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作动机-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工作动机
课堂提问
找出在埃默里公司的案例中,行为塑造的5个步骤。
18
第二节 工作动机管理
19
动机管理
一、目标管理
目标设定 目标为激励管理提供了有用的框架 目标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工具(这里指管理层
对组织运营的监控)
21
目标难度 目标接受
目标具体性 目标承诺
目标导向的努力
组织支持 内在奖励
特点
1 、喜欢与他人进行交流; 2 、渴望被别人喜欢; 3 、希望能加入一个小团体; 4 、喜欢参加大型的社会活动。
激励措施
1. 让他们做完整的工作, 避免让他们做协调性的工作;
2. 尽量让他们参加工作讨论, 并参与决策的制定; 3. 使他们有权控制它们自身的 工作。
激励措施
1 、让他们在团队中进行工作; 2 、尽量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表扬 与认可; 3 、让他们做协调型的工作。
3 奖励——个人目标关系:组织奖励可以满足个人目标或个 人需要的程度,以及这些潜在奖励对个人的吸引力;
11
将期望理论应用于实践
12
强化理论 (1)强化的类型
13
(2)强化程序
强化程序
连续强化 间断强化
比率强化
固定比率 可变比率 固定时距
间距强化
可变时距
14
强化程序 连续强化
强化的实质 每一次理想行为之后给予奖励
8
(2)成就需要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高成就需要者更 喜欢这样的工作
个人责任
反馈
中等程度 的冒险
9
期望理论
个人努力 1
个人绩效 2
组织奖励 3
个人目标
1 努力——绩效关系:个人感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 到某种绩效水平的可能性;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1.组织:就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就叫观察法。
4.案例研究法: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
5.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6.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7.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
8.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9.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
它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它以事物的某一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10.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对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2.群体结构:指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
13.事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简而言之,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社会知觉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个体行为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个体的自我知觉,既包括对自己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则无,又包括对自己的目标与发展途径的认识。
5、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6、态度:是指个体对瓮城事所持有的一种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1、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2、挫折: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验证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3、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4、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5、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
6、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
7、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
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
变革推动
01
组织行为学帮助组织识别变革的必要性,推动变革的实施,并
管理变革过程中的阻力。
创新与创造力
02
组织行为学鼓励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为组织带来新的机会和竞
争优势。
组织文化塑造
03
通过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塑造和维护积极的组织文化,
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适应性。
组织冲突与解决
冲突识别
组织行为学帮助管理者识别和诊断冲突的来源和性质,包括人际 关系、资源分配和目标不一致等。
应用场景
案例研究法适用于对特定组织或行业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分析成功 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特点。
PART 05
组织行为学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组织行为学
01
人工智能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AI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组织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和预测,为组
绩效管理
组织行为学在绩效管理中强调公平、公正和客观 的评估标准,以及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措施。
培训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有助于设计有效的培训计划,提高员 工的技能和能力,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员工关系与福利
组织行为学关注员工满意度、工作生活平衡和福 利政策,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强调人际关系技能在管理 中的重要性,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与员 工沟通和合作。
学科发展历程
起源
组织行为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工业心理学,当 时的研究主要关注于工作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
发展
随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组织行为学逐渐成为一个独 立的学科领域,并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组织行为学考点复习
