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齐与历史主义_彭刚

合集下载

“一切都是当代史”的史学思考

“一切都是当代史”的史学思考

“一切都是当代史”的史学思考作者:陈科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1期摘要:历史学理论学习,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更深层次研究的必要前提。

广泛阅读相关理论知识,丰富自身历史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一书,书作者旁征博引,通过大量事实,书籍,思想流派,以缜密的逻辑思维,辨证的分析方法,严谨凝练的文字表达,论述了历史是当代的,是思想精神的观点。

本文是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就读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出思考,整理分析,以为心得。

关键词:历史编年史伪历史历史哲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30-02作为克罗齐的史学思想的代表作,本书内容充满了思辨色彩,上半部分言理,下半部分引述辩证。

作者旁征博引,几乎囊括了西方史学的所有流派的代表,从希腊罗马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到中世纪的尤西比乌斯,奥托,帕特里齐,以及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圭恰迪尼,巴罗尼奥,启蒙主义时期的代表伏尔泰,波舒哀,梅奥等人,再到浪漫史学代表吉泽布雷斯特,实证主义代表兰克等等,充分的展现了作者的唯心一元史学观的思想形成历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克罗齐在实证主义、自然主义风靡社会科学领域,历史研究进一步发展面临巨大转折的关键时刻提出的著名论点,是他极端的唯心一元论的历史主义思想的体现,就像他所说“历史主义就是要肯定生活与实在就是而且仅只是历史”。

[1]针对克罗齐的这一历史观点现代诸多学者做了批判,诸如彭刚的《克罗齐与历史主义》,丁向阳的《对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解》,王晴佳著《历史的精神精神的历史--评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肖迪文的《史学的回归》等,既肯定了克罗齐这一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学术氛围下,强调人是历史研究的核心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明确了历史研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否定了他的极端的唯心历史观,即否认历史的客观存在性,历史与现实的确实界限,历史与哲学的根本分歧。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看法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看法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解“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个命题出自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贝内德托·克罗齐(1866—1952),20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史学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被誉为学术大师,是现代西方历史相对主义在理论上的集大成者。

他的史学理论对历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雅各布·布克哈特在他的《世界史考察》中把历史学家的任务规定为:力图确定那些经久不变的、周期性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因素,因为这样的一些因素能够在我们的理智和情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即是对于历史中的规律来说的,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历史规律却是现代的规律。

去发现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始终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人类对历史的把握始终带有当代色彩,治史者都力求客观与公正,可真实的历史却不及杜撰历史那般富有生机活力,治史行为和目的比真实历史自身更富有历史意义,对历史的记录与描述、肯定与否定,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塑造历史的强大精神结构。

任何历史研究不可能是纯历史的,纯粹客观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历史研究者在对历史现象的观察、思考、提问、整理、书写的过程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历史的创造,这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受研究者的当代视野的影响与限制。

历史著作渗入了历史学家个人主观的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可能有个人兴趣的影响,也可能有党派、民族、宗教感情等的影响。

司马迁有过类似“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精辟的说法:“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黄仁宇在评论《万历十五年》时曾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都只能假定自然法规逐渐展开,下一代的人证实我们的发现,也可能检讨我们的错误,就像我们看到前一代的错误一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克罗齐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体现了克罗齐历史哲学的核心——历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或精神。

《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

辽宁大学历史学专业2010级任课教师:耿元骊《历史学理论》参考书目说明:1)以中文书为主,有多种版本则著录较新出版且版本较好者2)分类以该书的主体分类,个别书跨多个主题,但是只放入某个主题之下。

