图(北半球)中P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解析:过P点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右偏,偏转成东北风。
答案:A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11~12题。
1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2.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解析:第11题,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 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
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
第12题,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
答案:11.A 12.D
读某地等压线图,图中箭头线表示风向,据此完成第13题。
13.关于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高压中心B.北半球的低压中心
C.南半球的低压中心 D.南半球的高压中心
解析:从B地风向可知甲地为南半球的高压中心。
答案:D
14.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①地比②地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流上升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即为当地风向。
第(2)题,①②地的气压值分别为998<①<1 000,1 012<②<1 014,显然①<②。
第(3)题,①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
第(4)题,A、C两处相比,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较大。
答案:(1)C (2)低
(3)①近地面气压低时气温高,多上升气流。
(4)A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