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 苏舜钦 阅读答案赏析
夏意阅读答案
夏意阅读答案(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夏意
【原文】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
②觉(jiào):睡醒。
【阅读问题】
8.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阅读答案】
8.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
(4分)
2。
夏意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意原文、翻译及赏析夏意原文、翻译及赏析《夏意》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虚怀若谷的心境。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夏意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夏意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文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穿透帘子看见那石榴花开得正艳。
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
注释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夏簟(diàn):夏天的竹席。
清:清凉。
透帘:穿透帘子。
觉(jué):睡醒。
赏析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
“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
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
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
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
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
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夏意-古诗-赏析
夏意-古诗-赏析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簟:竹席觉:睡醒译文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
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赏析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
“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
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
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
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
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
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南朝王籍诗云:“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维《辛夷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名师讲题】苏舜钦《夏中》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小题。
夏中苏舜钦院僻帘深昼景虚,轻风时见动竿乌。
池中绿满鱼留子,庭下阴多燕引雏。
雨后看儿争坠果,天晴同客曝残书。
幽栖未免牵尘事,身世相忘在酒壶。
【注】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
一生积极为政,因支持庆历革新而为王公大臣所嫉恨,被人有意弹劾后罢职闲居苏州,这期间创作的诗歌多是山水田园感闲;竿乌:配测风向的鸟形仪器。
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居住之处远离尘嚣,轻风拂过,吹动竿乌,令人候意。
B. 领联写池中游鱼产卵、庭下雏燕将飞的景象,表现了院中夏日蓬勃的生命力。
C. 颈联诗句描绘了雨后的情景,以庭树坠果、屋漏湿书暗示雨势之大,颇为巧妙。
D. 根据诗意可推测,诗人在闲居苏州期间已经与世俗之事隔绝,尽享隐居之乐。
14. 南宋刘克庄曾用“平易妥帖”评价苏舜钦和谐工整、平淡蕴藉的创作特征。
请结合诗歌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3. D14. 首先,诗歌的“乌”“雏”“书”“壶”共一个韵律,这样显得诗歌音韵流畅,在对偶上“池中”“绿满”“鱼留子”和“庭下”“阴多”“燕引雏”等等对称工整,更显得诗句和谐工整。
其次,以日常生活细节入诗,动竿之乌,留子之鱼与引雏之燕,一些平常不太被人注意的细节,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诗人笔下。
“看儿争坠果”“同客曝残书”都饶有生活情趣,显得“平易妥帖”。
名师讲题: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诗人在闲居苏州期间已经与世俗之事隔绝,尽享隐居之乐”理解错误。
依据原文“幽栖未免牵尘事,身世相忘在酒壶”可知,诗人虽然闲居苏州,但心中仍然被“尘事”所累,只有靠饮酒方可排遣这些“尘事”,结合注释“一生积极为政,因支持庆历革新而为王公大臣所嫉恨,被人有意弹劾后罢职闲居苏州,这期间创作的诗歌多是山水田园感闲”可知,诗人笔下的“尘事”指的就是国事,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虽是闲居,心中仍然想着国家大事,所以诗人虽闲居苏州,但并没有与世俗之事隔绝,也不可能真正尽享隐居之乐。
夏意 苏舜钦阅读附答案
参考答案: 9、拙则罢之/不肖则弃置之 10、曹操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1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 这个人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 年 10 月 5 日之 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 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 2016 年 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 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 1878 年 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 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 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 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 190 次的反复试
夏意 苏舜钦阅读答案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来 【注释】①席:竹席。②流莺:即莺。流:指其鸣声婉转。 12.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1)、树阴满地、(2)、等四幅夏日画面,流 露出诗人的(3)心情。(3 分) 13.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3 分) 12、石榴开遍、梦觉流莺,于炎炎夏日悠闲旷达(恬然自在) 13、透:穿透。榴花盛开红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给人一种润润、娇娇 的感觉,意 境十足,令人赏心悦目。
