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原文)
【电子书必备】《山海经(全文+注释+译文)》(完整
【电子书必备】《山海经(全文+注释+译文)》(完整电子书必备《山海经全文注释译文》完整收藏版序言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人给皇帝贡献了一只奇异的鸟拿各种食物喂它但它都不肯吃著名文人东方朔看见这只鸟就说出了它的名字又说它应当吃什么一试验果然就像东方朔说的皇帝问东方朔怎么知道的他说《山海经》中有记载看了自会知道到了汉宣帝时上郡某地的一个石室塌陷有人发现里面的石壁上刻画着反缚盗械人的图像传说开来但无人知晓何意大学者刘向却指出这是贰负之臣皇帝问他怎么知道的刘向也回答是从《山海经》上看到的皇帝大惊朝臣哄动于是出现了一股阅读《山海经》的小热潮到了东汉明帝时有一位水土工程专家叫王景因治理河渠有功绩得到皇帝的赏赐礼物中竟然有一部《山海经》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一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却折服于《山海经》曾一口气写下《读山海经十三首》诗留传至今其中的第一首诗就表达出他读《山海经》后快乐兴奋的情绪和通晓天下的效果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产生于明代的章回小说《封神演义》和清代的长篇小说《镜花缘》读者往往被其中的神奇故事所吸引从而对作者的丰富想象力佩服不已但可知道书中的故事素材和艺术构思不少是取自《山海经》的而作者的想象力也多受《山海经》的启发如此等等《山海经》的魅力自当不言而喻那么具体的魅力何在呢在于《山海经》丰富而神奇的内容举凡当时人所能听到的所能见到的所能认识到的所能想象到的一切事物无不记载如大大小小的山丘河流形形色色的花草树木神里神气的半人半神怪里怪气的半人半兽瑰丽多彩的金石矿物奇形怪状的禽鸟野兽变化莫测的神话传说各种各样的国家人民神秘的祭祀古怪的装束奇异的病症灵验的药物味美的食物毒人的野味超乎常理的日月高出常情的工艺上古帝王的世系传闻不一的古史简直就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就因为《山海经》是一部综合各种知识而显得庞杂的古籍所以自古以来对它的性质众说纷纭而对它做的目录学分类也不统一西汉刘歆在《上山海经表》中论其性质说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纪其珍宝奇物异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兽昆虫麟凤之所止祯祥之所隐及四海之外绝域之国殊类之人看作是地理书此后的历代史籍目录颇有同其说者如《隋书·经籍志》等就把它列入地理类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山海经》归入数术略形法家之类看作是巫卜星相性质的书此后也不乏同其说者如《宋史·艺文志》就把它列入五行类明朝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说《山海经》古之语怪之祖看作是神怪之类的书清朝官修《四库全书总目》在辩驳了诸家的说法和归类后认为核实定名应是小说之最古者又看作是小说性质的书清末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把《山海经》列入古史类则看作是史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山海经》称作古之巫书就《山海经》的性质及其成书来说鲁迅的论断是确定不移的《山海经》确是古代的巫书是一代一代的巫师把所见所闻通过口耳相传积累而成很早以前巫史不分是具有世袭性和专业性身份的一群人他们是那个时代学识广博的知识分子主持山川神灵的祭祀典札接触各种人物相互交往频繁享有交流吸收各种文化知识的优越条件负有传递保留各种文化知识的重大责任他们的社会地位较高主要充当氏族首领部落酋长和奴隶主的高级顾问为了让一般的人信服自已崇拜自己巫师们就要尽量表现得见多识广于是他们努力积累文化知识采掇奇闻异事使掌握的文化知识代代地增加后世的人把巫师们口耳相传的知识加以整理记录就成为《山海经》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到了战国时期有人把这些性质相似而杂乱无章的资料编撰成文《山海经》就产生了到了汉代又经人增删润饰就成了现在所看到的《山海经》现存之《山海经》共计十八篇从其外壳结构看大体可区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分而联系到它的内容又可划分得更为详细即《五臧山经》五篇地理范围是华夏之地内容多记山川地理奇异的动物植物矿物祀神的典礼和祭品祭器有时亦写诸山山神的形貌职司和神力《海外经》四篇地理范围较《山经》为广内容多记海外各国的异人异物也记载了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刑天断首等《海内经》四篇不仅杂记海内的神奇事物如昆仑景象建木形态巴蛇和贰负等状况同时兼记一些国家和民族还写帝王的世系器物的发明创造如帝俊的后裔番禺发明舟吉光发明车晏龙发明琴瑟又均是最早的锻工炎帝的后代鼓延发明钟并且作了乐曲等等古时学者大都认为《山海经》是夏禹伯益所作今天看来此说纯属无稽之谈无论是从其包罗万象的内容上看还是从各篇成书时间早晚不一上看《山海经》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是集体编述而成因为《山海经》的内容非常广泛是民间个人无力完成的即使一个氏族部落的领导集团也只能编成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受古时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一个部落不可能了解到各地的情况所以只能通过巫师口耳相传累积在大一统的后世将其加以整理成书而早期巫师的职责决定了他们文化知识的结构大凡天文地理历史宗教生物医药帝王世系及重大技术发明等等无不知晓故《山海经》的内容十分驳杂《山海经》是知识的山是知识的海并以它广博丰富的内容和奇特高超的想象力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称道所叹服因而它不仅是广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且也是广大读者朋友获得许多古代文化历史民俗等知识的宝库此书所记的山水国民族动物植物矿物药物等除大部分是殊异的而外也有一部分是常见的然而无论其是殊异的还是常见的都是上古历史地理风俗的一个侧面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风物奇兽怪鸟神仙魔鬼金玉珍宝自然矿物神话故事不可不读《山海经》而且《山海经》也为人们了解自然知识和古代某些充满巫神祈祷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山海经》中所保存的为人们所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羿射九日禹鲧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传说不仅是以幻想的形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积极鼓舞而那些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月亮每月的圆缺盈亏一年四季的寒暑变化等有关自然界的记述不仅仅是上古人要为解释自然现象而作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探索的勇气诸如此类真可谓有永久的魅力然而由于《山海经》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写成于一时文字记载上本已疏略简乱再加上流传时间久远所以讹误衍脱增削窜改的情况很多使人不便阅读往往难以理解需要做一些校勘疏通的工作但考虑到本书为一部普及性读物在于简明不宜进行繁琐考证故采取通便之法既能保持原文面貌又可校正理顺文字还要不必列出校勘记这就是凡遇讹文即标以圆括号后面补上改正之字并标以方括号表示更正如《南山经》鹊山条中的其状如谷而黑理一句谷为榖之讹于是校正为其状如谷[榖]而黑理凡遇衍文即标以圆括号表示删除如《南山经》最后一条中的一璧稻米一句在上下之中读不通实为衍文于是校正为一璧稻米凡遇脱文即标以方括号表示增补如《南山经》柢山条中的又东三百里柢山一句三百里下脱一曰字于是校正为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凡作如此校正的文字都是有可靠根据的是在吸收古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明人王崇庆清人王念孙何焯吴任臣汪绂毕沅郝懿行今人汪绍原袁珂等其中尤多得益于袁珂的校勘成果又《山海经》中每多异读字通假字难识难读故随文用拼音注上音而且不避重复以方便今天的青年读者本书的注释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避免繁征博引力图简明扼要以疏通文义为主注释中所据成说主要出自晋人郭璞的《山海经传》清人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的《山海经校注》另外也间出己意以发明前贤所未逮者如遇似是而非之说或几种说法均可通却难决断则于注释中列出以供读者鉴别择取如遇意义不明又无旁证可求之处则仍存其疑不做臆解以求慎重除个别情况外不做重复注释本书的译文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尽量避免以释代译《山海经》的版本很多其中注释本也有数种如晋人郭璞所撰《山海经传》明人王崇庆所撰《山海经释义》清人吴任臣所撰《山海经广注》清人郝懿行所撰《山海经笺疏》等都是较重要的其中尤以郝注本为集大成之作他针对前人研究《山海经》尚存辨析异同刊正讹谬盖犹未暇以详的情况于是博采众家之长作为《笺疏》笺以补注疏以证经计创通大义百余事是正讹文三百余事凡所指擿虽颇有。
