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形的认识(2)

合集下载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提高练习-解答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提高练习-解答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提高练习1。

如图,∠1=∠2=∠3,且∠BAC=70°,∠DFE=50°,求∠ABC的度数.2。

两个多边形的边数比为1:2,内角和的度数比为1:4,求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F,试说明∠2=1 2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E⊥AC于点E,交AD于点(∠ABC+∠C).4.如图,AD是Δ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B=30°,∠DAE=55°,试求:(1)∠D的度数; (2)∠ACD的度数.5.如图,AE⊥BC,∠DCA=∠CAE,可以推出DC⊥BC。

6.如图,AC∥DE,∠1=∠2,求证:AB∥CD。

7。

已知AB∥CD,BC∥ED,求证:∠B+∠D=180°。

AB C DE8。

如图,∠AHD=∠ACB ,CD ⊥AB ,EF ⊥AB,求证:∠1=∠2。

9.如图,AB ∥CD,∠B=25°∠BEF=45° ∠EFC=30° 求∠C10.如图,∠1=∠C ,∠2和∠D 互余,BE ⊥FD 于G,求证:AB ∥CD 。

ABCEF DABCDEF11.如图,已知AB ∥CD ,且∠B=40°,∠D=70°,求∠DEB 的度数。

12。

如图,已知CB AB ,CE 平分∠BCD,DE 平分∠CDA ,∠EDC+∠ECD =90°,求证:DAABABD第 15 题13.在图(1)、图(2)图(3)、图(4)中,AB ∥CD,说明∠A 、∠E 、∠C 的等量关系.图(1) 图(2) 图(3) 图(4)14。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BC ,DE 平分ADB ∠,BDC BCD ∠=∠。

