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陈子昂传》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合集下载

陈子昂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详解

陈子昂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详解

新唐书•陈子昂传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

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

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

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

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

子昂对三事。

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

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

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

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

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

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

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

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

”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

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

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

俄迁右卫胄曹参军。

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

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

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

简薄其赂,捕送狱中。

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所论著,当世以为法。

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新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孔戣(kuí),字君严,擢进士第。

郑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

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

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

中人刘希光受赇二十万缗,抵死,吐突承璀坐厚善,逐为淮南监军。

太子舍人李涉知帝意,投匦上言承璀有功不可弃。

戣得副章,不肯受,面质让之。

涉更因左右以闻,戣劾奏涉结近幸,营罔上听。

有诏斥涉峡州司马,宦宠侧目,人为危之,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

江西观察使李少和坐赃,狱寝不下;博陵崔易简杀从父兄,鞫状具。

京兆尹左右之,翻其情。

戣慷慨论正,贬少和,杀易简,夺尹三月俸。

再迁尚书左丞。

信州刺史李位好黄老道,数祠祷,部将韦岳告位集方士图不轨,监军高重谦上急变,捕位劾禁中。

戣奏:“刺史有罪,不容系仗内,请付有司。

”诏还御史台。

戣与三司杂治,无反状。

岳坐诬罔诛,贬位建州司马。

会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为朕求之。

”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

既至,免属州逋负十八万缗、米八万斛、黄金税岁八百两。

先是,属刺史俸率三万,又不时给,皆取部中自衣食。

戣乃倍其俸,约不得为贪暴,稍以法绳之。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

雅善韩愈,愈嗟叹,即上疏言:“《礼》:大夫七十致仕。

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

”不报。

以礼部尚书致仕,岁致羊酒如汉征士礼。

卒,年七十三。

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蚶菜:即蚶子,肉味鲜美,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B.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C.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D.监军杨志谦雅自肆/众皆恐/戣邀志谦至府/与对榻卧起/示不疑/志谦严惮不敢动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附答案及译文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附答案及译文

【浙江省台州市】7.(二)【甲】子昂碎琴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

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

”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

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注释]①辇(niǎn):载运。

②緡(mín):成串的铜钱。

古代一千文为一緡。

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

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

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斯宇子迁江东人。

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

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八十五》)[注释]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

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③繇(yáo):人名。

④擢(zhuó):提拔。

⑤上第:前几名。

⑥濮阳愿:人名。

⑦挹(yì):提携。

⑴解释下列居中加点的词。

①顾左右曰:“攀千緡市.之!”②答曰:“余善.此乐。

”③食毕,捧琴语.曰④会.愿死,敬之为敛葬⑵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辩者。

②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⑶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斯字子迁江东人⑷【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⑸【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答案】7.⑴①市:买②善:擅长③语:对…说,告诉④会:正赶上,恰逢⑵①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②等酒菜都准备好了,将胡琴放在桌上.⑶斯/字子迁/江东人.⑷①把玩欣赏他们的文章;②大力举荐项斯;③欣赏濮阳愿的文章,向各公卿推荐他,并为他安葬.⑸陈子昂“声华溢都下”,是因为他用买琴,摔琴的方法,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是因为韩愈与李德裕两人对他文章的极力称赞,是借名人的称赞出名。

