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_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_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_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_人教版

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4.皆指目陈胜(目,)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箪、壶,)23.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四.一词多义1.兵(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长(1)身长八尺()(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3)以君为长者()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3.称(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2、先帝称之曰能()4.出(1)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5.次(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6.存(1)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7.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伐无道,诛暴秦()(3)以咨诹善道()8.发(1)可怜白发生()(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3)发闾左适戍渔阳()9.分(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10.好(1)亮躬耕陇亩,好为()(2)外结好孙权()11.计(1)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计算)(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计划)(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商讨)12.将(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2)陈胜自立为将军()13.尽(1)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2)进尽忠言()14.举(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3)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6.临(1)今当远离,临表涕零()(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8.明(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以伤先帝之明()19.命(1)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2)苟全性命于乱世()(3)奉命于危难之间()20.谋(1)非惟天时,抑亦人谋()(2)陈胜、吴广乃谋曰()23.善(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2)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25.胜(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2)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27.使(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2)唐雎不辱使命()(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8.书(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29.数(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2、广故数言欲亡()(3)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30.王(1)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1.亡(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2)且秦灭韩亡魏()(3)暮而果大亡其财()32.为(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2)陈胜自立为将军()(3)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33.谓(1)秦王谓唐雎曰()(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020-2021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2020-2021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一)《陈涉世家》梳理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史记》,作者是司马迁,文学家、史学家,鲁迅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重点词义梳理。

辍耕之垄上之:到往苟富贵苟:如果若为佣耕若:你会天大雨会:适逢度已失期度:估计等死等:同样楚人怜之怜:爱戴诚以吾众诈自称诚:果真诈:假称卜者知其指意指意:意图固以怪之矣固:本来又间令吴广间:暗中并杀两尉并:一起敬受命敬:愿意从民欲也欲:愿望为坛而盟盟:盟誓徇蕲以东徇:攻占比至陈比:等到皆来会计事会计:集会商量将军身被坚执锐身:亲自皆刑其长吏刑:惩罚3.通假字梳理。

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强迫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首发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着4.一词多义梳理。

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临时驻扎数扶苏以数谏故屡次卒数万人数:几书乃丹书帛“陈胜王” 写,动词得鱼腹中书字条,动词5.古今异义梳理。

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古义:逃跑今义:死亡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暗地里今义:中间往往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常常6.词类活用梳理。

陈胜王王:名作动,当王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作动,用网捕将军身被坚执锐坚、锐:形容词作名词,分别指铁甲和武器尉果笞广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7.句子翻译梳理。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我们为国事而死好吗?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现在果真用我们这支队伍假借公子扶苏、项燕的名义,作为天下人的倡导,应该有很多响应的人。

③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译:即使能够免于斩刑,那么因守卫边疆而死的也必定会达十分之六七。

况且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举大事成大名呀,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是贵种吗?8.课文内容梳理。

①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各是什么?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重点知识汇总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重点知识汇总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各课重点知识汇总内容预览: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n园分fn外妖娆ro成吉思汗h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纳比方、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第2课雨说一、重点字词田圃pǔ 禁锢g 留滞zh 喑yīn哑斗笠l 襁褓qiǎng bǎo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雨说》的是郑愁予,是台湾诗人。