求证:1290∠+∠=︒。

CBADECB A D EC BADEEDCBA15。

如图,BD是ABC∠的度∠=︒,求A∠=︒,60BDCDE CB,交AB于点E,150BED∠的平分线,//数.16.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直线BC于点E.∠,P为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PE AD(1)若35∠=︒,求EACB∠的度数;∠=︒,85B(2)当P点在线段AD上运动时,猜想E∠、ACB∠与B∠的数量关系写出结论,17(1)如图①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请说明A B C D ∠+∠=∠+∠。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平行线中的常见模型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练习(含答案)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平行线中的常见模型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专题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专题:平行线中的常见四大模型专题:平行线中的常见模型模型一:“猪蹄”模型(也称“M”模型)模型一“猪蹄”模型(M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 CD内部“猪蹄”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结论2:若∠P=∠AEP+∠CFP,则AB∥CD.典型例题例1:如图,已知AB∥DE,∠1=30°,∠2=35°,则∠BCE的度数为( )A.70° B.65° C.35° D.5°例2:如图,AD∥CE,∠ABC=95°,则∠2﹣∠1的度数是( )A.105°B.95°C.85°D.75°例3:如图,直线a∥b,射线DF与直线a相交于点C,过点D作DE⊥b于点E,已知∠1=25°,求∠2的度数.例4:如图,AB∥CD,∠E=35°,∠F=∠G=30°,则∠A+∠C的度数为 .例5:如图,AB∥CD,∠E=120°,∠F=90°,∠A+∠C的度数是( )A.30°B.35°C.40°D.45°例6:如图,AB∥CD,∠E+∠G=∠H,则∠A+∠B+∠C+∠D+∠F的度数为 .例7:如图,直线l1∥l2,点∠α、∠β夹在两平行线之间.(1)若∠α=∠β,∠1=40°,求∠2的度数;(2)直接写出∠1、∠2、∠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不用说明理由.例8:(1)如图1,已知AB∥CD,若∠EAF=∠EAB,∠ECF=∠ECD,求证:∠AFC=∠AEC;(2)如图2,若AB∥CD,∠EAF=∠EAB,∠ECF=∠ECD,求证:∠AFC=∠AEC;(3)若AB∥CD,∠EAF=∠EAB,∠ECF∠ECD,则∠AFC与∠AEC的数量关系是 (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不证明).例9:如图①,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1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2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3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DC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1)如图①,求证:∠BEC=∠ABE+∠DCE;(2)如图②,求证:∠BE1C=∠BEC;(3)从图①开始进行上述的n次操作,若∠BE n C=α°,求∠BEC的大小(直接写出结论).模型二:“铅笔”模型(也称“U”型模型)模型二:“铅笔”模型(“U”型)点P在EF右侧,在AB、 CD内部“铅笔”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PFC=360°;结论2:若∠P+∠AEP+∠PFC= 360°,则AB∥CD.典型例题例1:一大门栏杆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BA垂直地面AE于点A,CD平行于地面AE,若∠BCD=135°,则∠ABC= 度.例2:如图,直线l1∥l2,若∠1=35°,则∠2+∠3= .例3:如图,已知AB∥CD,E为AB,CD之间一点,连接BE,DE.(1)猜想∠BED时,∠B,∠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作∠ABE,∠CDE的角平分线BF,DF交于点F.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直接用等式表示∠BFD与∠BED的数量关系.例4:如图,已知AB∥CD,∠ABE与∠CD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1)如图1,若∠E=70°,求∠BFD的度数;(2)如图2,若∠ABM=∠ABF,∠CDM=∠CDF,写出∠M和∠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例5: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的光线为n.(1)当m∥n时,若∠1=50°,则∠2= ,∠3= ;(2)当m∥n时,若∠1=x°(0<x<90),则∠3= ;(3)根据(1)(2)结果,反过来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为多少度时,m∥n.请说明理由(可以在图中添加适当的角度标记进行说明)例6:如图,AB∥CD,点E为两直线之间的一点.(1)如图1,若∠BAE=35°,∠DCE=20°,则∠AEC= ;(2)如图2,试说明,∠BAE+∠AEC+∠ECD=360°;(3)①如图3,若∠BAE的平分线与∠D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判断∠AEC与∠AF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如图4,若设∠E=m,∠BAF=∠FAE,∠DCF=∠FCE,请直接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F的度数.模型三:“抬头”模型(也称“靴子”或称“臭脚”模型)模型三“抬头”模型(“靴子”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 CD外部“靴子”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或∠P=∠CFP-∠AEP;结论2:若∠P=∠AEP-∠CFP或∠P=∠CFP-∠AEP,则AB∥CD.典型例题例1:如图,AB//CD,∠P=40°,∠D=100°,则∠ABP的度数是 .例2:已知,AB∥CD.(1)如图1,求证:∠A-∠C=∠E;(2)如图2,EF平分∠AEC,CF平分∠ECD,∠F=105°,求∠A的度数.例3:已知直线∥,点A,B在直线上(B在A左侧),点C在直线b上,E点在直线b下方,连接 AE 交直线b于点D.(1)如图1,若∠BAD=110°,∠DCE=45°,求∠DEC的度数;(2)如图2,∠BAD 的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与∠DEC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M,试探究∠AME与∠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例4:已知AB∥CD.(1)如图1,求证:∠EAB=∠C+∠E;(2)如图2,点F在∠AEC内且在AB、CD之间,EF平分∠AEC,CF平分∠ECD,请猜想∠F与∠EAB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点M在AB上,点N在CD上,点E是AB上方一点,点G在AB、CD之间,连接EM、EN,GM的延长线MF平分∠AME,NE平分∠CNG,若2∠MEN+∠MGN=105°,求∠AME的度数.:模型四:“骨折”模型(也称“X射线”模型)模型四“骨折”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 CD外部“骨折”模型结论1:若AB∥CD,则∠P=∠CFP-∠AEP或∠P=∠AEP-∠CFP;结论2:若∠P=∠CFP-∠AEP或∠P=∠AEP-∠CFP,则AB∥CD.例1:如图,AB∥CD,∠E=40°,∠A=110°,则∠C的度数为 .例2:如图,AB∥CD,∠ABE=125°,∠C=30°,则∠α=( )A.70°B.75°C.80°D.85°例3:已知:如图,AB∥CD.(1)若∠1=∠2,试判断∠E与∠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猜想∠1、∠2、∠E、∠F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例4:(1)(问题)如图1,若AB∥CD,∠AEP=40°,∠PFD=130°.求∠EPF的度数;(2)(问题迁移)如图2,AB∥CD,点P在AB的上方,问∠PEA,∠PFC,∠EP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联想拓展)如图3所示,在(2)的条件下,已知∠EPF=α,∠PEA的平分线和∠PFC的平分线交于点G,用含有α的式子表示∠G的度数.例5:已知AB∥MN.(1)如图1,求证:∠N+∠E=∠B;(2)若F为直线MN、AB之间的一点,∠E=∠EFB,BG平分∠ABF交MN于点G,EF 交MN于点C.①如图2,若∠N=57°,且BG∥EN,求∠E的度数;②如图3,若点K在射线BG上,且满足∠KNM=∠ENM,若∠NKB=∠EFB,∠E=∠FBD,直接写出∠E的度数.参考答案专题四:平行线中的常见模型模型一:“猪蹄”模型(也称“M”模型)模型一“猪蹄”模型(M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 CD内部“猪蹄”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结论2:若∠P=∠AEP+∠CFP,则AB∥CD.典型例题例1:如图,已知AB∥DE,∠1=30°,∠2=35°,则∠BCE的度数为(B)A.70° B.65° C.35° D.5°解析:作CF∥AB,∵AB∥DE,∴CF∥DE,∴AB∥DE∥CF,∴∠1=∠BCF,∠FCE=∠2,∵∠1=30°,∠2=35°,∴∠BCF=30°,∠FCE=35°,∴∠BCE=65°,故选:B.例2:如图,AD∥CE,∠ABC=95°,则∠2﹣∠1的度数是(C)A.105°B.95°C.85°D.75°解析:如图,作BF∥AD,∵AD∥CE,∴AD∥BF∥EC,∴∠1=∠3,∠4+∠2=180°,∠3+∠4=95°,∴∠1+∠4=95°,∠2+∠4=180°,∴∠2﹣∠1=85°.故选:C.例3:如图,直线a∥b,射线DF与直线a相交于点C,过点D作DE⊥b于点E,已知∠1=25°,求∠2的度数.解析:过点D作DG∥b,∵a∥b,且DE⊥b,∴DG∥a,∴∠1=∠CDG=25°,∠GDE=∠3=90°∴∠2=∠CDG+∠GDE=25°+90°=115°.☆模型拓展:M叠M型例4:如图,AB∥CD,∠E=35°,∠F=∠G=30°,则∠A+∠C的度数为35°.解析:如图所示,延长AE,CG,交于点H,过H作HP∥AB,∵AB∥CD,∴PH∥CD,∴∠A=∠AHP,∠C=∠CHP,∴∠A+∠C=∠AHC,∵∠F=∠CGF=30°,∴EF∥CH,∴∠AHC=∠AEF=35°,∴∠A+∠C=35°,故答案为:35°.例5:如图,AB∥CD,∠E=120°,∠F=90°,∠A+∠C的度数是( )A.30°B.35°C.40°D.45°解析:分别过E,F作GE∥AB,FH∥AB,∵AB∥CD,∴AB∥GE∥FH∥CD,∴∠1=∠A,∠2=∠C,∠GEF+∠HFE=180°,∵∠E=120°,∠F=90°,∴∠1+∠GEF+∠HFE+∠2=210°,∴∠1+∠2=210°﹣180°=30°,即∠A+∠C=30°,故选:A.例6:如图,AB∥CD,∠E+∠G=∠H,则∠A+∠B+∠C+∠D+∠F的度数为360°.解析:如图所示,延长AE,DG交于点Q,由题可得,∠A+∠D=∠Q,∠B+∠H+∠C=360°,又∵∠Q=∠AEF+∠DGF﹣∠F,∴∠A+∠D=∠AEF+∠DGF﹣∠F,即∠F=∠AEF+∠DGF﹣(∠A+∠D),又∵∠AEF+∠DGF=∠H,∴∠A+∠B+∠C+∠D+∠F=∠A+∠B+∠C+∠D+∠AEF+∠DGF﹣(∠A+∠D)=∠B+∠C+∠H=360°,故答案为:360°.例7:如图,直线l1∥l2,点∠α、∠β夹在两平行线之间.(1)若∠α=∠β,∠1=40°,求∠2的度数;(2)直接写出∠1、∠2、∠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不用说明理由.解析:(1)如图,延长AE交直线l2于点E,∵l1∥l2,∴∠3=∠1=40°,∵∠α=∠β,∴AB∥CD,∴∠2+∠3=180°,∴∠2=180°﹣∠3=180°﹣40°=140°.(2)∠1+∠2+∠β﹣○α=180°.理由:∵l1∥l2,∴∠3=∠1.∵∠BED=180°﹣∠α,∴∠3+∠2+∠β+180°﹣α=360°,即∠1+∠2+∠β﹣∠α=180°.☆模型拓展:M套M型例8:(1)如图1,已知AB∥CD,若∠EAF=∠EAB,∠ECF=∠ECD,求证:∠AFC=∠AEC;(2)如图2,若AB∥CD,∠EAF=∠EAB,∠ECF=∠ECD,求证:∠AFC=∠AEC;(3)若AB∥CD,∠EAF=∠EAB,∠ECF=∠ECD,则∠AFC与∠AEC的数量关系是(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不证明).解:(1)如图1,连接AC,设∠EAF=x°,∠ECF=y°,∠EAB=2x°,∠ECD=2y°,∵AB∥CD,∴∠BAC+∠ACD=180°,∴∠CAE+2x°+∠ACE+2y°=180°,∴∠CAE+∠ACE=180°﹣(2x°+2y°),∠FAC+∠FCA=180°﹣(x°+y°),∴∠AEC=180°﹣(∠CAE+∠ACE)=180°﹣[180°﹣(2x°+2y°)]=2x°+2y°,=2(x°+y°),∠AFC=180°﹣(∠FAC+∠FCA)=180°﹣[180°﹣(x°+y°)]=x°+y°,∴∠AFC=∠AEC;(2)如图2,连接AC,设∠EAF=x°,∠ECF=y°,∠EAB=3x°,∠ECD=3y°,∵AB∥CD,∴∠BAC+∠ACD=180°,∴∠CAE+3x°+∠ACE+3y°=180°,∴∠CAE+∠ACE=180°﹣(3x°+3y°),∠FAC+∠FCA=180°﹣(2x°+2y°),∴∠AEC=180°﹣(∠CAE+∠ACE)=180°﹣[180°﹣(3x°+3y°)]=3x°+3y°=3(x°+y°),∠AFC=180°﹣(∠FAC+∠FCA)=180°﹣[180°﹣(2x°+2y°)]=2x°+2y°=2(x°+y°),∴∠AFC=∠AEC;(3)若∠AFC=∠EAB,∠ECF=∠ECD,则∠AFC与∠AEC的数量关系是:∠AFC=∠AEC.故答案为:∠AFC=∠AEC.例9:如图①,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1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2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3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DC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1)如图①,求证:∠BEC=∠ABE+∠DCE;(2)如图②,求证:∠BE1C=∠BEC;(3)从图①开始进行上述的n次操作,若∠BE n C=α°,求∠BEC的大小(直接写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①,过E作EF∥AB.∵AB∥CD,∴AB∥EF∥CD,∴∠B=∠1,∠C=∠2.∵∠BEC=∠1+∠2,∴∠BEC=∠ABE+∠DCE;(2)如图2.∵∠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由(1)可得,∠CE1B=∠ABE1+∠DCE1=∠ABE+∠DCE=∠BEC;(3)如图2.∵∠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BE3C=∠ABE3+∠DCE3=∠ABE2+∠DCE2=∠CE2B=∠BEC;…以此类推,∠E n=∠BEC,∴当∠E n=α度时,∠BEC=2nα°模型二:“铅笔”模型(也称“U”型模型)模型二:“铅笔”模型(“U”型)点P在EF右侧,在AB、 CD内部“铅笔”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PFC=360°;结论2:若∠P+∠AEP+∠PFC= 360°,则AB∥CD.典型例题例1:一大门栏杆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BA垂直地面AE于点A,CD平行于地面AE,若∠BCD=135°,则∠ABC=135度.【解析】解:如图,过点B作BF∥CD,∵CD∥AE,∴CD∥BF∥AE,∴∠1+∠BCD=180°,∠2+∠BAE=180°,∵∠BCD=135°,∠BAE=90°,∴∠1=45°,∠2=90°,∴∠ABC=∠1+∠2=135°.故答案为:135.例2:如图,直线l1∥l2,若∠1=35°,则∠2+∠3=215°.【解析】解:过点E作EF∥11,∵11∥12,EF∥11,∴EF∥11∥12,∴∠1=∠AEF=35°,∠FEC+∠3=180°,∴∠2+∠3=∠AEF+∠FEC+∠3=35°+180°=215°.故答案为:215°.例3:如图,已知AB∥CD,E为AB,CD之间一点,连接BE,DE.(1)猜想∠BED时,∠B,∠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作∠ABE,∠CDE的角平分线BF,DF交于点F.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直接用等式表示∠BFD与∠BED的数量关系.【解析】(1)∠B+∠BED+∠D=360°.证明:过点E作EG∥AB.∴∠B+∠BEG=180°.∵AB∥CD,EG∥AB,∴EG∥CD,∴∠DEG+∠D=180°,∴∠B+∠BEG+∠DEG+∠D=180°+180°.即∠B+∠BED+∠D=360°;(2)解:①如图所示:②由(1)得∠ABC+∠BED+∠CDE=360°,∵∠ABE,∠CDE的角平分线BF,DF交于点F,∴∠ABC=2∠FBE,∠CDE=2∠FDE,∴2∠FBE+∠BED+2∠CDE=360°,即∠FBE+∠BED+∠CDE=180°,∵∠BFD+∠FBE+∠BED+∠CDE=360°,∴∠BFD=180°-∠BED例4:如图,已知AB∥CD,∠ABE与∠CD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1)如图1,若∠E=70°,求∠BFD的度数;(2)如图2,若∠ABM=∠ABF,∠CDM=∠CDF,写出∠M和∠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解:(1)如图1,过点E作EN∥AB,∵EN∥AB,∴∠ABE+∠BEN=180°,∵AB∥CD,AB∥NE,∴NE∥CD,∴∠CDE+∠NED=180°,∴∠ABE+∠E+∠CDE=360°,∵∠E=70°,∴∠ABE+∠CDE=290°,∵∠ABE与∠CD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ABF+∠CDF=(∠ABE+∠CDE)=145°,过点F作FG∥AB,∵FG∥AB,∴∠ABF=∠BFG,∵AB∥CD,FG∥AB,∴FG∥CD,∴∠CDF=∠GFD,∴∠BFD=∠ABF+∠CDF=145°;(2)结论:∠E+6∠M=360°,证明:∵设∠ABM=x,∠CDM=y,则∠FBM=2x,∠EBF=3x,∠FDM=2y,∠EDF=3y,由(1)得:∠ABE+∠E+∠CDE=360°,∴6x+6y+∠E=360°,∵∠M+∠EBM+∠E+∠EDM=360°,∴6x+6y+∠E=∠M+5x+5y+∠E,∴∠M=x+y,∴∠E+6∠M=360°.例5: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如图,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反射的光线为n.(1)当m∥n时,若∠1=50°,则∠2=100°,∠3= 90°;(2)当m∥n时,若∠1=x°(0<x<90),则∠3= 90°;(3)根据(1)(2)结果,反过来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为多少度时,m∥n.请说明理由(可以在图中添加适当的角度标记进行说明)【解析】解:(1)∵m∥n,∴∠4+∠2=180°,∵∠5=∠1=50°,∴∠4=80°,∴∠2=100°,∴∠6=∠7=40°,∴∠3=180°﹣∠5﹣∠6=90°,故答案为:100°;90°;(2)∵m∥n,∴∠4+∠2=180°,∵∠5=∠1=x°,∴∠4=180°﹣2x°,∴∠2=2x°,∴∠6=∠7=90°﹣x°,∴∠3=180°﹣∠5﹣∠6=180°﹣x°﹣90°+x°=90°,故答案为:90°;(3)根据(1)、(2)猜想:当两平面镜a、b的夹角∠3是90°时,总有m∥n,证明:∵∠3=90°,∴∠5+∠6=90°,∴∠1+∠7=90°,∴∠1+∠5+∠6+∠7=180°,又∵∠1+∠4+∠5+∠2+∠6+∠7=360°,∴∠4+∠2=180°,∴m∥n.例6:如图,AB∥CD,点E为两直线之间的一点.(1)如图1,若∠BAE=35°,∠DCE=20°,则∠AEC=55°;(2)如图2,试说明,∠BAE+∠AEC+∠ECD=360°;(3)①如图3,若∠BAE的平分线与∠D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判断∠AEC与∠AF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如图4,若设∠E=m,∠BAF=∠FAE,∠DCF=∠FCE,请直接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F的度数.【解析】解:如图所示,过点E作EF∥AB,∵AB∥CD∴AB∥CD∥EF,∴∠BAE=∠1,∠ECD=∠2,∴∠AEC=∠1+∠2=∠BAE+∠ECD=35°+20°=55°,故答案为55°.(2)如图所示,过点E作EG∥AB,∵AB∥CD∴AB∥CD∥EG,∴∠A+∠1=180°,∠C+∠2=180°,∴∠A+∠1+∠2+∠C=360°,即∠BAE+∠AEC+∠ECD=360°.(3)①2∠AFC+∠AEC=360°,理由如下:由(1)可得,∠AFC=∠BAF+∠DCF,∵AF平分∠BAE,CF平分∠DCE,∴∠BAE=2∠BAF,∠DCE=2∠DCF,∴∠BAE+∠DCE=2∠AFC,由(2)可知,∠BAE+∠AEC+∠DCE=360°,∴2∠AFC+∠AEC=360°.②由①知∠F+∠FAE+∠E+∠FCE=360°,∵∠BAF=∠FAE,∠DCF=∠FCE,∠BAF+∠DCF=∠F,∴∠F=(∠FAE+∠FCE),∴∠FAE+∠FCE=n∠F,∴∠F+∠E+n∠F=360°,∴(n+1)∠F=360°﹣∠E=360°﹣m,∴∠F=.模型三:“抬头”模型(也称“靴子”或称“臭脚”模型)模型三“抬头”模型(“靴子”模型)点P在EF右侧,在AB、 CD外部“靴子”模型结论1:若AB∥CD,则∠P=∠AEP-∠CFP或∠P=∠CFP-∠AEP;结论2:若∠P=∠AEP-∠CFP或∠P=∠CFP-∠AEP,则AB∥CD.典型例题例1:如图,AB//CD,∠P=40°,∠D=100°,则∠ABP的度数是140°.【解析】过点P作PM∥AB,∵AB∥CD,∴PM∥AB∥CD,∴∠MPB=∠ABP,∠D=∠DPM=100°,∴∠MPB=∠BPD+∠DPM=40°+100°=140°,∴∠ABP=∠MPB=140°.例2:已知,AB∥CD.(1)如图1,求证:∠A-∠C=∠E;(2)如图2,EF平分∠AEC,CF平分∠ECD,∠F=105°,求∠A的度数.【解析】(1)证明: 过点E作EF∥AB,∵AB∥CD,∴EF∥AB∥CD,∴∠FEA=∠EAB,∠FEC=∠C,∴∠AEC=∠FEA-∠FEC=∠EAB-∠C,即∠A-∠C=∠E.(2)解:过点E作EG∥FC,∵EF平分∠AEC,CF平分∠ECD,设∠AEF=∠CEF=,∠ECF=∠FCD=,∵EG∥FC,∴∠CEG=∠ECF=,∠FEG+∠F=180°.∵∠F=105°,∴∠FEG=180°-∠F=75°,∴∠CEG+∠CEF=75°,即+=75°,∴2x+2y=150°.由(1)知,∠A=∠AEC+∠ECD=2x+2y=150°.例3:已知直线∥,点A,B在直线上(B在A左侧),点C在直线b上,E点在直线b下方,连接 AE 交直线b于点D.(1)如图1,若∠BAD=110°,∠DCE=45°,求∠DEC的度数;(2)如图2,∠BAD 的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与∠DEC 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M,试探究∠AME与∠E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例4:已知AB∥CD.(1)如图1,求证:∠EAB=∠C+∠E;(2)如图2,点F在∠AEC内且在AB、CD之间,EF平分∠AEC,CF平分∠ECD,请猜想∠F与∠EAB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如图3,点M在AB上,点N在CD上,点E是AB上方一点,点G在AB、CD之间,连接EM、EN,GM的延长线MF平分∠AME,NE平分∠CNG,若2∠MEN+∠MGN=105°,求∠AME的度数.:【解析】(1)过点E作EF∥DC,∵BA∥DC,∴EF∥DC∥AB,∴∠AEF=∠BAE=110°,∠CEF=∠DCE=45°.∴∠DEC=∠AEF-∠CEF=110°-45°=65°.(2)过点M作MF∥BA,过点E作EG∥CD,设∠BAE=,∠ECD=,∵BA∥CD,∴MF∥AB∥CD∥EG.∴∠BAE=∠AEG=,∠DCE=∠CEG=,∴∠DEC=-.∵EM平分∠DEC,AM平分∠BAD的邻补角,∴∠MEC=,∠1==,∵MF∥AB,∴∠AMF=∠1=,∠MEG=∠CEG+∠MEC=,∵MF∥EG,∴∠FME=∠MEG=,∴∠AME=∠AMF+∠FME=,∴∠AME=.模型四:“骨折”模型(也称“X射线”模型)模型四“骨折”模型点P在EF左侧,在AB、 CD外部“骨折”模型结论1:若AB∥CD,则∠P=∠CFP-∠AEP或∠P=∠AEP-∠CFP;结论2:若∠P=∠CFP-∠AEP或∠P=∠AEP-∠CFP,则AB∥CD.例1:如图,AB∥CD,∠E=40°,∠A=110°,则∠C的度数为70°.解析:∵AB∥CD,∴∠A+∠AFD=180°,∵∠A=110°,∴∠AFD=70°,∴∠CFE=∠AFD=70°,∵∠E=40°,∠C+∠E+∠CFE=180°,∴∠C=180°﹣∠E﹣∠CFE=180°﹣40°﹣70°=70°,故答案为:70°.例2:如图,AB∥CD,∠ABE=125°,∠C=30°,则∠α=(D)A.70°B.75°C.80°D.85°【解析】解:如图,作EF∥AB,∵AB∥EF,AB∥CD,∴EF∥CD,∴∠B+∠BEF=180°,∠C=∠CEF,∵∠ABE=125°,∠C=30°,∴∠BEF=55°,∠CEF=30°,∴∠BEC=55°+30°=85°.故选:D.例3:已知:如图,AB∥CD.(1)若∠1=∠2,试判断∠E与∠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猜想∠1、∠2、∠E、∠F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E=∠F,理由如下:∵AB∥CD,∴∠ABC=∠BCD,∵∠1=∠2,∴∠EBC=∠FCB,∴BE∥CF,∴∠E=∠F;(2)∠1+∠F=∠BEF+∠2,理由如下:如图,延长BE交DC的延长线于点M,在四边形EMCF中,∠FEM+∠EMC+∠MCF+∠F=360°,∵∠FEM=180°﹣∠BEF,∠MCF=180°﹣∠2,∴∠180°﹣∠BEF+∠EMC+180°﹣∠2+∠F=360°,∵AB∥CD,∴∠1=∠EMC,∴∠180°﹣∠BEF+∠1+180°﹣∠2+∠F=360°,∴∠1+∠F=∠BEF+∠2例4:(1)(问题)如图1,若AB∥CD,∠AEP=40°,∠PFD=130°.求∠EPF的度数;(2)(问题迁移)如图2,AB∥CD,点P在AB的上方,问∠PEA,∠PFC,∠EP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3)(联想拓展)如图3所示,在(2)的条件下,已知∠EPF=α,∠PEA的平分线和∠PFC的平分线交于点G,用含有α的式子表示∠G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1,过点P作PM∥AB,∴∠1=∠AEP=4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CD,(已知)∴PM∥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PF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PFD=130°,∴∠2=180°﹣130°=50°.∴∠1+∠2=40°+50°=90°.即∠EPF=90°.(2)∠PFC=∠PEA+∠P.理由:如图2,过P点作PN∥AB,则PN∥CD,∴∠PEA=∠NPE,∵∠FPN=∠NPE+∠FPE,∴∠FPN=∠PEA+∠FPE,∵PN∥CD,∴∠FPN=∠PFC,∴∠PFC=∠PEA+∠FPE,即∠PFC=∠PEA+∠P;(3)如图,过点G作AB的平行线GH.∵GH∥AB,AB∥CD,∴GH∥AB∥CD,∴∠HGE=∠AEG,∠HGF=∠CFG,又∵∠PEA的平分线和∠PFC的平分线交于点G,∴∠HGE=∠AEG=,∠HGF=∠CFG=,由(1)可知,∠CFP=∠P+∠AEP,∴∠HGF=(∠P+∠AEP)=(α+∠AEP),∴∠EGF=∠HGF﹣∠HGE=(α+∠AEP)=+∠AEP﹣∠HGE=例5:已知AB∥MN.(1)如图1,求证:∠N+∠E=∠B;(2)若F为直线MN、AB之间的一点,∠E=∠EFB,BG平分∠ABF交MN于点G,EF 交MN于点C.①如图2,若∠N=57°,且BG∥EN,求∠E的度数;②如图3,若点K在射线BG上,且满足∠KNM=∠ENM,若∠NKB=∠EFB,∠E=∠FBD,直接写出∠E的度数.【解答】解:(1)如图,过E作EH∥MN,∴∠N=∠HEN,又∵MN∥AB,∴EH∥AB∥MN,∴∠B=∠HEB,即∠B=∠HEN+∠NEB=∠N+∠BEN;(2)①如图,过F作FP∥EN,交MN于H点,则BG∥EN∥FP,∵∠N=57°,∴∠CHF=∠CGB=∠ABG=57°,∵BG平分∠ABF,∴∠ABF=2∠ABG=114°,∵EN∥PF,∴∠E=∠EFP,∵∠E=∠EFB,∴114°+∠E=4∠E,∴∠E=38°;②如图,过点F作FP∥AD,设∠E=a=∠FBD,则∠PFB=α,∠EFP=3α,∴∠ENM=2a,∠KNM=,当K在BG上,∠NKB=∠EFB=4a,∴∠NGB==∠ABG=∠GBF,∴,∴a=22.5°;当K在BG延长线上时,∠NGB=,∠ABG=,∴,∴a=18°,综上所述,∠E=22.5°或18°.。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下期末复习一---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知识点:1、“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

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4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b<a+-<bac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HFE D C B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二、举例:例1:①如图,找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 ;②∠BAC 和∠ 是∠BAC 和∠ 是 和 被 所截的内错角。

例2例3:如图,AD ∥BC ,∠A=∠C ,BE 、DF 分别平分∠ABC 和∠CDA ,试说明BE ∥DF 的理由?例4: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沿着点B 到点C 的方向平移到△DEF 的位置,AB=10,DH=4,平移距离为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5:填空:①在⊿ABC 中,三边长分别为4、7、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②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等于4,另一条边等于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ADED A C BE F长是 ;③已知a,b,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则化简|a+b-c|-|b-a-c|= ;④如图,在⊿ABC 中,IB 、IC 分别平分∠ABC 、∠ACB ,若∠ABC=50°,∠ACB=60°,则∠BIC= °; 若∠A=70°,则∠BIC= °;若∠A=n °, 则∠BIC= °; 所以,∠A 和∠BIC 的关系是 。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平行线几何模型(M模型 培优篇)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讲与练

