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管理制度实用版
《11.2.3.1重大事故隐患报备制度》
《11.2.3.1重大事故隐患报备制度》第一篇:11.2.3.1重大事故隐患报备制度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备案制度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是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做到“五到位”。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一、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二、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四、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用6篇)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用6篇)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第1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为建立安全建设事故隐患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建设主体职责,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安全建设事故,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成立以经理为组长的“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建立本矿安全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和报送制度等。
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安检科,办公室主任由安检科科长担任,负责隐患的收集、分析、汇总、整改销号、上报等工作。
三、把隐患排查工作贯穿到建设过程中,明确排查地点、项目、标准、职责,将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化。
四、在本矿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带领下,以科室为单位坚持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从业人员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设备、设施及建设场所的各类事故隐患,对每一天排查出的各类隐患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治理流程进行分类登记、分类整改,验收上报,全过程建档。
五、本矿隐患排查治理领导组组长定期组织一次本矿范围内安全大检查对所查隐患登记建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第2篇为加强我公司煤尘管理,防治煤尘事故,根据有关规定和煤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矿井主要巷道每隔101米设一个三通阀门。
2、防尘管路安设平直,吊挂牢固,小于或等于90度的要设弯头不拐死弯,接头严密不漏水(滴水成线即为漏水)。
3、井下务必有完善的喷雾装置,并实现自动化,雾化好,灵敏可靠,使用正常。
4、净化通风实现自动化,采区进、回风道、主要进风大巷及进风井都务必安装净化水幕,并实现自动化,水幕应封闭全巷道断面,灵敏可靠,雾化好,使用正常。
5、定期冲刷积尘,主要大巷每年至少刷白一次,主要进、回风巷至少每月冲刷一次积尘,大巷刷白、冲刷粉尘都要有记录可查。
井下巷道不得有厚度超过2毫米连续长度超过5米的煤尘堆积。
6、隔爆设施标准化,隔爆设施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安装质量务必贴合规定要求。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模版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防范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
第三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
第二章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第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职责。
第五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清查并制定整改方案。
第六条排查工作应涵盖企业的各个环节和岗位,重点排查危险化学品、火灾、电气、机械等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隐患。
第七条排查工作要结合实际,注重综合分析,通过查阅资料、检查设备、现场走访、专项检查等方式,全面发现和记录隐患。
第八条排查结果应形成专门的报告,包括隐患的性质、数量、分布情况,以及整改建议。
第三章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第九条企业应将排查结果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岗位,责成相关单位或个人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第十条整改工作应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保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一条整改工作应有专人负责跟踪、检查和验收,确保整改工作的深入推进。
第十二条整改工作完成后,应编制整改报告,详细记录整改过程和结果,并进行相关部门的审核。
第十三条整改报告应报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归档备查。
第四章监督检查及追责第十四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十五条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制定整改计划,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对未按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度要求进行排查和整改工作,或者发现问题后未及时整改的,企业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第十七条对于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及整改工作不力导致安全事故的,企业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重点事故隐患报告制度1. 背景为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防备和及时处理重点事故隐患,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资产安全,订立本《重点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员工对重点事故隐患的识别、报告和处理流程,确保及时发现和排出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员工,包含管理层、中层干部和一线员工。
3. 定义•重点事故隐患:指可能引发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生产停止等重点风险的隐患。
•隐患报告人:指发现重点事故隐患并进行报告的员工。
•隐患整改负责人:指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隐患整改工作的员工。
•隐患整改组:指由相关部门和人员构成的特地负责隐患整改的工作小组。
4. 报告流程4. 1 发现重点事故隐患任何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重点事故隐患时,应立刻停止工作,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确保人员安全,并防备事故的发生。
同时,发现者应尽快向上级主管或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以便布置紧急处理和整改。
4.2 隐患报告•员工发现重点事故隐患后,应填写《重点事故隐患报告表》。
•报告表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隐患发生地方、发现时间、隐患描述、可能引发的危害和后果、个人联系方式等。
•隐患报告表应尽快提交给所属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
•队长或负责人应负责审核隐患报告,并尽快将报告转交给安全管理部门。
4.3 隐患评估和分类安全管理部门收到隐患报告后,应立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和分类。
评估标准:— A级隐患:存在重点风险,需要立刻采取行动进行整改。
— B级隐患: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尽快采取行动进行整改。
— C级隐患:存在肯定风险,需要在合理时间范围内采取行动进行整改。
4.4 整改措施•隐患整改负责人依据隐患报告和评估结果,订立整改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工作。
•整改方案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整改目标和要求等。
•整改期间,隐患整改负责人应定期向安全管理部门汇报整改进度和情况。
4.5 隐患报告跟踪•安全管理部门应建立隐患报告跟踪制度,定期检查整改情况并记录。
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全体员工,以及与本单位有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分包商等。
三、定义1.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潜在风险和存在的安全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梳理和整理的清单。
四、职责分工1.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将其列入安全管理计划中,并定期组织检查。
