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考试题(无答案)

检测考试题(无答案)
检测考试题(无答案)

检测试题

1.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集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和高于℃、大气压低于 kpa和高于 kpa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定点采样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台设置1个采样点,台设置2个采样点,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3.实验室检测尽可能采用和的方式来证明样品收集方法的正确性,并证明样品的完整性。

4.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同时、同

时。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5.气相色谱固定相可分为和_ 两类。

6.蒸汽和气溶胶共存时可采用 , , , 方法采样。

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由 ,原子化器, , 等部分组成。其中火焰原子化器包括 , , 三部分组成。

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有 , ,,,

9. 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1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的劳动者从事其所职业禁忌的作业。

11.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和

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12.职业卫生专职技术人员同时在两个以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从业的,责令改正,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处万元以下罚款,对职业卫生专职技术人员处万元以下罚款。

13.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的标准号是。

14.个体采样中采样数量的确定,不能确定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工作岗位不足6名时,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6人,采样对象数人,劳动者7~9人,采样对象数人,劳动者10~14人,采样对象数人,劳动者15~26人,采样对象数人,劳动者27~50人,采样对象数人,劳动者>50人,采样对象数人。

1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同时采取和两种方式。

16.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并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配戴。

17.用人单位应及时将及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劳动者。

18.职业危病害的建设项目,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审核。

19.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20.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

21.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的方针,施行。

22.设计单位应当对其编制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和

负责。

23.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和。警示说明应当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4.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25.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缴纳,用人单位还应通过、、或其他有效方式告知劳动者工伤范畴、工伤申报流程及工伤保险待遇等相关内容。

26.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负责。

27.根据气溶胶形成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可分成、、和

28.有泵型采样法包括:、、。

29.空气监测的类型:、、、。

30.采样点数目的确定:一个有代表性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个点,4-10台设个点,10台以上至少设个点。

31.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的采样,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存在情况,或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以和为主。

32.现场采样和检测要具有、、。

33.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产业系统前三位是、、。

34.在高温作业下的重体力劳动者,容易引起体温调节和的改变。

35.职业卫生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坏进行、、和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和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护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

36.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制包括、。

37.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特点:、、、。缺点:

二选择题(每题1分)

1.《职业病防治法》于( )起正式施行。

A、2001年11月1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5月12日。

2.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A.职业病危害

B.职业危害

C.职业危害因素

D.职业卫生危害

3.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负责。

A.真实性

B.合法性

C.合理性

D.实用性

4.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A 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B 粉尘、毒物和噪声

C 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

D 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6.气溶胶态化学物质的采样方法常用的有()

A.滤料采样法

B.冲击式吸收管法

C.多孔玻板吸收管法

D.浸渍滤料法

7.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培训,遵守职业

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A、技术

B、技能

C、安全

D、职业卫生

8.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

A 审核

B 审查

C 评审 D验收

9.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

A安全区 B、危险区 C、泄险区D、隔离区

10.用人单位未按照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安全监管部门将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给予罚款,依据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罚款上限由原来的二万元上调至()元。

A、三万元

B、五万元

C、八万元

D、十万元

11.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包括()

A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培训资料,“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

B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及接触人数;

C防护设施、救援设施,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D检测评价报告;

E健康检查资料、;

F职业安全卫生许可证相关资料;

12.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 )

A.1-5毫米

B.1-5微米

C.1-5纳米

D.1-5厘米

13.关于粉尘分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越长,被人体吸收的机会越多

B.粉尘粒子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容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越大

C.小粒子表面的自由基活性比大粒子低

D.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有滤膜溶解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

14.确定工作场所定点采样点数目说法正确的是:()

A.移动式产尘设备按经常移动范围的长度设点,20米以下设1个点,20米以上在装、卸处各设1个采样点。

B.皮带长度在10m以下者,设1个采样点;10m以上者在皮带头、尾部各设1个采样点。

C.在集中控制室内,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操作岗位也不得少于1个采样点

D.一个厂房内有多台同类产尘设备生产时,3台以下者选1个采样点,4-10台选

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者,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15.关于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级应在综合评估生产性粉尘的健康危害、劳动者接触程度等的基础上进行

B.劳动者接触粉尘的程度应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劳动者接触粉尘的作业时间和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综合判定

C.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的权重数

D.游离二氧化硅含量(M)大于80%的权重数为4

16.大气中有毒物质存在状态是():

A.气态

B.蒸汽

C.气溶胶

D.液态

17. 致热效应产生的方式主要包括:()

A生物组织在高频电磁场中,由于极性分子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

B传导电流生热;

C介质损耗生热。

18.高温作业场所是指()的作业场所。

A. 室温超过30℃, 相对湿度超过80%

B. 室温超过35℃, 相对湿度超过80%

C. 室温超过35℃, 相对湿度超过85%

D. 室温超过30℃, 相对湿度超过85%

19. 中暑是高温作业环境下作业人员发生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疾病的总称。当作业地点气温( )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

A.≥36℃

B.≥37℃

C.≥40℃

D.≥41℃

20.物理因素包括()

A 高温 B高气压

C低气压 D局部振动

21.建设单位应当会同设计单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进行完善,对其()负责。

A真实性; B合法性;

C实用性; D完整性;

22.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A职业病报告病例总量大且呈明显上升趋势

B群发性职业病事件不断发生

C职业病危害种类多、发布广,超标情况严重

D大多数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基础薄弱

E监督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23.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分类()

A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B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C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4.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的种类包括( )

A上岗(前)医学检查

B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一般周期为1年)

C离岗时健康检查

D应急医学检查

25.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应急医学检查()

A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适应症状的;

B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

C发生职业性传染病,与传染源可能有接触的人群

26.以下光度法为吸光光度法的有()

A可见光分光光度发 B荧光分光光度法 C红外分光光度法 D紫外分光光度法27.常用的紫外光源有()

A钨灯 B氘灯 C氢灯 D卤钨灯

28.关于采样的描述,一下正确的是()

A挥发性大的吸收液采样要补充吸收液至原来体积

B防护设施失效、人为影响因素等时不能进行采样

C工作场所气温为21℃,气压为97.8kpa时,不用进行体积换算。

D每次采样前可以不用检查采样系统的气密性

29.以下气体中能用于气相色谱的载气的有()

A氩气 B二氧化碳 C 一氧化氮 D氢气

30.下列哪种检测器是火焰光度检测器()

A ECD

B TCD

C FI

D D FPD

三判断题(每题1分)

1.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可以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2.呼吸性粉尘是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离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

3.5μm粉尘粒子的采集效率为50%,简称呼尘。()