3)论文未列入。

一、历史、历史学、史学史【书名】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作者】(英)彼得·伯克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书名】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作者】(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著;何兆武译【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08【书名】西方历史学名著提要【作者】陈启能主编【出版商】南昌市: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书名】历史学是什么【作者】葛剑雄,周筱贇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08【书名】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作者】包伟民选编【出版商】杭州市: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为历史学辩护【作者】(法)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著;张和声,程郁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历史与历史学【作者】何兆武著【出版商】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书名】中国世界历史学30年:1978-2008 【作者】于沛,周荣耀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0【书名】西方历史学经典名著选读【作者】王宪明选编/导读【出版商】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07【书名】中华大典历史典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分典全3册【作者】《中华大典》委员会编纂委员会【出版商】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研究【作者】(英)汤因比(Toynbec,A.J.)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01【书名】《历史研究》导读【作者】(英)汤因比原著【出版商】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04【书名】历史之源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英汉对照【作者】(英)约翰·H.阿诺德(John H. Arnold)著【出版商】南京市:译林出版社, 2008【书名】历史是什么?【作者】(英)E.H.卡尔著【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2007.06【书名】史学导论【作者】姜义华等著【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论“历史是什么?”从卡尔和艾尔顿到罗蒂与怀特【作者】(英)基思·詹金斯著【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2007【书名】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作者】(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刘永华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二、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书名】史学理论读本【作者】刘北成,陈新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书名】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作者】(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90.11【书名】历史理性批判散论【作者】何兆武著【出版商】长沙市: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4.05【书名】历史理性批判论集【作者】何兆武著【出版商】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书名】历史理论基本问题【作者】赵轶峰等著【出版商】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05【书名】童书业历史理论论集【作者】童教英整理【出版商】青岛市:青岛出版社, 1998【书名】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作者】何兆武主编;刘鑫等编译【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99【书名】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作者】黄进兴著【出版商】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书名】西方历史理论的进化【作者】章士嵘著【出版商】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4【书名】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作者】赵士发著【出版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06【书名】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者】(美)威廉姆·肖著【出版商】重庆市:重庆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作者】(意)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著;田时纲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08【书名】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作者】(意)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著;田时纲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08【书名】关于历史学理论的学术论辩【作者】牛润珍著【出版商】南昌市: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4【书名】近九十年史学理论要籍提要【作者】刘泽华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1.12【书名】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作者】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书名】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作者】何兆武主编;刘鑫等编译【出版商】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99【书名】历史学家的技艺与贡献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作者】(法)利科(Ricoeur,Paul)著;王建华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04【书名】史学理论大辞典【作者】蒋大椿,陈启能主编【出版商】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书名】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作者】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出版商】上海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08 【书名】史学理论读本【作者】刘北成,陈新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书名】史学理论的世界视野外国史学研究【作者】瞿林东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7【书名】叙事的转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作者】彭刚编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9【书名】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作者】《历史研究》编辑部编辑【出版商】济南市:齐鲁书社, 1983【书名】史学理论研讨讲义【作者】宁可著【出版商】厦门市:鹭江出版社, 2005.08【书名】历史哲学丛启蒙到后现代性【作者】张羽佳编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作者】(波兰)埃娃·多曼斯卡编;彭刚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哲学:从启蒙到后现代性【作者】杨耕,张立波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1【书名】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与批判的【作者】严建强,王渊明著【出版商】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书名】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7卷历史哲学【作者】张文杰,何兆武编【出版商】济南市: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6【书名】历史哲学教程【作者】翦伯赞著【出版商】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书名】历史哲学导论【作者】(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书名】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作者】康德(Immanuel Kant)著;李明辉译注【出版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2002【书名】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作者】韩震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作者】(英)格鲁内尔著;隗仁莲译【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当代西方历史哲学读本1967-2002 【作者】陈新主编【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09【书名】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作者】(英)卡尔·波普尔著【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07【书名】历史哲学【作者】庄国雄等著【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07【书名】历史哲学经典选读【作者】(美)伯恩斯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04【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1卷历史过程论和历史动力论【作者】赵家祥主编;赵家祥著【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2卷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作者】赵家祥主编;刘曙光本卷作者【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3卷历史进步论和历史代价论【作者】赵家祥主编;林艳梅本卷作者【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4卷普遍交往论和世界历史论【作者】赵家祥主编;席大民著【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 【书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第5卷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作者】赵家祥主编;袁吉富著【出版商】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12【书名】历史哲学【作者】牟宗三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波普尔历史哲学述评【作者】谭扬芳著【出版商】合肥市: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哲学引论【作者】孔敏【出版商】兰州市: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7【书名】西方历史哲学导论【作者】韩震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书名】历史哲学导论【作者】(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0【书名】历史哲学引论【作者】张耕华编著【出版商】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10【书名】历史哲学:思辨、分析及其当代走向【作者】M.C.Lemon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1【书名】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作者】(英)汤因比等著;张文杰编【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书名】李凯尔特的历史哲学【作者】(德)亨里希·李凯尔特(Henrich Rickert)著;涂纪亮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书名】历史哲学【作者】(德)黑格尔(G. W. Hegel)著;王造时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03【书名】哲学通论【作者】孙正聿著【出版商】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2010.01【书名】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作者】赵汀阳著【出版商】南京市: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04【书名】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作者】李振宏,刘克辉著【出版商】开封市: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8 三、中国史学与历史研究法【书名】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作者】瞿林东【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2【书名】中国史学通论【作者】朱希祖著林传甲著【出版商】长春市: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9【书名】中国史学通论作者】瞿林东著【出版商】武汉市:武汉出版社, 2006.05【作者】史家与史学【作者】王家范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作者】中国历史通论【作者】王家范著【出版商】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书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作者】王学典,陈峰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07【书名】《历史研究》五十年论文选20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作者】《历史研究》编辑部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07【书名】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作者】杨牧之总主编;陈高华张彤主编【出版商】广州市: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06【书名】中国历史学30年:1978-2008 【作者】张海鹏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10【书名】中国史学入门【作者】顾颉刚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出版社, 2009.03【书名】史学入门【作者】郑梁生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作者】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作者】(美)汪荣祖著【出版商】北京市:中华书局, 2003【书名】史学方法【作者】王尔敏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11【书名】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作者】康乐,彭明辉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04【书名】史学方法导论【作者】傅斯年著【出版商】南京市: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8【书名】史学方法论文选集【作者】杜维运,黄俊杰编【出版商】华世出版社, 1980【书名】史学方法论【作者】杜维运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怎样学历史——严耕望的治史三书【作者】严耕望著【出版商】沈阳市: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书名】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叙录【作者】张惠芝编辑【出版商】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四、新史学、后现代史学【书名】碎片化的历史学:从《年鉴》到“新史学”【作者】(法)弗朗索瓦·多斯(FrancoisDosse)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2【书名】新旧历史学【作者】(美)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Gertrude Himmelfarb)著;余伟译【出版商】北京市:新星出版社, 2007【书名】变动世界中的史学【作者】杜维运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书名】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当代史学研究和理论【作者】(美)伊格尔斯(Iggers,G.G.)著;陈海宏等译【出版商】北京市:华夏出版社, 1989.05【书名】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作者】(英)彼得·伯克(Peter Burke)著;姚明,周玉鹏等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书名】史学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对象法国新史学发展趋势【作者】(法)勒戈夫(Legoff,J.),(法)诺拉(Nora,P.)主编;郝名玮译【出版商】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88.08【书名】新史学【作者】(法)勒高夫(Le Goff,J.)等主编;姚蒙编译【出版商】上海市: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08【书名】西方新史学述评【作者】庞卓恒主编【出版商】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书名】新史学九十年【作者】许冠三著【出版商】长沙市:岳麓书社, 2003【书名】新史学【作者】(美)鲁滨孙著(James Harvey Robinson)何炳松译【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1【书名】新史学自白与对话【作者】(英)玛丽亚·露西娅·帕拉蕾丝-伯克(Maria Lucia Pallares-Burke)编;彭刚译【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新史学圈外史学【作者】王尔敏著【出版商】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8【书名】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作者】王晴佳,古伟瀛著【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书名】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作者】(美)海登·怀特(Hayden White)著;陈永国,张万娟译【出版商】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书名】后现代主义辞典【作者】王治河主编【出版商】北京市: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书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作者】罗明洲著【出版商】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5.08【书名】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续编【作者】王燕著【出版商】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6【书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作者】陈嘉明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书名】后现代的历史学:中西比较第2版【作者】陈启能主编;王学典孔令栋姜芃副主编;王晴佳古伟瀛著【出版商】济南市: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6.01【书名】新史学第5辑后现代:历史、政治和伦理【作者】陈恒,耿相新主编【出版商】郑州市:大象出版社, 2006 【书名】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作者】黄进兴著【出版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12【书名】历史的逻辑:把后现代主义引入视域【作者】C. 贝汗·麦卡拉(C. Behan McCullagh)著【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书名】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作者】韩震,董立河主编【出版商】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书名】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作者】(美)海登·怀特著【出版商】南京市:译林出版社, 2009.08- 11 -。

