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必达——罗马的后三头之一
凯撒大帝和屋大维-古罗马的一代枭雄
凯撒与屋大维,古罗马那段民主与专制的血色残阳!了解西方,不可不知古罗马;了解古罗马,不可不知凯撒和屋大维。
古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国的那段时光,被认为是西方古代文明史的第二个巅峰,今天依旧让人荡气回肠!凯撒和屋大维,正是这段民主与专制大戏的两个主角!古罗马从原始社会性质的王国起步,国王是国家的象征,国家的决策中心在元老院。
公元前753年,古罗马作为一个原始社会性质的王国出现在历史舞台!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国王罗摩洛斯先生“杀弟称王”后有点心虚,自己不敢大权独揽,就把权力就交给了元老院,由元老院来决定国家的大事小情。
元老院是今天议会制的原始雏形,最初由100多位元老组成。
这些元老是从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士中挑选出来的,相当于中国的政协委员。
所不同的是,这些元老直接参与国家的决策。
国王哪怕是要盖一个庙,也要交由元老会议讨论定夺。
从项目论证,选址到设计方案,乃至经费来源、开工时间等,一切四角落地国王才能去落实。
国王本人并没有实权,其角色充其量不过是个CEO,上面有董事会管着呢!还好,古罗马,生来就是一个民主的美人胎!时光到了公元前510年,王位更迭了七次之后,新国王塔克文就有想法了:国家是俺们家的,为什么让别人说了算?塔克文开始着手搞专制,老百姓闻讯要“闹革命”,这家伙竟然吓得落荒而逃。
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元老院的元老们不急不忙,坐下来“煮”了三天“老汤”,没想到竟然“煮”出了一条绝世锦囊妙计:选出两个元老共同执政,互相制肘,从体制上杜绝专制。
罗马,进入了光辉四射的古代共和时代!两个人共同执政,应该是共和国原始含义!当时的共和,虽然是贵族阶层的民主,但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开端。
公元前494年,平民选出了保民官来保护他们的利益。
这段时间,虽然也有内忧外患的冲击,但国家处于稳定上升时期,疆域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周边地区。
遗憾的是,日益增多的平民和奴隶阶层与实力急剧壮大的政治军事上层人士——贵族之间的争端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著名的斯巴达克斯奴隶大起义。
古代罗马史提纲八
第九章罗马帝国古代的帝国与帝国主义罗马帝国分为两个阶段:1.(公元前30-公元283年)元首制时代2.(公元284-公元476年)专制君主制时代。
第一个阶段是罗马帝国产生发展和繁荣时期。
奴隶制经济呈现繁荣的局面。
罗马帝国的头两个世纪是罗马社会的全盛期。
第二个阶段是罗马帝国调整并逐步走向衰落的时代。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罗马帝国则于公元476年在日耳曼人的入侵中灭亡。
这标志着西欧上古社会的结束和中世纪历史的开始这两个阶段中间的公元三世纪危机时期,是从前期帝国到后期帝国的过渡。
第一个阶段罗马经历了四个重要的王朝:1.朱丽安-克劳迪王朝2.弗拉维亚王朝3.安东尼努斯王朝4.塞维鲁王朝。
一、元首政治1,元首政治是君主政治。
2,元首政治是罗马共和时代贵族政治发展为寡头政治的必然产物,并非东方而来。
3,在元首政治的初期存在着君主和元老院在中央和地方政权中的分治行为。
4,元首的继承制度并非世袭继承制度。
朱丽安克劳迪王朝公元前30-公元14年奥古斯都公元14-37年提比略公元37-41 年卡利古拉公元41-54年克劳迪公元54-68年尼禄公元68-69年四皇帝时代二、奥古斯都元首政治史料:大部分资料来自苏维托尼乌斯(Suetonius)《罗马十二帝王传》中的《奥古斯都传记》;迪奥(Cassius Dio)的著作《罗马》中52至56卷。
帕特库鲁斯(Velleius Paterculus)的《罗马史摘要》。
奥古斯都自己的《功绩碑》(Res Gestae divi Augusti)。
李维著作记载至公元9年的部分,只留下了134至142卷的摘要。
奥古斯都时代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纸草和碑铭文献,其中来自希勒尼行省(Cyrene,约今天利比亚)的有关奥古斯都的敕令,共四封,被称为《希勒尼敕令集》。
面临问题1,国家虽然暂时出于和平状态,但是莱茵河、多瑙河地区蛮族随时发动入侵战争。
帝国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古代罗马复习资料
斯巴达克斯斯巴达克斯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罗马侵入北希腊时,他被俘虏,并被卖为角斗士奴隶,送到卡普亚城一所角斗士学校参训。
他鼓动同伴们夺取武装,逃到维苏威火山上发动起义。
