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郑和远航-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郑和远航苏教版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郑和远航?,课前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可是在课上,出现了故障,一个超链接网页打不开了。
我只能临时改变教学预设,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精彩的课堂教学竟不期而至。
【预设】:?郑和远航?“战胜凶险〞教学片段师:今天教师给同学们带来几幅郑和“战胜凶险〞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翻开超链接网页“战胜凶险〞图。
〕谁能向大家描绘一下你所见到的危险场面?〔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师:那么课文是如何介绍这段场面的呢?谁能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教师点击课件,同步出现课文中“战胜凶险〞片段。
〕师:刚刚看图我们已经知道郑和远航有多少的凶险!你能用你精彩的朗读让大家感受那份心跳吗?〔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互动评价〕【生成】:师:今天教师给同学们带来几幅郑和“战胜凶险〞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生兴奋地答复:“想!〞于是我翻开课件,突然紧张地发现课件中超链接网页“战胜凶险〞图无法翻开,哎呀!一定是学校的效劳器出现了故障!于是我又点了一下鼠标,出现了课文描述“战胜凶险〞的片段。
怎么办?望着台下惊讶的学生、望着听课的教师,我只能临时改变我的教学预设了。
〕师:同学们一定很失望,是吗?〔生答道:是的!〕可是,同学们请你再睁大眼睛仔细瞧一瞧,你真的没有看到郑和战胜凶险的图片吗?〔学生静了下来,认真地读起了课文,一会儿工夫,他们纷纷举起小手。
〕生A:通过这段文字,我看到了这样的图片:郑和船队在大海中遇到了风浪……生B:读了这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了郑和船队在海盗面前……师:听了刚刚几位同学精彩的介绍,教师觉得还不过瘾,你们能否试着用你们精彩的朗读让大家感受那份心跳、那种震撼?请同学们试着先练习两分钟。
学生纷纷认真地练习起来。
从接下来的朗读情况看,学生朗读的效果出乎我意料地出色,将我也带进了那个神秘莫测、波峰浪谷的大海中,让我也感受到了那份紧张和心跳。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为没有看到教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而失望吗?〔生齐答:“不!〞〕是呀!教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是生硬的,而你们心中的“图片〞才是最精彩的、富有个性的“绘声绘色〞的图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郑和远航》教学反思在第一课时对全文的熟读和把握课文根本构造的根底上,我在其次课时教学时,先提问复习一下“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重大意义”的段落构造,然后就这样和学生开场:“同学们,我们读文章一般都按从前到后的挨次,今日我们要转变一下,要从后向前来学。
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最终一局部。
”齐读课文后,让学生再次快速扫瞄找出最能表达“郑和远航”的特点的句子,于是“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到达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就出来了。
这就是本文的文眼,也就是本堂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二、先小后大,环环相扣在学生答复后,我将“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板书在黑板上,并向学生说:“下面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三个问题,从哪些文字可以读出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这三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按从后向前的挨次来解决。
先来最终一个!”能表达范围之广和时间之长的句子根本都在课文的“重大意义”局部,所以很快就解决了。
剩下一个“规模之大”正好又切入了“扬帆启航”局部的阅读教学。
“扬帆启航”局部文中多处能过列数字、作比拟的方法,来描写远航船队规模之大。
在学生找出这些句子时,让学生反复品读,并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准时点明这两种说明方法。
最终,通过集体朗读让学生在嘹亮的读书声中体会郑和“扬帆启航”时那壮丽场面和恢宏气概。
三、读悟结合、渗透点拨一句“规模如此之大、时间如此之长、范围如此之广的远航有什么目的?”就将教学引入了课文其次局部(第四自然)“友好交往”。
让学生反复读一读,找一找能反映友好交往的句子来再读读,说一说什么叫友好交往?再一句“坐那么大的船,到各国去游玩,还能交到许多朋友,看来远航真是一件轻松拘束的好差事,你觉得呢?”又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第三局部“战胜凶险”(第五自然段),郑和远航时遇到了哪些凶险?他是怎样应对的?让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反复品尝,并说一说“读了四五两自然段,你觉得郑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我国古代人民友好、机灵、镇静、英勇和坚韧的探究精神。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2.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
(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谚语。
(2)简述郑和远航的背景、航线、船队规模。
4.导入语:通过以上活动,教师顺势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伟大事迹,感受古代航海的壮丽场景。”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
2.精讲课文:针对课文中的生词、成语、谚语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郑和远航的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语文素养。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预习、课堂讨论、课后复习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向家人介绍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航线、船队规模等知识。
-讲述郑和的优秀品质,讨论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课后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拟定一份关于郑和远航的采访提纲,进行角色扮演,互相采访,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合作制作一份关于郑和远航的手抄报,展示郑和的生平事迹、远航路线、历史意义等。
3.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范文(通用15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教案范文(通用15篇)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郑和远航》范文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4.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教育学生学习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1492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
2.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
补充板书:26 郑和远航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郑和是什么样的人?郑和远航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二)初读课文1.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反馈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3.逐段指名朗读(同学之间相互评议)4 自学生字,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生自由组合,展开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习。
(2)反馈学习体会。
5.练读词语。
(出示投影片)指名读,小组读,抽读。
6.这篇课文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7.反馈理解词语的情况。
