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遵循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按照章节顺序编排。
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此外,教材还配有丰富的插图、注释和练习,方便学生自学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知识体系与内容安排本册教材涵盖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内容包括:1.数与代数:主要涉及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知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2.图形与几何:通过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概率与统计:介绍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1.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包括: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以及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则主要涉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如函数、数轴、坐标系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具体来说,建议教师采取以下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互动教学: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促进知识的分享和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问答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3.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三角形的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本节课通过探究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勾股定理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但勾股定理的证明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克服困难,积极思考,理解并掌握证明过程。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角三角形、尺子、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定理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的边长是多少?”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教师呈现勾股定理的表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第一课时。
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而正比例函数是最简单的函数。
通过学习正比例函数,培养学生利用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函数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的数学意识;通过画正比例函数图象,培养学生的动手画图能力,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函数图象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这些都是初中函数学习是主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变量和常量、函数的概念、列函数关系式、函数的图象后,教材安排了正比例函数,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小结与概括,也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也是后面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意义,然后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正比例函数图象,最后通过图象研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与课本对本节课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4、知识技能:1.初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的特征;2.能够画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3.能够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构成正比例函数关系。
5、数学思考:1.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研究,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2.通过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学习和探究,感知数形结合思想。
6、解决问题:1.能按要求运用“列表法”和“两点法”作正比例函数的图象;2.会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7、情感态度:1.结合描点作图,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2.通过正比例函数概念的引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是由于人们需要而产生的,现实世界密切相关,同时渗透热爱自然和生活的教育。
8、、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难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_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_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数学教材分析是根据教材分析的一般模式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进行八年级数学教材的分析,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欢迎大家阅读!一、本册教材内容简析本学期教学内容总计六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
第三章《图形的位移与转动》本章将在小学自学的基础上进一步重新认识平面图形的位移与转动,积极探索位移,转动的性质,重新认识并观赏位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第四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总结创建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自学分式的化简表达式、求解分式方程及列于分式方程求解应用题,能够化解直观的实际应用领域问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积极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方式,实验等几何辨认出之旅,享用证明之美。
二、各章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目标:1、经历积极探索、悖论、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推理小说能力。
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认定定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求概率的方法:
A发生的次数 M
①实验概率:
=
P(A)
试验总次数
N
(N
∞,几乎处处)
②几何概型: A发生面积
S1
=
=P(A)
总面积
S
③古典概型: A可能发生数
所有可能结果出现总数
=P(A)
九年级讨论了两步试验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 率等问题。其中用到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 法(树形图、列表法),以等可能性为前提并基 于公式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统计活动的目的。由目 的决定调查项目及调查表、问卷等的设计, 由目的择定调查方法及结果的呈现方式。 依据目的对结果的真实有效性进行反思, 反思是重要的学习。
七年级已学习了数据收集与呈现方式(条形图、折 线图、扇形图等),领悟数据是有实际背景或特定 含义的数字。“用数据说话”即揭示数据图表所表 达的信息和意义。
教材分析
一、基本理念
(一)从“以认识为中心”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二)教与学的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三)新课程不是一个“范本”,而是提供一个活动的线索 给教师提供创造性的空间。教学有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对教师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和对角线的性质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并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对四边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平行四边形作为一个特殊的四边形,其性质和特点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复习四边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平行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对角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剪刀、彩笔等。
2.课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复习四边形的性质,提问:四边形有哪些性质?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剪刀剪出平行四边形,并用彩笔标记出对边和对角线。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加深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题目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是学生在掌握了统计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的章节。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和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掌握数据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的理解。
2.数据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数据分析的方法。
2.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析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
2.准备教学PPT,进行课件的制作。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数据分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一次考试的成绩数据为例,提出如何分析这次考试的成绩分布,找出优秀的学生和需要改进的学生。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处理方法,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表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
新版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来小静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进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一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取得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式,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熟悉结论研究的探讨进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周密审慎的思考习惯.《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来小静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进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一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取得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式,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熟悉结论研究的探讨进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周密审慎的思考习惯.《17.1 勾股定理》教材分析(第1课时)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来小静勾股定理把几何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为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之间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角图形的普遍性,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及其重要.教科书安排了对勾股定理的观察、计算、猜想及证明进程,首先简略讲述了毕达哥拉斯从观察地面图案的面积关系发现勾股定理的传说,并让学生也去观察一样的图案,通过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这种特殊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发现它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进一步的探讨中,又让学生对一般直角三角形进行计算,计算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长的小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而取得这些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然后,对更一般的结论提出了猜想.并用赵爽证法加以证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式,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熟悉结论研究的探讨进程(观察、想象、计算、猜想、证明),激发学生对结论的探索兴趣和热情,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周密审慎的思考习惯.。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课本,本学期介绍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和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