起义队伍由七十余名角斗士很快发展为十余万人,并多次战胜罗马军队。
前72年,斯巴达克斯率军沿亚得利亚海岸穿过整个意大利,在摩提那会战中击溃了卡西乌斯总督的军队,然后又挥师南下。
罗马元老院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命令克拉苏统率大军前往镇压。
当年秋,起义军在布鲁提亚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于前71年春试图突袭意大利南部港口布林底西,渡海前往希腊。
罗马军队四面围剿,终于在阿普里亚决战中将起义镇压下去,斯巴达克斯战死,余部在意大利许多地区坚持战斗达十年之久。
布鲁提翁战役(公元前72年)斯巴达克斯起义由盛转衰的重要战役。
前72年秋,起义军在意大利布鲁提翁半岛集结,计划乘基利基海盗船渡过墨西拿海峡前往西西里。
但海盗不守信用,没有提供船只,斯巴达克斯自造木筏渡海的计划也未能实现。
这时,克拉苏恢复了古老的“十一抽杀律”,并在起义军身后、陆地最狭窄处挖掘了一道两端通海的大壕沟,切断其撤回意大利的退路。
经过激战,斯巴达克斯突破了拦阻,但在突击中,军队损失了近三分之二。
阿普里亚战役(公元前71年)斯巴达克斯起义最终失败的战役。
前71年,斯巴达克斯欲通过布林底西港前往希腊,罗马元老院分别从西班牙和色雷斯将庞培与路库鲁斯的军队调来增援克拉苏。
为了阻止罗马军队会合,斯巴达克斯快速将部队开向北方,直接攻击克拉苏。
在阿普里亚省南部的激战中,起义军以少敌多,遭到惨败,包括斯巴达克斯在内的六万名起义者战死,约五千人逃往北意大利,被庞培消灭,六千名俘虏被钉死在从罗马城到加普亚一路的十字架上。
斯巴达克斯起义就这样失败了.遍爱戴。
执政后期,由于党派之间的斗争的阴谋,使得他采用残暴的手段对付政敌。
在罗马古典作家的笔下,他的形象被定位为暴虐、好色。
但近代学者根据帝国当年的安定景象与文献铭刻,重新为提比略翻案。
西方文化概论填空题(答案+挖空分开,方便复习)
填空题1 .希腊神话中的美神是(阿佛洛狄忒),她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维纳斯)希腊神话中的三代神王分别是(乌兰诺斯)、(克洛诺斯)、(宙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雅典娜),美神是(阿佛洛狄忒),酒神是(狄奥尼索斯)2.关于希腊神话与传说的最著名的史诗是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而对众神谱系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则是赫西俄德的(神谱)希腊神话主要是(地中海)世界神话与北方印欧语世界神话融合的结果,在“黑暗时代“末期杂乱无章的希腊神话传说进行编撰整理工作的两位重要人物是荷马和(赫西俄德)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典型地表现在(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悲剧故事中。
在希腊神话中,真正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决定性力量是潜藏在诸神背后的(命运)3 以克洛诺斯为首的老一辈神族是(提坦)神族,以宙斯为首的新一代希腊神族是(奥林匹斯)神族;与希腊正统宗教相对立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奥尔弗斯)。
4 .西方的历史之父是(希罗多德),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哲学之父是(泰勒斯),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里克利)希腊最杰出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柏拉图)。
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为(理念论)/希腊最主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泰勒斯),他的哲学体系通常被称作(水本原说);希腊哲学和科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亚里士多德)。
