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赋比兴
什么叫表现手法

什么叫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古诗鉴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指的是诗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运用各种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它是技巧和方法。
1.赋比兴:是《诗经》创作的表现手法,赋为铺陈,比为比喻、比拟。
兴为起兴。
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如: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以雌雄和鸣的雎鸠起兴,以采摘荇菜为比,以琴瑟钟鼓作结,叙述了“君子”对“淑女”的苦苦追求,描述了周代贵族社会的一个理想的婚姻模式。
2.用典:即在古诗词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古诗词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3.衬托:“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称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文学常识什么是风雅颂赋比兴

文学常识什么是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常识何谓“风、雅、颂、赋、比、兴”编者按:为大家收集了“文学常识何谓“风、雅、颂、赋、比、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何谓“风、雅、颂”,“赋、比、兴”?何谓“风、雅、颂”,“赋、比、兴”?所谓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
“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
“雅”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
“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
“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文学常识何谓“风、雅、颂、赋、比、兴””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20xx高考语文备考中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摘要:为大家带来20xx高考语文备考,希望大家喜欢下文!高考备考中的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与安排第一,时间安排。
高考备考中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与安排,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做到从整体上掌握。
高一高二是细致全面备考积累丰富细节的阶段;20xx年6、7月份是明确高三要求,布置暑假任务的阶段;8月是完成暑假任务的阶段。
从9月份开学到20xx年期末统测,同学们要跟着老师进入全面复习的阶段;20xx年寒假,是明确自己薄弱环节,反思内省的阶段。
到了明年2月份至4月份,做到突出难点;4月份至5月份,注意突出重点;从5月份开始至高考之前,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全面查漏补缺,进入临考状态。
第二,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积累。
一件事做的好或者不好不是概念问题,是细节问题。
要想把一件事,做好,做的更好,甚至做到极致,很多时候不是靠一个想法,一个理解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是看对这件事积累了多少细节。
古代文学复习题

27、简述贺铸的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的艺术特色?
28、分析周帮彦的词《兰陵王》(柳阴直)的艺术特色?
29、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30、简述李清照的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的艺术特色?
31、分析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的艺术特色?
9、左思的诗为什么被称之为“左思风力”?
10、简述南北朝民歌的情况?
11、《移居》二首描述了陶渊明怎样的生活情景?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心情?
12、陶渊明的田园诗有那些思想内容?
13、陶渊明的《饮酒》(其九)写的什么内容?表现诗人怎样的情趣?
14、简述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概况
15、鲍照的《拟行路难》有什么特色?
37、分析姜夔的词《扬州慢》(淮左名都)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8、简析王禹椿的散文《待漏院记》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39、分析欧阳修的散文《丰乐亭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0、分析苏轼散文《留候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1、分析苏轼散文《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2、简述陆游散文《跋李庄简公家书》的描写人物手法?
2、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创作有什么关系?
3、司马迁写《史记》的宗旨是什么?如何理解?
4、如何理解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简述《史记》体例结构情况?
6、简述《史记》的人物传论的艺术特色?
7、简述《史记》的思想内容?
8、如何理解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
?
四、隋唐五代部分
1、简述唐朝文学分期状况?
静女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

静女公开课教案优秀8篇《静女》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
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知——了解《诗经》检查预习作业: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小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三、诵——熟读课文,把握文意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
尔雅中华诗词之美题库

