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的规划共18页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精华版)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1月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通服务的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缩小地区差别、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
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到200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
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拥有高速公路,有16个省区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1000公里。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正在加快形成。
从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今17年间,在“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的指导下,我国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总体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加大了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我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运输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突出表现在:1、高速公路总量不足,覆盖范围需要继续扩大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仅覆盖了省会城市和城镇人口超过50万的大城市,在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城市中,只有60%有高速公路连接。
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跻身世界前列,而高速公路的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迫切需要继续加快发展。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资讯News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纲要》的编制,是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栏目编辑/郑雪芹| 国内 | Domestic News国内政策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
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
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
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
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 纵横点评 】今年是我国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起始之年,《纲要》印发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件强调要通过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优化等措施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
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划》出炉
《“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
划》出炉
近日,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发
布了《“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规划》,该规划将从2021年至2025年,综合考虑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民航、水运、城市公共交通、物流等领域,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
系统的发展。
规划强调了国家路网建设,将加快建设一批横向纵向主干网、
支线网和连接港口、海关等外部环节的交通枢纽,加强交通运输与
沿线经济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人才、信息等流动。
另外,规划提出了智能化、绿色低碳、无人驾驶等方面的发展
目标,计划到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全覆盖,推广
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智慧交通、智能物流等领域。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
其中,高速铁路方面,将力争实现京津城际铁路提速至每小时350公里,并推进重要
节点站场提速改造,提升铁路供给质量;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将促
进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推进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服务水平;民航方面,将优化布局调整航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低空空管改革,推动空中交通一体化发展;水运方面,将完善内河联运体系,提升航道和港口服务水平,建立现代化的水运公共服务平台;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将推动公共交通快速发展,建设现代化公共交通体系;物流方面,将优化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国际物流合作等。
该规划将对交通运输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部发布《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文
《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文目录前言一、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二)存在问题(三)布局评价二、功能定位(一)优势分析(二)功能定位三、布局原则(一)发展目标(二)布局原则四、布局方案(一)层次划分(二)布局方案五、实施方案六、实施前景七、保障措施前言内河水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积极倡导发展内河水运,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内河航道、港口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内河水运货运量持续增长,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水运市场日趋活跃,内河水运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较好时期。