3.滤膜采样法采样之后,取出滤膜,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置于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4.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只需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无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

5.未按规定实行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工作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的用人单位可以并处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6.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测结果、处理结果和职业病诊疗。()

7.WBGT指数是被测点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和黑球温度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加权以后得出的数值,单位也用℃表示。()

8.工伤也属于职业病的范畴。()

9.非稳态噪声是指声级波动大于3dB(A)的噪声,包括起伏噪声和间歇噪声。间

歇噪声需测量2~8h等效连续A声级或测量每个时段的A声级,计算8h等效连续

A声级。()

10.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

粒,是严重危害职工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11.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

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进行控制效果评价。()

12.职业接触限值既适用于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常规工作制,也适用于非

常规工作制。()

13.尘肺病依然是我省最严重的职业病。()

14.在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时,制定有twa和stel 的有害物质,必须同时

监测twa和stel,而且,都必须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15.在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时,制定有MAC的有害物质,只需要进行MAC的

监测。()

16.对于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工作场所,也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和测量

的等效声级,按照接触时间减半噪声接触限值增加3dB(A)。()

17.同一物质,浓度不同,其吸收曲线的形状和λmax的位置也不同,在同一波长

下吸光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18.分光光度计狭缝宽度的选择时要以增加狭缝宽度时样品的吸光度不再减少为

准,一般来说,狭缝宽度是样品吸收峰半宽度的十分之一。()

19.判断题:气相色谱仪即可分析低含量的气、液体,亦可分析高含量的气、液

体,但是高含量的样品的分析受组分含量的限制。()

20.气相色谱仪即可分析低含量的气、液体,亦可分析高含量的气、液体,但是

高含量的样品的分析受组分含量的限制。()

1、有泵型采样法包括: / / (p11)

2、修约0.17650成三位有效数字为

2.在液体吸收法中适用于采集气态和雾态气溶胶的方法有:()(p16)

A.大型气泡吸收管

B.小型气泡吸收管

C.多孔玻板吸收管

D.冲击式吸收

评价考试题(已删改)

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的标准号是。

9.噪声的测量: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每个区域内,选择个测点,取平均值。

10.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或

12.生产性粉尘按照粉尘的性质可分为()、()、()。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 3.11)

1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分为、、三个等级,资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自起施行。

25..设计单位应当对其编制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和

负责。

26.根据评价的对象、评价的时机和评价的目的不同,职业病危害评价可分为、和三类。

27.建设项目包括和、项目。

28.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作出的综合评价。

29.职业病危害评价遵循、、、的原则,贯彻落实、的方针。

30.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

31.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

并采取有效的和减措施。

32.按照防护功能个体防护装备可以分为、、、、、、等不同功能的个体防护用品。

33.局部通风可分为和两大类。

34.在总结粉尘危害控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

八字方针。

36.根据粉尘组成成分的化学特性和含量多少可以将粉尘分为和两类。

37.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

选择题

4.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是()

A.>60C

B. >200C 8

C. >250C

D.≥250C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

5.低温作业是指()。

A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0℃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1℃

C 作业场所平均气温≤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5℃

6.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

A 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C 事故通风装置

D 密闭设施。

10.(AB)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应急健康检查

A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职业中毒症状

B劳动者在过程中出现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

C劳动者突然患重感冒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

25.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应急医学检查( ABC )

A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适应症状的;

B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

C发生职业性传染病,与传染源可能有接触的人群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

12.下列属于常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的有( AD )

A.检查表法

B.系统工程分析法

C.检测、检验法

D.风险评价法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 7.评价方法)是ACD吗

13.选择类比工种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BCD )

A.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

B.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

C.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

D.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

14. 关于粉尘溶解度与其危害性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粉尘溶解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的关系,因粉尘作用性质不同而异

B.主要呈化学毒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增强

C.主要呈机械刺激作用的粉尘,随溶解度的增加其危害作用减弱

D.一些矿物粉尘,如石英,在体内难以溶解,故危害较低

15.噪声控制的具体措施有( ABCD )

A.隔声

B.消声

C.吸声

D.隔振降噪

16.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可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将处以(ABCD )

A.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

B.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C.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D.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六章第八十条)

17.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 A )

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警示标识

C.警示说明

D.警示语言

18.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 A )

A.发现就业禁忌症,建立健康档案

B.发现临床病变

C.评价作业环境卫生状况

D.对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量评价

19.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 ABCD )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A.职业史

B.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C.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D. 职业病诊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七条)

10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 ABCDE )。

A.劳动者的职业史

B.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C.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D.劳动者的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E.劳动者的既往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七条)

20.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包括哪些内容(ABCDEF)

A建设项目概况

B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的分析和评价

C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类型分析

D对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分析的评价

E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建议

F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结论

22.活性炭管的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AC )

A.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

B.吸附容量大,水的影响大

C.吸附容量大,水的影响小

D.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

28.用人单位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时,应该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下列文件、资料。(ABC)

A.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B.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

C.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D.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五条)

29.用人单位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B )内进行申报。

A.15天

B.30天

C.60天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八条)

30.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对象包括(ABC)

A.新录用劳动者

B.转岗劳动者

C.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劳动者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判断题

1.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

2.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共同承担。( )

4.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

5.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

6.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dB(A)的作业叫做噪声作业。(×)

7.对未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化学有害因素,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倍数值叫漂移限值。(×)满足PC-TWA

12.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13.从事使用高毒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4.职业接触限制为长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有害物质采样。(×)

1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1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同时采取电子数据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劳动者在100人以下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只需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无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

17.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时,用人单位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

20.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测结果、处理结果和职业病诊疗。(√)

计算题

1.如图集气罩的入口的面积为0.6mX0.3m,风速为0.75m/s,到下面工件的距离为0.4m,计算出口的风量。

评价练习题(已删改)

一填空题

5.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7.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

8.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10.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

11.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1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资质有不少于25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乙级资质有不少于20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丙级资质有不少于10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

17.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依法独立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

25.标准采样体积指在气温为 20 ℃,大气压为101.3 kPa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换算公式为:

27.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29.某机加工企业同一厂房内有10台同类的焊接机,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进行现场采样时应设置 2 个采样点。

30.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时,在流动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一个采样点。

31.个体采样中采样数量的确定,能确定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

的劳动者时,工作岗位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3~5人,

采样对象数2人,劳动者6~10人,采样对象数3人,劳动者>10人,采样

对象数4人。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159 -2004)

33.高温危害评价中接触时间率是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和 8h的比率。

37.手传振动的测量,按照生物力学坐标系,分别测量三个轴向振动的频率计权加速度,取最大值作为被测工具或工件的手传振动值。

38.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应当阐明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39.向大气排放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应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

