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共23页文档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一定影响的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它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思想流派。
新行为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
(一)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
在行为主义阵营内部也就出现了一批改造和发展早期行为主义的人物,他们先后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求摆脱这种困境。
例如托尔曼首先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等。
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操作主义哲学思潮对新行为主义者的影响。
(操作主义以探讨科学体系的严密性和精确性为宗旨,强调“操作分析”的方法,认为由于测量操作的方式不同,同一客观概念并不总是具有同一的意义。
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记录、运算等操作的结果。
)(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倾向性及受教育的特征,托尔曼指出,“行为所固有的目的和认知,按其定义来说,是完全客观的东西”。
托尔曼认为在整体水平上进行行为的心理分析,就是要推断出介于实验变量与行为变量之间的中介过程,由此提出了“中介变量(S-O-R)”——认知地图。
赫尔的行为原理,他反对华生的S-R公式和托尔曼的行为的目的性与认知性,同意托尔曼的中介变量和整体行为,重视需要和驱力,构建了假设-演绎行为主义。
他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径。
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1、教育就是行为塑造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有机体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基于刺激型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基于操作型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3、分析教育哲学认为,在以前的教育理论中, 教育术语和概念是十分混乱并被人误解的;在 教育哲学系统和大纲的标题下所写的许多东西, 助长了标语口号化的体系和盲目的信仰。因此, 对教育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澄清,并注意 正确使用教育术语,应该是教育哲学研究工作 的第一步。同时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应该尽量 使语言符合逻辑、明白易懂。
皮亚杰主要观点:
每于成人的认知结构,因 此,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应该了解儿童认知结构 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成年人心智发展的关系,并 据此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心理学的方法论:临床法
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 观察;新颖而严密的形式语言和数理逻辑的分析工具。
(3)因而,“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 门特殊学科韵教学计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的 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的名称就是由此 而来的。
3)具体举措和影响
(1)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 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0年美国教育改革中, 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 自然科学和外语)。
(2)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丹麦的基督教哲学家、神秘主 义者克尔凯郭尔(S.A.K止rkesard)。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和海德格尔 (M.HeideeSer)、法国的萨特(J.Sanre) 。存在主义是 一种把人的存在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 美国教育家尼勒(G.Kneller)把存在主义应用于教育理论, 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与反思袁东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随着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相应的更新。
长期以来,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论模式,这种理论强调传统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在大规模培养学生和促进知识传递积累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当然,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意无意地融入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以适应现实的教育教学和考试升学要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老师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当作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指导精神,视其为教师的金科玉律。
为此,采用题海战术、知识灌输、强化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成绩被广大教师认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剂“良方”。
(吕静、杨丽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思考,2013年4月)诚然,教师这种“霸道”的教学观存在,其一是由于目前的教育机制,但也与教师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的理解偏差有直接联系。
所以,正确理解行为主义理论,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1.行为主义理论梳理西方的行为—联想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系统的理论,受洛克的经验论的影响,重视环境和经验的作用,强调学习中的各种要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个体的行为、或者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们企图发现适合于所有动物(包括人类)的行为学习原理。
在实际工作中,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和对个人或社会性问题的行为治疗,至今仍有其影响。
约翰·华生(John B.Waston,1878)于1913年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
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新行为主义PPT课件
度等方面考查。
第12页/共40页
★三、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模式
•
学习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符号”是有机体对周
围环境的认知,关于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及途径的意义的知
识则是对符号意义的认知(“格式塔”)。
第13页/共40页
(一)期待
期待是有机体关于客观事件 意义,通常是指目标物意义的知识 或信念,既可以是当前习得的,也 可以是过去曾经习得的。
第20页/共40页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 1904-1990)是对当今心 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 主义者。
•
195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
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得
国家科学奖章;1971年,获得美
国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章;1990
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首次设立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个特征,如速度、持续时间等,动物可 逐渐形成有选择性反应。分化的关键因素是强化。
人们根据分化原理学会在特定场合做出特定反应,如在葬礼上表情凝重、话语低 沉。