山海经(原文).doc
山海经目录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今音gǔ)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ɡxīnɡ),食之善走。
丽 (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或通“蛊”,读gǔ)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 tuó,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 chǎng 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àn guàn,佩之不惑。
山海经 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原文: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丽(音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音假)疾。
译文: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鹊山。
鹊山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山上有很多桂树,盛产黄金、玉石。
有一种草,它的样子像韭菜但开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有树上有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迷榖,佩戴它的(枝条、花叶)就不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不会长寄生虫。
原文:⑵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音掩)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离开招摇山)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堂庭山,山上长着许多多棪木,有许多白猿,盛产水晶和黄金。
原文:⑶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音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离开堂庭山)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中到处是怪兽,水中尽是怪鱼,盛产白玉,蝮蛇毒虫遍布其k ,还有许多怪蛇,和奇怪的树木,(山势险峻)无法攀登。
原文:⑷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音纽)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离开猨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多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
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尾巴是赤红的,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披上它的皮毛(亦有可能是指佩挂鹿蜀的骨头牙齿)就能子孙满堂。
山海经(原文)
山海经目录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今音gǔ)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ɡxīnɡ),食之善走。
丽 (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或通“蛊”,读gǔ)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tuó,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 chǎng 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ànguàn,佩之不惑。
《山海经》山海经全文
《山海经》山海经全文成书确指说对《山海经》一书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大宛传》。
古代典籍中首次明确指出《山海经》的是在西汉刘秀的《上山海经表》中,刘秀认为《山海经》是上古治水的大禹、伯益。
在《吴越春秋》中: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招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族,殊国异域土地里数。
使益疏而记之,命曰《山海经》。
其后,东汉时期的王充、赵晔等也都在其著作中将《山海经》的定为伯益,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增删修改。
明代学者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载:战国好奇之士,本《穆天子传》之文与事,而奢侈大博级之,杂傅以汲冢、纪年之异闻,周书、王会之诡物,离骚、天问之遐旨,南华郑花圃之寓言,以成此书。
清朝毕沅在总结前代诸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山经》是大禹、伯益创作,《海外经》、《海内经》为秦人所作,《大荒经》则在刘秀修订时产生。
进入二十世纪,又有学者提出《山海经》的是战国时期的邹衍;该学说发端于刘师培,他在《西汉今文学多采邹衍说考》中,根据《墨子》所记神仙家言,亦以齐邦为盛推断,他主张《史记·大宛列传》与《山海经》并提的《禹本纪》疑亦衍书。
另外《山海经》的还有学者认为是墨子的弟子随巢子。
泛指说现今,学术界的讨论的焦点是的北人与南人之争。
北人说中,主要有秦人创作说和中原洛阳人创作说。
顾颉刚在《禹贡全文注释》称,《禹贡》的籍贯同《山经》一样,可能是秦国人。
而郑德坤和日学者小川琢治则认为,《山经》中多对中原地区山川、矿产的记述,从而得出中原洛阳人创作的观点。
南人说中主要有巴、蜀人说,楚人说。
吕子方、蒙文通是巴、蜀人说的代表者。
吕子方以大荒海内多有记载巴、蜀之地的事迹为证据,提出巴、蜀人说。
而蒙文通则认为《海内经》四篇是古蜀国的作品,大荒巴国作品、《五藏山经》和海外四经是接受了巴蜀文化以后的楚国人的作品。
楚人说的代表袁珂先生认为书中所写神话故事与屈原作品《离骚》、《天问》、《九歌》等关系密切,且行文中多用楚地之语,如《海内经》中关于都广之野的记载,播琴一词就是出自楚地,,楚地的人称呼播种为播琴,另《西次三经》中服之使人不厌一句中,厌俗称魇,是四川人说的发梦颠。
山海经(原文)
山海经目录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八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I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穀(go u今音g u)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穀,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 In g Xln g)食之善走。
丽(j 丫)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 0,或通“蛊”读g U)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鮭,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otu 0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Ch d ng f u )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δo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dn gu n,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原版《山海经》原文