雅典民主制的杰出领袖是(伯里克利),在希腊城邦时期因其思想的超越性而殉道、并且成为后来整个西方文化的“圣人”的是(苏格拉底)希腊宗教的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直观的自然崇拜和明朗的感觉主义,而整个希腊文化的个性特征就是(和谐之美)与奥林匹斯神话相对应的希腊民间神秘祭叫做(奥尔弗斯)柏拉图之后,对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非基督教哲学家是(普罗提诺)和(斯多葛)柏拉图关于(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二远对立的思想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西方教会的著名教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一书中为基督教的灵肉对立思想和修道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罗马的早期扩张中,罗马与它在地中海地区的头号劲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艰苦的战争,这些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世界古代5
世界古代、近现代史名词解释(五)后三头同盟凯撒死后,罗马发生争夺继承权的斗争。
凯撒密友、公元前44年与凯撒同为执政官的安敦尼,骑兵长官雷必达,势力最强。
但元老院不愿支持他们,而把眼光投向了一个年青人。
凯撒有一养子(本为其甥孙)名叫屋大维,当时还不满20岁,元老院想利用他来对抗安敦尼和雷必达。
不过,屋大维并非那样易于摆布。
虽然在穆提那他打败过安敦尼,但他权衡利弊仍准备同这两个实力派暂时合伙。
公元前43年,安敦尼、雷必达和屋大维公开结成同盟,即所谓“后三头同盟”。
奥古斯都罗马皇帝,原名盖约•屋大维。
公元前43年,与雷比达、安敦尼结成后三头同盟。
公元前30年战胜政敌安敦尼,取得罗马政权后,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元帅等头衔,公元前27年被元老院奉为“奥古斯都”的尊号。
在位时期建立“元首政治”体制,是为罗马帝国之始。
“奥古斯都”一词后来成为帝王习用的称号。
《十二铜表法》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罗马最初无成文法,贵族依其所具有的解释习惯法的权力加害平民,为此平民要求建立成文法,因法律条文刻在十二铜表上,故名。
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
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
《罗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
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
巩固帝位、突出君权是这部法学文献的基本宗旨,宣扬皇帝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巨大影响。
普洛尼亚制拜占庭帝国的监领地制度,又称“恩准制”,与法兰克的采邑制相似。
科穆宁(1081—1185)王朝时期确立。
即政府将国家的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
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役,并按监领地的大小提供相应的兵员为国家服役。
监领主同时也拥有对监领地上的农民的支配权。
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
历史名词解释
屋大维(公元前63~公元14年)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古罗马帝国的创始者。
出身于骑士家庭,父亲是元老院的元老。
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孙,被恺撒收为养子,使其继承了大部分财产。
恺撒被刺后,继之而起的是执政官安东尼、骑兵长官雷必达和屋大维的三人同盟,史称“后三头”。
三人之间不断明争暗夺,不久雷必达失势,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获得最后的胜利,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裁者。
屋大维在国家制度上保存着共和的外衣,没有恢复公开的军事独裁制度。
他把自己称为“第一公民”,意即元首。
元首政治开始于公元前27年。
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卫奴隶主的利益,就赠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庄严、伟大。
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实际上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维本人是元首、统帅、终身执政官、首席元老、大祭司长,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是皇帝。
所以,屋大维创立的元首制实质上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
恺撒(约公元前100~前44年)古罗马统帅,政治家。
