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合集下载

孔子的教学思想

孔子的教学思想

(一)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1、仁的思想孔子把人视作最高的道德规范,其要义就是“爱人”。

仁之于政治,主张实行“德政”,提出“省刑罚薄税敛”“博施济众”和“老安”、“少怀”的思想。

这些思想都是其“爱人”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也是保民的手段,期望缓和阶级矛盾,巩固旧势力的统治。

仁也体现在其“忠恕”观念中,这是要求人积极帮助别人,对人要忠,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人,对人要“恕”,他的忠恕思想也是为缓和社会关系矛盾服务的。

而对社会统治者,“宽则得众…惠则足以使人”2、礼的思想孔子的礼是以政治而言的,其精神集中表现在“正名”思想中,也即奴隶制社会那一套等级的“礼制”。

“正名”思想认为,君臣和父子都应严格恪守各自的名分和尊卑长幼的次序,应当“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群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他认为“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所以要求统治者提倡礼教。

(二)论教育的作用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冉有之问,孔子扼要地阐述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

从三者排列看,孔子已直观地认识到治理好一个国家,要有这三个条件:首先要有较多的劳动力;其次,发展生产,解决人民的物质生活中的吃、喝、穿、住的问题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

2、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孔子“性相近,习相远”的思想中。

“性相近,习相远”的起点是“性相近”,核心和终点是“习相远”。

他从“习相远”出发提出了早期教育,他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早期教育理论的人。

孔子虽然非常重视教育的作用,但也不是教育万能论者。

孔子提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命题,据王充解释,“性相近、习相远”只是在不能移的“上智”与“下愚”之间发挥作用。

(三)论教育对象1、有教无类的含义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

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孔子提倡“学而知之”,主张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子入太庙,每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他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意思是:大概有一种自己不懂却凭空创造的人,我没有这个毛病。

多多地听,选择其中的合理部分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记在心里。

孔子认为知识教育靠多闻多见去获得。

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多听多看,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去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可以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

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第一句话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能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从旧的知识中得到启发,悟出新的道理来,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日,"故者,旧所闻。

新者,今所得。

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

"朱熹的注释很有道理,包括这样的意思:"故"是"新"的基础,"新"是"故"的发展;"时司"集中体现了二者相互间的联系性,并含有转化的意思。

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

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

3、学思并重,以学为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主张

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主张

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主张孔子,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那么孔子得到教育思想主张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有哪些教育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有哪些教育主张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并创办私学,大量招收学生,打破了当时教育方面的垄断。

他还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进行不同的教育,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教师只需对学生施以引导。

孔子是历史上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这个概念,他认为每个人的个性和能力都会有所差异,在对每个人的教育方面不能“一视同仁”,应该要根据每个人个人的特点以及能力来施行教育,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同时他还提倡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受教育的对象没有富贵贫贱之分。

孔子还强调在教育学生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孔子还重视启蒙教育,认为学习应该从小时候就开始。

他还强调作为学生就应该保持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虚心向学,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还要经常复习早已学过的知识,毕竟温故而知新。

孔子认为学生要学会自我思考,而不是仅靠老师的教导,老师也不能只把注重知识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加以恰到好处的引导。

孔子不仅提出了不少优秀的教育思想,他本身还是个教育家。

他广收学生,据说门下弟子有三千。

他通过跟学生聊天以及仔细观察学生的言行的方式来判断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施行教育。

孔子在作为老师时,还以身作则,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榜样,供学生学习。

也正因为孔子正确合适的教育方法,使他培养出众多有才又有德的人。

孔子的思想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论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美学方面、史学方面、旅游方面以及人生观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

他强调人道主义,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

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
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以《论语》为核心,倡导“礼、乐、忠、信”的仁德道德教育:要尊礼,学习仪式,礼让尊重长辈;要爱乐,融入社会,实现共谐和谐;要忠诚,使自己不服从政府的权威,但始终会守护它;要守信,当你的言行不一致的时候,会被非议。

孔子的智力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智慧,不仅要服从父母,而且要创造出幸福的社会:“家人之孝,地位之义,社会之讲,礼仪之仪”。

经过大量的读物研究,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和技术等知识,学会思考,善用各种知识来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孔子的心理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要培养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的途径。

要特别强调实践知识的意义,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其中的乐趣。

孔子的教育思想,由仁德道德教育、智力教育、心理教育三部分组成,改变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模式,被称为“东方教育灯塔”,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许多世界各国受其影响,赞美孔子关于教育的理想和理论,以及孔子明确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的美德标准。

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推动中国及世界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赞誉。

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为世界文化提供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素材和思想宝藏,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孔子的理论不仅可以成为传世的教学方法,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人类文明素养。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进行贤能教育。

