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音乐说课稿跳柴歌_苏教版

合集下载

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跳柴歌的背景和内涵,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让学生接触到江南的鲜明特色文化,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

3.发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表现能力的音乐素养。

4.学会唱跳柴歌,在体验中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和呼吸感,并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主题:音乐秀篇目: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版本: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巧妙的导入引起学生更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1)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曾经唱过的歌曲,并让他们通过其歌曲类型和它的特点来说出来。

(2)通过播放一段跳柴歌的音乐,让学生自主欣赏,感受它的节奏、韵律。

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

2.学习跳柴歌(2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看跳柴歌表演录像,让学生意会和体悟跳柴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这是江南的文化,这是一种优美、欢快、热烈、神秘的音乐和舞蹈形式。

(2)老师示范跳柴歌动作,并逐个讲解动作的关键点和要领。

首先,师生一起走圆圈,做准备动作,同时唱跳柴歌。

老师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老师加强练习,在拍子中伴随着歌曲一遍遍地反复练习跳柴歌动作,直至完全掌握。

3.学唱《我的祖家是歌乡》(20分钟)(1)老师展示歌词和曲谱,并简要介绍歌曲的含义和脉络。

(2)老师唱一段给学生听,让学生跟唱,逐字逐句重温唱跳柴歌时所学到的动作。

(3)分组合练唱(老师可安排男女混合组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唱跳柴歌的文化意义,学生积极积极参与,表现出自己的风采。

4.集体表现(20分钟)将跳柴歌和《我的祖家是歌乡》唱跳相结合,全班学生分组进行创编,自由表现出唱跳柴歌的韵律和美妙。

这既是一个展示学生才艺和创意设计过程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培养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机会。

5.结束(10分钟)分享展示跳柴歌的视频或者照片,以鼓励学生对跳柴歌和中华文化的热爱。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唱: 跳柴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唱:  跳柴歌》教学设计

《跳柴歌》教案教学目的: 1、熟练演唱《跳柴歌》,尝试用简单二声部表现歌曲。

积极参与跳竹竿活动,能跟着音乐准确开合竹竿。

掌握跳竹竿的基本技巧,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在唱跳之中感受并逐步喜欢黎族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熟练演唱《跳柴歌》,积极参与跳竹竿活动。

教学难点:能跟着音乐准确开合竹竿,跳竹竿。

初步用和谐的声音合唱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互动问好二、新歌教学1、提问导入师:我国是56个民族的大中国,除了汉族,你知道其他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呢?2、教师范唱《跳柴歌》。

出示多媒体课件师:今天我们要学一首黎族的歌曲《跳柴歌》。

请你仔细聆听这首歌曲有几个乐句?情绪怎么样?3、学生二听范唱,找出旋律相似的乐句学唱。

a、师生接口唱相似乐句的旋律。

b、生填词唱一唱相似乐句歌词。

4、师生接口唱歌曲。

学生唱相似乐句的歌词,其余老师唱,第二遍反过来练习。

5、学生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6、学生跟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表现歌曲1、加上力度记号演唱歌曲。

师:你觉得这首歌曲中哪一句是高潮?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唱?其他的乐句呢?2、加上力度记号看着老师指挥手势演唱歌曲。

3、听音乐伴奏学生背唱歌曲。

五、合唱表现歌曲1、给歌曲加上简单的二声部进行合唱。

师:同学们。

听一听老师在歌声中加了什么?(第一、二乐句加“66 0︱6 0︱”唱衬词“罗”,第3、4乐句加“33 0︱3 0︱”。

也唱衬词“罗”4、学生尝试唱一唱二声部旋律,再填词唱“罗”。

5、分组合唱表现歌曲。

六、学跳竹竿舞1、学生欣赏竹竿舞视频。

师:《跳柴歌》是一首海南黎族民歌。

你们知道吗?黎族人民能歌善舞,在吉庆假日他们最喜欢跳的一种传统的舞蹈就是《竹竿舞》,请听听这个舞蹈的音乐和《跳柴歌》的音乐有什么联系之处?(旋律相同)。

2、学生欣赏《竹竿舞》视频,讨论开合竹竿的注意要点。

3、练习敲竹竿的开合动作。

师:部分学生在座位上边拍节奏边读:“开开合合”,部分学生到教室中间拿好竹竿随节奏做开合动作。

小学音乐《跳柴歌》说课稿

小学音乐《跳柴歌》说课稿

小学音乐《跳柴歌》说课稿学校音乐《跳柴歌》说课稿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歌曲的观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善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深厚的兴趣。

