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docx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1.思考题:唐僧团队是不是高效团队?(团队:什么是高效团队?根据特征分析团队是否满足要求)结果论过程论特征论(特征的分析)█团队:由具有相互补充的技能的少量人组成的群体,团队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
高效团队的特征:清晰的目标,相关的技能,一致的承诺,相互的信任,良好的沟通,应变技能,内部支持,恰当的领导,外部支持。
对唐僧团队的分析:团队目标明确:取经。
▲人才搭配合理:唐僧能把握大局,执着;孙悟空忠心耿耿,能征善战;沙僧老实巴交,适合搞基础工作;八戒能讨领导欢心,能调节气氛。
▲制度虽不完善,不尽合理,但却很严格:孙悟空是人才,但好出格,金箍把他管束住;沙僧老实,自我管理就行;八戒难成大事,让孙悟空管束住他就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人际网络:动不动就搬什么菩萨帮忙。
2.领导特质理论█传统领导特质理论▲主要观点:天赋决定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这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可能成为领导。
▲主要研究:吉伯(C. A. Gibb, 1969)的研究、斯托格迪尔(R.M.Stogdill)的研究▲天才领导具备的七项品质(Gibb, 1969):善言辞、外表英俊潇洒、智力过人、有自信心、心理健康、有支配他人的倾向、外向而敏感▲领导者处于主导地位:领导者必须走在前面,有预见性,身先士卒;领导者不能脱离多数,代表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获得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评价:意义:启发人们看到领导者确实有某些独特素质缺陷:(1)强调素质的先天性,否定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作用。
(2)有些因素互相矛盾或与实际抵触。
出色的领导人并非都英俊潇洒,能言善辩(3)没有区分各种素质的相对重要程度和哪些素质是谋取领导地位所需要的,哪些素质是维护领导地位所必需的。
█现代领导特质理论主要观点:领导者的特质是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
相关研究:吉赛利(Edwin.E.Chiselli,1971)9项应给予肯定的领导品质中国企业领导者的10大特质:1.建立愿景 6.人才培养2.信息决策7.承担责任3.配置资源8.诚实守信4.有效沟通9.事业导向5.激励他人10.快速学习█对领导特质理论的批判:1、没有列出一个权威的领导特征表2、没有重视情境因素的作用3、对最重要的特质确定比较主观,很难区分特质的优先顺序3.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权变领导模型)█为什么要研究领导权变理论:随着被领导者和环境的变化,领导行为不存在固定的模式。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资料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01-0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004/1-1)参考答案: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的成员,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并不是研究一切人类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的人的行为的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不仅研究组织的成员单个个体行为,而且研究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组织的沟通方式、决策过程、组织结构、工作设计、组织文化和变革等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影响。
01-0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004/1-1)参考答案:组织运行过程表现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的过程,组织成员的行为又是个体与群体、组织系统交互作用的产物,组织行为学就是以组织系统内部个体、群体、组织及其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01-0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004/1-1)参考答案:组织行为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它的根本的目的是把研究所获得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因此,无论是研究个体行为、群体行为还是研究组织设计、管理伦理和工作压力,最终都是要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法、策略和成功模式,提高管理者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提高组织运作效能。
第二章、组织的外部环境02-01.管理伦理及其内涵(031~032/2-4)参考答案:管理伦理是企业在通过提供产品或获取利润的全部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及其对外部伦理规范的反应。
其内涵包括: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行为的规范;管理伦理是关于对他人利益会产生影响的行为的规范;管理伦理是关于企业及其成员的善与恶,应该与不应该的规范及其认识和反应;管理伦理是企业在既有的社会伦理基础上,根据既有的社会法律和行业规范,关于正确处理企业及其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判断标准。
02-02.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032/2-4)参考答案:一个组织的文化是有若干要素构成,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每个要素的影响。
其中,对企业文化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形象与形象性活动。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第四版)》张德高等教育出版社)1、管理技能中人的因素: P 6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管理技能包括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三大方面。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综管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的能力,具体包括理解事物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确定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权衡不同方案优劣和内在风险的能力、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2、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单元——个人、群体、组织,前两个单元——组织中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研究,构成组织行为学的微观理论。
把组织作为基本的分析单元而进行研究,构成组织行为的宏观理论。
P 93、“新组织”的特点: P 20①网络化②扁平化③灵活性④多元化⑤全球化4、马斯洛需求的主要论点: P39马斯洛认为,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个阶梯,在低层次需求得到相对的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为满足的需求才能影响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求决定的。
人们的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异。
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两重性 P39I、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科学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其科学性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
⑴心理学已经证实了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需求以及由需求引起的动机。
⑵如果撇开需要的社会内容,就起心理发展的形式而言,马斯洛把需求分为五个或七个层次在国外虽有争议,但他所指出的需求层次性和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趋向,是一般人共同的心理过程。
