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主要病 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长期吸烟 、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危 险因素密切相关。
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质代谢 异常、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 等有关,导致动脉血管壁形成粥 样斑块,血管狭窄或闭塞。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在西方国家较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 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当病变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或坏死等严重后果时,需尽早手术治疗 以避免病情恶化。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对于药物治疗无法有效缓解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手 术治疗可能成为必要手段。
手术方法
01
02
03
动脉内膜剥脱术
通过切除病变的动脉内膜, 解除动脉狭窄或闭塞,恢 复下肢血供。
搭桥手术
利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 作为桥梁,将下肢远端动 脉与近端动脉连接,绕过 病变部位,恢复血供。 Nhomakorabea阻塞风险。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血 脂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
程。
血管扩张剂
如硝苯地平等,可扩张血管, 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止痛药
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适当 使用止痛药缓解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有助于促进下肢血
液循环。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对下肢血管造成负担。
起的血管内皮损伤。
糖尿病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 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
管病变风险。
吸烟
戒烟是预防和治疗下肢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重 要措施,减少烟草对血
管的损害。
高血脂
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治疗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治疗的
方法有哪些?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作为老年人生活中的常见病,是不容大家忽视的。
近些年,电视节目上某些保健品都在宣传缺钙容易导致腿抽筋等现象。
其实不然,腿抽筋缺钙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忽视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这一隐患的存在。
调查显示,腿抽筋患者,尤其是夜间腿痛加重的中老年患者,他们大多有过长期大量补充钙剂的治疗史,而且多数认为补钙疗效不明显。
进一步检查发现,他们中多数病人仅轻度缺钙,而做彩超检查股动脉等,很多病人80%甚至100%的闭塞,最后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因此,医学专家提醒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有心血管病、脑中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家族史的中老年患者,当出现下肢酸痛、抽筋、行走不利等症状时,应当首先排除临床最为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引发的下肢动脉闭塞症。
常见的检查方法是彩色多普勒、下肢脉波图和血液生化学、血液流变
学、血管分子学检查等,外周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
一旦确诊为外周血管闭塞症,应暂停补钙,以防止动脉硬化或钙化斑块加重、斑块破裂。
即使病人合并缺钙也应当科学补钙,以食疗为主,多
食富含钙的小鱼、小虾、醋泡鸡蛋等,补充维生素D,适当运动。
以上就是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治疗及预防的一些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虽然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也不能忽视。
俗话说的好,人老腿先老。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腿的养护,要从饮食和锻炼等方面入手,补充适当的维生素D,并进行适当的运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下肢动脉管壁硬化、狭窄甚至闭塞,从而使下肢血供不足、肌肉无氧代谢,引起下肢疼痛、肌肉无力、跛行等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很大。
早期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延缓下肢功能丧失的进展。
传统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包括运动锻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戒烟戒酒等,但治疗效果有限;手术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血管搭桥术、旁路术等,或单独或联合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但手术强度较大、风险较高,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出现了介入治疗,即将导管经皮穿刺插入血管内,直接治疗病变部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介入治疗主要有经皮腹主动脉导管输送、经股动脉引导的血管成形术和经股动脉引导的血管内支架植入等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溶栓介入治疗。
溶栓介入治疗即在血管内注入溶栓药物,将血栓分解,恢复血流通畅。
该方法适用于下肢动脉突发性闭塞,即较短时间内(通常是24小时内)下肢疼痛、跛行、感觉异常等症状显著加重,伴有下肢肌肉萎缩和感觉异常、梗死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流情况、溶栓效果和并发症等,以及在围手术期做好药物治疗、抗感染等支持性治疗。
溶栓的药物主要有肝素、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rtPA)等。
肝素常常作为溶栓药物的辅助药物,可以达到抑制凝血系统和增强纤溶系统的效果;尿激酶可直接作用于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结合,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分解血栓,恢复血流通畅;rtPA是细胞因子链的第二代皮肤纤维蛋白原激活剂,具有高度的疏通血管闭塞、分解血栓以及降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溶栓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出血、溶栓药物过敏史、脑中风、外伤、大面积肌肉出血、严重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此外,溶栓药物在治疗时可能产生出血、肌肉损伤、过敏、局部血肿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和其部分机制
