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知音

合集下载

十大知己的故事

十大知己的故事

十大知己的故事有:
1.伯牙与钟子期:两位知音好友,一曲高山流水,演绎出一段动人的友谊佳话。

2.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为异性兄弟,共同寻求天下未定之事。

3.莫逆之交:形容彼此情投意合,感情十分深厚。

4.杵臼之交:形容不计身份、贫富、贵贱的朋友之间的真诚友谊。

5.刎颈之交:形容彼此之间友谊深厚,可以为之付出生命。

6.鸡黍之交:形容贫贱之交,但友谊却十分深厚。

7.忘年之交:形容年龄相差很大,但友谊却超越了年龄的差距。

8.知音之交:形容彼此理解、欣赏,能够互相倾诉心声的朋友。

9.布衣之交:形容平民之间的友谊,没有身份地位的差距。

10.金石之交:形容友谊坚如金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这些故事都表现了真挚、深厚的友谊,强调了彼此之间的信任、理解、支持和付出。

这些故事不仅在古代流传至今,也成为了现代人们表达友谊的象征。

知音的来源典故

知音的来源典故

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

”《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汉桓谭《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 宋周邦彦《意难忘》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管锥编》关于文艺审美的观点,散珠于各册各条,虽不如《谈艺录》而自成体系,但浸淫既久,也不免多有发见。

册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为主”、“听乐与闻乐”、“文词风格与辨伪”三条,由“知声”、“知音”、“知乐”的递进而及文艺审美,似可合观而资谈艺之助。

串珠之劳,俾以益于“知音”者也。

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巍巍乎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 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 明唐顺之《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浩然《艳阳天》第六九章:“﹝弯弯绕﹞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一曲古流水,千载以下,牵动人们多少情思。

相传先秦时期的琴师俞伯牙在荒山野岭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他琴中蕴含的真意:“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喜地感叹说“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失去了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再操琴。

知音这个词语从此成为对能赏识自己的知己的代称。

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其中不乏相互知音者,这里,我们就将列出中国古代十大知音排行榜,在莫逆之交的情谊和同声共气的知遇中,去品味一下中国古代文化人的才情与友情。

1、刘禹锡与白居易刘禹锡,字梦得,早年与柳宗元交住密切,人称“刘柳”,后来与白居易交谊深厚,并称“刘白”。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岁。

宝历二年,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返回洛阳,白居易也正好从苏州回洛阳,两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即席赋诗一首赠刘禹锡,对刘禹锡被不幸贬职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慰藉,刘禹锡也回赠了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白居易听后称之为“神妙”之句。

白居易曾写《春词》,刘禹锡也曾原韵相和,并有“蜻蜓飞上玉搔头”的名句。

开成二年,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在洛阳任职,两人心心相印惺惺相惜,白居易的诗《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感慨二人以67岁高龄把酒论诗,展望重阳佳节两人能再“一醉一陶然”。

白居易还有《赠梦得》诗说“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刘禹锡71岁逝世,白居易写了《哭刘尚书梦得二首》,诗中说“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

”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诗非常推崇,称他为“诗豪”。

白居易写过《忆江南》词三首,刘禹锡也和了两首,刘禹锡在《白太守行》诗中称赞白居易政绩斐然,离任时“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2、李清照与赵明诚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

赵明诚,字德甫,李清照之夫。

有关知音的历史典故

有关知音的历史典故

有关知音的历史典故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知音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知音的历史典故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就是说瓠巴弹瑟时,连水里的鱼都要跃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吃草料的马也仰首而听,高度评价了伯牙的演奏技术。