目前,全国形成了以长江、珠江、京杭运河、淮河、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体的内河水运布局,内河水运的服务腹地有了较大的延伸和扩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为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国家发展内河水运的意志,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更好地指导内河水运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占地少、运能大、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促进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
规划重点是内河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
内河其他等级航道、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各地内河水运规划中明确。
规划的实施期限为2006年~2020年。
一、现状评价(一)发展现状1、内河航道2005年,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3万公里,占河流总长的29%,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和淮河水系,分别占50%、13%和14%。
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及以上航道15328公里,约占12%,其中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8631公里,约占7%;其它等级航道约占88%。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长江干线已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和运量最大的河流,西江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西南与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杭运河已成为我国“北煤南运”的水上运输大动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已成为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正文:---------------------------------------------------------------------------------------------------------------------------------------------------- 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交通部1996年1月2日发布)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365JT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工作,提高《规划》的质量,使工作步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公路主枢纽是在公路主骨架与水运主通道、铁路和航空干线交汇处的全国综合运输网重要结点上,逐步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和装卸储运、中介代理、通信信息和辅助服务等基本功能的公路运输站场服务系统。
第三条《规划》是公路主枢纽建设决策的重要环节,是365JT城市总体规划、综合运输规划、公路365JT交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路主枢纽建设的前期工作。
《规划》属于长远发展规划,是编制五年建365JT设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是公路主枢纽建设、营运、管理的宏观指导性文件。
第四条《规划》必须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与目标,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生产力分布的格局,满足社会经济对公路运输站场服务系统的需求。
第五条《规划》应充分考虑综合运输为体系的交通业的发展,发挥公路运输衔接其它运输方式的优势,处理好与水运港口、铁路站场、航空港之间的关系,做到信息互通、能力匹配,使运输生产的全过程保持高效连续,提高综合运输的总体效益。
第六条《规划》必须注意与干线公路特别是国道主干线布局及能力、车辆365JT技术水平、公路运输组织方式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公路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势。
第七条《规划》应有长远战略思想,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远期与近期、需要与可能、新站与旧站之间的关系。
不但应建设、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还需研究科学实用的运输组织方式,使二者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公布:公路网总规模约40万公里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公布:公路网总规模约40万公里来源:科技日报 2013-06-24交通运输部6月20日公布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编制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
今后十几年,我国将投入4.7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总规模约40万公里的国家公路网。
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将都有普通国道覆盖,国家高速公路连接所有地级行政中心及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
据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介绍,总规模为40.1万公里国家公路网由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两个路网构成。
普通国道网由12条首都放射线、47条北南纵线、60条东西横线和81条联络线组成,总规模约26.5万公里。
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约11.8万公里;另规划远期展望线1.8万公里,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
戴东昌表示,通过《规划》的实施,我国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干线公路网络,实现首都辐射省会、省际多路连通、地市高速通达、县县国道覆盖。
1000公里以内的省会间可当日到达,东中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往返、西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到达;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区、城市群内外交通联系紧密,形成多中心放射的路网格局;沿边沿海公路线路贯通,国边防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有效连接国家陆路门户城市和重要边境口岸,形成重要国际运输通道,与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联系更加便捷。
在规划中,普通国道的里程将由10.6万公里增加到26.5万公里。
对于这种明显的增加,相关政府方面表示原因在于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长。
