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及评析.doc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
土地的誓言教案《土地的誓言》教案(优秀6篇)《土地的誓言》的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理解“土地的誓言”。
(2)理解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
二、教学难点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由“土地”二字导入。
(1)普通人对土地的感情。
(2)小学时学过的肖邦对土地的感情。
(3)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
这些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都是魂牵梦绕,充满深情。
而一个被外敌入侵被迫失去土地,离开故土的人对土地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2、整体感知板书:土地的誓言。
(1)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誓言?(2☆☆)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片。
并简介作者。
(3)他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勾画生字词和相关内容。
(4)解决生字词。
读出“土地的誓言”。
3、精读课文(1)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后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学生朗读第一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来。
问: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充满了什么感情?问:可是,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此时却在日本强盗的魔爪下呻吟,掺遭蹂躏。
教师放影片。
问:读了文章,看了影片,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你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这样的感情?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品味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再读“土地的誓言”,揣摩、品味、朗读。
(3)由“坟前”引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加深理解作者“誓死夺回土地”的感情。
4、朗读艾青的诗小结。
(可以投影)四、拓展延伸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学生自由交流。
土地的誓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学习文中语言运用的技巧。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
3、感悟作者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松花江上》二、学生谈听后感受教师:“是的,歌声使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
《土地的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土地的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土地的誓言》七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测、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同学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测、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课时布置】1课时。
【公开课教案】一、课前三分钟二、导入新课1、有一部电影叫《将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吞没后人们为寻找陆地而展开的斗争。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当____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2、老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同学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身的感受,创设情境。
三、配乐范读,同学朗读1、要求: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老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画出自身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2、同学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整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念、赞美、忧伤、愤怒等〕3、同学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要求: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刚刚自身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老师正音并进展肯定评价。
四、自主研读与赏析1、同学结合课文内容和理解的东北信息,自由交流“东北印象”,然后老师课件展示以“东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激情所发生的根底,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与气氛。
2、老师抛出两个问题,激发同学的自主学习欲望与热情:问题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问题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身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土地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忠诚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3)课文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土地的誓言》。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学生朗读课文。
2. 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