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组织管理指出了调动积极性的工作方向和内容。
II、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局限性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个人的价值、利益为出发点,强调个人需要,认为人都是自私的。
⑵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基本上谈的是人的自然需要,尽管有些也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内容。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能够通过有计划的协作和努力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社会单位。
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组织不仅包括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还包括非盈利性组织和各种具有特定目标的公共组织或团体,如生产和服务性组织、学校、医院、教堂、军队和政府组织等。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特定场所和背景下人的一般行为特征,具体地说就是要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
组织行为学所关注的焦点: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矛盾或困难的应变能力。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对沟通、劳动分工、协调、控制、权力部门以及必要的责任等结构与形式系统进行判断和选择,以便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在分析文化差异时经常引用的方法之一是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Kluckhohn-Strodbeck)构架,这一构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趋向、以责任为中心和空间概念。
权力距离:人们天生存在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差别,而后天环境、机遇、决策和价值观、性格、态度、努力程度的差别造成了财富和权力的差别。
一般认为,权力距离越大,就越不平等;权力距离越小,民主和自由程度就越高。
权力距离涉及社会中鼓励权力不平等分配的限度范围。
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
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奖励、适宜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同事关系等。
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回应他人、跟他人互动的所有方式的总和,通常用个体外显的可衡量特质来描述一个人的风格。
当某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在多数场合都出现时,就成为人格特质。
大五人格(五种基本的人格尺度):根据众多研究结果来看,有五个基本维度可以作为人类人格因素的基础,而且它们也反映了人类人格的多数显著差异,具体如下:外向性:衡量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程度。
外向型的人比较合群、自信、爱社交;内向的人则比较矜持、羞怯和安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一、组织行为学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5个,每个3分)2.选择题(15个,每个3分)3.判断题(10个,每个1分)4.简答题(20分)5.论述题(10分)二、重点知识1.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3.动机:动机的原意是引起动作。
心理学上把引起个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做动机。
4.激励机制:是指激励赖以运转的一切手段、办法、环节等制度安排的总称。
它具有内在的按组织目标进行运作、管理、调节、控制的功能。
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处理好刺激变量,机体汴梁及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5.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1)理性价值观(2)唯美价值观(3)政治性价值观(4)社会性价值观(5)经济价值观(6)宗教性价值观6.罗克奇的价值观分类第一种是终极价值观,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根本目标。
另一种是工具价值观,指的是人喜欢的行为方式或者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7.知觉:直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
8.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他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
9.社会知觉的分类(1)对人的知觉(2)人际知觉(3)自我知觉(4)角色知觉10.态度:态度是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11.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情感和意向12.认知失调理论(列昂,费斯廷格)认知失调指个体可能感受到两个或多个态度之间或者他的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和谐。
任何形式的不和谐多是令人不安的,因而个体将试图减少这种不协调,寻求使不协调最少的稳定状态。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1.组织行为学概念9是指研究个体、群体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
2.(组织)公民行为概念25公民行为是一种员工自觉从事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在工作场所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带来有利的影响。
3.能力,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概念能力是指个体要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而需要具备的素质总和,是对一个人能做什么的评估。
智力包括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精神活动,是所有工作中最好的预测绩效的指标。
体质能力4.态度的概念和构成态度是关于物、人或事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个体对某事的感受。
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大要素构成。
评价性部分为认知,批判性部分为情感,采取处理方式部分为行为5.认知失调的概念当个体意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时,认知私调就发生了。
6.工作满意度的概念63工作满意度定义为由于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对工作的积极感觉。
工作满意度高的员工对工作有积极情感,对工作不满意的员工对工作有消极情感。
7.工作卷入概念64工作卷入用于测量一个人从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他的工作绩效水平对自我价值的重要程度。
8.组织支持感概念65组织支持感指的是员工对组织在多大程度重视他们的贡献、关心他们福祉的看法。
9.情绪劳动概念92情绪劳动是指员工在工作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令组织满意的情绪。
10.情绪智力概念94情绪智力是指察觉和管理情绪线索和情绪信息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擅长阅读他人情绪的人,工作会更有效。
情绪智力包括五个维度: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感同身受,社会技能11.人格的概念110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回应他人、跟他人互动的所有方式的总和,通常用个体外形的可衡量特质来描述一个人的人格。
12.人格大五模型112又称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外向性——衡量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程度。
宜人性——测量个体顺从他人的倾向。
尽责性——测量个体的可靠程度。
情感稳定性——测试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
