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考古课件)汉唐、宋元考古1绪论
合集下载
《历史朝代介绍》PPT课件
政治制度
实行王位世袭制,形成了 一套以王权为中心的政治 制度。
经济发展
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得 到一定发展,出现了青铜 器和玉器等手工艺品。
商朝政治制度与经济
政治制度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 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 ,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 国。
经济发展
商业贸易繁荣,出现了以 贝为货币的交换方式。同 时,农业、畜牧业和手工 业也有显著发展。
经济发展规律
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 南移,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 繁荣。
文化传承与创新
各朝代在继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丰富了中华文化 的内涵。
对未来历史研究的展望
拓展研究领域
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等 历史领域的研究,揭示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
对外关系
隋唐时期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与亚洲、非洲、欧 洲等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如丝绸之路的繁荣、遣唐使的 派遣等。
文化传播
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著名的唐文化 ,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时,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 也在此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此外,隋唐时期还通过对 外交流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
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的崛起
02
通过战争和谋略,逐渐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形成魏、蜀、吴三
国。
赤壁之战的转折
03
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晋朝政治制度与士族门阀
晋朝的政治制度
实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同 时设立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
士族门阀的崛起
士族大家通过世代累积的声望和财 富,逐渐掌握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上的主导权。
中国汉唐考古学九讲
中国汉唐考古学九讲中国汉唐考古学九讲中国汉唐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时期的考古学科。
它着眼于这两个朝代的文化、社会、艺术和经济等方面,通过对遗址、遗物和文献的发掘和研究,揭示并还原了汉唐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汉朝墓葬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获得大量关于当时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的信息。
汉墓中出土的陶俑、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被誉为文化的巅峰。
唐代的陶瓷、织物、书法、绘画等艺术品成为后世的典范。
通过对唐代皇宫、寺庙和贵族墓葬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社会的政治体制、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
汉唐时期的考古学研究也涉及到城市遗址的发掘,如长安和洛阳等都是汉唐时期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通过对城市遗址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古代城市的规模、布局和人口分布等。
此外,通过对汉唐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更多有关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的信息。
这些文献包括墓志铭、墓表、墓碑等多种形式,记录了当时人们的身份、家族关系和事迹等。
在汉唐考古学的研究中,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发掘技术的改进、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手段的提高,都为汉唐时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总之,中国汉唐考古学为我们揭示了汉唐时期的历史面貌,它不仅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秦汉、隋唐、宋元考古通论》课件:5_秦汉考古(葬)
