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浅谈
浅谈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探究性学习
M OTHE R LAND
教 育方质 ,真 正做到 活 学活用 。例如 在 学习数 的绝 对值 时 , 对 于 C层 学生 , 只 要求 他们 知道 ‘ ‘ 一个 具体 数 的绝对值 , 就是 去掉 它 的性质 符号 后得 到 的那个数 ” ,能够 知道 l - 4 1 = 4等就 可 以了 ;对 于 B层 学生就 要掌 握绝 对值 的性 质 , 记住‘ ‘ 一个 正数 的绝对 值是 它本 身 ,一个 负数 的绝对 值是 它 的相反 数 ,零 的绝对 值是零 ” 。如利 用 l x l = 3 ,求 X 值 等 ;对于 A 层学 生还 应 该理 解一 个 数 的绝 对 值就 是 在数 轴 由上 表 示这 个数 的 点离 开 原点 的距 离” ,即 绝对值 得 几何 意义 ,掌握 l a l = 1 a l > _ 0 ,并灵 活运用 概念 ,达 到举 一反
地将 学 生分 成三个 层 次来进 行 教学 。 二 、对教 学 目标进 行分 层 在 分层 教 学实 施过程 中,我 们要 结合 班级 内以及全 校 范围 内不 同层 次 学 生 的实 际情 况 ,制定 出不 同 的、科 学 的、合 理 的、 有效 的教 学计 划和 教 学 目标 。教师应 该 立足 于教 学大 纲 ,深入 研 究新 课标 的具 体要 求 ,结合 学 生 的认 知和 学 习能力 , 针对 不 同层 次的学 生将 教材 知识 点分 成不 同的 级别 , 并制定 对 于不 同层 次 的学生 掌握 不 同知 识点 的教 学 目标 ,并使 这些 不 同层 次的 目标 贯穿于 整个 教学 过程 中 。 例 如 ,在学 习一 元 二次方 程根 与系 数 的关系 ” 时,要 求 C 层学 生 了解 方 程根 与 系数 的关 系是 如何 推 导出来 的 ,明确 方 程根 与系 数 的关系 ,并 运 用 此推 导过 程解 决一 些简 单 的数学 问题 ;要求 B层学 生不 仅掌 握 C层学 生 所 掌握 的 内容 ,还 应该 要求 他们 会利 用 一元 二次 方程 根与 系数 的关 系 ,进 行 举一 反三 ,灵 活解 决较 为复 杂的数 学 习题 ;要求 A 层 学生不 仅 能够掌 握 B、 C层 全部 掌握 的知 识 ,还得 会综 合运 用 新 旧知识 点 :结合 旧知 识 、运 用 新知 识 解决 一些 综合 性 比较 强的数 学 问题 ,这 样才 能照 顾到 全班 所有 学 生 ,使 所有 学生 都 能积极 主动 地参 与到 学习 中 ,从而提 高 教学质 量 。 三 、对 教学 过程 进行 分层 1 . 分层 进 行课 堂提 问 众 所 周 知, 兴趣 是最好 的 老师 。在 学习 中 ,有效 引起 学生 兴趣 是调 动 学生 学 习积 极性 的重 要因 素 。因此 在课 堂提 问中,教 师要 针对 不 同层 次 的 学生 提 出不 同的 问题 ,通 过提 问来 提高 学生 学 习的主 动性 ,但 是 教师所 制 定 的问题 必 须恰 到好 处 ,不能 过难 ,也 不能 过 易,否 则都 起不 到 相应 的作 用 。对于 基础 性较 差 的学 生 ,教师 在课 堂上 尽量 要提 出 一些较 为 浅显 的 问 题 ,鼓励 C层 学 生站起 来 回答 问题 ,不论 回答 结果 是正 确还 是错 误 ,教师 都要 给予 学 生积 极的 评价 ,增 强他 们 的 自尊 心和 自信 心 ,使他 们 不再惧 怕 回答 问题 ;对 于 学 习水平 较好 的学 生来 说 ,尽量 提 出一些 有深 度 、有难 度 的 问题 ,训 练学 生 的思维 能力 。在 适 当的 时候 ,老师 也可 以将 问题分 成 了 解 、掌握 、 综合运 用 三个 层次 ,让 班级 内处 于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都 有机会 回 答 问题 ,充 分调动 全 班学 生 的积极 性 ,培养 他们 主动 思考 的 习惯 ,活 跃课 堂学 习氛 围 ,提 高 教师 教学 质量 。 例如 ,在 教学 二次 函数 的例 题“ 描点 画函数 y = l / 2 x 2 ,y = 1 / 2 x 2 — 1 ,y = l / 2 ( x + 1 ) 2 - 1的 图像 ” 这 一知 识点 时 ,可 以进行 不 同层次 的设 问 。C层学 生 的 问题 是 :怎样 画 出 函数 图像 ?并说 明 函数 图像 的开 口方 向,通 过 这个 问题 能够 使 C层 学生 掌握列 表 、描 点画像 ,掌 握开 口方 向 的判别 方法 。而对 于 B层学 生 的 问题 是 ,如何 求 各函数 的对 称轴 、顶 点坐标 。要求 B 组学 生能 通 过图像 归 纳出求 顶 点坐标 和对 称轴 的方 法 。而 A 层 学生 的 问题 是 ,猜想 抛物 线 y = x 2 ; 8 x + 6是甭有 最值 ,为什 么 ?若 有 ,请求 出来 。这 样 A组 学生 在 掌握求 顶 点坐标 的特 性后 , 归纳 山 一般抛 物线 怎样 通过 配方 求顶 点坐 标 , 然后 再转 化 为求最 值 问题 。 2 . 分 层进 行教 学 教师 在 进行 分层 教学 时 ,要充 分认 识到 学 生所 处年 龄段 的生 理和 心理 特 征 ,根据 认知 规律 对学 生进 行分 层 教学 。 L V ,  ̄ n ,在教 授概 念 时 ,要 引 导 A 层 学生 注意 概念 的实 质 ,不要 认为 掌握 了概 念就 能~ 举成 事” ,在 一朝 内将 所有 事情 都处 理完 。因此 ,使学 生在 学 习以及 运用概 念 的时候 学会 “ 弱
浅议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励学生 以小组 的形式 自主学 习与合作学 习。但是探究性学 习同时还要立 足于教 材 ,重现数学家们研究和思考 问题 的思 路与方法 , 学生进人 知识 再发 现、 让 知识 再创 造的过程 当中。而这时老师 的主要
交 流,克服 了探究过程 中遇到的每个疑
问和难题后得 出最终的结论 。 探究性 学 习的实施 , 可以改变 “ ” 教 与“ ” 学 的关 系 , 充分调 动学生 的主动性
性都被充分地调动出来。老师因势利导 ,
可引导 :同学们 ,你们 的设计方案唯一 “ 吗? 是最好 的设计方案 吗? 现在你们就是 设计师 ,相信你都能设计出更加美丽 的
任务 是引导学生 ,确保学生是在通过 自 己充 分的思考和探究后获取知识 ,让学 生在交流 中碰撞 出思维的火花。
意识 。在初 中数学教学 中如何更好实 现
探究性学 习呢?