恺撒出身贵族,少年时期受过良好教育。
公元前78年苏拉死后,他积极参加反苏拉体制的斗争,并逐渐崭露头角。
公元前68~前62年曾任财务官、市政官、大祭司长、大法官等职。
前61年出任西班牙行省总督,征服一些部落,聚敛大量资财。
翌年回罗马,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盟,史称“前三头同盟”。
前59年,他在庞培、克拉苏和民主派的支持下当选执政官。
翌年任山南高卢(内高卢)总督,在南征北战中,他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能征善战忠诚的军队,并积累巨额财产,为其日后夺权打下了基础。
经连年征战,恺撒获得终身独裁官、执政官、保民官等职,兼领大将军、大祭司长荣衔,并被尊为“祖国之父”,成为无冕之王。
恺撒当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善行省管理制度,颁布反对行省官员勒索的法令,扩大授予罗马公民权的范围,实行自治市法,增设高级官职,扩充元老院等。
此外,他改订历法,推行“儒略历”。
作为军事统帅,他善于运用政治手段与军事手段,分化瓦解和各个歼灭敌人;重视骑兵的作用,强调步骑兵协同作战;在兵力部署上建立了预备队,增大了战斗队形的纵深和稳定性。
古罗马史名词解释
1.罗慕路斯传说中罗马城的建立者,王政时代的第一王。
据说他和孪生兄弟勒莫斯都是战神马尔斯之子。
被抛弃,得母狼哺乳并由牧人抚养长大。
于前753年在台伯河畔建一新城。
兄弟不和,他杀其弟,名新城为罗马。
罗慕路斯时期通过掠夺萨宾妇女繁衍后代,由此与萨宾交战,最终两国签订协议,出现塔提乌斯与罗慕路斯共同治理国家的双王制。
2.埃特鲁里亚文明埃特鲁利亚人来自于东部地中海。
公元前12-8世纪在亚平宁北部形成12个主要城市的民族联盟,最终没有形成统一国家。
公元前7-6世纪扩张最高峰,罗马一度被其统治。
公元前6世纪末期,亚平宁半岛掀起反抗埃特鲁里亚人统治的浪潮。
公元前474年埃特鲁里亚人被大希腊联军打败,后完全被罗马人所征服。
埃特鲁里亚明对罗马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萨姆尼特战争公元前343到290之间,萨姆尼特人与罗马及其各自盟国之间的三次战争。
公元前343-341年,由于对卡普亚的争夺引发第一次萨姆尼特战争,以罗马撤兵并签订合约结束。
公元前327-304年,第二次战争,罗马同塔林顿结盟。
最终罗马打败萨姆尼特人。
公元前298-290年,萨姆尼特人与高卢人和埃特鲁里亚人组成联军,但最终被罗马彻底打败并分割。
这标志着罗马人对亚平宁半岛中南部的控制。
4.汉尼拔战争公元前218-202年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一场战争,即第二次布匿战争。
迦太基人被罗马人驱逐出西西里后,汉尼拔挑起战争企图复仇。
意大利、西班牙和非洲为三个分战场。
初期汉尼拔取得了包括坎尼战役在内的一系列重大胜利。
而后局势逐渐倾向罗马一方。
公元前203迦太基主力被歼灭,公元前202年汉尼拔战败回城,公元前201年缔结和约。
5.李锡尼塞克图斯法案公元前376年,李锡尼和塞克图斯进行了重要改革,于367年提出李锡尼-塞克斯图法案。
内容:500优格(罗马亩)最高共有地份额;执政官制度恢复,一位必须来自平民。
该法案使社会制度得到调整,公民体内部等级矛盾基本解决,随着罗马扩张达到顶峰,社会基本矛盾转移为公民阶层和奴隶阶层之间的矛盾。
罗马帝国的兴衰:从辉煌到末日,决定帝国命运的三场旷世之战
罗马帝国的兴衰:从辉煌到末日,决定帝国命运的三场旷世之战前言众所周知,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从公元前27年开始,罗马帝国皇帝这一头衔已经出现在了历史之中,这一头衔在此后的一千五百多年来一直存在,至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罗马帝国皇帝这一称号方才成为历史名词。
史学界通常认为罗马帝国的巅峰时期是公元117年。
在公元285年,由于幅员过于辽阔,难以统治,戴克里先遂采用“四帝共治”制度,他将这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由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位正副皇帝共同治理。
尽管在当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这无疑将罗马帝国推向了分裂的境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正式垮台,就此,作为地中海霸主的罗马帝国,其历史已然结束,而在罗马帝国由兴至衰的五百年间,发生了数百场大小战役,在此之中,有三场战役对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推动作用,其意义之深远,影响之重大远超其他大小战役。
1.亚克兴角之战:屋大维笑到最后,罗马帝国一战立国在对这场战役进行论述之前,笔者需要为此战定下一个基调:这场战役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战。