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平行线几何模型(M模型 培优篇)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知识讲与练

专题7.16 平行线几何模型(M 模型)(巩固培优篇)(专项练习)1.已知直线AB //CD ,EF 是截线,点M 在直线AB 、CD 之间. (1) 如图1,连接GM ,HM .求证:∠M =∠AGM +∠CHM ;(2) 如图2,在∠GHC 的角平分线上取两点M 、Q ,使得∠AGM =∠HGQ .试判断∠M 与∠GQH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阅读下面内容,并解答问题. 已知:如图1,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BEF ∠的平分线与DFE ∠的平分线交于点G .(1) 求证:EG FG ⊥;(2) 填空,并从下列①、②两题中任选一题说明理由.我选择 题.①在图1的基础上,分别作BEG ∠的平分线与DFG ∠的平分线交于点M ,得到图2,则EMF ∠的度数为 .②如图3,AB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点O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在直线EF 右侧,BEO ∠的平分线与DFO ∠的平分线交于点P ,则EOF ∠与EPF ∠满足的数量关系为 .3.已知直线a b ∥,直线EF 分别与直线a ,b 相交于点E ,F ,点A ,B 分别在直线a ,b 上,且在直线EF 的左侧,点P 是直线EF 上一动点(不与点E ,F 重合),设∠P AE =∠1,∠APB =∠2,∠PBF =∠3.(1) 如图1,当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时,试说明∠1+∠3=∠2; (2) 当点P 在线段EF 外运动时有两种情况.①如图2写出∠1,∠2,∠3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证明;②如图3所示,猜想∠1,∠2,∠3之间的关系(不要求证明).4.问题情境:如图①,直线AB CD ∥,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CD 上. (1) 猜想:若1130∠=︒,2150∠=︒,试猜想P ∠=______°;(2) 探究:在图①中探究1∠,2∠,P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 拓展:将图①变为图②,若12325∠+∠=︒,75EPG ∠=︒,求PGF ∠的度数.5.如图:(1) 如图1,AB CD ∥,=45ABE ∠︒,21CDE ∠=︒,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2) 如图2,AB CD ∥,点E 为直线AB ,CD 间的一点,BF 平分ABE ∠,DF 平分CDE ∠,写出BED ∠与F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 如图3,AB 与CD 相交于点G ,点E 为BGD ∠内一点,BF 平分ABE ∠,DF 平分CDE ∠,若60BGD ∠=︒,95BFD ∠=︒,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6.(1)已知:如图(a ),直线DE AB ∥.求证:ABC CDE BCD ∠+∠=∠; (2)如图(b ),如果点C 在AB 与ED 之外,其他条件不变,那么会有什么结果?你还能就本题作出什么新的猜想?7.如图,//AB CD ,点E 在直线AB ,CD 内部,且AE CE ⊥. (1)如图1,连接AC ,若AE 平分BAC ∠,求证:CE 平分ACD ∠; (2)如图2,点M 在线段AE 上,①若MCE ECD ∠=∠,当直角顶点E 移动时,BAE ∠与MCD ∠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若1MCE ECD n∠=∠(n 为正整数),当直角顶点E 移动时,BAE ∠与MCD ∠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已知直线l1//l2,A是l1上的一点,B是l2上的一点,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C和D,直线CD上有一点P.(1)如果P点在C,D之间运动时,问∠P AC,∠APB,∠PB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若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C,D不重合),试探索∠P AC,∠APB,∠PBD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请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证明)9.(1)如图,AB//CD,CF平分∠DCE,若∠DCF=30°,∠E=20°,求∠ABE的度数;(2)如图,AB//CD,∠EBF=2∠ABF,CF平分∠DCE,若∠F的2倍与∠E的补角的和为190°,求∠ABE的度数.(3)如图,P为(2)中射线BE上一点,G是CD上任一点,PQ平分∠BPG,GN//PQ,GM平分∠DGP,若∠B=30°,求∠MGN的度数.10.如图1,已知AB∥CD,∠B=30°,∠D=120°;(1)若∠E=60°,则∠F=;(2)请探索∠E与∠F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如图2,已知EP平分∠BEF,FG平分∠EFD,反向延长FG交EP于点P,求∠P 的度数.11.如图1,AB//CD,E是AB,CD之间的一点.(1)判定∠BAE,∠CDE与∠AE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若∠BAE,∠CDE的角平分线交于点F,直接写出∠AFD与∠AED之间的数量关系;(3)将图2中的射线DC沿DE翻折交AF于点G得图3,若∠AGD的余角等于2∠E的补角,求∠BAE的大小.12.已知AB//CD.(1)如图1,E 为AB ,CD 之间一点,连接BE ,DE ,得到∠BED .求证:∠BED =∠B +∠D ;(2)如图,连接AD ,BC ,BF 平分∠ABC ,DF 平分∠ADC ,且BF ,DF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 .①如图2,当点B 在点A 的左侧时,若∠ABC =50°,∠ADC =60°,求∠BFD 的度数. ②如图3,当点B 在点A 的右侧时,设∠ABC =α,∠ADC =β,请你求出∠BFD 的度数.(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13.已知,AB ∥CD .点M 在AB 上,点N 在CD 上.(1)如图1中,∠BME 、∠E 、∠END 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 如图2中,∠BMF 、∠F 、∠FND 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 (2)如图3中,NE 平分∠FND ,MB 平分∠FME ,且2∠E +∠F =180°,求∠FME 的度数;(3)如图4中,∠BME =60°,EF 平分∠MEN ,NP 平分∠END ,且EQ ∥NP ,则∠FEQ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FEQ 的度数.14.如图1,点A 、B 分别在直线GH 、MN 上,GAC NBD ∠=∠,C D ∠=∠. (1)求证://GH MN ;(提示:可延长AC 交MN 于点P 进行证明)(2)如图2,AE 平分GAC ∠,DE 平分BDC ∠,若AED GAC ∠=∠,求GAC ∠与ACD ∠之间的数量关系;(3)在(2)的条件下,如图3,BF 平分DBM ∠,点K 在射线BF 上,13KAG GAC ∠=∠,若AKB ACD ∠=∠,直接写出GAC ∠的度数.15.已知AB ∥CD ,∠ABE 的角分线与∠CDE 的角分线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BM 、DM 分别是∠ABF 和∠CDF 的角平分线,且∠BED =100°,求∠M 的度数;(2)如图2,若∠ABM =13∠ABF ,∠CDM =13∠CDF ,∠BED =α°,求∠M 的度数;(3)若∠ABM =1n ∠ABF ,∠CDM =1n∠CDF ,请直接写出∠M 与∠BED 之间的数量关系.16.已知直线AM 、CN 和点B 在同一平面内,且AM ∥CN ,AB ⊥BC . (1)如图1,求∠A 和∠C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若BD ⊥AM ,垂足为D ,求证:∠ABD =∠C ;(3)如图3,已知点D 、E 、F 都在直线AM 上,且∠ABD =∠NCB ,BF 平分∠DBC ,BE 平分∠ABD .若∠FCB +∠NCF =180°,∠BFC =3∠DBE ,请直接写出∠EBC 的度数.17.如图1,点A 在直线MN 上,点B 在直线ST 上,点C 在MN ,ST 之间,且满足MAC ACB SBC ∠+∠+∠360=︒.(1)证明://MN ST ;(2)如图2,若60ACB ∠=︒,//AD CB ,点E 在线段BC 上,连接AE ,且2DAE CBT ∠=∠,试判断CAE ∠与CA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180ACB n︒∠=(n 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点E 在线段BC 上,连接AE ,若MAE n CBT ∠=∠,则:CAE CAN ∠∠=______.18.如图1,直线AB //CD ,点P 在两平行线之间,点E 在AB 上,点F 在CD 上,连接PE ,PF .(1)若∠PEB =60°,∠PFD =50°,请求出∠EPF .(请写出必要的步骤,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点P ,Q 在直线AB 与CD 之间时,∠1=30°,∠2=40°,∠3=70°,请求出∠4= .(不需说明理由,请直接写出答案)(3)如图3,在图1的基础上,作P 1E 平分∠PEB ,P 1F 平分∠PFD ,若设∠PEB =x °,∠PFD =y °,则∠P 1= (用含x ,y 的式子表示).若P 2E 平分∠P 1EB ,P 2F 平分∠P 1FD ,可得∠P 2;P 3E 平分∠P 2EB ,P 3F 平分∠P 2FD ,可得∠P 3…,依次平分下去,则∠Pn = .(用含x ,y 的式子表示)19.已知//AM CN ,点B 为平面内一点,AB BC ⊥于B .(1)如图1,点B 在两条平行线外,则A ∠与C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 (2)点B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过点B 作BD AM ⊥于点D . ①如图2,说明ABD C ∠=∠成立的理由;②如图3,BF 平分DBC ∠交DM 于点,F BE 平分ABD ∠交DM 于点E .若180,3FCB NCF BFC DBE ∠∠∠∠+=︒=,求EBC ∠的度数.20.如图1,MN ∥PQ ,点C 、B 分别在直线MN 、PQ 上,点A 在直线MN 、PQ 之间. (1)求证:∠CAB =∠MCA +∠PBA ;(2)如图2,CD ∥AB ,点E 在PQ 上,∠ECN =∠CAB ,求证:∠MCA =∠DCE ; (3)如图3,BF 平分∠ABP ,CG 平分∠ACN ,AF ∥CG .若∠CAB =60°,求∠AFB 的度数.21.如图,//MN GH ,点A 、B 分别在直线MN 、GH 上,点O 在直线MN 、GH 之间,若116NAO ∠=︒,144OBH ∠=︒.(1)AOB ∠= ︒;(2)如图2,点C 、D 是NAO ∠、GBO ∠角平分线上的两点,且35CDB ∠=︒,求ACD ∠ 的度数;(3)如图3,点F 是平面上的一点,连结F A 、FB ,E 是射线F A 上的一点,若MAE ∠=n OAE ∠,HBF n OBF ∠=∠,且60AFB ∠=︒,求n 的值.22.如图1,AB //CD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点O 在直线AB 、CD 之间,且100EOF ∠=︒.(1)求BEO OFD ∠+∠的值;(2)如图2,直线MN 分别交BEO ∠、OFC ∠的角平分线于点M 、N ,直接写出EMN FNM ∠-∠的值;(3)如图3,EG 在AEO ∠内,AEG m OEG ∠=∠;FH 在DFO ∠内,DFH m OFH ∠=∠,直线MN 分别交EG 、FH 分别于点M 、N ,且50FMN ENM ∠-∠=︒,直接写出m 的值.23.已知//AB CD ,定点E ,F 分别在直线AB ,CD 上,在平行线AB ,CD 之间有一动点P .(1)如图1所示时,试问AEP ∠,EPF ∠,PFC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除了(1)的结论外,试问AEP ∠,EPF ∠,PFC ∠还可能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画图并证明(3)当EPF ∠满足0180EPF ︒<∠<︒,且QE ,QF 分别平分PEB ∠和PFD ∠, ①若60EPF ∠=︒,则EQF ∠=__________°.②猜想EPF ∠与EQF ∠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24.如图1,由线段,,,AB AM CM CD 组成的图形像英文字母M ,称为“M 形BAMCD ”.(1)如图1,M 形BAMCD 中,若//,50AB CD A C ∠+∠=︒,则M ∠=______; (2)如图2,连接M 形BAMCD 中,B D 两点,若150,B D AMC α∠+∠=︒∠=,试探求A∠与C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且AC 的延长线与BD 的延长线有交点,当点M 在线段BD 的延长线上从左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直接写出A ∠与C ∠所有可能的数量关系.参考答案1.(1)证明见详解(2)180GQH M ∠=︒-∠;理由见详解【分析】(1)过点M 作MN AB ∥,由AB CD ∥,可知MN AB CD ∥∥.由此可知:AGM GMN ∠=∠,CHM HMN ∠=∠,故=AGM CHM GMN HMN M ∠+∠=∠+∠∠;(2)由(1)可知=AGM CHM M ∠+∠∠.再由CHM GHM ∠=∠,∠AGM =∠HGQ ,可知 :M HGQ GHM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可得180GQH M ∠=︒-∠.(1)解:如图:过点M 作MN AB ∥, ∴MN AB CD ∥∥,∴AGM GMN ∠=∠,CHM HMN ∠=∠, ∵M GMN HMN ∠=∠+∠, ∴=M AGM CHM ∠∠+∠.(2)解:180GQH M ∠=︒-∠,理由如下: 如图:过点M 作MN AB ∥, 由(1)知=M AGM CHM ∠∠+∠, ∵HM 平分GHC ∠, ∴CHM GHM ∠=∠, ∵∠AGM =∠HGQ , ∴M HGQ GHM ∠=∠+∠, ∵180HGQ GHM GQH ∠+∠+∠=︒, ∴180GQH M ∠=︒-∠.【点拨】本题考查了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同时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几何模型“猪蹄模型”的应用.2.(1)见分析(2)①45︒;②结论:2EOF EPF ∠=∠【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2)①利用基本结论EMF BEM MFD ∠=∠+∠求解即可;②利用基本结论EOF BEO DFO ∠=∠+∠,EPF BEP DFP ∠=∠+∠,求解即可.解:(1)证明:如图,过G 作GH AB ,AB CD ,AB GH CD ∴,BEG EGH DFG FGH ∠∠∠∠∴==,,180BEF DFE ∴∠+∠=︒,EG 平分BEF ∠,FG 平分DFE ∠,12GEB BEF ∴∠=∠,12GFD DFE ∠=∠, 111()90222GEB GFD BEF DFE BEF DFE ∴∠+∠=∠+∠=∠+∠=︒, 在EFG ∆中,180GEF GFE G ∠+∠+∠=︒,90EGF GEB GFD ∴∠=∠+∠=︒,EG FG ∴⊥;(2)解:①如图2中,由题意,90BEG DFG ∠+∠=︒,EM 平分BEG ∠,MF 平分DFG ∠, 1()452BEM MFD BEG DFG ∴∠+∠=∠+∠=︒,45EMF BEM MFD ∴∠=∠+∠=︒,故答案为:45︒;②结论:2EOF EPF ∠=∠.理由:如图3中,由题意,EOF BEO DFO ∠=∠+∠,EPF BEP DFP ∠=∠+∠,PE 平分BEO ∠,PF 平分DFO ∠,2BEO BEP ∴∠=∠,2DFO DFP ∠=∠,2EOF EPF ∴∠=∠,故答案为:2EOF EPF ∠=∠.【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性质.3.(1)证明见详解 (2)①312;证明见详解;②123∠=∠+∠;证明见详解【分析】(1)如图4过点P 作PC a ∥,利用平行线的传递性可知PC a 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1APC ∠=∠,3BPC ∠=∠,根据等量代换就可以得出213∠=∠+∠;(2)①如图5过点P 作PC a ∥,利用平行线的传递性可知PC a 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3BPC ∠=∠,1APC ∠=∠,根据等量代换就可以得出312;②如图6过点P 作PC a ∥,利用平行线的传递性可知PC a 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1APC ∠=∠,3BPC ∠=∠,根据等量代换就可以得出123∠=∠+∠.(1)解:如图4所示:过点P 作PC a ∥, ∵a b ∥ ∴PC a b ∥∥∴1APC ∠=∠,3BPC ∠=∠, ∵2APC BPC ∠=∠+∠, ∴213∠=∠+∠;(2)解:①如图5过点P 作PC a ∥, ∵a b ∥ ∴PC a b ∥∥∴3BPC ∠=∠,1APC ∠=∠, ∵2BPC APC ∠=∠+∠, ∴312;②如图6过点P 作PC a ∥,∵a b ∥ ∴PC a b ∥∥∴1APC ∠=∠,3BPC ∠=∠, ∵2APC BPC ∠=∠+∠, ∴123∠=∠+∠.【点拨】本题利用“猪蹄模型”及其变式考查了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准确的作出辅助线和找到对应的内错角是解决本题的关键.4.(1)80︒(2)36012P ∠=︒-∠-∠;证明见详解(3)140︒【分析】(1)过点P 作MN AB ∥,利用平行的性质就可以求角度,解决此问; (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位置角的数量关系,就可以解决此问;(3)分别过点P 、点G 作MN AB ∥、KR AB ∥,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位置角的数量关系即可.(1)解:如图过点P 作MN AB ∥,∵AB CD ∥, ∴AB MN CD ∥∥. ∴1180EPN ∠+∠=︒,2180FPN ∠+∠=︒.∵1130∠=︒,2150∠=︒, ∴12360EPN FPN ∠+∠+∠+∠=︒ ∴36013015080EPN FPN ∠+=︒-︒-︒=︒. ∵P EPN FPN ∠=∠+∠, ∴∠P =80°. 故答案为:80︒;(2)解:36012P ∠=︒-∠-∠,理由如下:如图过点P 作MN AB ∥,∵AB CD ∥, ∴AB MN CD ∥∥. ∴1180EPN ∠+∠=︒,2180FPN ∠+∠=︒.∴12360EPN FPN ∠+∠+∠+∠=︒ ∵EPN FPN P ∠+∠=∠,36012P ∠=︒-∠-∠.