《陈子昂传》阅读练习

《陈子昂传》阅读练习

《陈子昂传》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

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

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

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

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

子昂对三事。

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

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

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

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

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

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

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

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

”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

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

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

俄迁右卫胄曹参军。

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

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

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

简薄其赂,捕送狱中。

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所论著,当世以为法。

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元常,相州安阳人,其先盖长乐信都著姓。

曾祖子琮,北齐右仆射。

叔祖慈明,有文辞,仕隋为内史舍人。

奉诏讨李密,为密将所缚,身数创,密厚礼之,情谓曰:“东都危蹙,我欲率四方贤豪建功业,幸公同之。

”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俄为翟护所杀。

武德初,赠吏部尚书,谥壮武。

元常举明经及第,调浚仪尉。

高宗时,擢累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使,兴利除害,蜀人顺赖。

历尚书左丞。

尝密谏帝中宫权重,宜少抑,帝虽置其计,而内然之。

由是为武后所恶。

元常在职脩举,识鉴澄远,帝委遇特厚。

及不豫,诏平章百司奏事。

武后擅朝,嵩阳令樊文进瑞石,后暴石朝堂示百官。

元常奏石妄伪,不可以示群臣。

后怒,出为陇州刺史。

会天下岳牧集乾陵,后不欲元常得会,故道徙眉州刺史。

剑南有光火盗,夜掠人,昼伏山谷。

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面缚。

贼平,转广州都督,诏便驿走官。

安南酋领李嗣仙杀都护刘延祐,劫州县,诏元常讨之。

率士卒航海,驰檄先示祸福,贼党多降,元常纵兵斩首恶而还。

虽有功,犹以拂旨见怨,不录功。

凡三徙,终不得至京师,卒为酷吏周兴所陷,追赴都,下狱死。

元常闺门雍睦,有礼法,虽小功丧不御私室。

神龙中,旌其家,大署曰“忠臣之门“。

天下高其节,凡名族皆愿通婚。

从弟元淑,及后时,历清漳、浚仪、始平三县令,右善去恶,人称为神明。

与奴仆日一食,马日一秣,所至不挈妻子,斥奉余以给贫穷。

或讥其近名,元淑曰:“吾性也,不为苦。

”中宗降玺书劳勉,付状史官。

元淑约洁过于元常,然刚直不及也。

终祠部郎中。

(节选自《新唐书·冯元常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B.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C.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D.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赠”表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与“谥壮武”中的“谥”字含义相同。

《唐才子传.陈子昂》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唐才子传.陈子昂》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唐才子传·陈子昂》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2分)陈子昂,字伯玉,梓州人。

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

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究坟典,耽爱黄、老、《易·象》。

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

武后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籍英华,文称暐晔。

”累迁拾遗。

圣历初,解官归。

会父丧,庐冢次。

县令段简贪残,闻其富,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狱。

子昂自筮封,惊曰:“天命不祐,吾殆穷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

与游英俊,多秉钧衡。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①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

”由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

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

柳宗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

”有集十卷,今传。

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

”“象以有齿,卒焚其身。

”信哉!子昂之谓欤?(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注】:①王适:与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合称“仙中十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痛自修饰,精究坟典究:研究B.召见,武后奇其才奇:认为……出众C.尝劝后兴明堂太学兴:兴办D.象以有齿,卒焚其身卒:突然。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富家子,任侠尚气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 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 此子必为海内文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D.信哉!子昂之谓欤今吾嗣为之十二年8.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命不佑,吾殆穷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陈子昂的文章在当时被奉为典范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第Ⅰ卷中的文言文材料概括作答。

《新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新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新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新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

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

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

B.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官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A.①④⑥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擅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新唐书》的阅读附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的阅读附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的阅读附答案及原文翻译①温造,字简舆。

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

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怅然曰:“可人也!”往从之。

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

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

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②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

建封强署造节度顾问,使幽州。

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效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

”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①入奏。

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

”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

复去,隐东都。

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

”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

”因赐绯衣。

至范阳,总橐郊迎。

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还,迁殿中侍御史。

④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

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

”许之。

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

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

”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

既入,前军庇护诸门。

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

”更徙牙门。

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张,可悉前,旧军无得进。

”劳问毕,就座,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人。

亲杀绛者,醢②之;号召者,殊死。

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

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

诏流康州。

《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课文指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一般在语文或地理中出现。

英语,有对话和短文。

最早在南朝梁国刘勰的《文心雕龙·指瑕》出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唐书》课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崔群,字敦诗,贝州武城人。