当尤利乌斯·凯撒在公元前44年被暗杀时,罗马陷入了威胁共和国生存的内战。
为了平息叛乱,屋大维、雷必达、马克安东尼组成了后三巨头,就此,帝国被分成了三部分。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马克·安东尼接管东部省份,但在统治期间,他受到了后世史称“埃及艳后”的克利奥帕特拉的诱惑,克利奥帕特拉用女人独特的手段增加了对他的影响力,马克·安东尼为了维持和平与屋大维的妹妹结婚,但在公元前37年与她分居,回到东部。
公元前33年,三巨头走向分裂,屋大维将马克·安东尼视为威胁,开始在舆论上进行准备工作,将其列为罗马的敌人,并在公元前31年向克利奥帕特拉宣战,战争前期,屋大维在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公元前31年10月2日,当屋大维的舰队在希腊的亚克兴与马克·安东尼的舰队遭遇时,决定性历史的时刻已悄然而至。
世界史名词解释4
世界史名词解释46.古代罗马文明王政时代(约公元前753--公元前510年)是罗马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度向国家过渡时期。
相传先后有7个王统治罗马。
王政时代的罗马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即罗马人公社。
它由3个特里布(部落)组成,每个特里布包括10个库里亚(胞族),每个库里亚又包括10个氏族,共有300个氏族。
王政时代前期,罗马实行军事民主制。
库里亚大会、元老院和勒克斯是其主要的管理机构。
后期王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
第六王塞尔维乌斯进行了改革,完成了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渡。
库里亚大会王政时代公社的主要机构之一。
由王召集,凡成年男子都可以参加,有权处理公社最重要的问题,如通过或否定法律和审判重大案件,宣战,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等。
元老院王政时代公社的主要机构之一。
它理论上是为库里亚会议准备议案并作国王的顾问,实际是却能操纵库里亚会议并对国王施加决定性影响,它真正拥有审批或否决库里亚会议决议之权,选举国王亦由其一手包办,元老院在内政外交等一切国家大事上拥有决定权的传统,贯穿于整个罗马历史的大大部分时期。
塞尔维乌斯改革塞尔维乌斯改革王政时代后期,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增强罗马的实力,调整社会内部关系,第六王塞尔维乌斯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传统归于塞尔维乌斯名下的所有改革措施不完全合乎历史真实,但有关这次改革主要内容的记载,符合当时罗马社会历史发展情况,无可怀疑。
(一)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3个氏族部落。
(二)对公民及其财产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5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三)创设森都利亚大会,作为新的公民大会。
塞尔维乌斯改革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
布匿战争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
迦太基(在今突尼斯)系腓尼基人的殖民地(传说建于公元前814年),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已发展成为西地中海强国。
公元前三世纪初罗马统一意大利,与迦太基形成对峙,卒演成三次大规模战争;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Poeni,据说意为"棕桐之民"),故得名。
后三头同盟名词解释
后三头同盟名词解释文章一:给历史爱好者的解释亲爱的历史迷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后三头同盟”。
您要是听说过罗马共和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那“后三头同盟”肯定不陌生。
这就好比三个超级大佬联手,要一起掌控大局。
这三个人是谁呢?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
当时罗马乱成了一锅粥,到处都是争斗和混乱。
这三位觉得,单打独斗不行,得抱团取暖。
安东尼,那可是个勇猛的将军,打仗很厉害。
屋大维呢,年纪轻轻却有大志向。
雷必达也不是吃素的,在政治上有自己的一套。
他们三个凑一块,划分了势力范围,说好了一起管理罗马。
可后来啊,为了权力,他们之间也闹得不可开交。
