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心理学1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归纳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人格发展、认知过程、动机和动机、社会行为等等。
以下是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神经科学:神经科学是关于神经系统如何控制行为和思维的研究。
它探索了大脑结构和功能、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以及记忆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人类从婴儿到成人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
研究领域包括婴儿认知和情感、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问题,以及成人智力和性格发展等。
3.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特质和长期模式。
它研究了人格特征、人格理论,以及人格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
它关注思维的结构和组织、决策和问题解决,以及记忆和学习等方面。
5.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如何被社会和群体影响。
它探索人际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态度形成等问题。
6.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关注精神健康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它研究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干预技术等。
7.注意力和意识:注意力是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研究了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缺陷和意识的不同状态。
8.情绪和情感:情绪是人类行为和思维中的强烈体验。
心理学研究了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以及情感的不同类型和功能。
9.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人类获取和保持知识的重要过程。
心理学研究了学习的不同类型、记忆的存储和检索机制,以及学习困难和记忆问题的应对策略。
10.动机和动机:动机是个体行为和思维背后的驱动力。
心理学研究了动机的不同类型、动机如何影响行为和决策,以及如何激发和维持个体的自我动力。
除了上述知识点,心理学还涉及其他重要主题,如认知失调、人类性别和性别差异、社会认知、语言和沟通等。
重要的是要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复杂性。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汇总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考点1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阶段性与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考点2自我意识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考点3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从生理自我(3岁前)到社会自我(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再到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的过程。
考点4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学习理论考点1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考点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考点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考点4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回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学习动机考点1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
考点2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考点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知识点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知识点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初级心理学家考试是评估候选人在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考试。
以下是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的知识点:
1. 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心理学的起源和演变
- 主要心理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 不同心理学派的基本理论观点
2. 神经科学与认知心理学
-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 神经传递和神经递质
- 注意力和感知的基本过程
- 研究和记忆的机制
3. 发展心理学
- 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
- 发展阶段理论与发展任务
- 父母和教育对发展的影响
4. 个性和社会心理学
- 个性理论和评估方法
- 社会认知和社会化过程
- 团体动力和领导理论
5. 心理疾病与治疗
- 常见心理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以上是初级心理学家考试必背的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参加考试的候选人应该对这些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概念。
请考生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关注最新研究和理论进展。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1. 学习的迁移可是很重要的哟!就像你学会了骑自行车,那再去学骑电瓶车是不是感觉就容易多啦?这就是一种迁移呀。
2. 强化能让行为更稳固呢!比如说你家小狗狗做对了动作,你给它奖励,它下次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啦!难道不是吗?
3. 记忆的规律可得记住呀!你想啊,背单词为啥要反复去背,不就是利用记忆规律嘛!
4. 学生的个体差异那可大了去了!就像有的孩子擅长语文,有的孩子擅长数学,咱得因材施教呀,对吧!
5. 学习动机的影响可大啦!你要是特别想考第一名,那学习起来是不是就特有劲儿呀!
6. 问题解决的策略要掌握好呀!比如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是看地图还是问路人,这就是不同的策略呀!
7. 心理健康对学生超级重要!你看那些整天开开心心的孩子,学习生活不都更好嘛!
8. 教学方法的选择太关键了!如果用错了方法,学生学起来吃力,老师教起来也费劲呀!