未冠,举进士,陆贽主贡举,粱肃荐其有公辅才,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中书舍人。

书陈谠言,宪宗嘉纳。

惠昭太子薨,是时,遂王嫡,而澧王长。

帝将建东宫,诏群为澧王作让。

群奏:“大凡己当得则让,不当得之,乌用让?今遂王嫡,宜为太子。

”帝从其议。

元和十二年,李师道既诛,师古等妻子没入掖廷,帝疑,以问群,群请释之,并还其奴婢赀产。

盐铁院官权长孺坐罪抵死,其母耄,丐子以养。

帝欲赦之,以问宰相,群对:“陛下幸怜其老,宜即遗使谕旨,若须出敕,无及矣。

”于是免死。

群凡启奏,平恕如此。

帝堂语宰相:“听受之际,不亦难乎!”群对:“无情,曲直辨之至易;有情,则其为难审也。

若陛下择贤而任,待之以诚,纠之以法,则人自归正,而不敢以欺。

”帝韪其言。

处州刺史苗积进羡钱①七百万,群以受之失信天下,请还赐其州,以纾下户之赋。

是时,皇甫镈幸于帝,阴藉左右求宰相,群数言其佞邪不可用。

既入对,及开元、天宝事,曰:“昔玄宗少历屯险,更民间疾苦,故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辅以道德,苏颋、李元纮孜孜守正,则开元为治。

其后安于逸乐,远正士,昵小人,故宇文融以言利进,李林甫、杨国忠怙宠朋邪,则天宝为乱。

愿陛下以开元为法,以天宝为戒,社稷之福也。

”又言:“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明。

臣谓罢张九龄,相林甫,则治乱固已矣。

”左右为感动。

群以是讽帝,故镈衔之。

帝卒自相镈。

会群臣上帝号,镈欲兼用“孝德”为号,群独以为有“睿圣”,则“孝德”并见。

帝闻不乐。

会度支廪赐边士不时,物多敝恶,李光颜忧甚,至欲引佩刀自决,中外皆恐。

镈奏:“边鄙无事,乃群鼓动,欲以买直,归怨天子。

2021中考语文备考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及译文)

2021中考语文备考专项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附答案及译文)

古诗文阅读训练(一)(甲)子昂碎琴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

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子昂突出,顾左右曰:“辇①千缗②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

”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

”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③,碌碌尘土,不为人知。

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

”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

一日之内,声华④溢都。

(选自《智囊全集》)【注】①辇(niǎn):载运。

②缗(mín):成串的铜钱。

古代一千文为一缗。

③京毂(gǔ):通往京城的大道。

④声华:声名。

(乙)敬之①识才敬之尝为《华山赋》示韩愈,愈称之,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敬之爱士类,得其文章,孜孜玩讽,人以为癖。

雅爱项斯②为诗,所至称之,繇③是擢④上第⑤。

斯字子迁,江东人。

敬之祖客灞上,见闵人濮阳愿⑥,阅其文,大推挹⑦,遍语公卿间。

会愿死,敬之为敛葬。

(选自《新唐书》)【注】①敬之:杨敬之,唐代文学家。

②项斯: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

③繇(yóu):通“由”。

④擢(zhuó):提拔。

⑤上第:前几名。

⑥濮阳愿:人名。

⑦挹(yì):提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②答曰:“余善此乐。

”()③食毕,捧琴语曰()④会愿死,敬之为敛葬()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

(2)士林一时传布,李德裕尤咨赏。

3.断句题如期偕往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

4.(乙)文中杨敬之“爱士类”,表现在哪几件事上?5.(甲)文中陈子昂“声华溢都下”,(乙)文中杨敬之“士林一时传布”,其原因是什么?请比较异同。

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买②答曰:“余善此乐。

”擅长③食毕,捧琴语曰对……说,告诉④会愿死,敬之为敛葬正赶上,恰逢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01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解析版)

01 文言文断句专项训练(解析版)

【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断句主观题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

鲁君忧也。

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

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字母标号,填在下面的答题线上。

每填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诸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FIK【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

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

“诸侯有相伐者”是定语后置,“有相伐者”是“诸侯”的后置定语,意思是“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做下一句的状语,“者”后断开;“尚耻之”省略主语“我们”,“耻”是形容词意动,“以……为耻”“对……感到羞耻”,做谓语,宾语是“之”,结构完整,“之”后断开;“今鲁父母之邦也”是判断句,“鲁”是判断句的主语,符合“……,……也”的结构特点,“鲁”后断开。

故FIK三处断开。

【参考译文】从前,陈成恒担任齐简公的国相,他想作乱篡位自立,但心中惧怕齐国的世族鲍、晏两家,所以就调动他们两家的军队去进攻鲁国。

鲁哀公十分担心,孔子也非常忧虑,于是召集门生弟子,对他们说:“对于那些互相征讨的诸侯,我们尚且感到羞耻。

现在鲁国是我们的祖国,我的坟墓也要筑在这里。

现在齐国要讨伐它,我们难道不应该出去阻止一下吗?”颜渊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不同意,子路请求出去阻止,孔子也不同意,子贡请求出去阻止,孔子同意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子昂上言: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陈子昂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新唐书 陈子昂传》原文及翻译