据统计,当前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1亿辆,是1981年的60倍。
预计到2030年,交通运输需求量、主要通道交通量或将有3—4倍的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指出,面对交通需求量的增长,10.6万公里的普通国道显然已不能支撑和适应。
交通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分析
5
*济(南)泰(安) 青岛 淄博 *烟(台)威(海) 济宁 潍坊 临沂 12
荷泽 德州 聊城 滨州 日照
*广(州)佛(山) *深(圳)莞(东莞) 汕头 湛江 珠海 10
江门 茂名 梅州 韶关 肇庆
海口 三亚
2
61
山西
太原 大同 临汾 长治 吕梁
5
吉林
长春 吉林 延吉 四平 通化 松原
6
黑龙 江
哈尔滨 齐齐哈尔 佳木斯 牡丹江 绥芬河 大庆 黑河 绥化
❖ 加快鹰(潭)瑞(金)梅(州)铁路、浦(城)梅(州)铁路、广(州)梅(州)汕(头) 铁路扩能前期工作,适时开工建设。规划研究吉安至建宁铁路。研究瑞金火车 站升级改造。规划建设兴国——赣县、寻乌——全南、乐安——宁都——于都、 广昌——建宁、金溪——资溪——光泽等高速公路。
四、布局方案和效果
(一)布局方案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数为179 个,其中12个为组合枢纽,共计 196个城市。 原45个公路主枢纽已全部纳 入布局规划方案,是国家公路运 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居主 导地位。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的布局方案详见下表。
地区 东部
省份 北京 上海 天津 河北 辽宁 江苏 浙江 福建
5
甘肃
兰州 *酒(泉)嘉(峪关) 天水 张掖
4
青海
西宁 格尔木
2
宁夏
银川 固原 石嘴山
3
新疆 (兵团)
乌鲁木齐 哈密 库尔勒 喀什 石河子 奎屯 伊宁(霍尔果斯)
7
西部合计
62
全国合计
179
注:*为组合枢纽
(二)布局效果
1.体现了“以人为本”。 2.突出了“服务经济”。 3.强化了“综合运输”。
第二章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与布局
新的交通枢纽场站规划布局方法
优缺点:
主要研究区域枢纽与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相互 关系 没有涉及与国家交通运输网络的关系 没有考虑枢纽内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站点的 物流和客流的换乘。 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数学物理模型与效益成本分析法
1.一元交通枢纽场站布局的重心法 2.一元枢纽场站布局的微分法 3.成本分析法
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与城市道路的配合
综合性货运站或货场 进、出口处应修建辅 助道路与城市货运干 道相联接,避免将货 场直接布置在城市干 道旁侧。
(五)交通枢纽既有设备的利用与改造 1.铁路站场改造:各种设施功能的调整与其分布 位置的变动,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结和分工, 改善枢纽设施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 客运站的改造方式 既有货运站改建:
(三)交通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布局的配合
交通枢纽的布置形式: 终端式枢纽:分布于陆上干线尽头或陆地的边缘处 伸长式枢纽:干线从两端引入呈延长式布局 辐射式枢纽:各种干线可以从各个方向引入 辐射环形枢纽:由多条放射干线和将其连接起来的 环线构成 辐射半环形枢纽:分布于海、湖、河岸边 基本原则:既考虑枢纽本身运营的需要与发展,又要 力求避免干扰城市。
铁路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布局的配合
(1)一站枢纽 (2)三角形和十字形枢纽 (3)顺列延伸式枢纽 (4)并列式枢纽 (5)环形或半环形枢纽 (6)尽端式枢纽
(四)交通枢纽场站布局与城市道路的配合
原则: 保证场站与城市各区联系方便,使旅客和货物及 时集运和疏散 尽量使集散的交通流不要与城市主要交通流发生 干扰。 客运站与城市道路的联系:站前广场 (1)广场位于城市道路尽端 (2)广场位于城市干道一侧 (3)与几条辐射道路相联系的广场 (4)多广场与城市道路连接方式
交通运输规划第九章运输枢纽布局规划
(路网和路段)的互动关系
(4)对交通枢纽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 从而
忽视本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有效衔接和整合
(5)计算结果可靠性较差,通常只能为定性分析提供 参考
新方法:尝试应用交通规划、交通流理论来反映交 通枢纽所在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动态变化特性,从 枢纽运转机理和枢纽与网络之间动态关系入手,交 通规划的四阶段理论+物流学的物流网点选址模型 +运筹学。
计算出每个场站的总费用,从中选择总运输成本最 小的点作为最佳的场站选址。
以上方法均属于传统的布局方法,该方法优缺点:
(1)能较好反映枢纽的运转机理;
(2)缺乏从路网整体角度研究枢纽,只从静态的、抽 象的
角度研究枢纽场站的规划与布局,没有考虑枢纽所处 交通运输网络的动态变化对枢纽布局带来的影响;
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则该问题可描述为:在运输需求、运输系统运行机制 与费用函数约束下,确定最优数量、最优位置或最优 规模等目标,并用数学模型表述该目标的整个过程。
二、单一运输枢纽选址模型与方法 1、基本假设: (1)假设一定分区的运输需求量集中于某一点; (2)运输网络节点之间的距离用直线距离表示; (3)由变动运输成本确定总运输费用。 2、解决方法:因素分析法、重心法、成本法、线性规
(2)是组织与管理功能,运输枢纽是处理不同运 输方式的运输线路的旅客和货物的装卸(上下车)、 中转服务、换乘与换装,运输组织与管理以及候机 (车、船)服务、仓储服务等后勤服务 。
承担着枢纽所在区域的城市内部交通和对外交通的 功能,完成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地方作业等 与运输相关作业的功能。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桥梁和 纽带,它对所依托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08]3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治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治理局:为进一步推进高速公路交通情形调查工作科学开展,完善我国公路交通情形调查体系,部组织编制了《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规划》实施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目前已通车路段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站的建设资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依照实际情形确定资金来源,在建路段和待建路段调查站的建设资金纳入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投资。
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站的日常运行爱护费用在高速公路通行费中列支。
三、部级公路交通情形调查数据中心设在部规划研究院。
省级公路交通情形调查数据中心可酌情设在相关单位(如省公路局、省交通厅信息中心、省高速公路治理机构、省高速公路治理公司等),省(区、市)交通厅(局、委)要给予其明确的职责。
四、各单位要遵循《规划》确定的体系架构、调查站布设原则、实施原则和实施序列及建设标准,坚持交通情形调查体系建设与高速公路进展相适应,与高速公路建设相衔接,满足交通进展和公众便利、安全出行的要求。
五、《规划》实施中要优化设计,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高速公路现有设施设备。