本册书的5章内容涉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
其中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安排了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2~3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要求。
这5章大体上采用相近内容相对集中的方式安排,第十六章、十九章基本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十七章、十八章基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最后一章是“统计与概率”领域,这样安排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在各章具体内容的编写中,又特别注意加强各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学情分析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数学教学,培养学习好习惯每次数学考试,基础知识的考察占大比重。
但即使是平时比较好的同学,也经常在基础题上失分。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夯实基础,做到每个学生都把握好基础题不失分。
培养好的解题习惯,勤于思考,多学善问。
2.增强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能力。
比如,在化简二次根式时,就极大地运用了数感,无形中提高了做题的`速度。
其次,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做题目的感性检验,增加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到选择题“快,准,好”。
3. 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考等基本的数学能力部分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而这一能力对学习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今后高中学好空间几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数学就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科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做好证明题和大体步骤的完整解答。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1、二次根式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难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及运算。
2、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2节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能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的理解,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讲解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提要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的编排结构合理,知识点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让学生了解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以及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这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性质,如何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注重引导式教学,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2.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图示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性质。
3.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中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时安排与进度计划本册教材的总课时数为60课时,建议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授课,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进度上要适度加快,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评价与反馈机制本册教材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其学习态度、思考能力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数学活动——动手折特殊角及黄金矩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数学活动——动手折特殊角及黄金矩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数学活动——动手折特殊角及黄金矩形》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探究特殊角和黄金矩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特殊角的折法及性质;二是黄金矩形的折法及性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对平行线、垂线等基本几何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但部分学生在几何证明方面还稍显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几何证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特殊角的折法及性质,了解黄金矩形的折法及性质,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折纸,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特殊角的折法及性质,黄金矩形的折法及性质。
2.教学难点:特殊角和黄金矩形性质的证明,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实例讲解法: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讲解特殊角和黄金矩形的性质及应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折纸材料:彩纸、剪刀、直尺、铅笔等。
2.制作课件:内容包括特殊角和黄金矩形的性质、折法及应用实例。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折纸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特殊角和黄金矩形的折法及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一. 教材分析《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他们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方程知识迁移到不等式中,并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迁移到不等式中,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讲解: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和解题步骤。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3.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成绩来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数学教材分析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总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如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包括16章二次根式,17章勾股定理,18章平行四边形,19章一次函数,20章数据的分析等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全部四个领域。
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第十九章、第二十章分别安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并在每一章的最后安排了两个数学活动,通过这些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落实“综合与实践”的要求。
第16章“二次根式”主要讨论如何对数和字母开平方而得到的特殊式子——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代数式及其运算的知识结构,并为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17章“勾股定理”主要研究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
第18章“平行四边形”主要研究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还研究了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19章是“一次函数”,其主要内容包括:常量与变量的意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一次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和应用举例,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关系,以及以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选择最优方案为素材的课题学习。
第20章“数据的分析”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本书供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2课时,具体分配如下:第十六章二次根式约9课时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约9课时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约15课时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约17课时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约12课时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材分析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教材分析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在本套教科书独立于“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编写,共有三章。
前二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
统计部分的二章内容按照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来安排。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20章数据的分析第25章概率初步在第10章中,我们学习了利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以及绘制扇形统计图、直方图等描述数据的常用方法。
本章主要学习如何利用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以及如何利用极差、方差等描述数据的波动情况。
二、本章知识结构1.本章知识结构框图:2.本章知识的展开顺序如下图:三、学习目标与中考要求1.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统计意义;2.会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
能选择适当地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3.理解方差的统计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本章教学建议1.以统计思想为主线,以实际生活为背景,突出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建立统计的观念,体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充满趣味性和吸引力的。
所以在引入新课时应该选择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的,典型的,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现实问题作为例子。
如:“10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将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在全国展开,这是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如何解决?通过这次普查,将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情况;中国从2016年1月1号开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到目前为止将近三年了,咱们国家人口到底有没有增加呢?又有哪些新的社会问题产生……”这些实例都可以作为我们引入新课的素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通过定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相关性质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知识。