我的观点结论是:这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真的都很实用,掌握了它们,无论是对于老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呀!。
专升本教育学心理学必背内容
专升本教育学心理学必背内容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以及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起源于哲学和生理学,并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和神经科学等多个发展阶段。
现代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其中,实验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
观察法则是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以获得信息。
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则通过提问来了解被研究对象的思想和感受。
三、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心理学分支: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2. 认知:指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推理等。
3. 学习:指个体通过经验获取新的行为和知识的过程。
4. 记忆:指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再现。
5. 情绪:指个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体验,包括愉悦和厌恶等。
6. 人格: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7. 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程。
四、心理学的经典实验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验: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揭示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2. 斯坦福监狱实验:通过模拟监狱环境,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3. 朗格实验:通过电击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倾向。
4. 李普曼实验:通过条件反射实验,揭示了恐惧的养成和消除过程。
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在教育、临床、组织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帮助改善教学效果。
2. 临床心理学:研究心理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
3. 组织心理学:研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合作等问题,提高组织绩效。
4. 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表现,提高运动成绩。
六、心理学的伦理原则和职业道德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必须遵守伦理原则和职业道德。
研究者必须保护被研究对象的权益,确保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必背知识点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知觉概述(一)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3)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互相作用 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2、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有;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有: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在高等教育中,心理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
它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以及如何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以下是一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必背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基于外部刺激和反应的,通过正反馈和奖励来加强或弱化行为。
另一种学习理论是认知学派,它关注的是学生获取、处理和组织信息的过程。
二、成人学习理论成人学习理论研究成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
学习者的经验、动机和目标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成人学习者通常更加自主和自我导向,重视问题解决和实用性。
三、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探讨了人类思维和智力发展的过程。
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探索和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四、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了学生的动力和动机对学习和表现的影响。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的驱动。
自我决定理论则强调个体对目标的选择和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五、情感与情绪情感和情绪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和理解,而负面情绪则可能干扰学习过程。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技能的方法。
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偏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方法是一些有效的策略。
七、评估与反馈评估与反馈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帮助他们提高的关键环节。
评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
及时的、具体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并作出改进。
八、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样化的,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语言和数学智能,还包括情感、运动、音乐等领域。
理解学生的多元智能有助于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九、跨文化教育心理学跨文化教育心理学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和发展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一、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中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学习到的内容存储和提取出来的过程。
1. 学习的方式:学习有多种方式,包括阅读、听讲、思考、实践等。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过程。
编码是将学习到的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提取是将存储的信息取出来使用的过程。
3. 记忆的技巧:有一些记忆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记忆效果,如分组记忆、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
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提高记忆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情绪与动机情绪和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行为,而动机则是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1.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学习的质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2. 动机的重要性: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认知与思维认知和思维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对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
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过程来获取、处理和理解知识,从而解决问题。
2. 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问题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四、个体差异与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教育者需要了解并针对这些差异来进行教育。
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生学习的偏好方式,如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学习困难:一些学生可能面临学习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等。
大一基础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大一基础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在大一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基础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心理学的核心领域和理论基础,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大一基础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点。
知识点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来研究和分析人类心理活动。
它涉及到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并与其他学科如生物学、社会学等相互交叉。
知识点二:神经系统与心理活动神经系统是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的重要系统,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调节。
而外周神经系统负责将信息传递到体内各个器官和感觉器官。
知识点三:感知和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官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而知觉是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和理解。
感知和知觉是人类与外界进行交互的重要方式,对于理解人类如何认知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四: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而记忆是将学习到的信息进行存储和保持的过程。
学习和记忆对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形成和改变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知识点五:情感和情绪情感是人类对于事物的喜好或厌恶感受,而情绪是情感的一种主观体验。
情感和情绪对于人类行为和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心理学研究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
知识点六:人格与个体差异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组合,而个体差异则是指不同个体在人格、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人格与个体差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知识点七: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涉及到社会认知、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在群体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动态。
以上是大一基础心理学必背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为今后深入学习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1.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记忆技巧:感前具形。
2. 简述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特点(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2)泛灵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3)不守恒。