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第3课星星变奏曲一、重点字词朦胧mng lng 覆f盖冻僵jiāng二、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星星变奏曲》的是江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陈涉世家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 一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一词多义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 乃丹书帛曰动词,写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卒数万人几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乃可以放在虚词里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词 1、等.死古义:同样今义:等着 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今义:常常 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今义:怜悯 4、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今义:泛指火堆 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议论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 7、今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 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 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 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 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死.国可乎为……而死 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用丹砂 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 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12、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二、文言虚词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怅恨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二世杀之代词,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结构助词,的2、为:为屯长当为天下唱替士卒多为用者成为为坛而盟修筑3、以: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认为诚以吾众诈自称把以激怒其众来三、文言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二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译为……应当是……三、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唐雎不辱使命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3.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二一词多义:徒: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夫: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怒: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然:1.虽然这样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与: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2.与臣而将四矣加若:1.非若是也像2.若士必怒如果,假如三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四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2、轻.寡人与 ———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流,使动用法,使……流 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5、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第四个人二、虚词以、而、之、者、于以: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而:1.挺剑而.起动作承接,不翻译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于: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三、特殊句式1、非若是也——判断句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断句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4、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5、请广于君——状语后置倒装句四、课文内容分析: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 主题思想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用“天子之怒”威胁唐雎;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矛盾在对话中得到升级;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表现出亲王色厉内荏的本来面目;写作特点1、本文以对话为主本文通过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塑造人物形象;本文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有胆有识,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2、运用对比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一个先倨而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另一个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处境不同、态度不同、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本文还恰当地运用了衬托手法,用安陵君从正面来衬托唐雎;用秦王从反面来衬托唐雎;秦王的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反衬了唐雎的凛然正气、有胆有识和不畏强暴;唐雎的说话技巧:.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如:“否,非若是也;”“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等语言,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2、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公输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3、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据”抵御4、公输盘诎诎通“屈”理屈二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替;夫子何命焉为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必为有窃疾矣是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制造;以牒为械当作2、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动词,会见;胡不见我于王动词,引见;于是见公输盘动词,召见;3、子:子墨子闻之子,先生,老师愿借子杀之子,您4、说: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请说之说,解释,陈说;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6、起:起于鲁出发、动身子墨子起,再拜起身7、以:将以攻宋凭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以牒为械用三古今异义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古义:即使这样今:表转折,常与“但是”搭配 2、虽.杀臣,不能绝也古义:虽然今义:表转折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古义:用来....的方法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古义: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允许”今义:请求 5、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6、墨子起,再.拜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7、荆之地方..五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领土,土壤 8、请献十金.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 9、舍其文.轩古义:彩饰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10、胡.不已乎古义:为什么今义:姓氏四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2.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 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 4.虽杀臣,不能绝.也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 5.吾不言.言: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 6.义不杀少而杀众.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二、虚词的用法1、之: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今有人于此在起于鲁从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表顺接知而不争表转折,却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顺接三、特殊句式1、反问句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将以之攻宋;2虽杀臣,不能绝守圉者也;3、倒装句1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于鲁起4、判断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四、课文要点1、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1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2、墨子是用什么方法对付公输盘和楚王的对公输盘,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抓住这句话来做文章;用连续的否定句,断了公输盘的退路,揭示出他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使其无话可说;对楚王,墨子采用相同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用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随即连用颇有夸张意味的对比,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楚王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3、人物形象墨子:机制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4、语言特点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富于表现力;第7段,墨子的语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15段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富饶宋国贫乏,感染力强;19—21段揭露公输盘杀机,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孟子两章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3、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4、衡于虑“衡”通“横”梗塞、不顺二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于声发出2、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3、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4、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三古今异义 1、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今常指水塘 3、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4、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武器今义士兵 5、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6、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区域,范围四词类活用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威慑 2、必先苦.其心志“苦”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痛苦; 3、劳.其筋骨“劳”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 4、饿.其体肤“饿”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饥饿; 5、空乏..其身“空”“乏”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贫困; 6、行拂乱.其所为“乱”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 7、所以动.心忍.性“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8、人恒过.“过”是名词,这里是动词,犯错误、犯过失 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出”是动词,这里是名词,国内、国外;二、虚词的用法1、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在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2、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连词,表承接3、之:三里之城助词,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它,指代小城寡助之至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其:舍其文轩代词,他的曾益其所不能代词,他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因为…2、被动句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任用…,…被提拔…3、倒装句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四、课文内容要点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短文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如何展开论证短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由“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阐明了“人和”的实质;4、语言特点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运用排比否定句,使结论有说服力;“多助”“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短文论点文章结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短文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六个人物都是都是在经受了艰苦的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4、本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呢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5、作者从那两方面论述了经受磨难的好处正面——个人;反面——国家;论证了经受磨难的益处,继而得出孟子的治国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两则短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异同两则短文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逆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得出论点;不同之处在于,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在开头,第二则在结尾;鱼我所欲也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4.