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

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陆游《诉衷情》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的一首词,是南宋词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词作。

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诗人之一,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豪迈而悲壮深沉,他为祖国留下大量的作品,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抒写回顾了作者当年慷慨从军征战沙场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

这首词非常鲜明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悲愤,壮志难酬与时光飞逝的无奈。

【学情分析】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发展、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

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深沉豪迈悲壮,抒写壮志与现实的冲突,这一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鉴赏、感悟能力,有助于启发他们思考现实人生,思考如何面对、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冲突,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2个生字,1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播放影音文件、学生分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品读、联想、概括等方法,理解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通过讨论、感悟、联系历史背景等方法,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教学重点的设计为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读词的方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诗词品读能力之后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

《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语文课学习意在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对于《诉衷情》一词的学习,重点在于感受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本课教学设计重点是朗读,让学生通过读、研读等多种方法,结合对陆游及写作背景的简介,体会这首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3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愤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读及播放影音文件的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理解词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体会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幻灯片出示,走近陆游。

猜猜他是谁?(陆游)谁来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曾写下了大量以爱国为主题的诗词,而且他的词多以豪迈悲壮的感情基调为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诉衷情》,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位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出示这首词)谁想把这首词读给大家听?(师板书:诉衷情)2.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结合课前预习扫除生字新词障碍。

3. 汇报:谁能当老师,教大家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认字、组词、解释、造句)4. 学会了生字新词,谁能流利地为大家朗读这首词?5. 生齐读课文。

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

通过刚才同学们对作者的介绍,我们知道陆游一直坚持抗金的主张,但屡次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迫晚年退居山阴。

这首《诉衷情》就写于他隐居山阴时期。

1. 听老师朗读这首词,感受词人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配乐)(生说:悲伤、郁闷、无奈等)2. 这种浓郁的悲愤之情,又是怎样通过具体的词句表现出来的呢?(朗读、体会)3. 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一边读课文一边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4. 师指出:“觅”:寻找“戍”:(军队)防守“暗”:光线不足,5 . 师生共同概括这首词的大意。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诉衷情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诉衷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诉衷情的概念和特点。

2.诉衷情的形式和结构。

3.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诉衷情的经典范例欣赏。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和教材。

2.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和范例。

2.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段情感故事或者诗歌,引导学生进入情感表达的主题。

3. 讲解1.诉衷情的概念和特点。

诉衷情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文学形式,它通常表达的是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诉衷情的特点是真实、直接、情感强烈。

2.诉衷情的形式和结构。

诉衷情的形式通常是散文或者诗歌,结构上分为三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开头通常是引出情感的背景和原因,中间是情感的表达和体验,结尾是对情感的总结和反思。

3.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点:•真实:要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直接:要直接表达情感,不要拐弯抹角。

•具体:要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表达情感。

•情感化:要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反思:要在结尾部分对情感进行总结和反思。

4.诉衷情的经典范例欣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诉衷情范例,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4. 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诉衷情的写作练习。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诉衷情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诉衷情的概念和特点。

2.学生能够掌握诉衷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学生能够运用诉衷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进行情感表达。

4.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诉衷情范例。

5.学生能够在诉衷情的写作中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体验。

诉衷情 优秀教案

诉衷情 优秀教案

诉衷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朗读和诵背能力;培养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朗读、分析、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沉痛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对宋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预习的内容。

2.简介背景。

年近七十,在故乡绍兴写作此词。

二、朗读和分析该词。

1.齐声朗读这首词。

简介词的读法:了解作者和背景;初读—翻译;再读—品字词句;三读—作者的思想;四读—习得。

2.品字词句的表达效果(上片)。

上片:“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请学生翻译这两句。

用了一个什么典故?---什么朝代?谁?成语?汉班固投笔从戎这一句描写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词人往日的凌云壮志和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万里觅封侯----凌云壮志。

匹马戍梁州----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积累旧知。

鉴赏词的方法。

文化积累:班固汉投笔从戎句意理解: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觅”---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知识点:对比豪情壮志。

典故重点词语:“断”“暗”----生动形象。

情感:忧伤惆“万里觅封侯”哪个字特别生动?“觅”字。

写出了什么?分析得再细一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当年的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这句哪两个词语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

