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汉语语法知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 使用古代汉字,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区别;2. 词汇丰富,使用较多的汉字,需要积累大量的生词;3. 语法结构复杂,句式严谨,需要深入理解;4. 语言优美、含蓄、抽象,需要仔细品味。
二、文言文的常见句式1. 以“时态、语态、主谓、宾谓”为主的“四分法”。
文言文中主语常常省略,动词形式较多,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主谓关系。
2. 倒装句:将句子的语序倒置,常用于表示强调、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并列句:以“而、且、乃、若、亦、则”等连词连接的句子,形式较多样化,常用于并列、转折、递进等情况。
三、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忠实于原文:阅读文言文时要保持忠实于原文的精神,尽量不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或解释。
2. 熟悉常用字词:通过课文和练习积累常用的字词,逐渐理解其含义和使用方法。
3. 疑难句的解读:遇到难以理解的句子,可以从上下文中推断,或者查阅相关的注释和翻译。
4.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学效果,如比喻、夸张、排比等,需要仔细体会。
四、文言文的翻译技巧1. 理解上下文: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和背景,并尽量还原原文的语义。
2. 注意准确用词:尽量选择恰当的现代汉语词语来翻译文言文,避免用词过于生僻或繁琐。
3. 灵活运用语序:文言文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语境灵活调整词序。
4. 理解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要理解其所要达到的效果,并在翻译时适度加以转换。
五、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重点内容1. 《王安石祭侄文》:了解古代祭礼的形式和礼仪,在阅读中体会王安石的豪情壮志。
2. 《离骚》: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作背后的故事,体会其深邃的思想和文学风格。
3. 《孟子》:阅读摘录的篇章,了解孟子的思想,如仁义道德、君臣关系等。
4. 《论语》:阅读摘录的篇章,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学说,领悟其中的道德和修养。
初中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重难点总结
初中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重难点总结文言文作为汉语语言文字体系中的一种古代汉语书面语言形式,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常常会遇到一些重难点。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学习中的文言文重难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学习文言文时,首先需要理解古汉语的语法结构。
古代汉语的语序常常是“主谓宾”的排列方式,与现代汉语的“主谓宾”或“主宾谓”不同。
在阅读古文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分析积累经验,才能掌握古汉语的语法规则和逻辑。
二、古代典籍的内容理解文言文的主要来源是古代的典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古籍内容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注释和配套的解读材料,辅以教师的指导,逐渐领悟其中的意义和主旨。
三、繁复的词汇量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词汇更为繁复,其中包含了许多古代用法和解释。
初学者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来记忆和理解古汉语的词汇。
此外,由于文言文的生僻字较多,学生还需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古文阅读的技巧古文阅读不同于现代汉语的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学生需要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用字习惯以及句子的结构和衔接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解读,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古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五、写作表达的规范性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除了阅读能力,写作表达的规范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尽可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通过模仿经典的古文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和艺术魅力。
六、注重实践和应用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阅读、演讲等方式,将所学的文言文知识灵活运用,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此外,参加古文阅读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与理解。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知识概述语法=词法+句法;语法是连接古今汉语的时空隧道。
阅读古文的三大障碍:眼花缭乱的词类活用;体系庞杂的文言虚词;纷繁变幻的文言句式。
但是,理解了汉语语法,这一切都不再是障碍。
所以,学语法不是为了懂语法,而是为了读懂文言文。
理解汉语的词类,能见词判性;会分析古今句子的结构,一眼识别古文中的倒装句。
知识精讲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句子1.句子: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着一定语调、表示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2.句子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为主谓句;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为非主谓句。
(1)主谓句:她‖瓜子脸;她‖身份特殊(2)非主谓句:蛇!站住!好大的雨呀!禁止吸烟!嘿!4.单句的成分及概念:(1)句子成分及位置:[状]+(定)+ 主+[状]+ 谓+<补>+(定)+ 宾(2)概念:a.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b.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c.宾语:在谓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d.定语:是名词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主要用来修饰、限定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e.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f.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是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5.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分成主语和谓语;第二步,找宾语,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找定、状、补语。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的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下面将整理一些初中语文中常见的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和术语解释1.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指以汉字书写,使用古代汉语文法和词汇的文学体裁,包括古代诗文、史传、哲学著作等。
2.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具有古朴、简练、意蕴深刻等特点,注重运用典故、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3.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字词解释、句子结构分析、文化背景把握等方面,注重领会古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文言文的基本语法1. 文言文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通常使用主谓宾的基本语序,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较为简洁明了。