(3)如图分别过点P 、点G 作MN AB ∥、KR AB ∥∵AB CD ∥,∴AB MN KR CD ∥∥∥. ∴1180EPN ∠+∠=︒,180NPG PGR ∠+∠=︒, 2180RGF ∠+∠=︒.∴12540EPN NPG PGR RGF ∠+∠+∠+∠++∠=︒ ∵75EPG EPN NPG ∠=∠+∠=︒,PGR RGF PGF ∠+∠=∠,12325∠+∠=︒,∴12540PGF EPG ∠+∠+∠+∠=︒ ∴54032575140PGF ∠=︒-︒-︒=︒ 故答案为:140︒.【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准确的作出辅助线和正确的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1)∠BED =66°;(2)∠BED =2∠F ,见分析;(3)∠BED 的度数为130°.【分析】(1)首先作EF ∥AB ,根据直线AB ∥CD ,可得EF ∥CD ,所以∠ABE =∠1=45°,∠CDE=∠2=21°,据此推得∠BED=∠1+∠2=66°;(2)首先作EG∥AB,延长DE交BF于点H,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BED=2∠F;(3)延长DF交AB于点H,延长GE到I,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到∠BED的度数为130°.解:(1)如图,作EF∥AB,,∵直线AB∥CD,∴EF∥CD,∴∠ABE=∠1=45°,∠CDE=∠2=21°,∴∠BED=∠1+∠2=66°;(2)解:∠BED=2∠F,理由是:过点E作EG∥AB,延长DE交BF于点H,∵AB∥CD,∴AB∥CD∥EG,∴∠5=∠1+∠2,∠6=∠3+∠4,又∵BF平分∠ABE,DF平分∠CDE,∴∠2=∠1,∠3=∠4,则∠5=2∠2,∠6=2∠3,∴∠BED=2(∠2+∠3) ,又∠F+∠3=∠BHD,∠BHD+∠2=∠BED,∴∠3+∠2+∠F=∠BED,综上∠BED=∠F+12∠BED,即∠BED=2∠F;(3)解:延长DF交AB于点H,延长GE到I,∵∠BGD=60°,∴∠3=∠1+∠BGD=∠1+60°,∠BFD=∠2+∠3=∠2+∠1+60°=95°,∴∠2+∠1=35°,即2(∠2+∠1) =70°,∵BF平分∠ABE,DF平分∠CDE,∴∠ABE=2∠2,∠CDE=2∠1,∴∠BEI=∠ABE +∠BGE=2∠2+∠BGE,∠DEI=∠CDE+∠DGE=2∠1+∠DGE,∴∠BED=∠BEI+∠DEI=2(∠2+∠1)+( ∠BGE+∠DGE)=70°+60°=130°,∴∠BED的度数为130°.【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见分析6.(1)见分析;(2)当点C在AB与ED之外时,ABC CDE BCD【分析】(1)由题意首先过点C作CF∥AB,由直线AB∥ED,可得AB∥CF∥DE,然后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证得∠ABC+∠CDE=∠BCD;(2)根据题意首先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BC=∠BFD,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证得∠ABC-∠CDE=∠BCD.解:(1)证明:过点C作CF∥AB,∵AB∥ED,∴AB∥ED∥CF,∴∠BCF=∠ABC,∠DCF=∠EDC,∴∠ABC+∠CDE=∠BCD;(2)结论:∠ABC-∠CDE=∠BCD,证明:如图:∵AB ∥ED , ∴∠ABC =∠BFD ,在△DFC 中,∠BFD =∠BCD +∠CDE , ∴∠ABC =∠BCD +∠CDE , ∴∠ABC -∠CDE =∠BCD .若点C 在直线AB 与DE 之间,猜想360ABC BCD CDE ︒∠+∠+∠=,∵AB ∥ED ∥CF ,∴180,180,ABC BCF CDE DCF ︒︒∠+∠=∠+∠=∴360ABC BCD CDE ABC BCF DCF CDE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7.(1)见分析;(2)①∠BAE +12∠MCD =90°,理由见分析;②∠BAE +1nn +∠MCD =90°,理由见分析.【分析】(1)根据平行的性质可得∠BAC +∠DCA =180°,再根据AE CE ⊥可得∠EAC +∠ECA =90°,根据AE 平分∠BAC 可得∠BAE =∠EAC ,等量代换可得∠ECD +∠EAC =90°,继而求得∠DCE =∠ECA ;(2)①过E 作EF ∥AB ,先利用平行线的传递性得出EF ∥AB ∥CD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已知条件可推得答案;②过E 作EF ∥AB ,先利用平行线的传递性得出EF ∥AB ∥CD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已知条件可推得答案.(1)解:因为//AB CD , 所以∠BAC +∠DCA =180°,因为AE CE ⊥,所以∠EAC +∠ECA =90°,因为AE 平分∠BAC ,所以∠BAE =∠EAC ,所以∠BAE +∠DCE =90°,所以∠EAC +∠DCE =90°,所以∠DCE =∠ECA ,所以CE 平分∠ACD ;(2)①∠BAE 与∠MCD 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BAE +12∠MCD =90°,理由如下: 过E 作EF ∥AB ,∵AB ∥CD ,∴EF ∥AB ∥CD ,∴∠BAE =∠AEF ,∠FEC =∠DCE ,∵∠E =90°,∴∠BAE +∠ECD =90°,∵∠MCE =∠ECD ,∴∠BAE +12∠MCD =90°;②∠BAE 与∠MCD 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BAE +1n n +∠MCD =90°, 理由如下: 过E 作EF ∥AB ,∵AB ∥CD ,∴EF ∥AB ∥CD ,∴∠BAE =∠AEF ,∠FEC =∠DCE ,∵∠E =90°,∴∠BAE +∠ECD =90°,∵∠MCE =1n∠ECD , ∴∠BAE +1n n +∠MCD =90°.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添加辅助线利用平行性质.8.(1)PAC PBD APB ∠+∠=∠;(2)当点P 在直线1l 上方时,∠-∠=∠PBD PAC APB ;当点P 在直线2l 下方时,∠-∠=∠PAC PBD APB .【分析】(1)过点P 作1//PE l ,由“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可得出12////PE l l ,再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PAC APE ∠=∠、PBD BPE ∠=∠,再根据角与角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2)按点P 的两种情况分类讨论:①当点P 在直线1l 上方时;②当点P 在直线2l 下方时,同理(1)可得PAC APE ∠=∠、PBD BPE ∠=∠,再根据角与角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解:(1)PAC PBD APB ∠+∠=∠.过点P 作1//PE l ,如图1所示.1//PE l ,12l l //,12////PE l l ∴,PAC APE ∴∠=∠,PBD BPE ∠=∠,APB APE BPE ∠=∠+∠,PAC PBD APB ∴∠+∠=∠.(2)结论:当点P 在直线1l 上方时,∠-∠=∠PBD PAC APB ;当点P 在直线2l 下方时,∠-∠=∠PAC PBD APB .①当点P 在直线1l 上方时,如图2所示.过点P 作1//PE l .1//PE l ,12l l //,12////PE l l ∴,PAC APE ∴∠=∠,PBD BPE ∠=∠,APB BPE APE ∠=∠-∠,PBD PAC APB ∴∠-∠=∠.②当点P 在直线2l 下方时,如图3所示.过点P 作1//PE l .1//PE l ,12l l //,12////PE l l ∴,PAC APE ∴∠=∠,PBD BPE ∠=∠,APB APE BPE ∠=∠-∠,PAC PBD APB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找到相等的角.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相等(或互补)的角是关键.9.(1)∠ABE =40°;(2)∠ABE =30°;(3)∠MGN =15°.【分析】(1)过E 作EM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即可;(2)过E 作EM ∥AB ,过F 作FN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即可;(3)过P 作PL ∥AB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即可.解:(1)过E 作EM ∥AB ,∵AB∥CD,∴CD∥EM∥AB,∴∠ABE=∠BEM,∠DCE=∠CEM,∵CF平分∠DCE,∴∠DCE=2∠DCF,∵∠DCF=30°,∴∠DCE=60°,∴∠CEM=60°,又∵∠CEB=20°,∴∠BEM=∠CEM﹣∠CEB=40°,∴∠ABE=40°;(2)过E作EM∥AB,过F作FN∥AB,∵∠EBF=2∠ABF,∴设∠ABF=x,∠EBF=2x,则∠ABE=3x,∵CF平分∠DCE,∴设∠DCF=∠ECF=y,则∠DCE=2y,∵AB∥CD,∴EM∥AB∥CD,∴∠DCE=∠CEM=2y,∠BEM=∠ABE=3x,∴∠CEB=∠CEM﹣∠BEM=2y﹣3x,同理∠CFB=y﹣x,∵2∠CFB+(180°﹣∠CEB)=190°,∴2(y﹣x)+180°﹣(2y﹣3x)=190°,∴x =10°,∴∠ABE =3x =30°;(3)过P 作PL ∥AB ,∵GM 平分∠DGP ,∴设∠DGM =∠PGM =y ,则∠DGP =2y ,∵PQ 平分∠BPG ,∴设∠BPQ =∠GPQ =x ,则∠BPG =2x ,∵PQ ∥GN ,∴∠PGN =∠GPQ =x ,∵AB ∥CD ,∴PL ∥AB ∥CD ,∴∠GPL =∠DGP =2y ,∠BPL =∠ABP =30°,∵∠BPL =∠GPL ﹣∠BPG ,∴30°=2y ﹣2x ,∴y ﹣x =15°,∵∠MGN =∠PGM ﹣∠PGN =y ﹣x ,∴∠MGN =15°.【点拨】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关键在于作辅助线和掌握判定定理.10.(1)90︒ (2)30F E ∠=∠+︒,理由见分析 (3)15︒【分析】(1)如图1,分别过点E ,F 作//EM AB ,//FN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0B BEM ∠=∠=︒,MEF EFN ∠=∠,180D DFN ∠+∠=︒,代入数据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30B BEM ∠=∠=︒,MEF EFN ∠=∠,由//AB CD ,//AB FN ,得到//CD FN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80D DFN ∠+∠=︒,于是得到结论;(3)如图2,过点F 作//FH EP ,设2BEF x ∠=︒,则(230)EFD x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PEF BEF x ∠=∠=︒,1(15)2EFG EFD x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PEF EFH x ∠=∠=︒,P HFG ∠=∠,于是得到结论.(1)解:如图1,分别过点E ,F 作//EM AB ,//FN AB ,////EM AB FN ∴,30B BEM ∴∠=∠=︒,MEF EFN ∠=∠,又//AB CD ,//AB FN ,//CD FN ∴,180D DFN ∴∠+∠=︒,又120D ∠=︒,60DFN ∴∠=︒,30BEF MEF ∴∠=∠+︒,60EFD EFN ∠=∠+︒,60EFD MEF ∴∠=∠+︒3090EFD BEF ∴∠=∠+︒=︒;故答案为:90︒;(2)解:如图1,分别过点E ,F 作//EM AB ,//FN AB ,////EM AB FN ∴,30B BEM ∴∠=∠=︒,MEF EFN ∠=∠,又//AB CD ,//AB FN ,//CD FN ∴,180D DFN ∴∠+∠=︒,又120D ∠=︒,60DFN ∴∠=︒,30BEF MEF ∴∠=∠+︒,60EFD EFN ∠=∠+︒,60EFD MEF ∴∠=∠+︒,30EFD BEF ∴∠=∠+︒;(3)解:如图2,过点F 作//FH EP ,由(2)知,30EFD BEF ∠=∠+︒,设2BEF x ∠=︒,则(230)EFD x ∠=+︒, EP 平分BEF ∠,GF 平分EFD ∠,12PEF BEF x ∴∠=∠=︒,1(15)2EFG EFD x ∠=∠=+︒, //FH EP ,PEF EFH x ∴∠=∠=︒,P HFG ∠=∠,15HFG EFG EFH ∠=∠-∠=︒,15P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1)BAE CDE AED ∠+∠=∠;(2)12AFD AED ∠=∠;(3)60=︒∠BAE 【分析】(1)作EF ∥AB ,如图1,则EF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1=∠EAE ,∠2=∠CDE ,从而得到∠BAE +∠CDE =∠AED(2)如图2,由(1)的结论得∠AFD =12∠BAE ,∠CDF =12∠CDE ,则∠AFD =12(∠BAE +∠CDE ),加上(1)的结论得到∠AFD =12∠AED ;(3)由(1)的结论得∠AGD =∠BAF +∠CDG ,利用折叠性质得∠CDG =4∠CDF ,再利用等量代换得到∠AGD =2∠AED -32∠BAE ,加上90°-∠AGD =180°-2∠AED ,从而计算出∠BAE 的度数.解:(1)∠BAE +∠CDE =∠AED理由如下:作EF ∥AB ,如图1∵AB ∥CD∴EF ∥CD∴∠1=∠BAE ,∠2=∠CDE∴∠BAE +∠CDE =∠AED(2)如图2,由(1)的结论得∠AFD =∠BAF +∠CDF∵∠BAE 、∠CDE 的两条平分线交于点F∴∠BAF =12∠BAE ,∠CDF =12∠CDE∴∠AFE =12(∠BAE +∠CDE )∵∠BAE +∠CDE =∠AED∴∠AFD =12∠AED(3)由(1)的结论得∠AGD =∠BAF +∠CDG而射线DC 沿DE 翻折交AF 于点G∴∠CDG =4∠CDF∴∠AGD =∠BAF +4∠CDF =12∠BAE +2∠CDE =12∠BAE +2(∠AED -∠BAE )=2∠AED -32∠BAE ∵90°-∠AGD =180°-2∠AED∴90°-2∠AED +32∠BAE =180°-2∠AED ∴∠BAE =60°【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1)见分析;(2)55°;(3)1118022αβ︒-+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解答即可;(2)①如图2,过点F 作//FE AB ,当点B 在点A 的左侧时,根据50ABC ∠=︒,60AD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BFD ∠的度数;②如图3,过点F 作//EF AB ,当点B 在点A 的右侧时,ABC α∠=,ADC β∠=,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BFD ∠的度数.解:(1)如图1,过点E 作//EF AB ,则有BEF B ∠=∠,//AB CD ,//EF CD ∴,FED D ∴∠=∠,BED BEF FED B D ∴∠=∠+∠=∠+∠;(2)①如图2,过点F 作//FE AB ,有BFE FBA ∠=∠.//AB CD ,//EF CD ∴.EFD FDC ∴∠=∠.BFE EFD FBA FDC ∴∠+∠=∠+∠.即BFD FBA FDC ∠=∠+∠, BF 平分ABC ∠,DF 平分ADC ∠,1252FBA ABC ∴∠=∠=︒,1302FDC ADC ∠=∠=︒, 55BFD FBA FDC ∴∠=∠+∠=︒.答:BFD ∠的度数为55︒;②如图3,过点F 作//FE AB ,有180BFE FBA ∠+∠=︒.180BFE FBA ∴∠=︒-∠,//AB CD ,//EF CD ∴.EFD FDC ∴∠=∠.180BFE EFD FBA FDC ∴∠+∠=︒-∠+∠.即180BFD FBA FDC ∠=︒-∠+∠, BF 平分ABC ∠,DF 平分ADC ∠,1122FBA ABC α∴∠=∠=,1122FDC ADC β∠=∠=, 1118018022BFD FBA FDC αβ∴∠=︒-∠+∠=︒-+. 答:BFD ∠的度数为1118022αβ︒-+. 【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3.(1)∠BME =∠MEN ﹣∠END ;∠BMF =∠MFN +∠FND ;(2)120°;(3)不变,30°【分析】(1)过E 作EH ∥AB ,易得EH ∥AB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过F 作FH ∥AB ,易得FH ∥AB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2)根据(1)的结论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BME+∠END)+∠BMF-∠FND=180°,可求解∠BMF=60°,进而可求解;∠BME,进而可求解.(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推知∠FEQ=12解:(1)过E作EH∥AB,如图1,∴∠BME=∠MEH,∵AB∥CD,∴HE∥CD,∴∠END=∠HEN,∴∠MEN=∠MEH+∠HEN=∠BME+∠END,即∠BME=∠MEN﹣∠END.如图2,过F作FH∥AB,∴∠BMF=∠MFK,∵AB∥CD,∴FH∥CD,∴∠FND=∠KFN,∴∠MFN=∠MFK﹣∠KFN=∠BMF﹣∠FND,即:∠BMF=∠MFN+∠FND.故答案为∠BME=∠MEN﹣∠END;∠BMF=∠MFN+∠FND.(2)由(1)得∠BME=∠MEN﹣∠END;∠BMF=∠MFN+∠FND.∵NE平分∠FND,MB平分∠FME,∴∠FME=∠BME+∠BMF,∠FND=∠FNE+∠END,∵2∠MEN+∠MFN=180°,∴2(∠BME +∠END )+∠BMF ﹣∠FND =180°,∴2∠BME +2∠END +∠BMF ﹣∠FND =180°,即2∠BMF +∠FND +∠BMF ﹣∠FND =180°,解得∠BMF =60°,∴∠FME =2∠BMF =120°;(3)∠FEQ 的大小没发生变化,∠FEQ =30°.由(1)知:∠MEN =∠BME +∠END ,∵EF 平分∠MEN ,NP 平分∠END ,∴∠FEN =12∠MEN =12(∠BME +∠END ),∠ENP =12∠END ,∵EQ ∥NP ,∴∠NEQ =∠ENP ,∴∠FEQ =∠FEN ﹣∠NEQ =12(∠BME +∠END )﹣12∠END =12∠BME ,∵∠BME =60°,∴∠FEQ =12×60°=3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作平行线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4.(1)见分析;(2)3ACD GAC ∠=∠,见分析;(3)54019⎛⎫ ⎪⎝⎭°或54023︒⎛⎫ ⎪⎝⎭.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求证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和平角定义得到AQD E EAQ ∠=∠+∠,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DQ E EAQ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证得2CDB E GAC ∠=∠+∠,结合已知即可得出结论;(3)分当K 在直线GH 下方和当K 在直线GH 上方两种情况,根据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求解即可.