组织行为学考点复习(题型:单选10分10题、多选10分5题、填空A卷20分B卷10分、名词解释15分5题、简析10分2题、简答15分3题、论述A卷20分2题B卷30分3题,量比较多些,大家早些准备复习哈O(∩_∩)O~)名词解释1、组织行为学:即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激励:即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诱导人的行为去实现组织目标.3、动机:即引发并维持人的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4、工作压力:指由于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交互作用的影响而使个体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反应。
5、态度:即个体对客观对象的一种心理倾向.6、学习:指通过练习而发生行为上的改变或改变的潜能。
7、归因: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做所为进行分析、解析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8、心理契约:即个体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各自的责任以及对对方的期望.9、组织承诺:通常是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
组织承诺代表了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10、群体:即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共同目标或利益的人群集合体。
12、冲突:指一方感知到另一方对自己的利益产生了消极影响或者将要产生消极影响的过程。
12、竞争:指群体中个人与他人之间为达到有限目标,力求超过别人取得优势地位的心理状态。
13、合作:指群体中个人与他人为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促进,共同进入目标的心理状态.14、领导:即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为过程.15、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考点一:组织行为学其产生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重点记4个因变量是什么)❶组织行为学产生及发展(一)产生:❖组织行为学产生的背景•早期管理学——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出现❖组织行为学产生过程•工业心理学开先河•1933年美国心理学教授梅奥《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人群关系理论标志着组织行为学的诞生。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和集体行为的学科。
通过对组织成员的动态行为及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和解决在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个体行为、集体行为和领导行为等方面对组织行为学进行总结。
一、个体行为在组织中,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个体行为的研究不仅涉及个体自身的性格、价值观和动机等内在因素,还包括组织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个体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员工的工作态度、情绪和动机等。
一方面,个体行为对组织的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个体行为可以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和创新能力。
而消极的个体行为则会影响团队合作氛围,降低组织的运作效率。
因此,组织应该关注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行为。
另一方面,个体行为也受到组织环境的影响。
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和工作条件等因素都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塑造作用。
例如,开放自由的组织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过于严苛的文化则可能约束员工的表现。
因此,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塑造一种积极的组织文化,为员工的个体行为提供有利条件。
二、集体行为集体行为是指组织内部的群体行为,它影响着组织的整体绩效和氛围。
集体行为的研究对于组织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
集体行为通常表现为团队合作、决策和沟通等方面的活动。
团队合作是组织中常见的集体行为形式。
团队合作分为任务性合作和社交性合作。
任务性合作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工作目标而展开的合作,而社交性合作则是为了构建和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合作。
团队合作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互补和沟通,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决策是组织中的另一个重要集体行为。
决策的结果会影响到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选择。
组织应该鼓励开放式的决策过程,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避免集中决策的弊端。
同时,组织应该提供一套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工具,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组织行为学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组织行为学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成员行为的学科,主要从个体、团队和组织这三个层次来分析和解释组织行为的规律。
每个层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个体层次,组织行为学主要关注员工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这包括个体的态度、动机、价值观、个性特征等。
个体层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工作满意度和员工投入程度的研究。
在这个层次上,组织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激励机制,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团队层次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另一个重要层次。
团队是组织中的基本工作单位,团队成员的协作和合作对于组织的效能和创新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团队的研究内容包括团队构建、领导风格、沟通和决策等。
组织需要关注团队的激励机制和文化氛围,促使成员相互信任、充分沟通和协调合作,使团队能够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层次是组织行为学的最高层次,研究组织结构、文化、战略和变革等。
组织层次的研究内容包括组织设计、权力结构、文化建设等。
组织需要明确其愿景和目标,并建立有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组织结构和文化。
同时,组织还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变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和发展的需求。
在实际管理中,组织行为学的三个层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个体的特征和需求影响团队的形成和运作,团队的表现和效果又反过来影响组织的整体绩效和成功。
因此,组织行为学为组织管理者提供了一套有力的工具和理论,帮助他们理解和引导组织内的个体和团队行为,从而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组织行为学的三个层次——个体、团队和组织,分别关注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团队的协作和合作、组织的结构和文化。