2.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和深层次意义的把握。
3. 写作能力: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写作的能力。
练习及答案:1. 请简述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题。
答案:课文《土地的誓言》以土地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的忠诚。
2. 课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案:课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土地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滋养着我们的生命。
”3. 课文中的句子“我们的土地,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
”表达了什么意思?答案:这句话表达了土地对人们的重要性,土地是人们的根和魂,意味着人们对土地的深深热爱和依赖。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讨论。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提高学生对我国土地政策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土地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观点以及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课文中所涉及的法学原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土地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问答法:回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土地的誓言》及相关资料。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1.2 提问:你们对土地有什么认识?土地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 讲解课文内容2.1 讲解课文《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旨等。
2.2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如土地的公有制、土地使用权等。
2.3 讲解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如土地管理法、土地征收补偿等。
3. 案例分析3.1 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土地问题的实际应用。
3.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思考。
4. 课堂小结4.2 强调土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土地。
5. 布置作业5.2 选择一道与土地法律相关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5.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练习1. 选择题(1) 《土地的誓言》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
A. 王安石B. 邓小平C. 毛泽东D. 周恩来答案:C(2) 下面关于土地使用权转让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B. 土地使用权可以随意转让C. 土地使用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让D. 土地使用权转让无需经过审批答案:C2. 简答题(1) 简述课文《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对土地的观点。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附练习及答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土地的誓言》这篇文章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
2. 介绍作者以及他的其他作品。
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认为土地对于人们意味着什么?教学方法:1. 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土地的看法。
2. 展示作者的简介和作品列表。
练习:1. 请学生简述他们对土地的看法。
第二章:文学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土地的誓言》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角色和情节。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中的主题:土地与生活、土地与希望等。
2. 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什么?3. 分析文章中的角色:他们的动机、发展和变化。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角色和情节。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练习:1. 学生分析并描述文章中的一个角色。
2. 学生解释文章中的一个象征意义。
第三章:语言特点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分析文章的语言风格:朴实、生动、抒情等。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教学方法:1. 讲解和示范:解释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2. 小组活动:让学生找出并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练习:1. 学生找出并解释文章中的一个修辞手法。
2. 学生描述文章的语言风格。
第四章:深入讨论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主题和信息。
2.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2. 鼓励学生探讨文章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深层含义。
练习:1. 学生从社会角度分析文章,讨论文章反映的问题。
张立芝---《土地的誓言》教案及反思
《土地的誓言》张立芝教学目标:1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精彩段落和语句的欣赏。
教学难点:欣赏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前教室放《松花江上》)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是《松花江上》,听过这首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歌声中那段令人悲痛的历史再现眼前。