解:(1)如图1,延长AC 交MN 于点P ,∵ACD C ∠=∠,∴//AP BD ,∴NBD NPA ∠=∠,∵GAC NBD ∠=∠,∴GAC NPA ∠=∠,∴//GH MN ;(2)延长AC 交MN 于点P ,交DE 于点Q ,∵180E EAQ AQE ∠+∠+∠=°,180AQE AQD ∠+∠=°,∴AQD E EAQ ∠=∠+∠,∵//AP BD ,∴AQD BDQ ∠=∠,∴BDQ E EAQ ∠=∠+∠,∵AE 平分GAC ∠,DE 平分BDC ∠,∴2GAC EAQ ∠=∠,2CDB BDQ ∠=∠,∴2CDB E GAC ∠=∠+∠,∵AED GAC ∠=∠,ACD CDB ∠=∠,∴23ACD GAC GAC GAC ∠=∠+∠=∠;(3)当K 在直线GH 下方时,如图,设射线BF 交GH 于I ,∵//GH MN ,∴AIB FBM ∠=∠,∵BF 平分MBD ∠, ∴1(180)2DBF FBM DBN ∠=∠=-∠°, ∴AIB DBF ∠=∠,∵AIB KAG AKB ∠+∠=∠,AKB ACD ∠=∠,∴ACD DBF KAG ∠=∠+∠,∵13KAG GAC ∠=∠,GAC NBD ∠=∠, ∴11(180)332GAC DBN ACD GAC ∠+-∠=∠=∠°, 即1190332GAC GAC GAC ∠+-∠=∠°,解得:54019GAC ⎛⎫∠= ⎪⎝⎭. 当K 在直线GH 上方时,如图,同理可证得1(180)2AIB DBN AKB KAG ∠=-∠=∠+∠°, 则有113(180)32GAC GAC GAC ∠+∠=-∠,解得:54023GAC ⎛⎫∠= ⎪⎝⎭.综上,故答案为54019⎛⎫ ⎪⎝⎭°或54023︒⎛⎫ ⎪⎝⎭. 【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角定义、角度的运算,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联系与运用是解答的关键.15.(1)65°(2)3606α︒-︒(3)2n ∠M +∠BED =360° 【分析】(1)首先作EG ∥AB ,FH ∥AB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E +∠CDE =26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F +∠CDF =130°,从而得到∠BFD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求∠M 的度数;(2)先由已知得到∠ABE =6∠ABM ,∠CDE =6∠CDM ,由(1)得∠ABE +∠CDE =360°-∠BED ,∠M =∠ABM +∠CDM ,等量代换即可求解;(3)先由已知得到ABF n ABM ∠=∠,CDF n CDM ∠=∠,由(2)的方法可得到2n ∠M +∠BED =360°.解:(1)如图1,作//EG AB ,//FH AB ,∵AB CD ∥,∴EG AB FH CD ∥∥∥,∴ABF BFH ∠=∠,CDF DFH ∠=∠,180ABE BEG ∠+∠=︒,180GED CDE ∠+∠=︒, ∴360ABE BEG GED CDE ∠+∠+∠+∠=︒,∵100BED BEG DEG ∠=∠+∠=︒,∴260ABE CDE ∠+∠=︒,∵ABE ∠的角平分线和CDE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F ,∴130ABF CDF ∠+∠=︒,∴130BFD BFH DFH ∠=∠+∠=︒,∵BM 、DM 分别是ABF ∠和CDF ∠的角平分线, ∴12MBF ABF ∠=∠,12MDF CDF ∠=∠,∴65MBF MDF ∠+∠=︒,∴1306565BMD ∠=︒-︒=︒;(2)如图2,∵13ABM ABF ∠=∠,13CDM CDF ∠=∠, ∴3ABF ABM ∠=∠,3CDF CDM ∠=∠,∵ABE ∠与CDE ∠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6ABE ABM ∠=∠,6CDE CDM ∠=∠,∴66360ABM CDM BED ∠+∠+∠=︒,∵BMD ABM CDM ∠=∠+∠,∴6360BMD BED ∠+∠=︒, ∴3606BMD α︒-︒∠=; (3)∵∠ABM =1n ∠ABF ,∠CDM =1n∠CDF , ∴ABF n ABM ∠=∠,CDF n CDM ∠=∠,∵ABE ∠与CDE ∠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2ABE n ABM ∠=∠,2CDE n CDM ∠=∠,∴22360n ABM n CDM BED ∠+∠+∠=︒,∠=∠+∠,∵M ABM CDM∴2360n M BE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计算,关键在于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16.(1)∠A+∠C=90°;(2)见分析;(3)∠EBC=105°.【分析】(1)通过平行线性质和直角三角形内角关系求解.(2)画辅助平行线找角的联系.(3)利用(2)的结论,结合角平分线性质求解.解:(1)如图1,∵AM∥CN,∴∠C=∠AOB,∵AB⊥BC,∴∠ABC=90°,∴∠A+∠AOB=90°,∠A+∠C=90°,故答案为:∠A+∠C=90°;(2)如图2,过点B作BG∥DM,∵BD⊥AM,∴DB⊥BG,∴∠DBG=90°,∴∠ABD+∠ABG=90°,∵AB⊥BC,∴∠CBG+∠ABG=90°,∴∠ABD=∠CBG,∵AM∥CN,∴∠C=∠CBG,∴∠ABD=∠C;(3)如图3,过点B作BG∥DM,∵AM∥CN,∴CN∥BG,∴∠CBG=∠BCN,∵BF平分∠DBC,BE平分∠ABD,∴∠DBF=∠CBF,∠DBE=∠ABE,∵∠ABD=∠NCB,∴∠ABD=∠CBG,∴∠ABF=∠GBF,设∠DBE=α,∠ABF=β,则∠ABE=α,∠ABD=2α=∠CBG,∠GBF=∠AFB=β,∠BFC=3∠DBE=3α,∵BG∥DM,∴∠DFB=∠GBF=β,∴∠AFC=∠BFC+∠DFB=3α+β,∵∠AFC+∠NCF=180°,∠FCB+∠NCF=180°,∴∠FCB=∠AFC=3α+β,△BCF中,由∠CBF+∠BFC+∠BCF=180°得:2α+β+3α+3α+β=180°,∵AB⊥BC,∴β+β+2α=90°,∴α=15°,∴∠ABE=15°,∴∠EBC=∠ABE+∠ABC=15°+90°=105°.【点拨】本题考查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画辅助线,找到角的关系是求解本题的关键.17.(1)见分析;(2)见分析;(3)n -1【分析】(1)连接AB ,根据已知证明∠MAB +∠SBA =180°,即可得证;(2)作CF ∥ST ,设∠CBT =α,表示出∠CAN ,∠ACF ,∠BCF ,根据AD ∥BC ,得到∠DAC =120°,求出∠CAE 即可得到结论;(3)作CF ∥ST ,设∠CBT =β,得到∠CBT =∠BCF =β,分别表示出∠CAN 和∠CAE ,即可得到比值.解:(1)如图,连接AB ,,360MAC ACB SBC ∠+∠+∠=︒,180ACB ABC BAC ∠+∠+∠=︒,180MAB SBA ∴∠+∠=︒,//MN ST ∴(2)2CAE CAN ∠=∠,理由:作//CF ST ,则////,MN CF ST 如图,设CBT α∠=,则2DAE α∠=.BCF CBT α∠=∠=,60CAN ACF α∠=∠=︒-,AD //BC ,180120DAC ACB ∠=︒-∠=︒,12012022(60)2CAE DAE CAN αα∴∠=︒-∠=︒-=︒-=∠.即2CAE CAN ∠=∠.(3)作//CF ST ,则////,MN CF ST 如图,设CBT β∠=,则MAE n β∠=.//CF ST ,CBT BCF β∴∠=∠=,180180n ACF CAN n nββ︒︒-∠=∠=-=, 1801180180(180)n CAE MAE CAN n n n n βββ︒-∠=︒-∠-∠=︒--+=︒-, 11::1n CAE CAN n n n-∠∠==-, 故答案为n 1-.【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题关键是角度的灵活转换,构建数量关系式.18.(1)110°;(2)80°;(3)()()11,22nx y x y ⎛⎫+︒+︒ ⎪⎝⎭ 【分析】(1)过点P 作PH ∥AB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证得;(2)同理依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即可证得∠1+∠4=∠2+∠3,求得∠4=80°;(3)利用(1)的结论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写出结论.解:(1)如图1,过点P 作PH ∥AB ∥CD ,∴∠1=∠EPH ,∠2=∠FPH ,而∠EPF =∠EPH +∠FPH ,∴∠EPF =∠1+∠2=110°;(2)过点P 作//PM AB ,//QN AB ,//PM AB ,1EPM ∴∠=∠,//,//,//QN AB PM AB AB CD ,//P //QN//AB M DC ∴,MPQ NQP ∴∠=∠,2NQF ∠=∠,3EPM MPQ ∠=∠+∠,4PQN NQF ∠=∠+∠,∴∠1+∠4=∠2+∠3,∵∠1=30°,∠2=40°,∠3=70°,∴∠4=80°,故答案为:80°;(3)过点P 作////PH AB CD ,1PE 平分PEB ∠,11PEB PEP ∴∠=∠,同理11DFP PFP ∠=∠, ∴111EPF PEB PFP ∠=∠+∠1122PFD BEP =+ ()12PFD BEP =+ ()12x y =+︒,同理1()()2nnyP x∠=+︒,故答案为:11() 2P x y∠=+︒,1()()2nnyP x∠=+︒.【点拨】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线解决问题,学会探究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19.(1)∠A+∠C=90°;(2)①见分析;②105°【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即可;(2)①过点B作BG∥DM,根据平行线找角的联系即可求解;②先过点B作BG∥DM,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F=∠GBF,再设∠DBE=α,∠ABF=β,根据∠CBF+∠BFC+∠BCF=180°,可得2α+β+3α+3α+β=180°,根据AB⊥BC,可得β+β+2α=90°,最后解方程组即可得到∠ABE=15°,进而得出∠EBC=∠ABE+∠ABC=15°+90°=105°.解:(1)如图1,AM与BC的交点记作点O,∵AM∥CN,∴∠C=∠AOB,∵AB⊥BC,∴∠A+∠AOB=90°,∴∠A+∠C=90°;(2)①如图2,过点B作BG∥DM,∵BD⊥AM,∴DB⊥BG,∴∠DBG=90°,∴∠ABD+∠ABG=90°,∵AB⊥BC,∴∠CBG+∠ABG=90°,∴∠ABD=∠CBG,∵AM∥CN,BG∥DM,BG CN//,∴∠C=∠CBG,∠ABD=∠C;②如图3,过点B作BG∥DM,∵BF平分∠DBC,BE平分∠ABD,∴∠DBF=∠CBF,∠DBE=∠ABE,由(2)知∠ABD=∠CBG,∴∠ABF=∠GBF,设∠DBE=α,∠ABF=β,则∠ABE=α,∠ABD=2α=∠CBG,∠GBF=∠AFB=β,∠BFC=3∠DBE=3α,∴∠AFC=3α+β,∵∠AFC+∠NCF=180°,∠FCB+∠NCF=180°,∴∠FCB=∠AFC=3α+β,△BCF中,由∠CBF+∠BFC+∠BCF=180°得:2α+β+3α+3α+β=180°,∵AB⊥BC,∴β+β+2α=90°,∴α=15°,∴∠ABE=15°,∴∠EBC=∠ABE+∠ABC=15°+90°=105°.【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内错角,运用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进行推导.余角和补角计算的应用,常常与等式的性质、等量代换相关联.解题时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20.(1)证明见分析;(2)证明见分析;(3)120°.【分析】(1)过点A作AD∥MN,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MCA=∠DAC,∠PBA=∠DAB,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解;(2)由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CAB+∠ACD=180°,由邻补角定义得到∠ECM+∠ECN=180°,再等量代换即可得解;(3)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F AB=120°﹣∠GCA,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CA﹣∠ABF=60°,最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即可求解.解:(1)证明:如图1,过点A作AD∥MN,∵MN∥PQ,AD∥MN,∴AD∥MN∥PQ,∴∠MCA=∠DAC,∠PBA=∠DAB,∴∠CAB=∠DAC+∠DAB=∠MCA+∠PBA,即:∠CAB=∠MCA+∠PBA;(2)如图2,∵CD∥AB,∴∠CAB+∠ACD=180°,∵∠ECM+∠ECN=180°,∵∠ECN=∠CAB∴∠ECM=∠ACD,即∠MCA+∠ACE=∠DCE+∠ACE,∴∠MCA=∠DCE;(3)∵AF∥CG,∴∠GCA+∠F AC=180°,∵∠CAB=60°即∠GCA+∠CAB+∠F AB=180°,∴∠F AB=180°﹣60°﹣∠GCA=120°﹣∠GCA,由(1)可知,∠CAB =∠MCA +∠ABP , ∵BF 平分∠ABP ,CG 平分∠ACN , ∴∠ACN =2∠GCA ,∠ABP =2∠ABF , 又∵∠MCA =180°﹣∠ACN ,∴∠CAB =180°﹣2∠GCA +2∠ABF =60°, ∴∠GCA ﹣∠ABF =60°, ∵∠AFB +∠ABF +∠F AB =180°, ∴∠AFB =180°﹣∠F AB ﹣∠FBA =180°﹣(120°﹣∠GCA )﹣∠ABF =180°﹣120°+∠GCA ﹣∠ABF =120°.【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准确的推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1)100;(2)75°;(3)n =3.【分析】(1)如图:过O 作OP //MN ,由MN //OP //GH 得∠NAO +∠POA =180°,∠POB +∠OBH =180°,即∠NAO +∠AOB +∠OBH =360°,即可求出∠AOB ;(2)如图:分别延长AC 、CD 交GH 于点E 、F ,先根据角平分线求得58NAC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58CEF ∠=︒;进一步求得18DBF ∠=︒,17DFB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3)设BF 交MN 于K ,由∠NAO =116°,得∠MAO =64°,故∠MAE =641nn ︒⨯+,同理∠OBH =144°,∠HBF =n ∠OBF ,得∠FBH =1441n n ︒⨯+,从而=n BKA FBH n ∠∠=⨯︒+1441,又∠FKN =∠F +∠F AK ,得144606411n nn n ︒︒︒⨯=+⨯++,即可求n . 解:(1)如图:过O 作OP //MN , ∵MN //GHl ∴MN //OP //GH∴∠NAO +∠POA =180°,∠POB +∠OBH =180° ∴∠NAO +∠AOB +∠OBH =360° ∵∠NAO =116°,∠OBH =144° ∴∠AOB =360°-116°-144°=100°;(2)分别延长AC 、CD 交GH 于点E 、F ,∵AC 平分NAO ∠且116NAO ∠=︒, ∴58NAC ∠=︒, 又∵MN //GH , ∴58CEF ∠=︒;∵144OBH ∠=︒,36OBG ∠=︒ ∵BD 平分OBG ∠, ∴18DBF ∠=︒, 又∵,CDB ∠=︒35∴351817DFB CDB DBF ∠=∠-∠=-=︒; ∴175875ACD DFB AEF ∠=∠+∠=︒+︒=︒; (3)设FB 交MN 于K ,∵116NAO ∠=︒,则MAO ∠=︒64; ∴641nMAE n ∠=⨯︒+ ∵144OBH ∠=︒, ∴+1n FBH n ∠=⨯︒144,=n BKA FBH n ∠∠=⨯︒+1441, 在△F AK 中,64601nBKA FKA F n ∠=∠+∠=⨯︒+︒+, ∴144646011n n n n ⨯︒=⨯︒+︒++, ∴3n =.经检验:3n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平行线、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1)260BEO DFO ∠+∠=︒ ;(2)EMN FNM ∠-∠的值为40°;(3)53.【分析】(1)过点O 作OG ∥AB ,可得AB ∥OG ∥CD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 (2)过点M 作MK ∥A B ,过点N 作NH ∥CD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设∠BEM =∠OEM =x ,∠CFN =∠OFN =y ,由∠BEO +∠DFO =260°可求x -y =40°,进而求解;(3)设直线FK 与EG 交于点H ,FK 与AB 交于点K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50FMN ENM ∠-∠=︒,可得50KFD AEG ∠-∠=︒,结合260AEG n OEG DFK n OFK BEO DFO ∠=∠=∠∠+∠=︒,,,可得11180100AEG AEG KFD KFD n n∠+∠+︒-∠-∠=︒,即可得关于n 的方程,计算可求解n 值. 解:证明:过点O 作OG ∥AB ,∵AB ∥CD , ∴AB ∥OG ∥CD ,∴180180BEO EOG DFO FOG ∠+∠=︒∠+∠=︒,, ∴360BEO EOG DFO FOG ∠+∠+∠+∠=︒, 即360BEO EOF DFO ∠+∠+∠=︒, ∵∠EOF =100°,∴∠260BEO DFO +∠=︒;(2)解:过点M 作MK ∥AB ,过点N 作NH ∥CD ,。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考点+易错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考点+易错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考点+易错知识梳理重难点分类解析考点1 和平移有关的图形周长、面积计算【考点解读】本考点解题时,一般运用平移的性质(如:连接平移前后对应点的线段的长等于平移的距离)来解决有关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问题.例 1 如图所示是重叠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将直角三角形ABC 沿BC 方向平移到DEF ∆.如果8AB =c m,4BE =cm,3DH =cm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 2.分析:阴影部分是一个梯形,用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无法求出该梯形的上、下底和高,因而不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求其面积.注意到DEF ∆是由ABC ∆经过平移得到的,因此ABC DEF S S ∆∆=,即HEC DEF ABEH S S S S ∆∆+=+阴影梯形,于是ABEH S S =阴影梯形1(883)4262=+-⨯=(cm 2). 答案:26【规律·技法】本题考查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解题的关键是找到平移的对应点。