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二一词多义1.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2.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3.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4.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三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四词类活用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二、虚词的用法1、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2、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3、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却4、而蹴尔而与之修饰呼尔而与之修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5、之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之:指示代词,指万钟的俸禄;妻妾之奉:之:……的;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1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例句2我舍生而取义者也;四、课文分析:一第一段分为三层;首先,第一层作者采用比喻论证方法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常理为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第二层作者采用道理论证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作者先从正面来论述“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作者又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进一步警醒人心,得出“由是则生而不用”是因为“有甚于生者”,就是“义”;“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是因为“甚于死者”,就是“不义”的结论;最后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二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和对比论证;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曹刿论战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二.词类活用1.下视其辙下:名词作状语,向下;2.神弗福也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三.古今异义1.间古义:参与今义:两个物体之间;中间例句:又何间焉2.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例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安古义:养今义:平安例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4.牺牲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5.加古义:虚报今义:增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6.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例句:小大之狱7.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例句:忠之属也9.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表允许;例句:可以一战10.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缘故,原因故克之所以,因此2.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3.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4.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讲信用五.常见虚词1.以:何以战介词,凭、靠必以分人介词,把必以信介词,按照可以一战介词,凭、靠2.之:肉食者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鲁国将要迎战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公将驰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登轼而望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彼竭我盈,故克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望其旗靡,故逐之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3.其:其乡人曰第三人称代词,代曹刿的下视其辙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公问其故第三人称代词,代取胜的吾视其辙乱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望其旗靡第三人称代词,代齐军的4.于:战于长勺在5.而:登轼而望之顺接连词,表修饰再而衰顺接连词,表承接三而竭顺接连词,表承接六.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曹刿请见;省略宾语“鲁庄公”2.又何间焉省略主语“你”3.乃入见;省略主语“曹刿”和“入”的宾语“朝”、“见”的宾语“鲁庄公”;4.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5.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主语“曹刿”6.可以一战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7.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面省略了谓语“鼓”二状语后置句1.战于长勺即“于长勺战”三倒装句1.何以战即“以何战”四判断句1.忠之属也;2.夫战,勇气也;3.夫大国,难测也;七.写作特色一详略安排得当;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一笔带过或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由曹刿提出“何以战”开始,步步紧逼,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作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第三段再通过论述取胜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二运用对比手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作者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之“鄙”作对比;文章开头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说明鲁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庄公与曹刿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然后在战争中,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临阵从容,指挥若定;因此,庄公的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与曹刿的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谨慎而又果断、冷静而又大胆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写战后“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无谋,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与无谋,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的主题;三运用伏笔照应的写法作者在第二段中埋设伏笔:对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都先不作交代;把这两个问题留到下面去解答,才能更好突出“论战”的主旨;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取胜的原因;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了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复习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复习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复习九年级上册文言实词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2.发闾左適戍渔阳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4.卜者知其指意5.固以怪之矣6.将军身被坚执锐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9.岂直五百里哉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11.寡人谕矣 12.欲信大义于天下13.自董卓已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二.双音节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会商议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这样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德行高尚的人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把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到达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失败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连词,表承接关系9.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商店等开始营业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和遗憾深切地憎恨12.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恶劣,不道德13.臣不胜受恩感激感动激奋因对方的好意、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三.词类活用1.置人所罾鱼腹中2.狐鸣呼曰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4.皆指目陈胜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6.陈胜王7.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8.将军身被坚执锐9.请广于君10.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11.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2.保其岩阻13.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14.身率益州之众1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16.与亮情好日密17.恢弘志士之气1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0.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1.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3.亲贤臣,远小人2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5.攘除奸凶26.临表涕零四.一词多义1.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长身长八尺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以君为长者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3.称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先帝称之曰能4.出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6.存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7.道会天大雨,道不通伐无道,诛暴秦以咨诹善道8.发可怜白发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闾左適戍渔阳9.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10.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外结好孙权11.计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12.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陈胜自立为将军 13.尽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进尽忠言14.举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15.立陈胜自立为将军复立楚国之社稷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16.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7.论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宜付有司论其刑赏18.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伤先帝之明19.命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苟全性命于乱世奉命于危难之间20.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陈胜、吴广乃谋曰21.起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挺剑而起22.塞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23.善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24.上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5.胜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26.食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卒买鱼烹食27.使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8.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29.数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广故数言欲亡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30.王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1.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且秦灭韩亡魏暮而果大亡其财32.为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陈胜自立为将军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为坛而盟,祭以尉首33.谓秦王谓唐雎曰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34.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5.信惟博陵崔州平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愿陛下亲之信之欲信大义于天下信义著于四海36.兴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若无兴德之言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37.行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8.许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安陵君其许寡人39.言愿诸君勿复言若无兴德之言40.遗深追先帝遗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1.应佣者笑而应曰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42.遇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盖追先帝之殊遇43.远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亲贤臣,远小人44.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文言文课文知识点复习陈涉世家课文内容理解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包括背诵,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包括背诵,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包括背诵,期末复习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名句默写1、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山舞银蛇,。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江山如此多娇,。