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和其部分机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疼痛、肌肉无力甚至溃疡等问题。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和药物治疗,但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而药物治疗效果不稳定,容易出现药物耐药等问题。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其中四妙勇安汤的加减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四妙勇安汤是一种由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祛痰散结的功效。
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中医药认为病因主要是气滞、痰瘀、瘀阻、瘀结等导致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四妙勇安汤的加减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祛痰散结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的效果。
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经过多项临床研究的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临床实践表明,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下肢疼痛、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四妙勇安汤的加减治疗方法风险较小,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具有较好的长期效果。
一、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中的一些中药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血液流动,缓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
实验证明,这些中药成分可以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代谢,加速疏通闭塞的血管,减轻病变程度。
二、扶正祛邪:四妙勇安汤中的一些中药成分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和代谢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实验证明,这些中药成分可以调节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机体对于疾病的适应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妙勇安汤的加减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是比较显著的,其部分机制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祛痰散结、瘀阻通络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四妙勇安汤的加减治疗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和科学研究,以期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旁路术:对于TASC分级C、D级病变, 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适应症: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缺血 性溃疡和坏疽。禁忌症:动脉远端无血管重 建的流出道、缺血肢体广泛坏死、患肢严重 感染、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 以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难以耐受手术。
旁路材料的选择
衰竭难以耐受手术。
手术适应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缺血性溃疡和坏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同分期的临床表现
Fontatine分期
Rutherford 分期
Ⅰ
无症状
Ⅱa 轻度间歇性跛行Ⅱb 中度 Nhomakorabea重度间歇性跛行
Ⅲ 缺血性静息痛
Ⅳ
溃疡和坏疽
0 0 无症状 Ⅰ 1 轻度间歇性跛行 Ⅰ 2 中度间歇性跛行 Ⅰ 3 重度间歇性跛行 Ⅱ 4 缺血性静息痛 Ⅲ 5 足趾坏死 Ⅳ 6 肢体坏死
Ⅳ
溃疡和坏疽
Rutherford 分期 TASC分级与外科干预策略
球囊扩张:对有外科干预指征的病人,应当根据TASC分级标准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TASC分级C、D级病变,应以手术治疗为主。
如果病人没有禁忌症,有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病人均应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股腘动脉病变TASC分级原则
禁忌症:动脉远端无血管重建的流出道、缺血肢体广泛坏死、患肢严重感染、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以及重要脏器功能
C 多处狭窄或闭塞,无论有无严重钙化,总长度> 15cm,两次腔内治疗后,需进一步处理的狭窄或闭 塞病变。
D 慢性全程股总动脉或股浅动脉闭塞,包括腘动脉, 病变>20cm,慢性全程腘动脉和胫腓干三分叉近端 。
治疗
治疗方式包括消除危险因素,加强运动,药物 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治疗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cclusionASO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ASO患者多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全身性疾病,治疗效果欠佳且死亡率高。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加上饮食习惯的改变,ASO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
该病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西药、中医中药)、外科手术、介入、干细胞移植等,目前中医药应用在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对早期动脉硬化闭塞证及错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的严重ASO患者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1 中药内服夏源泉[2]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减配合前列腺素E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40例,1 疗程后,痊愈24例,占60%,显效8 例,占20%,有效6例,占1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