8.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课文也读得通顺、流利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和郑和一起经历一次远航。
(三)精读课文1.自学第1-3自然段,思考:(1)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2)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保船”?①反馈,交流。
②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
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a.练读,体会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郑和远航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郑和远航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远航之路》,主要讲述的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南洋的历史故事。
此课时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学生掌握重点词汇和标点符号的使用;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理解和表述历史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2.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理解的方法,发现和分析文本中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1. 导入环节(1)教师先与学生们简要谈论中国的邮轮旅游、出国旅行等话题,然后问学生:有谁想成为一名探险家,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2)引入故事背景:郑和的生平事迹、他七次下西洋的历史故事。
简述郑和生平的背景、为什么他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他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远航的路线等。
(3)教师出示包括标题、文章图片等多媒体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2. 阅读活动(1)学生分组阅读本文,然后回答问题,检验理解效果。
(2)学生互相交流,根据表格里的问题、对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标点符号进行讨论。
教师从中抽取和学生做分享,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
3. 总结归纳(1)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引导学生在分享中发言。
(2)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它们的阅读经验。
要求学生发表感想,总结归纳本篇文章讲述的故事的要点、学到了什么历史知识。
四、教学评估1.评估方式采用自我评估、教师评估、同学互评等多种方式,主要检验学生理解故事的程度,思维深度、思维开阔度等学术素质和能力。
2.评估内容测评内容包含学生的阅读、表述、思考等综合素质,确定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五年级语文上、下册。
2.教师用的多媒体资源,包括新闻小视频、图片、PPT等。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脱离书本知识,采用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含反思)第三单元11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3
郑和远航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让学生理解要读的内容,如何让学生读懂,引导他们进行思索,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每天是我们都必须注意的。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要主动的去学,要有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时,我就让学生通过设疑,造成学习的阶段目的,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通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更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通过上这堂实习课,我觉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可实践性。
我们现在提倡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提倡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课题就是建立在这种理念基础上的。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一看到课题,肯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高效地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到的知识是根深蒂固的,和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截然不同。
学习《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我觉得学生由于让学生在预习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如郑和为何要远航,郑和远航的出发地哪儿,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地方,郑和远航顺利吗?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至于郑和出生的时间、地点,郑和的家庭情况等学生都搜集到了,学生通过上网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而也提高了语文课堂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预习时,老师的点拨引导要到位。
学生在搜索信息时,由于网上的信息大,学生要学会速读,要学会筛选,要学会概括,到把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有些无关紧要的东西看都不要看。
由于我在学生上网前交代这次时间紧张,根据平时学生上网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时提醒学生一要知道上哪些网站比较快捷,二要提醒学生阅读的速度,三要提醒学生摘抄主要的或者用自己的话概括。
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的资料很多,在学生交流时,学生滔滔不绝,连我都有些不敢相信,这都是我的学生吗?看样子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郑和远航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郑和远航一、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航线和主要成果。
2.通过背诵课文、观看视频等方式,加深对课文《郑和远航》的理解。
3.学习写作技能,通过讲述海上丝绸之路、介绍有关郑和的情况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郑和远航的历史背景、航线和主要成果;掌握课文《郑和远航》的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表达和写作,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字表述。
三、教学过程1. 部分导入通过展示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的图片、文物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分组略读课文《郑和远航》,了解故事大致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教师通过练习相关考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识字、造句、辨析、文献翻译等。
3. 情景还原和角色扮演根据教师安排的情景模拟及学生选择的角色卡片,进行情景还原和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不同情景,学生可以更真实地体验历史,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 写作练习1.讲述海上丝绸之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调查研究到的资料,通过组织语言的练习,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介绍有关郑和的情况: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调查研究到的资料,介绍郑和的事迹、成就和影响,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每个环节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评价。