第29页/共40页
★(三)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
• 1.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 2.条件性强化 • 3.强化的程序
第33页/共40页
★三、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
• (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 (二)言语行为 • (三)社会控制计划
第34页/共40页
(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斯金纳依据操作强化原理,设计了教学机器, 曾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教学机器内置一教学程序,该程序将一门学 科内容分成一系列具有逻辑联系的一组知识项目, 并以问题的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次排列。 学生只有通过了前面的问题,才可以进行下一个 问题或程序。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略论_董秀红
,
,
物身 上 归纳总 结 出来的学 习 行 为 规律 到 底 在 多大 程
、
种科学 哲学的原则和 方法 主 张 科学 的概 念必 须 以 可
收 稿 日 期 : 19 哭〕 n 月 1 日 0 年
,
度上 适 用于 对 人类 自身 的解 释 这 是值 得 怀 疑 实际 上
,
ZJ X )
年第
1
期
。
,
闽江 职 业大 学学 报
闽江 职 业 大 学学 报
2 仪叉 年 第 l )
期
新 行为主义 教育思想略论
董 秀红
提要 关 键词
通 过 对 新行 为 主 义 教 育 忍 怒 几 个 重 要 代 表人 物 的 学 习 和 教 学理 论 的 对 比 分 析 匀 勒 新行 为
, ,
主 义 教 育思 怒 的 发 展 脉络 肯 定 其对 推 动 教 育理 论 和 实 践 发 展 的 重 要 意 义
。
同
时 有些新行为主义 者还 直接 将其理 论 应 用于 教 育领
域 对 教育 教学 理 论 和 实践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 、
的 反过来 凡 用操 作定义 表达 有 机体 内部 因 素的研 究都是可 以 接受 的 新行为 主 义 者 多 少 都 受 到 了这
。
。
,
。
新
,
一观 点的影响 斯 金纳 的立 场更 为 鲜 明 斯 金 纳的心
、
。
(二 ) 在教育领域 较有代表 性 的新 行为 主 义 者 有斯 金
纳 加涅 和布 卢姆等 斯金 纳 是 操 作 主义 的 新 行 为 主
义 者 加涅 的研 究立 场经历 了从 行 为主 义 到 信 息认知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改造主义教育(工具)改造主义教育是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并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康茨、拉茨以及布拉梅尔德,其主要观点如下:①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通过教育为社会成员建设社会新秩序。
②教育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用民主的方法,通过相互协作的教育,达到大多数人都同意的“社会一致”。
③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行为科学使得教育和文化新目的确定成为可能。
④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关注社会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⑤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更容易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的精神。
评价:改造主义强调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工具,但它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2.要素主义教育(知识中心主义理论)要素主义教育是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代表人物:巴格莱、科南特和里科弗,主要观点如下:①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强调要把拥有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并传给下一代。
②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③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④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专心。
⑤重视学业考评和天才教育。
评价:要素主义教育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其某些观点为美国政府所采纳,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能力水平,脱离了生活实际等。
3.永恒主义教育(知识中心主义理论)永恒主义教育成形于20世纪30年代,以赫钦斯、阿德勒等为代表,其具体内容如下: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永恒不变的人性基础上并表现和发展这种人性的教育。
②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人类天性中的共同要素。
教育就是对人的理性的培养,进而引出人类天性中的共同要素。
③永恒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
强调经过理性训练的永恒学科最具有价值。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有一定影响的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它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思想流派。
新行为主义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美国,60年代盛行于美国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
(一)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早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引起了不少人的非难和反对。
在行为主义阵营内部也就出现了一批改造和发展早期行为主义的人物,他们先后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求摆脱这种困境。
例如托尔曼首先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等。
另一方面原因是由于操作主义哲学思潮对新行为主义者的影响。
(操作主义以探讨科学体系的严密性和精确性为宗旨,强调“操作分析”的方法,认为由于测量操作的方式不同,同一客观概念并不总是具有同一的意义。
人类通过科学所能得到的知识,仅仅是人们所进行的种种测量、观察、记录、运算等操作的结果。
)(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托尔曼的目的性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倾向性及受教育的特征,托尔曼指出,“行为所固有的目的和认知,按其定义来说,是完全客观的东西”。
托尔曼认为在整体水平上进行行为的心理分析,就是要推断出介于实验变量与行为变量之间的中介过程,由此提出了“中介变量(S-O-R)”——认知地图。
赫尔的行为原理,他反对华生的S-R公式和托尔曼的行为的目的性与认知性,同意托尔曼的中介变量和整体行为,重视需要和驱力,构建了假设-演绎行为主义。
他把学习定律加以数量化,坚持和发展严格客观的行为主义途径。
斯金纳,作为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发展了巴甫洛夫和桑代克的研究,揭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他设计的用来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装置“斯金纳箱”,被世界各国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广泛采用。
他根据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作用的研究发明了“教学机器”并设计了“程序教学”方案,对美国教育产生过深刻影响,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理论1、教育就是行为塑造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有机体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基于刺激型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基于操作型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
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潮
2、托尔曼的目的性新行为主义
1)主要观点:
不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强烈反对构造主义式的内省 与华生研究行为不同,他将行为分为两种:分子行为和 整体行为,在托尔曼看来,心理学应该研究整体行为 引进“目的行为”概念,他认为所有行为都是由目的引 导的,所有行为都在于达到某种目的,并学会达到一个 目的的手段。 最独特的贡献是他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S-O-R,中 间变量O介于自变量(S)和因变量(R)之间,两种中 间变量是:需求变量-动机,认知变量-能力。 符号学习(学习的符号)-格式塔模式,以学习的认知理 论代替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提出期待位置学习及潜伏学 习的概念,并设计了一系列精巧的实验证明他们。
义
心理学兴起
华生行为 主义心理学
出发点
研究方法
评价
可观察的 事实
客观的 观察法
条件 反射法
言语 报告法
测验法
可观察的事实
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 刺激 内引起机体反应的各种变化
反应 由特定刺激作品于有机体而引起的内隐
与外显的机体变化
行为 由这些简单的机体生理反应组合而成
的一套复杂反应系统
刺激: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内引起 机体反应的各种变化。 反应:有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有机体而引起的内隐或外 显的机体变化 华生将人类的反应分为四类: a:外显的习惯反应 b:内隐的习惯反应 c:外显的遗传反应 d:内隐的遗传反应
习惯:许多连续进行的反应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 连锁反应,再经过多次重复就能不依赖外界刺激而进 行活动,形成习惯、思维活动和动作技能都是习惯, 习惯就是反应系统。
无帮助的观察,即自然观察
观察法
条件反射法 言语报告法 测验法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学原理任凡涛新行为主义教育也是一种比较有影响的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而来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否定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行为科学。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在行为上被揭示出来;人类行为的基本公式是受因果律的支配的刺激—反应,通过它可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发生于变化。
一、教育就是塑造行为认为有机体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基于刺激型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基于操作型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学习过程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
因此,任何行为也都是能够设计、塑造和改变的。
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二、程序教学新行为主义教育家认为,一切有机体的学习过程都表现出非常相似的属性。
采用两种方法去控制学生的行为:1.安排好强化列联义塑造学生的行为。
2.提供强化,使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强度水平上。
基本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三、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及时的和足够数量的强化,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技术。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最有效的控制应该得到工具的帮助,提供积极地强化条件。
即使用依据程序教学理论设计的机械装置—教学机器。
四、教育研究应该以教与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1.观察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的关系,选择和判断教法的有效性2.教育目的行为化后,从学生的行为的改变程度判断教学的效果结构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一、强调教育和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结构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依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儿童的智能发展。
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教育理论才能完美,才能使人的心理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主义教育家认为,知识是人们赋予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结构而构造起来的模式。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在改造主义教育家看来,当今人们正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时期。教育的职责就是要设计并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具有美国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富裕的经济、发展的教育、繁荣的科学和艺术。他们还希望通过教育建“世界民主制度”,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和谐的人类秩序。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3.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改造主义教育家高度评价行为科学,认为行为科学应该成为改造教育的重要基础。在他们看来,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行为科学,以行为科学为指导。
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基于“社会改造”这个目标,改造主义教育家强调首先应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统一于所谓理想社会这一目标,并把社会问题作为中心。主张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要素主义教育家强调指出,学习只有强调“努力”,才能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促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如果有的学生对基本要素的学习不感兴趣,那就要强迫他们学习。
5.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从强调系统的学习和智慧的训练出发,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
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乃至世界学校教育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其教育理论和策略曾被采纳为国家的教育政策。但由于其忽视学生自己的兴趣和身心特点以及能力水平,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学习,加上所编教材脱离学校教育实际,因而受到一些社会和教育界人士的抨击。
三、永恒主义教育
永恒主义教育是提倡复古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哈钦斯、阿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和法国的阿兰等。永恒主义教育理论包含以下要点:
新行为主义教育
加涅 (1916-2002) - )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三.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 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在教育工作中, 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按照“刺激—反应 强化”的程序进行训练, 反应—强化 按照“刺激 反应 强化”的程序进行训练,就 能随意塑造人的行为。 能随意塑造人的行为。 2.提倡程序教学。其基本原则是:积极反应,小步 提倡程序教学。 提倡程序教学 其基本原则是:积极反应, 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3.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通过教学机器的 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 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 运用, 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及时的和足够 数量的强化。 数量的强化。 4.应该把教和学的行为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其目 应该把教和学的行为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应该把教和学的行为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的是选择有效的教法和判断教学工作的效果。 的是选择有效的教法和判断教学工作的效果。