原版《山海经》原文《山海经》全文及译文:【原文】: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泛叶。
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
爰有黄金、【王千】瑰、丹货、银铁,皆流于此中。
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
黄帝妻雷祖,生昌意。
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
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曰有死之山。
华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
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
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
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
爰有百兽,相群爰处。
此草也,冬夏不死。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叵木,若水出焉。
有禺中之国。
有列襄之国。
有灵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左虫右上而右下大】蛇,木食。
有盐长之国。
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
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百仞无枝,有九【木属】,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
大【白皋】爰过,黄帝所为。
有【上穴下契】窳,龙首,是食人。
有青兽,人面,名是曰猩猩。
西南有巴国。
大【白皋】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尘土。
有巴遂山,渑水出焉。
又有朱卷之国。
有黑蛇,青首,食象。
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馅饣换口】之。
有嬴民,鸟足,有封豕。
有人曰苗民。
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又有青兽如菟,名曰【上山下囷】狗,有桂山。
(完整word版)山海经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原文: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 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 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丽(音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 音假)疾。
译文: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鹊山。
鹊山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山上有很多桂树,盛产黄金、玉石。
有一种草,它的样孑像韭菜但开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 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孑像构树但有树上有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迷榖,佩戴它的( 枝条、花叶)就 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 会长寄生虫。
原文:⑴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 音掩) 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 离开招摇山)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堂庭山,山上长着许多多棪木,有许多白猿,盛产水晶和黄金。
原文:⑴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 音猿) 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 可以上。
译文:( 离开堂庭山)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中到处是怪兽,水中尽是怪鱼,盛产白玉,蝮蛇毐虫遍布其k ,还有许多怪蛇,和奇怪的树木,(山势险峻)无法攀登。
原文:⑴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 音纽) 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孑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 聋,可以为底。
译文:( 离开猨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多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
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尾巴是赤红的,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披上它的皮毛(亦有可能是指佩挂鹿蜀的骨头牙齿) 就能孑孙满堂。
山海经(原文)
山海经目录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今音gǔ)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ɡxīnɡ),食之善走。
丽 (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或通“蛊”,读gǔ)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 tuó,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 chǎng 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àn guàn,佩之不惑。
山 海 经(原文)
山海经(原文)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今音gǔ)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ɡ xīnɡ),食之善走。
丽 (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或通“蛊”,读gǔ)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 tuó,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 c hǎng 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àn guàn,佩之不惑。
山海经(原文)
山海经目录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今音gǔ)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ɡ xīnɡ),食之善走。
丽 (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或通“蛊”,读gǔ)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 tuó,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 chǎng 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àn guàn,佩之不惑。
山海经(原文)