【史学理论】谭伟弘分享彭刚《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考察》20181008

【史学理论】谭伟弘分享彭刚《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考察》20181008

【论文标题】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考察【论文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论文作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刚【分享人】安徽谭伟弘【论文提纲】一、有关历史学性质的三种论点1.重构论的(reconstuctionist)观点认为,历史学的任务就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

兰克的名言“如实直书”就是此种信念最典型的表达。

2.建构论的(constructionist)观点认为,单单重构论那种朴素的经验主义路数,并不足以揭示过去的真实,历史学家也做不到像一面虚己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而且消极地避免历史学家个人的创造性因素,并不足以成就、反而是妨碍了过往历史的呈现(presence)。

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以史家的理论观照、概念工具、个人能力来在历史证据的基础上,建构出一幅关于过去某个片断的画面来。

3解构论(deconstructionist)的观点认为,史料和史家工作产品的文本性(textuality),使得我们无从真正接触到过去。

历史学研究的终极产品——历史学文本及其中所包含的历史解释——并不是对于过去的忠实再现,而是与文学家工作的产物一样,同为文学制品。

历史学文本在其产生过程中,除了受制于历史学的家法与技艺(这其中当然最首要的就是史料的约束作用)之外,其虚构、创造、想象的因素与文学并无二致。

用海登·怀特(Hayden White)的话来说,历史著作就不过是一种“言辞结构,其内容在同等程度上既是被发现的,又是被发明的”二、事实和解释不可分离从事实与解释的关系来说,二者就并非可以截然分离的,事实就包含了解释的因素在内。

三、解构论视野下的事实与解释在重建论看来,事实的积累自会呈现出意义和模式,历史解释出自历史事实;在建构论看来,事实并非解释所要围绕的“硬核”,事实进入历史学家的视野和工作程序,本身就包含了解释的因素,而解释的结构符合于事实的结构,乃是解释成功的标准;在解构论看来,事实没有独立于文本之外的实在性,解释主导和支配着事实,但解释和事实之间在没有截然分界线的同时,却又可以相互转换。

克罗齐的简介

克罗齐的简介

克罗齐的简介克罗齐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代表作有《美学原理》、《逻辑学》、《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实践活动的哲学》。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克罗齐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克罗齐的简介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 ,1866年2月25日—1952年11月20日)是意大利着名历史学家、哲学家。

生于意大利阿布鲁佐区的佩斯卡塞罗利。

他出生于富贵望族,从小受到严格的天主教式的教育。

大约十六岁时,他放弃天主教信仰,形成了一种个人的精神生活观。

在他的观点中,宗教只是一种历史的习俗,人们可以在其中释放创造性的力量。

直至逝世,他都保持着这个观点。

1883年,他在伊斯基亚的卡萨米乔拉和家人欢度假期时,一场地震来袭,震塌了房屋。

他的父母,以及唯一的姐姐死亡。

而他被埋在里面很久,几乎死掉。

此次事故之后,他继承了家产,和叔本华很相像,他可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过上相对闲暇的生活。

他得以在哲学上投入大量精力,像一个独立知识分子在那不勒斯的住宅中写作。

随着他名气日增,许多人希望他从政,虽然他不愿如此。

他被任命为公共教育并在这个位置上呆了一年。

其后的1910年,他迁任意大利参议院议员,这是一个终身职位。

他在一战期间公开反对意大利参战,认为这是一次自杀性的贸易战争。

虽然最初这使得他名誉受损,但战后他不仅恢复了名誉,而且益发受到公众喜爱。

在1923年,他亦帮助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国立图书馆搬迁至皇宫。

克罗齐的哲学思想因为黑格尔以及其他德国观念论思想家的强烈影响,克罗齐发展了一种自称为“精神哲学”。

他更愿意称之为“绝对理想主义”或“绝对历史主义”。

克罗齐的工作可以被认为是第二次尝试(第一次是康德)弥合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或者分别叫做先验哲学和感觉论) 。

他把自己的方法称为内心主义,他关注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中的生活状态的人的经验。

