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分析基本原理及分析过程
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遥感图像分析是一种通过获取和解释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来研究地理现象和环境变化的方法。
它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地球的表面特征、变化和趋势。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地质、环境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一、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分析依赖于传感器获取的电磁辐射数据。
电磁辐射是能量在电磁波形式下传播的过程,其波长范围从长波到短波,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
传感器可以通过不同波段的响应来获取不同的辐射数据,从而得到不同频谱范围内的图像数据。
在遥感图像中,每个像素代表一块地表区域的平均辐射量。
图像数据可以由数字矩阵表示,其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或颜色值表示该区域的辐射强度或反射率。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地表特征的信息。
二、遥感图像分析的方法1. 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为了去除图像中的噪声、增强特征和调整图像的对比度等。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去噪、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
这些步骤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并准确反映地表特征。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指从遥感图像中提取有用的地物信息。
可以根据图像的灰度、色彩、纹理和形状等特征来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主成分分析、变化检测和物体识别等。
3. 分类与识别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像素按照其地物类型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分类可以基于监督或无监督方法进行。
其中,监督分类依赖于训练样本和分类器,而无监督分类则是通过数据的统计分布和聚类分析进行分类。
4. 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利用多期遥感图像比较分析同一地区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像素之间的差异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地表的变化趋势和时空模式。
变化检测在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三、遥感图像分析的应用1. 地质勘探遥感图像分析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在不同尺度上研究地球表面的地质结构和岩矿成分。
了解计算机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
了解计算机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图像识别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进行自动分析、理解和识别的过程。
它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涉及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
一、图像获取与预处理计算机图像识别的第一步是获取图像数据。
图像可以来自传感器、摄像头、扫描仪等设备,也可以是已经存在于计算机中的图像文件。
获取到图像数据后,需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识别准确性。
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边缘检测、图像增强等操作。
二、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计算机图像识别的关键步骤。
它通过分析图像的局部特征、纹理特征、颜色特征等来提取图像中的关键信息。
这些特征可以用来表示图像中不同物体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灰度共生矩阵、Gabor滤波器、特征点检测等。
三、模式匹配与分类特征提取后,需要将提取到的特征与已知的模式或样本进行匹配和分类。
模式匹配是指将提取到的特征与预先存储的特征模板进行比较,并找到最匹配的模板。
分类是指将匹配到的图像分为不同的类别或标签。
常用的模式匹配和分类方法有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
四、学习与训练计算机图像识别系统的性能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
学习与训练的过程是指利用大量带有标注信息的图像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其具有识别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使用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方法。
通过不断迭代优化模型,使其在未知图像上的识别准确率不断提高。
五、应用领域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医疗领域,可以用于医学影像分析、癌症病灶检测等;在交通领域,可以用于车牌识别、交通监控等;在安防领域,可以用于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在工业领域,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检测、零件排序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图像识别还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结语计算机图像识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了对图像的自动理解和识别。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包括图像获取与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匹配与分类、学习与训练以及应用领域。
遥感图像分析
遥感图像分析遥感图像分析是利用遥感技术对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处理,以获取地表信息和探索地理现象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分析方法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遥感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是通过遥感卫星或飞机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图像,利用其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地表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与地理现象的联系。
遥感图像主要包括光学遥感图像和微波遥感图像两种类型,其中光学遥感图像主要利用反射特性获取地表信息,而微波遥感图像则是通过电磁波的散射和回波等特性获取地表信息。
二、遥感图像分析的常用方法1. 图像预处理:遥感图像预处理是为了提取有效的地表信息,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通过这些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图像中的噪声,使图像更加清晰,有利于后续的分析工作。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遥感图像分析的核心步骤,它是将图像转化为可供分析和解释的信息的过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光谱特征提取、纹理特征提取、形状特征提取等。