2.通过学习跳竹竿,让同学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并在活动中增加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力量。

3.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要求协调、合拍。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是一首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跳柴歌》,歌曲欢愉快泼,极富舞蹈的韵律。

结合歌曲的教学,同学观赏和学习富有传统特色的跳竹竿。

了解黎族文化的人,大多会赞美黎族人审美的独到眼光和缔造美的艺术才能。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要引导同学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环境美、仪容美、歌舞美。

本课将要学习的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不难。

但是让同学学习竹竿舞就有肯定的难度,教学时我要留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在反复倾听中感受音乐的心情和音乐形象。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欢快心情,培育孩子们的韵律感。

下面是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我设计的是:听听动动感受音乐。

我先出示一副竹子的图片,请同学说说它有哪些用途。

接着引出竹子制作的乐器,并观赏两个音乐片段,让同学初步熟识一下竹子制作的乐器的音色。

然后由竹子导入,跟同学说竹子还可以作为舞蹈的道具,请同学观看《竹竿舞》片段,充分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把带来的竹竿拿出来请同学跟我学"开'"合'的动作,并且加强难度,让同学跟着伴奏音乐做这个动作。

在做这个动作时双手握拳一对一面对面敲击凳子,为后面学习竹竿舞作预备。

其次部分是看看想想体会音乐。

我以自己的名字"琼'导入,介绍海南的简称就是"琼'。

让同学感觉很新颖,然后简洁介绍海南的风土人情,接着请同学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海南盛产哪些水果,发挥同学的自主性。

我再让同学观赏海南风光图,同时播放伴奏音乐,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歌曲《跳柴歌》;•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歌曲所描绘的场景和内容,感受歌曲的韵律和情感;•学习歌曲的节奏、律动和合唱,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团队合作学习;•发扬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编创各种歌曲伴奏动作,表现自我。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理解家乡的美,增强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对祖籍、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跳柴歌》。

三、教学过程1.热身活动在进入正式的教学过程之前,可以开始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放松身体,调整状态。

常用的热身活动包括:•伸展运动;•呼吸调节;•身体放松。

2.歌曲学唱学唱歌曲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播放示范音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旋律和节奏;•逐句学唱,注意各个音符的准确度和节奏感;•唱通整首歌曲,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感和韵律感;•分组合唱,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学唱伴奏动作,为歌曲增添色彩和情感。

3.情感体验通过歌曲的学唱和演绎,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分享家乡的故事和传统文化;•观看家乡的风景画册或视频;•自由创作描绘家乡的画作或文学作品。

四、教学反思基于本节学习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教学方法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比如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自由创作。

2.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各种评估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现,为接下来的教学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例如,可以进行测试、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和评估。

3. 教与学的整合通过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整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教案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唱: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教案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这首歌曲描绘了作者的家乡风光和民俗风情,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表现了跳柴歌的热闹场景;第二乐段节奏抒情,表现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这首歌不仅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还能让他们了解和体验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自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民俗风情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乡土气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2.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中的家乡风情和文化内涵。

3.运用音乐表现手法,让学生能够生动地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地域差异。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

2.准备歌曲的相关资料,如乐谱、歌词等。

3.准备家乡风情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展示。

4.准备教学用的乐器,如吉他、钢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风情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然后引入歌曲《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跳柴歌说课

跳柴歌说课

跳柴歌说课《跳柴歌》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第七册第五单元《跳柴歌》一、领悟课标把握教材——说教材《跳柴歌》是一首海南黎族民歌~歌曲节奏规整~歌唱朗朗上口~运用民族七声羽调式~具有较强的律动性和鲜明的民歌特色。