在“德、才”两方面,把“德”放在第一位,以“仁”为出发点,提倡“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五常。

他认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治学的重要条件。

《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

(二)学习方法----获知之桥梁。

重视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

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

他主张“温故而知新。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也。

”几乎人人都知道孔子这句话,这是孔子做学问的态度----治学严谨、求实。

他曾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之;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意思是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

这是杞国、宋国资料和熟悉历史的贤人不够的原故。

如果资料充足,那么我就可以用来作证明了。

这足以说明孔子治学严谨、扎实的态度。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周世范1.教人立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9.26)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子曰:“后生可谓,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庶,富,教(15.19)“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5.20)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学而)(1.11)孔子本人也是“十有五而志于学”。

(为政)(2.4)(公治长)(5.26)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并且在《子路》中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6)“席不正,不坐。

”“食不语,寝不言。

”2.教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又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4.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3.教人谦虚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还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公治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7.34)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辞达而已矣。

”4.教人刻苦他本人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7.19)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教育思想简介

孔子教育思想简介

孔子教育思想简介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涉及面非常广泛、注重学以致用、实际运用,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学生三千,贤者七十,教育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从修身做起,学习治国平天下的本领,最终达到恢复周礼,使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的目的。

孔子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和智育,本文重点介绍孔子的德育与智育思想。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

这五个字体现做人的标准与准则。

孔子非常重视德育,一部《论语》大约有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是讲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1)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罕·第九章)注:孔子说:“我没有看到过爱好道德如同爱好女色那样的人。

”(2)子曰:“知①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第九章)注:①知:智。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第九章)注:孔子说:“三军的统帅可能被人抓去,一个人的志气是不可能被人强迫改变的。

”(4)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第4章)注: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知道爱什么人,恨什么人。

”(5)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里仁·第4章)注:孔子说:“如果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第4章)注: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在一起。

”(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第4章)注: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注:孔子说:“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向他学习,看见不道德的人就反省自己是否像他那样。

”(9)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十五章)(10)孔曰:“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对《论语》中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解读

对《论语》中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解读

对《论语》中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解读读《论语》,谈孔子的教育思想一、从《论语》看孔子的教育思想1.有教无类,办立私学。

———子曰:“有教无类。

”(《卫灵公》第十三章)在周朝,只有贵族弟子才有受到教育的权利,然而孔子从三十岁就开始办私立学校,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招收一切愿意来学习的人来学习,打破了教育被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并使教育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尝无悔焉。

”(《述而》第七章);子欲巨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第十四章)。

孔子指出凡是能送上微薄见面礼得人,他都收他做弟子,这是孔子“有教无类”原则的具体表现;孔子认为,教育不应该分对象,不管你是官宦子弟或是普通老百姓,不管你或贫穷或富裕,不管是南方人,北方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男人或是女人;也不管你比较聪明,亦或者头脑比较迟钝等等都是有权受到教育的。

孔子坚信即使是文化落后的确的人也可以接受教育,并且坚信办私立学校的教育能使很多人受益。

2.有关教育方法:2.1启发式教育,并掌握时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第十八章)。

孔子阐述了自己启发式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他指出。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积极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启发要掌握好时机,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进行启发。

2.2师生要相亲相敬:子畏于匡,颜渊后。

子曰:“吾以为女死矣。

”曰:“子在,何敢死。

”(《先进》第二十三章)。

孔子在匡地被围困,颜渊落在了后面。

当孔子找到颜渊后高兴的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

”颜渊笑着说:“老师还在,我怎么敢死啊。

”这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师生就应做到相亲相敬。

2.3思无邪,注重教材的思想性。

子曰:“《诗》三百,舍以敬之,曰思无邪。

”(《为政》第二章)。

古代文献都藏于官府,书写工具简陋一般人读书非常困难,相传孔子曾对古代典籍整理册订,编写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课本,即后世所谓的“六经”。

【名师推荐】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名师推荐】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

卓顶精文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中国人历代尊奉的学术先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

在孔子之前只是讲究教化贵族,普通民众是得不到教育了,孔子出现以后他提出了教化万民,有教无类文化下乡活动。

孔子曾经提出过很多的教育思想,下面我给大家一一说明:1,有教无类:教育是不分种类的,
不分贵贱的,不分贫富的
2,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3,学思并重:学习和思考一样的重要,千万不能一味的学而不去想,凡是要做到为什么?并且得到答案
4,学而时习,温故知新:经常的去复习下以前学过的东西,或许你能够重新获取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5,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学习要踏踏实实,不要总是想着投机取巧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本的,可以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所在,孔子在教育上提倡的有教无类正是“仁”的最好体现。