2. 文言文的古汉语语法:文言文中存在着很多古汉语语法现象,如动词的重叠使用、补语的分配等,在学习中需要注意把握。
3. 文言文的词类和词义:文言文中词类丰富,含义多样,需要通过课文和词典的辅助,理解不熟悉的词汇。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和夸张:文言文常常使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意图,例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 典故和引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典故和引用,以丰富文章内涵,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 对仗和押韵:文言文中常常通过对仗和押韵来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节奏感,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文言文阅读方法1. 结合课文背景:阅读文言文时,要结合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古人的思想观点和社会环境,例如《论语》中的孔子言论。
2. 了解作者意图:文言文的阅读要注重把握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体验。
3. 多角度思考:阅读文言文时,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文中的比喻、夸张和典故,丰富自己的思考能力。
五、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技巧1. 反复阅读:文言文的理解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多次阅读可以理解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概述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形式,其特点是语法结构简练、词汇含义丰富、表达方式含蓄。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以便能够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二、文言文的词汇1. 单音节词:文言文中大多数词都是单音节的,如“人”、“山”、“水”等。
2. 复音节词:部分词汇由两个或多个单音节词组合而成,如“君子”、“大人”等。
3. 通假字:由于古代汉字书写的不便,出现了许多通假字,即一个字可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如“知”通“智”。
4. 古今异义词:有些词汇在古代和现代有不同的含义,学习时需注意区分,如“行”在古代可表示“走”也可表示“行为”。
三、文言文的句式1. 省略句: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主语或宾语的句式,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2. 倒装句:文言文中的主谓宾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常常出现倒装现象,如“吾谁与归”。
3. 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多用“者……也”结构,如“此余之所得也”。
四、文言文的修辞1. 比喻:通过类比来表达意思,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 排比:使用并列句式,增强语言的节奏和表现力,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 设问:通过提出问题引出下文或引发思考,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五、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上下文推断:利用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断生词或难句的含义。
2. 注释辅助:借助课本或参考书籍中的注释来理解文言文。
3.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篇章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文言文的常见文学形式1. 诗词:如《诗经》、《唐诗》、《宋词》等,是文言文中的重要文学体裁。
2. 散文:包括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如《岳阳楼记》、《出师表》等。
3. 小说:虽然在初中阶段接触较少,但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也包含大量的文言文成分。
七、文言文的实用写作1. 模仿写作:通过模仿经典文言文篇章,学习其表达方式和技巧。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同学们的语言素养和文化修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中文言文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1、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比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战争”等。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
常见的有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例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名词“军队”,在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之(1)作代词,代人、事、物。
(2)作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凑足音节,无实义。
(3)作动词,“到……去”。
2、而(1)表并列,“和”“又”。
(2)表承接,“然后”“就”。
(3)表转折,“但是”“却”。
(4)表修饰,“地”。
3、以(1)作介词,“用”“把”“凭借”“因为”等。
(2)作连词,表目的“来”;表结果“以致”。
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四、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愉快。
五、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1、信忠实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3、雅用词优美,富有文采。
翻译时要注意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对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要准确翻译。
初中语文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通用)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
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
“何……之有”可译为“有何……”。
“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
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
如:(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
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
如:(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
如:(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
如:(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二、标点辨析文言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研究者根据现代的标点规范为其加上标点,以便于大家学习和研究。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汉语语法(二)——文言文语法
[今义]泛指河流(2)“股”: [古义]名词,⼤腿。
[今义]①⼤腿。
②事物的⼀部分。
③量词。
2、词义缩⼩如:(1)“狱”: [古义]①名词,监牢。
②名词,官司,案件。
[今义]监牢。
(2)“让”: [古义]①谦让。
②责备[今义]只表谦让3、词义转移如:(1)“窃”: [古义] ①私下,私意。
②“我”的谦词。
[今义]偷窃。
(2)“涕”: [古义]眼泪[今义]⿐涕4、感情⾊彩的变化如:(1)“卑鄙”: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不含贬义。
[今义]品质恶劣,含贬义。
(2)“风流”: [古义] ①杰出、英俊。
②繁华的景象。
[今义]⽣活浪漫放荡;男⼥关系不正当。
5、双⾳词(1)“中间”: [古义] 中,当中;间,夹杂着。