歌曲可分为四个乐句~运用了重复与变化的手法~形成对比。

歌曲旋律中出现了五度、四度的音程大跳~即体现了民族特色~也对唱好歌曲增加了一定难度。

二、学情分析:竹文化影响下的黎族文化是吸引学生和贯穿教学的主线~学生能积极参与主题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体验。

学生学唱的《跳柴歌》短小而具民族特色~但要唱好节奏和音准~还是需要加强对歌曲的练习和巩固。

为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积累与运用~通过表演唱的设计和载歌载舞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技能的提高与知识的积累。

四、本节课中准备完成以下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跳柴歌》。

2、拓展:竹文化五、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A、能用自然、弹性地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跳柴歌》~感受黎族民歌鲜明的曲调特点设为认知目标。

B、认识黎族乐器鼻箫~尝试用竹筷打击出齐整节奏为歌曲伴奏~并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对歌曲进行表演设计~在边跳边唱中体验歌曲情绪和黎族人文风俗设为能力目标。

C、以探索竹文化为主题~重在体验竹子与音乐文化的联系~在听、唱、奏、舞的音乐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学习感受与体验~激发兴趣~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和学习协调能力设为情感目标。

六、教学重点:1、能用自然、弹性地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跳柴歌》2、体验以竹为主题的音乐文化。

七、教学难点:1、唱准《跳柴歌》的节奏与音准~感受黎族民歌曲调。

2、用协调合拍的动作跳好“竹竿舞”八、暗授学法自悟探究——说学法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多元文化的融会贯通。

本课是黎族民歌~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就很丰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的表现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鼓励他们群体合作~互相启迪~互相促进~把双基的教学有机渗透在活动之中。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跳柴歌苏少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跳柴歌苏少版

《跳柴歌》教学目标:1.能自信自然、情绪饱满地演唱海南歌曲《跳柴歌》,体验边唱边舞的快乐。

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用跳绳跳竹竿舞时,动作轻盈、协调、合拍;打击乐和伴奏声势能做到速度和节拍稳定。

3.通过课堂活动与学习,感受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

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跳柴歌》,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并对黎族文化有初步了解。

难点:合作“竹竿舞”时,动作轻盈、协调;能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一字多音。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跳绳、双响筒、铃鼓一、欢快律动走进课堂1.播放《跳柴歌》伴奏音乐,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拍手律动进入教室(座位:半圆形双圈)。

2.原地拍手律动,加入脚步跳跃(跳6步拍两次)。

二、了解黎族跳“竹竿舞”1.老师介绍黎族合黎族的舞蹈。

2.学跳“竹竿舞”(1)学习手部动作(师敲双响筒,PPT不出示图谱)(2)学习跳步动作(拍手部分请一名同学帮老师拍铃鼓,出示图谱)(3)请同学上台跳竹竿舞,2位同学跳绳做竹竿,老师先示范(打击乐敲恒拍)然后请一个学生来尝试跳。

(4)第一位学生成功以后,请4位同学来跳(不放音乐,跳到对面和同学击掌代替自拍)。

(5)播放伴奏,合作:座位上的同学在板凳上拍节奏“X XXXXXX X”O4位同学跳“竹竿舞”,2位同学打击乐。

三、熟悉旋律学唱歌曲1.师唱歌曲,生听歌词。

2.读歌词(2遍)3.“五指山绵延起伏,万泉河婉转流淌,歌曲的旋律是不是也如此呢?请拿出小手来画一画旋律线”(最后一小节不出现)。

4.仔细听每个句子的最后一小节,哪个小节的音最高,那个最低?5.师生接唱旋律,然后接唱歌词。

6.发现乐句直接的规律一一同头换尾。

7.学生完整演唱,老师钢琴伴奏,纠正演唱不准确的地方。

8.和着伴奏唱一唱。

四、边唱边舞合作表演师:黎族的竹竿舞,变化多样,除简单的平杆外,还有高杆、四角杆等跳法,随着音乐的变换有不同的节奏和情节。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一单元跳柴歌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一单元跳柴歌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一单元跳柴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跳柴歌》是一首富有特色的印度尼西亚民歌,选自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这首歌曲以生动形象的歌词和活泼欢快的节奏,描绘了人们在篝火旁跳柴舞的热闹场景。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变化,富有弹性,体现了跳柴舞的特色。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印度尼西亚民歌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乐于表现。