开放性——测量个体的兴趣范围和对新奇事物的爱好程度。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运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科学管理前期(1900前)科学管理时期(1900-1945):厂泰勒(科学管理学):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计件工资之和差别工资制丿法约尔(管理学之父):管理的14项原则、管理的五个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韦伯(理性官僚制):官僚行政组织人群关系学派(1927-1945):*霍桑试验:照明度试验、继电器装配式研究、组合线路室试验、采访研究梅约:①“社会人”假设,社会和心理因素也能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
/ ②生产率的升降主要取决于工忍受家庭和社会形成的态度以及组织内的人群关系。
③企业组织中存在无形的非正式组织,彼此有特殊感情、志趣相投、互相默契左右成员的行为。
权变学派(1945至今):『①采用开放概念来研究组织,考虑外在环境因素对组织内部特性的影响。
②利用系统概念来研究复杂的组织。
(环境因素,政治社会文化经济教育,){卡斯特、罗森茨•威克一一系统分析组织理论《组织与管理一一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莫尔斯、洛西一一权变理论(应变理论、超丫理论)“复杂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家关于人性的假设,X理论,即大多数人是:〔①懒惰的,尽量逃避工作。
②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收人领导也不愿承担责任。
<③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靠外力强制。
④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容易受人影响。
⑤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会选择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⑥少数能克制自己的人应负起管理责任。
-社会人假设:梅约等人根据霍桑试验结果提出来的①交往需要使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②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市劳动趋于单调,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C③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奖励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影响。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一) 组织: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的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二) 行为:1狭义:是指人受其其生理,心里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外显的活动2广义:是吧心里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是人的生理,心里环境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里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四)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进使管理提高管理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技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管理,充分推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组织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里平衡。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五) 研究方法的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需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基本过程: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主要方法:1案例分析法2观察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实验法(六) 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2是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3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七)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应(八) 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客观因素。
(完整word版)《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组织⾏为学》复习资料《组织⾏为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20选5)1、⼯作满意度⼯作满意度,指⼈们对⼯作特点进⾏评估后⽽产⽣的对⼯作的积极感觉。
⼀个⼈的⼯作不仅包括⼯作内容本⾝,还有与同事上司的互动、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达到绩效标准、⼯作环境等等,员⼯对⾃⼰的⼯作是否满意常常是对⼤量不同⼯作元素综合概括的结果。
2、印象管理印象管理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对⾃⼰形成印象的过程。
3、群体群体指的是为实现特定⽬标⽽组合到⼀起并形成互动和互相依赖关系的两个或更多的个体。
4、群体凝聚⼒群体凝聚⼒,指的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以及愿意留在该群体中的程度。
5、⼈格⼈格是个体对他⼈反应⽅式和交往⽅式的总和。
在组织⾏为学中,⼈格是⼀个动态概念,⽤于描述个体⼈格的成长和发展。
6、价值观价值观代表了⼈们关于判断的最基本的信念,反映个体对于正确和错误、好与坏、可取和不可取的看法与观念。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是指某种⾏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界定的是它有多重要。
7、群体思维群体思维,指的是群体中成员热衷保持⼀致意见的情况下,从众压⼒使得该群体难以批判性地评估那些不寻常的、由少数派提出的或者不受欢迎的观点。
8、群体规范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些⾏为标准。
群体规范让成员知道⾃⼰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9、⾓⾊知觉⾓⾊知觉,个体对于⾃⼰在特定情境中应该如何表现的认识和了解。
10、⾓⾊冲突⾓⾊冲突,即遵守某种⾓⾊要求会使另⼀种⾓⾊要求难以实现。
例如⼀个⼈的家庭⾓⾊(丈夫)和社会⾓⾊(职业经理⼈)就会有时间分配等问题的冲突。
11、组织⽂化组织⽂化指的是组织成员共享的⼀套能够将本组织与其他组织区分开来的意义体系,代表组织成员的共同认知。
如从创新冒险、关注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稳定性等⽅⾯,组织成员共享对本组织、组织开展⼯作的风格以及组织成员应有的⾏为⽅式的理解。
12、组织设计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作。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大全五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011、41、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
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
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3、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4、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
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5、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6、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7、群体规范:有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8、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9、社会知觉可分为哪些知觉?(1)对人知觉。