【反馈练习】1。

(2018·苏州期中)如图,将ABC ∆沿BC 方向平移2 cm 得到DEF ∆.若ABC ∆的周长为16 cm ,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 )A 。

16 c m B. 18 c m C. 20 c m D。

22 cm点拨:由平移的性质可知2BE FC AD ===cm,AC DF =。

2。

(2018·扬州期末)如图是某公园里一处长方形风景欣赏区ABCD ,长50AB =m ,宽30BC =m,为方便游人观赏,公园特意修建了如图所示的小路(图中非阴影部分),小路的宽均为1 m ,那么小明沿着小路的中间从出口A 到出口B 所走的路线(图中虚线)长为 m.点拨:分别求出小明横向和纵向移动的距离即可。

考点2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角度大小【考点解读】本考点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是解题的基础,要善于分解图形,即将较复杂的图形分解出“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与“三角形”的图形,然后分析各角之间的联系.例2 (2017·重庆)如图,//AB CD ,E 是CD 上一点,42AEC ∠=︒,EF 平分AED ∠交AB于点F ,求AFE ∠的度数.分析:由互补的性质求出AED ∠的度数,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DEF ∠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出AFE ∠的度数.解答:因为42AEC ∠=︒,所以18042138AED ∠=︒-︒=︒。

(完整版)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推荐文档

(完整版)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推荐文档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一、知识梳理1、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或者 .练习: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有 ( )A. 1个或3个B.2个或3个C.1个或2个或3个D.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2、判定与性质:什么叫做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直线叫平行线。

的两直线平行。

判 定性 质(1) ,两直线平行。

(2) ,两直线平行。

(3) ,两直线平行。

(1)两直线平行, 。

(2)两直线平行, 。

(3)两直线平行,互补。

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等积变形)(2)如图,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16,四边形BCFE 为梯形,BC 与DE 交于点G,则阴)如图,对面积为,使得记其面积为S 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 1B 1,B 1C 1,C 1A 1至点A 2,B 2,C 2,使得A 2B 1=2A 1B 1,B 2C 1=2B 1C 1,C 2A 1=2C 1A 1,顺次连接A 2,B 2,C 2,得到△A 2B 2C 2,记其面积为S 2;…;按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 5B 5C 5,则其面积S 5= .(4)已知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 ,B 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确定一点C ,连接AB ,AC ,BC ,使△ABC 的面积为3个平方单位.则这样的点C 共有 个.(1)如图,边长为3cm ,与5cm 的两个正方形并排放在一起,在大正方形中画一段以它的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的圆弧,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cm 2(π取3).F3、图形的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______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_,这样的____________叫做图形的平移。

4、平移的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______,只改变图形的_________。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总结#精选.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总结#精选.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注意:1、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两直线平行。2、通过该性质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还可以由已知角求出与之相关的角。
考查点:1、求特殊位置角的度数。2、求非特殊角的度数。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
区别:平行线判定的条件和结论与性质的条件和结论的位置是相相反的。
注意:1、判定是由角的关系得到直线平行,性质是由直线平行得到角的关系。2、条件和性质不能混淆。
考查点:1、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2、角度计算。3、在生活中的应用。易错点: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图形的平移
平移的概念
概念:在平面内,将一根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注意:1、平移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2、平移不改变图形大小,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考查点:辨别平移后的图形。
平移的性质
性质:平移只改变图形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经过平移后,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注意:1、大小和形状是相同的。2、平移后要注意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的关系。3、对应点连线的线段特点。
考查点:1、平移性质运用。2、求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简单的平移作图
平移作图的根据是图形平移后,对应角相等,对应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连接对应点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注意:平移作图要找准对应点。考查点:会画平移后的图形。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两直线平行的条件
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4-认识三角形(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4-认识三角形(含答案)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4 认识三角形选择题1.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A.B.C.D.2.若AD是△ABC的中线,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平分∠BAC B.BD=DC C.AD平分BC D.BC=2DC3.把三角形的面积分为相等的两部分的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 D.以上都不对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都有可能5.如图,AC⊥BC,CD⊥AB,DE⊥BC,垂足分别为C,D,E,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C是△ABC的高 B.DE是△BCD的高C.DE是△ABE的高 D.AD是△ACD的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③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C.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D.三角形三条高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的内部8.画△ABC的BC边上的高,正确的是()A.B.C.D.9.已知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点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以A,B,C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1,则点C的个数为()A.3个 B.4个 C.5个 D.6个10.如图,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A.25 B.12.5 C.9 D.8.511.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S△ABC=4cm2,则S阴影等于()A .2cm ²B .1cm ²C .12 cm ²D .14 cm ²12.如图,工人师傅砌门时,常用木条EF 固定矩形门框ABCD ,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 .矩形的对称性C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D .三角形的稳定性13.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 .三角形的稳定性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垂线段最短14.如图,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象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AB ,CD 两根木条),这样做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A .全等性B .灵活性C .稳定性D .对称性15.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菱形B .钝角三角形C .长方形D .正方形 16.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G 是重心.如果AG=6,则线段DG 的长为( )1 A.2 B.3 C.6 D.1217.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8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4cm B.5cm C.6cm D.13cm1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2cm、3.5cm B.4cm、5cm、9cmC.5cm、8cm、15cm D.6cm、8cm、9cm19.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5米,OB=10米,A、B间的距离不可能是()A.20米 B.15米 C.10米 D.5米,20.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A.13cm B.6cm C.5cm D.4cm21.现有2cm、4cm、6cm、8cm长的四根木棒,任意选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则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为()A.1个 B.2个 C.3个 D.4个2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A.6个 B.5个 C.4个 D.3个23.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5cm,6cm,10cmC.1cm,1cm,3cm D.3cm,4cm,9cm24.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及4cm、9cm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A.4cm B.5cm C.9cm D.13cm25.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小木棒的长度(单位:cm),将它们首尾相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是()A.1,2,3 B.5,7,12 C.6,6,13 D.6,8,102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1cm,1cm,3cm B.2cm,3cm,5cmC.3cm,4cm,9cm D.5cm,6cm,8cm27.以下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4cm,6cm B.8cm,6cm,4cmC.14cm,6cm,7cm D.2cm,3cm,6cm答案:1、D2、A3、B4、C5、C6、B7、C8、C 9、D 10、B 11、B 12、D 13、A 14、C 15、B 16、B 17、C 18、D 19、D 20、B 21、A 22、D 23、B 24、C 25、D 26、D 27、B。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中的十个问题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中的十个问题