但部分学生对印度尼西亚民歌的特点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跳柴歌》,让学生感受印度尼西亚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音乐的尊重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演唱《跳柴歌》,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体会乐曲的风格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正确演唱《跳柴歌》,掌握乐曲的基本节奏。

2.教学难点:感受印度尼西亚民歌的风格特点,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舞蹈、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印度尼西亚的风景图片和民族舞蹈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民族文化。

2.聆听:让学生聆听《跳柴歌》,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讨论乐曲中的节奏变化。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在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乐曲的情感,富有感情地演唱。

4.舞蹈:教给学生跳柴舞的基本动作,让学生在舞蹈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5.巩固:分组进行演唱和舞蹈表演,加强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跳柴歌教案苏少版

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跳柴歌教案苏少版

跳柴歌
四、新歌教授、歌舞表演节奏卡)
2、师:你能借用身边的东西模仿出这个节奏吗?生敲凳子、地板等物(以小组为单位打节奏)
3、师: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手持竹竿打一打这个节奏?
4、师:跳柴必须体现出跳,谁想来试一试怎样从开开合合的竹竿中自由的穿梭呢?请一到两位学生上来示范
5 小组示范(整个跳的过程中循环播放《跳柴歌》)
1、师:黎族人民爱跳也爱唱,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在跳柴时边(播放歌曲)跳边唱些什么呢?
2、师: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五指山、万泉河…
3、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学唱《跳柴歌》,体会黎族人民的快乐吧。

跟琴学唱,注意弹跳的感觉按分句、连句、全曲的步骤跟琴练习,努力表现出歌曲的弹跳性和快乐的情
五、小结绪。

4、每一句歌词都表现出黎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你觉得歌曲中什么地方轻轻唱才能表现他们的快乐呢?
生:每一句话的最后两字
5:播放歌曲,跟音乐演唱)
6、以小组为单位,一组上来表演,其他小组为他们演唱。

小组协作表演
7、师:说说你觉得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好,为什么?
小组互相评价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唱《跳柴歌》,还学会了“跳竹竿舞”的基本舞步,下节课咱们继续进行“竹竿舞”的创编和练习。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说课稿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这首歌描绘了一个热闹的跳柴场景,让人们感受到祖国家乡的美好。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间文化,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跳柴这一民间活动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参差不齐,教学中应关注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跳柴歌的背景及民间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2.学会演唱《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提高歌唱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激发对音乐的热爱。

4.通过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

2.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民间文化及歌词含义。

2.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演唱。

3.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跳柴场景,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感知。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跳柴歌的背景和民间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2.教授歌词:分析歌词内容,讲解歌词中所描绘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

3.学习节奏:教授歌曲节奏,引导学生掌握节奏变化。

4.学唱歌曲:分组练习,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演唱。

5.情感表达:讲解歌曲情感,引导学生用心歌唱,表达家乡之情。

6.完整演唱:让学生分组或全体演唱,检验学习效果。

7.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1.歌曲背景及民间文化2.歌词内容分析3.歌曲节奏4.情感表达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效果:评价学生演唱歌曲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情感表达。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四上《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四上《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五线谱)音乐四上《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选自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歌曲以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歌《跳柴歌》为素材创作而成,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特点。

歌曲为2/4拍,共21个小节,歌词共4段。

歌曲以富有民族特色的下行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夜幕降临,瑶族人民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舞蹈的情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于简单的音符、节奏、拍子等概念有所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愿意表现自己。

但对于民族音乐的特点、瑶族的文化背景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情感的激发和对民族文化的渗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体验瑶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特点。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准确地演唱歌曲《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

3.学生了解瑶族的文化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准确地演唱歌曲《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

2.教学难点:瑶族文化背景的理解,对歌曲中民族特色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分组合作法、民族文化渗透法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曲《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准备相关瑶族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歌曲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拍子、节奏等特征。