尔雅中华诗词之美题库实用标准文档单项选择“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描述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一句出自(杜甫)。
“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出自(《离骚》)。
“总把春山扫眉黛,雨中寥落月中愁〞用了以下哪位诗人的典故?(李商隐)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哪一时期?(北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作者是(晏殊)。
《词选序》由谁所作?(张惠言) 《东轩笔记》的作者是哪一位?(魏泰)《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专著,其作者是(司空图)。
《花间集》的词主要取材于(美女、爱情)。
《花间集》共收录了多少位词人的作品?(十八) 《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是什么意思?(贤士) 《木兰花慢》的体制是什么?(长调)《诗经》中哪一局部的内容是祭祀歌颂祖先?(颂)《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关于它的上片,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四句三平韵)。
《饮水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谁美志不遂而叹息?(应玚)词牌名《鹊踏枝》又名(以上都对,《黄金缕》、《卷珠帘》、《一箩金》)。
词为什么被称为“小词〞?(词既不言志,也不载道) 词学最早来源于(宋人笔记)。
杜甫的《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赋) 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以下选项属于六根的是(身意)。
关于《尚书》的翻译,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Book of Documents)。
关于柳永的词,以下选项错误的选项是(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接受美学流派兴起于(德国)。
李清照用“学际天人〞评价的是以下哪一位?(苏轼)李商隐《九日》中“空教楚客咏江离〞一句,与以下哪一位文人相关?(屈原) 莲花何旖旎,“旖旎〞是什么意思?(娇美的样子) 柳永的《定风波》的体制是什么?(长调) 民间音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清乐)。
南唐词人的代表“一冯二李〞不包括(李昪)。
菩萨蛮是词牌名,又称为(《子夜歌》)。
《诗经》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诗经》的艺术成就是什么《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那么它的艺术成就有哪些?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的艺术成就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奠基之作,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它的作者不一,地域不同,内容各异,艺术风格也多种多样。
概括而言,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里的绝大多数诗篇,是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写照。
作者们对于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能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加以表现,抒发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
譬如《七月》,以铺叙直陈的手法,展现了一幅古代农奴悲惨生活的真实图画。
诗篇不仅概括地描绘了一年的全部劳动过程,而且通过鲜明的对比,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表达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愤恨。
《伐檀》《硕鼠》,表现了奴隶们在繁苦剥削压迫下的觉悟和反抗;《君子于役》《东山》,反映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氓》《柏舟》,揭示爱情、婚姻的种种悲欢。
这些诗歌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而且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矛盾。
他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理想与愿望。
(二)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方法,它们同风雅颂被称为诗的“六义”。
尤其比、兴,是古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
古人一般认为赋比兴是用,即表现方法。
风雅颂是体,即表现内容、体制。
这里谈谈“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的艺术效果。
“赋”就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其写法特点就在于“直”,而不加譬喻,把要表达的内容有层次地叙述出来,给人以明确而完整的印象。
如《七月》,诗人按季节和物候的变化,由春至冬分类排比地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直诉其苦,事事铺陈,整体而全面地反映了农奴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
赋这种表现手法,多表现在一首诗的总体方面,它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够给人以整体感,既有深度,又有概括力。
学习通中华诗词之美答案第六-八章

6、11.[单选题]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一观点出自()。
A.王士祯B.司空图C.严羽D.王国维我的答案:D2.[单选题]《饮水词》的作者是()。
A.司马相如B.李商隐C.晏殊D.纳兰性德我的答案:D3.[判断题]“历尽艰辛愁句在,老来思咏中兴篇”中的“兴”指的是赋比兴的修辞手法。
()我的答案:错6/21.[单选题]“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作者是()。
A.冯延巳B.李清照C.温庭筠D.晏殊我的答案:D2.[判断题]《南吕·一枝花》是词牌名。
()我的答案:错3.[判断题]”自添沉水烧心篆,一任罗衣透体寒”一句出自顾随的《鹧鸪天》。
我的答案:对7.1已完成1.[单选题]莲花何旖旎,“旖旎”是什么意思?()A.亭亭玉立的样子B.娇美的样子C.郁郁葱葱的样子D.花瓣枯萎的样子我的答案:B2.[单选题]“采莲复采莲,莲叶何田田”之句拟()而作。
A.《上山采蘼芜》B.《爱莲说》C.《江南曲》D.《暮秋独游曲江》我的答案:C3.[单选题]周敦颐认为,自李唐以来世人都比较偏爱哪一钟花?()A.菊花B.莲花C.梅花D.牡丹我的答案:D4.[判断题]《拟采莲曲》仿乐府诗而作。
()我的答案:对7.2已完成1.[单选题]“向西风愁听佩环声”的典故与下列哪一位人物相关?()A.欧阳修B.温庭筠C.周敦颐D.柳宗元我的答案:D2.[单选题]“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出自()。
A.李商隐B.杜牧C.李白D.李清照我的答案:A3.[单选题]《木兰花慢》的体制是什么?()A.小令B.乐府诗C.长调D.中调我的答案:C7.31.[单选题]“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摘自()。
A.《九歌》B.《九章》C.《九问》D.《九辩》我的答案:D2.[单选题]《南溟》这首诗作的名称“南溟”出自什么典故?()A.《法华经》B.《山海经》C.《庄子》D.《老子》我的答案:C3.[判断题]“前因未了非求福”中“福”应该读平声。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分析ch

用典抒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A
B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0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
02
1、赋比兴
写作技巧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7
D
C
E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刘攽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A
B
C
D
E
雨后池上
比喻
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上》)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笔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讲解