因为现实的扎根于内心存在,而内心存在只能来源于现实经验,所以克罗齐将美学视为其哲学的基础。

西方史学史书目3

西方史学史书目3

(三)有关专著1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上卷第一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8年2 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下卷第三四分册),商务印书馆,1992年3 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89年4 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5 宋瑞芝等:《西方史学史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6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7 张广智:《克莱奥之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8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9杨豫:《西方史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杨豫:《西方史学史》,台湾云龙出版社,1998年11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2夏祖恩:《外国史学史纲要》,鹭江出版社,1993年13侯振彤等:《欧美史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4汪荣祖:《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中华书局,1989年15绍特韦尔:《西洋史学史》,商务印书馆,1929年16班兹:《史学史》,商务印书馆,1931年17哈多克:《历史思想导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18陈勇、罗通秀:《西方史学思想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19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20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21郭小凌:《克莱奥的童年——古典西方史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22汉密尔顿:《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23默雷:《古希腊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24杜维运:《中西古代史学比较》,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8年25科斯敏斯基:《中世纪史学史》,东北师大历史系编印,1986年26雷家骥:《中古史学观念史》,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27孙秉莹:《欧洲近代史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28卢文中:《西方史学史》(近代部分),东北师大刊印稿,1985年29苏联教育部:《欧美近代现代史学史》(上下册),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30维诺格拉多夫:《近代现代英国史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1年31德门齐也夫:《近代现代美国史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2年32张广智:《现代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3陆象淦:《现代历史科学》,重庆出版社,1991年34董进泉等编:《历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35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36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1996年37黄进兴:《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8伊格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华夏出版社,1989年39徐浩、侯建新:《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40罗凤礼主编:《现代西方史学思潮评析》,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41庞卓恒主编:《西方新史学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42于沛主编:《现代史学分支学科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43吉伯特、克劳巴德:《当代史学研究》,台北明文书局,1982年44姚蒙:《法国当代史学主流》,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88年45利科:《法国史学对史学理论的贡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46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台北麦田出版社,1997年47何兆武、陈启能主编:《西方近代社会思潮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48鲍绍霖编:《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49刘昶:《人心中的历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50彭卫、孟庆顺:《历史学的视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51范达人:《当代比较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52罗凤礼:《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53斯坦纳德:《退缩的历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54科瓦利琴科:《计量历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55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56史密斯:《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57米罗诺夫:《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8年58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59张玉洁:《历史学的新领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年60石田一良:《文化史学:理论与方法》,台湾淑馨出版社,1998年61余德慧:《生命史学》,台北云龙出版社,1998年62曹意强:《艺术与历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63唐德刚:《史学与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4余精一:《世界历史学说批判》,台北联鸣文化公司,1981年65塔克曼:《从史著论史学》,台北久大文化公司,1990年66王德昭:《历史哲学与中西文化》,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67杨豫、胡成:《历史学的思想和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8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东方出版社,1988年69启良:《史学与神学——西方历史哲学引论》,湖南出版社,1992年70朱孝远:《史学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1赵干城、鲍世奋:《史学方法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72张广智:《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商务印书馆,1981年73张广智:《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74费里埃:《圣奥古斯丁》,商务印书馆,1998年75斯金纳:《马基雅维里》,工人出版社,1985年76奥西诺夫斯基:《托马斯·莫尔传》,商务印书馆,1984年77博克:《蒙田》,工人出版社,1985年78阿尔塔莫诺夫:《伏尔泰》,商务印书馆,1987年79葛力、姚鹏:《启蒙思想泰斗伏尔泰》,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80刘绍学:《理性之剑:重读伏尔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81赵雅宏:《伏尔泰:思想解放号手》,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1年82丁子春:《伏尔泰》,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83戴金波编著:《伏尔泰》,辽海出版社,1998年84尤利伟:《伏尔泰》,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85张学哲:《伏尔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86肖雪慧:《理性人格:伏尔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87孟华:《伏尔泰与孔子》,新华出版社,1993年88古留加:《赫尔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89范进:《康德文化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90陈元晖:《康德的时空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91侯鸿勋:《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92王连喜:《黑格尔历史哲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93朱谦之:《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94薛华《黑格尔对历史终点的理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95古留加:《黑格尔小传》,商务印书馆,1978年96凯内:《卡莱尔》,工人出版社,1987年97欧力同:《孔德及其实证主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98郑海瑶、陈引驰:《作为文化史的艺术史——丹纳的<艺术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99王锦圆、盛志光:《精神世界壮丽日出的画卷——<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100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01张雄,陈鸣达编:《文明:充满生死搏斗的神秘剧——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02阎沁恒著:《汤恩比的历史研究与文化史观》,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年103巴宾:《弗洛伊德——科学时代的解梦师》,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104曼诺妮:《弗洛伊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05沃雷姆:《弗洛伊德》,昆仑出版社,1999年106斯通:《弗洛伊德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107王小章等:《潜意识的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08徐信华:《弗洛伊德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9文聘元:《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作家出版社,1997年110陈婉莹:《弗洛伊德》,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111郭良:《弗洛伊德》,开明出版社,1997年112欧文:《弗洛伊德传:心灵的自白》,华龄出版社,1997年113胡金林编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114江畅:《开拓心灵的大陆:弗洛伊德》,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115李铮:《弗洛伊德与现代文化》,黄山书社,1988年116克拉克:《弗洛伊德究竟说了些什么》,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17洪丕熙:《弗洛伊德生平和学说》,重庆出版社,1988年118巴赫金:《弗洛伊德主义批判》,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119斯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大师》,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7年120杨恩寰:《弗洛伊德:一个神秘的人物》,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年121弗洛姆:《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2高宣传:《弗洛伊德传》,作家出版社,1986年123奥兹本:《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三联书店,1986年124彭刚:《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25巴德考克:《莱维—施特劳斯》,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126樱井哲夫:《福柯——知识与权力》,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27德勒兹:《福柯》,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128汪民安等编:《福柯的面孔》,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129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30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31王治河:《福柯》,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132李银河:《福柯与性》,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33麦克尼:《福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134埃里蓬:《权力与反抗——米歇尔·福柯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35谢里登:《求真意志——米歇尔·福柯的心路历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36刘述先:《文化哲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137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138洪晓楠:《文化哲学思潮简论》,三联书店,2000年139达夫里扬:《技术·文化·人》,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140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141李秋零:《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142衣俊卿:《历史与乌托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143陈宣良:《理性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144科廷汉:《理性主义者》,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145柯林斯:《理性主义者》,台湾小知堂文化事业公司,1996年146刘易斯:《笛卡尔和理性主义》,商务印书馆,1997年147韩震:《重建理性主义信念》,北京出版社,1998年148霍勒:《浪漫主义艺术》,三联书店,1992年149弗斯特:《浪漫主义》,昆仑出版社,1989年150水上洋子:《浪漫主义》,台北小畅书房,1991年151田文信:《论浪漫主义》,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