这是指通过对他人外部形态和行为特征的知觉,进而借以了解其心理活动;(2)人际知觉。
这是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以各种交际行为为知觉对象;(3)角色知觉。
这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人们通过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和业务活动,不断产生对他人的各种角色知觉,并借助于思维活动,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标准,形成角色意识;(4)因果关系知觉。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1.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头面人物:象征性的首脑,需要完成法律或社交的例行工作领导者:负责激励和指导下属联络人:建立并维护一个与外部保持联系的社交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提供各种支持和信息(2)信息传递者角色:监控者:获取各类信息,作为组织内外信息的神经中枢传播者:把从外部或下属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和结果的信息,以行业专家身份出现(3)决策角色:创业者: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推动能够带来变革的方案混乱处理者:当组织面临意外的重大混乱时,负责采取正确的行动资源分配者: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谈判者:在重要谈判中代表组织2.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2)人际技能:指的是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在群里中,都具备的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3)概念技能:具备足够的心智能力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
3.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的人的工作行为规律的科学。
4.能力的概念:指的是个体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5.能力分类:(1)智力能力:即从事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等智力活动所需要的能力;(2)体质能力:6.态度的概念: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某种对象相对稳定的心里反映倾向。
7.态度的构成:(1)认知:对事物的一种描述和看法;(2)情感: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3)行为: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8.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后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态度。
9.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1)心理挑战性的工作;(2)公平的报酬;(3)支持性的工作环境;(4)融洽的同事关系;(5)人格与工作的匹配10.人格的概念: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11.大五模型:(1)外倾性:个体对关系的舒适度;(2)随和性: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3)责任心:对可靠性的测量;(4)情绪稳定性: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5)经验开放性:个体对新奇事物的兴趣和热衷程度。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汇总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书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书P8—9):①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②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判断快乐的员工的生产效率高否即使有迹象表明决策无效,但决策层仍会继续支持该决策的实施是能够防止员工冲突的组织比较有效否个人谈判比小组谈判更好否、有很强文化的公司是最有效的否未经受压力的员工的绩效更佳否和男性领导相比,女性领导在作出决策时更喜欢其他员工的参与是大多是高层领导是A型行为类型者(即态度强硬、缺乏耐心、爱竞争、好发脾气、有很强的时间紧迫感、说话很快) 否当获得与自己干活差不多的其他员工更多报酬时,员工通常会感觉占了便宜,感到内疚是第二章、知觉与归因理论知觉的特点(4个,P19—21):1、理解性2、相对性3、整体性4、恒常性影响知觉的因素(3个,P21-22):1、知觉者2、知觉对象3、情景社会知觉的常见错误(即偏见,5个,P24-26):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效应选择军事上的伪装是利用知觉的 A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社会知觉中,对人认知的以偏概全或以点概面的倾向属于 B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C知觉防卫 D刻板印象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试个性的基本概念(P34):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遗传、环境、情景)四种气质类型(P35):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注:气质无好坏优劣,难改变;性格有好坏,可改变.A型性格和B型性格(P36—37)判断性格类型不能做好坏评价是智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否第四章、价值观与态度什么是价值观(P53):价值观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综合态度,能够直接影响个体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与工作相联系的态度(3个,P56):①工作满意度②工作参与③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5+6,P66-68):1、工作本身1、年龄2、报酬 2、职业阶层3、升职机会3、教育年限4、上司4、组织规模5、同事5、领导风格6、工作的丰富程度选择在宣传过程中采用恐惧性诉求时,何种程度的恐惧性唤起可以起到最佳效果 BA高B中C低成就感属于罗克奇价值观中的 AA目的价值观B工具价值观C其他价值观第五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内容性激励理论及其应用(定义+4步骤,P85,89-90):围绕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进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展开研究,也称需要理论.主要包括: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②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③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第一步了解和调查员工的需要第二步分析整理员工的需要第三步对员工进行解释和说服教育第四步逐步满足员工的合理、可行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5层,P86):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过程型激励理论(P90):着重对行为目标的选择,即动机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能够通过有计划的协作和努力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社会单位。
组织行为学所研究的组织不仅包括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还包括非盈利性组织和各种具有特定目标的公共组织或团体,如生产和服务性组织、学校、医院、教堂、军队和政府组织等。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特定场所和背景下人的一般行为特征,具体地说就是要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