俱往矣,,。

2、百行业为先,。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希望是本无所谓有,。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5、读书足以,足以,足以。

6、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

7、好读书,;每有会意,便。

8、嗟乎!!9、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10、夫专诸之刺王僚也,;XXX之刺XXX也,;要离之刺庆忌也,。

11、若士必怒,,,,今日是也。

12、孤之有XXX,。

13、诚宜,,;,引喻失义,以XXX之路也。

1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1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6、XXX性命于乱世,。

17、受任于败军之际,。

18、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还于旧都。

19、过尽千帆皆不是,,。

20、,衡阳雁去无留神。

四周边声连角起。

21、千嶂里,。

22、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23、老夫聊发少年狂,,。

24、为报倾城随太守,,。

25、酒酣胸胆尚开张,,!持节云中,?26、会挽雕弓如满月,,。

27、,日晚倦梳头。

28、物是人非事事休,。

29、只恐双溪舴艋舟,。

30、醉里挑灯看剑,。

八百里分麾下炙,。

XXX点兵。

XXX的XXX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31、夜来熏风起,。

32、足蒸暑土气,。

33、更深月色半人家,。

彻夜偏知春气暖,。

34、晨起动征铎,。

,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

因思杜陵梦,。

35、驿外断桥边,。

已是黄昏独自愁,。

3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37、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

XXX把酒傍晚后,。

,帘卷西风,!38、,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39、巧笑东邻女伴,。

疑怪昨宵春梦好,。

40、,悠悠。

不尽长江滔滔流。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复习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复习要点

九年级上册文言复习《陈涉世家》一、整体把握: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来显示陈涉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二、重点词语解释少时:年轻的时候尝.与人佣耕:曾经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怅.恨失望苟.富贵:如果若.为佣耕:你太息..:长叹安.知:怎么適戍..:强迫去守边。

適通“谪”屯.大泽乡:停驻皆次当行...编次;当在征发之列会.天大雨:适逢度.已失期:估计;误期乃.谋曰:于是、就亡.亦死:逃走等.死同样吾闻.二世少子也:听说数.谏故.:屡次;缘故上.使外将.兵:皇上;带领今或.闻无罪:有人楚人怜.之爱戴今诚.以吾众:如果为天下唱.:通“倡”,首发以为然.:对的乃行.卜:去、往卜者知其指意..:意图足下..事皆成:指对方,古人对别人的敬称念鬼..:考虑卜鬼的事威众..:威服众人丹书..帛曰:用朱砂;写陈胜王.:称王所罾.鱼腹:用网捕得鱼腹中书.:字条固.以怪.之矣:本来;通“已”认为奇怪间令..:暗使。

间,私自,偷着之.次所旁丛祠中:往,到旦日..:第二天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素.爱人:向来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屡次令.辱之:使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陈胜佐.之:帮助并.杀:一齐召令徒属...:号令;所属的人公等..:你们诸位藉第令...毋斩:即使、假若宁.有种乎:难道诈.称:假装袒右..:露出右臂为.坛而盟:筑;盟誓徇.蕲以东:攻占比.至陈:等到数.万人:几弗.胜:不豪杰..:指当地有声望的人会计..:集会商议身被坚执锐.....:亲自;通“披”;紧握着;铁甲;武器伐.无道:攻打诛.暴秦:灭社稷..:国家刑.其长吏:惩罚三、重点句子翻译⑴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⑵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⑶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姓名()班级(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意思:。