152杨江柱、胡正学主编:《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史》,武汉出版社,1989年153格兰特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艺术历程的追踪》,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5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55罗刚:《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56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57王治河:《扑朔迷离的游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58盛宁:《人文困惑与反思》,三联书店,1997年159张国清:《中心与边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60滕守尧:《文化的边缘》,作家出版社,1997年161肖烨:《知识的双刃剑》,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162姜静楠、刘宗坤:《后现代的生存》,作家出版社,1998年163曾艳兵:《东方后现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164陆扬:《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福柯与德里达》,三联书店,2000年165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166凯尔纳等:《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167张立波:《后现代境遇中的马克思》,民族出版社,2002年168姚大志:《现代之后》,东方出版社,2000年169塞德曼编:《后现代转向:社会理论的新视角》,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70陈晓明:《后现代的间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71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三联书店,2000年172汪民安等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73陈永国:《文化的政治阐释学:后现代语境中的詹姆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74赵光武主编:《后现代主义哲学述评》,西苑出版社,2000年175尚杰:《解构的文本:读书札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76文聘元主编:《破碎的镜中像:后现代哲学》,鹭江出版社,1999年177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178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179杨大春:《文本的世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80方成:《精神分析与后现代批评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81汪民安,陈永国编:《尼采的幽灵:西方后现代语境中的尼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82伯格:《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83高立民,赵军:《从现代到后现代》,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84王宾:《后现代在当代中国的命运:主体性的困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85河清:《现代与后现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186张颐武:《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87柳鸣九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88詹克斯:《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189汪亚明等:《后现代学科与理论》,台北生智文化事业公司,1997年190李欧梵:《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台北正中书局,1996年191梁燕城:《巨变时代下的沉思:绿色、民主与后现代思潮》,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1990年192叶维廉:《解读现代、后现代:生活空间与文化空间的思索》,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2年193罗青:《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台北五四书店,1989年194陈荣灼:《“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1998年195梁浓刚:《快感与两性差别: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一些侧面》,台北远流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196钟明德:《在后现代主义的杂音中》,台北书林出版公司,1989年197哈山:《后现代的转向:后现代理论与文化论文集》,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公司,1993年198高宣扬:《后现代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99张国清:《后现代情境》,台北扬智文化事业公司,2000年200康纳:《后现代文化导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201汪民安等主编:《后现代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202艾柯等:《诠释与过度诠释》,三联书店,1997年203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04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205张京媛主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206王宁:《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207徐贲:《走向后现代与后殖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208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209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210加迪编:《文化与时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211吴国盛:《时间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212列文:《时间地图》,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213炊格尔:《时间与传统》,三联书店,1991年214刘兵:《克丽奥眼中的科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215夏基松等:《历史主义科学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216卡尔霍恩:《变革时代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217贝尔:《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218刘仲亨:《社会科学与当代社会》,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219王正萍等:《社会科学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220康马杰:《美国精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221夏军:《现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222夏军:《非理性世界》,三联书店,1993年223王守昌:《新思潮:西方非理性主义述评》,东方出版社,1998年224李步楼:《非理性主义与人生》,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225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226李晓明:《模糊性:人类认识之迷》,人民出版社,1985年227李连科:《世界的意义——价值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228胡木贵、郑雪辉:《理解——现代人的困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229徐崇温:《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230徐崇温:《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231朱红文:《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232余谋昌、王兴成:《全球研究及其哲学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233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论文化守成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234俞吾金:《思考与超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235宾克莱:《理想的冲突》,商务印书馆,1983年236杨寿堪:《冲突与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237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63年238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三联书店,1997年239郑福林,李秀峰主编:《现代西方四大社会思潮》,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240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241何景熙,王建敏主编:《西方社会学说史纲》,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242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年243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244宋正海、孙关龙:《边缘地带:来自学术前沿的报告》,学苑出版社,1999年245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学林出版社,2002年246凯利:《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询》,三联书店,2003年247黄进兴:《历史主义与历史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48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249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250纳日碧力格等:《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25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人类学的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252张志伟、欧阳谦:《西方哲学智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253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三联书店,2002年254格鲁内尔:《历史哲学——批判的论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55伯恩斯、皮卡德:《历史哲学,从启蒙到后现代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56麦卡拉:《历史的逻辑:把后现代主义引入视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57塔克尔:《我们关于过去的知识:史学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58斯威特:《历史哲学:一种再审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59陈启能:《二战后欧美史学的新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260王学典主编:《史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61张广智:《超越时空的对话: 一位东方学者关于西方史学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262张广达:《史家、史学与现代学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263韩震,董立河:《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264于沛:《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 关于史学社会价值的理论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265何兆武:《历史与历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年266李孝迁:《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267郑智鸿:《雅克·勒高夫的法式新史学》,台北唐山出版社, 2007年268彼得·伯克:《法国史学革命: 年鉴学派,192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269崔艳红:《古战争: 拜占庭历史学家普罗柯比《战记》研究》,时事出版社,2006年270帕拉蕾丝-伯克:《新史学: 自白与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71徐波:《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民族史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272易兰:《兰克史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273杜维运:《中西古代史学比较》,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274杜维运:《变动世界中的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75汪荣祖:《史学九章》,三联书店,2006年276彼得·盖伊:《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277黄进兴:《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台北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278王笛:《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279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80林芊:《历史理性与理性史学: 伏尔泰史学思想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5年281陈新:《西方历史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282海登·怀特:《元史学: 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译林出版社, 2004年283李勇:《鲁滨逊新史学派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4年284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人民出版社,2004年285赖建诚:《布劳代尔的史学解析》,台北县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286张广智,陈恒:《口述史学》,台北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287艾伦·阿克塞尔罗德:《历史学家箴言录》,海南出版社, 2003年。