一、关于“三线八角”我们把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统称为“三种角”,下面根据它们的定义,谈谈识别这“三种角”的方法,供大家学习时参考.图7-1如图7-1:第一条直线a 与第二条直线b (简称两条直线a 、b )被第三条直线l 所截(简称截线l )截得8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图7-1中除有对顶角、邻补角外(具体的是哪些角请读者自己写出),还有这样的三组角:第一组角是∠1与∠5、∠2与∠6、∠3与∠8、∠4与∠7; 第二组角是∠2与∠7、∠3与∠5;第三组角是∠2与∠5、∠3与∠7.我们不难观察发现,这三组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没有公共顶点且都有一条边在截线上.第一组角是同位角,它们分别在两直线的同侧且在截线的同旁. 第二组角是内错角,它们分别在两直线之间且在截线的两旁. 第三组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分别在两直线之间且在截线的同旁.识别“三种角”的关键是:先要看同一对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的;然后再由它们的位置关系来判断.下面举例加以说明:问题:如图7-2,找出图中的“三种角”.第一条直线a 第二条直线bl 1 243 5 678图7-2 分析:(1)两直线AC 、AD 被直线EF 所截,同位角有∠1与∠3、∠2与∠6;内错角有∠2与∠4;同旁内角有∠2与∠3.(2)两直线AC 、CE 被直线AD 所截,同位角有∠A 与∠4;内错角有∠A 与∠6;同旁内角有∠A 与∠3.(3)两直线AB 、BC 被直线AC 所截,同位角没有;内错角有∠A 与∠1;同旁内角有∠A 与∠2.由同学完成下面练习题:图7-3如图7-3:指出图中的同位角有______对;内错角有______对;同旁内角有______对.二、如何找点定位数同位角关于“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中角与角间的位置关系及相应的概念,理解、掌握起来是容易的,但在复杂图形中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技巧.现以同位角为例,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找点定位数角法”.1 23 4 56 FCA ED B例题 如图7-4所示,OD 、FH 被OG 所截,E 在OG 上,A 、B 、C 在OD 上,试求∠O 的同位角个数.图7-4 分析与解:此题和类似题均可采取三步走.一、找点根据同位角的概念可知,图中∠O 的同位角的顶点分别为A 、B 、C 、E 、F (所有这些点都是“三线”中两线的交点,而P 点就不是).二、定位∠O 在E 、F 处的同位角分别以EG 、FG 为角的一边,均分布在截线OG 的右侧;在A 、B 、C 处的同位角分别以AD 、BD 和CD 为一边,均分布在截线OD 的上方.三、数角在E 、F 、A 、B 、C 处所有符合方位要求的角分别有2、3、1、2、1个,总和为9个.类似数内错角、同旁内角的问题均可采取这三个步骤:找点、定位、数角.三、平行线及平行公理歌诀一个平面两直线,永不相交平行线.(①刻划了平行线定义)两线不交即平行,平行直线无交点.(②刻划了平行性质)线外一点划直线,只有一条平行线.(③指明平行公理)两线平行第三线,两线平行是显然.(④指明平行公理的推论)四、证明的必要性在几何中,除了公理以外,不管所论及的命题的结论是多么明显,都必须通过推理来证明.这是因为:H第一、直观有时会造成错觉,直观并不永远可信.如在图7-5中,线段AB好像小于线段AC;竖线好像比横线长;左图中心的圆好像比右图中心的圆小;上面一根横线好像比下面的一根长,但是,所有这些都是观察中的错觉.如果用圆规,直尺认真地量一量,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相等的.这些例子说明直观并不可靠.图7-5第二、通过对少数具体例子的观察,测量得出的结论,并不能保证“永远正确”,不能保证在一般情况下都成立.第三、有时,图形的性质并不能通过测量得出.例如:两条直线永不相交的性质就不可能通过实际测量来认定.第四、通过推理的方法来研究图形,不仅可以使我们掌握许多无法通过观察、度量能得到的性质,而且可以揭示这些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对几何图形的研究.因此,在几何中,除了公理以外,任何一个命题的正确性,只有在进行了推理论证以后,才会得到认可.而这种推理论证,就是借助于演绎推理来进行的.五、观察与推理观察是就事物在自然条件下所发生的形态,通过感官认识对象的方法.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得到许多知识.几何中研究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许多都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不过,从观察得到的认识,是初步的,往往是不全面的,不深入的.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里观察过一些三角形三个角的和,得到“三角形三个角的和等于180°”的结论.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这样的呢?为什么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必然是180°呢?只用观察的方法就不够了,而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有根有据地说明理由,这就是推理.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我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得到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接着,根据同位角与内错角的关系,推出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结论.这说明,推理不仅可以使我们从观察实验得到的知识更全面、更深入,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得到一些新知识.学习几何离不开观察和实验,也需要掌握推理的方法.以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推理的方法.六、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平移现象,比如铁路线上运行的火车,风景区在空中平行移动的缆车,商场中经常见到的观光电梯,它们都在作平移运动.我们已经掌握平移的基本涵义,下面来看几幅利用平移制作的美丽而又有趣的图案.图7-6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如何利用平移做出有趣的图案?首先,你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描图纸或透明塑料片、具有大正方形网格的纸、彩色铅笔、钢笔.如果你准备好了,那么请你按照下面的步骤动手操作,你就会亲手绘制出如此美丽的图案.步骤1:在具有大正方形网格的图纸中挑出一个正方形,用曲线连结正方形的一条边AB的两端,称为曲线AB,如图7-7.步骤2:把一张描图纸或透明塑料片覆盖在AB上,并用笔尖合适的钢笔在描图纸或透明塑料片上描出曲线AB,把复制的图形放在原来的图形之下,并把复制的图形向上平移,使得曲线AB的两个端点上升到CD的端点处.在原来的图形上再次照描这条曲线,使得它现在连结了CD的两个端点,如图7-7.步骤3:用连结点A、D的一条曲线重复这样的过程,即用曲线连结正方形的一条边AD的两端,称为曲线AD,如图7-7.步骤4:在描图纸或透明塑料片上照描出曲线AD,并且把它平移到对边BC 处,如图7-7.图7-7步骤5:当完成上述步骤后,在描图纸或透明塑料片上照描整个图形,并把它移动到下一个正方形处,将你的图形画满正方形的网格纸,就能创造出一种美丽的平移图案,如图7-8.图7-8七、从三角形内角和想起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三角形的外角和(当说到三角形外角和时,三角形的每一个顶点处的外角只算其中一个)是多少度呢?如下图7-8,∠ABC+∠GBC=180°,∠BCA+∠HCA=180°,∠CAB +∠FAB=180°.图7-8所以∠ABC+∠GBC+∠BCA+∠HCA+∠CAB+∠FAB=3×180°=540°.而∠ABC+∠BCA+∠CAB=180°,所以∠GBC+∠HCA+∠FAB=2×180°=360°,即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让△ABC逐渐缩小,直至A、B、C三个点重合(如图7-9所示),此时三角形的外角∠FAG,∠GBH,∠HCF都变成了什么?图7-9一般地,凸多边形的外角和又是多少度呢?仍以凸五边形为例(如图7-10所示),凸多边形每一个内角与相邻的外角构成一个平角,即为180°.五个这样的平角为5×180°=900°.但现在要求的是其外角和,所以还需减去其内角和,而内角和为3×180°,于是凸五边形的外角和为2×180°.图7-10你会类似于三角形那样把凸五边形缩为一点,去想象它的外角和是多少度吗?当然,凸五边形的外角和还可以从“思维实验”的角度去想象:如图7-10,当从五边形的顶点A出发面向B,按“A-B-C-D-E-A”行进一周时,你的视线转动了多少度?显然仍为360°.不管三角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怎样,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令人惊奇,而所有的凸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更令人惊叹.难怪有人认为,外角和比内角和更能反映多边形的本质.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我们在多边形的前面都加了一个“凸”字,凸多边形是什么意思呢?那是指“多边形总在任意一边所在直线的同一侧”.人们自然会问:如果是凹多边形,其内、外角和又该是多少?这个问题请同学自己思考并解答.八、三角形三内角和——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的比较1840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发表了一种新几何学.尽管高斯、波尔约和罗巴切夫斯基几乎同时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这种新几何学,但由于罗巴切夫斯基第一个无所畏惧地公开发表了他的结果,所以,今天人们把这种新几何称为“罗氏几何”.罗巴切夫斯基从1815年开始试图证明平行公理,几年的努力都失败了,失败使他逐渐认识到证明平行公理或第五公设是不可能的.1826年,身为大学教授的年轻的罗巴切夫斯基勇敢地抛弃了第五公设,提出了与欧几里得几何(简称欧氏几何)完全相反的公设:“过一点至少可以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后来人们把这个公设叫做“罗氏公理”.由罗氏公理很容易推出以下结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可以引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罗巴切夫斯基保留了除平行公理以外的欧几里得的全部公理.如果不涉及与平行有关的内容,罗巴切夫斯基的新几何与欧几里得几何学没有任何不同.但是只要与平行有关,那么结果就相差甚远.下表对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简称罗氏几何)、欧氏几何不同的定理作了说明.图7-11欧氏几何说:“三角形的三内角和等于180 o.”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几何模型呢?有!平面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就等于180 o,如图7-12左图.罗氏几何说“三角形的三内角和小于180o”.难道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几何模型吗?有!1868年意大利数学家贝特拉米找到了一种曲面,人们给它起名叫“伪球面”.在“伪球面”上可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 o”,如图7-12中间的图.图7-1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 o”的几何学?有!这是德国著名数学家黎曼于1854年提出来的,如图7-12右图.黎曼生于德国汉诺威,父亲是牧师,他遵照父亲的愿望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可是进哥廷根大学后,他很快被数学所吸引.于是就放弃神学专攻数学,并成为大数学家高斯的学生.1851年他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受到高斯极高的评价.1859年他成为哥廷根大学的教授,1866年因患肺结核死于意大利,年仅40岁.黎曼提出了一种与前两种几何完全不同的新几何,叫做“黎曼几何”.黎曼几何的模型是球面,在黎曼几何中“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o.”后来,人们把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合在一起统称“非欧几何”.非欧几何在现代物理中,特别是相对论提出之后找到了具体用处,使得非欧几何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是“想象中的几何”,而成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几何学.九、三角形邮票大多数邮票是长方形的,偶尔也能看到三角形的邮票,下图就是一些三角形邮票的例子.图7-13在上图中,右上角的一张是中国1951年发行的第一套三角形的纪念邮票,名为“保卫世界和平”,图案是和平鸽,共计三张,面值分别是当时的人民币400元、800元和2200元(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4分、8分和22分).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三角形邮票.用全等的长方形,不但能铺满平面,而且能铺满纸面上的一个长方形区域.所以,把邮票设计成长方形的,排版、打齿孔、使用都很方便,而且节约材料.清一色的长方形邮票,看上去未免过于单调乏味,所以就有人设计和印制一些不是长方形的各种形状的邮票,统称为异形邮票.世界上发行异形邮票最多的国家是塞拉利昂,这个国家先后发行了地图形邮票、钻石形邮票、可口可乐形邮票、香蕉形邮票等许多不同形状的邮票,非常有趣.不过这些异形邮票只能单枚印制,费时费力,没有能普遍推广使用.在非矩形的邮票中,比较常见的是三角形邮票.这是因为,用全等的三角形也能铺满无限伸展的平面,把邮票设计成三角形的,排版、打齿孔、使用同样很方便,也比较节约材料,只是在一整版三角形邮票的四面边框附近有少许浪费.用全等的矩形能铺满平面的原因,是由于矩形的每个内角都是直角.用全等三角形能铺满平面的原因,是由于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等于180°.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三角形邮票,是1853年非洲好望角发行的,图案是“希望女神”,邮票的外形是等腰三角形.实际上,绝大多数三角形邮票都采取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也有过不等边三角形的邮票,1869年,非洲的好望角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不等边三角形邮票,邮票的三边长度互不相等.不等边三角形同样可以铺满平面.但是实践下来,人们更多地采用等腰三角形的邮票,这可能因为等腰三角形具有对称性,包含更多的美的信息.中国发行《中国“神舟”飞船首飞成功纪念》三角形邮票图7-142000年11月20日,中国邮政部门发行一套三角形纪念邮票——《中国“神舟”飞船首飞成功纪念》,该套邮票共两枚,图案分别为“火箭腾飞”和“飞船遨游”.图7-15十、地砖上的数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装修已成为一种时尚追求.在家庭装饰中,地砖的铺设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美化工作.当你看到地砖铺成的美丽图案时,你是否想到展铺这美丽图案的数学原理呢?请看下面的分析,相信通过对下文的阅读,你不仅能弄清楚本章有关瓷砖铺设问题中的数学道理,而且还可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图案的欣赏,体验到数学的美,提高你的审美情趣.地砖展铺的图形,一般都是用几种完全相同的平面图形展铺开来的,有时用由直线构成的多边形组成的图案,有时用由曲线组成的图案,千变万化,但是作为基础还是用平面多边形展铺平面.有时虽然有曲线,却常常是由多边形和圆作适当变化而得到的.例如,一个由正方形展铺的平面图案(如图(a)),如果对正方形用圆弧做一些变化(如图(b)),那么把两个以上图形结合起来设计,就可由比较单调的正方形图案,变化曲线形成花纹图案了(如图(c)).图7-16由于多边形是构成地砖展铺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下面我们对利用多边形展铺平面图形做些简要分析,以解决为什么有些图形能不留一点空隙的将地面铺满,而有些图形则不能满足要求?下面我们以怎样以三角形为基础展铺平面图案做出说明.怎样以三角形为基础展铺平面图案?三角形是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图形,如果用三角形为基本图形来展铺平面图案,那么就要考虑三角形的特点.由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所以要把三角形的三个角集中到一起,就组成了一个平角.如果要在平面上一个点的周围集中三角形的角,那么必须使这些角的和为两个平角.因此,若把图中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集中在一起,并经过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就可以得到集中于一点的六个角,它们的和为360°,刚好覆盖上这一点周围的平面.对称的方法见图:图7-17在中心对称的情况下,三角形不翻折,在轴对称的情况下,三角形要翻折.如果把三角形正、反两面涂上颜色,那么通过对称,正、反两面就会明显地反映出来了.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用三角形为基本图形展铺平面图案,共有以下四种情况,如图:图7-18。

(基础题)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含答案

(基础题)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含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若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2倍,则边数n为()A. n=4B.n=5C.n=6D.n=72、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A.17cmB.22cmC.17cm或22cmD.21cm3、如图,AE‖BD,∠1=120°,∠2=40°,则∠C的度数是()A.10°B.20°C.30°D.40°4、现有以下命题:①斜边中线和一个锐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②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各组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③通常温度降到0℃以下,纯净的水会结冰是随机事件;④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⑤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具备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B.∠A=∠B=∠CC.∠A=2∠B=3∠C D.∠A:∠B:∠C=1:3: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中线、角平分线B.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的外部C.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D.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7、如图,已知AC∥BD,∠CAE=30°,∠DBE=45°,则∠AEB等于()A.30°B.45°C.60°D.75°8、以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3cm、4cm、8cmB.5cm、5cm、11cmC.12cm、5cm、6cm D.8cm、6cm、4cm9、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放置,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①∠1=∠3;②如果∠2=30°则有AC∥DE;③如果∠2=30°,则有BC∥AD;④如果∠2=30°,必有∠4=∠C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10、△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A.如果∠A=2∠B=3∠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B.如果∠A:∠B:∠C =3:4: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C.如果a:b:c=1:2:2,则△ABC 是直角三角形D.如果a:b;c=3:4:,则△ABC是直角三角形11、如图,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纸片,剪去这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的度数为()A. B. C. D.1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若x的值为偶数,则x的值有()A.6个B.5个C.4个D.3个13、如图,在△ABC中,AD是∠A的外角平分线,P是AD上异于A的任意一点,设PB=m,PC=n,AB=c,AC=b,则(m+n)与(b+c)的大小关系是()A.m+n>b+cB.m+n<b+cC.m+n=b+cD.无法确定14、如图是长方形纸带,,将纸带沿折叠成图,再沿折叠成图,则图中的的度数是()A.102°B.112°C.120°D.128°15、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A.同旁内角互补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C.三角形的中线,平分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和,则第三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7、如图,∠1=∠2,∠D=75°,则∠BCD=________.18、如图,已知EF∥AD,∠1=∠2,∠BAC=70°,求∠AGD(请填空)解:∵EF∥AD∴∠2=________(________)又∵∠1=∠2∴∠1=∠3(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BAC+________=180°(________)∵∠BAC=70°(________)∴∠AGD=________(________)19、如图,将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板的最长边靠在一起,上下滑动,直角边AB∥CD,根据是________.20、如图,小章利用一张左、右两边已经破损的长方形纸片ABCD做折纸游戏,他将纸片沿EF折叠后,D、C两点分别落在D′、C′的位置,并利用量角器量得∠EFB=66°,则∠AED′等于________度.21、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 则∠2=________度.22、在△ABC中,∠A=40°,当∠B=________时,△ABC是等腰三角形.23、如图,是由绕点O顺时针旋转后得到的图形,若点D 恰好落在上,且,则的度数是________.24、如图,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点C、F分别是直线x=﹣5和x轴上的动点,CF=10,点D是线段CF的中点,连接AD交y轴于点E,则△ABE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2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E为CD边上一点(不与端点重合),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给出下列判断:①∠EAG=45°;②若DE=a,则AG∥CF;③若E为CD的中点,则△GFC的面积为a2;④若CF=FG,则;⑤BG•DE+AF•GE=a2.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判断的序号)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求、的度数.27、已知:如图所示,在中,,,求和的度数.28、如图,AD是△ABC的高,BE平分∠ABC交AD于点E,∠C=70º,∠BED=64º,求∠BAC的度数.29、如图,AD⊥BC于D,EG⊥BC于G,∠E=∠1,试说明AD平分∠BAC的理由.30、如图,某工程队从点A出发,沿北偏西67°方向铺设管道AD,由于某些原因,BD段不适宜铺设,需改变方向,由B点沿北偏东23°的方向继续铺设BC 段,到达C点又改变方向,从C点继续铺设CE段,∠ECB应为多少度,可使所铺管道CE∥AB?试说明理由.此时C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C2、B3、B4、B5、C6、C7、D8、D9、B10、D11、C12、D13、A14、A15、A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17、18、19、20、21、22、23、24、25、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27、28、29、30、。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总结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总结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总结一、直线平行的条件1.关于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因此识别这三种角的关键是认清第三条直线,即截线.这三种角有各自的特征.同位角的特征: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内错角的特征:在截线的两旁,被截两直线的中间;同旁内角的特征: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之间.【例】填空1.∠1和∠3是,它是直线和被直线所截而成的;2.∠4和∠5是,它是直线和被直线AC所截而成的;3.∠2和∠6是,它是直线和BC被直线所截而成的;4.∠5和∠7是,它是直线和被直线AC所截而成的.2.关于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条件利用平移三角尺的方法画平行线,探索同位角与直线平行的关系:图中,当∠1与∠2相等,所画的直线a、b就;当∠1与∠2不相等时,直线a、b_________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⑤(平行线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⑥(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例】如图,(1)因为∠1=∠2,所以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2)因为∠3=∠D,所以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3)因为∠B+∠BCD=180°,所以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例】如图,已知AC⊥AE,BD⊥BF,∠1=35°,∠2=35°.AC与BD平行吗?AE与BF平行吗?为什么?试猜想AC与BF的位置关系.二、直线平行的性质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二: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已知:如图,AD⊥BC于D,EG⊥BC与G,∠E=∠3,试问:AD是∠BAC的平分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由.解:AD是∠BAC的平分线,理由如下:因为AD⊥BC,EG⊥BC(已知),所以∠4=90°,∠5=90°(_______).所以∠4=∠5(_______).所以AD∥EG(______________).所以∠1=∠E(_______),∠2=∠3(______________).因为∠E=∠3(已知),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AD是∠BAC的平分线(_______).【例】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例】将一张长方形纸片如图所示折叠后,再展开,如果∠1=55°,那么∠2等于______°三、图形的平移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作平移。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4.一个(yī ɡ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和为2520°,求这个多边形的
边数.
【参考答案】14边形.
2021/12/10
第十二页,共三十三页。
中考(zhōnɡ kǎo) 在线
: 考点(kǎo diǎn) 三角形内角和性质.
【例】(2014江苏镇江)如图7.5-5,直线(zhíxiàn)m∥n,Rt△ABC的顶点A 在直线n上,∠C=90°,若∠1=25°,∠2=70°,则∠B=_______°4.5°
【讲解】垂线带来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
于180°,平行线带来相等的角(或互补的角)等等,
这是根据已知角求未知角之类的问题要能够发现的信息.
2021/12/10
第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B
m 2
C
1
n
A 图7.5-5
中考(zhōnɡ kǎo) 在线
1.(2015四川省绵阳)如图7.5-7,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 相交(xiāngjiāo)于点F,∠ABC=42°,∠A=60°,则∠BFC= ( ). 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21/12/10
图7.5-11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三页。
课堂练习
3.若n边形的内角(nèi jiǎo)和是1260°,则边数n为( A.8 B.9 C.10 D.11
B ).
4. 一个(yī ɡè)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44°,则此多边形的边数为( B).
八边形.
中考在线
: 考点(kǎo diǎn) 多边形的外角和
【例】(2014•抚顺)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7.5-36所示
的位置摆放.如果∠3=32°,那么∠1+∠2=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及试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及试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及试作者:日期: 2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平行线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两条线(a,b )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被截两直线的同一方,把这种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corresponding angles) 如图:Z1与/8, Z2与/7,/3与/6,/4与/5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a,b )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如图:/1与/6,72与/5均为同位角。