六、注重提升高速公路交通情形调查体系的运行治理水平,逐步建立科学的高速公路交通情形调查治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和规范化。
交通运输部二○○八年十月十四日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一、规划的必要性高速公路要紧连接大中都市、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口岸,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都市间的快速客货运输,是我国公路网中层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支撑经济进展、推动社会进步、保证国家安全、服务可连续进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全文
“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国发〔2012〕18号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与《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衔接,制定《“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7万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71%,运输能力紧张状况总体缓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
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五纵五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进程加快。
铁路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及西部铁路大规模开工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八条公路干线建成通车,农村公路通达和通畅水平显著提升;一批专业化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以长江、珠江等水系和京杭运河为主体的内河水运格局基本形成;枢纽和干、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跨区域油气骨干管网初具规模;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初步成网;综合交通枢纽起步建设;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2.技术装备实现跨越发展。
掌握了高速铁路成套技术,铁路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部分地区实现高速公路联网电子不停车收费;超大型油轮、集装箱船舶的建造水平大幅提升;空管新技术推广应用;铁路、公路、机场等建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水筑港、河口航道治理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运输枢纽布局规划
1
交通枢纽规划的定性考虑
2
交通枢纽布局模型
1
第一节 交通枢纽规划的定性考虑
一、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枢纽规划与交通运输网络规划的配合 三、枢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 四、枢纽规划与自然条件的配合
2
一、枢纽规划的主要内容
枢纽的总体布局规划属于长期发展规划, 对交通枢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起宏观指导 作用。 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经济与交通运 输的调查分析、发展预测、交通枢纽场站布 局优化、枢纽系统设计、社会经济评价、建 设项目实施序列计划和资金筹措等工作。
33
四、枢纽规划与自然条件的配合
水文地质条件—枢纽内站场标高,按所在 地区江河水位标高的影响分类: 一类属于自然条件的江河洪水位及内涝 水位,这是根据历史上洪水位资料推算百年 周期的水位来确定的。 一类是因国家大规模水利建设筑坝蓄洪 抬高了水位,这是根据拦洪坝最大蓄水位来 确定的。
34
四、枢纽规划与自然条件的配合
(2)三角形和十字形枢纽: 图2-6(a):城市基本上位于枢纽的某一象 限内,互相干扰少,城市有一定发展余地; 图2-6(b):枢纽将城市分割为二,互相干 扰较大; 图2-6(c):城市被十字交叉的铁路干线分 割成多块互相干扰更加严重。
20
3.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布局的配合
21
3.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布局的配合
(3)顺列延伸式枢纽 受地形限制,城市用地呈狭长形带状发展时, 铁路枢纽往往沿城市纵向延伸,与城市有较长的接 触范围,这种枢纽有利于布置各专业站,铁路干线 应尽量沿城市边缘布置,以防止城市被分割。
22
3.枢纽布置形式与城市布局的配合
(4)并列式枢纽 将客运站布置在市区一侧,编组站布置在市区 边缘,两端复杂的进站线路疏解区应尽量避免设在 市区内。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12.09•【文号】国发〔2021〕27号•【施行日期】2021.12.0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21年12月9日“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基本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为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基础保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交通运输保障、促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年里,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翻一番、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超大特大城市轨道交通加快成网,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京张高速铁路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
战略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快速增长,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建设,交通扶贫百项骨干通道基本建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超过147万公里,新增通客车建制村超过3.3万个,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快递网点基本覆盖全部乡镇,建制村实现直接通邮。
国家公路网规(全文)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发改基础〔2013〕980号)2013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的通知》(发改基础〔2013〕980号);交通运输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我委会同交通运输部编制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突出重点。
在实施中要统筹安排,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普通国道建设,以既有路线升级改造为主,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有序推进。