通过提取图像的各种特征,可以获得地表的物理和几何信息。
3. 分类分类是遥感图像分析的重要任务,它是将图像中的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有监督分类、无监督分类和半监督分类等。
分类结果可以用来监测地表的变化,研究地表的演化过程以及评估地表的植被覆盖程度等。
4. 变化检测:变化检测是遥感图像分析的一项重要任务,它通过对多期遥感图像进行比较,来识别出地表变化的位置和程度。
常见的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变化检测和基于物体的变化检测等。
变化检测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农田利用变化分析等领域。
三、遥感图像分析的应用1. 农业:遥感图像可以提供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施肥。
2. 环境监测: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可以监测海洋和河流水质、大气污染、森林覆盖变化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项技术通过对医学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图像分析等步骤。
图像获取是指通过医学设备如X射线、CT扫描、MRI等获取患者的医学图像。
预处理是对原始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几何校正等处理,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特征提取是指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有用的特征,如病变区域的形状、纹理、颜色等信息。
图像分析是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解释,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是肿瘤检测和诊断。
通过对肿瘤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医生可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类型,从而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此外,医学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对心脏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医生可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结构,检测心脏病变,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肿瘤和心脏病的诊断,医学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在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神经科学领域,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脑部图像的分析,帮助医生确定脑部病变的位置和程度,并指导手术治疗。
在骨科领域,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骨骼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医生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医学图像处理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医学研究和教育。
在医学研究中,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大量的医学图像数据,发现疾病的新特征和治疗方法。
在医学教育中,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教学演示和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
尽管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知识,这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要求较高。
MRI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及读片
MRI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及读片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利用磁共振原理来获得身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
本文将详细介绍MRI的基本原理及读片过程。
一、MRI的基本原理1.磁共振现象:MRI利用磁共振现象来获得图像。
人体组织主要由氢原子构成,而氢原子含有一个质子,质子带有正电荷。
在强磁场的作用下,质子将朝向磁场的方向旋转。
质子的旋转频率与外部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2.弹性波:磁共振装置内的一套辅助磁场可以加入特定的辅助磁场,这些辅助磁场将会给氢原子的原子核一个脉冲的影响,并造成它们间接或直接在周围的分子上加入一个特定的力,这个力的效应可以用声音形容,并且它的效应在短时间之内会消失。
3.回弹:当辅助磁场停止作用时,氢原子的原子核会回到基本对齐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向周围发出信号,被称为MR信号或回声。
回声信号会被感应线圈捕获并送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图像重建。
4.信号解析:计算机将回声信号解析为图像。
这里有几种常用的重建方法,包括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回声信号积分。
二、MRI读片过程1.图像质量评估:在开始读片之前,需要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
评估因素包括图像分辨率、对比度、噪声、伪影等。
图像质量好与否对于正确认识病灶和提供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2.解剖结构分析:先观察解剖结构,包括脑、脊髓、血管、骨骼等。
通过比较对称性、大小、形态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3.病灶检测与定位:在观察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病灶的检测与定位。
常见的病灶包括肿瘤、脑梗死、脑出血等。
通过对信号强度、位置、边界特征等进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病灶的类型和范围。
4.强度与序列分析:MRI图像的信号强度与脉冲序列有关。
不同的脉冲序列可以提供不同的对比度和重建方式。
通过比较不同脉冲序列的信号强度变化,可以更好地分析病灶的性质,并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5.影像报告编写:根据对图像的分析和判断,编写MRI影像报告。
报告通常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病灶的位置、大小、特征、诊断意见等。
图像分析基本原理及分析过程
图像分析基本原理及分析过程概述在生物及医学研究中,对图像的判读与分析特别是对显微镜下微观图像的观察研究从来都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分析图像的方法也从眼观尺量进入到了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的阶段。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速度呈加速前进,采集图像的设备也不断更新,这使得我们能有更多的手段来分析测量复杂的生物图像。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CCD数码相机来采集图像。
使用功能比较强大的图像分析软件来进行图像分析测量。
相比之下,在不太久远的十来年前使用的图像分析仪及单色的图像采集摄像机已经过时了。
而图像分析的手段也比以前丰富。
简单地引用以前的分析方法未必就是最佳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我们依据软件及相机的情况设计与研究目标相适应的分析方法。
分析测量图像绝不仅仅是一个软件使用的问题,而是从实验设计开始,就要综合考虑研究目标、样品制作方法、拍摄方式、选择视野等各方面因素,最后才是通过软件实现最有效的图像分析测量。