这两句写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豪情壮志。

这豪情壮志怎么样?实现了吗?用词句回答。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翻译。

再次复习“梦断”意思。

---梦醒。

豪情壮志破灭了。

作者怎么写豪情壮志落空的?用了苏秦典故。

自己不受重用,不能施展抱负。

---典故。

用了两个生动的词。

“断”“暗”“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理想破灭,报国之志未酬。

---断和醒的区别—程度不同。

第33课《诉衷情》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

第33课《诉衷情》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

第33课《诉衷情》教学设计(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教学目标1、在明白得词意的基础上,明白得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讲明:词人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阻碍。

这首词正是作者诗词中反复抒写的爱国主题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所产生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应该对现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震动力。

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教师在教学前先要对词人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有比较完整地把握,在具体教学词的过程中,不宜对词的字面意义做面面俱到的讲明,而应着眼于词句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景和情,在课堂中着重于启发和点拨,通过学生对词句的明白得和品味,鼓舞学生畅所欲言,反复地诵读、细细地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

在琅琅的书声中、在不同的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感受词中蕴涵的丰富情感,品味词悲壮沉郁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对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明白得作者在词句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2、难点:作者在悲愤之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讲明: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词作,也满含着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八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情感迅速进展〔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差不多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然而这种分析和鉴赏能力需要不断地引导和提高。

教学重点的设计为通过多种阅读的方式,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读词的方法,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诗词品读能力之后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强化培养。

教学难点的设计要紧是依照这首词的主旨确立的,是针对学生在诗词的整体感知上比较薄弱这种现状而设定。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教案:诉衷情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诉衷情》。

该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时节,独自思念着远行的恋人,表达了她对恋人深切的思念和期待。

教学时,我们将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诉衷情》。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诉衷情》,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篇《诉衷情》3. 相关背景资料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春天的景色为引入,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春天的景象。

2. 初读:让学生自读《诉衷情》,理解诗歌的大意。

3. 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品味: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用词等。

5. 应用: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的景象。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诉衷情》。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诉衷情》板书设计:春天景色思念恋人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诉衷情》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但在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春天爱情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这两个方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关键。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1. 意象的运用: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诉衷情》中,诗人运用了春天的景色作为背景,以女子思念远行恋人的情感为核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春天的景色来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

诉衷情教案设计

诉衷情教案设计

诉衷情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诉衷情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诗歌《诉衷情》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解读诗歌《诉衷情》的意义。

2.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于抒情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准备:1. 诗歌《诉衷情》的复印件。

2. 音频或视频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听到或观看诗歌的朗读或演唱。

3.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于诗歌的了解和感受。

2. 通过展示一幅与抒情诗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诗歌主题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核心活动:1. 学生独立阅读《诉衷情》诗歌,并标注自己认为重要或有意义的词句。

2.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共享彼此的观点和想法。

3.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朗读或演唱《诉衷情》,注重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4.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式(如朗诵、表演、绘画等)将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呈现给全班。

巩固拓展: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表演一段与《诉衷情》主题相关的短剧或情景再现。

2. 学生以个人的方式,撰写一篇关于《诉衷情》的读后感或感悟,并与全班分享。

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来评价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彼此的表演或呈现,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专业诗人或文学爱好者来班级进行讲座或交流,分享他们对于抒情诗的理解和创作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诗歌朗诵会或文学展览,进一步培养他们对于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1. 诗歌《诉衷情》的复印件。

2. 音频或视频资源。

3. 与抒情诗相关的图片或音乐资源。

4.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

诉衷情教案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诉衷情》的基本内容。

2. 学习诗歌的背诵方法,理解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诉衷情》的基本内容。

2. 学习诗歌的背诵方法,理解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传递的情感。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音频。

2. 诗歌《诉衷情》的教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诗歌《诉衷情》的标题,让学生猜测诗歌内容。

2. 播放音频:教师播放诗歌《诉衷情》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3. 理解诗歌内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表达。

4.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诗歌的手写版,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诗歌中传递的情感以及诗句的意义。