刘惠洁[3]采用黄芪通脉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20例,结果临床治愈42例,占35%,显效55例,占45.8%,有效22例,占18.3%,无效1 例,占0.8%,总有效率为82.6%。
郭玉奇等[4]采用通脉汤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山期87例,祖国医学辨证分阴虚毒热型、湿热毒蕴型、气血两虚型,治疗时随证加减,结果治愈32 例,占36.78%,显效40 例,占45.97%,好转7 例,占8.04%,未愈(截肢)8 例,占9.19%,显愈率82.75%,总有效率90.79%。
孙连庆等[5]采用黄芪通脉汤治疗ASO 了解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治疗后患者EDD明显改善,ET-1、TXB2 水平降低,NO 6-Keto-GF1 a水平升高。
王新玲⑹ 采用银山通络饮加减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157 例,结果治愈92 例,好转51 例,未愈14 例,总有效率为91.4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纤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
病变的发展使组织缺血逐步加重,症状由间歇性跛行逐渐演变为患肢静息痛,进而导致肢体发生溃疡或者坏死。
本病好发于老年人,欧美国家尤为多见。
(一)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脂检查;血糖、尿糖、血常规检查。
2心电图检查3影像学检查:动脉造影、多普勒超声、CTA或MRA。
(二)处理原则1.非手术治疗⑴一般处理:绝对戒烟,运动锻炼。
⑵药物治疗: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抗血小板药2.手术治疗⑴动脉旁路手术⑵动脉内膜剥脱术⑶静脉动脉化手术⑷骨髓干细胞移植术⑸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三)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改变病人认知,使其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功能锻炼适当的有规律的进行步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3. 患肢护理防止创伤,注意保暖,但不能局部加温,以免加重组织缺氧坏死,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取合适体位,休息或睡觉时取头高足低位,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不变。
4.疼痛护理:早期病人可用血管扩张剂,剧烈疼痛可给予镇痛剂。
(四)术后护理1. 体位嘱患者平卧,患肢制动,穿刺点加压沙袋24h,并患肢保暖。
2. 病情观察⑴监测生命体征,包括T、P、R、BP及尿量的观察。
⑵观察切口渗血情况⑶患肢血循环的监测,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感觉状况,以及肿胀情况,记录患肢足趾血氧饱和度。
若皮肤苍白、温度低于对侧、足背动脉未触及、感觉麻木,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药物护理术后抗凝溶栓治疗,在输液泵输入尿激酶过程中,要准确配制药物用量,速度调整准确,观察输液泵运转情况4.饮食护理术后当日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粗糙食物损伤消化道引起出血,保持大便通畅。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男女均可发生,但以男性多见,且常在中年以后发病。
临床分期对确立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采用两种分期方法:常用的有Fontaine分期,病程分为四个临床期;另外也有Rutherford分期,其对于临床评估也有重要意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应当采取保守治疗(单纯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主要根据临床分期进行选择。
PART.01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缺血性溃疡和坏疽。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动脉硬化病变部位,血管流入道及流出道条件和全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通过手术或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重建血供是挽救肢体的有效手段。
禁忌证:缺血肢体已广泛坏死,患肢严重感染引起败血症,动脉远端无可用于血管重建的流出道,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难以承受血管重建手术。
PART.02动脉旁路术动脉旁路手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传统方法,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作为移植物,于闭塞动脉段远近端作旁路架桥,改善肢体供血。
动脉旁路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与手术技术和移植材料有关外,患者自身血管条件也很重要,应当有良好的血管流入道(即动脉旁路血管近端的血流灌注通道)和流出道(动脉旁路血管远端的血流流出通道)。
流入道和流出道动脉的血管条件和血流通畅情况直接影响旁路血管的通畅率。
因此,在行动脉旁路手术时,一定要选择近、远端血管条件最好的部位作为吻合口。
手术方式:动脉旁路手术分为解剖旁路和解剖外旁路两种。
解剖旁路即按照动脉解剖路径行旁路手术。
常用:主动脉-股动脉旁路术、髂动脉-股动脉旁路术、股动脉-胭动脉旁路术,以及股动脉-胫后动脉旁路术等。
解剖外旁路适用于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常规旁路手术,或者发生移植血管感染无法行解剖内旁路的患者。
常用的解剖外旁路有:腋-股动脉旁路、股-股动脉耻骨上旁路、经大腿外侧股-腘动脉旁路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初期的中医外治法概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初期的中医外治法概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在严重程度下甚至会出现坏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常用方法。
在病情较为初期的时候,采取中医外治法能够见效快、副作用小,并且可以延缓病情的进展。
本文将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初期的中医外治法进行概述。
1.理气活血法理气活血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
其基本理论是通过激活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身体的代谢和康复。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用于舒张血管,提高血液的运输和输送能力。
常用的方剂有桂枝汤、生姜汤等。
可以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症状。
2.温通散寒法温通散寒法在中医外治法中非常常见。
通过使用温热的中药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使下肢血管得以运行良好,减轻下肢寒冷和麻木、疼痛等症状。
常用的方剂有加味四君子汤、理中扶正汤等。
可以促进人体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3.汤药协同法汤药协同法是一种中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常用方法。
可以通过不同的汤药组合来治疗不同类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常见的汤药组合有桂附地黄丸、生化汤等。