40.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

42.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 30% 。

43.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 1.2m ,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 4m 。如低于 4m 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44.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

45.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47.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

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51.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少于12次/h。

52.局部通风设施包括排风罩、通风管道、通风机和净化装置等。

53.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

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

54.工厂中噪声源很多,概括起来分为三类: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

55.消除噪声污染的根本途径是减少机器设备本身的振动和噪声。

二选择题

6.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下列( ABD )项属于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职业卫生义务。

A.正确使用和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B.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C.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D.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及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五条)

8.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C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职业病病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章第三十四条)

9.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其职业接触限值应采用( A )。

A MAC

B PC-TWA

C PC-STEL

D 参考相应的毒理作用分析

13.以下空气采样材料不属于采样滤料是( D )

A微孔滤膜 B 超细玻璃纤维滤膜 C 过滤乙烯滤膜 D、活性炭管

14.采样效率是评价空气收集器采样性能的指标,平均采样效率要求不小( C )

A. 80%

B. 85%

C. 90%

D. 95%

15.毒物警报值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一般设置为( D )。

A 1/2MAC

B 1/2PC-STEL

C PC-TWA

D MAC、PC-STEL或超限倍数相对应的值

16.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生活室不包括以下那一种。( C )。

A 休息室

B 食堂

C 洗衣房

D 厕所

19. 常用的隔热方法主要有(AB )

A.热绝缘

B.热屏挡

C.通风

D.局部降温

20. 化学毒物的净化措施主要有(ABD )

A.燃烧法

B.冷凝法

C.掩埋法

D.吸附法

21.不属于噪声控制技术措施的是( D )

A、控制噪声源

B、控制传播途径

C、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D、职业性健康检查

22.可导致白血病的有机溶剂是 ( D )

A 正己烷

B 甲苯

C 三氯乙烯 D苯

三判断题

1.呈气体、蒸汽、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2.日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3.棉尘病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中尘肺的一种。(× )

5.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 ( √ )

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 √ )

9.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 )

11.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 × )

12.热加工厂房的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呈0-45度夹角。 ( × )

13.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一般分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一般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轻微的职业病危害项目。 ( × )

四计算题

1.某车间某工种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时间8h。据调查劳动者工作中接触乙酸乙酯(PC-TWA为200mg/m3)状况为:300 mg/m3,接触3小时;60 mg/m3,接触2小时;120 mg/m3,接触3小时。根据上述情况,请分析判断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是否符合卫生学要求,要求说明理由。

答:(1)该工种劳动者每工作班接触乙酸乙酯浓度为:

TWA=(C1T1+C2T2+C3T3)/8=(300×3+60×2+120×3)÷8=172.5(mg/m3)

小于PC-TWA(200mg/m3)因此该工种劳动者接触乙酸乙酯水平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符合要求。

3.某箱包生产企业工人接触苯的情况为:10mg/m3,接触2h;15mg/m3,接触1h;8mg/m3,接触4小时。计算该工人一个工作日内接触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答:TWA=(C1T1+C2T2+C3T3)/8=(10×2+15×1+8×4)÷8=8.375(mg/m3)

4.经过对某加油站职业卫生现场调研得知,某加油工每天工作12h;某日对其接触溶剂汽油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结果如下:8:00~10:00 为200mg/m3;

10:00~13:00为100mg/m3;

13:00~18:00为150 mg/m3;

18:00~20:00为结账时间,不接触,

请计算并判定其结果是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答:TWA=(C1T1+C2T2+C3T3)/8=(200×2+100×3+150×5)÷8=181.25

TWA计算结果为181.25mg/m3<300 mg/m3;同时各个点STEL<450 mg/m3,分析认为该岗位溶剂汽油接触情况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20.职业病危害告知方式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附带签订岗位危害告知书在劳动岗位上粘贴醒目的危害告知卡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培训。

20.体检资料可有查看。

52.强酸强碱车间应设置

53.高毒警示标识包括

职业卫生评价练习题

填空题

2.职业病危害按照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可分为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和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3.用人单位应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用人单位还应通过公告栏、合同、书面通知或其他有效方式告知劳动者工伤范畴、工伤申报流程及工伤保险待遇等相关内容。

4.在岗期间开展定期健康监护的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

5.尘肺病患者离岗后需进行随访医学检查。

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标准号是GBZ

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的标准号是GBZ

9.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的方法有类比法、对照经验法、系统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

10.假设某企业7名焊接岗位操作工能够确定是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

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在对其进行个体采样时,应选定 3 名操作工作为

采样对象。在不能够确定是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

1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主要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编制及评审阶段。

15.评价监测时,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

选择题

16.属于法定职业病的是(A B)

AⅠ期的矽肺合并结核B森林性脑炎

C肝Ca D白内障

17.类比企业调查的内容(A)

A职工的健康查体情况B当地夏季温度的变化、

C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

18.下列职业病危害因素中,能够导致职业肿瘤的是(A)

A石棉尘B木粉尘 C H2S D苯系物

19.关于最高允许浓度的检测,正确的是(C)

A用某一工人工作地点检测B采样不少于15分钟

C用定点的短时间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D将收集器的进气口安装在劳动者呼吸带1m处

20.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在(A )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A.初步设计

B.停工验收

C.试生产

D.投产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第十八条)

21.用人单位必须采用职业病防护(B)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A设备B设施C办法D措施

22.劳动者享有下列哪项职业卫生保护权利(C)

A获得技术资料中卫生防护的专项保护

B获得职业健康检查

C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住宿饮食等条件

D获得劳动奖金

23.劳动者的职业病诊断可以在(C)诊断

A所在地省会城市B所在地县级市C本人户籍所在地D本用人单位

24.短时间采样是指采样时间不超过(B)min的采样

A 30

B 15

C 25 D60

25.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A)

A工作地点B作业地点C主要地点D全部地点

26.以下不属于气象条件的项目(A)

A风向B温度C湿度D风速热辐射

27.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在15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C)

A重新营业B劳动人员增加

C工艺流程改变D更换作业人员

28.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者生产劳动过程的(B)问题

A劳动强度B卫生C劳动者D防病治病

29.下列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的是(D)

A单独性B分类性C规范性D科学性

30.下列措施中属于预防慢性铅中毒的二级措施(C)

A控制熔铅温度B上岗前查体C健康检查D定期检测铅浓度

31.用人单位不得安排(ABCD )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A、未成年工

B、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

C、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

D、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

32.确定工作场所定点采样点数目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移动式产尘设备按经常移动范围的长度设点,20米以下设1个点,20米以上在装、卸处各设1个采样点。