【注释】①舍人:侍从。②鲁连:战国时齐国人。③曹沫:春秋鲁庄公时 武士。④铫(yáo) 鎒(nòu):古代除草的农具。⑤之:这里是用的意 2016 年山东省济南市 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思。⑥不肖:没有才能。⑦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这哪 里是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2 分)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译文:6、C7、B8、D 2、课外文言文 给予注释后阅读更加方便准确,两道选择题各 2 分,考察断句和文段翻 译,题型传统, 比较容易作答。最后一道是填空题,考察对于文言文中的人物语言所表述 的道理的总结和理解,把握文言文中心,难度适中。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意》意思-赏析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意》意思|赏析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夏席清一作:夏簟清)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文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
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作者:佚名此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
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
《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
鉴赏作者:佚名夏季的白昼是漫长的,夏季的中午又是那么炎热,在夏季,午睡成为一种享受,诗人们也津津乐道午睡的舒适及醒来时的惬意。
夏日的午睡,在诗人的笔下似乎是一种充满魅力的题材,自从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名言传世后,午睡的各种情趣不断出现在诗中。
如唐柳宗元《夏昼闲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宋张宛丘《夏日》:黄帘绿幕断飞蝇,午影当轩睡未兴。
枕稳海鱼镌紫石,扇凉山雪画青缯。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些轻松的诗句,与炎炎赤日、蒸人暑气成为截然不同的概念,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热爱生活的情趣。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所表现的也是这一主题。
诗的前三句着力在炎热的夏天描绘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衬托午睡的舒适。
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
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
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
可以想象,诗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内,颜色柔和,带有催眠的作用。
第三句把上两句所说加以综合,点出中午这个时间,说庭院深深,午时也绿阴遍地,凉意沁人。
通过上面三句,午睡的各项条件都已具备,可接手写午睡了,诗却一下跳开,直接写梦醒,用笔灵活。
梦醒后宁谧,又通过不时传来断续的莺声来反衬。
睡醒后恬静舒适,睡觉时恬静舒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诗人想表现的夏意。
苏舜钦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意》鉴赏
【导语】《夏意》这⾸诗是北宋诗⼈苏舜钦创作的⼀⾸七⾔绝句。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氛,表现了诗⼈悠闲旷达的⼼境。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苏舜钦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意》,欢迎阅读!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当午,梦觉流莺时⼀声。
【译注】 ⼩院幽深寂静,“我”躺在⽵席上,浑⾝清凉;窗外的⽯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帘,展现明艳的风姿。
①别院:正院旁的⼩院。
②夏簟:夏天的席⼦。
【赏析】 “别院深深夏簟清,⽯榴开遍透帘明”这两句写夏季午睡情景。
上句点明时令并交代午睡场所,“深深”表明庭院幽深静谧,给⼈⼀种清凉之感。
下句写室外环境,榴花如⽕,正开得热烈,虽然隔着帘⼦,仍然能感觉到它的艳丽,是⼀种柔和的艳丽,给⼈⼀种缥缈之感,这种感觉正可以助眠。
这两句风格清⽽不弱。
唐代常建的《破⼭寺后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深”,形象与此诗⼀⼆句相似。
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美⽂》),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不弱,别出⼼裁,独树⼀帜。
扩展阅读:苏舜钦⽣平经历 苏舜钦于北宋⼤中祥符元年(1008)⽣于开封(今河南开封),祖籍梓州铜⼭(今四川中江)。
祖⽗苏易简,宋太宗时参知政事。
⽗苏耆,官⾄⼯部郎中、河东转运使。
苏舜钦年轻时即不顾流俗耻笑,和穆修⼀起提倡古⽂,⽐尹洙、欧阳修等开始提倡的古⽂运动都早。
22岁时,因⽗亲官职⽽得以补太庙斋郎、荥阳(今属河南)县尉,景祐元年(1034)进⼠。
历任蒙城(今属安徽)、长垣(今属河南)县令。
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的改⾰派。
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延揽⼈才,准备实⾏新法。
苏舜钦是杜衍的⼥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
御史中丞王拱⾠等反对政治改⾰。
时值进奏院祀神,[3]苏舜钦按照惯例,⽤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
王拱⾠诬奏苏舜钦以监主⾃盗,借以打击范、杜。
苏舜钦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意》鉴赏
苏舜钦描写夏天的诗词《夏意》鉴赏《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注】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展现明艳的风姿。
①别院:正院旁的小院。
②夏簟:夏天的席子。
【赏析】“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这两句写夏季午睡情景。
上句点明时令并交代午睡场所,“深深”表明庭院幽深静谧,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下句写室外环境,榴花如火,正开得热烈,虽然隔着帘子,仍然能感觉到它的鲜艳,是一种柔和的鲜艳,给人一种缥缈之感,这种感觉正可以助眠。
这两句风格清而不弱。
唐代常建的《破山寺后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