斯金纳( 斯金纳(1904-1990) )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 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 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的奠基者。 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 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 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 斯金纳箱。 斯金纳箱。1950年当选为 年当选为 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 年 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 出科学贡献奖, 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 年获 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 荣誉——国家科学奖。 国家科学奖。 荣誉 国家科学奖
四.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新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行为主义 教育理论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 教育理论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但 新行为主义教育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新行为主义教育具有机械主义的特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行为-groupfive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比较以及在教育中的运用第五小组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20世纪初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有桑代克(Thorndike)、巴甫洛夫(Pavlov)、斯金纳(Skinner)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经典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认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学习过程中强化的重要性。
行为学习理论与英国的联想主义一脉相承,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学习的决定作用,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有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对学习的解释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主义者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其基本观点是:其一,以S-R公式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将一切心理现象归结为S-R联结的形成;其二,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强化,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有四个基本的要素:内驱力(如对赞许的需要)、线索、反应和奖励(或强化),并由此总结出三个学习的基本原理:(1)内驱力演化为动机作用;(2)反应演化为积极反应原理;(3)奖励(或强化)演化为即时强化与反馈。
1.1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人的观点。
1.1.1桑代克的联结论桑代克联结论的基本观点:首先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次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最后联结的形成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
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
(一)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
”所谓联结,是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二)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
加涅:
(1)生平简介
• 从中学时代起,加涅就立志要学习心理 学,将来做一位心理学家。 • 1933年,加涅进入耶鲁大学主修心理 学。1937年他又进入布朗大学攻读研 究生。并改读实验心理学。后来先后 获得了布朗大学的硕士学位和心理学 博士学位。 • 加涅在美国心理学界享有盛誉。曾获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美国心理 学会颁发的“应用心理学奖”。 • 加涅的主要著作有:《学习的条件》、 《教学设计的原理》等
新行为主义 教育思想
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周影 吕星星 解瑜 曾庆云
新行为主义
一、背景 一、背景 二、人物 三、特点 四、影响
一、背
景
旧行为主义特点:
一、否定对有机体内部的研究。 1、研究对象——否认意识,重视行为。 2、研究方法——反对内省法 采用观察、 实验法
二、否认行为的遗传
华生:刺激——反应,①刺激是行为最根本原 因 ② 复杂的行为是由学习形成的,人的任何行为 都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
旧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
■托尔曼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B=f(S、P、 H、T、A)这个中间变量就是有机体的内部因素 ■斯金纳提出了操作主义学习理论R=f(S、A) A就是研究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即“第三变量” ■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不单纯取决于 内力驱动,也不单被环境所摆布,人有自己独特 的认知过程。 ■1954年斯金纳发表的《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 一文被认为是新行为主义思想的宣言书
二、代表 人物
斯金纳 ●生平简介 ●论强化理论 ●论程序教学
加涅 ●生平简介 ●论学习概念、要素、
条件
●论学习过程 ●论学习结果 ●论学习层次
斯金纳:
一.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第一讲 行为主义
华生根据反应能否直接观察到及反应的发生是否为习得的这两个标 准,将反应分为四类: (1)外显的习惯反应:后天习得并表现于外的反应活动,如踢球、 做家务、人际交往等; (2)内隐的习惯反应:后天习得但必须借用仪器或实验的帮助才 能观察到的反应活动,如思维、条件反射引起的体内腺体分泌等; (3)外显的遗传反应:不学而能并表露于外的反应活动,包括个 体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如抓握、躲闪等,以及在恐 惧、愤怒和愉快状态中所见到的那些情绪反应; (4)内隐的遗传反应:不学而能又难以观察到的个体内部反应活 动,包括生理学所详加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 以及诸如此类的体内反应,要观察到这些复杂反应,就需借助仪器 和实验的帮助。
(2)在巴甫洛夫的研究工作中,总是严格遵循 三个最重要的原则: 决定论原则 分析与综合原则 结构性原则
(3)分析器学说:
在结构上,分析器由三部分组成: 分析器的外周部分 分析器的传导部分 分析器的大脑皮质部分 按其活动的性质,分析器可以分为外向分析器:感知外 部世界的影响,包括:视觉分析器、听觉分析器、嗅觉 分析器、味觉分析器、皮肤分析器等 内向分析器:感知内部世界的影响,包括:内脏分析器、 平衡分析器、运动分析器等 大脑两半球就是分析器的汇总与总合,是有机体的外部 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巨大分析器
(4)人格论:
华生认为,要完整地观察个体的行为,就必须用人格化的情境下的活 动情形去观察。 他认为,人格乃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我们所有的各种习惯系统的最 终产物。 在华生看来,所有人的资质在出生时都是相同的,但由于生活环境和 所受教育不同,不同的人便形成各种不同的习惯系统,如宗教、婚姻 等。但各个习惯系统所占的地位是不同的,对人格的分类和对个人的 人格判断,是以占优势的习惯系统为根据的。 人的一生中,幼年和少年时期是各种习惯系统的形成时期,也是人格 变化发展最快的时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的习惯系统不断形成,旧的习惯年复一年地消失。 一般说来,到十三四岁后,其习惯系统已基本确立,除非发生新的强 烈的刺激,否则其人格是很难有所改变的。 华生认为,人格改变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一个人的环境,使他在新的 环境中不得不养成新的习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