2.教师可以采用自评、组评、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例如记录学生在情景还原和角色扮演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现的情况等,给出评价和建议。
3.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批评和改正错误,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郑和远航》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
《郑和远航》课文教学反思(精选7篇)《郑和远航》课文篇1今天上午我执教了《郑和远航》这一课。
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这节课上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紧扣题眼、突出重点:本课的题眼应该是“远航”。
何为“远航”?课文的最后一段文字做了很好的说明。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
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规模之大”这一环节时,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让学生先计算:我们的教室长约10米,宽约8米,教学楼每层楼高约4米,学校的师生员工大约1000余人,算一算,每艘宝船相当于我们的教室多少间?相当于我们的教学楼多少层?需要几艘宝船就能装下我们全校的师生员工?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计算后加以比较,在语文课中运用数学的方法,既体现了学科间的融合,又能让学生更感性地体会到“规模之大”。
在感受完“规模之大”这一特点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这次远航除了“规模之大”之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可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我想体会“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并不是件难事,这样就能把郑和远航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理解体会。
二、巧搭舞台、放飞想象:在教学中,我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
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比如,当教到郑和船队出发时的壮观场面时,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当教到郑和船队在远航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时,请同学们说一说:“他们还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把学生的练习引向国家、社会、群体、个人的未来。
五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1郑和远航_苏
五年级下语文听课反思-11郑和远航苏教版《郑和远航》一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从理解方面来说,难度不高,条理也是很清晰的:课文详述了郑和的第一次远航,概述了七下西洋的意义。
其中第一次下西洋分别从“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进行了描述。
但是,文章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散乱,难以把握出重点语句,课文叙述的又是历史故事,孩子没有感受,难以理解。
蔡老师在课堂上紧抓语言文字,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驾驭教材轻松自如。
1、整堂课,蔡老师抓住文中“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这句高度评价郑和的句子,先引导学生抓住“顶峰”理解这句话,再让学生找出体会较深的句子进行自学之后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大量的数字、比喻和对比,既有图片,又有课件的展示,还有联系实际的具体的数字比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了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宝船的知识链接,使学生明白这宝船的设计和制造是非常神奇的,就算以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也是难以制造出来,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这节课上,看出了教师的精心准备,课堂上,老师巧妙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技术,用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形象的录象等手段再现了历史。
让学生跨越时空去理解当时的情景提供了直观的帮助,也更好地渲染了气氛。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宏伟壮观的场面。
3、课堂上既有语文知识的传授,又有学生能力的训练,还有写法的指导,整个课堂容量大,内容丰富,学生受益匪浅。
蔡老师始终坚持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本堂课上,教师不仅通过“顶峰”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还通过“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句式改变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汉语的魅力,一个“之”让句子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节奏美,还让学生明白如何根据文章的中心选择材料,如何将文章写具体等写法上的渗透。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郑和远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这是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扬帆起航”、“友好交往”和“战胜凶险”三个方面来介绍郑和率领船队第一次远航的情况;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郑和七次远航的经历及其深远意义。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属于高年级学段,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懂得合理利用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油然而生出对于郑和的敬佩之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记叙方法,初步懂得详写与略写的作用。
(3)引导学生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2、智能目标:运用网络查找资料、阅读了解郑和及其他世界著名航海家的事迹,初步感知航海的意义。
3、情感目标: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而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为课后复述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真正感受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体会郑和所具备的探索精神,激发其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郑和远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比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麦哲伦进行了环球航行,而在我们中国明朝,也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麦哲伦早了114年呢!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简单认识了这位航海家,他就是——(出示郑和人物图像,学生齐答:郑和,教师板书:郑和远航)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郑和去进行一次海上远航吧!二、课前回顾,以故入新。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郑和远航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1郑和远航苏教版这是一篇叙事性教强的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况,难点是让学生真正感受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中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郑和远航》这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课文从理解方面来说,难度不高,条理也是很清晰的:第一至五自然段具体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第六自然段概括介绍郑和七次远航的情况,第七自然段综述远航的意义。