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引导学生注意瑶族音乐的特点。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动跳柴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动跳柴歌》教学设计

跳柴歌【教学内容】律动《跳柴歌》听、动欣赏、学跳黎族的“跳竹竿”。

【教材分析】《跳柴歌》这首歌比较简单,节奏规整,歌词朗朗上口,羽调式,具有较强的律动性和鲜明的黎族民歌特色。

竹可当柴,“跳柴”是黎族民间流行的一种音乐游戏。

【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跳竹竿活动,能跟着音乐准确的开合竹竿,掌握跳竿的基本技巧.2.通过学习跳竹竿,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能跟着音乐准确的开合竹竿。

【教学难点】掌握跳竿的基本技巧。

【教学准备】钢琴、绳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导入:视频《跳柴歌》1.师:他们在做什么?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生:在跳舞。

2.介绍黎族:黎族是最早居住在海南一带的民族,黎族妇女精于纺织。

黎族人民每年三月初三这天各村寨的黎族同胞聚会在旷野上,举行射箭比赛、黎族男女吟歌对唱、跳竹竿舞等有浓郁特色的民俗民风活动。

在黎族人民的眼中,竹可以当柴,跳柴是他们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

竹子相打会发出卡卡的节奏声,所以他们也编了一些节奏来配合这种舞蹈。

3.节奏练习:师:你能借用身边的东西模仿出竹竿敲打的这个节奏吗?2/4X X ︱X X ︱开合开合X X X X︱X X X X︱开开合合开开合合4.复习歌曲《跳柴歌》,随录音边唱歌边打节奏。

刚才视频中他们边跳边唱的什么歌?(跳柴歌)请你用刚才击打竹竿的节奏来和着音乐唱一唱这首歌吧。

三、游戏:跳竹竿1.如果没有竹竿,你能想出别的好办法来游戏吗?(用跳绳)请学生学习跟着音乐准确地开合绳子。

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手持绳子打一打这个节奏?请六——八位学生演奏2/4X X ︱X X ︱开合开合X X X X︱X X X X︱开开合合开开合合师:你们打的真不错,请你们做小老师带我们一起打竹竿好吗?小组打节奏2.学习跳竹竿的基本步伐。

3.师:跳柴必须体现出跳,谁想来试一试怎样从开开合合的竹竿中自由的穿梭呢?请一到两位学生上来示范4.师:你跳的很成功,你是如何跳好的能将你的经验告诉大家吗?学生介绍经验,或者让学生示范。

苏教小学音乐四上《1跳柴歌》word教案 (3)

苏教小学音乐四上《1跳柴歌》word教案 (3)

《跳柴歌》教学设计王素琴一、教学目标:1、欣赏海南风情,对黎族歌舞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2、掌握“跳柴”的基本节奏,为下一环节学跳竹竿舞作铺垫。

3、学唱《跳柴歌》,用自信自然、有弹性的歌唱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二、教学重点: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竹竿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音准练习:1、3 6、1、3 6、1、3、6、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它的主旋律就是这三个音,是什么歌一起来读一遍。

(活泼)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遍。

师:那谁能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海南民歌)海南岛的气候温湿、风景秀丽、四季常青、物产丰富,还有雄伟的五指山和秀丽的万泉河,现在那里也已经被开发成为旅游圣地了。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同学们知道了《跳柴歌》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欢快、活泼)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跳柴歌》那你知道什么是跳柴吗?二、了解黎族风情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看,海南岛的风光秀丽,在海南岛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叫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黎族的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起举行射箭比赛,吟歌对唱来欢度他们的爱情节,其中,跳竹竿是黎族人民最具浓郁特色的民俗活动,所谓跳竹竿就是一组人蹲在地上双手拿着长长的竹竿通过竹竿的抨击敲出非常给节奏的XX声音,另一组人就在竹竿的空隙之间跳舞,变化出各种优美的舞姿。

3.节奏练习师:同学们,想不想参与到当中去?要想学会跳竹竿舞,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节奏,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敲竹竿的节奏。