(4)自我为中心。
(5)思维不可逆。
记忆技巧:表自命不凡。
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记忆技巧:薪资主动给勤奋的人,自我亲密繁殖自我。
4.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内省)智力。
记忆技巧:语数要空运,音乐人要有自知。
5.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记忆技巧:2课2活2辅。
6.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记忆技巧:现实人生自我目标7.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记忆技巧:加胭脂太晕人。
8.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应用科学。
它涉及学习理论、学习者特征、教学方法、评估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由巴甫洛夫提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
- 操作条件作用:由斯金纳提出,侧重于强化和惩罚在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的重要性。
2.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认为学习是个体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
- 信息加工理论:强调知识在大脑中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互动和社会文化参与来构建自己的理解。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1. 认知特征- 智力水平:影响学习者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
- 学习风格:不同学习者偏好不同的信息呈现方式,如视觉、听觉或动觉。
- 先验知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2. 情感特征- 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 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成效有显著影响。
- 情绪状态: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和学习效果。
3. 社会文化背景- 文化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动机。
- 社会支持:家庭、同伴和社区的支持对学习者的学业成就有积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直接教学- 教师主导,系统传授知识,适用于需要掌握特定技能或知识点的情况。
2. 探究式学习- 学习者通过提问、探索和研究来主动构建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 学习者在小组内协作,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促进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
心理学入门知识点
心理学入门知识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从而提高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的入门知识点:1. 心理学的定义和分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包括多个分支领域,如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不同的分支领域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实验研究是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推断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3.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有一些基本概念,如注意、记忆、情绪、学习等。
这些概念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
4. 心理学的应用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5.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结构主义到现代的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对心理学的入门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希望这些心理学入门知识点能够给您带来启发和帮助。
社会心理学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原理-终极必背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思维和情
感的科学。
了解社会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
为和决策,以及影响他们的社会环境。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的终极必背知识点:
1. 社会认知: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如何感知、理解和解释信息。
包括注意力、记忆、推理和决策等心理过程。
2. 社会影响: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如何相互影响和受到影响。
包
括社会规范、社会比较、社会压力等。
3.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
包括自我认同、自尊、自我效能等。
4. 社会认同: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包括族群认同、性别认同、社会角色认同等。
5. 社会关系:个体在社会中的互动和关系。
包括亲密关系、合
作与竞争、集体行动等。
6. 社会接触:个体与他人接触和交往的方式和效果。
包括偏见
与歧视、群体间冲突、社会支持等。
7. 社会变革: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包括社会化、文化间差异、社会运动等。
8.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科学方法和工具。
包括实验设计、调查问卷、观察法等。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原理的终极必背知识点。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
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
和心理过程,促进社会互动的和谐和发展。
请注意,以上知识点只是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深入学习和实践
才能真正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精髓。
心理学理论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
心理学理论必背知识点总结精选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强调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来理解人类行为。
以下是行为主义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约翰·华生和伊万·帕夫洛夫- 理论要点: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只有通过观察行为才能了解心理过程- 常用实验方法: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刺激-反应关系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是指人类如何处理信息、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下是认知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乔治·米勒- 理论要点:强调人类的思维和记忆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类是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来理解世界- 常用实验方法:信息加工实验、记忆实验、问题解决实验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理解、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的过程。
以下是社会认知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阿尔伯特·班杜拉- 理论要点: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对个体认知的影响,认为人类是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行为来研究和适应社会- 常用实验方法:观察实验、模仿实验、行为预测实验4. 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
以下是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让·皮亚杰- 理论要点:强调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认为个体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知和情感特点- 常用实验方法:长期追踪实验、观察实验、横断面实验5. 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研究个体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
以下是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提出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理论要点:强调个体内心冲突和潜意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认为人格是由生物、社会和个体内心经验共同塑造的- 常用实验方法:自我报告实验、投射法实验、关联实验以上是心理学理论必背知识点的精选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理论解析和实验研究,请参考相关的心理学教材和研究论文。
基础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大一
基础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大一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的心理学知识点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必背的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 心理学的定义: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感觉、行为和情感等心理过程的科学。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类和动物的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神经系统与行为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等部分,负责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2. 神经冲动的传递: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息,包括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3. 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的神经和神经节。
三、感觉与知觉1. 感觉的基本特性:包括感觉的阈限、适应性、感知选择和感觉常规等。
2. 知觉的组织原则:包括近似性、连续性、闭合性、相似性和简单性等原则。
3. 感知的失真与错觉:包括空间错觉、时间错觉和形状错觉等现象。
四、学习与记忆1. 经典条件作用:通过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关联来形成条件反射,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2. 操作条件作用:通过行为的操作和相应的反馈来形成学习,如斯金纳的箱子实验。
3. 记忆的过程:包括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等过程。
4. 遗忘与记忆错误:包括遗忘的原因和记忆错误的类型,如健忘症和虚构回忆等。
五、思维与解决问题1. 概念与分类: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分类是将事物按照某种规则进行划分。
2. 语言与思维: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进行思维和沟通。
3. 问题解决与决策:包括问题的定义、策略的选择和评估等环节。
六、情绪与动机1. 情绪的分类与特征:包括基本情绪(喜、怒、哀、乐)和复合情绪等。
2. 情绪的表达与识别: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声音等方式来表达和识别情绪。
3. 动机的类型与满足:包括生理动机、心理动机和社会动机等,不同动机通过满足来推动行为。
2023年心理学必背9大理论(直接打印版)
2023年心理学必背9大理论(直接打印版) 2023年心理学必背9大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将重点放在观察和测量个体的可观察行为上。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环境条件的结果,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和改变行为。