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扩展阅读:苏舜钦生平经历苏舜钦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生于开封(今河南开封),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
祖父苏易简,宋太宗时参知政事。
父苏耆,官至工部郎中、河东转运使。
苏舜钦年轻时即不顾流俗耻笑,和穆修一起提倡古文,比尹洙、欧阳修等开始提倡的古文运动都早。
22岁时,因父亲官职而得以补太庙斋郎、荥阳(今属河南)县尉,景祐元年(1034)进士。
历任蒙城(今属安徽)、长垣(今属河南)县令。
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
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揽人才,预备实行新法。
苏舜钦是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
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反对政治改革。
时值进奏院祀神,3苏舜钦按照惯例,用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
王拱辰诬奏苏舜钦以监主自盗,借以打击范、杜。
苏舜钦被削籍为民,与会的名士十余人同时被贬逐。
被废后离开开封,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庆历八年(1048)复官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即病逝。
卒时年仅四十一。
扩展阅读:苏舜钦文学成就苏舜钦青年时期,就以文章知名。
苏舜钦《夏意》原文+赏析
苏舜钦《夏意》原文+赏析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簟:竹席觉:睡醒【译文】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
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赏析】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韩愈《郑群赠簟》诗曾以“卷送八尺含风漪”、“肃肃疑有清飚吹”形容竹席。
“夏席清”,正同此意,谓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清凉。
深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近,音质均清亮平远。
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给人以凉爽幽深之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
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
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谓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
此句与上句设色相映,从“树阴满地”可想见绿树成林,不写树,而写阴,更显得小院之清凉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夏意苏舜钦阅读答案
夏意苏舜钦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夏意苏舜钦阅读答案夏意苏舜钦阅读答案夏意苏舜钦带拼音版,全诗四句,围绕午睡写。
[古诗文阅读]苏舜钦《夏意》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苏舜钦《夏意》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苏舜钦《夏意》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苏舜钦《夏意》阅读练习及答案夏意 (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答案:5.(1)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 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夏意古诗赏析及意思
夏意古诗赏析及意思
《夏意》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全诗原文如下:“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风拂面之感。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石榴开遍透帘明”:“透帘”二字,是石榴倒映之景。
诗人欹卧于竹席之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树阴满地日当午”:树阴满地,日已当午,正是人最容易感到倦怠的时刻。
“梦觉流莺时一声”:诗人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更添幽静之感。
夏意古诗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
夏意古诗拼音版注音、翻译、赏析(苏舜钦)夏意拼音版注音:biéyuàn shēn shēn xiàxíqīng ,shíliúkāi biàn tòu lián míng 。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shùyīn mǎn dìrìdāng wǔ,mèng juéliúyīng shíyīshēng 。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翻译:小院幽深寂静,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窗外的石榴花盛开,透过垂挂的竹帘,映红了虚堂。
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正是中午时分,我一觉醒来,耳边传来黄莺儿断续的啼唱。
夏意赏析:夏季的白昼是漫长的,夏季的中午又是那么炎热,在夏季,午睡成为一种享受,诗人们也津津乐道午睡的舒适及醒来时的惬意。
夏日的午睡,在诗人的笔下似乎是一种充满魅力的题材,自从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名言传世后,午睡的各种情趣不断出现在诗中。
如唐柳宗元《夏昼闲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宋张宛丘《夏日》:“黄帘绿幕断飞蝇,午影当轩睡未兴。
枕稳海鱼镌紫石,扇凉山雪画青缯。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些轻松的诗句,与炎炎赤日、蒸人暑气成为截然不同的概念,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热爱生活的情趣。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所表现的也是这一主题。
诗的前三句着力在炎热的夏天描绘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衬托午睡的舒适。
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
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
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
可以想象,诗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内,颜色柔和,带有催眠的作用。
2019年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夏意 苏舜钦-范文模板 (1页)