B.皮带长度在10m以下者,设1个采样点;10m以上者在皮带头、尾部各设1个采样点。

C.在集中控制室内,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操作岗位也不得少于1个采样点

D.一个厂房内有多台同类产尘设备生产时,3台以下者选1个采样点,4-10台选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者,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33.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产生有害因素(AB )的生产过程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

A.放散热

B.有害气体

C.噪声

D.振动

34.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和危害特点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ABCD )

A.冲洗喷淋设备

B.应急撤离通道

C.泄险区

D.风向标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题一及标准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设,,A B C 是随机事件,且AB C ?,则( )。 (A)C A B ?U (B) A C ?且B C ? (C)C AB ? (D) A C ?或B C ? 2、某工厂生产某种圆柱形产品,只有当产品的长度和直径都合格时才算正品,否则就为次品,设A 表示事件“长度合格”,B 表示事件“直径合格”,则事件“产品不合格”为( )。 (A)A B U (B) AB (C)AB (D) AB 或AB 3、已知()0.6,()0.8,()0.6P A P B P B A ===,则()P A B =( )。 (A)0.4 (B) 0.5 (C)0.6 (D) 0.7 4、在下述函数中,可以作为某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的为( )。 (A)21()1F x x = + (B) 11 ()arctan 2 F x x π=+ (C)1(1),0 ()20, 0x e x F x x -?->?=??≤? (D) ()()x F x f x dx -∞=?,其中()1f x dx +∞-∞ =? 5、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分别为()f x 和()F x ,则( )。 (A)0()1f x ≤≤ (B)()()P X x F x == (C)()()P X x F x =≤ (D) ()()P X x f x == 6、设随机变量~(0,1)X N ,则方程2240t Xt ++=没有实根的概率为( )。 (A)1)1(2-Φ (B))2()4(ΦΦ- (C))2()4(---ΦΦ (D))4()2(ΦΦ- 7、设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X Y 的联合分布律为 已知事件{0}X =与{1}X Y +=相互独立,则( )。

主体结构检测测试题

主体结构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所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1分)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规程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的( B )检测。A.表面硬度 B.抗压强度 C.表面强度 D.抗折强度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中指的普通混凝土系主要由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和水配置的密度为( D )Kg/m3的混凝土。 A.2000~2400 B.2200~2800 C.2400~2800 D.2000~2800 3.回弹法检测构件混凝土强度时的一个检测单元称为( B )。 A.测点 B.测区 C.测域 D.以上均不对 4.由测区的()值和()值通过测强曲线或强度换算表得到的测区现龄期混凝土强度值称为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D ) A.最大,最小 B.平均,最小 C.最大,碳化深度 D.平均,碳化深度 5.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B )的构建中的混凝土强度值。A.90% B.95% C.99% D.% 6.《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中一般用( D )符号表示碳化深度值。 A.R B.S C.f D.d 7.《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中一般用符号S表示下列( C )参数。A.碳化深度 B.测区强度修正量 C.标准差 D.回弹值 8.回弹仪除应符合《回弹仪》GB/T9138的规定外,在弹击时,弹击锤脱钩瞬间,回弹仪的标称能量应为( A )J。 A. B.3.207 C. D. 9.用于率定回弹仪的钢砧的洛氏硬度HRC应为( B )。 A.50±2 B.60±2 C.70±2 D.80±2 10.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回弹仪的率定值应为( C )。 A.80±1 B.60±1 C.80±2 D.60±2 11.数字式回弹仪的数显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不应超过( A )。 A.1 B.1.5 C.2 D.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已知P(A)=0.3,P(A+B)=0.6,则当A 、B 互不相容时,P(B)=___________,而当A 、B 相互独立时,P(B)=__________。 2、已知X ~),(p n B ,且8E X =, 4.8D X =, 则n =__________,X 的最可能值为__________。 3、若)(~λP X ,则=EX ,=DX 。 4、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ηξ的分布律为: 则η的边缘分布_____________,ξ,η是否独立?_____________(填独立或不独立)。 5、设12(,,,)n X X X 是来自正态总体2(,)N μσ的一组简单随机样本,则样本均值11()n X X X n = ++ 服从__________。 6、设一仓库中有10箱同种规格的产品,其中由甲、乙、丙三厂生产的分别为5箱、3箱、2箱,三厂产品的次品率依次为0.1, 0.2, 0.3, 从这10箱中任取一箱,再从这箱中任取一件,则这件产品为次品的概率为 。 7、设连续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密度为1 -1 ()1 010 x x x x x ?+≤

3、随机变量Y X ,相互独立必推出Y X ,不相关。( ) 4、已知θ 是θ的无偏估计,则2 θ 一定是2θ的无偏估计。( ) 5、在5把钥匙中,有2把能打开门,现逐把试开,则第3把能打开门的概率为 0.4。( ) 三、选择题。 1、某元件寿命ξ服从参数为λ(11000λ-=小时)的指数分布。3个这样的元件使用1000小时后,都没有损坏的概率是 (A )1e -; (B )3e -(C )31e --(D )13e - 2、设X 的分布函数为)(x F ,则13+=X Y 的分布函数()y G 为 (A ) ()3 131- y F (B )()13+y F (C )1)(3+y F (D )?? ? ??- 313 1y F 3、设随机变量(3,4)N ξ ,且()()P c P c ξξ≤=>,则c 的取值为() (A )0; (B )3; (C )-3; (D )2 4、设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 和Y 的方差分别为4和2,则随机变量32X Y -的方差是()。 (A )8; (B )16; (C )28; (D )44 5、设B A ,满足1)(=B A P , 则有( ) (A )A 是必然事件 (B )B 是必然事件 (C )Φ=?B A (D ))()(A P B P ≤ 四.据某医院统计,心脏手术后能完全复原的概率是0.9,那么在对100名病人实施手术后,有84至95名病人能完全复原的概率是多少? (Ф0(1.67)=0.9525, Ф0(2)=0.9773) 五、设总体ξ的概率密度为0 (,)0x e x x λλ?λ-? >=? ?当其它,其中0λ>,试求参数λ的 最大似然估计量。 六、若已知某地幼儿身高总体的标准差7()cm σ=,现从该地一幼儿园中抽查了9名幼儿,测得身高()cm 为:115,120,131,115,109,115,115,105,110,试求总体期望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1)若已知幼儿身高分布为正态分布;(2)若幼儿身高分布未知。 七、证明:对于任何的随机变量ξ,都有22()D E E ξξξ=-。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设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则P{X=1}=( 0 ). 2、袋中有50个球,其编号从01到50,从中任取一球,其编号中有数字4的概率为(14/50 或7/25 ). 3、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P{X=k}=C(2/3)k ,k=1,2,3,4,则C=( 81/130 ). 4、设X 服从N (1,4)分布,Y 服从P(1)分布,且X 与Y 独立,则 E (XY+1-Y )=( 1 ) ,D (2Y-X+1)=( 17 ). 5、已知随机变量X ~N(μ,σ2 ),(X-5)/4服从N(0,1),则μ=( 5 );σ=( 4 ). 6 且X 与Y 相互独立。 则A=( 0.35 ),B=( 0.35 ). 7、设X 1,X 2,…,X n 是取自均匀分布U[0,θ]的一个样本,其中θ>0,n x x x ,...,,21是一组观察值,则θ的极大似然估计量为( X (n) ). 二、计算题(每题12分,共48分) 1、钥匙掉了,落在宿舍中的概率为40%,这种情况下找到的概率为0.9; 落在教室里的概率为35%,这种情况下找到的概率为0.3; 落在路上的概率为25%,这种情况下找到的概率为0.1,求(1)找到钥匙的概率;(2)若钥匙已经找到,则该钥匙落在教室里的概率. 解:(1)以A 1,A 2,A 3分别记钥匙落在宿舍中、落在教室里、落在路上,以B 记找到钥匙.则 P(A 1)=0.4,P(A 2)=0.35,P(A 3)=0.25, P(B| A 1)=0.9 ,P(B| A 2)=0.3,P(B| A 3)=0.1 所以,49.01.025.03.035.09.04.0)|()()(3 1 =?+?+?== ∑=i i i A B P A P B P (2)21.049.0/)3.035.0()|(2=?=B A P 2、已知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其中λ>0为已知参数.(1)求常数A; (2)求P{-1<X <1/λ)}; (3)F(1). ?? ?? ?<≥=-0 00)(2x x e A x f x λλ