2. 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类的思维、研究和知觉。
它研究人类如何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以及思维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个人是如何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研究和发展的。
它强调社会情境对于研究和行为的影响,并研究人际互动和社会认知过程。
4. 移情理论移情理论研究人类如何通过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来建立情感联系。
它认为移情是人类共情的一种表现,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5.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通过研究潜意识过程和无意识力量,探索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内在驱动因素。
它强调童年经历对于个体个性和功能的重要性。
6.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它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与社会、文化和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7.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探讨个体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念和评价。
它认为个体的自信程度会影响他们的动机、行为和成就。
8. 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研究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它关注个体从婴儿时期到成年期的发展过程,探讨生物学、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9. 人格心理学理论人格心理学理论研究个体的个性特点和差异。
它关注个体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以及这些因素与心理健康和适应性的关系。
以上是2023年心理学必背的9大理论,掌握这些理论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必背
1.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意识的概念: 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3.无意识:指个体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的过程.4.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5.日节律:人和动物身上,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等。
6.人的四种生物节律:(1)年节律(1年)(2)月节律(28天)(3)日节律(24小时):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循环。
(4)时节律(90分钟)7.感觉: 人们的感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观察。
8.视觉适应: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既可以是提高感受性,也可以是降低感受性。
适应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9.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10.知觉的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理解性. 恒常性11.社会知觉:个人对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想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2.社会知觉的特性:认知对象的独特性,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13.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4.感觉记忆: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15.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16.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久时间的记忆。
17.学习: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8.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9.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思维是建立在过去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具有间接性。
心理学名词解释(背诵)
心理学名词解释集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2.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4.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5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6观察: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又叫“思维的知觉”。
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叫观察力。
7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8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9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0.再造想象:依据语词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1.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2.幻想: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13.言语: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
14.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
15.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16情绪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认知是情绪情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17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8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教育心理学之一一、绪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陈琦、刘儒德);(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指导;三大功能:描述与测量;解释与说明;预测与控制;(三)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近代思想发展:17世纪,洛克提出白板说;17世纪,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儿童学习能力存在年龄差异和量力性原则;18世纪中叶,卢梭出版《爱弥尔》,提倡自然教育;18、19世纪,裴斯塔洛齐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赫尔巴特首次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艾宾浩斯研究学习与记忆;2.现代思想发展:(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领域中逐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2)发展时期(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末),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同时出现了折衷主义的学习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3)成熟时期(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逐渐进入了发展与兴盛的时期,发展起了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中出现了另一种思潮人本主义;(4)深化拓展时期(八十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越来越深入,视角越来越综合;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①主动性研究②反思性研究③合作性研究④社会文化研究;(四)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引入和早期研究(20世纪上半叶):第一本在我国出现的著作是房东岳译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改造发展和曲折时期:开始了以马克思主义改造教育心理学、学习苏联的时期;3.恢复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第一本发展教育学著作潘菽的《教育心理学》;(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①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纵深化;②研究方法多元化;③学科体系系统化、完善化;④研究视角综合化、跨学科化;⑤研究问题的国际化与本土化;⑥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社会文化互动;二、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认知发展与教育:教育的发展应遵循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既要看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注重选择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考虑认知发展的连续性,教育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注重所教内容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效果;2.人格发展与教育:教育要注意根据个体人格发展阶段的特点,为个体解决心理危机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个体的人格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是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同化是主体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就是用改造的图式或是形成的新图式来适应刺激的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2.认知发展阶段论:①感觉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探索感知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语言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②前运算阶段(2-7岁)。
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语言迅猛发展,动作图示符号化,自我中心主义;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能够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具有守恒性,去自我中心主义;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拒绝规则或违抗师长。