6. 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进行诗歌的分享与交流。

7. 语言表达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8. 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与交流。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诗歌进行朗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导师的引领下,对《诉衷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分组朗读和讨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然而,在分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流畅,需要继续加强语言表达的训练。

此外,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的作品展示形式和质量有待改进。

未来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6.诉衷情(教案)

16.诉衷情(教案)

16.《诉衷情》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大概意思。

2.通过对“梦”“泪”“空”等字词的感悟,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3.有感情第朗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初步诵读,揭示词意。

1.出生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了解这首词的大意。

2.知名朗读这首词,订正字音,知道短句。

3.理解题目的字面意思。

4.对比学习生字“衷”体会“衷、衰、哀”字形上的区别。

5.结合课后的注解或结合查找的资料,试着说一说,陆游都倾诉了什么。

6.读了这首《诉衷情》后,谈一谈总的感受是什么。

二、品味词句,入境悟情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诗人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市场出现什么情景?(2)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朗读这首诗(4)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5)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三、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一个“梦”,让我们想到了诗人的“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让我们想到了诗人“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让我们想起了“死去元知万事空。

”是这首“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诗人这几首诗吧。

2.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篇诗作后,你心里是什么滋味?3.把你的这种感受送到诗里去。

4.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三个字:衷衰哀其实这三个字的意思都含在《诉衷情》这短短的44个字里面,衷情——衰败——哀伤,试着用一段话,说出这三个字。

5.师生共同朗诵《诉衷情》板书设计:诉衷情衷衰哀梦泪空。

八年级语文教案《诉衷情》

八年级语文教案《诉衷情》

《诉衷情》陆游【学习目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2.通过对典故和创作背景的了解,借助概括、品读、联想等方法,理解作品内容。

3.理解作者在词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在悲愤中透射出来的爱国情感。

【课文提示】1.陆游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之一,豪迈而悲壮是他一生诗词创作的基调,“气吞残虏”,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整首词选取了作者生活经历中的特定场景,饱含着晚年的陆游在坚持抗金未果之后的国仇未报、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使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2.这首词用字简炼,内容充实,情感真挚。

理解词句本身反映的景和情,通过对词句的品味,细细品味词中运用的典故以及许多关键字词,咀嚼陆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感受字词的表现力。

【正音正字】为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戊戍戌戎戊(wù,戊戌变法)戍(shù,戍边)戌(xū,戊戌变法)戎(投笔从戎)【朗读课文】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课文分析】这首词,是作者年近七十、隐居山阴农村时写的。

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

时代风雨,英雄本色,艰难现实,共同酿成了这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的压抑感,又形成了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

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

“觅封侯”不能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在这里作者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题目,理解“诉衷情”的含义。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意。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讨论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其艺术特色。

四、课堂小结2.归纳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课后作业2.收集辛弃疾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表达。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

三、课后作业2.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鉴赏练习。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三、课后作业2.尝试运用诗歌的写作技巧,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第五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审美价值。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审美价值。

三、课后作业2.收集其他古典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感受不同诗歌的审美魅力。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诉衷情》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情趣。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

初二语文《诉衷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诉衷情》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2.理解诗歌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能运用诗歌语言进行感性表达;3.能够使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诉衷情》中的表达手法和情感表达;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韵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诉衷情》的背景、主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全面了解该诗歌的背景和内涵;2.分析法:通过分析《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领会情感表达和文学鉴赏;3.朗诵法:通过朗诵《诉衷情》,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情感;4.创作法:通过引导学生写作《诉衷情》的新诗,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诉衷情》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

2. 学习诗歌(30分钟)1.学生阅读《诉衷情》全文,反复品味其中的情感和表达;2.教师讲解《诉衷情》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3.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歌曲欣赏和感受。

3. 朗诵(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感受韵律和情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节奏下,透彻表达《诉衷情》;2.学生进行朗诵和欣赏,班内同学进行表演,进行互动,轮流进行诵读。

4. 创作(35分钟)1.以《诉衷情》为蓝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新诗的创作,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词汇和韵律进行写作;2.学生进行创作,每位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教师进行互动和点评,为后续的写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5. 总结(10分钟)教师梳理本节学习的重点难点和所学要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学习笔记:学生列出《诉衷情》的主要知识点和情感表达;2.课堂练习: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听读理解和诗词填空等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进行对《诉衷情》的自我感悟,并进行诗词题写或创作作业;4.学生表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笔记、课堂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及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