《新唐书·陈子昂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

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

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

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

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

子昂对三事。

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

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

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

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

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

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

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

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

”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

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

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

俄迁右卫胄曹参军。

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

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

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

简薄其赂,捕送狱中。

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所论著,当世以为法。

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译文: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

文言文《新唐书_陈子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新唐书_陈子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A.乱静而刑息B.故圣人贵措刑也C.诚能信任俊良D.兵屮日敝息: 措: 诚:停止举措果真,如果确实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1题。

(共18分)论为政之要⑴陈子昂①今百度已备,但刑急罔密,非为政之要。

凡大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叛逆之人为我驰除,以明天诛。

凶叛已灭,则顺人情,赦过宥罪。

盖刑以禁乱,乱静而刑息,不为承平设也。

太平之人,乐德而恶刑,刑之所加,人必惨怛,故圣人贵措刑也。

诚宜广恺悌⑷之道,敕法慎罚,省白诬冤,此太平安人之务也。

②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

然君子小人各尙其类。

若陛下好贤而不任,任而不能信,信而不能终,终而不赏,虽有贤人,终不肯至,又不肯劝。

反是,则天下之贤集矣。

③议者乃云“贤不可知,人不易识”。

臣以为固易知,固易识。

夫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廉者憎贪,信者疾伪,智不为愚者谋,勇不为怯者死,犹鸾隼不接翼,薰茲⑸不共气,其理自然。

智者尙谋,愚者所不听;勇者徇死,怯者所不从。

此趣向之反也。

诚能信任俊良,知左右有灼然贤行者,赐之尊爵厚禄,使以类相举,则天下之理得矣。

④陛下知得贤须任,今未能者,盖以常信任者不效。

如袈炎、刘祎之、周思茂、骞味道固蒙用矣,皆孤恩前死,以是陛下疑于信贤。

臣固不然。

昔人有以哇得病,乃欲绝食,不知食绝而身殒。

贤人于国,犹食在人,人不可以啧而止餐,国不可以谬一贤而远正士,此神鉴所知也。

⑤圣人大德,在能纳谏,太宗德参三王,而能容魏征之直。

今诚有敢谏骨绞之臣,陛下广延顺纳,以新盛德,则万世有述。

⑥臣闻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劝勇。

今或勤劳死难,名爵不及;偷荣尸禄,宠秩妄加,非所以表庸励行者也。

愿表显徇节,励勉百僚。

古之赏一人,千万人悅者,盖云当也。

⑦今事之最大者,患兵甲岁兴,赋役不省。

兴师十万,则百万之家不得安业。

自有事北狄,于今十年,不闻中国之胜。

以庸将御冗兵,徭役日广,兵甲日敝。

愿审量损益,计利害,势有不可,毋虚出兵,则人安矣。

《陈子昂别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陈子昂别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陈子昂别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陈子昂别传》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陈子昂别传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

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

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

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

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

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

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

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

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

乃敕曰: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

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

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

时敕子昂参谋帷幕。

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

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

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

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

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

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

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丁府君忧其中废。

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

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

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

数舆与曳就吏,子昂素羸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

年四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进士对策高第策:计谋B.览其书而壮之壮:认为……壮美,赞赏C.激于忠义激:激励D.哀号柴毁毁: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子昂“奇杰过人”的一组是(3分)①至年十七八未知书②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③以进士对策高第④地籍英灵,文称伟晔⑤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⑥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子昂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

《唐才子传·陈子昂》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唐才子传·陈子昂》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唐才子传·陈子昂》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2分)陈子昂,字伯玉,梓州人。

开耀二年许旦榜进士。

初,年十八时,未知书,以富家子,任侠尚气,弋博,后入乡校感悔,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痛自修饬,精究坟典,耽爱黄、老、《易·象》。

光宅元年,诣阙上书,谏灵驾入京。

武后奇其才,遂拜麟台正字,令云:“地籍英华,文称暐晔。

”累迁拾遗。

圣历初,解官归。

会父丧,庐冢次。

县令段简贪残,闻其富,造诈诬子昂,胁取赂二十万缗,犹薄之,遂送狱。

子昂自筮封,惊曰:“天命不祐,吾殆穷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子昂貌柔雅,为性褊躁,轻财好施,笃朋友之义。