据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古代七大知音夫妻

古代七大知音夫妻

鱼 水 渐 失
【如梦令·常记】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东海渔歌,南谷樵唱——顾太清,奕绘
有才华的多罗贝勒——奕绘
字子章,又号太素,与“太 清”相合。善诗词,工书画,好
好一世平平淡淡的爱恋
两度科考,数年离别。 相思情重,则以诗词相寄。 爱妻相随,奔波也自甜蜜。 日子温馨而清雅, 你赏庭园而吟唱,
我自观背影而和。
此生再也无憾。
归 去 清 斋 参 绣 佛 , 拈 花 密 坐 小 蒲 团 。
痴 情 怜 偶 如 余 易 , 幻 想 登 仙 似 汝 难 。
别 后 方 知 春 有 梦 , 书 来 惟 许 月 同 看 。
一 日 , 明 诚 与 易 安 从 兄 李
初 次 邂 逅
凉 中 悄 然 辞 世 , 想 年 七 十 有 三 。
后 致 力 《 金 石 录 》 , 于 孤 苦 凄
同 判 三 年 , 经 营 救 九 日 而 出 。
暴 , 告 发 张 之 营 私 舞 弊 , 妇 本
散 失 ; 后 改 嫁 张 汝 舟 , 难 忍 家
卓 父 一 则 爱 女 心 切 , 二 则
卓 父 接 纳
何 室 有 游 凤 缘 迩 艳 遨 兮 交 人 淑 四 凤 颈 遐 女 海 兮 为 毒 在 求 归 鸳 我 闺 其 故 鸯 肠 房 凰 乡 ︒ ︐ ︐ ︐ ︐ ︒
【 凤 求 凰 相 如 弹 唱 】
不 得 於 飞 兮 ︐ 使 我 沦 亡 ︒
愿 言 配 德 兮 ︐ 携 手 相 将 ︒

关于知音的典故

关于知音的典故

关于知音的典故
摘要:
1.知音的典故来源
2.典故中子期与伯牙的故事
3.子期与伯牙的相遇与相知
4.子期去世后伯牙的悲痛与破琴绝弦
5.知音的寓意及后世影响
正文:
关于知音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典故讲述了子期与伯牙这对千古传颂的知音佳话。

在典故中,子期是晋国的一位樵夫,而伯牙则是鲁国的一位琴师。

两人虽然身份地位悬殊,但却因为对音乐的共同热爱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伯牙善于弹琴,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奏出的每一个音符都能在子期的心中激起共鸣。

这种心灵相通的默契,使他们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知音。

子期与伯牙的相遇与相知,要从一次偶然的琴音邂逅开始。

有一天,伯牙在山林中弹奏琴曲,子期恰好路过,被琴声深深吸引。

伯牙见子期如此痴迷于自己的琴声,便与他交流起来,发现彼此在音乐上有许多共同的见解和追求。

从此,两人成为了挚友,常常一起探讨音乐,共度美好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子期因病去世,让伯牙痛不欲生。

伯牙认为世上再无知己,无人能理解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于是他做出了破琴绝弦的决定,将心爱的琴摔毁,以示对子期的哀悼。

知音的典故寓意着知音难觅、知音可贵的精神。

在后世,许多文人墨客都为这个典故感慨不已,将它视为真挚友谊的象征。

同时,这个典故也启发了人们对于人生知音的追求,激励着人们在艺术、学术等领域勇攀高峰,以期遇见生命中的知音。

总的来说,知音的典故传达了一个观念: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知己知音的历史典故

知己知音的历史典故

知己知音的历史典故
恐怕是凡夫俗子的一笑而过、不置可否。

对于千古名曲《琵琶行》,作为老师首先必须是它的知音,否则又如何将其中的精彩教授给学生呢?
整首诗歌就是一段美妙的音乐,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情感都是通过音乐来表达,又在音乐中升华的。

白居易和琵琶女就是在音乐中相遇的,虽说有点偶然,但是两人的人生轨迹不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冥冥之中两人注定会在此刻相识。

且不说当时“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凄凉意境,只要了解白居易当时的处境和情绪,就很容易了解白居易听到那段音乐时的感受。

一曲知音
白居易千呼万唤,他的真诚终于打动了琵琶女尘封已久的心灵,由此可见她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江湖女子,她定是经历了一段不一般的人生。

课文的第二段没有多少文字交代白居易一行人的情况,文字似乎遗忘了这些听曲之人。

为什么?也许这恰恰说明了作者当时对音乐的专注程度,使他们都忘记了自身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知音。

描写音乐的部分,历来都受称赞,成为千古绝唱。

但我认为这里的音乐早已不是琵琶女当时所演绎的琴声了。

课文运用比喻、摹声、通感等来描绘弥漫于作者耳中的天籁之音,可这正好说明这段文字是经过作者鉴赏而流泻出来的,这段音乐应该不是单独属于琵琶女的。

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听了当时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这段文字应该是作者和琵琶女,是他们用琴和用心铸就的`文字。