2.各部门负责对所属工作区域进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将发现的隐患报告给安全管理部门,并按要求整改落实。
3.员工应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如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处置。
五、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的编制与更新1.安全管理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管理需要,核实历史事故情况,参考行业标准和规范,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清单。
2.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应包括事故隐患具体描述、可能引发的后果、责任部门和人员等要素,并划分优先级。
3.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的更新应根据安全管理实践、法律法规的变化、事故隐患整改情况等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
六、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1.安全管理部门应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2.各部门应按照排查计划,对本部门相关工作区域进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
3.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应注重实地走访、勘察,查找隐患的根源和原因,并记录隐患排查情况。
4.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报告给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并制定整改措施。
5.整改措施的执行应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整改措施能够有效落实,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在隐患清单中。
6.整改完成后,按照规定进行复查,确认隐患是否彻底解决。
七、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与监督1.安全管理部门应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监督。
2.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重大事故隐患清单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上级领导。
事故隐患管理制度范本
事故隐患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为了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防范事故隐患,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定本事故隐患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本企业全体员工,包括内部员工和外来人员。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管理层要高度重视事故隐患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落实。
2. 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事故隐患管理工作负责,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
3. 员工要认真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排查和管理工作。
三、事故隐患排查与管理1. 日常巡视:(1) 每日开展定期巡视,重点排查火灾隐患、电气隐患、设备隐患等。
(2) 巡视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消防设施是否齐全、电气线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3) 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2. 定期检查:(1) 在制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专项检查,包括消防安全检查、环境卫生检查等。
(2) 检查时要重点关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并记录检查结果。
(3) 检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3. 安全培训与教育:(1) 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和安全教育。
(2) 进行实地演练,让员工了解应对事故的正确方法和措施。
(3) 每位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四、事故隐患整改与追踪1. 整改责任:(1) 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整改工作。
(2) 整改方案应明确整改时间、责任人和整改措施。
(3) 整改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整改。
2. 整改评估:(1) 确认整改完毕后,要进行整改评估,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2) 评估结果要记录,以备查证。
3. 追踪管理:(1) 对于反复出现的事故隐患或严重事故的隐患,要进行追踪管理。
(2) 追踪的目的是确保疑难问题得到解决,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追踪记录要在相关档案中保存,并定期审核。
五、事故隐患奖惩制度1. 奖励机制:(1) 奖励那些积极参与事故隐患排查和管理工作的员工。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本一、概述本报告制度旨在规范重大事故隐患报告流程,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和报告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二、范围本报告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内部员工、外部合作对象及访客。
三、定义1. 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引发或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可能对人员、设施或环境造成重大伤害、损失的潜在风险。
四、报告程序员工如发现或掌握可能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情况时,应按照以下程序报告:1. 首先,立即向直属上级报告,说明情况并予以详细描述。
2. 上级收到报告后,应立即评估该隐患的紧急程度,核实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应急处理。
3. 上级将隐患报告转交给相关部门,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隐患排查与整改。
4. 各部门负责人应及时督促各岗位人员进行隐患整改,并向上级汇报整改情况。
5. 上级负责跟踪隐患整改进程,确保整改措施有效实施,消除安全隐患。
五、报告内容1. 报告人:写明报告人的姓名、部门及职务。
2. 隐患描述:详细描述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包括地点、时间、隐患特征等。
3. 隐患原因:分析可能导致重大事故隐患的根本原因,包括人为疏忽、设备损坏或过期、操作不当等。
4. 防范措施建议: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建议,包括改进设备、加强操作规范、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等。
5. 整改要求:明确整改的内容、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6. 报告时间:准确填写报告的时间。
六、报告流程管理1. 部门负责人负责对上报隐患报告进行初步审核,并按照紧急程度进行分类。
2.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接收、汇总并存档隐患报告。
3.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并协助各部门制定整改方案。
4.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并进行评估,确保整改措施有效实施。
七、报告的保密性任何人员在报告隐患时,可要求对报告内容进行保密处理。
公司对保密报告的人员进行保护,并根据保密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八、监督与奖惩1. 公司将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事故隐患的预防和报告。
重大隐患控制管理制度
重大隐患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全面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政策,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的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急处置和改进。
三、责任分工1. 公司领导层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重大隐患控制管理制度,配合各部门落实管理制度。
2. 生产部门负责隐患的日常监控,确保工作场所安全。
3. 安全环保部门负责隐患评估、监测、数据统计和报告。