《题长安壁主人》张谓 世人交结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 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揭露金钱对人心 的侵蚀,势利对社会的污染。通篇议论, 纯用赋法。
《山居》 曲涧泉流满,轻岚石卧深。 晚风随意处,曾有数声琴。 直接描写山居的景物与相关联的事物, 让人感觉其中之美。而且此诗不仅状物, 还能做到由风声传琴声,改变前两句直 接状物的写法,做到起伏、曲折,给人 以美感。
《垓下歌》项羽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一首表现项羽决绝,敷陈其事的 悲歌,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赋的要求 一是要交待清楚,明白;二是要讲究曲 折、起伏,不能平淡如水,没有诗味; 三是要有主线,尤其是叙事诗。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诗,其实就是对项羽自刎乌江写实, 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看法。
赋比兴手法
朱熹曰:“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词也。”
按此理解,所谓赋,就是写实,平铺直叙, 直言其事;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 兴,就是开头先写别的事物,引起下面所要 说的正文。
赋
1、赋 赋法,即直接陈述,直描情状,直抒胸臆,直写
人物,直叙事伯,直写景物。是告诉我们“是什么” 的问题。唐以前的人们,赋比较多,后来越来越含 蓄,赋少也。如项羽的《垓下歌》:
兴
3、兴 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
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往往说的 是“由什么想起什么”的问题。
▲兴者起也 即起发端的作用,以便为下文开头。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其三,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喻物。 如林岫的《母牛叹》: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

诗歌鉴赏题答题格式一、基本概念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 (艺术技巧、表现手法) 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静女》教学设计(8篇)

《静女》教学设计(8篇)《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并能熟练背诵这首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分析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静女》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学重点理清诗歌的。
叙事情节,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分析,学习《静女》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布置任务单;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诗意导入由荷尔德林的诗“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导入,引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学生感受诗歌魅力,走进《诗经》。
诗意导入,渲染诗歌魅力。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欲望。
活动一:温故知新走进《诗经》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存诗305篇。
2、按表现内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学生回顾《诗经》常识。
普及《诗经》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活动二:诵读涵咏感知诗意1、听范读、学生自由朗读2、字音、字义、通假字讲解3、全诗梳理理解字词,疏通诗歌大意。
教师明确知识要点让学生了解《静女》的基本内容。
活动三:品读鉴赏探寻诗情1、《静女》描绘了几个镜头?明确:相约、相赠、相悦2、《静女》刻画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明确:女子:娴静美丽、活泼可爱……男子:憨厚淳朴、痴情有爱……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细节和心理描写;(3)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4、归纳主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理解《静女》,探寻诗情。
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静女》让学生走进《静女》,真正感受诗歌。
《静女》教案篇二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放《敖包相会》的乐曲,教师解说)一个十五月圆之夜,月华如水,微风轻拂,虫儿低吟,草原上一片宁静。
《登飞来峰》教案

《登飞来峰》教案《登飞来峰》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登飞来峰》1、老师背诵《登飞来峰》这首古诗并走上三尺讲台。
老师要求学生背诵这首古诗。
2、老师让会背诵这首古诗的同学说出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说出它是一首什么诗,以及它表现的是什么。
老师解题:《登飞来峰》描写的是王安石眼中的飞来峰上的应天塔,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表现的是诗人治国理政的政治抱负和富国强兵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登飞来峰》是怎样写成的。
2、让学生产生《登飞来峰》诗的阅读兴趣和创作欲望。
三、教学重点1、词语注释:飞来峰:在绍兴城外的林山。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闻:听。
浮云:浮动的云雾。
望眼:视线。
缘:以为。
2、概念解释:意象:就是蕴涵着作者主观想象的客观物象。
比如这首诗中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数重山,春风,江南岸,明月,照我还等。
赋比兴:诗歌创作中的表达方式。
赋,意思是铺陈;比,意思是比喻;兴,意思是有意拔高结局。
结构:是指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起句:指的是绝句诗的第一句。
意思是绝句诗的开始。
相当于诗文结构形式里的开端部分。
承句:指的是绝句诗的第二句,是秉承上句的意思,相当于诗文结构形式里的发展部分。
承句是上句结果,也是下句的原因。
转句:指的是绝句诗的第三句,意思是转移到谈话的正题,相当于诗文结构形式里的高潮部分。
合句:又叫结句,指的是绝句诗的最后一句即第四句,意思是结束,相当于诗文结构形式里的结局部分。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1、王安石简介:一千多年以前,王安石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北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高中进士第四名,开始了他入仕又出仕,拜相又罢相的精彩人生。
他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在文学方面,位列唐宋八大家,有《临川先生文集》存世。
《登飞来峰》是他的代表作。
2、说明《登飞来峰》的结构形式:《登飞来峰》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四个组成部分即四个句子所组成:第一句,飞来山上千寻塔,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
《诗经》第四,“三礼”第五-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随堂精品课件