作者用他的优美文字,用他自己的理解,表明了他是琵琶女真正的知音。

一曲知人。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导语: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古人对音乐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社会。

今有“四大天王”、“音乐教父”等称号,其实纵观古代音乐界,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也非常之多,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介绍,欢迎大家参考!1、伯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建立在音乐之上,“知音”佳话更是为世人流传。

《荀子·劝学》篇中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

代表作品:《水仙操》、《高山流水》2、师旷春秋时著名的乐师,师旷是盲人,常自称“暝臣”、“盲臣”。

《淮南子》云:“师旷譬而为太宰”,他“大治晋国”,晋“始无乱政”。

师旷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造诣,为世人所共仰。

《庄子齐物论》说师旷“甚知音律”,《洪洞县志》云:“师旷之聪,天下之至聪也。

”代表作品:《阳春白雪》、《玄默》3、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一首《佳人曲》,李延年助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后来的李夫人得到当时汉武帝的喜爱。

因其擅长音律,被封为“协律都尉”,负责管理皇宫的乐器,极得武帝幸爱。

李延年对后世音律作词起着深刻的影响。

礼教不分家,他的音乐著述无一不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在文化上,他的代表作《佳人曲》对五言诗起着一个开端的作用。

代表作品:《佳人曲》4、嵇康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主张“审贵贱而通物情”。

嵇康亦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

他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

有《嵇康集》传世。

他的作品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

代表作品:《琴赋》、《声无哀乐论》5、苏祗婆周武帝时西域龟兹人(今新疆),北周至隋代著名的音乐家,琵琶演奏家,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苏氏乐调体系奠定了唐代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汉民族乐律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古代知音的经典故事

古代知音的经典故事

古代知音的经典故事
古代中国有许多关于知音的经典故事。

这些故事展示了古人对于友谊和情感的崇高追求,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情节。

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是《琴心剑胆》,讲述了一个古代音律高手的传奇故事。

这位音律高手名叫谢知音,他擅长演奏古琴,琴声动人心魄。

有一天,他在街头弹奏琴曲,引来了一位剑客的注意。

这位剑客名为柳剑飞,他对音乐十分迷恋,认为音乐和剑法一样都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艺术。

在一次巧遇之后,谢知音与柳剑飞成为了彼此的知音。

谢知音教会柳剑飞如何用剑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柳剑飞则被他的音乐所折服。

两人共同探索琴与剑的奥秘,并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他们一起演奏音乐、切磋剑法,终于成为了无间的好友。

另一个经典故事是《马踏飞燕》。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古代杰出的琴师李祖谦和剑客刘蔚云。

李祖谦擅长演奏琴曲,而刘蔚云则精通剑法。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一座桥上相遇。

李祖谦的琴声让刘蔚云心生敬佩,而刘蔚云的剑法也让李祖谦赞叹不已。

由于两人互相欣赏对方的才能,他们开始了一系列的切磋和交流。

在彼此的帮助下,他们的琴艺和剑术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们的音乐和剑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这些古代知音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知音不仅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和分享我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彼此的交流与合作,我们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些经典故事不仅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成为了每个人在追求友谊和情感交流方面的指南。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知音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有关知音的历史典故

有关知音的历史典故

有关知音的历史典故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在《劝学篇》中说:“昔者瓠(hù)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就是说瓠巴弹瑟时,连水里的鱼都要跃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时,正吃草料的马也仰首而听,高度评价了伯牙的演奏技术。

据载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

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风浪逐步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

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

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

”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

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

”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古代十大知音的故事

古代十大知音的故事

古代十大知音的故事古代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知音,有谈笑风生的知音,有献身于社会公益的知音,也有精英们心灵交流的知音。

今天我们就要探讨古代十大著名的知音,让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

其中的首位知音当属司马迁,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诗人,他发明了楚辞,有两部著名的巨著《史记》和《楚辞》。

他的《楚辞》是古代最受尊敬的文学作品之一,他写的诗句简洁而又有节奏,内容深入人心。

司马迁最终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知音”之一。

其次,李白也是古代著名知音之一,他被誉为“诗圣”,他留下了许多隽永的古典之作,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奇迹,他的诗歌美妙动人,其中的豪放的表达深深打动着读者。