一个完整的图像分析过程应该包括:1.明确需要测量分析的对象。
2.使用适当的方法拍摄下这个对象,包括进行适当的染色及取样,采集到突出显示的测量对象的照片。
3.分析照片上的图像元素,确定能反映测量对象的图像图形4.测量照片上的图形的测量参数,进而得到测量对象的测量数据5.对测量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图像分析的最佳效果,是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可以自动地判断测量目标,准确分析测量出目标对象的数值。
由于生物图像的复杂性,软件往往作不到这一点。
此时只能退而求其次,采取抽样统计,手工选择等方法进行近似的测量。
测量方法本身有时候也能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一、把研究目标转换到图像分析问题上。
在丁香园混了好几年了,虽然很喜欢与大家讨论图像分析的问题,但是却经常对一些求助视而不见,例如:请问用IPP怎么分析双染的结果?谢谢!最近正要测肾小球面积以及球内PAS染色阳性面积(粉紫色),不会操作,希望各位老师及同仁多多指教,非常感谢!传张片子上来,请指导一下哦!免疫荧光定量分析选什么软件好?是IPP吗?这个软件可以做杂交结果的分析吗?具体如下:杂交后获得阳性结果和阴性对照的结果,如何分析结果呢?下面是阳性和阴性的图。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是一门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地表特征提取和地物分类的技术。
遥感图像提供了我们观测和分析地球表面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现象。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主要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上的特定信息,如亮度、色彩和纹理等,来提取地物的空间分布和特征。
首先,我们需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对噪声进行滤除和图像增强,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解释性。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算法和技术,如分类和目标检测,来对图像的各个地物进行划分和识别。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图像的统计分析和空间分布模式,来获取地物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信息。
在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分类、基于物体的分类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
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它通过分析每个像元的亮度、颜色和纹理等特征,将其划分到不同的地物类别中。
基于物体的分类方法则根据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背景等特征,来进行划分和识别。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方法则是利用神经网络算法,通过训练一个深度学习模型,来进行图像的分类和识别。
二、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的应用领域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农业、林业、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
在农业领域,我们可以利用遥感图像来监测农田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土壤湿度等信息,以便科学种植和管理农作物。
在林业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遥感图像来评估森林的生长状况和植被类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森林管理策略。
在城市规划中,遥感图像可以提供城市土地利用和建筑物分布等信息,从而帮助规划者做出科学决策。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可以利用遥感图像来监测污染物的排放和土地退化等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环境。
三、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的挑战与前景尽管遥感图像解译与分析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力学与速度的变化与加速度的图像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图像是一 条与时间轴重合的直线,表示加 速度为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特点
速度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其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 向。若斜率为正,则表示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若斜率为负,则表示加速度 与速度方向相反。
加速度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加速度大小和 方向均保持不变。
优化实验设计
改进实验方案,减少系统误差,提高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
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
如采用数字滤波、数据平滑等方法,提高数 据质量,进一步减小误差。
强化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
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水平,确保实验的规范 性和准确性。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力学基本概念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涉 及力、质量、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阐述了力 与运动的关系。
速度与加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加速度则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 量。
图像分析
通过图像可以直观地表示物体的运动 状态,如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 间图像等。
拓展延伸:复杂系统中力学问题探讨
非线性力学系统
研究在复杂条件下,如非线性、多自由度等系统中物体的运动规律。
04
曲线运动中速度与加速度 图像分析
平抛运动图像特点
速度图像
平抛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从原点出 发的抛物线,表示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在图像中,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可 以直观地表示出来。
加速度图像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图像是一条水平线 ,表示加速度保持不变。由于重力加 速度是恒定的,因此加速度图像中的 数值等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临床病理学:体视学和图像分析
(3)光密度
❖ 细胞的密度参数是利用摄像机输入细胞 图像信息的光电转换原理,将细胞在同 一光源下吸收或透过光的数值作为光密 度(也称吸光度)。
在同一照明度下,不同组织成份透过 光线的数值,是由灰度值换算而来。 测量目标颜色越深,透过的光线越少, 光密度就越大。
Society for Stereology,ISS) 1963年4月在维也纳召开了首次大型国
际体视学学术会议(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tereology) 2011年10月,第十三届国际体视学会议 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
体视学的诞生和发展