兵马俑坑
位于陵东1.5公里处,是一组大型陪葬坑。
1974年3月打井时发现1号坑。76年夏天相继发现了一号坑 北俑20-25米处的二、三号兵马俑坑,并先后进行了试掘。 在二、三号坑之间还探出一个未建成的俑坑。
一号坑步兵俑,过洞内是战车和步兵俑相间排列。
二号坑第一单元排布立射式的弩兵俑,过洞内是蹲跪式的 弩兵俑。第二单元过洞内排列的全是战车,是个方形的车 阵。第三单元,是战车、步兵、骑兵混合编组的长方形军 阵。第四单元,排列的是骑兵俑,是个长方形的骑兵阵。 以上四个单元相对来说是各自独立的,合起来成为一个严 密的整体。
同帝陵一样,一座完整的王墓分为地上和地下两 部分。地上部分包括坟丘、墓园、礼制建筑和陪 葬墓等内容。
西汉王墓形制多样。从修建方法上区分为竖穴土 石坑墓和横穴崖洞墓两大类。竖穴土石坑墓又依 据坑底墓室材质与筑造方法的差异,区分为木椁 墓、黄肠题凑墓和石室墓。
竖穴木椁墓
黄肠题凑墓
北京大葆台汉墓
由一条或二条斜坡墓道连接土、石墓坑组成。在墓坑底部 用加工规整的木枋(方柱形木材)叠置围成长方框形墙体, 在墙体内外构筑环绕墙体的木椁,再在墙体内的木椁里建 造前室和棺房,棺房内陈套棺。棺房与木椁间往往形成回 廊。这种用大量木材营造复杂结构墓室的形制称为黄肠题 凑葬制。
《汉书•霍光传》曰:“光薨,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 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注引苏林曰:“以柏木黄 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东汉帝陵
东汉自刘秀建国, 到汉献帝禅位, 共196年,历光武 帝、明帝、章帝、 和帝、殇帝、安 帝、顺帝、冲帝、 质帝、桓帝、灵 帝、献帝等14位 皇帝,而少帝被 废,废帝遭贬, 因此只修建有12 处帝陵。其中汉 献帝的禅陵位于 河南省焦作,其 余的11座均在洛 阳附近。
(汉唐考古课件)04宋代手工业
• 1、提倡忠孝,以德修身
• 山东聊城所藏的一面铜镇铸有“忠孝之 家”、“长命富贵,家和永昌”内容的铭 文。福州出土的一面铜镜则铸有“八面玲 珑,一尘不染”八字。这些都反映了封建 社会儒家忠孝、明德等思想在社会生活的 折射。
• 2、祈求长寿,富贵吉祥
• 多为“千秋万岁”、“千年万岁”、“长 命富贵”、“福寿家安”、“千秋长命, 永用大吉”等铭,祈求长寿、追求幸福、 祝愿吉祥的强烈愿望。
• 3、类似广告,宣传质量
• 宋代镜匠有的会用“菱芳耀目,冰光照 室”、“浮阳清碑,湛素传家”来形容铜 镜,把铜镜比喻成冰光、太阳,以宣传其 镜之明净。至于山东济宁所藏的莲花当眉 镜上铸的“练形神怡,莹质良工,如珠出 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传红,绮 窗绣幌,俱含影中”三十二字,运用这些 动人心弦的词句宣传铜镜之质量,具有现 代广告词的特点。
• 由于宋朝出现铜荒,用于铸造铜钱的铜不 够用,所以设立“湖州铸鉴局”、“饶州 铸监局”、“临安府小作院监”等机构专 门管理铜镜的生产、流通和收购,这是前
铭记:
“赣州铸钱院铸造 口
匠人刘三刘小四王念 七等
作头陈七秤典朱傅刘 章
保义郎王口口铸钱院 口刘口口”
• 2、体小,量轻。
• 3、形状多样,是历代铜镜样式最多的。 • 包括圆形、方形、菱花形、葵花形、钟形、
• 当时著名的铸镜产地是湖州。 湖州镜是迄 今发现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铭记最 复杂的门类.其中最著名的“湖州石家” 镜,此外还有“湖州陆家”、“湖州徐 家”、“湖州李家”等。
二、金银器
• 宋代金银器出土以四川为最多,其次是福建、江苏、湖南 等。
• 1、主要出土于窖藏和墓葬。主要发现有:
• [1]绵阳市博物馆《绵阳市出土宋代窖藏银器、钱币》, 《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
• 山东聊城所藏的一面铜镇铸有“忠孝之 家”、“长命富贵,家和永昌”内容的铭 文。福州出土的一面铜镜则铸有“八面玲 珑,一尘不染”八字。这些都反映了封建 社会儒家忠孝、明德等思想在社会生活的 折射。
• 2、祈求长寿,富贵吉祥
• 多为“千秋万岁”、“千年万岁”、“长 命富贵”、“福寿家安”、“千秋长命, 永用大吉”等铭,祈求长寿、追求幸福、 祝愿吉祥的强烈愿望。
• 3、类似广告,宣传质量
• 宋代镜匠有的会用“菱芳耀目,冰光照 室”、“浮阳清碑,湛素传家”来形容铜 镜,把铜镜比喻成冰光、太阳,以宣传其 镜之明净。至于山东济宁所藏的莲花当眉 镜上铸的“练形神怡,莹质良工,如珠出 匣,似月停空,当眉写翠,对脸传红,绮 窗绣幌,俱含影中”三十二字,运用这些 动人心弦的词句宣传铜镜之质量,具有现 代广告词的特点。
• 由于宋朝出现铜荒,用于铸造铜钱的铜不 够用,所以设立“湖州铸鉴局”、“饶州 铸监局”、“临安府小作院监”等机构专 门管理铜镜的生产、流通和收购,这是前
铭记:
“赣州铸钱院铸造 口
匠人刘三刘小四王念 七等
作头陈七秤典朱傅刘 章
保义郎王口口铸钱院 口刘口口”
• 2、体小,量轻。
• 3、形状多样,是历代铜镜样式最多的。 • 包括圆形、方形、菱花形、葵花形、钟形、
• 当时著名的铸镜产地是湖州。 湖州镜是迄 今发现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铭记最 复杂的门类.其中最著名的“湖州石家” 镜,此外还有“湖州陆家”、“湖州徐 家”、“湖州李家”等。
二、金银器
• 宋代金银器出土以四川为最多,其次是福建、江苏、湖南 等。
• 1、主要出土于窖藏和墓葬。主要发现有:
• [1]绵阳市博物馆《绵阳市出土宋代窖藏银器、钱币》, 《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