主体结构检测考试试题

一.填空 1、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检测、地基及基础检测、主体结构检测、室内环境检测、 建筑节能检测、钢结构检测、建筑幕墙检测、建筑门窗检测、建筑智能系统检测等。 2、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数据与结论的真实性、规范性与准确性负法律责任 3、环境条件记录应包括环境参数测量值、记录次数、记录时间、监控仪器编号、记录人签名等、 4、用于工程检测的回弹仪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及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 5、回弹仪累计弹击次数超过 6000 次时应送检定单位检定。 6、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时,混凝土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 7、检测混凝土强度就是,如果采用钻芯修正,直径100㎜的混凝土试件,钻取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若采用直径小于70㎜的芯样,则数量不应少于9个。 8、碳化深度值测量时,采用浓度为 1% 的酚酞酒精溶液。 9、非金属超声检测仪如在较长时间内停用,每月应通电一次,每次不少于 l h。 10、平面换能器的工作频率宜在50~100kHz范围以内。 11、测量回弹值应在构件测区内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面各弹击8个点。超声波单面平测时,可在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测点之间弹击16个点,每一测点的回弹值测读精确至1。 12、钻芯法对结构混凝土造成局部损伤,就是一种微(半)破损的现场检测手段。 13、钻芯机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操作灵活、固定与移动方便,并应有水冷却系统。 14、抗压试验的芯样试件宜使用标准芯样试件,其公称直径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也可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但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15、当用钻芯法确定单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对于较小的构件,有效芯样构件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当用于钻芯修正时,标准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6个,小直径芯样试件数量宜适当增加。 16.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H/d)宜为1、00。 17、芯样试件内不宜含有钢筋,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标准芯样试件,每个试件内最多只允许有2根直径小于10mm的钢筋。 18、比较成熟的拔出法分为预埋或先装拔出法与后装拔出法两种。 19、拔出仪显示仪表的正常使用环境为4~40℃。 20、后装拔出法强度计算时,当构件3个拔出力中的最大与最小拔出力与中间值之差均小于中间值的15%时取最小值作为该构件拔出力计算值。 21、构件的结构性能载荷试验,按其在被测构件或结构上作用载荷特性的不同,可分为静荷载试验

概率统计试题库及答案

、填空题 1、设 A 、B 、C 表示三个随机事件,试用 A 、B 、C 表示下列事件:①三个事件都发生 ____________ ;__②_ A 、B 发生,C 3、 设 A 、 B 、C 为三个事件,则这三个事件都不发生为 ABC; A B C.) 4、 设 A 、B 、C 表示三个事件,则事件“A 、B 、C 三个事件至少发生一个”可表示为 ,事件“A 、B 、 C 都发生”可表 示为 , 5、 设 A 、 B 、 C 为三事件,则事件“A 发生 B 与 C 都不发生”可表示为 ________ 事__件; “A 、B 、C 不都发生”可表 示为 ____________ ;_事_ 件“A 、B 、C 都不发生”可表示为 ____ 。_(_ABC ,A B C ;A B C ) 6、 A B ___________ ;__ A B ___________ ;__A B ___________ 。_(_ B A , A B , A B ) 7、 设事件 A 、B 、C ,将下列事件用 A 、B 、C 间的运算关系表示:(1)三个事件都发生表示为: _______ ;_(_ 2)三 个 事件不都发生表示为: ________ ;_(_ 3)三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表示为: _____ 。_(_ ABC , A B C , A B C ) 8、 用 A 、B 、C 分别表示三个事件,试用 A 、B 、C 表示下列事件: A 、B 出现、C 不出现 ;至少有一 个 事 件 出 现 ; 至 少 有 两 个 事 件 出 现 。 ( ABC,A B C,ABC ABC ABC ABC ) 9、 当且仅当 A 发生、 B 不发生时,事件 ________ 发_生_ 。( A B ) 10、 以 A 表 示 事 件 “甲 种 产 品 畅 销 , 乙 种 产 品 滞 销 ”, 则 其 对 立 事 件 A 表 示 。(甲种产品滞销或乙种产品畅销) 11、 有R 1, R 2 , R 3 三个电子元件,用A 1,A 2,A 3分别表示事件“元件R i 正常工作”(i 1,2,3) ,试用 A 1,A 2,A 3表示下列事件: 12、 若事件 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 B 发生,则称事件 B _____ 事_件 A 。(包含) 13、 若 A 为不可能事件,则 P (A )= ;其逆命题成立否 。(0,不成立) 14、 设A、B为两个事件, P (A )=0 .5, P (A -B )=0.2,则 P (A B ) 。(0.7) 15、 设P A 0.4,P A B 0.7,若 A, B 互不相容,则P B ______________ ;_若 A, B 相互独立,则P B _______ 。_(_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库 不发生 _________ ;__③三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2、 设 A 、B 、C 为三个事件,则这三个事件都发生为 _______________ 。_(__A_BC , ABC , A B C ) ;三个事件恰有一个发生 为 ABC; ABC ABC ABC )。 ;三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为 事件“A 、 B 、C 三事件中至少有两个发生”可表示为 。( A B C , ABC , AB BC AC ) 三个元件都正常工作 ;恰有一个元件不正常工作 至少有一个元件 正常工作 。( A 1 A 2 A 3, A 1A 2 A 3 A 1 A 2A 3 A 1A 2A 3,A 1 A 2 A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 凤呜大王* 模拟试题一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 1、已知P(A) = 0.92, P(B) = 0.93, P(B|A ) = 0.85, 则P(A|B ) = 。 P( A ∪B) = 。 3、一间宿舍内住有6个同学,求他们之中恰好有4个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份的概率: ;没有任何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份的概率 ; 4、已知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 ()1/4, 020,2 x Ae x x x x ??