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一段路轨,诬是中国军队所为,于是炮轰沈阳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无数的东北同胞为了不过亡国奴的日子,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东北同胞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此时,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止的思乡爱国之倾写下了这篇《土地的誓言》。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二教师口述教学目标并强调重难点三板书自学提纲(小组长检查预习结果)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提示:独立思考后,讨论完成下列个题。
2《测评》p22 2 提示:是土地发出的誓言吗?发出了什么誓言?(书上勾)33“研练”一、二提示:一题第1小题在文中用()标出第2小题在文中用“----”标出第3小题各抒己见二题在文中用“——”标出4《测评》p22 4、5 提示:结合写作背景四教师巡视点拨小结(教师提问点拨《测评》p22 4 3 5并板书)第4题总结做题方法(1)体会词语间的细微差别(2)放到句中去理解回忆家乡的一切听见家乡的呼唤思乡难忘家乡的生活爱国为家乡战斗牺牲(学生答)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实际行动来热爱我们的家乡,捍卫我们的祖国。
五听《松花江上》,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又一轮听课在老师和学生的忙碌中结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一些感受。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及评析1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及评析小插曲:本来毛老师准备上《两小儿辩日》,可七年级仅有的一个班已上过这篇课文了。
上课前,毛老师上哪篇课文还琢磨不定,我建议说,初三借一个班上《两小儿辩日》吧,他说那也可以。
可一位老师说要借书,很麻烦,恐怕时间来不及,只好改变主意。
自己的《土地的誓言》课件又找不到,他从邮箱里临时找到了一个人家的《土地的誓言》课件下载到桌面上,在作一些修改。
此时,学生已来到多媒体教室,问毛老师上哪篇课文,毛老师回答还没确定。
随即他拿过学生的几本语文书翻了一下,发现《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上都写得密密麻麻的,而《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上基本一片空白,这时毛老师说了一句,这篇课文没怎么上,看得出他主意已拿定。
上过的课文该怎么上,南湖论剑时沈老师上《爸爸的花儿落了》已作了有益的尝试,好戏就在下面:【片断实录】一、导入让学生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来猜老师此刻的心情,学生猜“好”、“很好”、“非常好”,猜对了前两个,三个字的老师说是“太好了”、“好极了”,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简单介绍 1931、9、18和1941、9、18这两个时间段的历史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情况。
二、要求学生划出新词、喜欢的语句,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可见朗读效果之佳,学生的兴趣、情绪又一次被调动,为下面的成功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篇课文刘飞耀老师在宁波参加省优质课评比时朗读得十分成功,普通话标准,声音好听,又很动情。
毛老师在朗读时对课文钻得深,在语气、语调、抑扬顿挫、感情方面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三、让学生把目光投向第一段师问: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并板书:这是一片的土地。
生1:刻骨铭心。
(老师要求学生说理由,读课文中有关语句。
) 生2:很怀念。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生3:十分想念的家乡。
(我无时无刻……)师问:这土地上有那些东西?(一学生回答)师问:这些土地上的东西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学生答:美丽、富饶。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和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和反思教学目的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揣摩、层次本文具有热情的言语。
3 培育、强化先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层次本文具有热情的言语。
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设计全体感悟与体验1、导入新课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世界»,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先人们为寻觅陆地而展开的妥协。
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
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
但是,九一八事故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着祖国西南大地的时分,有数的西南同胞自愿衣锦还乡,远离故土家园。
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明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西南同胞事先的心境。
2、教员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先生感受歌中的情感,说说自己的感受,创设情境。
3、教员配乐范读课文,先生按要求听读课文。
(要求)a.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b留意教员朗诵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掌握和处置。
c画出自己深受震动的句子或词语。
4、先生交流各自的听读感受,全体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念、赞誉、忧伤、愤怒等)5、先生朗诵课文,进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要求:流利、准确、并尽量读出刚才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然后教员正音并停止一定评价。
自主研读与赏析1、先生结合课文内容及了解的西南信息,自在交流〝西南印象〞,然后教员课件展现以〝西南印象〞为主题的图片。
借此进一步掌握作者对故土的热情所发生的基础,同时为自主学习创设一个〞各抒己见〞的环境与气氛。