他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古代十大知音之一。

紧接着的是曹操,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领导下,三国时期的蜀汉成功解决了西晋的问题。

他曾发明过许多新型的军械,并改变了古老的战术,他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是古代十大知音之一。

接下来,还有一位著名的知音,那就是苏轼,他是唐朝最著名的官员,他也是诗人和书法家。

他写的诗极富想象力和艺术性,深受世人推崇。

他也是古代十大知音之一。

在他之后就是唐代知名的“七子”,它是一群有百家争鸣的学者,他们被称为“七子”,因为他们中只有七位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们的著作深受后人尊敬,他们是古代十大知音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苏东坡,他是宋朝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富有节奏感和优美结构,而且非常有趣,令人印象深刻,他也是古代十大知音之一。

此外,还有李商隐,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动人而又深刻,其表达技巧十分精妙,令人津津乐道。

他也是古代十大知音之一,其作品被尊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著作。

再后来的是孙思邈,他也是古代十大知音之一,他是宋代医学家,他的研究才华横溢,他著有许多著作,其中包括内科学和泰始本草经。

他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令人敬佩,他也是古代十大知音之一。

最后,还有黄公望,他是古代十大知音之一,他是宋代农学家,他著有许多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他主张人们注重农业生产,他被认为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农学家之一,也是古代十大知音之一。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一)伯牙(春秋)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

《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

相传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

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复弹琴。

(二)师旷(春秋)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

双目失明,但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

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师旷,字子野,山西洪洞人,春秋时著名乐师。

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

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

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

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多师旷奏乐的神异故事。

南师店村有师旷墓遗址。

(三)李延年(汉代)汉代宫廷音乐家。

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

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

李夫人由平阳公主引荐给武帝。

李延年的歌唱得很好,“每为新声编曲,围者莫不感动”。

(四)嵇康(魏晋)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著称。

他的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对音乐和琴的奏法及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五)苏低婆(南北朝)南北朝时宫廷音乐家。

她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

其音乐理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宫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苏祗婆曾从其父那里学了西域所用的“五旦”“七调”等七种调式的理论,他把这种理论带到中原,当时的音乐家郑译曾从苏祗婆学习龟兹琵琶及龟兹乐调理论,创立了八十四调的理论。

(六)万宝常(隋朝)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

知己知音的历史典故

知己知音的历史典故

知己知音的历史典故知己知音的历史典故一:琵琶行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

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

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

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

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

”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

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

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

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

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

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

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中国古代乐人名典综合篇(十五)

中国古代乐人名典综合篇(十五)

中国古代乐人名典综合篇(十五)
古代的中国乐人众多,其中有许多名人留下了卓越的音乐成就。

在这篇综合篇中,我们将介绍其中的一些乐人。

1. 鲁班:古代木匠之祖,传说他能制作出有高超音乐效果的乐器。

2. 蔡邕:东汉时期的音乐家、乐理学家,被称为“音乐之神”,他对音律有深入研究,并曾编写《乐律正宗》一书。

3. 嵇康:东晋时期的音乐家,擅长演奏琴、箫、琵琶等乐器,他的音乐才华被誉为“天人之间”。

4. 代韩并熊:春秋战国时期的双簧演奏家,他们以技艺高超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双簧演奏家”。

5. 冯延巳:唐代著名音乐家,他精通琵琶、箫、笛等乐器,被尊称为“乐圣”。

6. 王建:唐代伟大的音乐家,他改革了宫廷音乐,提出了“宗韵之说”,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重要基石。

7. 朱载堉:宋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他的琵琶演奏技艺高超,被誉为“乐神”。

他还创作了一首乐曲《白鸽寄书》,被称为古琵琶音乐的经典之作。

9. 邓锡侯:清代著名音乐家,他精通琵琶、箫、笛等乐器,善于演奏民间音乐和宫廷乐曲,在音乐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0. 秦嵩:清代著名音乐学家,他对音乐理论有深入研究,写作了《乐律新羲》等著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