一
二 、适 时 引导学生 探激发 学
习, 培养创新能力
自主探究活动是探究性学 习的主要 形式之一 。只有在真正实现 了学 习活动
案并 画在 图中。最后还可以问: 这种方案
可以推广到正 n边形的情况吗?这一系 列 的问题使得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探究
性 学 习 的 过 程 中 。学 生 通 过 小 组 之 间 的 交 流 讨 论 , 后 小 组 同学 达 成 共 识 。在 这 最
个探究 性学习的过程 ,学生经历了 自己 反 复的思考 推敲和与小组 其他同学思想
生 的探究 意识
初中数学 探究 性学习 ,必须努力创 设数学 问题情境 ,让学 生在 数学问题情
的 自主性 的前提下 ,才能体现学生 的主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初探
中动手 。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来获取知识 。 : ・ 自主探究的 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 ,更在于让
分从事数学活动 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 自主探索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
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后 ,教师再通过典型例题 的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课改呼唤在数学 法代替学生的思考 ,也代替不 了几十个有差异 : 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
练习 , 乒练习效果非常好 , 它的最大可取之处在 松巩 学知识 ,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 自内心 一
我们该如何制作行之有效 、切实可行的数 : 学生形成完整的表象 。
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化抽象为具体, 能轻 学课件?制作这样的课件, 一般需要以下三步::
的习 趣 , 真正做到“ 负提素” 目的。 减 之 二、 应用的误区
、
l 繁用多媒体技术 中图形的移动 、 定格 、 : 鼠标,教师变成放映员等问题都是应用中需 : 闪 成
烁、 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 内容。 动画模拟不 思考的问题 。
但能修底改变传统教学 中的凭空想象 、难 以理 : 动性 , 生很好 的教学效果 。
: 织形式上要发挥计算机 的特有优势, 合学 生 符
初 中 数 学 探 究 性 学 习 初 探
江苏省旬容市天王中学 班明庚
《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 : 效的数学学 习活 点 , 生思维的最近发展 区确定教学 的起点 ,: 有 在学 结合 , 让学生真正参与至学 习中来 , U 让他们充分 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 , 动手实践 , 自主 把教材 上的知识 点设计成 需要 学生探 索 的问 ‘ 进行 观察 、 分析 、 综合 、 概括等思维活动, 探究 去 探索与合作交 流是学 生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 式 。 题 , 调动学生解决问题 的欲望 , 激发学生的探究 t 知识 和发展能力 , 让他们在动手 中思考 , 在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 在动力 。教 师要把爱 的“ 甘露” 向那些学 困生 , 觉得他们更需 洒 我 要老师爱 的滋润 。
3耐 心 .
“ 困生” 学习过程 中 , 往易受外 界因素 的影响 . 绪波 : 学 在 往 情
敷应 衍付
,
,
2“ 困生 ” ・ 学 形成 的外 部 原 因 () 1 学校 因素
学成直下。 习绩 线 降
伏定其果态 成 嚣 不。 是 的 结
: 薇
.
:
4细 心 要 做 学 生 的 良 师 益 友 不仅 要体现 在教学 中 , 更要 在生活 中
,
,
磊
辜 至 趸 耐 : ’
在 高考指挥棒 下 , 校 只重视 语数外这些 所谓 的 主科 , 象 : 注“ 困生 ” 学 对 关 学 的变化 关 心他们 的思想动 态和生活 状况 , 使他们
,
() 1对高 中政治课 缺少学 习兴趣
由于 对 政 治课 缺 少 足 够 的 学 习兴 趣 ,也 就 失 去 了学 习 动 力 , :
2爱 心 .