4. 员工需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积极参与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四、隐患排查和评估1.每月定期进行一次隐患排查,发现并记录所有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对隐患进行分级评估,根据隐患的危险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标记,并立即进行整改。
3.定期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复查,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五、隐患控制和改进1.对于发现的重大隐患,立即采取停工或停产等措施,直至排除隐患。
2.按要求对各类隐患进行整改,确保整改方案的严谨和可行性。
3.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4.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总结隐患处理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六、隐患监测和记录1.建立完善的隐患监测系统,实施全员动态监控。
2.对隐患的整改和反馈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定期进行统计和分析。
3.保留隐患记录文件,备查查阅,做好信息管理和保密工作。
七、附件1. 隐患排查记录表2. 隐患整改方案书3. 隐患应急处置预案八、附则1. 本管理制度解释权及修改权归公司领导层所有。
2.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安全事故及事故隐患报告制度(5篇)
安全事故及事故隐患报告制度1、总则1.1为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加强各公司隐患管理,有效避免或减少职工工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运营,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所称事故隐患,是指各级单位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1.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及各子公司。
1.4做好事故隐患检查、整改是每个单位和个人应尽的义务。
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妨碍事故隐患检查、整改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司相关部门投诉。
2、事故隐患管理2.1事故隐患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治理”的原则,由各公司实施管理。
2.2各公司实施事故隐患管理,应当做到:(1)实行领导负责的逐级事故隐患管理责任制,公司燃气总监及子公司执行总经理全面负责本单位的事故隐患管理工作,其他领导负责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管理工作;(2)明确事故隐患管理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负责日常事故隐患管理工作;(3)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健全事故隐患管理规章制度;(4)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知识教育;(5)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种事故隐患。
2.3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公司应成立事故隐患管理小组。
事故隐患管理小组由公司分管领导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
2.4事故隐患管理小组应履行以下职责:(1)掌握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管理;(2)制定应急计划,并报当地劳动行政等部门备案;(3)进行安全教育,____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必要时____救援设施、设备调配和人员疏散演习;(4)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5)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____公司事业部和各子公司安全科应指导和督促各公司对事故隐患的管理,并负责在本系统内协调、____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____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在集团公司领导下,____、协调各公司做好事故隐患管理工作。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文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范文一、前言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及时排除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本公司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明确重大事故隐患的报告程序和责任,对隐患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分析、报告和解决,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报告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并包括所有岗位的员工及相关管理人员。
三、报告的义务和权利1.公司全体员工和相关管理人员有义务遵守公司的安全规章制度,按照公司的要求对安全隐患进行报告。
2.全体员工和相关管理人员有权利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报告,保障其合法权益。
3.对于提供真实有效的安全隐患报告的员工,公司将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报告的程序1.发现隐患(1)每位员工和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隔离,避免事故扩大。
(3)将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书面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事故隐患的照片、现场情况描述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2.报告隐患(1)发现安全隐患后,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领导进行报告,并提供详细的隐患信息。
(2)所在部门的领导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处理,并将处理情况进行记录。
(3)如果部门内部无法解决的隐患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提出解决建议。
3.上报隐患(1)上级部门接到下级部门报告的隐患后,应及时派遣专人进行现场核查,并在核查完毕后提交相关报告。
(2)上级部门应对下级部门报告的隐患问题进行分类、分级,制定解决方案,并下达整改任务。
4.整改隐患(1)下级部门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整改任务后,应立即成立整改小组,并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
(2)整改小组应按照制定的整改计划,有序进行整改工作,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整改进展情况。
(3)上级部门对已整改的隐患进行核查,如确认整改合格,则将整改结果报告上报。
(4)如果出现整改不合格的情况,应及时重新制定整改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例(2篇)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例为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____号),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我村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第一条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定期____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落实整改资金,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第二条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告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报告。
村委会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____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上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重大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七条上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范例(2)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的隐患报告和事故报告工作,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概述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阐述一套简明扼要、高效实用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二、制度设计1.制定目标(1)明确目标:确立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总体目标,即通过科学、全面、系统的排查治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和减少重大安全生产隐患,保障生产安全,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2)细化指标: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包括隐患排查的全面性、治理措施的有效性、隐患整改的时效性等。