1.浏览全文,梳理结构,划分层次,整体感知。
●第1-2段:诗的源头和歌谣的分类。 ●第3段: 诗经的来源。 ●第4-7段:诗言志及其发展。 ●第8段 对《诗序》的介绍。 ●第9-10段:“大序”和“诗经六义”的介绍。
2.如何理解《诗经》中的“诗言志”和“断章取义”?
●“志”关联着政治或教化。 ●诗言志即春秋时,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
●《礼记》中的《乐记》是关于乐的经典,是抄录儒家《公孙尼子》 等书而成,是战国时的了。
6.“三礼”是哪三礼?“三礼”的发展历程。
●三礼指:《周礼》《仪礼》《礼记》
《仪礼》
《周礼》
《礼古经》
《礼记》
多半是士的礼。 是宗教仪式和 风俗习惯的混 合物。
理想的政 治制度。
相传是周公所作, 但近来研究,是 战国时代的产物。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从知识的获取上说的。古代 获取知识的渠道并不像现代这么多,信息也没有现在这么集中, 获取起来也没有这么方便。而《诗经》中恰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 知识,雅学、地学、博物学、本草学无所不包,为人们获取知识 提供了方便。
“三礼”第五
阅读原文,完成以下问题:
●1.浏览全文,梳理结构,划分层次,整体感知。 ●2.结合第一段,说说如何理解“天地君亲师”。 ●3.礼治主义是什么?结合第1段说明。 ●4.什么叫做礼或礼治?结合2-6段说明。 ●5.儒家常将“礼”“乐”合称,乐是什么?二者有何关系?结合第6段说明。 ●6.“三礼”是哪三礼?“三礼”的发展历程。 ●7.如何理解孔子教学生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说说文中对“伪礼”的描述。
讽刺叫“谲谏”。 ●比、兴都是政教的喻,但在诗篇发端的叫作兴。兴往往关系全诗,
南开考研

四、“沈宋”对唐诗的贡献是什么?
答:“沈宋”为沈佺期、宋之问之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工作,为律诗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文人的政治活动,尤其政治挫折促进了诗歌创作的兴盛。唐诗创作主体主要是仕宦官员。围绕能否从政为官、为什么样的官,唐诗形成了自己的重大主题,即,仕宦追求、仕宦哀乐、仕宦穷通成为唐诗主题的基本方面。唐代从高祖到玄宗朝之前的93年中,发生过四次宫廷政变,武则天临朝称制,代唐以“周”,“安史之乱”、中唐后的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都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诗人政治上的磨难、仕宦的坎坷。大量的贬谪诗、政治讽喻诗、政治抒情诗由此产生。
1、 严羽的“兴趣”说与唐末诗的发展。
2、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贡献。
3、谈谈六朝风骨论及其思想渊源。
1998 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台阁体2、乐府诗3、竹林七贤4、《录鬼薄》5、话本6、谴责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日志列表
南开大学1998——200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古代文学试题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李世忠老师 2010年10月25日 18:22 阅读(6)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字体:中▼ 小 中 大
2、艺术精湛,风格流派多样。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结合上,取得了极高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艺术水平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以风格言,有绮靡婉错的上官体、
最新什么是古诗中的“兴寄”

什么是古诗中的“兴寄”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
因此,了解这种特点,对阅读或欣赏中国古典诗歌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古诗的“兴寄”涉及许多复杂问题,本文只是简述它的来龙去脉及其重情意、主兴象的基本特征。
“兴寄”也称“寄兴”。
如沈德潜评阮籍诗:“兴寄无端”(《古诗源》卷六),陈廷焯评贺方回词:“寄兴无端”(《白雨斋词话》);胡应麟既以“寄兴无尽”评《青青河畔草》(《诗薮》内编卷二),又用“兴寄无存”评《柏梁诗》(同上卷三)。
元稹论诗评诗则多用“寄兴”,如评“沈、宋之不存寄兴”,说自己的诗“稍有寄兴”等(均见《叙诗寄乐天书》)。
所谓“寄”,就是寄托。
钟嵘《诗品》评张华的诗“兴托不奇”,也就是“兴寄”平常的意思。
“兴寄”可称为“寄兴”,“兴托”也可称为“托兴”,《诗人玉屑》中就有“托兴”一条。
此外,如“讽兴”、“托喻”等,也是相近的意思。
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
赋比兴是汉人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三种写诗方法。
“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郑众《周礼》注引),或“托物兴词”(朱熹《晦诗侍说》)。
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情的“兴”,也就是“兴寄”或“兴托”。
“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情,所以,《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
……起情,故兴体以立。
”有的便直接说:“兴者,情也”(《二南密旨》)。
只是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
由上述可见,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但“兴”或“兴寄”是一种历史的概念,它在我国古代漫长的诗歌史上,还不断有所丰富和发展。
《诗经》民歌富有现实主义的精神,这是文学史家所公认的;加以汉人尊为五经之一,成为儒家的一部经典,更增强了它在古代文学中的权威性,汉魏以后,每当文学创作出现浮华艳丽的严重倾向时,评论家乡强调《诗经》的优良传统以反对过分地追逐形式。
文学常识什么是风雅颂赋比兴_写作技巧