1985年3月在北京成立了由23位委员组成 的中国体视学学会筹委会
❖ X轴投影与Y轴投影之比(X轴/Y轴)。
几何参数
(11)等效宽度(Equivalence width) (12)等效长度(Equivalence length)
❖ 物体的边界以3度左右的增量旋转90°, 每次旋转一个增量后,用一个水平放置 的最小外接矩形来拟合其边界。在某一 个角度最小外接矩形的面积达到最小值。 这时最小外接矩形的尺寸可以用来表示 该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 积分光密度为整个视野中每一点的光密 度的叠加。
积分光密度:整个视野中每一点的光密度的叠加
目标积分光密度=目标平均光密度× 目标面积;
❖ 目标颜色越深,面积越大,积分光密度 值就越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用目 标积分光密度来表示组织中某种成份的 总含量。
3、场参数 (1)参考面积(Reference area)
❖ 视野 ❖ 在视野中选定一个区域的面积。
(2)总数目(Total number)
图像处理理论与图像分析
图像处理理论是关于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研究。
它包括了图像获取、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图像复原以及图像分析等内容。
图像获取是指通过图像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获取到的原始图像数据。
图
像获取涉及到硬件设备的选择、参数设置等问题。
图像增强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对原始图像进行改善,使得图像更加适合于后续处
理或观察。
图像增强可以通过增加图像的对比度、提高图像的清晰度等方式来实现。
图像压缩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存储空间或传输带宽。
图像压缩方法可以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
图像复原是指通过对损坏或退化的图像进行恢复,使其尽可能接近或恢复到原
始图像的状态。
图像复原涉及到图像的模型建立、退化模型的估计以及复原算法的设计等问题。
图像分析是指通过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目标检测或目标识别等方式来获取图
像中包含的信息。
图像分析涉及到特征提取的方法、目标检测的算法以及目标识别的模型等内容。
总之,图像处理理论与图像分析是关于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可
以应用于各种图像处理领域,如计算机视觉、医学影像处理、遥感图像分析等。
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图像分析与处理
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图像分析与处理医学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疗手段,具有诊断速度快、易操作、无辐射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然而,超声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噪声、散斑、伪影等,这些问题会严重干扰图像的诊断和分析。
因此,如何对医学超声成像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1.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医学超声成像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组织中的反射和散射,形成图像以达到诊断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的特有声速与密度的差异进行扫描,并由电脑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和成像。
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成像分辨率可达到0.1mm 左右,因此可以显示出人体内部很小的组织或器官。
2.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图像质量由于人体组织特殊复杂的声学参数,超声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噪声、散斑、伪影等。
这些问题会严重干扰图像的诊断和分析。
2.1 噪声医学超声成像图像由于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含有杂乱的声波,会导致图像出现不同程度的噪声,尤其是在低对比度场景下。
噪声是指图像中未知的、周期性而又不规则的随机波动,包括机器噪声和系统噪声。
2.2 散斑散斑是指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与散射时产生的声波干扰,表现为图像中存在的亮度变化。
散斑是超声成像中一种比较普遍的影响因素,会影响到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2.3 伪影伪影是指图像中出现的不真实的信息,通常是环境因素和仪器维护方面的问题引起的,如手指和仪器引起的影响。
3.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图像处理方法针对医学超声成像技术图像质量所面临的问题,人们采用了一些图像处理方法来改善图像质量,有效地提取有用的信息,减少干扰。
3.1 滤波滤波是一种常见的信号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噪声和散斑。
医学超声成像技术中,常用的滤波方法包括中值滤波、高斯滤波、小波变换等。
在具体应用中,不同滤波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
3.2 去伪影对于伪影问题,除了进行完善的仪器维护和使用技巧以外,还可以采用制定算法来减少伪影。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医学图像分析的步骤
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医学图像分析的步骤医学图像分析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医学图像分析任务可以得到自动化、智能化的处理。
本文将为您介绍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医学图像分析的主要步骤。
步骤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首先,对需分析的医学图像进行数据采集,常见的医学图像包括X射线片、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波图像等。
采集好的原始图像需要经过一系列预处理步骤,如去噪、图像增强、图像校正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减少干扰因素。
步骤二:特征提取与选择在医学图像分析中,特征提取是关键步骤。
它旨在从原始图像中提取有意义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以描述图像中的目标结构和重要信息。
常用的特征包括形状特征、纹理特征、颜色特征等。
特征的选择要根据分析任务具体要求,结合医学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
步骤三:模型建立与训练在特征选择完成后,需要建立合适的模型来进行医学图像分析。
常见的模型包括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等)。
模型的建立通常需要使用标注好的医学图像数据进行训练,以学习图像与目标之间的关联规律。
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合理选择训练集与验证集,防止模型的过拟合问题。
步骤四:模型评估与性能优化模型训练完成后,需要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可以是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判断模型的优劣并对其进行优化。
优化方法包括参数调整、数据扩增、模型结构改进等。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多次进行模型评估与性能优化的循环,以达到更好的分析效果。
步骤五:应用与结果解释经过前面的步骤,一个具有较好性能的医学图像分析模型将可以投入实际应用。
应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像输入、输出方式,并制定良好的结果解释策略。