通过研究这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组织行为学为组织管理者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于提升组织绩效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组织行为学重点
组织行为学重点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是研究员工在组织内部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强调个体、团队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提升组织绩效和员工幸福感。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理解组织行为学的重点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和激励员工,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一、人的要素:个体行为组织行为学关注个体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个体行为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动机与激励:人的行为通常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或获得某种奖励。
了解员工的动机和如何激励他们,可以帮助组织达到更好的绩效。
2. 人格特质与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会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了解和评估员工的人格特质,有助于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工作和工作环境。
3. 情绪与情感:情绪在工作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满意度。
有效管理员工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幸福感。
二、团队的要素:团队协作组织行为学还关注团队如何协作和取得共同目标。
团队的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团队动力与激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矛盾会直接影响团队的绩效。
了解如何激励团队成员,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合作性,对于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团队决策与沟通:团队决策和沟通是团队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决策和沟通,可以提高团队的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
3. 领导与权力:领导风格和权力对于团队的发展和绩效也具有重要影响。
了解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权力分配方式,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效能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三、组织的要素:组织结构与文化组织的结构与文化是组织行为学的关键领域,它们对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行为有深远影响。
1.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内部的权力和职责分配,以及信息流动和决策制定的方式。
了解不同的组织结构和设计方式,可以优化组织的运作和效能。
2.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同持有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在组织中的运作和影响的学科,它包括人与组织、组织内群体与人员的互动等方面。
随着市场变化和经济竞争的激烈以及企业管理形式的不断创新和变革,组织行为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经验和理论基础。
一、工作动机工作动机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员工工作动机的特点和分类,可以制定出更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从而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在企业管理中,通过了解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可以更好地帮助员工实现自我发展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团队协作团队协作是组织行为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团队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但是个体之间的合作,协作和互相支持可以帮助团队取得更好的成果。
在企业管理中,通过组建高效的团队和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和提高企业的绩效。
同时,团队协作也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
三、领导风格领导风格也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不同的领导风格适用于不同的管理场景。
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领导者的领导风格也会影响企业的文化氛围和员工的工作态度。
通过研究领导风格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
四、公平感公平感是组织行为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员工对待公司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他们对公司的公平性感受。
如果员工感到公司不公平,他们很可能会表现出不满和倦怠。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应该注重公正和公平。
公司应该通过使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干劲,鼓励员工为公司贡献更多。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公正的政策来打消员工的担忧和抱怨。
五、员工反馈员工反馈是组织行为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与员工进行沟通和反馈,可以及时纠正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并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疑虑。
通过收集员工的反馈和意见,可以更好地制订出适应于员工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从而更好地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组织行为学原理
组织行为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类在组织中的行为、观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这些关系的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组织行为学原理。
一、个体行为1. 个体动机个体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实现某种目标或愿望的内部力量。
它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类型。
内部动机来自于个人内心深处,如自我实现、成就感等;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界刺激,如奖励、惩罚等。