《诉衷情》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杨老师知道,你们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你们知道吗,杨老师最喜欢陆游的诗了,谁和杨老师有共感?那谁能背一首陆游的诗给同学们和在座的所有老师听一听。

2、师:同学们都知道陆游是有名的爱国诗人,今天杨老师想和大家共同分享他写的一首词《诉衷情》。

二、初读感悟1、师:首先杨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这首词(听读词)2、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3页,自己试着像刚刚听到的那样读一读。

3、师:词和诗一样,同样要读出韵味来,一定要注意停顿。

课件出示词《诉衷情》。

4、师:指名读,谁来试着读一读。

5、师:谁能比她读得更好。

6、师:男生读,女生读词分上阙和下阙男生读上阙女生读下阙7、师:师范读。

生齐读三、理解诗意1、师:说到词大家知道词都有词牌名。

那你知道的词牌名有哪些呢?2、师:《诉衷情》也是词牌名。

诉是倾诉,衷是内心的,情是情感,那连在一起就是倾诉内心的情感。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悟陆游在这首词里倾诉了内心怎样的情感。

3、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解和大屏幕给出的注释或结合查找的资料,同桌互相说一说这首词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诉衷情》及相关注释4、交流师:觅封侯是一个典故。

说的是汉代班超投笔从戎,远征西域,最后收复失地被封为定远侯的故事。

在这里作者是说:想当年自己有和班超一样的报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凌云壮志。

于是就有了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单枪匹马奔赴沙场守卫梁州。

那时的陆游,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他将要把满腔热血笑洒战场四、感悟词情1、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知道陆游写这首词的时候多大年纪了吗?师:大约六七十岁。

是啊,陆游写这首词的时候已年近七旬,我们不防想一下我们身边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家里应该做些什么呢?(生——)老师听出来了,应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而陆游每天心理都在想什么呢?(生——)师:但事实上是“关河梦断何处”说到梦,我们来看陆游的另外一首诗:课件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齐读)宋•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诉衷情》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诉衷情》这篇古文的背景、作者及主要内容。

2. 掌握古文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会运用感性理解和理性分析的方法,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领会对生命和爱情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和领会课文中的诗人思想感情,并反映在写作中的特色和价值。

2. 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能力,建立连读篇章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爱情的了解和感受,引出《诉衷情》这篇古文。

2. 阅读理解环节(1)整体阅读:“《诉衷情》之纪事书法,至善至美,衷情之所在”,通过研读标题和导语,确定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内容形式。

(2)细节阅读: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如其中的暗示和象征,可以与生活中的古代婚礼作比较,探究其中的花头的含义等等。

(3)学生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情感体悟等方式,推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 领会思想感情环节(1)感性体验:让学生把全文的意境与现实联系起来,意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满怀感伤的情感。

(2)理性分析: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及对爱情的视角。

同时,也要把文章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加以分析和理解。

4. 写作分析环节让学生针对教材中的写作课题,以作文的形式进行“仿写”和写作,使学生体验课文共鸣,展现学生自己的文学才能。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法:通过阅读来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

2. 探究法: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探索答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仿写法:通过模仿经典文学创作,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用逆向思维法,通过对教材经典语句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表达技巧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小组讨论、总结性的思考和反思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教学过程的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诉衷情,词牌名,唐教坊曲,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是陆游的作品,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诉衷情》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目标: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

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

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

板书课题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

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诉衷情》一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文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本中的情感表达;-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表达真挚情感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友善的情感的意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文章。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欣赏、理解和表达真挚情感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本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Step1:导入(10分钟)-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关于悲伤的音乐,营造情感氛围,并引发学生对情感表达的思考;- 通过教师提问,了解学生对悲伤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Step2:背景介绍与文本导读(15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诉衷情》一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分发课文,并引导学生独立阅读,重点关注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Step3:师生互动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观点;- 由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共同探讨文章中的情感主题和表达技巧。