医生可以通过与该模型的交互,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得到更准确的分析结果,并能够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和疾病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原理
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原理1. 介绍图像识别技术是一种能够让计算机理解和解释图像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出图像中的对象、场景或特征。
图像识别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被广泛应用,包括图像分类、目标检测、人脸识别等。
2. 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图像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模式识别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
主要过程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和分类判断。
2.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指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以便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常见的图像预处理操作包括灰度化、二值化、平滑滤波、边缘检测等。
这些操作可以去除图像中的噪声、提取感兴趣的信息或特征。
2.2 特征提取特征是指图像中具有区分度的可鉴别的属性或描述。
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并将其表示为一组数字或向量。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局部二值模式(LBP)、方向梯度直方图(HOG)、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等。
2.3 特征匹配特征匹配是指将待识别图像中提取的特征与已知的模板特征进行比对,寻找匹配的对象。
匹配算法主要包括欧氏距离、汉明距离、相关性匹配等。
2.4 分类判断分类判断是指根据特征匹配的结果,将待识别图像分配到一个或多个预定义的类别中。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算法、决策树等。
3. 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指根据图像的内容和特征将图像进行分类。
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将一组图片分为猫、狗、花等不同类别,可以应用于图像搜索、图像检索、广告推荐等场景。
3.2 目标检测目标检测是指在图像中定位和识别特定的对象。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在图像中自动检测和识别出人脸、车辆、物体等目标。
目标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
3.3 人脸识别人脸识别是指通过分析和比对人脸图像,判断出人脸的身份信息。
图像识别技术可以通过对人脸图像的特征提取和匹配,实现自动识别人脸的功能。
图像分析与理解的算法与应用
图像分析与理解的算法与应用一、引言图像分析与理解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图像获取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图像分析与理解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安防监控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图像分析与理解的算法入手,介绍其基本原理与应用。
二、图像分析与理解的算法分类图像分析与理解的算法可分为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图像分类三个基本环节。
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指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增强图像的对比度等,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分析提供更好的输入。
常见的图像预处理算法包括灰度化、滤波和边缘检测等。
灰度化将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降低了图像的复杂度;滤波通过对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去除图像中的噪声;边缘检测则可以找到图像中物体与背景之间明显的边界。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图像分析与理解的关键一步,通过提取图像中的特征信息,以便进行分类、识别等任务。
常见的特征提取方法有形状描述子、纹理特征和颜色特征等。
形状描述子可通过计算图像中物体的轮廓、边缘等几何属性来描述物体的形状;纹理特征则通过统计图像区域的灰度分布、纹理方向等来描述图像的纹理特性;颜色特征则是描述图像中物体的颜色信息,如颜色直方图、颜色矩等。
3. 图像分类图像分类是将图像分为不同的类别,使得同一类别的图像具有相似的特征。
图像分类可以使用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等。
这些算法通过学习样本图像的特征与类别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新的图像进行分类。
在图像分类任务中,特征的选择和提取方法十分关键,合理地选择特征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三、图像分析与理解的应用领域图像分析与理解在众多应用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从医学影像、安防监控和人机交互三个方面介绍其应用。
1. 医学影像图像分析与理解在医学影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与理解医学影像,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手术规划等。
例如,在病理图像中,利用图像分类算法可以准确地识别肿瘤细胞,有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实验三图像分析实验——图像分割、形态学及边缘与轮廓分析
实验三图像分析实验——图像分割、形态学及边缘与轮廓分析一、实验条件PC机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软件大量样图二、实验目的1、熟悉图像形态学分析的基本原理,观察不同形态学方法处理的结果;2、熟悉图像阈值分割、区域生长、投影及差影检测和模板匹配的基本原理,观察处理的结果;3、熟悉图像边缘检测、Hough平行线检测、轮廓提取及跟踪和种子填充的基本原理,观察处理的结果;4、了解图像矩、空穴检测、骨架提取的基本原理,观察处理的结果。
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侧重于演示观察,由于内容繁多,并且系统中已有部分实验项目的原理说明,因此实验原理及编程实现步骤这里不再详细叙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数字图像处理方面的有关书籍。
四、实验内容1、图像形态学分析内容包括:图像膨胀、图像腐蚀、开运算、闭运算和图像细化针对二值图像进行处理,有文字说明,实验步骤中将详细介绍其使用方法。
2、图像分割内容包括:阈值分割、区域生长、投影检测、差影检测和模板匹配阈值分割:支持灰度图像。
从图库中选择图像分割中的源图, 然后执行图像分析→图像分割→阈值分割, 比较原图和分割后的图, 对照直方图分析阈值分割的特点。
对源图再执行一次图像变换→点运算→阈值变换, 比较分析阈值变换和阈值分割的结果。
区域生长:支持灰度图像。
操作方法与阈值分割类似,比较分析其与阈值分割的不同。
投影检测:只支持二值图像。
从图库中选择投影检测中的源图, 然后执行图像分析→投影检测→水平投影, 然后再垂直投影, 记录下检测部分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置。
如有必要, 在检测之前, 对图像进行平滑消噪。
差影检测:支持灰度图像。
从图库中选择图像合成中的源图, 然后执行图像分析→图像合成→图像相减, 在弹出的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图库图像合成中的模板图像,观察分析差影结果。
模板匹配:支持灰度图像。
从图库中选择模板匹配中的源图, 然后执行图像分析→模式识别→模板匹配, 在弹出的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图库模板匹配中的模板图像, 观察分析结果。