2、教员抛出两个效果,激起先生的自主学习愿望与热情:效果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诵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了解和体会。
效果二: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腕把自己对故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先生精读课文,停止言语品味,自主学习,协作交流,明白:效果一: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它呼唤我回去。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今日我共享的《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盼望可以关心到大家。
一、导入师:今日我们上的这篇课文是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当同学们初看这个题目时有什么怀疑呢?【设计意图:培育同学素读文章的力量,《土地的誓言》一文,从课题切入,让同学在接触文本之初提出疑问,激发同学的阅读爱好。
】生1: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生2:土地怎么会发出誓言呢?生3: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呢?师: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大家的怀疑!二、研习文本触摸关东大地,体会酷热情感师:先听老师朗读课文,思索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并用笔划下课文中的依据。
投影显示:这是一片________土地(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生仔细听读课文,不时圈点勾画)【设计意图:通过两段不同的配乐,让老师的朗读更具有感染力,让同学能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能更深感受到作者笔下黑土地的漂亮丰饶。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后,信任同学们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肯定的了解,请同学们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沟通一下,然后我们全班共享。
(生同桌沟通)师:下面我们来请同学说说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生1:这是一片富裕的土地。
表现在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松香气味的煤快、赤色的足金说明这片土地肥沃,物产和矿藏资源丰富。
生2:从红布似、金黄、斑斓、赤色我还觉得这是一片五颜六色的土地。
师:你有一双发觉美的眼睛,能告知大家通过这些词,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吗?生2:看到高粱成熟,远远望去似一快红色的布遮盖着大地,豆粒又大又圆,浑身泛着成熟的金色,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活力与丰饶。
师:你的想象让老师佩服啊。
生3: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处处飞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这片土地的富裕。
师:哪一个字特殊能体现?生3:厌,形象说明白粮食多,不是吃饱了,而是已经吃得厌掉了。
生4:这是一片幸福的土地。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欢乐的劳动,欢乐的收获。
师:文中有详细体现么?生4:空气中都有一种高兴的声音、天空清亮透亮,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稻禾的香气是剧烈的,碾着新谷的场子辘辘地响着。
七年级下册9《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
七年级下册9《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一、深情导入,营造氛围(课前播放《松花江上》,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以东北富有个性的景物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音乐结束后,师导入。
) 师: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
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却不能回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
二、听读课文,述说感受师:先听老师朗读课文,听读时请勾画出生字词,注意老师朗读时的语气、语速和重音,然后用一句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认真听读课文,不时圈点勾画。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后,相信同学们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请说说你的感受。
生1:很震撼,有热血沸腾的感觉。
生2:语言很有气势,不可阻当。
生3:感觉作者的心在不停地跳动,好像是一口气写完的。
生4:我能感觉到文章写得很好,但有些句子我却不能理解它的含义。
师:好的,你很坦诚,请标出不理解的语句,希望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师: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建议同学们用“这是一方的土地,表现在”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
(生自由朗读课文,很快找出文章中共有两处描写故乡土地的文字。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确,下面请男生读第1节中的“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女生读第2节中的“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思考刚才的问题,然后交流。
(生边读边在书上加注。
师巡视。
)生1: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绚丽多姿的故乡,令人喜爱。