有志无 动力 、 无志无动力 或 以师长为动力 , 这势 必会影 响到政 治 : 课的学习成绩 。 () 3 在政治课学习中情绪化
教 师对学 生的爱是 无私 的 , 尚的 , 高 这是 教师 一切行 为的 内
到课堂 教学 中来 , 通过学 生的亲 身实践 , 使学生体 验到知 识应 用 : 的乐趣 , 让学生通过开展研究性 学习来获取知识 。
一
。
探 究的 问题要切合学生的生活背景 , 激发 学生的兴趣
三 创设 平 台 , 自主 探 究 : 现 如今 学生参与学 习活动多数是被 动的 。由于习惯 了传统 教学 的师教 生学 许多 学生 的参与也只是停 留在表层 , 因此 , 教师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研究2.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探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乐观情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1. 提倡问题导向的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应该更多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在问题中学习的能力。
2. 注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的评价,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评价。
4. 创设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探究性学习中,可以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1. 构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老师应该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2.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勇于挑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发挥导师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学生的学科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塑造。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激发,学习动力得到了增强。
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思考
浅谈在初中数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思考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热点和亮点。
“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自学,鼓励学生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的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一、在数学的概念形成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教师应根据概念特点,让学生体验身边熟悉的实例,作为一个主体研究揭示概念的实际背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验研究知识的真谛,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方式。
比如,函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的定义,此时,教师就要选择一些实例,让学生去研究函数能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先让学生探究下列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什么方式表达。
(1)火车以速度为80千米/时,在t小时内所行走路程为s千米;(2)用表格列出某水库的存水量与水深的关系式;(3)某天气温变化的曲线可揭示气温和时刻的关系,让学生研究这三个例子中的数量关系,方程各例中两个变量的属性:一个变量有一个确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有唯一确定的值,教师提出问题继续让学生探究实例(以上例三)指导学生形成以下后动:(1)指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点。
(2)判断:判断各点的位置是否同一直线。
(3)求解:在判断出这些点在同一直线上时,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4)验证:其余各点是满足所求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通过对函数概念从理性到感性,从抽象到具体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函数的概念,以及它的本质和形成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真知让学生真正成为研究者。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 新课程标 准》 十分 注重 能力的培养 ,课标 》 《 要求教师倡导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 , 运用知识 , 培养他们分析与解 决 问 题 的 能力 。新 课 标 在 强 调 了 学 校 教育 的重 点 应 放 在培 养 学 习实践能力的同时 ,也强调 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的培 养 。《 学课程标准》 数 明确指 出 : 数学 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 靠模仿与记忆 ,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 此 , 力 开 展 探 究 学 习 , 是 新 课 程 发 展 的必 然 要 求 , 是 新 时 大 既 也 代教师值得探讨和实践 的必然趋势。
们学 习数学的积极 性和 自觉性 。 3教 学 中 教 师 要 培 养 和激 发学 生 的探 究 兴趣 。托 尔斯 泰 曾 . 经 说 过 :成 功 的教 学所 需 要 的不 是 强 制 , 是 激 发学 生 兴 趣 。” “ 而 兴趣 是一个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 活动的心 理倾 向 , 人 们总是对 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注意的倾向。 兴 是一 数 面向未来 ” ,也是 时代 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新社会 的本质要求 , 提 趣 可 以孕 育 愿 望 , 种 巨大 的推 动力 。 学是 一 门具 有 科学 性 、 出了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主 旨的素质教育。江译 民总书记 严密性 、 抽象性的学科 , 正是 由于它 的抽象性 , 学生学 习十分枯 在考察北京大学时 , 强调指 出“ 如果不能创新 , 不创新 , 一个 民族 燥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 , 让学生在愉快 的气氛中 就难 以发展起来 , 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难 创新的根本一 条就 学习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 也是减轻 是靠教育 , 靠人才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 , “ 核 学 生 作业 负 担 的根 本 保证 。因 此 , 学 过程 中最 根本 的就 是 培养 教 心是 要 解 决 培 养 什 么 人 、 样 培 养 人 的 重 大 问题 ” 全 面 实 施 素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 怎 。 使他们学会学习 , 成来学习的真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活动
习数学 的兴趣 , 让学生真正成为 了实践者 。在 实践操 作中探索
新 知 , 固 已有 的 知 识 , 学 生 亲 身 经 历 以 探 究 为 主 的 学 习 活 巩 让 动 是 学 生 学 习知 识 、 成 技 能 的重 要 途 径 。 因此 数 学 教 师 应 立 形 足 课 内 延 伸 课 外 , 课 内教 学 与 实 践 活 动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学 将 为 生 尽 可 能 多 地 提 供 主 动 进 行 科 学 探 究 的机 会 , 学 生在 探 究 的 让 过 程 中 经 历 知 识 的 形 成 , 验 学 习 的乐 趣 , 增 长 学 生 主 动 探 体 以
@ 吉 林教 育