8、设总体~(0,)0X U θθ>为未知参数,12,,,n X X X 为其样本, 1 1n i i X X n ==∑为样本均值,则θ的矩估计量为: 。 9、设样本129,, ,X X X 来自正态总体(,1.44)N a ,计算得样本观察值10x =, 求参数a 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 二、 计算题(35分) 1、 (12分)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 1, 02()2 0, x x x ??≤≤?=???其它 求:1){|21|2}P X -<;2)2 Y X =的密度函数()Y y ?;3)(21)E X -; 2、(12分)设随机变量(X,Y)的密度函数为 1/4, ||,02,(,)0, y x x x y ?<<??

概率统计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中国计量学院2011 ~ 2012 学年第 1 学期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课程考试试卷B 开课二级学院: 理学院 ,考试时间: 2011 年 12_月26 日 14 时 考试形式:闭卷√、开卷□,允许带 计算器 入场 考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1.某人射击时,中靶的概率为4 3 ,若射击直到中靶为止,则射击次数为3的概率为( ). (A) 43412?)( (B) 343)( (C) 41432?)( (D) 34 1)( 2.n 个随机变量),,3,2,1(n i X i =相互独立且具有相同的分布并且a X E i =)(,b X Var i =)(,则这些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值∑= =n i i X n X 1 1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 (A ) a ,2n b (B )a ,n b (C)a ,n b 2 (D )n a ,b 3.若100张奖券中有5张中奖,100个人分别抽取1张,则第100个人能中奖的概率为( ). (A) 01.0 (B) 03.0 (C) 05.0 (D) 0 4. 设 )(),(21x F x F 为两个分布函数,其相应的概率密度)(),(21x f x f 是连续函数,则必为概率密度的是( ). (A) )()(21x f x f (B))()(212x F x f (C))()(21x F x f (D) )()()()(1221x F x f x F x f + 5.已知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0,00 ,)(22 22x x e a x x f a x ,则随机变量X Y 1 = 的期望 =)(Y E ( ).

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要点

浅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现场检测方法及要点 一、背景 领航城领翔华府B区工程位于深圳市航城大道与州航路交界处的西北侧,由两层地下室及13栋塔楼组成,其中4栋、13栋塔楼下不设地下室。地下室约218.7米,宽约185.5米(不含局部外扩),地下室二层局部设核五级人防防爆单元。工程主体结构完工后,技术公司对其主体结构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检测。 二、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要点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主要是对主体工程实体的结构安全功能进行现场检测,这种检测是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主体结构安全性能的真实、准确和客观地反映。根据规范标准的规定,应有四种主体结构工程现场检测:1、混凝土、砂浆和砌体强度;2、钢筋保护层厚度;3、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性能;4、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结合领航城领翔华府B区工程本文重点介绍一下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后置埋件的力学性能检测、楼板厚度检测、抹灰砂浆现场拉伸粘结强度检测的方法和要点。 1、混凝土力学性能检测 领航城领翔华府B区工程主体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依据混凝土施工时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试件,经标准养护28天,按标准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获得的数据进行判定。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通过合适的检测方法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现

场检测推定: (1)标准养护试块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2)未留置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或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被判为不合格; (3)试块强度与结构实体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对结构实体砼强度有怀疑; (4)其它需要确定砼现龄期强度的情况。 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推定可采用回弹法(非破损法)、钻芯法(半破损法)、超声回弹法(综合法)等非破损检测方法。 回弹法是利用混凝土表面硬度与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推定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属于表面硬度法。其回弹值结合角度修正、浇筑面修正和平均碳化深度、泵送修正得出测区的强度值,进而推定混凝土强度。 超声回弹综合法是指采用超声仪和回弹仪,在结构混凝土同一测区分别测量声速值V及回弹值R,根据混凝土强度与表面硬度以及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推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即f cu=f(R·V)。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采用在混凝土中钻取直径100mm 的标准芯样进行试压,以测定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普遍认为它是一种直观、可靠和准确的方法,但对结构混凝土造成局部损伤,是一种半破损的现场检测手段。 原则上对结构不采取破损检测,但为了准确评定结构(构件)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与答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与答案(2012-2013-1) 概率统计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本题满分18分,每题3分) 1、设,3.0)(,7.0)(=-=B A P A P 则)(AB P = 。 2、设随机变量p)B(3,~Y p),B(2,~X ,若9 5)1(=≥X p ,则=≥)1(Y p 。 3、设X 与Y 相互独立,1,2==DY DX ,则=+-)543(Y X D 。 4、设随机变量X 的方差为2,则根据契比雪夫不等式有≤≥}2EX -X {P 。 5、设)X ,,X ,(X n 21 为来自总体)10(2 χ的样本,则统计量∑==n 1 i i X Y 服从 分布。 6、设正态总体),(2σμN ,2σ未知,则μ的置信度为α-1的置信区间的长度=L 。 (按下侧分位数) 二、选择题(本题满分15分,每题3分) 1、 若A 与自身独立,则( ) (A)0)(=A P ; (B) 1)(=A P ;(C) 1)(0<

概率统计 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任课教师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X X 工业大学概率统计B 期末考试试卷(A 卷) } 分 分 108