• 船山《砚缘诗四首》其四写道“袖中已遂 襄阳癖,林下犹逢谢女才。娶妇也须无俗 韵,生儿应免出凡材。”诗里充分表现出 对这位可为之画眉、可与之讨论读书画的 佳人才女的高度欣赏和深切爱意,得遇知 音的遂心得意之情流露不尽。
• 船山25岁进京赶考,中第后又留京学习, 离别的日子里小夫妻相思情重,船山频以 诗词相寄,《春日忆内》曰“房帏何必讳 钟情,窈窕人宜住锦城。小婢上灯花欲暮, 蛮奴扫雪帚无声。春衣互覆宵寒重,绣被 联吟晓梦清。一事感卿真慧解,知余心淡 不沽名。”
•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 他不由地循着唐琬的身影追寻而去, 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琬与赵士 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唐琬 见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 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 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 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 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 头凤”:
二人志同道合,为共同从事收 藏和学术研究不惜节衣缩食,在他们 的具体生活中,也不乏相互唱和、 “赌书泼茶”的趣事。李清照四十六 岁时,赵明诚亡故,随后金兵入侵, 清照避难奔走,收藏之物几乎全部丧 失。晚年,李清照对于她与 赵明诚的这段婚姻 尤其怀念。
奕绘与顾太清
顾太清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 是颇负盛名的女词人,况周颐 《蕙风词话》中论及满洲词人时 把她与纳兰性德相提并论,称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奕绘是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永琪 之孙,习武之外也 多才多艺,擅诗文, 工书画,喜文物。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 酒强抑着对唐琬的思念,但在这一 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 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 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 唐琬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 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在好 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 琬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 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 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人物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人物1、韩愈唐 (768~824)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生平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2、辛弃疾宋 (1140~1207)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

……3、王维唐 (701~761)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诘文集》等,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4、苏轼宋 (1037~110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

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

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5、李清照宋 (1084~1155)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济南市)人。

南宋杰出的女词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后因被列入元祐党籍而罢官。

母王氏,亦知书能文。

知音的来源典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语文网

知音的来源典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语文网

知音的来源典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语文网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出处通晓音律《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

”《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汉桓谭《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 宋周邦彦《意难忘》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管锥编》关于文艺审美的观点,散珠于各册各条,虽不如《谈艺录》而自成体系,但浸淫既久,也不免多有发见。

册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为主”、“听乐与闻乐”、“文词风格与辨伪”三条,由“知声”、“知音”、“知乐”的递进而及文艺审美,似可合观而资谈艺之助。

串珠之劳,俾以益于“知音”者也。

典故内容《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

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巍巍乎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 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於钟期,仲尼覆醢於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 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 明唐顺之《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复此别知音。

”浩然《艳阳天》第六九章:“﹝弯弯绕﹞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中国古代知音的故事

中国古代知音的故事

中国古代知音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讲述了知音的力量,其中一位著名的知音
是两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与他的好友黄庭坚。

苏轼和黄庭坚是两位文学才子,两人情投意合,成为知交好友。

他们一起游历
山水之间,共同品味美景,也一起患难与共,互相扶持。

苏轼常常在书信中向黄庭坚吐露心声,抒发情感。

黄庭坚则不厌其烦地给予苏轼鼓励与支持。

他们彼此间的真挚友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佳话。

在苏轼贬谪岭南时,黄庭坚一直关心他的生活状况与创作情况。

他不顾个人安危,多次远行探望苏轼,为他送去慰问与鼓励。

黄庭坚深知苏轼的文才与才情,因此对苏轼的作品充满钦佩。

在苏轼描写大自然美丽壮丽的山河时,黄庭坚赞誉不已,称其为"河山至美"。

苏轼和黄庭坚的友谊不仅仅局限于文学创作,他们也在生活中互相扶持。

苏轼
遭遇困顿时,黄庭坚毫不犹豫地奔赴前去,帮助他解决困扰。

而苏轼也在黄庭坚有难时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这种彼此间的信任与支持使他们的友谊更加坚固。

中国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知音故事,这些故事都传递出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
谊与默契。

在中国文化中,知音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知音不仅是智者,更是朋友般的知己。

中国古代人重视友情,他们认为真正的知音不仅仅是欣赏对方的天赋才华,更在于对彼此精神状态的理解与支持。

总之,中国古代知音故事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真挚友谊的力量,这种友谊超越了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