组织行为学所关注的焦点: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矛盾或困难的应变能力。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对沟通、劳动分工、协调、控制、权力部门以及必要的责任等结构与形式系统进行判断和选择,以便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在分析文化差异时经常引用的方法之一是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Kluckhohn-Strodbeck)构架,这一构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趋向、以责任为中心和空间概念。
权力距离:人们天生存在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差别,而后天环境、机遇、决策和价值观、性格、态度、努力程度的差别造成了财富和权力的差别。
一般认为,权力距离越大,就越不平等;权力距离越小,民主和自由程度就越高。
权力距离涉及社会中鼓励权力不平等分配的限度范围。
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
决定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奖励、适宜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同事关系等。
人格:可以理解为个体回应他人、跟他人互动的所有方式的总和,通常用个体外显的可衡量特质来描述一个人的风格。
当某一个人的某些特征在多数场合都出现时,就成为人格特质。
大五人格(五种基本的人格尺度):根据众多研究结果来看,有五个基本维度可以作为人类人格因素的基础,而且它们也反映了人类人格的多数显著差异,具体如下:外向性:衡量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程度。
外向型的人比较合群、自信、爱社交;内向的人则比较矜持、羞怯和安静。
宜人性:测量个体顺从他人的倾向。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1.组织的定义:所谓组织,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编制起来的社会集团,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各种组织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人类群体。
2.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对组织情境下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方式的系统研究。
组织行为学是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科学。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1)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因变量(2)组织行为学关注的主要自变量或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4.组织行为学的起源:工业心理学派5.“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思·韦伯“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一般管理理论之父”亨利·法约尔6.韦伯的官僚制(1)合理的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
7.泰勒:科学管理理论(1)工作定额制(2)标准化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符(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6)实行职能工长制8.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包括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
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是: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之上效率至上强调一般性的经验与原则关注组织内部管理9.霍桑实验(1)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的组织(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第一章个体心理与行为1.认知的概念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119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组织行为学(教育)试题
2013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每小题中的括号里。
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必须由外界的剌激加以激励。
这一论断属于()的人性假设。
A.经济人
B.社会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的人
2.教师职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指出,决定个人能否稳定在教师职业上的关键期是。
()
A.实习教师
B.新教师
c.专业化教师
D.专家型教师
3.认知不协调理论是由()提出的。
A.海德
B.菲斯延格
c.墨菲
D.克罗克特
4.在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的因素。
A.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B.内部、不稳定、可控
c.内部、稳定、不可控
D.外部、稳定、不可控
5.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但完成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成绩。
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0.简单群体
6.在管理方格中,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型
7.首先对领导风格进行研究的人是()。
A.费德勒
B.豪斯
C.勒温
D.施密特
&根据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念,当职工比较成熟吋,应采取()的领导方式。
A.命令式
B.说服式
C.参与式
0.授权式
9.以下哪项是对扁平化学校优势的错误描述()。
A.缩短了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
B.尊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C.对以使学校迅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0.强化了学校领导和教师之间的角色交往
10.构成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的是()。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行为文化
二、判断并改错题(将丁或X填在题后括号内,并将修改内容写在该题下的空白处,每小题3分,共
30分)
例如,麦格雷戈的Y理论体现了复杂人人性假设。
(X )
将〃复杂人〃改为〃自我实现人〃
11•采用标准化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被研究者的有关行为特征和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
()
12.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论,自我是个性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
13.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这是对人知觉的定型效应。
()
14.依据双因素理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屈于激励因素。
()
15.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尊重需求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
()
16.当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吋,最好采用强制的冲突处理方式。
()
17.权变理论认为,没有一种领导方式是适用于所有情境的。
()
18.依据〃途径一目标〃理论,如果工作任务变化较大,下级对工作任务不熟悉、没把握、应该采用以成就为目标的领导方式。
()
19•合理的学校组织应该是高耸的、金字塔似的学校。
()
20.综合了直线型学校组织统一指挥和职能型学校组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进行管理的学校
组织模式是事业部型组织。
()
三、论述题(三题选作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21.结合实际谈谈反思的心理过程,以及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22.权力分为哪两类?作为教师应怎样使用相应的权力?