但是,学生对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2.难点:如何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三角形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方便学生进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桥梁的设计、自行车的车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对三角形中位线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定义和相关性质,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利用给出的三角形图形,进行操作和观察,验证中位线定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5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5篇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5篇八年级数学教案很有意思。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篇1)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分类,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2、使学生能了解实数绝对值的意义。
3、使学生能了解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4、由实数的分类,渗透数学分类的思想。
5、由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分析重点: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难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点与数的一一对应。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有理数?2、有理数可以如何分类?(按定义分与按大小分。
)二、新授1、无理数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判断: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实数的定义: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按课本中列表,将各数间的联系介绍一下。
除了按定义还能按大小写出列表。
4、实数的相反数:5、实数的绝对值:6、实数的运算讲解例1,加上(3)若|x|=π(4)若|x-1|=,那么x的值是多少?例2,判断题:(1)任何实数的偶次幂是正实数。
()(2)在实数范围内,若|x|=|y|则x=y。
()(3)0是最小的实数。
()(4)0是绝对值最小的实数。
()解:略三、练习P148练习:3、4、5、6。
四、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实数,请同学们首先要清楚,实数是如何定义的,它与有理数是怎样的关系,二是对实数两种不同的分类要清楚。
2、要对应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定义及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来理解在实数中的运用。
五、作业1、P150习题A:3。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八年级下册数学分析教案简短(篇2)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与建议
第1章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所使用的运算法则与整式、分式的相关法则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时,所使用的法则和公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类似。
这些都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一、教科书内容和教学目标1、本章的教学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简单二次根式的字母取值范围;(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3)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4)会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2、本章教材分析。
课本在回顾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三个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说明以前学的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根式。
在例题和练习的安排上,着重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二是求二次根式的值;三是用二次根式表示有关的问题。
对于二次根式的性质,课本利用第4页图1-2给出的。
该图的含义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a ,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a ;反之,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 ,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a ,因此就有a a 2)(。
从而得出二次根式的第一个性质。
至于第二个性质,可以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发现,所以课本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
该节第一课时的重点在于对这两个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例题和练习的设计就围绕这两个性质展开。
第二课时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另外两个性质,课本安排两组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来发现这两个性质。
通过两个例题和一组练习,使学生知道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可以简化实数的运算,也可以对结果是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化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数学教材分析是根据教材分析的一般模式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进行八年级数学教材的分析,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范文一、本册教材内容简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探索平移,旋转的性质,认识并欣赏平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实验等几何发现之旅,享受证明之美。
二、各章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目标: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推理能力。
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判定定理。
4、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定理,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 定理。
5、结合具体例子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6、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能用尺规作出直角三角形,能用尺规过一点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重点:(1)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
(2)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判定定理。
(3)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定理,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 定理。
(4)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能用尺规作出直角三角形,能用尺规过一点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难点:(1)(2)(3)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目标:1、经历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2、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3、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发展几何直观。
5、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经验结果的合理性,发展应用意识。
6、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重点:(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发展几何直观。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经验结果的合理性,发展应用意识。
(4)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难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目标:1、经历图形的有关平移与旋转的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与旋转,探索它们的性质,并会画出简单的平移与旋转的图形。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能写出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探索并了解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5、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性质。
重点:(1)认识平移与旋转,探索它们的性质,并会画出简单的平移与旋转的图形。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能写出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探索并了解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4)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性质。
难点:(1)平移与旋转的性质。
(2)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性质。
(3)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第四章、因式分解目标:1、经历探索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3、通过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几语言。
重点:因式分解的常见的两种方法的了解和应用。
难点:如何灵活地综合运用常见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目标: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体会分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乘除法法则、分式加减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积累类比类比活动经验。
3、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4、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并能进行分式的四则运算和分式的化简求值。
5、会解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了解增根的概念),发展运算能力。
6、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分式的意义、基本性质及应用、四则运算(化简求值)、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难点:掌握分式的意义、基本性质及应用、四则运算(化简求值)、分式方程的解法(增根的产生)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目标: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并能度量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3、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4、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5、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重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难点:(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期我继续授八(二)班数学,本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比较严重,不少同学基础很差,问题较严重。
在上学期镇组织的期末统考中,本班数学只是位列中下游,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师生需加倍努力,补缺补差,注重方法,夯实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第十六章二次根式本章是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展开的,是算术平方根概念的抽象与扩展。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几种特殊的四边形,通过对图形的操作或度量,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性质,通过逆命题的猜想、操作验证和逻辑推理的证明等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几种图形的判定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函数的基本知识,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简单应用。
函数是数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揭示了现实世界中数量相互依存和变化的实质,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
本章是学习函数的入门,也是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本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学习如何利用这些统计量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情况,并通过研究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和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缩小两极分化,尽力使后进生能迎头赶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