文学常识什么是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常识何谓“风、雅、颂、赋、比、兴”编者按: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文学常识何谓“风、雅、颂、赋、比、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何谓“风、雅、颂”,“赋、比、兴”?何谓“风、雅、颂”,“赋、比、兴”?所谓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
“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周王京畿被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有此称。
“雅”分大雅、小雅,意与后世的大曲、小曲相近。
“颂”,是形容、赞颂的意思,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
“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
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文学常识何谓“风、雅、颂、赋、比、兴””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20xx高考语文备考中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摘要:为大家带来20xx高考语文备考,希望大家喜欢下文!高考备考中的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与安排第一,时间安排。
高考备考中几个关键时间点的把握与安排,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做到从整体上掌握。
高一高二是细致全面备考积累丰富细节的阶段;20xx年6、7月份是明确高三要求,布置暑假任务的阶段;8月是完成暑假任务的阶段。
从9月份开学到20xx 年期末统测,同学们要跟着老师进入全面复习的阶段;20xx年寒假,是明确自己薄弱环节,反思内省的阶段。
到了明年2月份至4月份,做到突出难点;4月份至5月份,注意突出重点;从5月份开始至高考之前,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需要全面查漏补缺,进入临考状态。
第二,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积累。
一件事做的好或者不好不是概念问题,是细节问题。
要想把一件事,做好,做的更好,甚至做到极致,很多时候不是靠一个想法,一个理解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是看对这件事积累了多少细节。
中华诗词之美考试问题详解2017-2018

1张惠言认为,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表达的是什么?()(1.0分)1.0分A、山川河海B、怨别C、闺中思妇D、朝廷党争我的答案:D2“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出自()。
(1.0 分)1.0 分A、李商隐B、杜牧C、李白D、李清照我的答案:A3 下列哪一部著作最早收录《长门赋》?()(1.0 分)1.0 分A、《文心雕龙》B、《诗品》C、《文赋》D、《昭明文选》我的答案:D4莲花何旖旎,“旖旎”是什么意思?()(1.0分)1.0 分A、亭亭玉立的样子B、娇美的样子C、郁郁葱葱的样子D、花瓣枯萎的样子我的答案:B5“总把春山扫眉黛,雨中寥落月中愁”用了下列哪位诗人的典故?()(1.0 分)1.0 分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温庭筠我的答案:C 6“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这一观点出自下列哪一本论著?()(1.0 分) 1.0 分A、《人间词话》《诗品》C、《典论•论文》D、《文赋》我的答案:B7 韦庄共写了几首《菩萨蛮》?()(1.0 分)1.0 分A、一首B、两手C、三首D、五首我的答案:D8 《东轩笔记》的作者是哪一位?()(1.0 分)1.0 分A、释惠洪B、王安国C、吕惠卿D、魏泰我的答案:D9“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描述的是哪一种花?()(1.0 分)1.0 分A、牡丹花B、牵牛花C、菊花D、莲花我的答案:D10“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选自()。
(1.0 分)1.0 分A、《人间词话》B、《典论•论文》C、《文选》D、《乐府指迷》我的答案:D11 下列哪一项不是宴乐的构成要素?()(1.0 分)1.0 分A、清乐胡乐C、法曲D、雅乐我的答案:D1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与辛弃疾这首词相关的是什么节日?()( 1.0分) 1.0 分A、重阳节B、春节C、端午节D、元宵节我的答案:D1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作者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吃顿饭吧。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词: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 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刘三姐》歌词:姓陶不见陶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 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才也敢对歌来。 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 小小黄雀才出窝, 谅你山歌有几多? 唱歌莫给歌声断、吃酒莫给酒壶干, 酒壶干了有钱买、歌声断了无人还.
什么是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初见于诗经。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类似今天的排比。 即把思想感情、风景、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鞭”;出征中“旦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 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 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 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 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 些铺排描写叙述,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 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黄河大合唱》歌词: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