2019年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夏意苏舜钦-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诗歌阅读鉴赏试题与答案:夏意苏舜钦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1)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答: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答:是和谐的。
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夏意》原文翻译及赏析
《夏意》原文翻译及赏析《夏意》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夏意》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夏意宋代: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夏席清一作:夏簟清)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译文: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夏簟清一作:夏席清)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穿透帘子看见那石榴花开得正艳。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
注释: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夏簟:夏天的竹席。
清:清凉。
透帘:穿透帘子。
觉:睡醒。
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
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
《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
赏析: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虚怀若谷的心境。
诗的前三句着力在炎热的夏天描绘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衬托午睡的舒适。
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
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
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
可以想象,诗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内,颜色柔和,带有催眠的作用。
第三句把上两句所说加以综合,点出中午这个时间,说庭院深深,午时也绿阴遍地,凉意沁人。
【古诗三百首】夏意赏析_苏舜钦的诗
【古诗三百首】夏意赏析_苏舜钦的诗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解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簟:竹席觉:睡醒译文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
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赏析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代普雷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细致,一已经开始即为形成清幽的气氛。
别院即为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苍凉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明极静的环境中存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有。
韩愈《郑群追赠簟》诗曾以“卷送来八尺含风漪”、“肃肃因有清飚吹起”形容竹席。
“夏席清”,再同此意,曰虽当盛夏,而小院深处,竹席夏日。
深深就是叠词,深深与清,韵母又相似,音质均温润镇远。
这样不仅从文字形象上,更从音乐形象上散发出炎热苍凉之美感。
“石榴开遍透帘明”:“帘”字点明夏席铺展在轩屋之中。
诗人欹卧于席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韩愈曾有句云“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却又加上了一重帷帘。
隔帘而望榴花,虽花红如火,却无刺目之感。
陶渊明存有句云:“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
此诗第三句正由陶诗化出来,曰虽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明阴遍野,一片凉意。
此句与上句设色交相辉映,从“树阴满地”可以记起绿树成林,不写下一棵,而写下阴,更变得小院之夏日宁谧。
在这清幽的环境中诗人又在干什么呢?“梦觉流莺时一声”,原来他已为小院清景所抚慰,虽然烈日当午,却已酣然入睡,待到“梦觉”,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写莺声而不写黄莺本身,既见得树荫之茂密深邃,又以阒静之中时歇时现的呖呖之声,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宁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意苏舜钦阅读答案赏析夏意苏舜钦阅读答案赏析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此诗为作者流放吴中幽居沧浪亭时所作。
8.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夏意的?请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6分)阅读答案:8. 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三句选取夏日特有的事物石榴、树阴、日,并着以明满地当午和等词语扣住诗题,第四句更用梦醒时流莺的鸣声作反衬写出了夏日清幽静谧的氛围。
9.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
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悠闲旷达、宠辱偕忘,忘怀得失的心境。
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树荫茂密深邃,阒静之中时歇时现流莺呖呖之声,明媚宁静清幽的景色反衬出内心的孤寂落寞。
(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阅读训练】阅读练习一:1.此诗中的____字是全诗的诗眼。
2.石榴开花红似火,应该很刺眼,但这首诗因为用了一个____字而不觉得刺眼。
3.第四句中的梦觉说明诗人曾昼寝,前面第___句中的____字已做了伏笔。
4.末句写黄莺的鸣声与整首诗所营造的清幽之境是否矛盾?5.苏舜钦的《过苏州》中有一句: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不仅上下句对偶,而且句中对偶。
请说说句中是如何对偶的?【参考答案】1.清2.帘(隔帘而望榴花)3.一席4.并不矛盾。
因为黄莺的鸣声反衬出小院的清幽。
5.绿树对白鹭,近水对远山。
阅读练习二:(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3、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100 字左右。
答案⑴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⑵和谐的。
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3、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