与游英俊,多秉钧衡。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①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

”由是知名,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

尝劝后兴明堂、太学,以调元气。

柳宗元评曰:“能极著述,克备比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

”有集十卷,今传。

呜呼!“古来材大,或难为用。

”“象以有齿,卒焚其身。

”信哉!子昂之谓欤?(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注】:①王适:与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合称“仙中十友”。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自修饰,精究坟典 究:研究B.召见,武后奇其才 奇:认为……出众C.尝劝后兴明堂太学 兴:兴办D.象以有齿,卒焚其身 卒:突然。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富家子,任侠尚气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即于州东南金华山观读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C.此子必为海内文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D.信哉!子昂之谓欤今吾嗣为之十二年8.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圣历初,解官归,会父丧,庐冢次。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命不佑,吾殆穷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陈子昂的文章在当时被奉为典范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第Ⅰ卷中的文言文材料概括作答。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文同《拾遗亭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文同《拾遗亭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文同《拾遗亭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庚子秋,同被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瞾,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

明堂大学②,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设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

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颛务记览,以济.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

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

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

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

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

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

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

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

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

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文本二:子昂上言①: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诗.》《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

今委.而不论,虽欲睦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

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瞾)上书进言。

【优质文档】陈子昂《复仇议状》阅读答案附翻译-精选word文档(2页)

【优质文档】陈子昂《复仇议状》阅读答案附翻译-精选word文档(2页)

【优质文档】陈子昂《复仇议状》阅读答案附翻译-精选word文档(2页)【优质文档】陈子昂《复仇议状》阅读答案附翻译-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陈子昂《复仇议状》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

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

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

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

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

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

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

仁之所利,盖以崇德。

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

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

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

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

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

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

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

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

”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

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

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

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进:提拔B.元庆宜伏辜辜:罪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苟:马虎D.然后旌其闾墓旌:表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

文明初,举进士。

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

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

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

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太学,即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

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又言:“‘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后召见,赐笔札中书省,令条上利害。

子昂对三事。

其一言:昔尧舜不下席而化天下,盖黜陟幽明。

陛下知难得人,则不如少出使。

其二言:国家兴衰,在县令也。

今吏部调县令如补一尉,但计资考,不求贤良。

故庸人皆任县令,教化之陵迟,顾不甚哉!其三言:宜脩文德,去刑罚,劝农桑,以息疲民。

蛮夷知中国有圣王,必累译至矣。

于时,吐蕃、九姓叛。

子昂上疏曰:“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

此国家大机,不可失也。

”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

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毋援上古,角空言。

子昂乃奏八科:一措刑,二官人,三知贤,四去疑,五招谏,六劝赏,七息兵,八安宗子。

俄迁右卫胄曹参军。

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

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

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

简薄其赂,捕送狱中。

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佑,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

所论著,当世以为法。

大历中,东川节度使李叔明为立旌德碑于梓州,而学堂至今犹存。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B.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C.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D.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劝后兴明堂/大学/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陵”都具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陵崩”。

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

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

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

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中的“夷”则是指西洋人。

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陈子昂生性耿介,直言敢谏。

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后执掌朝政,将迁梓宫归葬长安。

子昂闻后,上书极力陈说洛阳可建山陵,武后看后,叹其才,授予他官职。

B.陈子昂心怀苍生,体恤百姓。

提出少派使臣劳乏百姓、多派贤良担任县令、让百姓休养生息。

武后也多次召见他询问政事,言辞详尽急切,最终总是付诸实践。

C.陈子昂对天下有忧患意识,对边防颇有远见。

他提出必须保全安北府,否则其日后成为边患,灾祸不堪设想。

后来吐蕃果然入侵,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患。

D.陈子昂引领初唐一代文风。

他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其论著成为时人创作的法则,后人也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立旌德碑、建学堂纪念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2)简薄其赂,捕送狱中。

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
答案:
4.D
5.A(应为:大夫去世曰“卒”,士人去世曰“不禄”)
6.B(“最终总是付诸实践”错,原文为“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