JA AII A l OC JA0F
浅谈 在 初 中数 学教 学 中开展 探 究性 活动
四川省 中江县 万福镇 初 级 中学校 兰福 春
传 统 的初 中数 学 教 学 , 师 是 课 堂 主 体 , 纵 着 课 堂 教 学 , 教 操 学 生 只 是 被 动 地 接 收 知 识 的 机 器 , 是 学 习 的 主 人 、 堂 的主 不 课 人 , 是公式、 而 定理 的奴 隶 , 典 型 的 一 言 堂 、 鸭 式 教 学 , 在 是 填 这 某 种 程 度 上 禁 锢 了 学生 的 思 维 , 制 了 学 生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培 养 限 和 发 展 。 《 学 课 程 标 准》 出“ 效 的 数 学 学 习 活 动 不 能 单 纯 数 指 有 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 手实践 、 动 自主 探 索 、 作 交 流 是 学 习 数 学 合 的重 要 方 法 。 ”“ 学 教 学 活 动 必 须 建 立 在 学 生 的认 知 发 展 水 数
握 , 高 了学 生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在 平 时 的 课 堂 教 学 中我 主 要 提 是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来 开 展 探 究 性 学 习 活 动 的 :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
一
1 己8
教育科学
2 -3 O4 期 1第 o
教 学实践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房 云海 ( 河北省正定县南岗中学 000 ) 580
摘要 :数 学教 学 活动 中教 师要 激发 学 生的 学 习积极 性 ,向 学 现 。我 们 可 以通 过 以下 几方 面发 展学 生 的思 维 :① 创 造机 会 ,鼓 生提 供 充 分从 事数 学活动 的机 会 ,帮助 他们 在 自主探 索和合 作 交 励 学生 敢 说。 不 同年龄 、不 同 智力基 础 , 以及 不 同个 性差 异 的 学 流 的过 程 中真 正理 解和 掌握 基 本 的数 学知识 和技 能 、数 学 思想 和 生 ,他 们 语言 表达 能力 差别 很大 。有 的 能独 立说 明 算理 ,有 的 需 方法 ,获得 广泛 的数 学活 动 经验 。新课 程 的核 心理 念是 “ 切 为 在 教 师 的 引 导下 说 明算 理 ,有 的 在 教师 引 导下 说 明 算 理 还很 困 一 了每 一位 学 生的发 展 ” ,要 求从根 本 上改 变 学生 的学 习方 式 ,变 难 ,但 是 不管 怎样 ,我 们 都要给 全 体学 生说 话 的机会 ,说错 了 不 被 动 学 习为 主动 学 习。探 究性 学 习 以改 变学 生的 学 习方式 为 着眼 要 紧 ,只 要大 胆说 就可 以。特 别是 对于 那些 不 善于 言语 表达 的 同 点 ,帮助 学 生主 动探 究知 识 ,提 高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能 力 ,是 一 种 学 ,更 需 要热 心鼓 励 。②教 给方 法 ,使 学生 能说 。学生 要形 成 能 有利 于终 身学 习 、发展 学习的 方式 。 力 ,需 要 经 常性 的培 养 , 日积 月 累 。 同 时要 让 学 生 认 真 听 别 人 关键词 :初 中数 学 ;教 学 ; 究性 探 说 ,提 出 自己的补 充意 见 或不 同意 见 ,使学 生说 的 水平进 入 到 一 个 新 的层 次 。逐步 使学 生 从敢 说到会 说 、善 说 、善辩 ,从而 达 到 探 究性 学 习 以改 变 学 生 的 学 习 方式 为 着 眼 点 ,帮 助 学 生 主 促 进思 维 发展 的 目的 。指导 学 生用 语言 有条 理地表 达 数 学 问题 , 动 探 究知 识 ,使 学生 在学 习过 程 中 , 自己发 现 问题 ,通 过实 践 操 引 导学 生 从 生 活 语言 过 渡 到 数 学 语 言 ;然 后 借 助 适 当 的外 部 活 作 、体验 感悟 、 合作 交流 ,创 造性 地解 决 问题 ,是 一种 有利 于 终 动 ,如 有顺 序 观察 书 中的插 图 、幻 灯投 影 、实 际操 作 、多媒 体演 身学 习 、发 展学 习 的方 式 。如 何在 中学数 学教 学 中实施 探 究性 学 示 等 ,来 指导 学生 完整 地表 达 数学 含义 ,促 进 思维 能力 发 展 ;最 后 再指 导 学生 用简 练 的语 言概 括数 学 问题 。这 样就 可 以让 学生 把 习 ,下面 笔者谈 谈 自己的一些 想法和 感悟 。 构 建 活跃 的课 堂气氛 用 概括 的语言 进行 表达 的 思维 方法 主动 地迁 移 到其 他 问题 的学 习 在数 学教 学过 程 中 ,教师 应合 理创 造情 境 ,激 发 学生 的探 究 中去 。 兴趣 ,要充 分相 信学 生 、尊 重学 生 、赏识 学 生在情 感 、态度 、价 三 、巧 妙设计 作 业 ,培 养学 生的探 究 能力 值观 等 方面 的积 极表 现 ,要 让学 生获 得成 功 的体验 ,树 立 学好 数 作 业 有助 于巩 固学 生所 学 知识 。课 后作 业 是学 科教 学过 程 的 学 的 自信 心 。教 师要 创 设具 体生 动 的教学 情境 ,比如 问题情 境 、 个 重要 环节 。在 新课 程 教学 理念 下 ,教师 可 以根 据课 程 资源 的 趣 味幽 默情 境 、游戏 操 作情 境 、优美 情境 、 生活 情境 等 ,有效 地 不 同特 点,结 合学 生 的生 活经 验 ,布置 一种 人 人可 以体 验 的探 究 激 发学 生学 习 的兴 奋点 ,让 学生 真 正主动 地 参与 课堂 教学 活动 , 学 习作业 , 让学 生深入 生 活 ,切 实感受 到 数学 在社 会及 生 活领 域 为 进 一 步 探 究做 准 备 。例 如 , 在教 学 “ 面 直 角 坐标 系 ”时 , 平 中 的广泛 应用 。教学 中 ,教师 既可 以组 织 学生 开展 一些 调 查或 文 我 设计 了这 样 的练 习 :在下 课铃 声 快要 响 的时候 ,我没 有给 学生 献检 索等 活 动 ,收集 一些 相关 教学 素材 ,也可 以由教师 提 供一 定 按 部就 班地 布置 作业 ,而 是把 全 班5 多 名学 生放 在一 个平 面直 角 具有代 表 性 、贴近 学 生生 活 的素材 让学 生 查阅 、调 查 、分 析 、评 O 坐 标系 中 ,四个 象 限和 坐标 轴上 都有 人 ,我 说 : “ 第一 象 限的 判 。这些 活动 可 以激起 学 生 的好奇 心 ,使 学生 产生 愉快 的 学 习体 请 同学先 走 。 ”学 生 走 了一些 。接 着又 说 : “ 横 坐标 为 负,纵 标 验 和积 极 的学 习倾 向。 请 为 正 的 同 学 下课 。 ”学 生 又走 了些 。接 着 我 又提 问 : “ 在 我 现 在 教 学 中,教 师要 充 分利 用学 生求 知欲 望 ,把 数学 教 学的 过 想 要在 三 、 四象 限 以及 Y 的负 半轴 上 的 同学 一起 下课 应该 怎 么 程 变 为猜 想 、探究 的过 程 ,把 死板 的数 学题 变 为多 层 的练 习 ,增 轴 说 。 ”学 生 们略 加 思考 ,异 口同声 地 说 : “ 轴 下 方 的 同学 。 ” 添数 学课 的情 趣 ,培养 学 生 的探究 能力 。因此 ,教 师可 设 计或 选 x 于 是剩 下 的学生 在 铃声 中欢 天喜 地地 离 开教 室 。这种 动脑 筋 离课 择 一些探 究 性 的数 学 问题 ,给 学生 一个 新 的思 维空 间 ,让 学生 进 堂 的设 计 ,巩 固 了知识 ,检 查 了效 果 ,学生 兴趣 浓 厚, 课堂 气氛 行探 究解 答 ,从 而培 养他 们归 纳类 比的能 力 、综合 运用 知 识 的能 活跃。 力和 探究 学 习的能力 。 二 、培 养学生 探 究能 力 . 在 初 中 数学 教 学 中开 展 探 究 性 学 习 , 是新 世 纪 教 学 改 革 的 个 重 大举 措 ,是 时代 发展 的需 要 ,是数 学教 师面 临 的一 次机 遇 1指导 学生 学会抽 象概 括 的思维方 法 . 当前 的 中学数 学 内容具 有不 同程度 的抽 象性 ,为适 应学 生 的 与 挑战 。开 展探 究性 学 习 ,不仅 是为 了适 应 当前 中学课 程 改革 中 思维方 式 ,指 导学 生抽 象数 学 知识 和原 理 ,就需 要 教师 提供 丰富 产 生的研 究 性课 程教 学 的需 要 ,更重 要 的是 为培养 学 生 的创新 精 的直观 材 料 ,让学 生通 过观 察 、操 作 、 比较 、分 析 获得 大量 感知 神 和实 践能 力 ,真 正实现 素质 教育 的需要 。 因为在 探 究性 学 习过 认 识 ,建立表 象 , 以此 作为进 行抽 象数 学知 识 的支 柱 。 程 中, 学生要 自己发现 问题 ,通过 实 践操 作 、体验 感悟 、合作 交 流 ,创 造 性地解 决 问题 。 2 指导 学生学 会有 条理 的思维 . 正 确 的 思 维 方 法 离 不 开语 言 的支 持 ,因 为 语 言 是 思维 的表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浅析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1-1297(2012)10-0162-02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围绕某个问题,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全身心的参与教学活动,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满情热望中获得成功。
一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数学学科自身的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探究性学习更加强调学生思维的参与性和解决问题采用方法的多样性。