[今义]当中。
(2)“指⽰”: [古义] 指点给…看。
[今义]为指导⼯作⽽发出的⼝头或书⾯意见。
四、偏义复词(⼀)定义:所谓偏义复词,是指由两个意同或意反的词素构成的复合词,其中只有⼀个语素表⽰意义,另⼀个语素不表意义,只作陪衬,词的意义落在⼀个词素上。
(⼆)举隅:(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如:①则⼭下皆⽯⽳罅,不知其浅深(《⽯钟⼭记》)——“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②备他盗之出⼊与⾮常也(《鸿门宴》)——“出⼊”是反义词,此处只取“⼊”的意思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如:①今有⼀⼈⼊园圃,窃其桃李(《墨⼦·⾮攻》)——“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此处只取“园”之意第⼆节句法⽂⾔特殊句式⼀、判断句1、主语后⽤“者”表⽰停顿,谓语后⽤“也”表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谓语后“者也”连⽤。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谓语后⽤“也”表判断。
例:环滁皆⼭也。
4、⽤“为”表判断。
例:如今⼈⽅为⼑俎,我为鱼⾁。
5、⽤“乃”、“则”、“即”、“⾮”等表⽰判断。
例如:吾翁即汝翁。
此则岳阳楼之⼤观也。
⼈⾮⽣⽽知之者。
6、直接⽤名词充当谓语表⽰判断。
例:刘备,天下枭雄。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中文言文的重要知识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词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文言文中,有些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同。
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妻子”在古代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2、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故”,可以表示“原因、缘故”,如“既克,公问其故”;也可以表示“旧的、原来的”,如“温故而知新”。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表示“高兴”。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对句子的结构和语气起着重要作用。
1、之“之”的用法多样,可以作代词,代指人、事、物;也可以作助词,有“的”的意思,还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作动词,“到、去”。
2、而“而”可以表示并列、转折、承接、修饰等关系。
例如,“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表示并列;“人不知而不愠”中表示转折。
3、以“以”常见的用法有“用、凭借、因为、把”等。
如“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是“用”的意思。
三、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乃”“为”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省略句文言文常常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
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3、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比如“鞭数十”中的“鞭”,本是名词“鞭子”,在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2、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和“远”,分别是“亲近”“疏远”的意思。
3、名词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是“像狗一样”的意思。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汇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汇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初中语文语法(文言文)总复习PPT PPT课件 图文
❖ 助词: 结构:的 地 得 语气:吗 呢 吧 动态:着 了 过
❖ 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喂、哎 呀、嗯”
❖ 拟声词:摹拟声物声音的词。 “砰、轰隆、 哗啦啦
❖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它的宾语组成。宾语在 动词之后,是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 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吃晚饭、盖房 子、住石洞 、给我一支笔”
❖ 动补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组成。补 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 补充说明的作用。“洗得〈干净〉、翻了 〈一阵〉 、抱〈起来〉、热得〈出汗〉 大得 〈多〉”
语)宾语 (我)的叔叔‖[小心翼翼]地抱〈走〉了(小)
弟弟。
文言文语法
一、词类活用
❖ 使动用法:不能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和形容 词带了宾语,使宾语发生了什么变化或具备 了什么性质。 项伯杀人,臣活之。 春风又绿江南岸 。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 意动用法:
❖ 形容词意动用法: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 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 形容词做名词: 披坚执锐(“坚”是坚固的铠甲;“锐”是锋利的 兵器)
二、特殊句式
❖ 判断句式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 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A“……者,…也” 表判断,“者”表停顿,“也” 表判断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夫战,勇气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B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的转移:“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是“行走”的意思。
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3. 一词多义。
- 以“之”为例:- 再看“其”:二、虚词。
1. 而。
2. 于。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四、文言文翻译。
1. 原则。
- 信:忠实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 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雅:译文优美,有文采。
2. 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
例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卧龙”直接保留。
- 删: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在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可删去。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要补出省略的主语。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虽”换成“虽然”,“但”换成“只是”等。
-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如“何陋之有”要调成“有何陋”。
五、文言文诵读。
1. 断句。
-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如“今齐地/方千里”,“齐地”是主语,“方千里”是谓语,在主谓之间断开。
- 根据虚词断句。
像“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后面断开。
- 根据对话标志断句。
“曰”“云”等后面一般断开,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节奏。
- 一般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也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是主语,“不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部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现象重要注解初...