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图像识别和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中的图像识别和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从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基本原理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
其基本原理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器构建和应用等环节。
首先,通过图像预处理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降噪、增强和平滑等修复操作,保证医学影像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后续识别和分析打下良好基础。
接着,利用特征提取技术,提取出医学影像中具有代表性、区分度高的特征,比如肿瘤的大小、形状,血管的密度和走向等等。
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后续的分类器构建和应用。
基于特征提取结果,利用分类器构建技术,通过对大量数据集的学习和训练,构建出一种具有自动化识别和分类能力的算法。
这种算法将医学影像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等。
最后,将分类器应用到实际医学影像中,通过匹配与分类器相匹配的特征,自动分析和识别医学影像,并提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应用范围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范围很广。
例如,在早期肿瘤筛查中,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自动化检测并识别可能存在的肿瘤。
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骨折治疗、脑部损伤等方面的识别与治疗。
在实际医疗中,利用基于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的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
这样,患者可以更快地得到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
此外,利用这种技术,医生可以在术前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手术,更加准确和安全地进行手术治疗。
3.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医学影像的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更好地利用医学影像中的特征信息,实现更加准确的识别和分类。
此外,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训练算法,将还可以支持更加多样化的医学影像数据集,从而使得诊断结果得到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医学影像信息。
以图像学方法试分析绘画作品
以图像学方法试分析绘画作品【摘要】本文通过图像学方法分析绘画作品,探讨了这一方法在绘画作品研究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首先介绍了图像学方法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阐述了以图像学方法分析绘画作品的步骤。
接着探讨了该方法在绘画作品鉴赏中的局限性,并指出了在绘画作品研究中的发展趋势。
结论部分强调了以图像学方法分析绘画作品的重要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图像学方法在绘画作品分析中的作用,为绘画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图像学方法、绘画作品分析、绘画作品鉴赏、绘画作品研究、发展趋势、局限性、画作价值、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绘画作品的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和数据,从而揭示出作品的潜在特征和创作技巧。
图像学方法在绘画作品的风格、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技巧,同时也为作品的鉴赏和评价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探索以图像学方法为工具进行绘画作品分析的可能性,对于深化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提升艺术研究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图像学方法在绘画作品分析中的应用、基本原理、分析步骤、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图像学方法在绘画作品研究领域的运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作品中隐藏的细节和信息,还可以解决传统方法所面临的局限性和主观性问题。
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数据分析,可以对绘画作品进行客观而深入的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艺术内涵和历史价值。
探索图像学方法在绘画作品分析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对于推动绘画作品研究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图像学方法在绘画作品分析中的应用图像学方法在绘画作品分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绘画作品的特征提取、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等方面。
通过图像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加客观地分析和评价绘画作品,为艺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CT图像分析知识点
CT图像分析知识点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摄影)是一种通过利用多个X射线投影图像进行断层成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CT图像分析是对CT图像进行解读和评估的过程,常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下面,将介绍CT图像分析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图像特征、解剖结构的识别等。
1. CT基本原理CT图像是通过X射线束在患者体内的吸收情况来得到的。
CT扫描设备绕患者体部作旋转运动,通过多个不同角度的投影图像进行重建,生成二维横断面图像。
这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方法可以提供人体内部结构的详细信息。
2. CT图像特征分析CT图像的特征分析是对图像亮度和密度等信息的解读。
常见的CT图像特征包括密度、轮廓、纹理等。
密度是指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CT图像中使用Hounsfield单位(HU)来表示不同组织的密度。
轮廓可以帮助确定结构的形态和边界,纹理表示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可以对疾病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3. 解剖结构的识别CT图像分析需要准确地识别解剖结构,包括肌肉、骨骼、器官等。
通过了解不同组织的CT表现特点和密度范围,可以帮助判断结构的类型和正常与异常之间的差异。
例如,肌肉呈现均匀的低密度,骨骼呈现高密度,不同器官的密度范围也各不相同。
4. CT图像重建技术CT图像重建是指通过原始投影图像生成横断面图像的过程。
常见的CT图像重建技术有传统滤波重建、迭代重建等。
传统滤波重建是一种常用的重建方法,通过对投影数据进行滤波处理,然后进行逆变换得到图像。
迭代重建是一种高级的重建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和迭代算法,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质量。
