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
导论
第一节中国社会改革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在关系
基础教育的含义:是对国民进行的普通文化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
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新时期教育战略地位的确立
二、基础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一)基础教育的特点:基础性(最起码、最必须的教育)、普及性(面向每一个适龄儿童)、人本性(以学生为主体)
(二)基础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特殊地位: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三、基础教育面对社会改革的挑战和机遇
(一)基础教育价值的定位:促使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民族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应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
康个性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步形成等等作为最根本的
任务)
(二)基础教育与社会改革的关系
(三)社会改革对基础教育构成挑战并提供机遇
1、由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和运作机制向基于基础教育特质的发展机制的转型
2、由有限开放向全面开放转型
3、由价值对峙向文化兼容转型
4、由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转型
第二节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
一、社会基础教育的加强与更新
(一)基础教育承担提升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之综合素质基础的重要任务
(二)基础教育承担提升当代社会发展中社会文明程度综合基础的重要任务
(三)社会基础教育的加强与更新依然任重而道远
二、教育制度的现代化建设
(一)终身教育中基础教育的自觉改革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全面尝试与建设
(三)基础教育体系内外的关系重建
三、基础教育发展机制的转型
(一)多级决策机制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建立多元主体介入与主要责任人承担机
制,具体包括:政策问题收集制度;专家自选制度;听证制度;公示制度;问
责制度
(二)内在动力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内在动力指的是教育主体内在动力的激发)
(三)多维互动、保障质量的过程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建立各个教育层次之间的沟通与监督)
(四)教育经费多渠道筹措、多级配置与保障机制的完善
(五)复杂社会环境中的教育保护性机制建设
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一)学校内涵式发展思路的再明晰与价值观的转变
学校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实现学校内在价值的发展思路,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学校
外延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进一步提升发展品质的自
我醒悟和内在超越
(二)学校日常生活品质的提升
(三)学校教育成人与成事的统一(重视学校“人”的教育)
第三节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及其整体协调性
一、教育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一)改革的动力
1、社会层面(世界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深化改
革)
2、个人层面
(二)改革的阻力
1、相对阻力: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利益群体之间冲突)
2、绝对阻力: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可能因改革而受损,从而每个人都可能具有抵制
教育改革的动机(通常发生在教育改革之前;是人们自身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之间的冲突)
二、教育改革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一)特殊性:基础
(二)复杂性: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到人
1、面临问题的复杂性
2、目标的复杂性:短期目标,长期目标
3、改革过程的复杂性:改革中的各种关系
4、改革主体利益的复杂性:我国更多的是根据国家利益来进行改革,通过教育法
的形式传达国家的命令,忽略社会主体和学校主体
三、走出教育改革累计问题的胶着状态(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一)目标问题:数量与质量的冲突
(二)动力问题:草根与精英的分岔(改革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广大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是处在一种被动的位置)
(三)功能问题:传承与创新的对峙
(四)路径问题:渐进与突变的博弈
渐进:主要是针对各种“软资源”来讲,比如教育批评,教育流派,名牌学校
突变:主要是针对各种“硬资源”来讲,比如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五)性质问题:事功与立人的抵牾(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生命的唤醒、激发、促进另一个生命成长、完善、提升的过程;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自己
人生的指导者,从而发挥基础教育长远的辐射效应。)
四、教育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的协调发展
(一)信息单向流动或阻碍
1、主体缺乏知情权
2、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3、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
(二)改革过程中支持、促进系统的相对薄弱
1、依法治教的力度仍需加强
2、经费投入差异引发的区域师资失衡(长期以来,教师待遇低、队伍不稳定、整
体素质不高是制约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3、管理系统中缺乏民主性制约教育质量提升
3、在教育结构上,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合格的师
资和必要的设备严重缺乏
任务: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的进行改革
1、改革管理体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2、调整教育结构,相应的改革劳动人事制度;
3、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三、教育改革的基本措施与进展
1、通过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保障基础交友改革的实施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推进以下放管理权为特征的管理体制改革
3、加大经济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4、建设一支数量足够、合格二稳定的师资队伍
5、加强德育工作
四、成效及意义、问题与不足
问题与不足:1、基础教育经费十分短缺
2、社会需求庞大,基础教育供给不足
3、“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一些地方、学校还相当普遍
4、没有对权利进行明确的划分
5、在改革思路与保障措施上也存在不足
第二节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1997-200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教育面临新挑战
机遇:1、市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
2、新的经济形势必然引起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价值体系的重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提升,为社会各个领域的改
革提供思路和样板
二、教育改革重心与任务的变化
三、改革推进的策略与路径
1、学制方面
2、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主要针对农村义务教育不落实、师资缺乏等
问题。
3、推行素质教育
4、完善教师教育体制(师范院校等等)
5、在办学体制上,明确了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非义务教育鼓励社会
力量办学的区分性政策
四、成效、意义与问题
(一)基本成效及意义
1、“两基”工作成就巨大,全民受教育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2、聚焦课程与教学改革,打响素质教育的攻坚战
3、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为素质教育搭建现代化平台
4、教师待遇和地位显著提高,教书队伍建设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对素质教育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
2、素质教育的推进尚存在巨大的梯度差距、区域差异和学段负相关
梯度:东西;区域:城乡;学段负相关:指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段越高,
素质教育开展的积极性和时效性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