2.组织架构(1)领导责任:明确企业高层领导对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与义务,要求高层领导亲自参与并负责制度的实施和落实。
(2)组织机构:设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领导亲自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统筹和协调工作。
3.工作机制(1)定期排查:明确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周期和频次,以保证全面、及时地发现和处理隐患。
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每月进行一次分部门或分区域排查。
(2)责任落实: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排查任务和应对措施。
(3)信息报告: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告制度,要求各部门及时上报排查结果和整改进展,以便监督和追踪隐患的处理过程。
(4)考核奖惩:建立考核制度,对排查与治理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和约束,并对取得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4.隐患排查(1)排查范围:明确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定义和范围,涵盖建筑物、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人员作业、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
(2)排查方法:采取现场检查、设备耐用年限分析、事故案例剖析、隐患随手拍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3)排查记录:确保每一次排查结果都有详细记录,包括隐患发现的时间、地点、隐患情况的描述、负责人的处理意见等。
重特大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本
重特大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企业或单位的安全生产,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办公设施、管理用房,并包括总部、分支机构、子公司等所有单位。
第三条本制度内容包括隐患排查的组织和领导、责任划分、排查方式、排查内容、整改要求、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隐患排查的组织和领导第四条本单位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的隐患排查工作。
第五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并设专职副组长、成员,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
第六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按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项排查任务、责任人、完成时限等。
第三章责任划分第七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本单位的隐患排查工作。
第八条专职副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指导本单位的隐患排查工作,并负责相关文件的编制和汇总。
第九条成员负责履行本职工作,按时完成隐患排查任务,并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第四章排查方式第十条隐患排查采取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全面覆盖全单位,又要针对性地进行专项排查。
第十一条定期检查应按照年度计划组织进行,可以采用自查、互查、交叉检查等方式,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第十二条专项检查应根据具体工作情况,确定重点检查的内容和对象,并明确检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第五章排查内容第十三条隐患排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生产设备、生产线的安全状况;(二)工作场所、办公区域的安全卫生情况;(三)用电、用气、用水等设施的安全性能;(四)消防设施的完好性和使用情况;(五)物料储存、搬运等工作的安全防护措施;(六)环境保护和废物处理情况;(七)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内容。
第六章整改要求第十四条对发现的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第十五条隐患排查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并明确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实用手册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实用手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用手册引言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是保障施工安全、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并提供实用的手册指南。
一、制度概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旨在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排查,及时发现并治理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稳定。
二、制度原则预防为主:强调通过主动排查,预防事故的发生。
全员参与:要求从企业管理层到一线作业人员,每个人都参与到隐患排查治理中。
科学管理: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隐患进行分类、评估和治理。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和完善排查治理流程。
三、隐患排查内容施工现场环境: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隐患,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
施工设备设施:检查各类机械设备、脚手架、模板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是否存在损坏或缺陷。
作业人员行为:观察作业人员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施工现场管理: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安全警示标志是否明显。
应急预案:评估现有的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应急资源是否充足,应急演练是否定期进行。
四、隐患排查流程制定排查计划: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隐患排查计划。
实施排查:按照计划进行现场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隐患评估:对发现的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
制定治理措施:根据隐患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治理实施:执行治理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复查验收:治理完成后,进行复查验收,确保隐患真正得到消除。
记录归档:将排查和治理的过程详细记录并归档,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
五、隐患治理措施立即整改:对于能够立即解决的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工程重大隐患处理制度范本
工程重大隐患处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项目中重大隐患的处理工作,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工程项目中发生的各类重大隐患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人员伤亡事件、重大损失、工程质量问题等。
第三条工程重大隐患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事故、事件或问题。
第四条工程重大隐患处理应当遵循“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整改”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第五条工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程重大隐患处理制度,配备专业人员负责隐患处理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第二章隐患排查与报告第六条工程单位应当定期对工程现场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七条工程单位负责人应当对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检查。
第八条工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报告制度,将发现的隐患及时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并按规定报告相关部门。