Step4:整体理解与语音语调训练(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顺便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错误;-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语音语调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使语音语调更准确流畅。

Step5:合作学习与小结(15分钟)-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段表达自己情感的短文;-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作文的表达质量;- 每组派代表上台朗读作文,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初中初二语文上册《九诉衷情》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二语文上册《九诉衷情》教案、教学设计
4.品德教育:以陆游的忠诚、正直、勤奋为榜样,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古诗词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和鉴赏方面仍有待提高。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对诗词的基本格律、韵律有所掌握,但在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引导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发。此外,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对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词,他们既充满好奇,又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得到品德教育。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逐句讲解《九诉衷情》,分析诗句的意义、韵律和意境。
-对生字词、词组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分析诗词的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节奏美;
-讲解诗句的意象,帮助学生把握诗词的意境。
2.教学手段:运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句。
-展示与诗句相关的图片,如山水、战争场景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句的意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1)对《九诉衷情》中生字词、词组、句型的掌握;
(2)对古诗词韵律、意境的理解和鉴赏;
(3)诗词的朗读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品味诗词;
(2)如何激发学生的互动讨论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上海市罗泾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诉衷情(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上海市罗泾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 诉衷情(第1课时)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辛弃疾豪放词的深远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词所包含的画面。

2、难点:体会词所蕴含的深远意境,进而感悟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分析法教学过程:一、旧知引新,营造氛围1、大家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

可以说,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词人的脉搏。

七年级你们学过哪些词,能背诵其中的几句名句吗?的确,这些名句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味无穷,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词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诉衷情》,与词人做一次心灵的对话。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1、请同学们说说你对词人陆游有着怎样的了解?可以简洁地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也可以交流一下他的诗词作品)。

2、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词人的图片和简洁扼要的介绍,请一个同学大声地朗读一遍。

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

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

《诉衷情》就是其中的名篇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同学自由地诵读这首词2.放录音朗读,学生模仿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戍shù貂裘diāo qiú鬓bīn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3.同学再齐读,希望同学能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着怎样的情感。

5、胡:本为古代对北方、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此指金兵。

八年级上《诉衷情》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诉衷情》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诉衷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强烈情感的手法通过朗读和对关键字词的品味,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无奈悲愤在朗读中体会“尤韵”的表达效果,加深对诗歌音乐美的感受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写作特点和思想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的朗读教学难点:在朗读中体会“尤韵”的表达效果,加深对诗歌音乐美的感受理解关键字词和对比手法在表现诗人情感方面所起到的突出作用教学流程:一、复习宋词知识1、宋词是古代诗歌中继唐诗以后另一座高峰。

关于词的文学常识还记得哪些?词与音乐的关系萌芽、形成、兴盛的时代词牌名词的别称词从字数上分:小令、中调、长调词从结构上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2、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几首宋词作品,请还能背诵的同学们尝试背诵。

二、知人论世1、以上几首词都是北宋的作品,今天我们要随着历史的车轮来到南宋,学习南宋词人的杰出作品。

但在进入南宋词的学习之前,首先请问为什么北宋之后又多出一个南宋?请同学介绍大致背景。

2、陆游就生长在南宋,从小看到父辈们“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

充满英雄梦的陆游以振兴宋朝,恢复中原为理想。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诉衷情》,看一看陆游的理想是否实现了。

三、通过朗读指导体会“空”的情感基调,理解对比写法1、参考注释,读通读顺,读准字音与节奏。

2、就不理解的字词句提问。

扫除理解障碍。

3、陆游报效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实现了吗?哪里体现出没有实现?4、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他的心情?5、怎样朗读更能够体现出作者“空”的内心感受?用铅笔标注朗读时候应当注意的语速快慢,语调升降,语气变化,6、个别朗读与展示交流7、哪些语句在朗读中非常重要,尤其能够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感受?重点品读的字词:万里、觅、匹马、梦断、暗、旧、未、先、空、谁料、心在、身老。

8、为了使“空”的感受更强烈,作者主要用的是什么写作手法?对比:万里、匹马觅封侯、梦断、尘暗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四、体会“尤”韵的音韵效果1、在读这首词,注意韵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