“后三头同盟”在罗马历史上可是有着重要地位,影响了后来罗马的走向。
文章二:为学生朋友准备的解释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名词——后三头同盟。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罗马,有三个特别厉害的人走到了一起。
他们就像是一个团队的小伙伴,不过这个团队可不一般。
这三个人分别是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
那时候罗马的情况很复杂,他们决定联合起来,一起应对各种问题。
比如说,他们一起商量怎么分配土地,怎么管理军队。
安东尼比较能打仗,屋大维脑子很聪明,雷必达也有自己的长处。
不过,他们的合作并不是一直顺顺利利的。
后来因为权力和利益,他们之间也产生了矛盾。
通过了解后三头同盟,咱们能更好地明白罗马历史的发展哦。
文章三:给上班族的通俗解释各位辛苦工作的小伙伴们,咱们来聊聊“后三头同盟”。
就好比在一个大公司里,有三个特别有实力的领导决定联手。
这就是罗马历史上的“后三头同盟”,成员是安东尼、屋大维和雷必达。
当时罗马的局势就像公司面临巨大的危机,这三位觉得只有合作才能解决问题。
安东尼像是销售部门的猛将,能开拓市场;屋大维好比策划部门的智囊,有很多好点子;雷必达则像是后勤部门的支柱,提供保障。
一开始他们合作得还不错,但时间一长,为了升职加薪(权力和财富),也产生了矛盾和争斗。
这就是“后三头同盟”的大概情况,是不是有点像咱们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文章四:给老年人的轻松解释老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罗马历史上的“后三头同盟”。
罗马三杰、威尼斯画派总结,分析《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罗马三杰、威尼斯画派总结,分析《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罗马三杰总结:是对罗马三位历史人物的统称,分为罗马前三头同盟(凯撒、庞培、克拉苏)和罗马后三头同盟(马克·安东尼、屋大维、雷必达)。
威尼斯画派:威尼斯画派是文艺复兴晚期在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北部地区形成的著名画派,其艺术特点是:①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注重视觉效果。
②宗教题材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情调。
③注重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充满抒情的诗意。
④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湿壁画的创作被遏制,而布面油彩得到发展。
代表画家有: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
分析《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中的人物手势动作、环境道具都有民俗的含义,十分有趣:阿尔诺芬尼夫妇的手势表示互相的忠贞,托着妻子的手表示丈夫要永远养活妻子;而妻子手心向上表明要永远忠于丈夫。
华贵衣饰表明人物的富有;画面上方悬挂的吊灯点着一支蜡烛,意为通向天堂的光明;画的下角置一双拖鞋表示结婚,脚边的小狗表示忠诚,女子的白头巾表示贞洁、处女,绿色代表生育,床上的红颜色象征性和谐,窗台上的苹果代表平安,墙上的念珠代表虔诚,刷帚意味着纯洁;画面中间带角边的圆镜代表天堂之意。
所有这些象征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观念,画家都一一收入画中,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
在人物中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框带有10个突出的朵状方形,每个方形内又置一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画一幅耶稣的故事画,图像细小到难以识别。
中心圆镜内反射出整个房间的景物。
这种精微工整细腻的油画世界罕见,也只有在尼德兰的细密画中可以见到。
据说这种精微的描绘连现代摄影家都为之惊叹,使用镜子反射来扩大画面的空间,是这幅杰作的又一特色,这些艺术特色对后来荷兰的风俗画有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画家在这里描绘了尼德兰典型的富裕市民的新婚家庭,他用极其细腻的笔调,逼真地刻画了年轻夫妇俩的肖像,尤其对室内的陈设,包括墙上、房顶的装饰,描绘得一丝不苟,显示了这位画家所特有的书籍插图画的功力。
罗马帝国前后三巨头
罗马帝国前后三巨头
前三巨头
克拉苏:罗马三巨头之一,罗马富商,用金钱铺路得到保民官一职,后组织军队,消灭了起义的斯巴达克斯部队。