山海经目录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今音gǔ)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ɡxīnɡ),食之善走。
丽 (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或通“蛊”,读gǔ)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 tuó,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 chǎng 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àn guàn,佩之不惑。
山海经(原文)
山海经目录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XX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今音gǔ)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ɡxīnɡ),食之善走。
丽 (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或通"蛊”,读gǔ)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 tuó,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 chǎng 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àn guàn,佩之不惑。
山海经(原文)
山海经目录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今音gǔ)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ɡxīnɡ),食之善走。
丽 (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或通“蛊”,读gǔ)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 tuó,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 chǎng 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àn guàn,佩之不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目录南山经卷一西山经卷二北山经卷三东山经卷四中山经卷五海外南经卷六海外西经卷七海外北经卷八海外东经卷九海内南经卷十海内西经卷十一海内北经卷十二海内东经卷十三大荒东经卷十四大荒南经卷十五大荒西经卷十六大荒北经卷十七海内经卷十八第一部分五藏山经卷一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䧿(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
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ɡòu今音gǔ)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xīnɡxīnɡ),食之善走。
丽 (j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jiǎ,或通“蛊”,读gǔ)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yǎn)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
其阳多赤金。
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鱼,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柢山。
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
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曰基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bó tuó,佩之为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尙鳥付鳥( chǎng fū),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huò。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guàn guàn,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其中多赤鱬rú,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cūn于东海,多沙石。
汉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
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
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卤比,东望长右。
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
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
无草木,多水。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金。
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
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
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
无草木,多金玉。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
北望具区,东望诸卤比。
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苕水出于其阴,北流至于具区,其中多鮆鱼。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
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苕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又东五百里曰夷山。
无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列涂。
又东五百里曰仆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
无鸟兽,无水。
又东五百里曰咸阴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
其如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
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芘蠃。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
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荆杞。
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
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
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
上无草木,多金石。
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
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
无草木,多博石,无玉。
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
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
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
其祠:毛,用一壁瘗,糈用稌。
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
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