探究性教学与以灌输,记诵,被动接受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在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和评价观上均体现了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学生应该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有力的“朋友”,根据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教学评价应该是开放,多元的反馈过程。
在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中,由于视数学知识的重复再生产为唯一目的,因而在教学评价中注重标准化测试,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成长。
探究教学把知识作为一种过程而非结果,肯定学生的学习是一中建构独特意义的过程,对某一过程的评价绝不是单一的,封闭的,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动态过程。
它除了注重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之外,更主要的是不断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可借鉴的资料,促进学生深入有效地探究下去。
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1.在概念的教学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
概念的形成有一个从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
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实施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学会合作、发现和创新,这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
本文将谈一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组织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
一、唤起学生探究的本能“探究”中的“探”乃窥探、探求的意思,即可理解为试图寻找发现隐藏的事物、情况、规律和道理。
“究”则有“追究”、“推究”之意,即追究事物、事理产生的原因、推究其变化的来龙去脉。
故“探究”泛指探寻、追究,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必要保证和成功的要素。
“探究”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最生动、最活跃的思维活动。
探究存在于一切学科领域之中,在数学中则更为普通。
初中数学的“探究”也是学生和教师共有的一种对未知或知之甚少的事物或真理产生认识,以及更多认识的好奇心和欲望,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外在形式上。
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走出“条件--演译--结论”这样一个封闭的模式之中,在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要寻求师生双方的最佳结合点,利用猜想、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方式,在不断质疑、探究、满足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增强科学的探究欲望。
思维正常的人都有探究的潜能。
娃娃坠地半月就开始用眼观察、探究充满神奇色彩的周围事物和大千世界。
渐渐地又学会动手触摸探究,尚需抱在大人手中的孩儿,虽还不会说话,但他们已会模仿或探索着堆积木玩玩具。
会爬行坐得稳的小孩有时把笔筒中的钢笔拿出来先痴痴的“看”上一会,接着便在桌子上胡乱摆弄:忽而使钢笔在桌子上打滚,忽而又用钢笔敲打桌面;想把钢笔象笔筒一样竖在桌上,一放手,钢笔倒下了……;两只小手偶尔拔出钢笔套,会让小孩端祥、好奇这“一分为二”的钢笔好一会,最终总想试着又把“分家”的笔与笔套合回去,凑巧笔进了笔套,尽管是进了一部分,小孩子也已感到很成功,小脸露出很满足的样子。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会 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和创造。 二、 分析猜想。 培养学生的 自主探究能力
让学生在 问题的解决中继续进 行探究活动 ,将探究活动 向课外延 伸、 拓展 , 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激发学 习兴趣 , 反
过 来 促进 课 堂 学 习 。要 使 探 究 活动 有 效地 , 向课 外延 伸 、 展 , 拓
机结合。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
间 制 造 一 种 “ 协 调 ” 把 学 生 引 入 一 种 与 问 题 有 关 的 问题 情 不 ,
境有关的情境的过程。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 找准知识的生 长点 , 精心设计问题 , 或模型演 示, 通过具有启发性 、 探索性和
给学 生 , “ ” 时 间 交给 学 生 , “ ” 把 想 的 把 做 的过程 留给 学 生 。 探
究式教学 给学生带来的是无比的财 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 去 观察 、 如何 去思考、 提出 问题 、 解释、 作交流 、 合 如何 去解决问 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教 学中, 创设 了多元、 动态、 开放 的课堂 环境 , 让学生主动 学习 , 有利于 唤醒、 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 ,
优解 , 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变通性和独创性。
探究性学 习改变 了学生过去被动接 受知识的状态 ,同时
也 淡 化 了教 师 的角 色 ,教 师 不 再 以 教学 活 动 主宰 者 的面 目出 现, 而是 以教 学 活 动 的 组织 者 , 导 者 的身 份 出现 。在 整 过 程 引
学课本 , 接着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 什么是三 角形 的中位 ① 线7 ②怎样 画出三角形 的中位线7 ③三角形的中位 线与中线有 什么区别7④请学生动手测量有关角的大小和中位线及第三 边的长度 , 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 三边有什么关系7 ⑤试用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所谓数学教学中的引导探究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对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整合,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知识,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向学生提供各种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的经验。
二、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学生探索事物的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
学生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助推器。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初中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构成矛盾。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充满疑问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开放课堂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探究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
”教学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开放教学环境,优化师生关系,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数学,去研究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与教师争论,与同伴争论,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探究氛围。