极其赏识主角,后死于阴谋。
凯撒:罗马三巨头之一,古罗马的政治、军事天才。
在历史上曾经与埃及女王克莉奥佩特拉有过爱情史。
后在企图成为罗马皇帝过程中,被共和派刺杀。
庞培:罗马三巨头之一,罗马著名家族的传人。
最后的共和派指挥官,与凯撒争夺罗马统治权,后失败。
后三巨头
恺撒的助手安东尼、骑兵队长雷必达,恺撒的甥孙屋大维,就是所谓的"后三巨头".。
古罗马(六):罗马后三巨头
古罗马(六):罗马后三巨头克拉苏被融化的黄金给直接烫死,元老院原本指望庞培抵挡恺撒凯旋罗马,没想到自己落荒而逃到埃及,结果被人砍了脑袋作为礼物送给恺撒,而恺撒也被刺杀身亡,罗马前三巨头可谓是生前风光无限,死的时候凄惨无比。
尽管如此,依然无法阻止人们争当巨头的欲望。
恺撒死后,没想到反倒被披上了神圣的光环,任何人想要拥有罗马的政治资本,必须从恺撒那里方可继承,这意味着罗马共和名存实亡,如果谁能结过恺撒的衣钵,就意味着谁能拯救罗马。
屋大维继承了恺撒丰厚的经济遗产,但军事上具有发言权的却是曾经恺撒的两位超级马仔安东尼与雷必达。
幸运的是他们三位有参照物“前三巨头”,于是他们组成了罗马新的巨头,史称“后三巨头”。
三巨头治理模式的结局要不分裂,像亚历山大后三国鼎立,要不就需要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彻底统一,主要基于三巨头的实际能力,是棋逢对手,还是一枝独秀。
屋大维当时只有十九岁,他另一大优势是作为恺撒的养子,因此他继承了恺撒最多的政治遗产,在民众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他的主要对手是安东尼,而雷必达更像是三巨头当中拎酱油选手。
恺撒葬礼致悼的词就是安东尼,他善于雄辩,严厉指责谋杀恺撒的罪行,不仅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且也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声誉。
安东尼接管罗马东部,可能是出于征服安息的考虑,但没想到他遇到了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埃及艳后”,在她遇到安东尼之前,还和恺撒擦出国一段爱情火花,并且还为恺撒生下一子。
就在念过半百的安东尼,被二十四岁的女王迷恋神魂跌倒的两年里,年轻的屋大维却在罗马本土运筹帷幄建功立业。
当女王为安东尼诞下孩子时,他竟然亲封自己的孩子们为自己封地的国王。
按照罗马法律,这样的决策必须通过元老院,看来军事上杰出的安东尼,在政治上再次成为蠢材,而且自己的女儿白嫁给屋大维了。
屋大维选择离婚,安东尼指责他背信弃义伪造恺撒遗嘱,屋大维也不甘示弱,以通敌卖国之罪谴责安东尼。
公元前31年,双方正式宣战。
历史论文:罗马帝国屋大维战胜安敦尼的原因分析
罗马帝国屋大维战胜安敦尼的原因分析安敦尼、屋大维、雷必达是罗马共和国末期着名的“后三头”。
在内战中, 他们既是盟友, 也是对手;既密切合作, 亦彼此争权。
其中, 又以安敦尼与屋大维实力最强、竞争最激烈。
从前44年凯撒遇刺内战爆发至前30年阿克兴海战一决胜负, 年轻的屋大维最终战胜资深的安敦尼。
屋大维为何能取胜?笔者拟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 从两人的个性、领导力、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的对比, 揭示其原因, 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成长经历与个人性格的差异安敦尼出生于前83年, 屋大维出生于前63年, 两人的成长经历既有相似之处, 亦有很大不同。
他们父系祖先都曾参与政治, 母亲皆是朱理亚家族成员;均幼年丧父, 后由母亲与继父共同抚养, 接受过较好的教育;[1](P1637-1638)[2](P46-48)皆曾学习希腊式的演说术, 演说才能极佳等。
[1](P1638)[2](P99-100)但他们青年时期的经历截然不同, 造成了他们性格的差异。
青年安敦尼的主要兴趣与成就在军事方面。
前57年, 他应邀参加远征叙利亚的战争, 作战勇猛, 速败敌人。
随后, 又应托勒密十二世之请进攻埃及, 克服种种艰险赢得胜利。
他还参与其它军事行动, 展示出过人的军事天赋。
同时, 一掷千金的豪爽性格也让他深得士兵拥护。
[1](P1638-1641)军旅生涯锤炼了他过人的胆识与毅力, 并在内战中得到体现和强化。
前48年, 法萨卢战役中, 当凯撒战败、急需援助的危急时刻, 留在布隆图辛的援军统帅却不敢率军渡海支援, 是安顿尼不顾风暴与敌舰拦截, 火速带兵渡海增援凯撒, 对凯撒扭转战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3](P151)[1](P1642)前43年, 穆提那战败后, 安敦尼率军北撤, 在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带头喝脏水、吃野果, 凝聚了士气, 稳住了军心。
[1](P1650)同年, 腓力比之战中, 他巧妙诱敌出战, 一人统兵两败共和派联军, 迫使布鲁图与喀西约自杀, 是凯撒派军队的中流砥柱。