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3.影响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平衡,其中平衡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三)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观:认为人有两种工具,即物质工具和精神工具(语言和符号);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这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心理发展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2.内化学说: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为内部活动;具体地说,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3.“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四)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教育的制约,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来安排教学;②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是原有图式与新刺激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经验体系,故需要树立新型的学习观、知识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③学生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时,知识才有可能被最大的同化;④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⑤教育教学应该适应个体的差异性;(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主要观点: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而又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2.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说:①出生-18个月,信任对不信任②18个月-3岁,自主对羞怯③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④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⑤12-18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⑥成年初期,亲密感对孤独感⑦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⑧成年后期,完善感对绝望感;(六)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法;1.主要观点:承认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的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关心他人的利益,肯定道德判断要以一定的认知发展为基础,强调社会交往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2.道德发展的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具有是非善恶的观念,但纯粹是外在的,基于行为结果和自身利益关系来进行道德判断;分为①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②朴素的功利或享乐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着眼于社会及其希望来行事,遵从社会传统和道德准则,维护社会秩序;分为①人际协调(好孩子)定向阶段②维护权威或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超越了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完全本着自己的良心来做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的阶段;分为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②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七)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埃里克森的理论表明,教育应该培养个体应对危机且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教育是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发展的阻力,因此教师及父母应该考虑每个儿童的生活经验及心理需求的不同施以适宜的教育;柯尔伯格理论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的两大规律,并且提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八)智能差异与教育——学生的智能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智能水平的差异、智能类型的差异和表现早晚的差异;智能在发展水平上有很大差异。
智能水平在全体人口中呈正态分布,即智能极高和极低的人占少数,大多数人的智能属于中等水平;(九)人格差异与教育——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人格在类型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心理学家将气质分类为胆汁质、多血质型、粘液质和抑郁质,将性格分类为外向型和内向型、理智型及情感型和意志型、独立型和顺从型等;人格在性别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人格的差异性,还包括文化差异;(十)认知方式差异与教育——认知方式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特征,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认知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问题情境可能适合不同的认知类型;1.场依存性对场独立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为场依存性,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2.冲动性对沉思性:卡根根据认知速度进行的分类;3.整体性对序列性;4.发散思维对聚合思维;5.内倾对外倾;6.深层加工和表面加工;总之认知方式差异使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认知风格,并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匹配策略和失配策略)来促进学习者学习;(十一)性别差异与教育——总体上,男女性别在学习上的差异很小;三、学习及其理论解释(一)学习的一般概述1.学习的基本含义: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变化;2.学习的分类体系:(1)学习主体分类,将学习分为动物的学习、人类的学习与机器的学习三种;(2)按学习水平分类①霍雷兰的观点(反应性学习、联结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象征性学习);②加涅的分类。
分为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如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学习(主要指操作性条件作用或工具性条件作用)、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言语联想学习(语言单位的连锁)、辨别学习(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反应)、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规则学习(亦称原理学习,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解决问题的学习(亦称高级规则的学习,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的组合去解决问题);(3)学习性质分类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②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4)学习结果分类①智力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运动技能⑤态度;(二)经典性条件作用说1.经典性条件作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应实验;主要规律①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退②刺激泛化与分化③高级条件作用④两个信号系统的理论;2.华生对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发展(华生的刺激-反应说):(1)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是组成行为的是刺激和反应,无需意识为中介;(2)刺激-反应说的基本观点在于,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学习的过程乃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即刺激与反应间牢固联结的过程);习惯形成所遵循近因律、频因律;3.经典性条件作用的教育意义:在实际教育中,要有意识地通过训练来建立条件反射,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或消除不良的嗜好,以及要适当的使用强化;(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桑代克之猫”实验;认为①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②一定的联结需要通过试误而建立;③学习是试误的过程,遵循练习律、准备律和效果律;④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应——“大白鼠实验”;1.行为的分类:应答性反应和操作性条件反应;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①强化(分为正负强化两种)②惩罚与消退和保持③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3.程序教学与行为矫正;(五)班都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赏罚控制实验;1.基本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影响注意的因素有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征、榜样行为的的特征;班将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2.对教学的启示:教师应注意到观察学习是大量存在的;教师应有意识地按照观察学习的过程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要重视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六)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1)代表人物为魏特海墨、考夫卡、苛勒(黑猩猩堆箱实验);(2)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是,学习是一种顿悟的过程,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高架迷津”实验;主要内容有①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期待是托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经验建立起来的内部心理准备状态,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知观念);②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③刺激、反应之间不是直接联系的,而是以意识为中介;3.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启示:①格式塔学派强调学习是一种顿悟过程,并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在教学中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利用强化手段,更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顿悟说说明学习不是盲目地无目的去试误,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去理解知识;③托尔曼的期待概念要求在教学过程首先就要阐明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积极的期待;④托尔曼的认知地图概念说明在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七)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1.认知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结构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为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程序原则、强化原则;3.发现教学法;(八)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1.有意义接受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的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有意义接受的条件:客观条件为学习内容必须是有意义的;主观条件是①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认知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3.认知同化理论:其核心是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识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使新旧知识产生意义同化而实现的;三种同化模式为下位(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4.先行组织策略: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5.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接受性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习者可以尽快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精确的,而且便于储存和巩固;6.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的异同之处:他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同样重视认知结构的作用,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构;(九)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①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