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填空题病案题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填空题(每空格0.5分,计10分)

1、根据经络辨证,前额头痛属_阳明头痛;偏头痛属少阳头痛;后头痛属_太阳头痛;巅顶痛属_厥阴_头痛。

2、八脉交会穴是:内关公孙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外关足临泣。

3、气的病症一般分虚实两大类。虚有_气虚、气陷_之分,实有_气滞、气逆_之别。出血的常见证型有_气不摄血血热妄行阴虚火旺瘀血内积。

4、眩晕临床可辨证分为_、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不足肝肾阴虚_等四型。

5、腹痛宜取_任脉_和_足阳明胃_经腧穴为主。基本处方为_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_。

6、痹证,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分为__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7、八会穴是_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悬钟。

8、糖尿病以阴虚为本,以燥热为标。

9、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咳嗽、咳喘等范畴。

10、消化性溃疡以周期性发作规律性上腹部疼痛上消化道出血为特征。

11、泌尿系感染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腰痛为主要特征。

12、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表现早期以剧烈疼痛为主,后期则以肩部功能障碍为主。

13、慢性鼻炎属中医学“伤风感冒范畴,过敏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针灸基本处方用穴迎香鼻通印堂合谷

14、面瘫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口歪主要为、手太阳手阳明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15、急惊风以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牙关紧闭神昏为主症;俗称“抽风

1.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 治疗小儿疳积的效穴是四缝。

4. 五脏病多取俞穴,六腑病多取募穴。

5. 八脉交会穴中列缺通于任脉,申脉通阳跷脉。

6. 痹证分为痛、行、着和热痹。

7.痿证以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至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多见,又称。

8.针灸的取穴原则是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对症取穴。

9.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称为崩漏。

10. 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11.小儿急惊风具有突然起病的特征,可见有热、痰、风、惊四证。

12.八会穴中脉会太渊。

13.八脉交会穴中列缺穴和内关穴均为络穴相配。

14.小儿遗尿是指 3 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知的一种病证,俗称尿床。

15.八会穴中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五、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计20分)

1.解结:即疏通经络。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灸,取得通其筋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2. 子母补泻法:以五输穴与五行配合,结合脏腑的五行属性,运用时以“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为取穴原则的这种方法称子母补泻法

3. 消渴:消渴由禀赋不足、阴虚燥热所致,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症其中口渴引饮为上

消、多食易饥为中消、饮一溲一为下消,统称消渴

4. 表里经配穴法: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

5. 崩漏:崩漏是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

6. 陷下则灸之: 指气虚下陷的治疗原则以灸治为主

7. 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异常的月经病,临床以月经先期或月经后期或月经先后不定期,常伴有经量、经质、经色的异常为特征,为妇科常见病证之一

8主客配穴法:原穴与络穴配合运用则称“主客配穴法”这是根据相表里的脏腑经络先病与后病而运用的,先病者为“主”,取该经的原穴,后病者为“客”,取该经的络穴。

9. 补母泻子法:”。

1、热则疾之:热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少留针或不留针,针用泻法,以清泻热邪。

2、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病人神情安定,意守感传。

3、郄会配穴:临床上,郄穴与八会穴可相互配合应用,称“郄会配穴法”

4、着痹: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产生痹证。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湿邪较重的为湿痹

5.中经络:凡以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歪斜而无意识障碍为主症者属中经络。

6、寒则留之:寒性病症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以达温经散寒的目的。

7、交会穴:指2条或2条以上经脉相交会的腧穴。

8、俞募配穴:针灸临床上,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配合应用,称~

9、痛痹: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经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产生痹证。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寒邪较重的为痛痹(寒痹)。

10、眩晕:“眩”是指眼花,“晕”指头晕,是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觉症状。

11癃闭: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为“闭”,统称为“癃闭”。癃闭是指尿液排出困难,伴小腹胀满的病症。

12、咳嗽:“咳”(指肺气上逆作声)有声无痰;“嗽”(指咯吐痰液)有痰无声。咳嗽是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

13、行痹:风邪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为主的病症)痹症称行痹。

14、哮喘:哮:喉中痰呜谓之哮;喘:呼吸困难谓之喘。哮喘是以发作性喉中哮鸣、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肺部慢性过敏性)的一种病证。

15、宛陈则除之:是“实则泻之”的一种。“宛”同“瘀”,有瘀结、瘀滞之义。“陈”即“陈旧”,引申为时间长久。“宛陈”泛指络脉瘀阻之类的病变。“除”即“清除”,指清除瘀血的刺血疗法。即瘀血闭阻或邪入营血郁结不解、久痛入络形成的血实证,应用刺血之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16、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发生互通关系的八个腧穴。它们是列缺、后溪、公孙、足临泣、内关、外关、照海、申脉。

17、陷下则灸之:“陷下”,有多种含义:一是指中气不足,失于固摄,而导致脏腑功能低下或有关组织下垂;二是指血络空虚;三是指脉象沉伏无力;四是指阳气暴脱、脉微欲绝之危象。针灸临床对于因脏腑、经络之气虚弱,中气不足,对气血和内脏失其固摄能力而出现的一系列气虚病证,常灸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等穴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对于失血过多、大汗不止、四肢厥冷、阳气暴脱、血压下降、脉微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