(1)开放时空,放手让学生探究。
初中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乐意在游戏和活动中学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往往被过于严肃的“管教”和“八股式”的套话,把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压抑了下去。
浅议“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中数学教学中 的尝试
刘倚 山
( 都 市丁 伙 中学 , 苏省 2 53 ) 江 江 22 4
摘
要 :数 学 课程 标 准 》 调 数 学 教 学 活 动 必 须在 学 生 的认 知 发 展 水 平和 已有 的 知 识 经 验 基 础之 上 。 师 应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 强 教
1鼓 励 学 生 大 胆 猜 想 . 于 实践 . 勇
、
自主 探 索 , 挥 学 生 的 主 体 作 用 发
许 多 学 生解 题 时 , 十 分 好 的想 法 , 是 缺 少 试 一 试 的行 动 , 有 就
探 究 性 学 习是 一 种 积 极 的 学 习 过 程 ,主 要 指 的是 学 生 在 学 习 延 缓 甚 至 失 掉 了 一 个 良好解 法 的诞 生 。例 如有 这样 一道 题 :计 算
向 学 生提 供 充 分 从 事数 学 活 动 的 机 会 , 助 他 们 在 自主 探 索和 合 作 交 流 的过 程 中真 正 理 解 和 掌 握 基 本 的 数 学知 识 与 技 能 、 学 思 想 帮 数 和 方法, 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获
关 键 词 : 学教 学 ; 探 究性 学 习 数
中自己探索 问题 的学 习方式 。探究 性学 习首先要求教师真 心诚 意 (+ ) 2+ )2 + )2 + )2 6 1+ 。许 多 学 生 看 到 题 目 , 因 2 1 (2 1 (4 1( 8 1 ( 1+ ) 1 或 地把学 生当作学 习主体 , 在课堂上积极 营造 民主平等 、 宽松 和谐 的 缺乏足够的胆略和勇气 , 或因惧怕复杂 的计算 , 一些 学生就没有信 学 习氛 围 , 学 生 敞开 思 想 , 与 学 习 , 师 仅 是 学 生 学 习 的组 织 心而退缩了 。殊不知 , 让 参 教 只要在前面乘以( — ) 2 1 就可以连续运用平方 可 解 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习中强调学生 自主活动 , 学 学生学 习主动 , 能 差 公 式 计 算 了 。 见 , 题 的 成 功 常 常伴 随在 试 一 试 的 过 程 中 完成 因 教 把想 法变 成 行 动 。 有兴趣地探索 和解决 问题 ,充分体现对他们 的思想观 点的尊重和 的 , 此 , 学 中 要 鼓 励 学 生 大胆 一 试 , 鼓励 , 积极主动地参与解决 问题 的实践活动 。 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 的让 学生参 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平 教 师 在探 究 学 习 中要 把 自 己当 成 “ 一位 顾 问 ” “ 位 交 换 意 见 行 四边 形 对 角 线 的 特 征 ,有 的教 师 习 惯 于 让学 生 按 照事 先备 课 的 、一 的参 与 者 ” 而 不 是 “ 出 现 成 真 理 的 人 ” , 拿 。摆 正 教 师地 位 的 同 时 要 步 骤 , 先让 学生 量一 量 , 出 结论 : 点 是 两 条对 角线 的 中点 。 得 交 这种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努力改变 学生 的学 习方 式 , 变被 动的接 受学习 教 学 表 面 上 看 似 乎 全 体 参 与 , 体 动 手 , 质 上是让 学生 按 教 师设 全 实 为探索 、 发现型的学习 。 给学生 提供 自主努力 目标是把学生放在学 计好 的步于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 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 与, 难以 习主体的地位 , 让他们 自己动手 、 口、 动 动脑 主动思考 问题 。 让学生 激 发 学 生 的 自主 参 与 热 情 。 学 中如 呆 设 计 让 学 生 自己想 办 法 , 教 看 看 了学 习 目标就明确 了本课要学 习的 内容 和需 要达到 的程度 , 进 看平行 四边形 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 而 围绕 目标 带 着 问题 积极 、 动地 参 与 学 习 活动 。 主 比如 , 在学 习 “ 三 空 间 , 们会从 不 同角度 , 他 用不 同方 法得出结论 的, 这样才能真正 角形 的中位线” , 时 当教师揭示课题后 问学生 :这 节课 你想知道什 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 。所以 , “ 教学 中如果教师扶得过多 , 只会 培养 么 知识 ?” 上 不 仅 要 让 学 生 明 确 一 节 课 的 总 目标 , 应 该 让 学 生 学 生思 维 的 隋性 , 利 于学 生 自主 参 与 意 识 的 培 养 。 课 还 不 明确 每 个 教 学 环 节 的具 体 目标 。 般 在 一 节课 的课 始 , 出总 的 目 一 亮 教 师 要 把 握 学 生 探 究 的 时 机 。 认 为 , 探 究 学 习 中一 般 应 当 我 在 标 , 学 生 有 个 总 的 “ 头 ”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以 通 过 过 渡 语 或 小 先做好铺垫 , 使 奔 , 可 让学生在新 旧知识 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 , 在探 黑 板 、 灯 等 形 式 使 学 生 明 确 。 在 探 究 新 知 的 过 程 中 , 露 学 生 的 究过程 中体验挫折与成功。 多数探究 中, 师要适时给予适 当的 幻 暴 在 教 思 考 过 程 , 他 们 弄 不 懂 的地 方 、 误 的地 方 都 摆 在 桌 面 上 , 引 帮 助 、 导 , 而 使 探 究 在 经 历 了一 段 努 力 之 后 有 所 结 果 , 学 生 把 错 再 引 从 让 使 享受 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 , 摒弃错误 , 发现 真理 , 实现 由感性认识 到理 体 验 到 有所 收获 的喜 悦 和 兴 奋 , 学 生 能 够 跳 一 跳 摘 到 果 子 , 性 认 识 的转 化 。 这样 , 过 活 动 , 学 生 自己发 现 要 学 习 的 东 西 , 通 让 因 成 功 的喜 悦 , 而 以 更饱 满 的热 情 参 与 下 面 的学 习 。 究 过 程 中 的 继 探 而 容 易得 到 更 深 刻 的 理 解 。 挫折 、 错误 、 弯路甚至失败 , 对学生都具有重要 的教育价值 , 让学生 总 学 初 中 数 学 本 身 是 抽 象 的 , 学 生 自主 参 与 , 给 学 生 提 供 一 体 验挫 折 。 当然 , 是探 究 不 出东 西 , 生 也 会 丧 失 探 究 的 兴趣 和 让 多 些直观教学 活动 , 拼一 拼 、 如 比一 比 、 一 摸 、 一 看 、 一 量 、 摸 看 量 画 信心。 数学课堂教学 中要为学生创设 主动参与 的机会 , 提供主动发 引 从 促 画, 以及 操作实践 , 建立表象认识 。这样一来 , 有助 于调 动学生 展 的 空 间 , 导 学 生 的 主 动 参 与 , 而 落 实 学 生 的主 体 地 位 , 进 的 参 与 热 情 。 生 参 与 课 堂 教 学 的 内容 跟 自 己 的学 习 生 活 密 切 相 学 生 的 主动 发 展 , 学生 的数 学 素 质 得 到 提 高 。 学 使 合 提 关的 , 动有 趣 的 , 生 以及 理 解 和 掌 握 起 来 比较 容 易 的 知 识 越 能 激 三 、 作 交流 , 供 探 索学 习和 合 作 学 习 机 会 发 学 生 的 参 与 热 情 , 成 学 生 积 极 的 自主 参 与 。 这 就 要 求 我 们 的 促 在 探 究 过 程 中要 强 调 学 生 之 间 的 合作 与 交 流 。 这些 合作 与交 教师让学生探索 的内容 要难易适度 , 让学生感兴 趣并符合 他们生 流 让学 生学 会 准 确 地 与 他 人 交 流 : 向别 人 解 释 自己 的想 法 , 听别 倾 人 的想法 , 此获得更正确 的认识 , 借 学会 相 互 接 纳 、 赏 、 享 、 赞 分 互 活经验 。 二、 动手 实践 。 设 主 动 探 索 空 间 创 助 等 等 。 种 思 维 与 存 在 方 式 应 当从 小 抓 起 , 则 我 们 的 教 育 就 只 这 否 人 ( 2 学生通过 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 , 学习效率高。 探究学 习和 能 产 生 出一 批 批 盲 从 �
浅议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2针 对 性 原 则 。教 师要 及 时 了解 、 . 研
二 、 迪 思 维 。 导探 究 启 引
究 并且 尊重学生 的个体 差异性 ,满足 多 样化 的学习需求 ,并针 对学生差异 的实 际 实施 同班 教学、 分层 发展 、 分层达标 的
值。
对性 、 适度性- 的点拨和指导。
5 .培养兴趣原则。兴趣是探究的前 提, 在探究性学 习过程 中, 从培养学 生的
兴 趣 入 手 。 教 师 选 择 的 数 学 素 材 要 从 学