屋大维事迹800字
屋大维事迹800字一、继承人危机凯撒遇刺后,当兴奋的共和派元老们公开向大众宣布自己胜利,得到的却是沉没与潜藏其中的恐惧。
这是因为凯撒有普通人民的支持,他的遇刺在民众心中获得大量同情。
何况还有许多凯撒的部下手握大批驻扎在意大利或外省的军团,让共和派精英不敢搞彻底的反攻倒算。
于是,当安东尼能堂而皇之地向市民前发表痛心演讲,共和派斯等人的计划在实际上已宣告破产。
凯撒生前留下的遗嘱,出人意料地将大部分遗产都留给了养子屋大维,而非自己最重要的副手安东尼。
安东尼无疑对这样的安排格外不满。
但自己毕竟无权过问他人家事,但安东尼在军中拥有威望,利用这些优势,成功与布鲁图斯等人达成妥协,让自己暂时接替凯撒出任为期1年的执政官。
随后他将远赴马其顿担任总督,与大量退役老兵一起共享退休生涯。
二、后三巨头同盟羽翼渐丰的屋大维决定结束与共和派的短暂合作,他宣布刺杀凯撒的布鲁图斯等人犯了叛国罪,并派人同安东尼进行接洽。
为了拉近关系,屋大维娶了安东尼的养女,安东尼娶了屋大维的姐姐。
凯撒派的继承人意识到必须联合起来,将共和派西塞罗等人消灭殆尽。
古罗马历史上的后三巨头同盟成型,大规模内战也就不可避免。
逃到东方的布鲁图斯通过在叙利亚和马其顿的收买经营,很快征募了9万多名士兵和大量舰船,随时准备进军罗马,凯撒派与共和派的决战剑拔弩张。
公元前43年11月,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三人正式建立后三头同盟,带兵进入罗马,发布“公敌宣告”,大肆清洗杀害凯撒的凶手和个人的政敌,屋大维和安东尼联军在腓力比之战中彻底击败共和派,布鲁图战败自杀,屋大维达到了为凯撒复仇的目的。
这场战争成为罗马共和制度的最后一次挣扎反抗,腓力比之后的罗马历史,就不再是公民的时代。
剩下的,只是争夺个人权利的战争而已。
扩展: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后三头同盟之一,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
阿克兴海战
阿克兴海战
屋大维统一罗马,把它建立为大帝国的重要一步,就是阿克兴海战。
凯撒死后,副官安东尼和屋大维、雷必达组成反对罗马贵族的后三头,公元前42年,他们在腓立比击败政敌布鲁图。
不久,屋大维击败庞培的儿子,剥夺了雷必达的称号,公开反对安东尼。
而此时安东尼沉迷埃及女王可娄巴特,屋大维动员罗马民众征讨埃及、安东尼。
公元前32年,阿格里帕指挥舰队,随屋大维出征。
安东尼设计利用风向击败逆风的屋大维,可是被逃兵揭发了,屋大维将计就计,由阿格里帕、阿伦提和自己分三路面对普论佛扎海峡前进,屋大维军队充分利用了钳子和船小灵活的优势,血战安东尼部队,随着女王临阵投降,安东尼不得不宣布撤退。
屋大维乘势下令火攻,逃回埃及的安东尼从此一蹶不振,整日饮酒,并组建了敢死自杀俱乐部;公元前30年,屋大维继续进攻,女王可娄巴特死亡,安东尼万念俱灰,挥剑自杀。
古老的埃及托勒密王朝从此覆灭。
公元前30年8月1日,屋大维进入亚历山大城,埃及编入罗马,该立行省。
接着屋大维整编军队,建立了九个近卫军,把五十个军团驻扎在罗马领土边防,成为正规的常备军。
前27年,罗马元老授予屋大维元首头衔,赠给年仅35岁的屋大维奥古斯都称谓。
阿克兴海战灭亡了无比发达的埃及王朝,从此罗马帝国北起多瑙河,南道非洲,西起比利牛斯半岛,东道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半岛,包围地中海。
阿克兴海战,实质是西方文明屋大维与东方文明安东尼的较量,如果获胜的是安东尼,那么罗马可能只是一个行省,而首都则是亚历山大城,也就不会有辉煌的罗马文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必达——罗马的后三头之一
雷必达介绍
外文名称:拉丁语:M·AEMILIVS·M·F·Q·N·LEPIDVS1
姓名: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
国籍:罗马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89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13年或公元前12年
职业:军事家、政治家
地位:罗马的后三头之一
马尔库斯·埃米利乌斯·雷必达,古罗马贵族政治家。
早年追随恺撒,成为其最亲信的将领之一。
恺撒死后,
雷必达与安东尼、屋大维结成政治同盟,史称后三头同盟。
后被屋大维剥夺了军事和政治权力,只保留了最高祭司的宗教头衔,隐居田园,终老而死。
公元前38年,屋大维联合雷必达,历经三年,将据守西西里的小庞培击败,小庞培东逃投奔安东尼,被杀。
西西里大胜后,屋大维和雷必达发生纠纷,雷必达大败,屋大维将原属雷必达的北非也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
雷必达并未被杀,而是担任祭司之虚职,直到死去。
雷必达的妻子尤尼娅是布鲁图的妹妹。
在菲利比战役后,雷必达成功地使她免于在剿灭布鲁图残党的行动中被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