2、为天下唱通,意思:。

3、固以怪之矣通,意思:。

4、将军身被坚执通,意思:。

5、故不错意也通,意思:。

6、仓鹰击于殿上通,意思:。

7、欲信大义于天下通,意思:。

8、自董卓已来通,意思:。

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意思:。

二、解释以下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苟2、次(1)苟富贵()(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2)故不为苟得也()(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3、度4、数(1)道不通,度已失期() (1)扶苏以数柬故()(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2)然数年恒不一见()5、怜6、就(1)楚人怜之()(1)此人可就见()(2)可怜白发生()(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7、用 8、诚(1)遂用猖獗()(1)此诚不可与争锋()(2)贤能为之用()(2)诚如是,则霸业可成()9、所以 10、遗(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11、将 12、间(1)上使外将兵()(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将军岂有意乎()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项燕为楚将()(3)在乎山水之间也()13、然 14、者(1()(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2)(2)更有痴似相公者()(3)然足下卜之鬼乎()(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4)屋舍俨然()(4)陈涉者,阳城人也()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

1、卒中往往语古:今:。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今:。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今:。

4、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今:5、长跪而谢之古:,今:。

6、常跪而谢之古:,今:。

7、凡三往古:今:。

8、遂用猖獗古:,今:。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今:。

10、诚宜开张圣听古: ,今:。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出师表1、xx是三xx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3、翻译重点句子:(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4)此悉xx死节之臣,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9)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0)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4、理解性背诵:(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两册文言文的知识点归纳《陈涉世家》一、字意(1)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2.为天下唱。

(唱通倡)3.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二、词语归类(1)实词总结为①作,当。

“若为佣耕。

”②担任。

“为屯长。

”③是。

“号为张楚。

”④作为。

“为天下唱。

”⑤制,建造。

“为坛而盟。

”行①(háng)行列。

“皆次当行。

”②做,进行。

“乃行卜。

”③行进,行军。

“行收兵。

”次①编列。

“皆次当行。

”②停留,驻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①值,承担。

“皆次当行。

”②应该。

“不当立。

”③在,正当。

“当此时。

”举①起事,发动。

“举大计”。

②立。

“死即举大名耳。

”(2)虚词总结之①往。

“辍耕之垄上。

”②助词。

“怅恨久之。

”③的。

“鸿鹄之志。

”④代词。

“二世杀之。

”(代人)“然足下卜之鬼乎!”(代事)“皆下之。

”(代地方)以①因为。

“扶苏以数谏故。

”②认为。

“或以为死。

”③把。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④用。

“以激怒其众。

”⑤表界限。

“徇蕲以东。

”⑥已经。

“固以怪之矣。

”也①表判断。

“吾闻二世少子也。

”②表诘问。

“何富贵也?”乃①于是,就。

“陈胜吴广乃谋曰。

”②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固①本来。

“固以怪之矣。

”②必定。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而①表前后两部分是转折关系。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表前后是承接关系。

“夺而杀尉。

”③表前后是方式与目的关系。

“为坛而盟。

”④表前后部分在时间上有先有后。

“收而攻蕲”。

三、翻译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四、问题1、表现陈涉年轻时就有非凡抱负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本段叙述了陈胜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有什么作用?为以后领导起义作伏笔。

九年级语文上册_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_人教版-推荐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_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_人教版-推荐下载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 (“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 (“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二.双音节古今异义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到处(古)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发生)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聚会商议(古)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虽然这样(古) 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德行高尚的人(古) 常指年岁高的人,长辈5.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把(古) 表示许可6.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到达(古)关联词,表示另提一件事7.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失败(古) 凶狠而放肆8.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从此(古)连词,表承接关系、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姓名()班级(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通,意思:。

2、为天下唱通,意思:。

3、固以怪之矣通,意思:。

4、将军身被坚执通,意思:。

5、故不错意也通,意思:。

6、仓鹰击于殿上通,意思:。

7、欲信大义于天下通,意思:。

8、自董卓已来通,意思:。

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意思:。

二、解释以下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苟2、次(1)苟富贵()(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2)故不为苟得也()(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3、度4、数(1)道不通,度已失期() (1)扶苏以数柬故()(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2)然数年恒不一见()5、怜6、就(1)楚人怜之()(1)此人可就见()(2)可怜白发生()(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7、用8、诚(1)遂用猖獗()(1)此诚不可与争锋()(2)贤能为之用()(2)诚如是,则霸业可成()9、所以10、遗(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11、将12、间(1)上使外将兵()(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将军岂有意乎()(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项燕为楚将()(3)在乎山水之间也()13、然14、者(1()(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2()(2)更有痴似相公者()(3)然足下卜之鬼乎()(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4)屋舍俨然()(4)陈涉者,阳城人也()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