2. 个体知觉个体知觉是指个人对周围环境和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它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决策。
而这种感知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经验、文化背景等。
3. 个体学习个体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反馈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它可以通过正向强化、负向强化、惩罚和消极反馈等方式实现。
二、群体行为1. 群体动态群体动态是指在组织中成员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阶段、风暴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2. 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指在组织中成员共同参与制定决策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集思广益、多数原则等方式实现。
3. 群体合作群体合作是指在组织中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协调和沟通等方式实现。
三、领导行为1. 领导风格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处理问题和与下属交往的方式。
它可以分为权威型、民主型和自由型等多种类型。
2. 领导行为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具有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它可以通过激励、赞扬等方式实现。
3. 领导效能领导效能是指领导者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贡献度。
它可以通过有效地激励下属,提高团队凝聚力等方式实现。
四、组织结构1.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指组织结构和职位分配的过程。
它可以通过层级结构、职能划分等方式实现。
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中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它可以通过传统、符号和仪式等方式实现。
3.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内部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而进行的改变。
它可以通过管理者的领导、员工的参与等方式实现。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行为的概念又可分为广义与狭义。
所谓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得活动。
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的行为外,还包括内隐地心理活动。
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4,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心理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
4、多学科相交叉性是指在多种原有学科的相互交叉重叠的边缘发展起来的新科学。
5、多层次相交切性主要表现为它是一门综合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知识系统。
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一般来说,在这种研究中,研究人员是一个独立地观察员。
他利用组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访问谈话,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收集的资料,以及从组织结构内的各种记录与档案中去收集有关个人、群体或组织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2、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就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组织行为学激励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激励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激励是指在组织中通过激励机制来激发员工的动机和努力,以达到提高工作绩效和组织目标的目的。
以下是几个与组织行为学激励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
1.激励:激励是指通过外部或内部手段来刺激员工主动去做某事或改变行为的力量。
激励可以包括物质奖励(如薪水、奖金等)和非物质奖励(如晋升机会、认可等)。
2.动机:动机是个体或组织追求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动机可以来源于个体的个人需求(如安全感、成就感等),也可以来自组织的激励措施(如奖励制度、晋升机会等)。
3.绩效:绩效是指个体或组织在完成特定任务或达成目标时所表现出来的成果或成效。
绩效可以通过量化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等)或定性评价(如工作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来衡量。
4.奖励:奖励是作为激励手段,给予个体或团队的物质或非物质回报,以表彰其出色表现或达成目标。
奖励可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激励其持续努力,并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5.激励系统:激励系统是指由组织制定和实施的,用于识别、激
励和奖励员工表现和成果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
激励系统应当与组织
目标相一致,合理激励员工的付出和成绩,以达到提高绩效和员工满
意度的效果。
在拓展方面,除了以上提到的核心名词,还有一些与组织行为学
激励相关的概念也值得关注,如激励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个性化激励、团
队激励、目标设置理论等。
这些概念对于进一步理解、设计和实施激
励措施都具有重要意义。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以及组织内部的相互关系和交流的学科。
它帮助组织了解员工的行为和动机,并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策略来提高组织绩效。
以下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详细步骤:一、基本原理1. 个体行为和动机: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是组织行为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个体的需求和动机可以帮助组织创造一个激励性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2. 组织结构和文化:组织结构和文化对于组织的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态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积极的文化塑造,组织可以提高团队合作和员工的参与度。
3. 领导和管理:领导和管理是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4. 沟通和决策:沟通和决策是组织内部信息流动和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沟通和决策机制可以降低冲突,并提高组织的决策效率。
二、应用步骤1. 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组织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合作、创新和学习。
可以通过设置奖励制度、提供培训机会和改善工作条件来实现这一目标。