可以促进肌肉的营养供给,增强人体的机能。
4.针灸配合疗法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医学方法,其可以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起着辅助疗效。
通过针刺的方式激活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减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的出现。
常用的针灸点有足三里、气海、涌泉等。
可以起到较好的缓解症状的作用。
总之,中医外治法可以减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但是在治疗之前,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中医外治方法。
此外,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要求进行治疗,并且注意生活习惯的养成,将有助于治疗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于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的血管壁内脂质堆积、斑块形成、血栓形成导致的血管狭窄与闭塞。
该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出现下肢麻木、疼痛、乏力、行走距离缩短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肢体坏死。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主要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这两种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以下将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球囊扩张术是通过导丝穿刺进入闭塞的血管,然后将球囊导管置于闭塞部位,通过充气扩张球囊,使闭塞的血管再次畅通。
该治疗方式简单、安全、有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治疗中。
1.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球囊扩张术可以有效扩张闭塞的动脉血管,使患者的下肢血流畅通,缓解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球囊扩张术的临床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术后患者恢复快,通常可以在短时间内出院,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3. 该治疗方式的长期疗效稳定,术后闭塞的血管不易再次出现狭窄与闭塞,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球囊扩张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简单、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等特点。
1.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可以有效扩张闭塞的动脉血管,支撑血管壁,防止再次闭塞,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2. 该治疗方式可以缓解下肢缺血症状,提高患者的行走距离,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3.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的术后恢复期短,患者术后即可适当活动,恢复迅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疗效明显、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特点。
三、结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作为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简单、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长期疗效稳定等优点,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怎么治疗
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怎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症全称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发展成的肢体慢性缺血疾病。
由于双下肢动脉硬化症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较关心的就是治疗方法。
那么,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怎么治疗?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1.一般治疗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
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2.手术治疗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
手术指征包括: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
手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流出道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
(1)动脉旁路术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分解剖内旁路与解剖外旁路。
解剖内旁路按照原正常的动脉血流方向构建,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为首选的方法;解剖外旁路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以及解剖内旁路走行区存在感染的患者。
(2)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主、髂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多作为动脉旁路术的辅助,以利构建良好的吻合口。
(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
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以往该技术仅应用于短段病变,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也可成功开通。
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
上面就是对双下肢动脉硬化症治疗情况的介绍,希望对患者的认识有帮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下肢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受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或狭窄所致的一种疾病。