1、卒中往往语古:今:。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今:。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今:。

4、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今:5、长跪而谢之古:,今:。

6、常跪而谢之古:,今:。

7、凡三往古:今:。

8、遂用猖獗古:,今:。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今:。

10、诚宜开张圣听古: ,今:。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今:。

12、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

1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今:。

14、临表涕零古:,今:。

四、以下文言句子中加线的词都是有特殊的用法,请予以说明。

1、陈胜王名词作意思为。

2、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作意思为。

3狐鸣呼日名词作意思为。

4、皆指目陈胜名词作意思为。

5、忿恚尉用法,使----- 。

6尉果笞广名词作,意思为。

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作,意思为。

8、轻寡人与?形容词作,意思为。

9?名词作,意思为10形容词作,意思为。

五、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故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填在横线上。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4、选段划线处细致地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自己的话回答。

【答】:。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备哪些才能?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答:。

(二)、《唐雎不辱使命》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 ”标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义停顿,只标一处。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以头抢地耳()(2)、长跪而谢之()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A 、渔人甚异之二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 、大楚兴,陈胜王D、天下苦秦久矣4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译:(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5、唐雎以“士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6、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佛然怒”“色挠”,表现了秦王和的特点(三)、《隆中对》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D、总揽英雄(2)、翻译下面的句子。

A、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4)、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四)、《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兵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自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加线的词语。

(1)咨臣以当世之事。

()(3)攘除奸凶()(2)夙夜忧叹()(4)斟酌损益()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遂许先帝以驱驰。

3、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

答:。

4、用选文中的相关原文填空。

(1)、最能体现诸葛亮一生经历的一句话是:。

(2)、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

5、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简答。

答:。

六、按要求默写出相关的诗文句子。

1、,欲与天公试比高。

2、《出师表》中劝刘禅要善于纳谏的句子是:。

3、《陈涉世家》中有一句体现了农民追求平等,反对专制的名言,它是:。

4诸葛亮告诉刘禅要公正无私的句子是:。

5、《出师表》中写汉朝盛衰的原因的句子是:。

6、陈胜少年就胸怀大志的句子是:。

7、,斜晖脉脉水悠悠。

8、羌管悠悠霜满地,。

9、老夫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

10、八百里分麾下炙,,沙场秋点兵。

11、力尽不知热,。

12、足蒸暑土气,。

13、,只有香如故。

14、只恐双溪舴艋舟,。

15、《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是:。

16、但愿人长久,。

17、山重水复疑无路,。

18、出淤泥而不染,。

19、海内存知己,。

20、人生自古谁无死,。

21、劝君更尽一杯酒,。

22、大漠孤烟直,。

23、先天下之忧而忧,。

24、沉舟侧畔千帆过,。

25、会当临绝顶,。

26、感时花溅泪,。

27、江山代有才人出,。

28、浊酒一杯家万里,。

29、落红不是无情物,。

30、会挽雕弓如满月,,。

七、古诗词鉴赏:A、《渔家傲》范仲淹B、《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C、《武陵春》李清照D、《破阵子》辛弃疾以下分析和评价性的句子,都跟上述诗文有关,其中有恰当的,有不正确的。

请分别在其后的括号中划“√”或“×”。

1、《渔家傲》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塞下秋景,下部分写守边将士思乡报国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的景象。

()3、《渔家傲》是作者边地生活的概括,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他的怀乡思亲的心绪。

()4、“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的手法。

“四面边声连角起”一句,从视觉上进一步加深悲凉的感受。

“千障里”两句,又从听觉上把整个塞上荒僻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画出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浊酒一杯家万里”,由写人的生活细节转入人物内心的刻画。

“家万里”归去已不易,“燕然未勒”归去更是无望。

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

()6、“人不寐”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

“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

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8、“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比,“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官复原职。

()10、“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11、《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12、苏轼作此词时才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但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