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上

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上

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上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上)2010-02-23 17:14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作者意大利的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Croce,公元1866--1952年)。

克罗齐是著名的哲学家,新黑格尔派代表之一。

傅任敢先生从道格拉斯安斯利英译本转译。

克罗齐把本书收入他的《精神哲学》,列为第四卷。

其他三卷分别为"作为表现科学的美学","作为纯粹概念科学的逻辑学"和"实用哲学"。

本书是克罗齐的历史观,用他的话来说是"我的史学理论的加深与扩大"(克罗齐《意大利文第一版序》)。

初读克罗齐书,似乎有在名词间绕来绕去的感觉,当潜心思考他的论述就体会到他的论断是深刻的精确的,许多见解是超越社会普遍认同的概念的。

道理极其深刻,对我们了解历史、了解社会、把握人生极有价值。

其中关于个人内心、个人思想的许多说法与王阳明的心学有不少类似之处。

第二编是谈欧洲的历史的,由于欧洲历史知之甚少,读不大懂。

第一编:史学理论。

一:历史与编年史克罗齐认为历史是前人的作为凭证的叙述。

这种过去的事实总会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兴趣打成一片的,为今天的生活提供教益。

历史是生活的教师。

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思想与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历史是确凿的实用的。

历史是深入到事件的核心的,而编年史则是事件的外表或表面。

文献与批判就是生活与思想,是真正的历史。

古人建造墓室并不是愚蠢的错觉,而是肯定个人工作的不朽的道德行动。

它为我们提供了确凿的历史凭证。

当我们需要它时,它就复活了,过去变成了现在。

过去时代的私人笔记、图书馆、挡案室、博物馆保存的大量的历史资料,我们不去打开它,它仍然只是"死尸",所以说历史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只有用我们心胸的熔炉才能熔化这些历史的存留,使这些确凿的资料变成真实。

史学概论参考书

史学概论参考书

1.赵兴彬:《史学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2.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3.姜义华等《史学导论》,复旦大学版社2003年版。

4.吴泽《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5.庞卓恒《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 于沛:《史学理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8. 伊格尔斯:《历史研究国际手册》,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9.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0.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1.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12. 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3. 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4. 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5. 张文杰等编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16. 田汝康、金重远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7. 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8. 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修订本。

19. 王学典:《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 王学典:《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1、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人民出版社1998年。

2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1972年。

23、马克思《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前的社会形态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2-15页。

24、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第二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学校引入的20门课程资源简介

学校引入的20门课程资源简介

附件:学校引入的20门课程资源简介1.文艺学名著导读课程简介本课程通过对两西文化、圣经以及现当代经典名著细腻的剖析与概述,简单扼要重申创作主题,完美还原了文艺学家们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意义。

课程着重表现了文学史中的悲剧作品,探讨它们对现当代的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对文学水平提高起到的进步作用。

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将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养。

教师简介陆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范围:西方美学和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德里达研究、基督教美学研究。

主要出版物有《精神分析文论》、《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欧洲中世纪诗学》、《大众文化与传媒》、《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大众文化理论》等。

2.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课程简介明清时期伴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小说逐渐发展起来。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数百年来为人所津津乐道。

本课程分别就四部著作做详细介绍,帮助同学们更加全面认识、了解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的明清小说。

教师简介蔡义江,学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主要出版著作《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论红楼梦佚稿》、《〈红楼梦〉校注》、《蔡义江论红楼梦》等。

侯会,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教学、科研工作,侧重于白话小说研究。

著有专著《水浒源流新证》、《中华文学五千年》、《世界文学五千年》、《元曲诵读》等。

段启明,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有《红楼艺术论》、《西厢论稿》、《中国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述评辑略》等。

袁世硕,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明清文学、蒲松龄研究。

主要著述有《孔尚任年谱》、《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等。

3.国学智慧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四书、五经、诸子等专题。

浅析克罗齐的历史与编年史

浅析克罗齐的历史与编年史

浅析克罗齐的历史与编年史摘要:近年来,随着史学观念的不断发展,学界对克罗齐的史学理论研究再次掀起一波热潮。

本文以论述克罗齐史学理论中的历史与编年史为主线,通过对比的方法,希望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编年史”在定义、内涵、区别等方面的不同,在文章的最后,本人还将对克罗齐史学理论的现实意义、与马克思在历史创造者方面不同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历史、编年史、克罗齐一、克罗齐历史与编年史的内涵与关系对于什么是历史?传统历史学家的解释是:“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1]”。

可是克罗齐认为的历史却恰恰相反,他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代史”是跟随着某一个正在被做的活动出现的,而且是作为那一活动意识的历史,从另一个角度说“当代史”就是指思想者在当时事件的思想活动的历史。

所以也就可以看出克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跟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在他们的观念当中,“当代史”和“思想史”是相同的。

一般我们认为并非当代而属于“过去”的历史,只要它对于我们还真具有某种意义,还是鲜活而非空洞的,那么这种所谓的过去史实际上也就是当代史,和一般所谓当代史并没有什么区别。

克罗齐这样解说这其间的奥秘:“如果说当代史是从生活本身直接跃出的,那么我们所称之为非当代史的,也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

因为最明显不过的就是,唯有当前活生生的兴趣才能推动我们寻求对于过去事实的知识;因为那种过去的事实,就其是被当前的兴趣所引发出来的而言,就是在呼应着一种对当前的兴趣,而非对过去的兴趣”。

“当代”和其他“思想”意识活动是一样,都是在时间之外,不分先后的,是跟与它们相联系的活动“同时”形成的。

因此,编年性质的东西是不能与它们相联系的,所以很多人都是以当前的意识活动为参照来观察和认识历史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一、专业的设置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生38人,下设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五个专业。

世界史专业下设五个方向,刘北城的近现代思想史;张绪山的欧洲中世纪史、中古欧洲-中国交流史;彭刚的近现代思想史、外国史学理论;刘晓峰的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梅雪芹的环境史、英国史。