这些故事也提醒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珍惜身边的知音,彼此间多关心、支持,并共同分享生活与人生的点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奕绘与顾春时常剪烛西窗谈道 论理,他们的诗词唱和在作品集中 为数不少,太清诗词集中还有许多 “同夫子作”的联句。奕绘号太素, 顾春号太清,奕绘诗集名《明善堂 集》,词集名《南谷樵唱》,太清 则诗集名《天游阁集》,词集名 《东海渔歌》,真可谓两心相印, 灵犀互通。奕绘卒后,太清时刻思 念他,写有诸多悼念丈夫的诗篇。

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 遗踪,追忆当年,不能忘怀旧 情,为此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 篇,人们在感动于这些诗句时, 也便记住了他与唐琬的故事。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lí n qióng
《白头吟》两汉
乐府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xie)蹀(die)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shai)。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 他不由地循着唐琬的身影追寻而去, 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琬与赵士 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唐琬 见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 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 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 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 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 头凤”:
中国古代十大知音夫妻


李清照 赵明诚
这是古代文化史上最为人津 津乐道和称颂的一对知己爱侣。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有名的学 者,母亲为状元王拱辰之女,亦 善诗文。在家庭影响之下,李清 照很早就有诗名。李清照十八岁 时与赵明诚成婚。赵明诚除了精 于金石之学外,也喜收藏书籍、 书法、名画。
二人志同道合,为共同从事收 藏和学术研究不惜节衣缩食,在他们 的具体生活中,也不乏相互唱和、 “赌书泼茶”的趣事。李清照四十六 岁时,赵明诚亡故,随后金兵入侵, 清照避难奔走,收藏之物几乎全部丧 失。晚年,李清照对于她与 赵明诚的这段婚姻 尤其怀念。
管道升,元初吴兴 人,字仲姬,号栖 贤山人。 赵孟頫,字子昂, 号松雪道人,元著 名诗人,著名书画 家。
• 管道升二十八岁那年嫁与大书画家赵孟?, 两人意趣相投,心心相印。管道升也能诗 词书画,尤善绘梅竹,笔意清绝,曾给太 后画过一幅墨竹,太后极为欣赏,封她为 魏国夫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曾在 《拟古四十首》诗中对赵孟?和管道升的 知己式婚姻深表羡慕“吾怜赵松雪……亦 有同心人,闺中金兰契。
• 书画掩文章,文章掩经济。得此良已足,风流渺 谁继”。赵孟頫与管道升的爱情生活中曾有一段 有名的插曲:赵孟?地位升高后打算娶一房姬妾, 便用言语试探管道升,管道升便写了一首词回答 赵孟頫:“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 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一齐打破, 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 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 椁。”赵孟?看后十分感动,于是打消了纳妾的 念头。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 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 科举课业,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 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 赏识,被荐为魁首。但同时也遭到 当朝宰相秦桧的嫉恨。于是在第二 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 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 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唐琬不能给陆游传宗接代,陆 游托母命难为,故休掉了唐琬。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琬送 归娘家。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 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利和虚玄的命 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唐琬与难舍难分, 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 别院安置唐琬,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 琬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 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 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 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 的悠悠情丝。
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 酒强抑着对唐琬的思念,但在这一 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 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 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 唐琬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 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在好 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 琬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 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 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沈宜修,字宛君,吴江人。 叶绍袁,字仲韶,晚号天寥道人。
• 沈宜修和叶绍袁都是书香世家出身,都秉 承了诗礼传家的传统,叶绍袁少有才学, 相貌英俊,有卫玠、潘安之目,沈宜修自 幼聪颖美丽,过目成诵,能诗善饮。这对 才子才女的结合在吴中传为美谈。明清时 期吴地涌现了大量才女,当时尊崇才女的 风气相当盛行。
• 生活安定后,他们的日子“婢解听诗妻解 和,颇无俗韵到闺房”,温馨又清雅,尽 管船山很想得子,但为官期间一直没有娶 妾,晚年为了子嗣曾密蓄一妾,林颀知道 后不免因爱陡生醋意,船山煞是后悔。虽 有此小风波,二人的感情始终无间,
• 更传为佳话的是,船山在一个冬日为林颀 画像,船山自云“得其神似而已”,而林 颀已芳心缱绻,在像上题诗说“爱君笔底 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修到人间才子 妇,不辞清痩似梅花。”船山又和曰“妻 梅许我癖烟霞,仿佛孤山处士家。画意诗 情两清绝,夜窗同梦笔生花。”船山与林 颀的这份美好姻缘在文士中引起了普遍的 艳羡。