(1)出示节奏谱并练习X X︱X X︱X X︱X X︱开开合合开开合合(2)指名个别同学拍(3)全体拍(4)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手里拿着竹竿在有节奏的做开合动作。

2022年苏教小学音乐四上《跳柴歌》教案 (公开课获奖) (1)

2022年苏教小学音乐四上《跳柴歌》教案 (公开课获奖) (1)

跳柴歌教学目标1. 学唱《跳柴歌》,指导学生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2. 根据歌曲创编动作,跟着音乐跳一跳,感受海南民族的风族特点。

3. 学吹竖笛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教学重、难点独立自信的唱好歌曲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2. 精彩三分钟,模仿各地方言。

二、练一练,我的创造(课本)1. 按不同的排列顺序唱一唱2. 哪一组旋律最通顺、流畅?三、教学新歌1. 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给大家听赏一首海南民歌《跳柴歌》,听完后请告诉我你们想干什么?想跳一跳,那我们先来学唱歌曲。

2. 模唱全曲;用柯尔文手势视唱旋律。

3. 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吐字。

4. 跟琴唱词。

5. 小组合作唱词至熟练。

6. 歌曲艺术处理。

1)小组交流意见;2)小组练唱,再分组展示;3)选择打击乐,自由创编节奏为全曲伴奏。

四、扩张延伸1. 欣赏《百鸟朝凤》。

2. 介绍:这首乐曲曾获第四届青年联欢节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近年来我国艺术家在国外演奏民族器乐作品时受到热烈欢迎。

3. 参与表现:1)展示你创作的动作,并教给大家。

2)分组活动,表现歌曲。

A 舞蹈组B 演唱组C 跳竹竿组4. 各组展示,评价。

五、小结: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牧羊女》教学目标1、正确运用力度记号,按三拍子强弱规律演唱歌曲《牧羊女》,并用乐器吹奏。

2、唱准si的音高,复习do—d。

’各唱名的音高,继续进行视唱与听音练耳训练,进一步培养听辨旋律音程的能力。

3、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牧羊女》中的抒情、柔美的意境,体会歌曲表达的牧羊女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4、欣赏轻音乐《牧场上的家》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力度记号,听辨乐曲中的力度变化。

在节奏练习、歌曲、视唱曲中加以应用。

教学过程一、欣赏乐曲《牧场上的家》1、听第一遍,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热烈欢快的情绪,教师介绍作者和乐曲的创作背景。

2、听第二遍,整体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发挥想象,用动作或色块表达自己的感受。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唱: 跳柴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唱: 跳柴歌》教学设计

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唱:跳柴歌》教
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跳柴歌》的歌曲背景和内容;
2.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习器乐的伴奏,并能够与歌曲配合;
4.能够通过演唱歌曲感受和了解民歌的特点和意义。

二、教学准备
1.录音机、CD、MP3等音频设备;
2.乐器:钢琴、小提琴等;
3.PPT软件;
4.《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及其伴奏光盘。

三、教学过程
3.1 导入(约5分钟)
1.展示《跳柴歌》歌曲资源,讲解《跳柴歌》的背景和内容;
2.带领学生共同唱一唱歌曲中较为简单的梗概。

3.2 (约15分钟)
1.播放《跳柴歌》的歌曲伴奏,教唱歌曲;
2.通过简单的分组活动,激发学生之间互动,用现实情境加深对歌曲学习的认识;
3.依据学习情况进行调整,选取可体验性的歌曲内容加入。

3.3 器乐伴奏(约15分钟)
1.让学生了解并尝试各种乐器的种类、演奏方式和基本知识;
2.指导学生将歌曲的伴奏与歌曲配合起来,并通过分组活动演示合唱。

3.4 模仿演唱和创编(约15分钟)
1.以学生为主体,分组模仿演唱;
2.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为歌曲添加新的乐曲内容;
3.5 课堂总结(约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情况,加深对乐曲内容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跳柴歌》是一首富有特色的中国民歌,旋律朴实动听,歌词和谐自然。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逐步深入学习,让学生逐渐理解民歌的特点和意义,同时能够通过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并渐渐发现学习过程是一个美好的体验和感受。