2. 设计有效的工作流程: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冲突。
可以通过流程梳理和任务分配来优化工作流程。
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流通畅和准确。
可以通过定期开会、设置沟通渠道和利用技术工具来改善沟通。
4.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是组织激励和管理的关键环节。
应该制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和反馈,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
5. 培养领导才能:组织可以通过培训、导师制度和领导力发展计划来培养领导才能。
良好的领导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6. 促进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组织成功的重要保障。
组织可以通过团队培训、项目合作和奖励机制来促进团队合作和协作。
总结起来,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中包括个体行为与动机、组织结构与文化、领导与管理、沟通与决策等方面。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一、名词解释1、首因效应:是指最先的印象或第一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2、投射:是指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征或者想法,因为判断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征或者想法。
3、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4、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其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5、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信念和看法:从个体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或不同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
6、组织承诺:通常是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
7、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双方在互相关系中己方要为对方负担什么责任义务,同时对方要为己方负担什么责任义务的主观约定,是雇佣双方或劳资双方关于双边关系中相互责任义务的主观信念。
8、正强化:就是组织给予令人愉快或个体所希望的事件,个体得到好的事物,个体的某种行为就便得更加可能发生,如给予肯定和奖励。
9、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
10、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以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群体。
11、模仿:是有意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如模仿他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态度等,模仿分为自发模仿和自觉模仿两种类型。
12、沟通:是信息源透过某种管道把信息(信息、观点、情感、技能等)传送到目的地过程。
13、双向沟通:是指在信息沟通时发送信息者不仅要发出信息且还要听取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反馈,发送与反馈可进行多次,直到双方有了共同的理解为止。
14、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是由群体中个人先提出方案,而后从若干方案中进行优选。
参与群体决策的成员可能包括组织的领导者、有关专家和职工代表。
15、领导:是领导者促使其下属充满信心,满怀热情地完成任务的艺术。
组织行为学复习范围
组织行为学复习范围组织行为学研究的起点就是从个体的行为出发,分析和解释各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并对工作中的个体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组织规模、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都会有影响。
当管理者激励下属,指导别人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解决成员之间的冲突时,他们就是在进行领导。
为了保证事情按预期方向发展,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的绩效进行控制。
他们要比较实际的绩效与预定的目标,如果出现重大偏离,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管理者扮演者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或者说表现出10种不同的工作相关行为。
这10种角色可以归结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人角色。
(2)信息传递者角色包括监控者角色、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发言人的角色.(3)决策角色包括创业者角色、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成功管理者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有效管理者沟通时间所占比例最大,社交时间所占比例最小。
(1)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剌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2)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间接推测而知内隐的心理活动.可见广义的行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研究不同之处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一定组织范围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依据研究范围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行为、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组织心理与行为。
行为科学学派强调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它重视社会环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影响。
行为科学学派认为,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
不能只重视物质因素、技术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简单地说,行为科学学派重视人的因素,重视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用各种办法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的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
涉及到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到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
群体心理核心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的测评、人际关系的条件、人际关系的障碍与改善等。
还涉及工作团队与团队精神、团体凝聚力、团体士气、团体信息交流与意见沟通、团体的决策、团体的竞争与合作、团体意识等。
领导心理领导的素质、结构、功能与影响力;领导者的选择、考核、培训;领导体制的演变等。