生2:这种美丽还表现在“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及评析_土地的誓言 课堂实录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及评析_土地的誓言课堂实录》摘要:己《土地誓言》课件又不到他从邮箱里临到了人《土地誓言》课件下到桌面上作些修改,、导入让学生用、两、三猜老师刻心情学生猜、很、非常猜对了前两三老师说是太了、极了学生情绪被调动起了,(我无无刻)师问这土地上有那些东西?(学生回答)师问这些土地上东西给我们种什么感觉?(学生答美丽、富饶插曲毛老师准备上《两儿辩日》可七年级仅有班已上这课了上课前毛老师上哪课还琢磨不定我建议说初三借班上《两儿辩日》吧他说那也可以可位老师说要借很麻烦恐怕不及只改变主己《土地誓言》课件又不到他从邮箱里临到了人《土地誓言》课件下到桌面上作些修改学生已到多媒体教室问毛老师上哪课毛老师回答还没确定随即他拿学生几语翻了下发现《两儿辩日》这课上都写得密密麻麻而《土地誓言》这课上基片空白这毛老师说了句这课没怎么上看得出他主已拿定上课该怎么上南湖论剑沈老师上《爸爸花儿落了》已作了有益尝试戏就下面【片断实录】、导入让学生用、两、三猜老师刻心情学生猜、很、非常猜对了前两三老师说是太了、极了学生情绪被调动起了接下简单介绍 93、9、8和9、9、8这两段历史背景及作者当情况二、要学生划出新词、喜欢语句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课(学生情不禁地热烈鼓掌可见朗效佳学生兴趣、情绪又次被调动下面成功教学作了很铺垫这课刘飞耀老师宁波参加省优质课评比朗得十分成功普通话标准声音听又很动情毛老师朗对课钻得深语气、语调、抑扬顿挫、感情方面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三、让学生把目光投向段师问你觉得这是片怎样土地?并板这是片土地生刻骨铭心(老师要学生说理由课有关语句)生很怀念(她低低地呼唤着我名)生3十分想念乡(我无无刻)师问这土地上有那些东西?(学生回答)师问这些土地上东西给我们种什么感觉?(学生答美丽、富饶)齐我想起红布似高粱怪诞狂风(师评得流畅但要出层次感植物、土地、人、动物、矿藏)再齐上面学生回答了富饶土地这学生说了默契土地(要汇合起)老师补充说是奇怪土地(学生说狐仙姑怪诞狂风)老师说己遍觉得这话是多余学生说这表达了我对土地爱师问我想起了什么东西?齐当我躺土地上候原野上呻吟师问该出什么语气?(生答怀念)再齐师问呻吟什么思?(生答很伤心地叫)师问白桦树什么会呻吟?(生答把己比作白桦树)师提供背景材关东原野被占领了连白桦树也忧伤了呻吟是作者从心灵上流出种痛师问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土地?(哪些词或有什么问题?)默或出声(学生选择默)生问什么说我每寸皮肤都有土粒?生答因他是土地儿子生问欢乐能埋葬吗?(师让这位学生领这句)师换成飘荡多啊?(生交流)生土地被日人侵占了少年欢乐没有了生现剩下是悲愤生3把悲愤情绪体现出了师出悲愤情感(生齐)生问我不能离开她什么用这她?生答体现出他对土地怀恋采用了拟人手法土地就是母亲生这段很美春天响到那头师出欢喜语气齐生问末句什么用泪水洗她切污秽和耻辱?生答用生命洗师问泪水隐含作者怎样感情?(生答悲、愤恨)齐了她污秽和耻辱师这样美丽富饶土地被日人占领长达十多年久日军国主义者干了什么?(师想出示材屏幕不能显示师讲了两日人残杀国人例子)师作国人国青年作他发出了血泪控诉他面对土地发出了誓言究竟发出了怎样誓言?出我必定她而战斗到底污秽和耻辱(学生己放声)师请那位可以当央视台播音员学下(师评放慢效会更)师我永不能忘记全体起立齐【评析】这堂课给我印象深有以下几、不愧名名师有风课前还没确定上什么(终上什么根据学生实际定)临阵不乱体现了位名师扎实、深厚功底良心理素质机智、随机应变能力极强组织、调控课堂及与学生对话能力、对深入使教师开始朗获得了巨成功良开端是成功半教师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情绪给了学生很示和引领赏析课教师不忘学生朗且辅以朗方法指导这样有感情师生富有激情朗顺利展开了对话深入理了课使学生感情得以共鸣情操得以陶冶成功达成了情感、态、价值观这目标3、以生教师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问题识教师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富有价值问题而且多是学生己、多媒体教室上了堂不用多媒体常态课能够达到这样境界充分体现了名师水平和实力让人信。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8.1.10 玉环实验学校713班授课课题:《土地的誓言》授课教师:庞老师一、导入师:《土地的誓言》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生:散文。
(字词检测)师:很高兴大家都有提前预习过。
二、文本研读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第一段,给端木蕻良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东原野的什么东西?生1:喜欢那里的一切。
生2:土地,土地和心连在一起。
生3:儿时在原野的生活。
……师小结:(ppt投影:景物诗行体)师:第二段中,让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画面?生1: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
生2: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
生3: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
生4:九一八战争,可能他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分别。
(PPT展示:诗行体)在故乡的土地上……没有人能够忘记她)师:端木蕻良用诗意性的语言深情地为我们描述了关东原野。
除了诗意性的语言之外,大家还能找到其他不同特点的语言吗?生1:“大地的心跳声”,拟人,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
生2:怀念自己家乡的土地。
生3:第一段排比,非常有气势。
(生齐读)生4:“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师:这里用了呼告的手法。
生5:“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拟人。
师:有同学知道背景吗?(ppt投影:九一八背景介绍)师:日军侵华时,执行三光政策,有两位日本军官甚至打赌,看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甚至再后来,他们烦了一刀刀杀人,索性直接活埋。
端木蕻良被迫离乡,流亡在外十余年,夜夜期盼着故乡,有更多的人被迫永远的留在了故乡。
这怎能不让端木蕻良有所触动呢?所以,他怀着满腔悲愤,写下了这篇《土地的誓言》。
能不能读出他的心声?(ppt投影: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生读)四、课堂小结师:要读出庄严感和投入感。
(生齐读)18.1.10 玉环实验学校702班授课课题:《土地的誓言》授课教师:郑老师一、导入师: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国人绕不开的情愫。
我们一起读读从古至今留下的佳作,感受古人的家国情怀。
《土地的誓言》课堂教学实录