动: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律动(跳柴歌)-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动: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律动(跳柴歌)-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动: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律动(跳柴歌)-苏少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跳柴歌》的内涵和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对歌曲的感性认识和情感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动作表现能力;4.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班级团结性。

教学重点1.发声和节奏的训练;2.动作配合和整体呈现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表现的情感内涵;2.学生在节奏上的领悟和表现。

学情分析本堂课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学生,具有较强的歌唱和舞蹈表现能力,但在节奏感和精准度上还需加强锻炼和训练。

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在节奏感和动作表现方面的训练和提升。

教学准备1.播放器;2.录音设备;3.课件。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一下家乡的文化特色以及当地的音乐和舞蹈等情况,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习歌曲《跳柴歌》(30分钟)1.播放歌曲《跳柴歌》,引导学生认真听歌词和旋律,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2.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欣赏和讨论,分享各自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3.教师介绍歌曲的来历和内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4.学生跟随歌曲旋律和节奏唱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基本的发声和节奏训练。

3. 学习舞蹈动作(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舞蹈动作,让学生模仿跟着做;2.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方式和节奏,同时注重一些难点的训练和调整;3.教师带领学生将舞蹈动作和歌曲相结合,整体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身体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4. 回归巩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并针对一些难点和重点进行加强训练。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歌曲和舞蹈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程内容,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评价本堂课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来进行评估。

学生在唱歌和跳舞的节奏感和整体呈现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并对课程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五彩民歌风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09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五彩民歌风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D009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四年级上册《五彩民歌风唱:我的祖家是歌乡跳柴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

【名师授课教案】
《跳柴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自信的、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

2.学生能在律动中逐渐渗透、熟悉歌曲的旋律,为更快地学厂歌曲做铺垫。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活泼的、有弹性的、自信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一字多音以及旋律的大跨度跳跃。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拿出一副竹筷)
生:竹筷、筷子
师:对!老师手里的是一副最普通的竹筷,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用竹子作成的生活用品,你们知道多少吗?
生:自由回答(竹椅、竹席、竹篮、扁担和竹梯等等)
师:看来竹子的用处还真不少,它同样可以变成一种好听的打击乐器。

不信你们听!(教师拿竹筷在桌上敲打节奏,按照《跳柴歌》的节奏,边说边打节奏)师:那你们能不能也试着跟老师学呢?生:学生试着演奏,教师指导师:(出示节奏卡),这就是我们刚刚学着敲打的节奏,下面我们一起来把
这个节奏敲出来。

生:学生敲打节奏
师:好的,看来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哦!那如果我们把筷子变成竹竿的话,用一分一合的形式来打节奏,你们会吗?(可以先让学生试试,然后教师再来讲清楚。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跳柴歌》教案 (1)

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跳柴歌》教案 (1)

《跳柴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有活力地演唱歌曲;2、了解附点音符的节奏特点、2/4拍的强弱关系、一字两音的对位、了解歌中相同音乐素材的运用;3、通过这首歌,了解宝岛海南的风土人情和竹竿舞这种艺术形式。

教材分析:海南民歌、2/4拍、欢快情绪、羽调式、D大调演唱;作品共分4句,1、2句3、4句分别使用相同的旋律素材;作品歌词描写了三月海南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人们欢快的场面。

教学基本安排:教授法、模唱法。

教具准备:钢琴、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用一首歌,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先来说几个关于这个地方的特点,看看谁能最先猜出是哪里。

”师:这里四季如春、这里盛产椰子、竹子、这里还有美丽的“五指山”、“万泉河”、这里有著名的“天涯海角”、“这里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最南端”。

生回答(海南)。

师补充:“海南是祖国最南端的一个省份、四面环海、少数民族黎族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一首来自海南的黎族民歌《跳柴歌》,这首歌不仅可以演唱,并且可以加入一些有活力的动作,同学们想一想一起跳舞啊?那我们就先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二、教唱:1、欣赏《跳柴歌》范唱,初步感受节奏与旋律;2、强调附点节奏;先请一位同学尝试打拍,再由全体同学齐打。