5. CT图像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CT图像分析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疾病的诊断、评估和随访等。
在肿瘤学中,CT图像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在心血管病学中,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可以用于检测冠状动脉疾病,并评估血管壁的情况。
医学影像分析
医学影像分析医学影像分析是指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和方法来观察、评估和解释医学图像,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分析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应用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医学影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分析是基于对医学影像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常见的医学影像包括X光片、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等。
二、医学影像分析的应用1. 医学诊断医学影像分析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的影像进行分析,医生可以获取关于病变类型、病变大小、病变位置和病变进展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准确的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关键。
2. 病理分析医学影像分析还广泛应用于病理分析领域。
通过对病理切片等影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定量分析组织结构、癌症分级和预后等因素,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 医学研究医学影像分析在科学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医学影像数据来开展疾病统计学分析、基因关联分析和药物疗效评估等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医学影像分析的发展方向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分析领域也开始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
通过训练模型识别和分析医学影像,可以大大提高影像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2. 多模态医学影像分析多模态医学影像分析是指利用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联合分析。
例如,结合X光片和CT扫描影像,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为精确的诊断。
3. 数据共享与合作医学影像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未来,医学影像分析领域需要加强数据共享与合作,建立起大规模的医学影像数据库,以更好地支持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工作。
结语医学影像分析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图像识别技巧与实践
生物图像识别技巧与实践图像识别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之一,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生物图像识别技巧对于生物医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物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实践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生物图像识别的基本原理生物图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生物体的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和提取特征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将生物图像转化为数学或统计模型,通过模式识别技术来对其进行分类和识别。
首先,图像预处理是生物图像识别的基础。
它包括图像增强、去噪、灰度化等步骤,旨在提高图像质量和减少冗余信息。
其次,特征提取是生物图像识别的关键。
通过对图像进行形状、纹理、颜色等特征的提取,可以将生物体的不同特征转化为数值化的描述。
最后,分类与识别是生物图像识别的目标。
通过训练模型、选择合适的分类算法,将提取到的特征与已知类别进行比较和匹配,从而实现对生物图像的识别和分类。
二、常用的生物图像识别方法1. 形状分析方法形状是生物体图像最直观的特征之一。
常见的形状分析方法包括边缘检测、轮廓提取、区域分割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生物体的长度、宽度、曲率等形态特征,来实现对不同生物体的区分和识别。
2. 纹理分析方法纹理是生物体表面的细节特征,可以帮助区分不同的生物体。
纹理分析方法包括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哈尔小波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计算纹理的统计特征,比如能量、熵、对比度等,来实现对生物体的纹理特征提取和识别。
3. 颜色分析方法颜色是生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直观地表现出生物体的区别。
常用的颜色分析方法包括颜色空间转换、直方图均衡化、颜色矩等。
这些方法可以将图像的颜色特征转化为数值化的描述,从而实现对生物体的颜色识别和分类。
三、生物图像识别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在实践中,进行生物图像识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采集与准备:保证图像采集的质量和一致性,合理选择图像采集设备和参数,避免干扰因素对图像识别结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像分析基本原理及分析过程概述在生物及医学研究中,对图像的判读与分析特别是对显微镜下微观图像的观察研究从来都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分析图像的方法也从眼观尺量进入到了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的阶段。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速度呈加速前进,采集图像的设备也不断更新,这使得我们能有更多的手段来分析测量复杂的生物图像。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CCD数码相机来采集图像。
使用功能比较强大的图像分析软件来进行图像分析测量。
相比之下,在不太久远的十来年前使用的图像分析仪及单色的图像采集摄像机已经过时了。
而图像分析的手段也比以前丰富。
简单地引用以前的分析方法未必就是最佳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需要我们依据软件及相机的情况设计与研究目标相适应的分析方法。
分析测量图像绝不仅仅是一个软件使用的问题,而是从实验设计开始,就要综合考虑研究目标、样品制作方法、拍摄方式、选择视野等各方面因素,最后才是通过软件实现最有效的图像分析测量。
一个完整的图像分析过程应该包括:1.明确需要测量分析的对象。
2.使用适当的方法拍摄下这个对象,包括进行适当的染色及取样,采集到突出显示的测量对象的照片。
3.分析照片上的图像元素,确定能反映测量对象的图像图形4.测量照片上的图形的测量参数,进而得到测量对象的测量数据5.对测量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图像分析的最佳效果,是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可以自动地判断测量目标,准确分析测量出目标对象的数值。
由于生物图像的复杂性,软件往往作不到这一点。
此时只能退而求其次,采取抽样统计,手工选择等方法进行近似的测量。
测量方法本身有时候也能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一、把研究目标转换到图像分析问题上。