其常见症状包括下肢间断性跛行、下肢疼痛或疲劳等,严重时可导致下肢溃疡、坏疽、甚至截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基础治疗方法,主要措施包括戒烟、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控制体重等,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减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适当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来提高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对严重贫血患者,还可以考虑输血以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药物治疗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主要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防止血小板在血管内坏死组织上形成血栓,从而减少血流阻力,改善症状。
此外,抗凝药物、抗血纤维蛋白溶解药物也可以用于防治血栓形成。
为了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还可以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西布曲明等。
此外,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的药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介入治疗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支架置入术、导管治疗、血管成形术等。
支架置入术是指在堵塞的动脉段放置金属支架,扩张血管,恢复血液流通。
导管治疗是通过在患者体内放置导管,引导器具到达狭窄区域,采用导丝、球囊、封血膜等器械进行血管成形术,以解除狭窄或闭塞,恢复血液流通。
介入治疗通常是非手术性的,创伤小,恢复迅速,但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在手术室内进行开放手术。
手术治疗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最后手段,一般适用于病情严重、血流完全阻塞或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搭桥术、血管瘤切除术、坏死组织清创术等,目的是恢复下肢的血液供应,改善症状。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还需要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控制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保持适当体重,避免过度肥胖;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尽量保持下肢肌肉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等。
下肢动脉闭塞治疗的最好方法
下肢动脉闭塞治疗的最好方法
下肢动脉闭塞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通过使用导管和特殊器械来清除或扩张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通畅。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
血管成形术通过充气压力扩张血管,使其重新开放;支架置入术则是在狭窄部位植入支架,保持血管的通畅。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特别是存在广泛闭塞或严重缺血的情况。
常见的手术治疗包括血管旁路术和血管重建术。
血管旁路术是将移植的健康血管与患者的闭塞血管连接,绕过狭窄或闭塞部位,恢复血流;血管重建术则是通过移植血管片段或人工血管来修复受损的血管。
具体选择哪种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闭塞部位、病因等因素。
因此,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需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名老中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秘方
名老中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秘方名老中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秘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中老年(45岁以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部分。
多见于腹主动脉及下肢大、中型动脉硬化狭窄和继发血栓形成引起闭塞,使肢体发生缺血。
临床表现:早期主要患脚怕冷、麻木、间歇性跛行、小腿痛胀和肌肉萎缩,病情进行多较缓慢。
如腹主动脉下端或髂动脉发生闭塞时,走路后整个臀部和肢体部有酸胀疼痛与乏力感。
如肢端动脉发生急性血栓闭塞时,患脚突然严重缺血,出现苍白、紫绀瘀黑、冰冷、持续静息痛,夜间更为剧烈,甚至趾蹠出现坏疽或溃疡感染,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往往导致心、脑、肾等血管病变。
本病诊断依据,发病年龄较大,有下肢慢性缺血症,患肢相应部位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腹股动脉狭窄处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X线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呈波浪形扭曲,管腔呈不规则狭窄或闭塞。
患者往往伴有高血脂、眼底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在诊断上需与男青年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女青年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区别。
本病的发病因素,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密切关系,动脉壁功能障碍也是重要因素。
西医治疗本病常采用扩血管、降脂、抗凝类药物,以及选择性动脉重建手术。
本病坏疽发生后,疗效较差中医辨证认为,本病多由脾肾阳虚气弱,痰湿不化,痰瘀凝结络脉而致病。
以益气温肾、活血通络,祛痰化瘀等法治疗。
有心肾虚者,有肝阳亢者,有感染化热者,有气阴两亏者,宜兼顾并治。
本病早期疗效较好,故早期诊断与防治,至关重要。
(奚九一)方名方名:软坚通脉饮【功能主治】功能软坚消痰,化瘀通络。
主治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处方组成】海藻30克、生牡蛎30克、虎杖30克、失笑散15克、豨莶草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心气虚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肾阳虚者加仙灵脾、附子、肉桂;坏疽伴感染者加制军、黄柏、金银花。
【临床疗效】治疗45?80岁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42例,临床治愈118 例(83.1%),好转18 例(12.7%),截肢6 例(4.2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溶栓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血管狭窄或阻塞,血流受阻,导致下肢缺血性病变,常伴随有下肢痛、跛行、肌肉萎缩、坏疽等症状。
在疾病的早期,可以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方法控制病情的进展;然而在疾病的中晚期,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手段,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其中介入治疗溶栓是较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溶栓治疗是指将血管内导管经皮穿刺进入狭窄或阻塞的血管内,将药物注射至闭塞部位,通过药物的溶解作用将闭塞的血栓分解,恢复血液流通状态的治疗方式。