7.(1)(5分)答:奉养三老五更来教导(百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明察案件、谨慎判处来制止滥用刑罚,整治礼乐教化来停止战争,考察举荐忠孝廉洁之士来清除贪官污吏。

【“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淫”(滥,过度的)“干戈”(战争)“察”(考察举荐)各1分,句意1分。


(2)(5分)段简认为财物太少,把陈子昂抓去关进了监狱。

陈子昂被捕时,自己占卜,卦象占出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薄”(认为……少)“见”(被)“筮”(占卜)“殆”(大概)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

(睿宗李旦)文明元年(684)考取进士。

这时高宗李治在东都洛阳逝世,朝廷打算把灵柩迁回长安,当时,关中饥荒,陈子昂极力陈述东都洛阳风景优美,也可以建造陵墓。

则天皇后认为他是杰出人才,在金华殿召见了他。

陈子昂外貌温顺质朴,仪容威严不足,但对答交谈情绪激昂,被提升为麟台正字。

武则天垂拱初年,下诏书咨询朝臣们:“该用什么办法调养国家元气?”陈子昂乘机建议武后兴办明堂、太学,当即进言说:“我惟愿陛下为大唐扩大万代的基业,在京城南郊选择一个地方,修建明堂。

孟春时节,陛下亲自举行耕田、养蚕礼仪来鼓励农桑,奉养三老五更来教导(百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明察案件、谨慎判处来制止滥用刑罚,整治礼乐教化来停止战争,考察举荐忠孝廉洁之士来清除贪官污吏。

”他还进言说:“‘君子三年不举行礼仪教化活动,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奏音乐(感化人心),乐教必然崩毁’,怎能
治理国家却不重视礼乐呢?希望让贵族子弟回归太学学习,这是国家大事,不能废止。


则天皇后召见了他,下手谕给中书省,要他逐条陈述朝政的利害得失。

陈子昂写了三条对策。

第一条说:古代唐尧、虞舜不离坐位却教化天下,因为能够黜退昏愚的官员,晋升贤明的官员。

陛下感到难得物色到这样的人,倒不如少派人出去。

第二条说:国家兴盛衰落,关键就在县令。

如今吏部调任县令如同补派一个县尉,只考虑资历年纪,不讲究贤德才干。

所以庸人都当县令,教化衰落,能不严重吗!第三条说:应当兴礼乐教化,取消刑罚,鼓励农业生产,让疲惫的百姓休养生息。

外族知道中国有圣明的君主,必然一再恳请来华朝拜了。

就在这时,吐蕃、九姓铁勒叛乱。

陈子昂呈递奏疏说:“盗贼兴起,安北府就不能保全,甘州、凉州以北,动荡不定容易攻占,其后成为边境祸患,灾祸不堪设想。

这是国家的关键大事,(处理上)不能失误。

”那以后,吐蕃果然入侵,始终成为后世最严重的边境祸患。

则天皇后又召见他,要他论述主持朝政的要领,(批评)不恰当的时政,不要引经据典,大发空洞议论。

陈子昂于是禀奏了八个问题:一是废弃刑罚,二是民可任官,三是任用贤才,四是去掉猜忌,五是征求批评,六是鼓励奖赏,七是停止征伐,八是安置皇族子弟。

不久迁任右卫胄曹参军。

虽然(武后)多次召见陈子昂咨询朝廷政务,(陈子昂)言词详尽急切,只不过最后都是说了就放下。

武则天圣历初年,由于父亲年事已高,陈子昂上表请求辞官回家侍候,诏令戴职供养。

父亲去世,他在坟墓旁边修建户室(守孝),常常放声痛哭,听到的人也为他落泪。

县令段简贪婪凶残,听说他家富裕,要残害他,家属送给段简二十万缗钱。

段简认为财物太少,把陈子昂抓去关进了监狱。

陈子昂被捕时,自己占卜,卦象占出后,惊骇地说:“天意不肯保佑,我大概要死了!”果然死在监狱,终年四十三岁。

初唐时期,诗文继承南北朝时徐陵、庾信(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风格,全国宗奉提倡,至陈子昂才提倡(文辞质朴内容充实)的风雅正道。

陈子昂的论著,时人作为法则。

代宗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李叔明在梓州为他树立旌德碑,碑旁的那所学校至今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