孔子《论语》中儒学思想的另一核心是“礼”,孔子一生都在提倡“礼”。

我们国家经常被称之为礼仪之邦,这里的礼就是从孔子的“礼”中来的。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博学多才之人,并且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据说孔子有三千的弟子,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颜渊,闵子骞,焻伯牛,仲弓,焻有,季路。

言语:宰我,子贡,子游,子夏。

孔子依靠自己丰富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文明。

就算是到了今天孔子的教育思想依然后闪烁着时代的价值之光,并渗透在我们的教育理论中,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

1。

孔子的十大教育思想

孔子的十大教育思想

孔子的十大教育思想
1、因材施教的思想。

作为个体的人是有差别的,智力、经验、认识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育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成不变。

2、有教无类的思想。

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3、学思结合的思想。

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

学习不能机械性死学,要消化、思考,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4、学以致用的思想。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没有使用价值的学习毫无意义。

知识很多不能都学,学习要以应用为导向。

5、重视道德教育的思想。

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两翼,只有智育没有德育,对社会的危险性更大。

6、重视自我反省的思想。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之于个人就像老师之于学习,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一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地反省总结,才能矫正自己的不足。

7、强调担当与责任教育的思想。

与知识比起来,责任和担当更重要,教育的首要社会目的就是教人有责任心。

8、强调立志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学习的目标,才能有恒心、有毅力去努力学习。

9、树立终生学习、以民为师的理念。

学习不分高低贵贱,不懂就要请教,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

不学习就会掉队,活到老学到老。

10、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对个体的促进作用。

教育不仅是一个人的事,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事。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德行。

孔子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德行,只有德行才能使人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使他们更加优秀。

2、培养有礼貌的习惯。

孔子认为,有礼貌的习惯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必备素质,也是培养一个人德行的重要途径。

3、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孔子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该通过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求索真理。

4、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孔子认为,师生相互尊重是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的基础,是教育的前提条件。

5、强调“仁”的教育理念。

孔子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应该用仁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使他们既学会专业知识,又能达到仁的境界。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品质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品质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品质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思想品质主要有:
1、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2、因材施教:因各人各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3、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4、勤于思考:只有勤学善问,才能得到知识。

5、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6、不耻下问:提倡人人好学虚心求教。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
1、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范围,促进学术文化下移;
2、孔子极端重视教育,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3、孔子主张培养“君子”,提出了与世袭制完全对立的教育用人原则——“学而优则仕”。

4、孔子重视整理典籍,保存古代文化遗产,进行了教材建设——编
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

5、孔子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品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

6、孔子创立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由博返约的教学原则,极力主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7、孔子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的理想教师的基本要求。

总结孔子主要的思想有哪些

总结孔子主要的思想有哪些

总结孔子主要的思想有哪些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影响深远。

孔子主要的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思想:孔子认为人类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仁爱是人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品德。

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尊敬、关心和帮助他人,以实现社会和谐与和平。

2. 中庸思想:孔子强调“中庸”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他认为人们应该遵循适度的原则,不偏不倚,不过分追求权力、财富或享乐,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人生的和谐。

3. 人本主义:孔子强调人的重要性,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他主张“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教育和人的成长,以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孔子讲究个人修养,提倡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教育对于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的重要性。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主张个性化的教育,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来施教,培养学生的才能和优秀品质。

5. 礼仪观念:孔子强调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是人类共同利益的体现,他认为通过恰当的礼仪行为和仪式可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他主张人们应该尊重传统的礼仪规范,遵循道德准则,以实现社会的安宁。

6. 责任伦理:孔子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他认为个人要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的责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和影响周围的人和社会。

他主张每个人要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孔子主要的思想,这些思想在中国古代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深入人心,至今仍然被广泛学习和研究,对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1.有教无类
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满足了平民入学接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学、思、行结合
“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

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练习,才能牢固掌握。

孔子提倡学习知识面要广泛,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

不仅要学懂牢记,还要能实际应用在政治上、社交上。

如果不能应用,学得再多也没有意义。

由学而思而行,这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

3、启发诱导
4、因材施教德以育人诲人不倦言行一致
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学行结合温故知新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实事求是以学为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论语》看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从《论语》看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从《论语》看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本文将以《论语》为依据,探索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人伦道德、政治治理和教育等方面。

他强调个体修养和社会秩序,并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观点。

1. 仁爱之道孔子认为“仁”是至高无上的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仁爱和善行的记录,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禁止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2. 学习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倡学习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通过学习来完善自己,通过修身来管理家庭,通过治国来净化社会,最终实现天下太平。

他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礼仪之道孔子非常重视礼仪,认为礼仪是一种对人际关系的规范和秩序。

他强调在行为举止和言谈举止中遵循适当的礼仪,在《论语》中有许多关于礼仪的教导。

孔子的教育观孔子被尊为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慧。

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1. 教学相长孔子主张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并不断努力追求更高水平,同时也需要理解学生,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2. 知行合一孔子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他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追求道德修养与学术知识的统一。