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法现象重要注解1. 《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用“烟火色”喻像烟火一样的脸色。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借梨花喻雪。
3. 《秋浦歌》:“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借“秋霜”喻白发。
4. 《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借“金”喻月光;“静影沉璧”借“璧”喻水中的月影。
5. 《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借“千里马”喻人才,借“伯乐”喻慧眼识人才的领导。
二. 借代(一)全体代部分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借“武陵人”代武陵某一个人。
2. 《曹刿论战》:“肉食者”借“肉食者”代大官。
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借“故人”代孟浩然。
(二)部分代整体1.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借“鸡黍”代饭菜。
2. 《岳阳楼记》:“锦鳞游泳”借“鳞”代鱼。
3. 《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借“三虫”代各种寄生虫。
(三)借相关的特征来代替1. 《陋室铭》:“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借“白丁”代普通百姓。
2. 《出师表》:“臣本布衣”借“布衣”代老百姓。
3. 《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借“庙堂”代朝廷,借“江湖”代被贬往的地方。
4. 《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借“黄发”代老人,“垂髫”代小孩。
5. 《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借“丝竹”代管弦乐器。
(四)以官名、地名来代替1. 《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借“益州”代蜀汉。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借“侍中”代郭攸之,借“尚书”代陈震,借“长史”代张裔,借“参军”代蒋琬。
三. 互文指上下文文意互相交叉,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遇到互文时,翻译要特别留意。
1.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并非只能东市买骏马,不能买长鞭……而是在东西南北市买骏马长鞭等。
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成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口3. 《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是不以物、己喜,不以己、物悲。
初中语文 古代汉语复习
“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其中“亟”的含义是(屡次)“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句中“甲兵”的含义是(甲:铠甲兵:武器)“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其中的“虞”和“涉”的含义分别是(虞:猜测,预料涉:踏入,进入)“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句中的“之”是代词,指代的对象是(指虞)“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其中第二个“武”的用法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克”的意思为(能)“衣裳”这个复合词的构成方式是(联合)“颜渊蚤死”中蚤是(蚤通早,过早的)“以刀劈狼首”中“狼”充当(定语)“登轼而望之”中“登轼”充当(状语)“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中“女”是(通:汝,暗指统治者)“小学”的含义在古代是指(文字,后来尤其是清代包括了形,音,义三个方面)《说文解字》首创部首排列法,全书共分部首(540个)“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中“发”的意思是(启封)“好”的本义是(泛指一切美好食物)“访”的本义是(广泛征求意见,问询)“反”的本义是(通:翻,翻转,颠倒)“如”的本义是(随从,依照)“奔”的本义是(快跑)“谢”的本义是(认错,致歉)“责”的本义是(债款,债务,索取(财务))“让”的本义是(责备)“战”的本义是(作战)“见”的本义是(视也,看到)“望”的本义是(远望)“信”的本义是(真心诚意)在“孟姜、伯姬”这样的姓氏中,在姓前加“孟、伯”表示(排行)“辟”的本意是(施加刑法)“引”的本义是(拉开弓)“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全句属于(判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该句中“焉”的词性是(语气助词)“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一句中“谓”的宾语是(之)上古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一般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珏以示之三”一句中的“三”是作(补语)古代汉语中,变更动宾词序时,常用代词“是”或者“之”复指提前的宾语。
初中必考文言文精讲
初中必考文言文精讲文言文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必考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以《红楼梦》为例,从语法、词汇、表达技巧等方面对文言文进行精讲。
一、文言文的语法特点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谓宾的语序灵活文言文的语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主谓宾、宾主谓的顺序都可以出现。
例如,《红楼梦》中有一句“余亦欲尽力行之”,现代汉语应为“我也想尽力去做”。
2.动词的使用频率较高文言文中使用动词频率较高,且动词的形式多样,常由名词加上句末的“之”构成。
例如,“见”、“思”等动词常出现在文言文中。
3.虚词的使用较多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较多,如“之”、“乎”等。
这些虚词在文言文中起到连接、衬托、修饰等作用,使文章更加凝练精美。
4.典型的寓意表达文言文经常使用象征、寓意和谐的表达方式,善于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如,“玉生烟而爱无痕”中的“烟”指的是薄情的女子。
二、文言文的词汇特点文言文的词汇丰富多样,常使用古代汉语中的词汇,特点如下:1.多音字的使用文言文中有很多多音字,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确定读音。
例如,“玉怡”在《红楼梦》中有时读作“yí”,有时读作“yū”,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
2.古代汉语的特殊词汇文言文中有一些古代汉语中的特殊词汇,如“勿”、“且”等。
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少,需要通过学习和积累才能理解和运用。
3.成语、典故的运用文言文中常使用成语和典故来表达特定的含义,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例如,“纸上谈兵”、“大道至简”等都是常常出现在文言文中的成语。