免出现一 些错 误 ,对于典型性错误 可让 出错的学 生把解题 过程 写在 黑板上 , 让 学生展开讨论 , 查找错在何处 , 分析 出错 原 因, 出正确的解法。这种 由学生 自主 说 纠错并探 索得 出的结论 显然 比教师 的直 接灌输更有意义 ,多了一次在教师指导
浅议 初 中数学 探 究性
江苏 省海 门市海 南 中学
其 自我潜能发展 的需 要并激发其积极性
和 创造 性 。
一
、
创设情境 , 诱发参与
非、 去伪存真 的鉴别能 力 , 养 了思维 的 培
深亥 性和批 判, 0 l 生。 四、 探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1情感性原则。 民主 、 . 平等的师生关 系, 宽松 、 和谐 的环境和氛 围更 能促使学 生 自主探究。教师用 自己对教育的热爱 , 对渴求知识 的学 生的热爱 ,对所教 学科 知识的热爱 ,创造一 个有情感 的学 习环
境。
心理学研究表 明 ,在 认知失调 的情
况下 , 人总 是 要 寻 求 认 知 的 新 的平 衡 , 从
平 的局限或所 涉及 的 问题 的难 度较 大 , 教学 中的探究不是 一次就能完成 ,而是 以 “ 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产生 矛 盾——继续探究” 的形式分 步多次完成。 五 、数学课堂教学 中探究性学 习的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核心,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种学习方式具有探究性、创新性、主体性、交互性、开放性、过程性、综合性及社会性等特征,它强调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和方法。
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探究活动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内容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探究活动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下面就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设置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接着,要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教师从中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促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另外,探究性学习需要一种心理保障。
探究是一种需求,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例如,在青岛版七下“平方差公式”一节中,我先创设了一个姐弟二人抢答12×8= 11×9= 102×98= 101×99= 32×28= 31×29= 的问题,结果姐姐答得又快又对,弟弟百思不得其解。
然后进一步引入教材给出的探究问题,学生在完成了由(a+b)(a-b)=a+ab-ab+b=a2-b2 的证明之后,教师问:我们能否用图形来证明平方差公式呢?怎样来证明呢?这些都是学生想要搞清楚的事情。
初中数学性学习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
这一学习方式的出现,在学校教学领域引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
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体验和创新,下面我就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在概念的教学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
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一些熟知的实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初中数学的很多概念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函数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课本中给出的定义,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定义,也不应只关注能否去解题,探讨表达式、定义域、值域等有关内容,而应选取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函数能够反映实际事物的变化规律。
2.在定理、法则的发现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学习应是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揭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探究痕迹,让学生体验数学家们对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暴露思维过程,体验探索的真谛。
教师在定理、法则的教学中,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去体验去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
3.在例题的引申拓展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桥梁。
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就必须做好例题的教学工作。
例题是经过教育专家反复推敲,精心筛选出来的典型范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他既是学生不见面的老师,又是学生书写的样板,更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纽带,对例题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发展思维形成技能。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探讨
言 ,教 师 要 在 课 堂 上 营 造 出 宽 松 、
念 ,敢 于 改 革 ,要 有 计 划 地为 学 生 创 设一 个 自 由发 挥 的空 问 ,让 学 生 真 正 动起 来 ,启迪 思 维 ,探 索 未 知
知识。
在 生 活 实际 的情 景 中 , 以饱 满 的热 情 和浓 厚 的兴 趣 ,积 极 主 动 地参 与
出错 而受 到 教 师 的批 评 和 同 学 的讥 笑 ,课 堂 上 的 交 流互 动 极 少 。 作 为 教 师 既要 精 心 组 织课 堂 教 学 ,也要 合 理 安排 ,创 设 出 学 生相 互 交 流 的 多 元 空 间 ,可 以建 立 学 习小 组 交 流 ( 5 — 6人 ) ,也 可 以是 同 桌 交 流 ,还
和 心 理 学 的研 究 表 明 ,学 习材 料 和
时 间 。 苏联 教 育 家 苏霍 姆 林 斯 基 说
过 , 自由支 配 的 时 间是 学 生 个 性 发 展 的 必 要条 件 。教 师 在课 堂 教 学 中 要 避 免 满 堂灌 ,不 要 把时 间全 部 自
己 占有 ,必须 留有 足 够 的 时间 让 学 生 独 立 思 考 、相 互 交 流 ( 每节 课 一 般不少于 2 O分钟 ) 。
表 示 天 平 左 边 和 右 边 重 量 的 关 系
考 ,又 要 相 互交 流 。农 村 学生 本 就
果 。 对这 几 个 式 子 的运 算 ,大 部分 学生 能够 算 得 出 来 ,但 要 花 较 长 时
间 。教 师 进 一 步 提 出谁 能 用 口算 算
缺 乏学 习的 主 动性 ,课 堂 上更 害怕
符 合 新 课程 理 念 的 教 学模 式 成 为 必 然 。那 么 ,在农 村 初 中数 学 课 堂 教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探究学习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解释的过程。
课程标准理念指出:学生的学习不应只是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之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地位日显突出。
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1.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探究性学习的倡导者施瓦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学生的”创造力”,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不断地鼓励及指导学生的发现过程,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认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方式上的探究,探索过程中的探究,本质意义上的探究。
2.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新课改的需要;是教育本质的要求。