组织心理组织理论及其变革;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特点及管理原则;组织改革的心理分析(比如改革的目的、过程、动力、阻力及其克服);组织发展与组织效能(组织气氛、形象、文化建设)等。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3.领导科学问题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还有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任何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观察者以感觉器官(眼、耳等)为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的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
优点:目标明确、简单易行、真实有效缺点:难以深入、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通过有效因素的变化来分析发现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严格控制条件缺点:推广性差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优点:简便易行,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的比较
项目 满足需要 的源泉 满足需要 的类型 作用时间 所需成本 工作对受 激励者的 意义
物质激励 外在激励 组织奖酬 社会情感 激励 工作的过 程及结果 个人及社 会情感需 要
随奖酬消 失而消失
高 工具性
持久
低
内在激励
为产生的原因
1. 本能理论 2. 内驱力理论 内驱力就是人内在的驱动力量。内驱力包括先天 性内驱力和后天性内驱力,造成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 不平衡,从而导致人产生某些行为消除不平衡。 3.需求理论 需要表现为人对外界事物的欲望。需求导致动机, 动机导致行为。 4.动机认知理论 人的行为,尤其是复杂行为不仅受需求的影响还受 认知变量的影响。 一个对金钱极度渴望的人会努力工作吗?
3、强化功能
强化可以是外在诱因产生的刺激;也可以 是内在性动机产生的行为结果。一个人成 功或失败的体验对其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可以起强化作用,使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成功完成任务之后,能够激发一个人做好 事情的信心,希望下次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4、形成一定的动机模式的调整功能
首先,建立在与人的直接利益有关的基础 上的动机,如形成一定的观念就可以使其 它动机服从于这种动机,比如家庭观念、 道德观念等就使人不自觉无意识地按照这 些观念规定的模式行事; 其次,理想信念等高级动机可以使那些与 观念相矛盾的直接冲动服从于它提出的意 图和目标。
(4)抑制
精神。 阿Q精神。个人为了减少挫折感而对一些 精神 问题和情况给与抑制。有时候, 问题和情况给与抑制。有时候,抑制是个 人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作出的反应, 人在没有知觉的情况下作出的反应,如果 人的头脑有所意识, 人的头脑有所意识,通常会引起忧虑和挫 折感。因此,与上级的不愉快处境, 折感。因此,与上级的不愉快处境,下级 可能会很快“忘却” 可能会很快“忘却”。
内容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刺激下推动人类行为的动 力,它引起并维持行为,促使行为朝向一 定的目标进行。可以认为动机是需求和行 为的中间状态。
动机的分类
(1)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2)外在性动机/内在性动机 (3)被意识到的动机/未被意识到的动机 有些人在上课时不停地晃腿,在和人谈话时不停 地搓手,考试的时候抓耳搔腮。 当未被意识到的动机长期沉淀到一个人的行为模 式上,这些动机就不仅仅是动机,它们就形成一个 人的个性,即稳定的心理特征。 能否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动机是个人情商高低的表 现。
(3)投射
将自己的激愤归罪于他人。某个下级可能 将自己的激愤归罪于他人。 因某种原因不喜欢某个上级, 因某种原因不喜欢某个上级,并有可能随 时破坏该上司的威信。 时破坏该上司的威信。但这个下属却极力 辩解, 从我到这儿来之后, 辩解,“从我到这儿来之后,我的上级就 不喜欢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不喜欢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内容
激励与工作动机
第三章
内容
激励 人类行为产生的原因 需求 动机
激励的概念
以满足个体某些要求为条件,使个体努力 工作实现组织的目标。
激励管理的目标
激发有效的工作行为 将被激活的员工行为引导到一定的方向上 保持有效的工作行为的强度 使行为得到维持和延续
C D B A O
企业目标
激励分类
(1)外在激励 当事者自己无法控制而由组织掌握和分配的资 源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包括物质激励 社会情 物质激励和社会情 物质激励 感性激励。包括荣誉、友谊、信任、表扬、认可、 感性激励 尊重等社会情感性资源。 (2)内在激励 通过工作本身所提供的因素来调动员工的积极 性,包括工作活动本身的激励 工作活动本身的激励(工作的趣味性、 工作活动本身的激励 挑战性、培养性让人感到进步和成长、自信、自 尊等。)和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 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因完成任务而 工作任务完成的激励 感受到的自豪感、成就感、轻松感及自尊感等)。
动机与行为
需 求 心理紧张
动
机
行
为
N 满足
Y
新需求
N
消极行为
(1)撤退 ) 躲避产生挫折的环境。 躲避产生挫折的环境。当一个工人工作 但不能满足其需求时可能会迟到、早退、 但不能满足其需求时可能会迟到、早退、缺 离职等,以逃避。 勤、离职等,以逃避。
(2)取代-转移目标 取代取代是用别的东西代替原来追求的目标。当 取代是用别的东西代替原来追求的目标。 一个人在晋升的努力中受到挫折时, 一个人在晋升的努力中受到挫折时,可以 在某个专与管理方针唱反调的非正式团体 中积极发挥作用来取代得不到晋升的挫折。 中积极发挥作用来取代得不到晋升的挫折。
动机的功能
1、唤起行为的初始功能 一般来说,人们有了某种需求,当需 求与能够满足它的具体目标相结合时,才 能转化为动机,并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 按头脑中已经储存的固定模式或学习方法 的模式去行动。动机是行为的真正起点, 有动机才有行为。
2、指向性功能
动机一旦发挥作用,它就指导人的行为向 着满足其需要的方向发展,使行为具有一 定的强度和持久性。
(5)强词夺理
当个人能够找到辩解理由缩小自己的责任 并为社会所接纳时, 并为社会所接纳时,把自己工作不好的原 因归咎为外部原因, 因归咎为外部原因,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就是一种防范措施。 就是一种防范措施。
(6)攻击
攻击是为了减轻自己因挫折而带来的痛苦 而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 而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有时直 接攻击导致挫折的根源,有时转移目标。 接攻击导致挫折的根源,有时转移目标。
内容
需求
需求的概念 决定特定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 态,即个体对某种必不可少的事物感到匮 乏的心理状态。
需求的两个维度
(1)方向维度-需求具有对目标的指向性 (2)强度维度
需求的分类
外在需求 需求的指向为自身无法控制和支配 内在需求 需求的指向为工作本身
需求的分类
(1)先天性本能需求 ) 人类在世代生活过程中,由于生存条件的需要, 以本能的无条件反射的方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并 遗传给下一代的。如饥渴、母爱、休息、生殖、 躲避痛苦和危险等。 问题:人与动物在先天性需求方面有差异吗? (2)社会性需求 )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在本能需要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由外界环境诱发,从实践中学习、领悟来 的需要,如交际、劳动、学习、受教育、自尊、 自我实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