两条线(a,b )被第三条(c)直线所截,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内角(interior angles of thesame side ) 。

女口图:71与7 5,72与7 6均为同位角。

2、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translation ),简称平移。

5、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二、三角形1、由三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完整版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含答案

完整版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含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纸片△ABC中,∠A=55°,∠B=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C落在△ABC内,则∠1+∠2等于()A.130°B.50°C.100°D.260°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条件能判断a∥b的是()A.∠1=∠2B.∠1=∠4C.∠3+∠4=180°D.∠2=30°,∠4=35°3、如图所示,△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连接AD,若∠CAD=20°,则∠B=()A.20°B.30C.35°D.40°4、如图,工人师傅做了一个长方形窗框ABCD,E、F、G、H分别是四条边上的中点,为了使它稳固,需要在窗框上钉一根木条,这根木条不应钉在()A.A,C两点之间B.E,G两点之间C.B,F两点之间D.G,H 两点之间5、如图,在中,,,,将沿射线的方向平移,得到,再将绕点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点恰好与点重合,则平移的距离为()A.2B.3C.4D.56、如图,AB//CD, ∠CED=90°, ∠BED=40°, 则∠C 的度数是()A.30°B.40°C.50°D.60°7、如图,在菱形ABCD中,菱形的边长为5,对角线AC的长为8,延长AB至E,BF平分∠CBE,点G是BF上的任意一点,则△ACG的面积为()A.20B.12C.D.248、如图是某广场用地板铺设的部分图案,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板砖,周围是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地板砖.从里向外的第1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6个正三角形,第2层包括6个正方形和18个正三角形,依此递推,第10层中含有正三角形个数是()A.102个B.114个C.126个D.138个9、如图所示,△ABC中AB边上的高是()A.线段CDB.线段CBC.线段DAD.线段CA10、如图,CD∥AB,∠1=120°,∠2=80°,则∠E的度数是( )A.40°B.60°C.80°D.120°11、如图,N,C,A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在△ ABC 中,∠A:∠ABC:∠ACB=3:5:10,又△MNC≌△ABC,则∠BCM:∠BCN 等于( )A.1:2B.1:3C.2:3D.1:412、如图,,,,则的度数为()A. B. C. D.13、如图,分别为的,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折叠,使点落在边上的点处.若,则等于()A. B. C. D.14、如图,直线l1∥l2,若∠1=140°,∠2=70°,则∠3的度数是()A.70°B.80°C.65°D.60°15、如图,BE、CF是△ABC的角平分线,∠ABC=80°,∠ACB=60°,BE、CF相交于D,则∠CDE的度数是()A.60°B.70°C.80°D.50°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CB,CE=CD,△ACB的顶点A在△ECD的斜边DE上,CD交AB于点F,若AE=,AD=2,则△ACF的面积为________.17、如图,在△ABC中,AB=AC,点D,点E分别是BC,AC上一点,且DE⊥AD,若∠BAD=55°,∠B=50°,则∠DEC的度数为________.18、如图,直线,点在直线上,且,=,则的度数是________.1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a-1,4,则化简|a-3|-|a-7|的结果为________.20、如果将点B先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后,这时点B表示的数是-6,则点B最初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________.2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30cm,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22、如图,已知矩形纸片的一条边经过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矩形纸片的一组对边分别与直角三角尺的两边相交,∠2=115°,则∠1的度数是________.23、如图,平面上直线a,b分别经过线段OK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________.24、如图,△ABC中,AB=5,AC=7,BO平分∠ABC,CO平分∠ACB,MN经过点O,与AB、AC相交于点M、N,且MN∥BC,则△AMN的周长等于________.25、如图,点B,D在⊙O上,且在直径AC的两侧,连结OD,AD,BC,AB。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要点诠释:(1)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 (2)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2)180nn°.2. 多边形的外角和: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要点诠释: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例1.如图,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请你从所得到的关系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适当添加辅助线,其实并不难)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直线AB∥CD,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间时,有∠BED=∠ABE+∠CDE成立;而当点E在直线AB与CD之外时,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A.∠BED=∠ABE+∠CDE或∠BED=∠ABE-∠CDEB.∠BED=∠ABE-∠CDEC.∠BED=∠CDE-∠ABE或∠BED=∠ABE-∠CDED.∠BED=∠CDE-∠ABE【变式2】如图,两直线AB、CD平行,则∠1+∠2+∠3+∠4+∠5+∠6= .例2.如图,已知CD∥EF,∠1+∠2=∠ABC,求证:AB∥GF.类型二、图形的平移例3.(吉林)如图所示,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④的变换,组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 B.16 C.12 D.8举一反三:【变式】如图,AB∥DC,ED∥BC,AE∥BD,写出图中与△AB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类型三、认识三角形例4. 如图,P为△ABC内任意一点,试比较AB+AC与PB+PC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变式】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5,6,10 B.5,6,11 C.3,4,8 D.4a,4a,8a(a>0)例5.已知如图∠xOy=90°,BE是∠ABy的平分线,BE的反向延长线与∠OA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当点A,B分别在射线Ox,Oy上移动时,试问∠C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说明理由;如果随点A,B的移动而变化,请求出变化范围.类型四、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例6.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60°,则它的内角和等于()A.180° B.720° C.1080° D.540°举一反三:【变式】如图,∠1+∠2+∠3+∠4+∠5=320°,则∠6=.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AC、BD相交于点O, ∠A+∠B=∠C+∠D吗?为什么?【变式2】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P,∠A=70°,求∠BPC的度数.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C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2.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产生的八个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两个角是( ).A .同位角B .同旁内角C .内错角 D. 同位角或内错角3. 如图所示,b ∥c ,a ⊥b ,∠1=130°,则∠2=( ).A .30° B. 40° C. 50° D. 60°4.如图,1753DE //AB,CAE CAB,CDE ,∠=∠∠=65B ∠=,则∠AEB =( ). A .70 B .65 C .60 D .555.一个凸n 边形,除一个内角外,其余n -1个内角的和是2400°,则n 的值是( ).A.15B.16C.17D.不能确定6. 如图所示,把一张对面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EF 是折痕,若∠EFB =32°,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有( ).A.32='∠EF C B. ∠AEC =148° C. ∠BGE =64° D. ∠BFD =116°7. 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 .8B .9C .10D .118.如图把△ABC 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A 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保持不变,请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 B C ' D ' C D E F GA、∠A=∠1+∠2B、2∠A=∠1+∠2C、2∠A=2∠1+∠2D、3∠A=2(∠1+∠2)二、填空题9. 如图所示,AB∥CD,点E在CB的延长线上.若∠ECD=110°,则∠ABE的度数为________.10.如图所示,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等于________.11.如图所示,AB∥CD,MN交AB、CD于E、F,EG和FG分别是∠BEN和∠MFD的平分线,那么EG 与FG的位置关系是.12.如图,一块梯形玻璃的下半部分打碎了,若∠A=125°,∠D=107°,则打碎部分的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13.如图,∠1=∠2,∠A=60°,则∠ADC=度.14. 如图,某个窗户上安装有两扇可以滑动的铝合金玻璃窗ABCD 和A /B /C /D /,当玻璃窗户ABCD 和A /B /C /D /重合时窗户是打开的;反之窗户是关闭的。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梳理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梳理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认识三线八角如果两条线被第三条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线叫做被截线,这第三条线叫做截线。

这三条线一共可以组成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

同位角(F形):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线的同侧。

内错角(Z形):位于截线的两侧,被截线的内侧同旁内角(U形):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线的内侧注意:以上三种角都有一条公共边。

知识点二: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1=∠2,∴AB∥CD。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1=∠2,∴AB∥CD。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几何语言:∵∠1+∠2=180°,∴AB∥CD。

知识点四:平移1.概念: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作平移。

注意:平移改变的是图像的位置,不变的是图像的大小和形状。

2、平移的要素:方向、距离;3、平移作图的步骤:定、找、移、连。

①定: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②找:找出表示图形的关键点。

③移:过关键点作平行且相等的线段,得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连: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对应点。

知识点五:三角形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知识点六:多边形1.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 (n - 2)×180° 正多边形各内角度数为:n2)180-(n 3.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含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含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且AB⊥BC,∠1=55°,则∠2的度数为()A. B. C. D.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B=BC=2 ,E、F分别是AD、CD 的中点,连接BE、BF、EF.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则△BEF的面积为()A.2B.C.D.33、已知在ΔABC中,AB=AC,周长为24,AC边上的中线BD把ΔABC分成周长为9和15的两个部分,则ΔABC各边的长分别为()A.10、10、4B.6、6、12C.5、9、10D.10、10、4或6、6、124、给出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也相交;③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5、如图,在方格纸中,线段a,b,c,d的端点在格点上,通过平移其中两条线段,使得和第三条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则能组成三角形的不同平移方法有()A.3种B.6种C.8种D.12种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BC=3:2,∠DAB=60°,E在AB上,且AE:EB=1:2,F是BC的中点,过D分别作DP⊥AF于P,DQ⊥CE于Q,则DP:DQ等于()A.3:4B. :C. :D. :7、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3,则它的周长为 ( )A.7B.8C.5D.7或88、如图,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最小锐角的顶点D恰好放在等腰直角三角板的斜边AB上,AC与DE交于点M,如果,则的度数为()A.80B.85C.90D.959、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 (x>0)图象上任意一点,AB⊥y轴于点B,点C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则△ABC的面积为( )A.1B.2C.4D.无法确定10、如图所示,△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 ⊥AC于点D,则BD的长为()A.3B.2C.4D.1.511、如图,一个四边形花坛ABCD,被两条线段MN,EF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种上红、黄、紫、白四种花卉,种植面积依次是S1,S2,S3,S4,若MN∥AB∥CD,EF∥DA∥CB,则有()A.S1=S4B.S1+S4=S2+S3C.S1S4=S2S3D.都不对12、如图,在△ABC中,AB=AC,∠B=30°,点D、E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BC.将△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点B、A、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EC.下列结论:①△ADE的旋转角为120°;②BD=EC;③BE=AD+AC;④DE⊥AC,其中正确有(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是()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三角形的中线C.三角形的高D.三角形的中位线14、如图,图1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堆成的几何体,现将标有E的正方体平移至如图2所示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左、右两个几何体的主视图相同B.左、右两个几何体的左视图相同 C.左、右两个几何体的俯视图不相同 D.左、右两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不相同15、已知:如图,AB,BC,AC是⊙O的三条弦,∠OBC=50°,则∠A=( )A.25°B.40°C.80°D.100°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完成下面的证明.已知:如图,∠1+∠2=180°,∠3+∠4=180°.求证:AB∥EF.证明:∵∠1+∠2=180°,∴AB∥________(________).∵∠3+∠4=180°,∴________∥________.∴AB∥EF(________).17、如图,在△ABC中,AB=AC,DE∥BC,∠1=65°,则∠2=________°18、如图,将纸片△ABC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处,已知∠A=50°,则∠1+∠2=________°19、已知如图所示,∠MON=40°,P为∠MON内一点,A为OM上一点,B为ON 上一点,则当△PAB的周长取最小值时,∠APB的度数为________.20、如图,若,BF平分,DF平分,,则________.21、如图,直线m∥n,△ABC的顶点B,C分别在直线n,m上,且∠ACB=90°,若∠1=40°,则∠2等于________度.22、如图,已知∠B=∠1,C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5=2∠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出推理的依据:证明:∵∠B=∠1,(已知)∴DE∥BC.(________)∴∠2=∠3.(________)∵CD是△ABC的角平分线,(________)∴∠3=∠4.(________)∴∠4=∠2.(________)∵∠5=∠2+∠4,(________)∴∠5=2∠4.(________)2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各内角与一个外角的和是225°,则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是________度.24、如图,△ABC中,∠A=30°,∠B=70°,CE平分∠ACB,CD⊥AB于D,DF⊥CE,则∠CDF=________°.25、如图,分别切⊙于点,若,点为⊙上任一动点,则的大小为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化简,并求值,其中a与2,3构成△ABC的三边,且a为整数.27、如图,AD平分∠BAC,AD⊥BD,垂足为点D,DE∥AC.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28、如图,BCE、AFE是直线,AB∥CD,∠1=∠2,∠3=∠4,求证:AD∥BE.29、已知AD⊥BC,BE=CE,∠ABC=2∠C,BF为∠B的平分线.求证:AB=2DE.30、如图,已知AB∥CD,∠AED+∠C=1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图形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理解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能准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水平和空间观点.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能够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能够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能够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相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相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能够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 1.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四、复习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能够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因为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板书:(完善四边形的关系)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理解”】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2.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