2、通过对词句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词句的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对姐妹花,是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

那么,在我国古代众多的诗人中,现存诗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是谁呢?(学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学能背一背所学过的陆游的诗作?从这些诗中你能体会出一种怎样的情感?是啊,他的诗充满了爱国情怀,让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崇敬之情。

2、简介陆游当然,他不仅是一位爱国诗人,还是一位爱国词人。

今天,我们就走近陆游,走进他的《诉衷情》。

板书课题二、整体读词、感悟情感1、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开,自由朗读《诉衷情》这首词。

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

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把词中的生字读正确。

读后两遍的时候要争取把它念通顺,同时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听清楚了吗?好,自由读《诉衷情》。

2、出示《诉衷情》3、好,谁来读一读《诉衷情》,这首词中共有三个生字,听听他有没有读错。

学生读,师随机点评:侯、貂裘。

4、好的,谁再来读一读《诉衷情》。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她在读词句时,是怎么停顿的?5、真好,你们都听出来了吗?这就叫做读得有板有眼。

6、同学们,我们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有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老师也来读读这首词。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首词。

7、师配乐读(大提琴曲《往事》)8、现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学生自由说)带着这种感觉我们再来读一读《诉衷情》,把这种感觉读进去,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三、品读词句、入境悟情1、好,诉衷情啊诉衷情!那么,作者的内心到底有怎样的一种情感要诉说呢?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和书上的注释,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内心,把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词句的旁边。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诉衷情》。

2、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学们说一说?(胡未灭……)a、出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请同学们读读这三句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画面?生自由说好啊,我们读出了一个“白发早如秋霜”的陆游。

b、看看陆游鬓先秋,泪空流,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有这样的情感宣泄呢?从那里能看出来?(课件出示: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谁对于这两句词还有体会,来说一说?(理解:觅、戍)c、是啊,当年,陆游也是一名将军,那样的万里沙场,他也曾匹马戍梁州啊!那该是怎样的场面啊!此刻,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陆游呢?(英姿勃发……)读读这句话。

d、可而今这样的场景只能在哪儿能看到了?(板书:梦)你是从哪句词看出来的?是啊,此时陆游已年近七旬,追忆往昔,他不仅时常让铁马冰河入梦来,还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同学们想象一下,陆游的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你有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词。

梦里的这些情景说明他心里仍有着一腔——(报国之情)可见这梦都是陆游的报国之梦啊!慨叹啊,因为陆游的这种愿望,这种奋勇杀敌、抗击侵略的愿望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而梦醒却又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好,谁再来读读这句词?e、可梦境毕竟是梦境啊,回到现实却让人有种丝丝的悲凉,请同学们回到课文,再读读这首词的上阕,你还对哪个字或哪个词句有深入的体会?(同学们,当年陆游在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就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梦醒不知身在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

一个“暗”字向我们道出了岁月的流逝,道出了人事的消磨,这样的布满灰尘的暗淡画面,也道出了陆游那惆怅的心情。

)f、谁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前两句读出陆游的豪情,后两句读出陆游的悲凉)指名读g、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读着读着,就读出了那种意境,读出了味道,真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词的上阕。

h、当年的陆游带着万丈豪情驰骋疆场,可如今的陆游却身在何处呢?出示课件(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天山是哪里?沧州又是哪里?是啊,诗人的身虽隐居在山阴,可心却依旧征战沙场,他的身和心有着如此的距离,她该是怎样的心情啊?你体会到了吗?那就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i、看看陆游的昔日与今朝,他由青丝变白发,由单枪匹马、驰骋疆场那英姿勃发的陆将军到这满头白发、老泪纵横、壮志难酬却又隐居山阴的陆游。

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颜变了,但他唯一不变的是什么?(满腔的爱国热情,满腔的报国志向)j、是啊,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这样的感慨向我们呈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那强烈的落差。

因为诗人终究报国不得志啊!所以诗人“泪空流啊”!板书:泪那么,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谁而流啊!(引导体会:为自己而流,是遗憾的泪,无奈的泪。

)(引读)1、是啊,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泣,因为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本来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所以,陆游遗憾哪,也无奈啊!好,就把这遗憾、无奈都融进你的朗读,读:胡未灭……2、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