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
其上多金玉。
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
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
无草木,多水,多白猿。
泛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
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
无草木,多水。
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
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
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
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
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
无草木,多火。
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
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上艹下咎],可以血玉。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槀之山。
多怪兽,多大蛇。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
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
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雏。
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
其神皆龙身而人面。
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
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卷二西山经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
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
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 (báo)。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有蛇焉,名曰肥 (wèi),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㸲牛,其阴多磬石,其阳㻬琈之玉。
鸟多赤鷩,可以御火。
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其阳多铜,其阴多铁。
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茎,其实如枣,可以已聋。
其草多条,其状如葵,而赤华黄实,如婴儿舌,食之使人不惑。
符禺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渭。
其兽多葱聋,其状如羊而赤鬣。
其鸟多鴖,其状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其木多棕枏,其草多条,其状如韭,而白华黑实,食之已疥。
其阳多㻬琈之玉,其阴多铜。
灌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禺水。
其中有流赭,以涂牛马无病。
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丰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其阳多箭【上竹下媚】,兽多㸲牛、羬羊。
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
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
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其上多棫橿,其下多竹箭,其阴多赤铜,其阳多婴垣之玉。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长臂,善投,其名曰嚻。
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而一足,曰橐【上非下巴】,冬见夏蛰,服之不畏雷。
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无草木。
逐水出焉,北海注于渭,其中多水玉。
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上多丹粟。
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兽多猛豹,鸟多尸鸠。
又西四百八里,曰大时之山,上多楮柞,下多杻橿,阴多银,阳多白玉。
涔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清水出焉,南流注于汉水。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汉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嚣水出焉,北流注于汤水。
其上多桃枝钩端,兽多犀兕熊罴,鸟多白翰赤鷩。
有草焉,其叶如蕙,其本如桔梗,黑华而不实,名曰蓇蓉。
食之使人无子。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多棕枏;下多菅蕙。
有兽焉,其状如狗,名曰溪边,席其皮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栎,食之已痔。
有草焉,其状如共葵,共其臭如蘼芜,名曰杜衡,可以走马,食之已瘿。
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蔷水出焉,西流注于诸资之水;涂水出焉,南流注于集获之水。
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银、黄金,其上多桂木。
有白石焉,其名曰礜,可以毒鼠。
有草焉,其状如藁茇,其叶如葵赤背,名曰无条,可以毒鼠。
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足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无草木,多竹箭。
盼水出焉,西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苍黑大目,其状曰【上敏下牛】。
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又西二百里,曰翠山,其上多棕枏,其下多竹箭,其阳多黄金、玉,其多鸓,其状如鹊,赤黑而两四足,可以御火。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
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
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
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
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
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
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其鸟多鹦鹉。
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又西百五十里,曰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
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馨石、青碧。
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
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纹,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又西二百里,曰龙首之山,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