求:(1)常数k ,(2)P(X<1,Y<3) (3) P(X<1.5); (4) P(X+Y ≤4) 解:(1)由()1)6(1 )(20 4 =--=???? +∞∞-+∞ ∞ -dx dy y x k dxdy xy f 即 解得24 1 = k 2分 (2)P(X<1,Y<3)=()dx dy y x )6241(1030--??=2 1 4分 (3) P(X<1.5)=()16 13 )6241(5.1040=--??dx dy y x 7分 (4)P(X+4≤Y ) =()9 8 21616241)6241(2202040=+-=--???-dx x x dx dy y x x 10分 4. 已知随机变量)3,1(~2N X ,)4,0(~2N Y ,且X 与Y 相互独立,设 2 3Y X Z += (1) 求)(Z E ,)(Z D ; (2) 求XZ ρ 解:(1)??? ??+=23)(Y X E Z E )(21)(3 1 y E X E += 021131?+?= 3 1 = 2分 =??? ??+=23)(Y X D Z D ()()2 2 22)23(23?? ? ??+-??? ??+=-Y X E Y X E EZ Z E =22 2)2 3()439( EY EX Y XY X E +-++ = 9 1 4392 2 -++EY EXEY EX 又因为()10192 2=+=+=EX DX EX 16016)(22=+=+=EY DY EY 所以DZ= 59 1 416910=-+ 6分 (2)),(Z X Cov ) ,(1 1Y X X Cov += =EX( 23Y X +)-EXE(23Y X +) EXEY -EX -EXEY +EX =21 )(31213122 233 1 ?==3 则XZ ρ= ()DZ DX Z X Cov ,= 5 5 5 33= 10分 5. 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 ?????≤≤≤≤=其它, 00,20,163),(2x y x xy y x f (1) 求X 的数学期望EX 和方差DX (2) 求Y 的数学期望EY 和方差DY 解:(1)dx x xf X E X )()(? ∞ +∞ -= ()()xyd dy y x f x f x x ? ? ==∞ +∞ -20 16 3 ,y dx x xf X E X )()(? ∞ +∞ -= = 分 27 12)163(2 2 =? ?dx xydy x x () ()分 549 3)712( 33)16 3 (22 2 22 2 22 =-====EX EX -EX =???∞ +∞ -DX dx xydy x dx x f x DX x X () ()分 72)16 3 (),()()(24 02====?? ???+∞∞ -+∞ ∞ -∞ +∞ -dy xydx y dy dx y x yf dy y yf Y E y Y ()()5 24 4323)163(),()(4034 02 2 22 2 =-====?????? +∞ ∞ -+∞∞ -∞ +∞-dy y y dy xydx y dy dx y x f y dy y f y EY y Y DY=()分 105 4452422 =-=EY -EY 6. 设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 1(1 )(2 x x f X += π,求随机变量 31X Y -=的概率密度函数。 ()()( )( ) ()() ( ) ()()()() ()()()()( )() ()() 分 分 解:10111311311315)1(111)1(16 2 3 2 2 33 3 3 3y y y f y y y f dy y dF y f y F y X y X y X y Y y F X X Y Y X Y -+-= --=----== ∴ --=-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与地基基础检测考试题修订版

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与地基基础检测考试题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2018年主体结构工程检测与地基基础检测考试题 判断题 1.同一根钢梁,用于锚桩横梁的反力装置和用于压重平台的反力装置,其允许使用最大试荷载是不同的。() 2.灰土挤密桩用于处理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的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和湿陷性黄土等地基。() 3.一般而言,土压力仪测得的是土的有效应力。() 4.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主要检测目的是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 5.强夯法加固地基的机理的中,预压变形作用指的是各种颗粒成份在结构上的重新排列,还包括颗粒结构或型态的改变。(√) 6.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主要检测目的是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检测结果。() 7.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中,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时应终止加载。()

8.人工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满足设计要求及地基施工后周围土体达到休止稳定后进行,其中稳定时间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少于28d,对于粉土地基不宜少于14d天,其他地基不应少于7d。() 9.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主要检测目的是确定单桩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系数;判定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 10.标准贯入试验(SPT)是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的落距自由下落,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孔底预打15cm,测记再打入30cm的锤击数的原位测试。() 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碳化深度测量,每次读数精确至1mm。() 12.建筑结构检测对于通用的检测项目,应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于有地区特点的检测项目,可选用地方标准。() 13.动力触探试验时,每贯入0.1m所需锤击数连续三次超过50击时,可停止试验。() 14.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可采用钻探取样试验,原位测试等方法进行土体强度检查。规范要求每加一级荷载后,都应进行一次检查。() 15.单桩竖向静载试验中,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 60~80mm时终止加载。()

《概率统计》期末考试题(有答案)

《概率论》期末 A 卷考试题(免费) 一 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20 分) 1.甲、乙两人同时向一目标射击,已知甲命中的概率为0.7,乙命中的概率为0.8,则目标被击中的概率为( ). 2.设()0.3,()0.6P A P A B == ,则()P A B =( ). 3.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为??? ? ? ????> ≤≤<=2,120,sin 0,0)(ππx x x a x x F ,则=a ( ), ()6 P X π > =( ). 4.设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2=λ的泊松分布,则=-)1(2 X E ( ). 5.若随机变量X 的概率密度为2 36 ()x X p x -= ,则(2)D X -=( ) 6.设Y X 与相互独立同服从区间 (1,6)上的均匀分布,=≥)3),(max(Y X P ( ). 7.设二维随机变量(X,Y )的联合分布律为 X Y 1 2 ?i p 0 a 12 1 6 1 1 3 1 b 则 ( ), ( ).a b == 8.设二维随机变量(X,Y )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 ?>>=--其它 00,0),(2y x ae y x f y x ,则 =a ( ) 9.若随机变量X 与Y 满足关系23X Y =-,则X 与Y 的相关系数X Y ρ=( ). 10.设二维随机变量)0,4,3,2,1(~),(N Y X ,则=-)52(Y X D ( ). 二.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10 分) 1.设当事件C B 和同时发生时事件A 也发生,则有( ).

) ()()(1 )()()()(1)()()()() ()()(C B P A P d C P B P A P c C P B P A P b BC P A P a =-+≤-+≥= 2.假设事件B A 和满足1)|(=B A P ,则( ). (a ) B 是必然事件 (b )0)(=-A B P (c) B A ? (d ) 0)|(=B A P 3.下列函数不是随机变量密度函数的是( ). (a )sin 0()20 x x p x π? <=( ). 1 11() 1 () () ()4 28 a b c d 三、解答题(1-6小题每题9分,7-8小题每题8分,共70分) 1.某工厂有甲、乙、丙三车间,它们生产同一种产品,其产量之比为5:3:2, 已知三 车间的正品率分别为0.95, 0.96, 0.98. 现从全厂三个车间生产的产品中任取一件,求取到一件次品的概率。 2.设10件产品中有3件次品,从中不放回逐一取件,取到合格品为止.(1)求所需取件次数X 的概率分布 ;(2)求X 的分布函数()F x . 3.设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1) 01()0 A x x f x -<. 4.设随机变量X 的密度函数为sin 0()20 x x f x π? <