• 《钗头凤》(唐琬)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 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 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 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 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 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 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 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 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 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 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 情的《钗头凤》, 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 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 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 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 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 对唐琬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 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 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 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
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 琬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 程耽误贻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 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 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琬 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 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 强令陆游,将唐琬休弃。陆游心中悲如 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 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 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 沈复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 二人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常焚香拜祷,以 求来生仍结姻缘。陈芸于珠宝不甚爱惜,于破书 残画反极珍视。芸尝着沈复衣冠与夫一同出游, 知音相得。后芸失欢于公婆,夫妻几度受逐于家 庭,二人痴情一往,略无怨尤,患难之间感情益 深,然芸终因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因贫困, 芸至死不肯就医,弥留时惟心心念念缘结来生。 芸虽亡,而沈复对她的深情却无止境。沈复与陈 芸的事迹在沈复的自传《浮生六记》中有详细的 记述。
林颀 张问陶
• 林颀,字韵徵,号佩环,有“四川才女” 之称。 • 张问陶,字船山,一字柳门,又字乐祖, 号船山。乾嘉时期主张性灵的重要诗人之 一。
• 张船山除了诗作为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 蜀中诗人无出其右者”,书画也堪称一代 名家。船山初婚是21岁时,娶妻周氏,婚 后两年周氏病故,幼女阿梅也夭折。幸而 船山否极泰来,结了才女缘,周氏去世不 到一年,成都通省盐茶道林俊将美慧多情、 工诗善画的女儿林颀许配与他。
• 船山《砚缘诗四首》其四写道“袖中已遂 襄阳癖,林下犹逢谢女才。娶妇也须无俗 韵,生儿应免出凡材。”诗里充分表现出 对这位可为之画眉、可与之讨论读书画的 佳人才女的高度欣赏和深切爱意,得遇知 音的遂心得意之情流露不尽。
• 船山25岁进京赶考,中第后又留京学习, 离别的日子里小夫妻相思情重,船山频以 诗词相寄,《春日忆内》曰“房帏何必讳 钟情,窈窕人宜住锦城。小婢上灯花欲暮, 蛮奴扫雪帚无声。春衣互覆宵寒重,绣被 联吟晓梦清。一事感卿真慧解,知余心淡 不沽名。”
• 由于沈宜修的影响和倡导,加上叶绍袁的 支持,叶沈两家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女 性创作群体,沈宜修多次参加妇女们的 “集清会”,以文会友,诗酒寄兴。沈宜 修从十六岁与叶绍袁结婚,到四十六岁去 世,三十年中,不论是经历离别相思之苦, 还是经历贫困生活带来的烦恼,始终相知 相爱,相濡以沫。
陈芸,字淑珍。 沈复,字三白,苏州人。
• 陈芸为沈复表姐,长沈复十月,二人幼即 无猜,芸生而聪慧,刺绣之余渐通吟咏, 沈复眷其才思隽秀,缔姻。及长,花烛之 夕,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自此耳鬓 厮磨,亲如形影,常寓雅谑于谈文论诗间。 二人琴瑟和鸣二十三年,年愈久情愈密, 家庭之内,同行同坐,初犹避人,久则不 以为意。
奕绘与顾太清
顾太清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 是颇负盛名的女词人,况周颐 《蕙风词话》中论及满洲词人时 把她与纳兰性德相提并论,称 “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奕绘是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永琪 之孙,习武之外也 多才多艺,擅诗文, 工清情感甚笃。他们 从认识、恋爱至结婚都维系 着共同的爱好,志趣相投, 始终如一。奕绘每次购得古 物回家,太清必与之共赏, 往往更以诗词相庆。
• 钗头凤 • 红酥手,黄縢①酒,满城春色宫墙②柳。 东风③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④。错、错、错。 •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⑤鲛绡⑥透。 桃花落,闲池阁⑦。山盟⑧虽在,锦书⑨ 难托。莫、莫、莫!⑩[2]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 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离 开了故乡。第二年春天,唐琬再一次 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 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 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 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 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 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 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悠游放荡的 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 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在园林深处的 幽径上迎面遇见前妻唐琬。在那一刹间, 时光与目光凝固了,恍惚迷茫,眼帘中饱 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