23.联系实际谈谈学校如何进行五项修炼。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24.运用教材中相关知识,分析下面的案例。
答案不求一致,尤其鼓励具有创新意识的分析和体会。
创建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我班里曾有一名女同学刘某,高三有一段时间,心不在焉、无所事事,后经调查:物理她不感兴趣,数学她弄不明白,几乎要丧失学习的信心。
底子本来就很薄的她,下滑得特别厉害,考试成绩倒数,还有大半年就高考了,我很替她担心,但我发现这位女生文笔很不错。
在班会上也曾拉过手风琴,也曾主持过
《读书与我》的主题班会,应该让她试试走艺术Z路,于是我就建议、帮助、指导她。
结果连她自己也没想到,最后真是凭借艺术科的优秀成绩考人某大学电视编导专业。
连她自己都说,〃老师比我自己都了解我〃。
直到现在,她还经常与我沟通,有些事,让我帮她出主意、想办法。
请分析案例中老师是如何创建良好师生关系的?
试卷代号:119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组织行为学(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
2013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每小题中的括号里。
每小题2分,共20分)
1. A
2.B
3. B
4.B
5. A
6. D
7.C 8・C 9.D 10. C
二、判断并改错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有需改错的题目,判断占1分,改错内容占2分)
11.X将〃调查法〃改为〃测验法〃
12.X将〃自我〃改为〃本我〃
13.X将〃定型〃改为〃近因〃
14.X将〃激励〃改为〃保健"
15.X将〃尊重〃改为〃自我实现"
16.X将〃强制〃改为〃妥协〃
17.V
18.X将〃以成就为目标的〃改为〃指导型的〃
19.X将〃高耸的、金字塔似〃改为〃扁平化〃
20.X将〃事业部型〃改为〃直线一职能型〃
三、论述题(三题选作两题,每题15分,共30分)
21.反思的过程包括5个阶段:
(1 )发现迹象;(2)确定问题;(3)提岀假设;(4)分析原因;(5)检验结果。
(5分)
教师成长的心理机制是反思一一更新,而更新是在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
中心的环节。
联系实际阐述。
(10分〉
22.(1)权力分为职权和权威两种。
职权包括:合法权、奖赏权和惩罚权。
权威包括:模范权和专长权。
(5分〉
(2)教师也是借助权力来管理班级和学生的,但是与学校领导相比,教师在权力的整合和应用上有很大
不同。
教师面対的是未成年的学生,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其模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首要的是模范权。
其二,专长权也很重要。
教师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角色。
一个学识渊博、方法得当的教师学生肯定会喜欢。
其三,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以合法权做支撐。
奖赏权和惩罚权是在以上三种权力之下的二级权力,尤其对惩罚权教师要慎用(可结合实际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10分)
23.圣吉指出:组织应该进行〃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
学校进行五项修炼,应该以”开展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为基础z应该以〃自我超越、建立共同愿景〃为动力;以〃系统思考〃为核心进行。
(5分〉
结合实际:例如,通过开展科研和各种培训,改变学校教职员工的心智模式;组织各种学习小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机制,抓住一切机遇,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鼓励教职员工进行团队学习;鼓励学校教职员工不断克服因难,给自己制定更高的奋斗目标,实现自我超越;对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教青观、目的等进行引导,使教师融入到学校组织的总体目标中去,形成学校的共同愿景;学校教职员工(含校长)学会系统思考问题,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把学校教学和育人工作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充分整合学校各种优势资源,全力实现学校的组织任务。
(此部分答案仅供参考)(10分)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24.参考答案
案例中的教师与学生己经完全达到了合作、理解、关爱的水平。
(4分〉
善于做学生工作的班主任,首先应认识学生,认识英特长、优点和缺点。
案例中的老师正是认识到了学生刘某的擅长领域,才引导其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建立了信任、理解、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
(10 分)案例中老师对学生科学、合理的认识,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帮助,是创建良好师生关系,推动学生収得成功的关键。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