第九条发生重大隐患的,工程单位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安排专人负责处理,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第十条工程单位应当配备专业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和报告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处理。
第三章隐患处置与整改第十一条工程单位在收到隐患报告后,应当立即展开隐患处置工作,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尽快解决问题。
第十二条隐患处置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保证处理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
第十三条隐患处置完成后,工程单位应当进行整改,并建立完善的跟踪机制,确保隐患的彻底消除。
第十四条隐患整改完成后,工程单位应当进行验收,确保隐患得到有效处理,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评估第十五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工程单位的隐患处理工作进行检查,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第十六条工程单位应当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并接受检查。
第十七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对工程单位的隐患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对处理得当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处理不当的单位进行处罚。
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一、引言事故隐患是指在工作单位或者公共场所中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潜在危险因素。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并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和监督管理,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二、管理目标事故隐患管理的目标是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和事故损失。
通过加强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治,提高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水平,确保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的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
三、责任主体1.政府部门应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建立健全事故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并及时公开事故隐患信息。
2.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的负责人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并建立健全事故隐患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及整治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责令整改。
四、事故隐患排查1.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应制定事故隐患排查计划,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场所进行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
排查内容应包括消防安全、工作环境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等方面。
2.排查时需遵循科学、客观、细致和全面的原则,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进行确认,记录并做好整改计划。
发现特别重大的隐患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
五、事故隐患整治1.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应根据排查结果,制定具体的隐患整治方案,并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整改工作。
2.整治工作应分级别、分阶段推进,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要加强与专业机构的沟通合作,提高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六、事故隐患监督管理1.监管部门应建立事故隐患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的隐患整改工作的监督检查。
2.对于整改不到位或者拖延整改的单位,应依法进行处罚并公开通报。
3.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和相关的安全预警信息。
七、事故隐患责任追究1.对于发生事故的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应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 前言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安全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如何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呢?除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引入相关的安全设施、装备之外,制定科学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制定、实施与监督等方面的内容。
2. 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必要性(1) 发挥预防作用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对生产场所、生产流程、生产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治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规范管理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环境更加安全、稳定,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 应对监管制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应对监管,让企业顺利通过各项安全生产检查和验收,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
3.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实施(1) 制定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安全风险,制定适合自己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制度应明确隐患排查与治理的责任、流程、程序、标准和方法,并在相关岗位上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内容。
制度的制定应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并通过相关的审批程序和评审,最终落实到位。
(2) 实施制度制度的实施是关键,各个岗位要遵守制度的相关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制度的程序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并根据制度规定的时间点,定期进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企业要督促员工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其自身的安全。
(3) 审核制度要不断完善制度,不断改进制度,使其更加科学、实用和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
企业领导要加强对制度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制度,遇到突发情况时,要及时调整和跟进制度的实施。
4.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监督(1) 内部监督企业内部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治理结果的审核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
事故隐患报告管理制度范本
事故隐患报告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为了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身体健康,以及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制定了本事故隐患报告管理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的生产运营正常进行。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二、责任与义务1. 公司领导层要高度重视事故隐患报告管理,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各部门负责人要对本部门的事故隐患报告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发现的隐患。
3. 全体员工要积极配合事故隐患报告工作,认真上报发现的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三、报告要求1. 员工在发现事故隐患后应立即上报,手机拍照或者记录隐患的具体情况,并填写事故隐患报告表。