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尤为重要。
新课程理论的设计为我们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学生对于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望;我们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已有了一定量的知识储备。
只要相信学生,要求适当,初中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认真的观察,反复的比较、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这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浅谈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
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
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可以达到明理、创新的目的,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谈谈自己对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浓厚的兴趣。
著名
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
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
1.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讲授“实数”的引入时,学生准备两个边长为 1 的
正方形纸片,问能否把两个正方形各剪裁一次,再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研讨、归结方法:沿对角线各裁一次,拼成一个面积为 2 的正方形。
教师接着问:面积是2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引入新课。
无理数比较抽象,通过上述情境引入,一方面促进学生动
手探究、合作交流,使学习新知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以疑设问,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利用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探究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多提供现代生
活中的问题,在学习打折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调查商家主要
有哪些促销手段。
学生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商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打折;一种是送礼券。
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个问题情境:假如现在有两家鞋店竞争,一家打出八折的旗号,另一
家推出买100送20的活动,你作为消费者到哪一家鞋店购买东西更合算。
在轻松愉快的学
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使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为现实生活服务。
3.利用例题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例题:“求证: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
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这个问题学生不难证明,但教师不能到此为止,要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
探索。
探索1:任意四边形变为等腰梯形呢?探索2:变为矩形呢?探索3:变为菱形呢?变
为正方形呢?……你有什么发现?探究所得四边形与原四边形对角线的关系。
这样利用学生刨根问底的心理,不断发问、让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发现和掌
握知识。
4.利用一题多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数学题中的解法很多。
通过一题多解的练习,使
学生养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和观点去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习惯,从而
扩充思维的领域。
如“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多种证明方法。
一题有多种解法,使学生感
到奇妙的解法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而信趣倍增。
这样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
二、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提高数学探究教学质量
数学的教学过程要有一个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的空间,针对学习的关键环节,带动学生积极
参与,同时要提高数学探究过程的质量。
课本中“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操作与思考”、“尝试与交流”、“思考与探索”、“拓展与延伸”、“数学实验室”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参
与数学教学的空间和条件,为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如在“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可这样设计:(1)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不等
边三角形纸片。
(2)教师问:能否用这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如果能,共能拼出几种?请画出示意图。
再探究:为什么拼出的是平行四边形?(3)观察这些平行四边形,从
对边、对角、邻角、对角线、对称性等方面来尝试归纳它的特征。
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索了
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
三、及时反思总结评价,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1.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通过问题来使学生展开互评,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让
学生学会鉴别不同的学习成果,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
2.对自我的反思。
学生反思,就相当于给学生请了一位尽心尽责的老师,随时随地对学生的
数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有利于完善学习步骤,构建牢固的认知结构。
四、在数学探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探究性学习不能只有形式,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要合理。
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
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师如果为了提高速度,则“欲速而不达”,要给予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恰当地点拨。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允许学生出现错误。
只要是做一件事请,就难免出现错误,教师在给学生一个学习空间的时候,要允许学生进行
大胆的尝试,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要给予包容和原谅,这才能够不断地鼓励学生探寻知识、搜索答案,以后避免更多的挫折和失败,提高学生的自信力,相信自己的能力,使他们有更
大的勇气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来。
参考文献
[1]刘建明《教与学的探究策略》。
[2]钟景迅《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3]徐福学《探究学习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