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
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
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练习三:阅读答案(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答: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3)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夏意呢?(2分)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写出两个得2分)(4)请对诗的三、四两句作简要赏析。
(3分)正午时分,树荫浓郁,睡梦中,听得黄莺声声鸣叫。
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黄莺的鸣叫声来衬托出小院环境的幽深宁谧,表现出诗人当时心情的恬适。
(3分)阅读练习四:①此诗写诗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环境,这个环境由哪些景物组成?答:有庭院、凉席、榴花、树阴、莺啼。
②第二句用明字来写榴花之色,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答:一个明字既写出了榴花之红红如火,榴花之艳艳如燃,照理,很刺眼;可是由于是隔帘而望,所以润润的,娇娇的,很悦目。
③第四句写莺啼,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答:以动衬静。
与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夏日午间庭院中的宁静安谧的氛围。
④诗人午休的环境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宁静、清凉。
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阅读练习五:(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
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3)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4)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1)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2分,答深深、满、一声也可以,答出两点即可给2分)(2)清凉(1分)(3)和谐的。
园林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静谧。
(4)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
(4分)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译文: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
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
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地,一片凉意。
待到醒来时,只听得园林深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流莺鸣啼的清韵。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小题。
(8分)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小题1】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
(1分)【小题2】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小题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
(4分)答案:【小题1】七绝/绝句/近体诗(1分)【小题2】A(3分)【小题3】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写法(1分),苏诗用流莺的叫声(1分)突出了夏日的清幽,杨诗用小虫的叫声(1分)衬出夏夜的安静。
(写出清幽或安静,1分)【参考译文】夏日,别院深深,竹席清凉,窗外的榴花盛开。
虽是正午时分,因绿树成荫却也清幽凉爽,梦中似乎听到黄莺在啼鸣。
【文学常识】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开封人。
北宋诗人,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
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诗风豪隽超迈,有些小诗写得十分精致。
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赏析夏季的白昼是漫长的,夏季的中午又是那么炎热,在夏季,午睡成为一种享受,诗人们也津津乐道午睡的舒适及醒来时的惬意。
夏日的午睡,在诗人的笔下似乎是一种充满魅力的题材,自从陶渊明的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名言传世后,午睡的各种情趣不断出现在诗中。
如唐柳宗元《夏昼闲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宋张宛丘《夏日》:黄帘绿幕断飞蝇,午影当轩睡未兴。
枕稳海鱼镌紫石,扇凉山雪画青缯。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些轻松的诗句,与炎炎赤日、蒸人暑气成为截然不同的概念,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热爱生活的情趣。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所表现的也是这一主题。
诗的前三句着力在炎热的夏天描绘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衬托午睡的舒适。
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
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
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
可以想象,诗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内,颜色柔和,带有催眠的作用。
第三句把上两句所说加以综合,点出中午这个时间,说庭院深深,午时也绿阴遍地,凉意沁人。
通过上面三句,午睡的各项条件都已具备,可接手写午睡了,诗却一下跳开,直接写梦醒,用笔灵活。
梦醒后宁谧,又通过不时传来断续的莺声来反衬。
睡醒后恬静舒适,睡觉时恬静舒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诗人想表现的夏意。
全诗四句,围绕午睡写。
前三句是午睡前,末句是午睡后,不直接写午睡,而午睡已包含在其中,用笔活泼跳脱。
诗又句句切合夏日,不断利用色彩来表现景物,表达诗人满足的心情,与夏午本应给人的炎热与压抑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
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
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这首诗洒脱不羁。
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苏舜钦《夏意》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及赏析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