2. 事故隐患报告表应包括以下内容:(1)隐患描述:详细描述事故隐患的具体情况。
(2)隐患来源:隐患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3)隐患级别: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评定隐患级别。
(4)整改措施: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5)上报时间:记录员工上报隐患的时间。
(6)上报人员信息:记录上报隐患的员工的姓名、部门和联系方式。
3. 员工上报的事故隐患报告应保证真实、准确,不得有故意隐瞒或虚报的情况。
四、处理流程1. 部门负责人接收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及时评估隐患的严重程度和风险,决定是否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2. 部门负责人在评估隐患后,应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3. 隐患的整改过程应及时跟踪记录,以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4. 部门负责人在整改完成后,应进行复查和验收,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5. 对于存在重大隐患和安全风险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层,寻求更高层次的决策和支持。
五、督查与评估1. 公司将定期进行事故隐患报告的督查和评估,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督查和评估包括查看事故隐患报告的提交情况、分析隐患的整改措施和结果、检查员工的隐患上报率等。
2024年重大事故清单管理制度(3篇)
2024年重大事故清单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强化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动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工作,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计划的公路、水运基础设施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项目相关单位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等工作,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重大及以上等级生产安全事故的环境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存在的缺陷。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指导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工作。
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以及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施工安全管理实际,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及重大事故隐患行业基础清单(见附件1、见附件2)。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实际,参考行业基础清单,制定本地区重大事故隐患地方基础清单。
监督指导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的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五条公路水运工程施工企业是工程项目事故隐患排查治1理的责任主体。
应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程序、管理内容及相关职责,督促所承建公路水运工程项目的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施工单位)做好工程项目的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六条施工单位在承建的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开工前,依据工程实际,参照有关清单,制定工程项目的重大事故隐患清单(以下简称“工程项目清单”),由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核发布,并向施工企业法人单位备案。
要将工程项目清单纳入岗前教育培训,并在相应作业区域公示。
当工程建设条件、施工环境、施工作业内容等发生变化,施工单位应对工程项目清单及时调整,并经审核重新备案。
第七条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参照工程项目清单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对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作业区域应立即停止相关作业。
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
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类事故和意外事件屡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其中,一些重大隐患是导致事故和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重大隐患,减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水平,各单位需要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
二、概述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是各单位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重大隐患,减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建立的一套管理规定和程序。
这套管理制度涵盖了重大隐患的定义、报告程序、责任分工、监督检查等内容,确保重大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重大隐患的定义重大隐患是指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或者其他重大安全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死亡、重伤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四、重大隐患报告程序1、发现隐患: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隐患发现机制,通过定期巡查、检测和监控等方法,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
2、报告隐患: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应当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单位领导报告,同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确保隐患不会引发事故和意外事件。
3、调查核实: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收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隐患的具体情况,确定隐患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制定应对措施。
4、处理隐患:根据调查核实的结果,对重大隐患进行分类处理,实施整改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五、责任分工1、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所有的重大隐患负最终责任,要求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报告机制,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重大隐患报告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监督检查各单位的重大隐患报告工作,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3、各职能部门:负责按照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领导的要求,加强重大隐患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4、员工:作为单位的一员,要积极参与重大隐患报告工作,若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应当立即向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掩盖或推诿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706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管理制
度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管理制度实用
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
的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根据《安
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等有关法
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
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第三条各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