溶栓治疗主要有内源性溶栓和外源性溶栓两种方式。
内源性溶栓是指通过血管内导管注射药物到闭塞的血管内,使血管内溶栓剂药物直接与血栓相接触,降低血栓稳定性而达到溶解症状的治疗手段。
内源性溶栓目前较常用的药物是尿激酶,它可以通过血管内导管注射到闭塞的动脉内,快速地将血栓分解并恢复血管的通畅度。
同时,内源性溶栓还能保护血管内膜,减小溶栓后再次形成血栓的风险。
外源性溶栓是通过外源性药物途径进行的溶栓治疗,一般适用于急性、大部分病变和病变严重的患者。
外源性药物治疗主要有持续性药物导入技术和靶向性药物输注技术。
其中,持续性药物导入技术指的是将药物注射至关闭的血管内,通过血管内导管对血管内壁注射药物,逐渐恢复血管腔通畅,改善病情。
靶向性药物输注技术是通过将药物输注到狭窄或阻塞部位,利用药物的靶向性和局部高浓度作用来溶解血栓,促进血管恢复通畅。
虽然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但溶栓治疗也存在一些风险和不足之处。
其中,溶栓治疗不仅可能造成出血、过敏等副作用,而且还可能导致溶栓不彻底、血栓再生等问题。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掌握治疗时机和用药量,同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采用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指下肢动脉出现闭塞或狭窄,导致下肢供血不足,从而引起下肢疼痛、乏力、行走困难甚至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和坏疽。
动脉硬化闭塞是造成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学界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其中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被认为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介绍,并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
一、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在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插入一根膨胀球囊,并通过膨胀球囊扩张狭窄部位,从而重新恢复动脉的通畅。
该方法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常用手段,其简便、快捷、创伤小的特点使其受到了广泛关注。
球囊扩张术通常在导管和X光透视下完成,医生将导管引入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然后通过导管将膨胀球囊送入闭塞部位,然后充气膨胀球囊,通过球囊扩张来恢复动脉的通畅。
二、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在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植入支架的治疗方法,通过支架的植入来保持动脉的通畅。
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通常在导管和X光透视下完成,医生将导管引入闭塞或狭窄的动脉内,然后通过导管将支架送入闭塞部位,然后展开支架以保持动脉的通畅。
在临床实践中,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常常结合使用,两者互补优势,共同发挥作用。
球囊扩张术可通过扩张闭塞部位来恢复动脉通畅,而支架的植入可以保持动脉的通畅,避免再次闭塞。
这种组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研究显示,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显著。
一项针对1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球囊扩张术与经皮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后,患者的步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改善,疼痛症状减轻,大部分患者的下肢溃疡和坏疽得到了愈合。
研究结果还表明,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手术并发症率较低,术后效果稳定。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健康教育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健康教育一、概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慢性缺血性疾病。
二、治疗原则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综合治疗方式包括消除危险因素、加强运动、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治疗等。
三、术前指导1、戒烟:烟中尼古丁及CO对血管可产生不良影响。
2、足部及患肢保护1)适当保暖,患肢用棉质的保暖套,禁止热敷。
2)患肢处可放置支被架,避免被子直接压迫患肢,影响血液循环。
3)穿合脚鞋,皮肤瘙痒时不可用手搔抓。
3、活动: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以出现疼痛为活动量的指标;伴有溃疡或坏疽时应减少活动。
四、介入术后指导1、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期间不可自行调节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
如有心慌、呼吸困难等不适,电极片及导线脱落,监护仪报警,请及时告知护士。
2、术后体位:绝对卧床12小时,术侧肢体严格制动6小时,6小时后可在床上进行侧身;患肢不可屈曲;待拆除加压绷带后即可下床活动。
3、患肢保护1)返回病房可做足背伸屈运动,以利小腿深静脉回流。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患肢的皮肤温度、颜色,疼痛较术前是否有缓解;如出现患肢剧烈疼痛、麻木、苍白、皮温下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自我观察:穿刺部位伤口如有渗血,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五、出院指导1、戒烟。
2、保护患肢(1)穿合适鞋,避免外伤,选择宽松的棉制鞋袜并勤更换。
(2)每天洗脚前先用手试水温,不可用脚测水温。
洗脚后仔细检查皮肤有无变化,不可用力搓揉足部。
(3)出现溃疡或坏疽时禁止洗脚。
(4)尽量避免关节过度弯曲,以免影响血供。
3、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忌食咸菜、酱豆腐等,食物烹调可采用蒸、卤、煮、烩等方式。
4、使用抗凝药,请务必遵医嘱用法用量,不要自行增减。
观察有鼻腔出血、牙龈出血、黑便、皮肤不明原因的出血点或片状瘀青,尽早就诊。
5、如体内带有支架请于MRI检查前告知工作人员,以免发生移位。
双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双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怎么办
导语:双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是一种关于心血管的疾病,很多老年人都被该疾病困扰,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下肢瘫痪的现象,给患者的生活会带来极大的困扰。
双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是一种关于心血管的疾病,很多老年人都被该疾病困扰,严重的患者会出现下肢瘫痪的现象,给患者的生活会带来极大的困扰。
而诱发疾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老年人身体素质不好而导致的,那怎么治疗双下肢动脉血管闭塞呢?常见的治疗方法又有哪些呢?