可惜啊,可惜,——齐读,胡未灭……k、同学们,陆游的泪是同情的泪、愤恨的泪、无奈的泪,可这饱含着这么多意义的泪却空流,(板书:空)为什么空流呢?这些泪怎么就空流了呢?l、是啊,陆游空有着一腔报国的热情,却一直报国无门,他那理想的梦破碎了,泪流尽了,所以留下了这千古绝唱——读《诉衷情》。

(配乐)四、整体感悟,归纳升华(看黑板总结)梦,那是陆游的报国之梦;泪,滴洒的是他那报国之泪;空是他理想与现实的强烈落差。

诉衷情诉的也是陆游那浓浓的报国之情。

背诵《诉衷情》。

第二课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古词大意站在北固亭楼上,向北方金兵占领区一望,一片风光依旧,可是河山已有异样之感,究竟中原在哪里呢?自古以来,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朝代兴亡的事变,都像无穷无尽的长江一样滚滚地流过去了。

孙权年轻时就统帅了万人大军,守住了东南地区,不断地和敌人作战。

天下英雄能为他敌手的,只有曹操和刘备。

后代子孙就应该把孙仲谋作为榜样!导读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

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任镇江时期。

全首即景抒情,借古讽今。

作者之所以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无疑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

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词的开头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神州”,指中国,这里专指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的金兵占领区。

这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悠悠”,是长远的样子。

作者以永流不息的滚滚江水来比拟千古兴亡的绵延不断。

“不尽”句,出自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但杜诗是写个人流离潦倒之悲,而辛词却是写国家兴亡之感,意境不同。

上片,作者对景抒怀,凭吊千古兴亡,更加引起对沦陷区国土的怀念。

下片,通过对三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孙权的赞扬和肯定,表现出辛弃疾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年少”,是指三国时吴主孙权。

“兜鍪”,原是头盔,这里指士兵。

“万兜鍪”,是说他统率强大军队的意思。

“坐断”,作占据讲。

这两句是说,孙权十九岁便继承他哥哥孙策统治吴国,充分显示出孙权的英勇和才能。

一个青年人能够率领万夫,当然是不平凡的了,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孙权放眼全国,胸怀大志,用武力平定江东一带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东南地区,形成与蜀、魏鼎足而立的争雄局面。

作者之所以把孙权当作英雄人物来肯定,目的在于借古讽今,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不求进取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孙权当时占据江东,开疆拓土,使吴国由小到大,与魏、蜀形成鼎足之势,天下英雄若曹操、刘备者,也无奈他何。

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三国时代的孙权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历史上的孙权、曹操、刘备三人中,论智勇才略,孙权不一定能居首位,而作者这样歌颂他,只把曹操、刘备作为他的敌手,可见这里辛弃疾已把孙权作为杰出的英雄来歌颂了。

所以最后又补上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有了这一句,孙权的形象就更为突出、鲜明了。

这一句是借用曹操夸奖孙权的成语。

这首词的题目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所以词中写的是千古兴亡事,是对历史人物孙权的歌颂。

其实作者怀的是“古”,喻的是“今”。

作者一向主张抗金,收复中原,他对孙权的歌颂,称赞孙权能身经百战守住东南地区,实质上就是隐讽南宋统治者的屈辱求和以致丧失中原地区。

词的开头:“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就流露出这种感情。

下阕所写的孙权的英勇战斗,那就更明显了,意在谴责南宋主和派的昏庸懦怯。

而当我们读到最后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便完全可以联系起原文而领会到:“若豚犬耳”指的就是南宋皇帝赵扩。

这里,辛弃疾一字不改地借用曹操这句话,不仅“曲尽其妙”,而且还“含蓄”深刻地进行了讽刺。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手法上含蓄、委婉,形成了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的显著特色。

这首词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看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诉衷情教案的人还看:1.初一下册语文课土地的誓言2.课文土地的誓言预习教案3.初一下册语文《土地的誓言》期末复习试题4.七年级上册语文水调歌头教案5.七年级语文《学习编写寓言》教案人教版带练习题6.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进度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