3. 个性化教育孔子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能力,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来进行。

他鼓励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结论通过对《论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他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在学习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实现自我完善,注重礼仪之道规范人际关系。

孔子强调师生相长、知行合一和个性化教育等原则,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既重视立志,又强调持之以恒,既提倡克己内省,又主张迁善改过、身体力行。这些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含有某些合理性,符合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不能因为它是封建道德教育和唯心主义思想体系而加以全盘否定和抛弃。我们要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批判地继承这些古代遗产、古为今用。
孔子在教育学生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时,总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精神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享受方面,则不宜要求太高太多,物质享受方面要求多了,相反地会妨碍精神境界的提高。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末足与议也",他认为一个学生总以吃穿不好为耻,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那就很难谈得上树立远大的理想了。他赞扬学生颜渊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孔子看来,颜渊是个有志向的学生,他的心思都集中在学道与守道上面,而不去计较个人生活的困难。他还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粗粮饮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一般。他还教导学生“谋道不谋食"、"忧遭不优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认为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应迷恋和陶醉于眼前的物质享受,更不能为了追求一时享乐而去贪图不义之财,从而葬送了自己终生的前途。
总之,志向的确立和坚守,决定于个人信仰和主观努力,是精神性的、内在的,不是依靠外力强制可以改变的。我们今天不能以孔子的志向为志向,但是他这种强调立志的思想,他主张道德教育要解决确立志向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吸取。
2.克已内省
在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有一个如何对待自己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他把这称之为"克已"。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还有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还有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还有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教无类。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2影响
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尽管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而《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答:(1)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2)关于教育对象:提出“有教无类”其中“无类”是相对于贵族而言的,不包括那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

(3)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关于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内容。

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5)关于教学原则与方法(联系第8章教学原则与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谦虚笃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关于道德修养立志有恒:“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孔子认为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

自省自克:“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身体力行:“巧言令色,鲜矣仁”,“敏于事而慎于言”,“纳于言而敏于行”,“言必行,行必果”。

改过迁善:“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勿惮改”。

(7)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师无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杜威的主要教育观点是什么?答:(1)关于教育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不断的生长下去。

(3)论课程与教材为完成活动课程,提出“做中学”的教育原则。

活动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是活动教学。

(4)提出教学的五步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足以产生问题的资料、学生产生问题和假设、设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做、验证假设。

(5)提出儿童中心论杜威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3、《学记》阐述了哪些教育思想?答:(1)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敏,教学为先”。

即教育的作用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人才,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制度:提出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学校管理: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3)教学原则(联系第8章教学原则)教学相长的原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

预时孙摩的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包括四条原则: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渐进和集体教育原则。

课内外结合的原则:“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课外练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

长善救失的原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易,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它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贪多、狭窄、自满、畏难。

教师只要了解学生这些学习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就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启发诱导的原则:“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可谓善喻矣。

”引导启发学生,督促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4)论教师提出“师严道尊”。

高度评价教师的作用,明确了教师的任务,认为教师是培养人“为长”“为君”之人,即为国家培养有治国安邦能力的人。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4教育起源论有哪些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主要思想: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主要思想: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

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

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劳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个社会活动过程,通过教育的传递,让年轻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同时延续和发展社会文明。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正是由于劳动,促进了双手的解放,猿脑变成了人脑,并产生了语言和意识。

总之,在劳动中既产生了教育的客观需要,同时又创造了教育的可能性条件。

因此说,教育只能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并随着生产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5(掌握)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答:为保障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6项保障任务:(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2)保障经费投入。

健全以政府投人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教育投人,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4)推进依法治教。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督导、教育执法和监督问责。

(5)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

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安全稳定。

(6)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提出了政府启动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6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教育的作用有哪些?答:(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理解)(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投入教育事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经济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结构和布局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

(4)经济发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5)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课程门类由少到多,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

(二)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理解)(1)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教育的领导权:国家政权力量、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管理体制。

(4)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5)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标准和有关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的影响(识记)(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影响着学校的育人模式。

(5)文化影响着教育的历史传统。

(四)科技对教育的作用(识记)(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化进程,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

(3)科学技术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4)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7、(掌握)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这是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对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深刻阐述,具体体现在:(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先导性的作用;(2)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3)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4)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8、(掌握)如何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答:(1)提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2)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3)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4)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5)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6)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9简析遗传决定论。

答: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由此可知,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因此,片面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认为人的发展是由遗传素质决定的,是不正确的,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的错误之中。

、简析教育万能论。

答:(1)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2)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3)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与促进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10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那些方面1学校教育能加速个体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