二、考试的科目世界史:近现代思想史:①101英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欧洲中世纪史、中古欧洲-中国交流史:①101英语或102俄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近现代思想史、外国史学理论:①101英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①101英语或103日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环境史、英国史:①101英语②643世界通史③501综合考试。

三、导师介绍刘北成,男,生于1949年(己丑年)8月,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历史》编委、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

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

目前,正主持国家重点项目“17-19世纪中西史学比较研究”。

张绪山,男,1963年3月出生于山东寿光,198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1991-1998年在希腊留学,先后就读于萨洛尼卡亚里士多德大学语言学院和艾奥尼纳(Ioannina)大学历史考古系,1998年获博士学位。

1999年回国后到清华大学任职,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南开大学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研究员。

拥有众多著述。

主要致力于拜占庭史的研究。

他掌握英语、希腊语(古代和现代)、法语等外语。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分析与批评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分析与批评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分析与批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出自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

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年),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家、政治家和文艺批评家,是现代西方历史相对主义在理论上的集大成者。

在他的观点中,宗教只是一种历史的习俗,人们可以在其中释放创造性的力量,所以他抛弃了天主教。

他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后人在分析理解的同时产生了很多的争议。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一切真历史”和“当代史”。

要真正理解这句话,我认为就是对这两个短语的理解。

在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一开始就区分了历史与编年史,“历史是活的编年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前的历史,编年史是过去的历史;历史主要是一种思想活动,编年史主要是一种意志活动。

因此,编年史和历史得以区分开来在于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

”当历史不再是思想而只是抽象的字句是,就会变成编年史。

举个例子来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时候,在地震中有很多人丧命,当你记录下这个内容时,你是为这件悲剧而感到痛心,为所有死难的同胞感到悲哀时,这就是历史。

而如果你只是把这件事情当作一件史料记录下来,自己不去面对这件事情,并对它没有兴趣,不想了解它,那就是编年史的形式了。

克罗齐认为,只有当下人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时所记录的才能被称为“真历史”,人的兴趣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当生活的发展逐渐需要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式就变成现在的。

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穴中,直到文艺复兴欧洲精神重新成熟时,才把它们唤醒。

”这些文化的复活,是再多的文献和叙述都不能做到的,而是内在的原因使它们复活的,这是文艺复兴时,人们对希腊、罗马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才使它们复活。

克罗齐强调思想创造历史,在历史因果关系上,也强调历史联系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联系。

[论文]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看法

[论文]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看法

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理解0“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个命题出自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贝内德托·克罗齐(1866—1952),20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史学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被誉为学术大师,是现代西方历史相对主义在理论上的集大成者。

他的史学理论对历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0雅各布·布克哈特在他的《世界史考察》中把历史学家的任务规定为:力图确定那些经久不变的、周期性发生的、有代表性的因素,因为这样的一些因素能够在我们的理智和情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即是对于历史中的规律来说的,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历史规律却是现代的规律。

去发现历史发展中的一些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始终是历史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0人类对历史的把握始终带有当代色彩,治史者都力求客观与公正,可真实的历史却不及杜撰历史那般富有生机活力,治史行为和目的比真实历史自身更富有历史意义,对历史的记录与描述、肯定与否定,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塑造历史的强大精神结构。

任何历史研究不可能是纯历史的,纯粹客观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因为历史研究者在对历史现象的观察、思考、提问、整理、书写的过程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历史的创造,这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受研究者的当代视野的影响与限制。

历史著作渗入了历史学家个人主观的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可能有个人兴趣的影响,也可能有党派、民族、宗教感情等的影响。

司马迁有过类似“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精辟的说法:“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

”黄仁宇在评论《万历十五年》时曾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都只能假定自然法规逐渐展开,下一代的人证实我们的发现,也可能检讨我们的错误,就像我们看到前一代的错误一样。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克罗齐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体现了克罗齐历史哲学的核心——历史的本质是人的思想或精神。

自由与历史_对克罗齐历史哲学一个侧面的考察_彭刚

自由与历史_对克罗齐历史哲学一个侧面的考察_彭刚

自由与历史——对克罗齐历史哲学一个侧面的考察彭 刚一人类历史是自由的历史,历史是作为一部自由的故事而展开的,这是克罗齐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所着重阐发的一个基本论点。

这一观点脱胎于黑格尔,而又带有克罗齐本人所处时代背景的烙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主义日渐猖獗,墨索里尼于1922年攫取了意大利政权,上一个世纪在欧洲和意大利得到充分发育的自由主义传统遭到了重大的挫折。

克罗齐所珍爱的这一传统所面临的威胁,也使得他本人的政治生涯和学术生涯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他在整个欧洲和意大利所享有的崇高声誉和巨大影响,他是少数几个在法西期统治时期还能公开发表自己与当局相左的学术和政治观点的学者之一,这使得他树立了意大利最为杰出的自由主义代言人的形象。

自由成为他后期历史哲学和历史著作最为重要的主题。

历史乃是自由意识在时间中的发展过程,这是标志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诞生的《精神现象学》一书的根本论旨,它在《历史哲学》中得到了更加充分和具体的说明。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自由的产生、发展和成熟以至进入永恒的存在的历史。

历史进程由东方世界经由古典世界(包括了希腊、罗马)而到达近代日耳曼世界的过程,也同时就是从一个人享有自由到一部分人享有自由、最后达到所有人都享有自由的历史进程。

历史发展与自由的发展是和谐一致的,而所有人都获得了自由的日耳曼世界就是这一发展过程的顶峰。

在克罗齐看来,历史如同黑格尔所说的一样,乃是自由的历史。

但是自由并不象黑格尔所描述的那样,在历史上呈现为由产生、发展而到达顶峰的过程。

对克罗齐而言,自由是历史永恒的创造者,只要有着人类精神的存在和发展,就有着历史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有着自由的存在和发展。