《土地的誓言》课堂教学实录(新教师入职必备,考教师资格证必备)一、深情导入,营造气氛(课前播放《松花江上》,大屏幕上展示东北原野富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以东北富有个性的景物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音乐结束后,师导入)师: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会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章,这就是《土地的誓言》二、听读课文,述说感受师:听老师朗读课文,听读时请请勾画出生字词,注意老师朗读师的语气、语速和重音,然后用一句话说说听后的感受(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学生认真听读,不时圈点勾画)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文章很有震撼力,听后有热血沸腾的感觉②文章语言很有气势,不可阻挡③感觉作者的心在不停地跳动,好像是一口气写完的,或者说一气呵成的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一)师: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建议用“这是一方的土地,表现在”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生齐读描写故乡的部分)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表现在“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②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表现在“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③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表现在“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④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表现在“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⑤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表现在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二)师:故乡真是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呀!读着这两段文字,我们眼前会浮现美丽、丰饶、神秘而和谐的故乡!体会一下,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应该用自豪的语气,读出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②应该用喜悦激昂的语气,读出作者作为一个东北人的骄傲③应该读出层次感,有的地方要一泻千里,有的地方需要深沉舒缓(此环节需要用实例来训练朗读,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四、细读课文,体味情感师:细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对家乡是无比的思念正如文中所说,感情如同江河湖水决堤一样不可遏止,四处“泛滥”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思念家乡②热爱、赞美家乡③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④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此环节的重点在④,投影在哀婉的音乐中展示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图片)五、再读誓言,深化主旨师:作者的家乡如此美丽、丰饶,令人难忘,不能割舍可是现在,土地上却充满着蹂躏,充满着掠夺,多少人背井离乡,多少人妻离子散!美丽和丰饶成为过去,神奇和活力也只能留在头脑中面对这厚重的土地,面对这多灾多难的家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誓言?誓言中表达了哪些决心?(生找出并齐读誓言部分)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作者想急切回归故乡誓言说:“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②作者要为故乡的解放而战斗到底的决心誓言中说:“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③作者要为故乡解放,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宝贵的生命誓言中说:“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面前或者我的坟前”六、走出课文,延伸情感师:列宁曾经说过“爱过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请同学们些一句与爱国主义有关的诗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简要说说理由学生评说,教师整理:①我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丹心”指赤红炽热的心,文天祥的这颗心与端木蕻良对故乡的炽痛之情感将永远激励我!②我选的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想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③我想选用鲁迅先生“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作为座右铭尽管祖国处在黑暗中,仍然执着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青春和热血,这是对祖国何等坚贞、热烈的爱呀!师:同学们黑暗已经过去,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中华民族正在走上伟大复兴,任重道远!祖国的腾飞需要在座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和拼搏最后老师把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中部分语句送给同学们,愿你们铭记于心(生齐读投影文字)“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过智,少年富则过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完整版)《土地的誓言》教案.doc
《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精彩的段落和语句。
教学难点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
教学过程一、导语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面对国土的沦陷,试想,对于东北大地,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
二、介绍背景及作者194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端木蕻良( 1912-1996),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三、订正字音端木蕻良( hóng)炽痛(chì)白桦林( huà)嗥鸣(háo)丰饶( r áo)污秽(huì)亘古( gèn)默契(qì)喷涌(pēn)山涧( ji àn)谰语( l án)田垄( l ǒng)泛滥(l àn)斑斓( bān l án)怪诞( dàn)镐头( gǎo)四、朗文要求: 1.出你有疑的字和句。
2.出你喜和深受感的句。