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把第一次远航写得很详细,分为“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部分来叙述。
教师也是分这三部分进行的。
其它六次一带而过。
这种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值得重视,当然文中介绍宝船时所用的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也不容忽视。
结合本周教研主题教师可以不在课堂中渗透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
主攻朗读感悟。
朗读时教师其实也让学生堵得够充分,就是缺少尽可能地做到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会,可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把学生的读和悟不断引向深入。
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但是由于文章的篇幅稍长,再加上文章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散乱,难以把握出重点语句,很难找出一条清晰的“贯穿线”和文章的突破口。
怎样合理的划分课时,并把文章的重点从课文中“抓”出来,围绕重点展开教学,成为一大难题。
这也是所有老师的困惑。
无法面面俱到。
针对这一课的特点,预习时教师可以增加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要求,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也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件在教学中往往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它把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的效率。
考虑到这一点,在理解宝船的时候教师使用过课件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1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1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在写法上点面结合、有详有略,能够围绕中心选择合适内容。
因此第一课时指导学生理清层次,复述第一次远航经过,学习点面结合、有详有略的写法。
第二课时则专注做一件事,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的写法,这就是我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依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内容,理解这三部分内容与课文中心的关系。
首先学生思考从哪两个方面写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再将这三部分内容与课文中心联系起来,点亮学生的思维,板书正是为理清三部分内容服务的。
这样,经过三次的学习与提升,能够不断渗透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的观念。
既不脱离文本,又不停留在对课文字词句的单纯分析上,力求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同时,提升他们对文章写法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
学生在懂得围绕中心选择合适材料之后,趁热打铁训练一番,读写结合。
给学生提供一系列材料,让他们围绕不同的中心选择不同的材料,并且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提纲。
这样,学生经历了从读课文到悟写法再到运用的完整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实现用课文教语文。
今天的教学存在许多不足。
理解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部分的时候,牵引的痕迹比较重,应该先放后收。
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各抒己见,再总结内容,点出要点,这样学生会领悟的更深
1。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郑和远航教学反思范文篇一: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文后习题理清课文的脉络。
2.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3.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难点: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郑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重点句子,在阅读中感受郑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谈话:“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两度荐贤”“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些人这些事在历史长河中,如朵朵浪花激荡着后人的心。
课前我们欣赏了三分钟视频,又知道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你能像老师那样用“谁干什么”简要说一说吗?(郑和七下西洋)。
2.揭题: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除了影片,人们还用文字保存了这段历史,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郑和远航》。
理解“远航”。
3.简介人物和事件:题目简要告诉了课文的主要人物是郑和,主要事件是“远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和远航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7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文后习题理清课文的脉络。
2. 在阅读中感受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3. 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感受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难点:学习用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的方法练习复述和第一次航海经历,逐步做到清楚、具体、生动。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梳理文章脉络,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课文阶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重点句子,在阅读中感受和远航的友好和凶险,了解其深远的意义。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课1.谈话:“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两度荐贤”“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些人这些事在历史长河中,如朵朵浪花激荡着后人的心。
课前我们欣赏了三分钟视频,又知道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你能像老师那样用“谁干什么”简要说一说吗?(和七下西洋)。
2.揭题: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除了影片,人们还用文字保存了这段历史,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和远航》。
理解“远航”。
3.简介人物和事件:题目简要告诉了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和,主要事件是“远航”。
关于“和”和“和远航”你有哪些了解呢?【交流后出示】:读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新收获?(二)初读感知1.让我们走进文字,穿越历史的长河,去看看那伟大的壮举吧。
(1)请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重点自学下列词语,尝试完成课后习题2.(2)仔细阅读课后习题三,尝试把课文分成两段,再把第一段分成三层。
2、读后组织交流。
问题一:(1)认读第一行词语,注意读音和书写。
派遣瓷器抱拳(2)认读第二行词语,先理解带点的字,再理解整个词语。