师:“这一句每个小节有几拍?”生回答。

师:“2拍子的强弱关系是什么样子的?”生回答。

全体同学有力度对比地打拍。

请一位同学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3、全体视唱旋律,注意强调重拍;4、加入歌词演唱,全体同学演唱;师:“这首歌一共有几个乐句?”生回答。

师:“这四个乐句的旋律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一二乐句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变化;三四乐句也是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变化)生回答。

5、采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比比谁唱得更有感情;分组衔接演唱,一大组唱使用了相同旋律的部分(每句的前半句),二大组唱每句的后半句。

师:“谁能跟老师分享一下你唱这首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生回答。

师:“那让我们带着这种欢快的情绪,按照分组的顺序再来演唱一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跳柴歌》
说课稿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学习跳竹竿,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并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要求协调、合拍。

本课所选的音乐作品是一首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跳柴歌》,歌曲欢快活泼,极富舞蹈的韵律。

结合歌曲的教学,学生欣赏和学习富有传统特色的跳竹竿。

了解黎族文化的人,大多会赞叹黎族人审美的独到眼光和创造美的艺术才能。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要引导学生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环境美、仪容美、歌舞美。

本课将要学习的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不难。

但是让学生学习竹竿舞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我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聆听中感受音乐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欢快情绪,培养孩子们的韵律感。

下面是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我设计的是:听听动动——感受音乐。

我先出示一副竹子的图片,请学生说说它有哪些用途。

接着引出竹子制作的乐器,并欣赏两个音乐片段,让学生初步熟悉一下竹子制作的乐器的音色。

然后由竹子导入,跟学生说竹子还可以作为舞蹈的道具,请学生观看《竹竿舞》片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把带来的竹竿拿出来请学生跟我学“开”“合”的动作,并且加强难度,让学生跟着伴奏音乐做这个动作。

在做这个动作时双手握拳一对一面对面敲击凳子,为后面学习竹竿舞作准备。

第二部分是看看想想——体会音乐。

我以自己的名字“琼”导入,介绍海南的简称就是“琼”。

让学生感觉很新奇,然后简单介绍海南的风土人情,接着请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海南盛产哪些水果,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我再让学生欣赏海南风光图,同时播放伴奏音乐,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欣赏完海南的美丽风光后我对学生说海南不仅风光秀丽,海南的音乐更是别具特色。

由此引出歌曲《跳柴歌》,接着我介绍歌曲背景,说明歌曲是来源于黎族的“竹竿舞”。

随后由我跟着伴奏音乐范唱歌曲,问问学生有没有感觉这段音乐很熟悉?学生会发现跟他们前面听过的音乐是一样的。

我再请学生说说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接着分析歌曲的曲名和歌曲的特点,并请学生再次聆听录音范唱。

学生在疑惑曲名为什么叫“跳柴歌”时我跟学生解释说明其实《跳柴歌》就是黎族的“竹竿舞”。

然后我让学生找歌曲中相同和不同之处,在找的时候同时请学生跟着我轻声哼唱歌谱。

这样后面在学习歌谱的时候学生不会感到很困难,然后师生接口唱歌谱。

在歌谱学会之后我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把歌词慢慢融入歌曲教学中,学生会比较喜欢这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接着分组演唱歌词,我在这里要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我用一根竹竿敲地,提示唱歌声音要跟竹竿敲地时发出的声音一样富有弹性。

接着引导学生让自己的仪容看上去很美,声音也很美,并带着这种美跟伴奏演唱歌曲。

在歌曲没什么问题之后请学生设计用打击乐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可以用手敲击凳子,并说明伴奏的时候要符合音乐的节奏。

第三部分是跳跳赛赛——表现音乐。

我指导学生分组练习音乐游戏:跳竹竿。

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还得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再分组表演,师生互动,我参与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敲竹竿。

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亲切感。

最后总结归纳。

我这样对学生说:海南很美、黎族很美,我们的家乡——江阴也很美。

我们生活在这么美丽,这么繁荣的城市,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

请同学们好好学习,为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
好而努力奋斗!最后在《跳柴歌》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