五、整体感知1.主要内容: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原野上的一切,我听故的呼,我的内心此血沸!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美好的生活令我梦魂,我誓要故母而斗而牲!2.构特点:思考:本文只有两段,大家想一想,两段在内容和构上有何异同?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故的思念之情,然后回,最后直接抒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的誓言》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插曲:本来毛老师准备上《两小儿辩日》,可七年级仅有的一个班已上过这篇课文了。
上课前,毛老师上哪篇课文还琢磨不定,我建议说,初三借一个班上《两小儿辩日》吧,他说那也可以。
可一位老师说要借书,很麻烦,恐怕时间来不及,只好改变主意。
自己的《土地的誓言》课件又找不到,他从邮箱里临时找到了一个人家的《土地的誓言》课件下载到桌面上,在作一些修改。
此时,学生已来到多媒体教室,问毛老师上哪篇课文,毛老师回答还没确定。
随即他拿过学生的几本语文书翻了一下,发现《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上都写得密密麻麻的,而《土地的誓言》这篇课文上基本一片空白,这时毛老师说了一句,这篇课文没怎么上,看得出他主意已拿定。
上过的课文该怎么上,南湖论剑时沈老师上《爸爸的花儿落了》已作了有益的尝试,好戏就在下面:
【片断实录】
一、导入
让学生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来猜老师此刻的心情,学生猜好、很好、非常好,猜对了前两个,三个字的老师说是太好了、好极了,学生情绪被调动起来了。
接下来简单介
绍1931、9、18和1941、9、18这两个时间段的历史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情况。
二、要求学生划出新词、喜欢的语句,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读后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可见朗读效果之佳,学生的兴趣、情绪又一次被调动,为下面的成功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篇课文刘飞耀老师在宁波参加省优质课评比时朗读得十分成功,普通话标准,声音好听,又很动情。
毛老师在朗读时对课文钻得深,在语气、语调、抑扬顿挫、感情方面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
三、让学生把目光投向第一段
师问: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并板书:这是一片的土地。
生1:刻骨铭心。
(老师要求学生说理由,读课文中有关语句。
)
生2:很怀念。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
生3:十分想念的家乡。
(我无时无刻)
师问:这土地上有那些东西?(一学生回答)
师问:这些土地上的东西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学生答:美丽、富饶。
)
齐读: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怪诞的狂风。
(读后师评:读得流畅,但要读出层次感:植物、土地、人、动物、资源矿藏。
)
再齐读。
上面学生回答了富饶的土地,这时一学生说了默契的土地( 要汇合在一起),老师补充说是奇怪的土地(学生说狐仙姑怪诞的狂风) ,老师说自己读第一遍时,觉得这话是多余的,学生说这表达了我对土地的爱。
师问:我想起了什么东西?
齐读: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在原野上呻吟。
师问:该读出什么语气?(生答:怀念。
)
再齐读。
师问:呻吟什么意思?(生答:很伤心地叫。
)
师问:白桦树为什么会呻吟?(生答:把自己比作白桦树。
)
师:提供背景材料:关东原野被占领了,连白桦树也忧伤了。
呻吟是作者从心灵上流出来的一种痛。
师问:第2段,作者是怎样去描写土地的?(哪些词好,或有什么问题?)默读或出声读(学生选择默读)。
生问:为什么说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土粒?
生答:因为他是土地的儿子。
生问:欢乐能埋葬吗?(师让这位学生领读这句)
师:换成飘荡多好啊?(生交流)
生1:土地被日本人侵占去了,少年时的欢乐没有了。
生2:现在剩下的是悲愤。
生3:把悲愤的情绪体现出来了。
师:读出悲愤的情感。
(生齐读)
生问:我不能离开她。
为什么用这个她?
生答:体现出他对土地的怀恋,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土地就是母亲。
生:这段很美。
在春天,响到那头。
师:读出欢喜的语气,齐读。
生问:末句:为什么用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生答:用生命去洗。
师问:泪水隐含作者怎样的感情?(生答:悲、愤恨。
)
齐读:为了她污秽和耻辱。
师: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被日本人占领长达十多年之久,日本军国主义者干了什么?(师想出示材料,屏幕不能显示,师讲了两个日本人残杀中国人的例子。
)
师: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青年作家,他发出了血泪的控诉,他面对土地发出了誓言,究竟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找出来。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污秽和耻辱。
(学生自己放声读)
师:请那位可以当央视台播音员的同学来读一下。
(师评:放慢一点效果会更好。
)
师:我永不能忘记,全体起立,齐读。
【评析】
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不愧为一名名师,有大家风范,课前还没确定上什么(最终上什么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定),临阵不乱,体现了一位名师扎实、深厚的功底,良好的心理素质,机智、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强的组织、调控课堂及与学生对话的能力。
2、对文本深入的解读,使教师开始的朗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的范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绪,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和引领。
在赏析课文时,教师时时不忘学生的朗读,且辅以朗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有感情的文章,在师生富有激情的朗读中,顺利展开了对话,深入理解了课文,使学生感情得以共鸣,情操得以陶冶,成功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3、以生为本,在教师提问的同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富有价值的问题,而且大多是学生自己解决的。
4、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堂不用多媒体的常态课,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充分体现了一个名师的水平和实力,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