结构主体检测试卷1讲解

结构所业务考试试卷一 姓名:得分: 2.1混凝土强度检测-回弹法(共25分) 1单项选择题(在所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1分) 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规程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的()检测。 A.表面硬度 B.抗压强度 C.表面强度 D.抗折强度 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中指的普通混凝土系主要由水泥、砂、石、外加剂、掺合料和水配置的密度为()Kg/m3的混凝土。 A.2000~2400 B.2200~2800 C.2400~2800 D.2000~2800 3.由测区的()值和()值通过测强曲线或强度换算表得到的测区现龄期混凝土强度值称为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A.最大,最小 B.平均,最小 C.最大,碳化深度 D.平均,碳化深度 4.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的构建中的混凝土强度值。 A.90% B.95% C.99% D.99.5%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中一般用符号S表示下列()参数。 A.碳化深度 B.测区强度修正量 C.标准差 D.回弹值 6.弹仪保养时,在清洁机芯各部件后,应在中心导杆上薄薄涂抹()。A.黄油 B.钟表用油 C.机油 D.柴油

7.弹仪在检测(),应在钢砧上进行率定试验,并应符合规程要求。A.前 B.后 C.中 D.前后 8.用回弹法批量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抽检数量不宜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且不宜少于()件。 A.10%,10 B.30%,10 C.30%,30 D.10%,30 9.用回弹法批量检测某工程混凝土时,同批构件总数为90个,应该抽检的构件数量是()。 A.10个 B.18个 C.27个 D.37个 二、多项选择题(在所有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少选每项得0.5分,多选不得分,每题1分) 1.回弹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的检测:() A.测试部位表层与内部的质量有明显差异的混凝土。 B.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 C.遭受化学腐蚀的混凝土。 D.遭受火灾的混凝土。 2.以下环境中可以使用回弹仪的有:() A.环境温度为-5℃ B.环境温度为0℃ C.环境温度为30℃ D.环境温度为40℃ 3.回弹仪率定试验的正确做法有:() A.率定试验应在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 B.率定试验应分三个方向进行。 C.回弹应取连续向上弹击四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设A,B 是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P (A )>0 ,P (B )>0,则( )一定成立。 [A] P (A)=1-P (B ) [B] P (A│B)=0 [C] P (A│B )=1 [D] P (A B )=0 2、设A,B 是两个事件,P (A )>0 , P (B )>0 ,当下面条件( )成立时,A 与B 一定相互独立。 [A] P(A B )=P (A )P (B ) [B] P (AB )=P (A )P (B ) [C] P (A│B )=P (B ) [D] P (A│B )=P(A ) 3、若A 、B 相互独立,则下列式子成立的为( )。 [A] )()()(B P A P B A P = [B] 0)(=AB P [C] )()(A B P B A P = [D] )()(B P B A P = 4、下面的函数中,( )可以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函数。

[A] {}1 1(0,1,2)!e P k k k ξ-=== [B] {}1 2(1,2)! e P k k k ξ-=== [C] {}31 (0,1,2)2 k P k k ξ=== [D] {}41 (1,2,3)2 k P k k ξ== =--- 5、设1()F x 与2()F x 分别为随机变量1X 与2X 的分布函数,为了使 12()()()F x aF x bF x =-是某一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则下列个组中应取( )。 [A]1 ,2a =-32 b = [B] 2,3a = 23b = [C] 3,5a = 2 5 b =- [D] 1,2a = 32 b =-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正确的填T ,错误的填F ,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6、事件“掷一枚硬币,或者出现正面,或者出现反面”是必然事件。 ( ) 7、通过选取经验函数()12;,,...,k x a a a μ中的参数使得观察值i y 与相应的函数值 ()12;,,...,i k x a a a μ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称之为方差分析法。 ( ) 8、在进行一元线性回归时, 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的经验回归系数^ b 为xy xx l l 。 ( ) 9、连续抛一枚均匀硬币6 次,则正面至少出现一次的概率为 9 2 。( ) 10、设某次考试考生的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2 70,N σ ,2 σ 未知,为了检验样本均 值是否显著改变,抽取36名同学测得平均成绩为66.5分,标准差为15分,显著水平0.05α=,则应该接受原假设。 ( )

主体结构检测考试试题

一.填空 1.工程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检测、地基及基础检测、主体结构检测、室内环境检测、 建筑节能检测、钢结构检测、建筑幕墙检测、建筑门窗检测、建筑智能系统检测等。 2. 检测机构应对出具的检测数据和结论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负法律责任 3. 环境条件记录应包括环境参数测量值、记录次数、记录时间、监控仪器编号、记录人签名等. 4. 用于工程检测的回弹仪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及检定单位的检定合格证。 5. 回弹仪累计弹击次数超过 6000 次时应送检定单位检定。 6.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时,混凝土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 7.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如果采用钻芯修正,直径100㎜的混凝土试件,钻取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若采用直径小于70㎜的芯样,则数量不应少于9个。 8. 碳化深度值测量时,采用浓度为 1% 的酚酞酒精溶液。 9. 非金属超声检测仪如在较长时间内停用,每月应通电一次,每次不少于 l h。 10. 平面换能器的工作频率宜在50~100kHz范围以内。 11. 测量回弹值应在构件测区内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面各弹击8个点。超声波单面平测时,可在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测点之间弹击16个点,每一测点的回弹值测读精确至1。 12. 钻芯法对结构混凝土造成局部损伤,是一种微(半)破损的现场检测手段。 13. 钻芯机应具有足够的刚度、操作灵活、固定和移动方便,并应有水冷却系统。 14. 抗压试验的芯样试件宜使用标准芯样试件,其公称直径不宜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3倍,也可采用小直径芯样试件,但其公称直径不应小于70mm且不得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2倍。 15. 当用钻芯法确定单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时,有效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对于较小的构件,有效芯样构件的数量不得少于2个;当用于钻芯修正时,标准芯样试件的数量不应少于6个,小直径芯样试件数量宜适当增加。 16.抗压芯样试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H/d)宜为1.00。 17. 芯样试件内不宜含有钢筋,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标准芯样试件,每个试件内最多只允许有2根直径小于10mm的钢筋。 18. 比较成熟的拔出法分为预埋或先装拔出法和后装拔出法两种。 19. 拔出仪显示仪表的正常使用环境为4~40℃。 20. 后装拔出法强度计算时,当构件3个拔出力中的最大和最小拔出力与中间值之差均小于中间值的15%时取最小值作为该构件拔出力计算值。 21. 构件的结构性能载荷试验,按其在被测构件或结构上作用载荷特性的不同,可分为静荷载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