1.一般治疗,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
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并注意足部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烫伤等。
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2.手术治疗
(1)动脉旁路术: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分解剖内旁路与解剖外旁路。
解剖内旁路按照原正常的动脉血流方向构建,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为首选的方法;解剖外旁路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以及解剖内旁路走行区存在感染的患者。
(2)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主、髂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多作为动脉旁路术的辅助,以利构建良好的吻合口。
怎么治疗双下肢动脉血管闭塞?以上就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了,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
汇报人:
2023-12-18
•引言
•诊断与评估
•非手术治疗方法目录
•手术治疗方法
•术后管理与康复
•预防与保健措施
01引言
定义与背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定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由于动脉
粥样硬化引起的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
性疾病。
发病原因
主要由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
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进而引发下肢血管病变。
疾病进展
随着年龄增长和危险因素的控制不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疼痛
组织缺血
心血管事件
生活质量下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害
01
02
03
04
患者常出现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影响行走和休息。
长期缺血导致下肢皮肤温度降低、色泽苍白,甚至出现溃疡
和坏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
疼痛、组织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无
法正常行走和活动。
02
诊断与评估
下肢疼痛、麻木、发凉、苍白等,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病史及辅助检查,如动脉造影、超声、CT 等,综合判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下肢供血不足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包括下肢肌肉疼痛、无力、地感消失、溃疡和坏疽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导致严重的疾病并且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下面是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指南的概述。
1.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专题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四个方面。
临床症状包括下肢肌肉疼痛、无力、地感消失、溃疡和坏疽等。
体征包括血管杂音、下肢活动受限和血压下降等。
专题检查包括ABI(踝肱指数)的测定、硬化指数的测定、DP检查、CT检查和MR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经股动脉造影、经脊柱造影等。
2.分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分期可以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
常用的分期方法有Rutherford分期和Fontaine分期。
根据分期的不同,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3.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避免寒冷刺激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痉药、扩血管药和抗凝药等。
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有氧运动和肌肉锻炼等。
4.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支架置入术、血栓抽吸术和血栓溶解术等。
支架置入术是指通过导丝导管将支架放入狭窄的血管中,扩张血管并恢复血流。
血栓抽吸术是指通过导丝导管将抽吸器放入血管中,将血栓抽出。
血栓溶解术是指通过导丝导管将溶栓药物注入血管中,溶解血栓。
5.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旁路手术和血管成形术等。
血管旁路手术是指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旁边建立一个新的血流通道。
血管成形术是指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放入球囊并充气,扩张血管内径并改善血流。
总的来说,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指南主要包括诊断、分期、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几个方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治疗
首段:双下肢动脉硬化是什么?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肢体血管病也称周围血管病,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年龄的老龄化,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气候的变化无常等原因,导致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该类疾病致残、致死率较高,所以要了解此类疾病的早期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中常见的肢体血管病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何治疗:
1、要要循环渐进,不宜作剧烈活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一小时,可分次进行),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
2、生活要有规律。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3、虽然少量低浓度酒提高HDL、红葡萄酒有抗氧化的作用,
但长期饮用会引起其他问题,因此不宜提倡。
尾段: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表现和脉管炎基本相同,该病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平均年龄55.01岁,男性多于女性,通常发病急促,出现原因不明的肢端坏死(如未发现的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等。
随着这些中老年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提醒患有以上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应多加注意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