要科学论证、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把握好建设节奏,合理确定建设时机,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
国家高速公路远期展望线要慎重决策,原则上在2030年左右视区域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适时安排建设,并灵活掌握建设标准。
三是科学管理。
具体建设项目在五年规划中统筹安排,并严格按照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办理审批或核准手续。
对列入规划的国家公路项目视同立项,可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项目申请报告。
四是协调发展。
要加强省级公路和乡村公路规划建设,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建设规模,注重与国家公路网的衔接,统筹各层次路网协调发展,提升路网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附件:《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简介
新农 村 建设 ,服 务人 民群众 安全 便捷 出行等 “ 三个 服务 ” 的重 要举
措。
、
规划 的必 要性
( ) 一 规划 建设 国家公路 运 输
枢 纽是 实 现 交 通 “ 个 服 务 ” 重 三 的
要 举措
( ) 划建 设 国 家公路 运输 二 规 枢 纽是 实施 和 完善 国 家高速公路
网 .促 进 交 通 运 输 向现 代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迫 切 需 要
●0 ●0 ●0 ●0 ●0 ●< > ● 0 ●< > ●0 ●<> ●0 ●<> ●< > ●<> ●
我 国 已进 人 全面建 设 小康社
● <> ●0 ●< > ●0 ●< > ●0 ●<> ●0 ●< > ●0 ●< > ●0 ●<> ●< > ●0 ●0
C 0MMU C I S S AN NI AT ON T DAR Z T ON DI A I
经过 多年 的建设 ,我 国交 通
为 实现 客 运 的 “ 距 离 换 乘 ” 零 和 物流 过 程 的 “ 缝 衔 接 ” 无 ,促 进
< > ●0 ●0 ●0 ●0 ●< > ●0 ●<> ●0 ●< > ●0 ● <> ●0 ●◇ ●0
规划 的进 一步完 善 ,国家 公路 运 输枢 纽将 与 国家高速 公路 网共 同
构筑 全 国便 捷 、高效 的公 路快 速 运输 网络 。
一
纽 是落 实交 通运输 服务 国民经济
和社 会 发展 全局 ,服务 社会 主义
[ 2 】张凤举 ,邢永 昌. 区控 制测量 f . 京 :煤 炭 矿 M】北
工 业 出 版 社 .1 8 . 97
京 :人 民交通 出版 社 ,2 0 . 05
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6.07•【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关工作情况的报告——2021年6月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国务院委托,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请审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综合交通运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工作措施上都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各种运输方式都要融合发展,提高效率和质量,支撑经济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要做立体的规划,整体设计综合交通运输;要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
李克强总理要求,立足构建大交通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调整运输结构,提高综合运输效率,让物畅其流、人畅其行,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使交通真正成为发展的先行官。
栗战书委员长要求,把交通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主要进展和成效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综合交通运输实现了由“瓶颈制约”到“总体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牢牢把握“先行官”定位,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启了交通强国建设的新征程。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4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全文分为几个文档,可在店铺中按标题找到)四、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一)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统筹综合交通通道规划建设。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约束作用,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
节约集约利用通道线位资源、岸线资源、土地资源、空域资源、水域资源,促进交通通道由单一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减少对空间的分割,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
统筹考虑多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协同和新型运输方式探索应用,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
用好用足既有交通通道,加强过江、跨海、穿越环境敏感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论证,推动铁路、公路等线性基础设施的线位统筹和断面空间整合。
加强综合交通通道与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提高通道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及邮政快递枢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同管理。
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
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共享服务功能空间。
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原则,做好枢纽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功能管控、开发时序协调。
推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
加强城市周边区域公路与城市道路高效对接,系统优化进出城道路网络,推动规划建设统筹和管理协同,减少对城市的分割和干扰。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城际干线运输与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
加强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及机场与城市公交网络系统有机整合,引导城市沿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合理、有序发展。
(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