扶老携幼化险为夷惊叹不已严阵以待问题二:(1)读课后习题3的要求,找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1—5)(2)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1—5用“|”分三层。
(3)尝试把三个小标题连起来说说1-5主要写了什么?(4)剩余的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和远航前后共有七次,课文中这七次的写法一样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复习复述策略,尝试复述。
1.上次,我们学习了课文“扬帆启航”(板书)部分,了解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可以将容复述清楚。
2.谁能根据表格提示复述这一部分容?3.指名交流。
生按复述方法评价(四)品味友好交往,补充复述策略1. 1405年7月11日出航,1407年10月2日回国,27个月,将近1000个日日夜夜里,一定发生了很多事,作者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容“友好交往”“战胜凶险”。
(相机板书:友好交往战胜凶险)2.我们先来学习“友好交往”部分,请同学们默读第4小节要求:1.理清层次,想想文中介绍和和哪些人的交往?2.画出关键词体会友好交往。
3.交流问题1。
4.交流问题2。
你抓住哪些关键词体会到友好交往呢?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尽量按照课文的顺序,先读句子,再找出关键词说出自己的体会。
(1)每到一个国家,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
①现在我就是某国的国君,你们就是一个个和,在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你们会和我怎么说呢?②指名1—2人试着边表演边复述。
③师小结:复述的时候能够想象当时的画面,复述就更具体生动了。
(2)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
出示:①你又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②这样的使者我们怎能有理由拒绝呢?(3)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
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
①“扶老携幼”中“携”是什么意思?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生想象画面、理解词语。
一个“扶老携幼”让你体会到什么?②理解: 惊叹不已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纷纷涌向海边,争相观看。
情不自禁发出感慨,你就是其中一员会说起什么?赞叹了一句又一句,都不知道停息了,这就叫(惊叹不已)“已”就是什么意思?一个“惊叹不已”让你体会到什么?(4)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
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
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出示:静悄悄的海港成了繁华的集市。
5.练习复述(1)尝试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练习复述,表现那种友好交往的气氛。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找三名同学交流。
三、激情朗读文字,体会人物艰辛1. 温馨的画面让人久久难忘。
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
和他们的船队到底遇到了哪些凶险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完成这表格。
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
教师巡视。
2. 展示台展示一位同学的表格。
3. 根据学生展示表格相机完成下述容:(1)那是怎样的风浪啊?用你的读表现出来吧!开火车读、齐读,师相机评价。
(2)理解“化险为夷”船队冲出了风浪,脱离了危险,获得了安全,这就是(生接:化险为夷)。
这个“化险为夷”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和?怎么看出来的?(3)面对风浪,和表现得无比的英勇,面对海盗,和表现出无穷的智慧。
海盗,你来吧!我们等着,定让你们有来无回!文中哪个词能够表现此时的和胸有成竹?(严阵以待)这个“严阵以待”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和?怎么看出来的?7.这一段文字如同一幅幅画面,将旅途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
让我们穿越时空,再次用心体会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吧!齐读这一节。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五)小结复述方法,学生练习复述1.师小结复述方法:(1)理清层次(2)抓关键词(3)想象画面2.请同学们试着向同桌复述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复述要求:1.层次清楚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尽量做到具体生动。
3.交流1—2人评价。
(六)发现写法1.从和远航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和一生所进行的七次远航的?除了描写远航外还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你从文章的写法上会有什么发现?2.有详有略写法我们来看看这是和一生七次远航的时间和经过的地方,你们仔细读一读,并注意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详写的是第一次而不是其他六次?3.作者除了采用有详有略的方法写了和的七次远航,还写了什么?指名说。
你有什么话想对和或其他人说的吗?作业设计:推荐阅读《明朝那些事》《细说大明》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想和评论。
板书设计::11.和远航(1-3)扬帆起航(1-5)第一次远航(详)(4)友好交往选择典型材料(5)战胜凶险(6—7)其余六次远航(略)详略得当及远航意义附表1:《和远航》预习单班级::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自主学习同,识字学词。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
纠正写错的字: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1.正确、流利地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码头派遣瓷器抱拳赠送撕裂围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2.通过查工具书,我理解了以下词语。
三、课外,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和有哪些了解?请写下来。
教后反思:成功之处:文本的语文本体性知识很多,生字词、朗读课文等这属于“保底工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也是老生常谈。
如何确定孩子语言发展的增长点?仔细研读课文,我将训练复述、根据语境理解词语作为本文的教学目标。
同时,将复述作为一种教学的策略,贯串起对文本人文性知识的把握。
我理解的教语文本体性知识,应该是建立在对语文文化、语文课程所体现的价值观的认同基础上的。
我们不会因为强调了语文的本体性知识而忽略了文本体现的价值观、语文文化,这两者不应该互相排斥,而是表里关系。
之所以提出语文的本体性知识,是为了提升课堂的实效,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系统养成。
也许,这就体现了叶圣先生提出的“面向全体”。
这个“全体”是指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的全方面。
我努力想实践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引—扶—放,扎实训练复述。
不足之处:1.前面资料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精选。
所选资料应该为和第一次远航的学习做好铺垫,能够凸显出扬帆起航、友好交往、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等方面。
2.对于第一次远航三个小标题的处理还需要再集中些。
不能任由学生随便交流,尽管学生也能够交流自己的感受,但是这样没有系列,就略显杂乱,课堂思路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晰。
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引导到相应的小标题上进行教学。
这样一块一块进行,就显得既彰显学生学习自主性,又体现教师的指导。
教学建议:《和远航》较详细地介绍了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对话表演中来体会和为促进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努力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