三、文言文的表达技巧文言文的表达技巧是整篇文章的精华所在,它体现了作者的修辞功底和思维深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的使用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比喻等,使文章形象生动、情感深厚。
例如,“白须公曰”中的“白须”是对老人们的一种夸张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汉语语法知识初中语文古汉语语法知识一、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内环式高粘度泵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nyp 内环式高粘度泵(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
(意动用法)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NYP转子泵(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高粘度齿轮泵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LC型罗茨泵(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NYP高粘度泵安装尺寸(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
CYB系列稠油齿轮泵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CYB稠油泵(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燃烧器油泵(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ZZR重渣油燃烧器油泵(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北京燃烧器油泵(1)邑人奇之(《伤仲永》)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北京燃烧器油泵(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二、常见文言虚词燃烧机重油泵(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ZYB燃烧器高压渣油泵2、用作助词: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②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宋何罪之有?(《公输》)甲醇燃烧器泵③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zyB燃烧器油泵④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记忆顺口溜:ZYB燃烧器泵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二)其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北京渣油泵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渣油泵ZYB-7.5/2.0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记忆顺口溜:3000型沥青拌合楼重油泵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三)以1、作为介词煤焦油燃烧器油泵①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②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道。
③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例:2、作为连词BWCB保温沥青泵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沥青保温泵表示范围译为“到”“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CLB型沥青泵“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四)于1、对,对于。
向贫者语于富者曰。
夹套保温泵2、在,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3、与,跟,同。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6、被受制于人保温齿轮泵记忆顺口溜: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LCB沥青泵(五)而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LB型沥青保温齿轮泵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ZYB 高温齿轮油泵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醉翁亭记〉)记忆顺口溜:KCG高温齿轮油泵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六)虽: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KCB齿轮油泵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七)然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ZYB高温齿轮泵3、助词:分两种情况: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像…似的”。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CYZ自吸式离心油泵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CYZ型自吸式离心油泵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三、文言句式CYZ自吸油泵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
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
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yz自吸式离心泵(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斯是陋室,惟吾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CYZ自吸式离心油泵(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LCX型罗茨油泵(9)“……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10)“……,……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战,勇气也(11)“……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主要有:CYZ 型自吸式离心油泵安装尺寸及曲线图(1)省略主语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b 蒙后省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渣油泵(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
(《狼》)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急湍甚(于)箭。
(《与朱元思书》)KCB齿轮泵(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3、倒装句:倒装句主要有四种:齿轮泵(1)主谓倒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