自由并不外在于人类精神和历史,它并不是在某一时刻进入人类历史,而后又在某一时刻达到了顶点而进入永恒。

自由并不是一个外在于历史的目标,它就内在于历史,因为所谓历史,就是人类精神的历史,而自由就贯穿在精神生生不息的发展变化中。

合格的历史 从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谈起

合格的历史 从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谈起

合格的历史——从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谈起本文是笔者观点,在阅读克罗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第一章之后的一点粗浅的看法,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一历史是生活中重现的的历史克罗齐,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他那句名言,却很多人知道,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句话,即本文的出发点。

这句话有很大的歧义,即可能否定了历史的“客观性”。

所以,我们从克罗齐所讲的“客观性”,来看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历史”。

要想保证历史叙述的客观性,自然离不开“真实性”。

但是,克罗齐在“真实性”之前,先给我们抛出了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正是这个“历史性”,是开门的钥匙,是解噩的符箓。

克罗齐的定义是“由实际生活激起的理解和领悟行为”,看懂了吗?没看懂的话就可以接着看了,看懂的就可以关掉页面了。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物质的、精神的、审美的等等,但同你的生活联系的最紧密的,是对“实在形势”的判断,这种对存在物“形势”的判断,涉及到对存在物“进程”的认识,正是这种对存在物进程的认识的需求,刺激了历史的产生,也赋予了历史的“历史性”。

而正是这种源于实际中的“需求”,使得一切历史都被赋予了“当代史”的性质,因为不存在不涉及当前需求与形势的历史。

甚至在某些历史书中,“需求”与“当前形势”成为了历史叙述甚至是被建构成为“历史”的目的。

比如我想知道某物,我就必须理解某物,就必须从“历史”中理解某物。

在此之上,某物将会被拥有道德意义,甚至成为道德的象征甚至成为道德本身(也可以称作价值,包括善恶的两方面含义)。

所以说,历史是生活中重现的历史。

在“需求——重现”的结构中,产生了一对矛盾,即“历史事实”与“解释标准”的矛盾。

因为在你重现过去的时候,一定会牵涉到“历史事实”,而你在“满足需求”的时候,必然会引入一套“解释标准”。

历史的真实性蕴含在这套标准中,即“解释标准”与“历史事实”相吻合的时候,历史的“真实性”就能得到保证。

在历史学中,即史学理论与历史事实的互相吻合。

对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观点的分析和评论

对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观点的分析和评论

对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观点的分析与批评贝奈戴托·克罗齐(1866—1952)是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有时也被认为是政治家。

他在哲学、历史学、历史学方法论、美学领域颇有著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自由主义者。

[1]他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著作等身,约有八十余部作品,但他最有成就的哲学观点写在四本书中:《美学原理》(1902)、《逻辑学》(1908)、《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以及《实践活动的哲学》(1908)。

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是他在历史哲学著作中的代表作。

也正是在这一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文学评论或是文学作品中,我们总能看到人们用到克罗齐的这个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然这个伟大的命题被引用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们对于这个观点的误解。

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克罗齐的这个观点进行评析。

一、克罗齐的关于历史的看法的发源和他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克罗齐非常尊重维科,也赞同他在历史学上的观点:“历史应该有哲学家来写”。

克罗齐的论历史让这个观念更进一步,将历史看成“运动中的哲学”。

克罗齐的许多基本观念脱胎于狄尔泰,克罗齐曾明确地说:“历史主义就是要肯定生活与实在就是而且仅只是历史”。

正是这种极端的唯心主义一元论的立场构成了克罗齐的历史主义最为鲜明的特征。

[2]他的《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这一书是他对于这个观点的最好的论证,他在这本书中从强调编年史与历史的区别入手来开宗明义。

在他看来,编年史是假历史学,是指没有生命的死的材料的堆积;历史学则是真的历史,是活的历史。

所谓的历史应该是活着的历史,都是我们从现实有感而发进行研究的历史。

过去的历史之所以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趣是因为它和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不然就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只能是死的历史了。

历史本身就是生活,就是现实的精神生活。

克罗齐和马克思历史观的比较

克罗齐和马克思历史观的比较

克罗齐和马克思历史观的比较张含克罗齐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都受黑格尔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自然有相似之处。

因研究的结果有所不同,从而走向不同的历史哲学阵营。

他们继承并批判着黑格尔哲学的思想内容,各自创立了各自的理论王国。

其中因克罗齐研究过马克思的著作,他的思想也有马克思的痕迹。

虽然受到马克思思想的影响,但也不妨碍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克罗齐被认为是分析的历史哲学开创者之一,所以我们应该在历史哲学的关系上对克罗齐与马克思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思考和探索。

历史哲学一直是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一部分。

历史对于克罗齐来说首先应称之为历史学家,之后克罗齐便在历史哲学这一方面著书立说。

当然,马克思这一伟大人物对克罗齐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引发克罗齐对历史哲学思潮的独出机杼。

克罗齐的历史哲学虽受马克思的影响,但也不应忽视克罗齐历史哲学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发。

承认并研究二者的异同关系对于我们为深刻理解二位思想有着重大意义,也为了探索新的思想萌芽作了准备。

1 克罗齐与马克思的不同之处哲学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来划分阵营,也因此对某些具有唯心主义思想的著作或人物的评价并不公允。

毋庸置疑,克罗齐是主观唯心主义。

他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为历史是活着的心灵的自我认识,是当代史在自我认识的历史中的显现,否认了历史本身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把它归结为个别的、特殊的历史事件的集合。

他认为历史是精神的运动,发展的过程,历史不仅限于过去,也具有“当代的”性质,对当下现实生活进行研究就是历史所针对的。

唯物史观则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恩格斯看来,历史是实践;对于克罗齐来说,历史还只是思辨的概念。

”葛兰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克罗齐历史观的特性,这里的思辨是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甚至与逻辑不符。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克罗齐在历史哲学所引用的概念是极具个人主观色彩的。

他自我臆断地给历史下定义,从而走进了精神层面的历史。

克罗齐又从另一种角度使历史进程陷入绝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