在丁香园混了好几年了,虽然很喜欢与大家讨论图像分析的问题,但是却经常对一些求助视而不见,例如:请问用IPP怎么分析双染的结果?谢谢!最近正要测肾小球面积以及球内PAS染色阳性面积(粉紫色),不会操作,希望各位老师及同仁多多指教,非常感谢!传张片子上来,请指导一下哦!免疫荧光定量分析选什么软件好?是IPP吗?这个软件可以做杂交结果的分析吗?具体如下:杂交后获得阳性结果和阴性对照的结果,如何分析结果呢?下面是阳性和阴性的图。
谢谢您的解答。
我做的是脐静脉内皮细胞管道形成实验,需要计算整张图片上内皮细胞管道的数目以及管道的总长度,这个怎么用IPP 计算啊?希望能够提供详细步骤(附有图片)。
谢谢!!!我们在对免疫组化照片的阳性区域,进行最后的的统计学分析时,用的应该是哪个参数呢?-------------------------------------------上面这些提问我是没法回答的,除非是正好作过相关的研究,知道其来龙去脉。
否则即使有图片提交,也看不出哪里是肾小球内PAS,哪里是管道。
不知道需要分析的对象在哪里,当然也就不会作了。
所以一个完整的图像分析过程应当是前面所述的五条,其中最重要的却不在图像分析上,而在于确定所要分析的目标以及如何把这个研究目的转换成图像分析的问题。
这是图像分析的关键之处。
当然,如果是常用的分析测量,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方法的,以免疫组化样品为例:免疫组化的分析对象(分析测量的目标)是组织切片上特定蛋白的表达量。
为了达到这个测量目标,先用特定抗体与切片反应,使之与切片上的特定蛋白结合,然后用DAB对结合了蛋白的抗体进行染色。
这样,DAB的染色深浅及范围就能反应切片上相应蛋白的表达量了。
所以免疫组化技术就是把切片上“蛋白表达量”这个研究目标转换成了切片上“黄色染色物的分布”这个图像分析问题。
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图片与此类似。
另一个例子:利用凝胶电泳方法来测量RT-PCR产物的分子量及质量(重量),研究目标是样品中各种DNA片段的分子量与质量。
通过电泳把加样孔中的样品分布到泳道之中后,不同分子量的产物成份会分布到泳道的不同位置,形成条带。
用EB染色后,在紫外灯照射下各条带发出荧光,就能显示出条带的位置与强度信息。
这样就把研究目标(产物的各组分分子量与该组分的量重)转换成了凝胶图像上的条带的位置与光密度这个图像分析问题。
具体到前面提到的那些没法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提问的信息不够,没法确定如何把研究目标转换为图像分析问题。
当然,这类分析方法往往是从文献上查找到的,是已经有的分析方法,这时候就要仔细学习参考文献上相关的叙述,弄明白文献上的方法是把分析目标转换成什么样的图像分析目标。
明确了这一点后,才能考虑如何通过图像分析软件实现正确的测量。
甚至进一步改进测量方法。
二、正确地处理样品并进行拍摄。
处理样品主要是指对切片作正确的染色。
虽然染色的方法基本上有一个规范的程序,但进行图像分析的时候,根据分析目标对染色方法作适当的优化能让分析测量更加方便准确。
在免疫组化切片染色时,由于要分析比较染色深浅,所以在制片时就要强调以同样条件制作所有的组织切片。
曾经遇到一位,在染色时,遇到阴性样品就有意延长一下显色时间,让片子黄一点,结果是阴性结果的光密度测量数值与阳性样品一样大。
如果要分析细胞核,就得特别注意苏木青蓝染的深浅要适当,一般情况下,浅浅的蓝色只能标记出细胞核的位置,明显的蓝色才适合于进行细胞核尺寸的测量或对细胞进行计数。
而在进行细胞核上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时,过浅的蓝染会导致细胞核选择困难,过深的蓝染则会掩盖免疫组化产物的颜色。
关于荧光免疫组化的染色就更复杂了,单染色的样品要注意样品荧光与背景荧光的对比度要足够高。
双染色的样品还要注意两种染料的荧光强度应当适配,不要一种颜色的荧光特别强,另一种特别弱。
最常见的是红色荧光特别亮,而FIT C的绿色却很弱。
结果是在拍摄时绿色的荧光实际上是红色荧光图像的绿色分量。
拍摄样品时影响的因素更多,更容易出错。
在拍摄大体物品时要特别注意背景与物体之间的对比。
在拍摄离体组织器官时,把组织块放在干净的白纸或黑纸上以保证组织图像与背景之间有清晰的分界线,在两侧各用灯光照明以避免留下影子。
在缺乏照明条件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在室外背光处拍摄,既有足够的照明也能避免明显的阴影。
一般的组织切片只要正确选择视野并拍摄清楚就行了。
而免疫组化的样品却额外要注意拍摄时的曝光:以同样的曝光条件拍摄样品。
特别是荧光,一个对照组的弱荧光样品,就应该拍摄得光强较弱,阴性的甚至拍摄出一张黑照片。
如果有意延长弱样品的曝光,照片虽然漂亮,但其表现的光密度就与阳性样的强荧光差不多了。
所以在我介绍免疫组化样品的分析方法之前,都是先强调如何拍摄样品。
在使用倒置显微镜拍摄活细胞的时候,很多人并未注意到在显微镜上方的灯光筒下边有一个长方形可推移的板,上面有三四个大小不一的园孔,这几个孔的位置是与物镜的选择有关的。
高倍镜要使用小孔,低倍镜用大点的孔。
选择不对的时候,观察图像的反差不好。
拍摄彩色照片的时候,相机色彩也是常被忽视的。
最常见的是拍摄的照片色彩偏蓝。
这对分析免疫组化图片的影响非常大。
偏蓝的照片不仅降低了黄色深色的深浅程度,而且会使较浅的黄色变成了白色甚至浅蓝色。
三、确定图片上的测量目标在分析图片时,虽然我们嘴上说的是测量细胞、细胞核或胞浆。
但是心里应该有一个概念,就是实际上我们测量的是图片上的一片黄色,一个蓝色的园斑,或者一些边界线围成的区域,或者是某种色彩组成的区域。
有了这个概念,才能真正地把研究目标转换到图像分析的目标。
进而进行正确的测量。
生物图像几乎没有直线、正方或圆形这样规则的图形。
因此,要测量对象的长度,面积,直径这些指标时,是需要考虑该如何进行近似测量或等效测量的。
软件可以准确测量不规则曲线的长度与不规则区域的面积。
其他的指标往往就需要作等效计算或近似计算。
例如:测量细胞的半径。
可以先测量细胞的面积,然后利用area=pi *r^2公式计算其等效半径。
也可以通过细胞中心画一组放射线,测量细胞在这些放射线方向上的直径,然后取平均值作为它的近似测量值。
这种测量等效值或近似值的方法在几何测量中经常用。
我个人认为测量等效值更准确一些。
选择测量目标的另一个原则是要保证测量的可重复性。
即使是手工测量,也应当保证两次独立的重复测量数值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四、使用软件测量说到这里,才算是提到了图像分析软件了。
实际上Image-pro plus不过是许多种图像分析软件中的一种。
它是一种通用的图像分析软件,不仅是用在生物图像分析上,在其他场合用得更多。
其优势当然是功能强大,操作也顺手。
缺点只有一个,就是贵。
请大家不要在此场合讨论非正版软件的问题,这不符合丁香园网站的规定。
通用的软件适合于多种场合下的应用,专用的软件则有特定的应用场合,比如凝胶电泳分析软件,它的功能范围远比不上通用的图像分析软件,但是在分析凝胶电泳图片时,它却非常方便。
这次既然提到了关于RT-PCR凝胶图片的分析及Western blot膜的分析,就得提到Image-pro plus的姊妹软件:gel-pro。
如果使用IPP来分析电泳图片,恐怕会相当麻烦而且结果会比较粗糙。
用gel-pro来分析就轻松得多了。
Image J也是图像分析软件。
与IPP的功能类似,操作当然有不同。
优点是能自己编制处理功能,但要作到这一点却是有难度的。
专门分析凝胶图片的软件是很多的。
常用的除了gel-pro之外,还有bandscan,quantity one, visionworks等,它们大多是与凝胶拍摄系统一起购买使用的。
分析原理都一样,操作上略有不同,功能基本上都差不多,用哪个都行的。
用惯了IPP,再用gel-pro会熟悉一些。
使用凝胶电泳分析软件可以分析DNA凝胶图片,RNA凝胶图片,蛋白质的凝胶电泳图片,Western blot膜的照片,化学发光作的Western blot胶片等。
具体的软件操作步骤不是本讲座的重点。
在另外文章里,有关于Image pro plus以及gel-pro软件的详细具体的操作方法。
五.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实际上统计分析测量数据依然是把研究目的转换成图像分析的问题的一部分。
虽然是最后进行的工作,但在一开始就需要考虑对测量数据该如何处理。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使用软件能准确地识别图像上的测量对象,识别准确了,测量也就准确了。
生物图像本身是相当复杂的。
软件不能识别测量对象的情况非常普遍。
往往只能手工选择测量对象,这当然会有误差。
在更多的情况下,测量对象有许多,手工无法全部选择上,这时候还得更退一步,选择部分对象进行抽样测量,这就必须要统计分析。
实际上,在分析组织切片的时候,拍摄照片本身就是一种抽样。
你不可能把切片全部拍摄下来,而是选择几个视野拍摄下照片。
在哪里拍摄就有讲究了。
再深一步探究,就连在组织块的哪个部位作切片也是一种抽样。
这是图像分析软件所无能为力的。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如何进行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并不是图像分析的问题,而是实验设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