位及职能部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合作,积极配合,加强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监督检查和管理,消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
第四条重大事故隐患实行责任主体管理与分级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各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工作;公司安全管理部负责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各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作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监控和整治全面负责。
第六条重大事故隐患按照其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程度和经济损失情况分为三级:
一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二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 50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O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三级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I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第七条公司安全管理部排查或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后,应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评估,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制定《重大事
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在自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之日起20日内,将《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上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及上级有关部门。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事故隐患类别;
(二)事故隐患等级;
(三)影响范围;
(四)影响程度;
(五)整改措施;
(六)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
(七)整改目标。
第八条公司成立隐患管理小组,小组由主管安全副经理负责,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难以立即整改的,应采取防范、监控措
施。
隐患管理小组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掌握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管理;
(二)制定应急计划,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三)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必要时组织救援设施、设备调配和人员疏散演习;
(四)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
(五)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第九条公司必须每年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一次风险分析评估,根据其危险特性、发生
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性与后果做出定量或者定性的分析评价,并将评价报告按管理权限上报有关部门。
第十条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辨识和评估后,公司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和国家有关标准对重大事故隐患划分等级,确定不同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重大事故隐患实行分级监控。
按照“集团公司-铜城建设公司-分公司”三级分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监控管理。
第十二条建立重大事故隐患登记台帐制度,及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数量与等级变化以及运行控制、安全管理与维护、人员培训、安全责任落实等情况,有效控制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消除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现象。
第十三条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必须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与工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检验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并根据演练效果及时修改补充。
第十四条公司实行重大事故隐患动态管理,对生产工艺条件、设备、材料、生产过程等因素发生变化后必须重新进行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重新进行分级登记,修订相关技术资料、文件与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区域必须设置安全标识。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十六条公司及所属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和有关部门领导对所辖区域内
的重大事故隐患负安全管理责任。
要重视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监控和隐患治理工作,掌握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分布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组织和应急救援预案,制定相应的治理计划和长远规划。
第十七条重大事故隐患所在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管理符合国家法律和标准,对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安全负责。
在安排与之有关的工作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严禁违章指挥、冒险作业。
第十八条对重大事故隐患负有实施监督管理的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标准,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分管工作。
(一)安全管理部要把重大事故隐患的管
理、监控、治理工作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检查,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制定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监控实施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重点监控部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不定期巡查,掌握动态变化情况,并严格记录备查,对相关单位、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协调;
(二)项目主管部门在新建、改建、扩建有重大隐患的设施和项目时,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应优先考虑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改进;
(三)计划、质量部门负责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技术管理,为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服务,制订本单位重大危险源技术操作规程;
(四)保卫部门负责重大事故隐患部位的消防、保卫工作,参与安全评价工作;
第十九条有重大事故隐患的工程公司(项目部)、承包单位要加强监督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重大事故隐患控制措施,指派专人落实,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发现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自行解决的要及时上报,确保安全运行。
第二十条重大事故隐患岗位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熟练掌握重大事故隐患控制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发现隐患及时汇报,严禁违章作业。
第四章罚则
第二十一条由于岗位人员不负责任、玩
忽职守、忽视安全、违反本办法造成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所在单位经济处罚;给予责任人经济处罚、行政处分;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由于单位领导或有关部门不认真履行职责、忽视安全、玩忽职守或者渎职,造成管理混乱,发生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所在单位经济处罚;给予有关责任人经济处罚、行政处分;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与上级有关规定相抵触时,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负
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