《秦汉、隋唐、宋元考古通论》课件:7_隋唐考古(陶瓷器)
除以上瓷窑外,南方著名的还有长沙窑。
越窑
已经发掘的主要窑址(寺龙口,荷花蕊[文 物2003-11)等);
唐五代产品主要是青瓷。晚唐五代的青瓷 精品有“秘色瓷”之称,具有土贡性质;
装饰方面晚唐五代出现细腻的刻划纹,金 银釦的作法具有特点。
晚唐五代诗人咏越窑
“越泥似玉之瓯”;“越瓯秋水澄”;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邢、定二窑晚唐五代的白瓷器上有的刻有 “官”款(定窑还有“新官”款)。邢窑还 常见“盈”字刻款。
三彩
汉代的低温铅釉陶(所谓“银釉”)——北 朝铅釉陶的复兴——鼎盛的唐三彩——唐三 彩影响下的渤海三彩、奈良三彩——余音绕 梁的宋、辽三彩。
唐三彩的定义——高宗时期出现于两京,之 后流行于全国——烧造唐三彩的窑址
陕西铜川黄堡窑(青瓷、三彩、其它)
绞(搅)胎工艺
以白褐两色(或多色)瓷泥相间糅合成器, 或以这种泥片贴面,再施釉烧成的器物。唐 代出现此工艺。
唐代花瓷 黑釉瓷器上的白色或天蓝色乳光斑。花瓷在河 南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内乡大窑店窑 等。拍鼓最具特色。“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
洪州窑
92,93年度发掘。报告即将出版。 隋代以淡青釉为主,装饰多样;唐代以青黄
为主,装饰简化。
长沙窑
兴盛于晚唐。器型多样,装饰手法丰富,以 釉下彩和模印贴花最具有特色。纹样丰富。 以题字装饰瓷器最富有情趣。
2北方地区主要瓷窑
山 花瓷”。
唐青花 集中出土于扬州唐城。为巩县窑产品。
隋唐时期的陶瓷器
三彩瓷器的复兴与极盛 窑址数量猛增,所谓“南青北白”的格局出
现 踵事增华的装饰 诸工艺对陶瓷的影响,异域风格凸显 瓷器的外销的发端与陶瓷之路的兴起
(一)主要瓷窑遗址
越窑
已经发掘的主要窑址(寺龙口,荷花蕊[文 物2003-11)等);
唐五代产品主要是青瓷。晚唐五代的青瓷 精品有“秘色瓷”之称,具有土贡性质;
装饰方面晚唐五代出现细腻的刻划纹,金 银釦的作法具有特点。
晚唐五代诗人咏越窑
“越泥似玉之瓯”;“越瓯秋水澄”;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邢、定二窑晚唐五代的白瓷器上有的刻有 “官”款(定窑还有“新官”款)。邢窑还 常见“盈”字刻款。
三彩
汉代的低温铅釉陶(所谓“银釉”)——北 朝铅釉陶的复兴——鼎盛的唐三彩——唐三 彩影响下的渤海三彩、奈良三彩——余音绕 梁的宋、辽三彩。
唐三彩的定义——高宗时期出现于两京,之 后流行于全国——烧造唐三彩的窑址
陕西铜川黄堡窑(青瓷、三彩、其它)
绞(搅)胎工艺
以白褐两色(或多色)瓷泥相间糅合成器, 或以这种泥片贴面,再施釉烧成的器物。唐 代出现此工艺。
唐代花瓷 黑釉瓷器上的白色或天蓝色乳光斑。花瓷在河 南鲁山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内乡大窑店窑 等。拍鼓最具特色。“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
洪州窑
92,93年度发掘。报告即将出版。 隋代以淡青釉为主,装饰多样;唐代以青黄
为主,装饰简化。
长沙窑
兴盛于晚唐。器型多样,装饰手法丰富,以 釉下彩和模印贴花最具有特色。纹样丰富。 以题字装饰瓷器最富有情趣。
2北方地区主要瓷窑
山 花瓷”。
唐青花 集中出土于扬州唐城。为巩县窑产品。
隋唐时期的陶瓷器
三彩瓷器的复兴与极盛 窑址数量猛增,所谓“南青北白”的格局出
现 踵事增华的装饰 诸工艺对陶瓷的影响,异域风格凸显 瓷器的外销的发端与陶瓷之路的兴起
(一)主要瓷窑遗址
考古文化介绍PPT课件
指
多惠及人民群众。要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更多采用
出
“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
发展中保护,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谈传统文化,强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用一系列“最早”、“第一”阐明了最新考古成果的重大意义: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 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北京猿人在50万年前就发明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早在1万年前,我们的先人就 种植粟、水稻,农业起源同西亚北非并列第一;我国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等方面的发明发现也是全 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除此之外,中国考古还展现了各地区文明起源、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家国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讴歌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 明,立足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深刻阐 明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 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 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
河北正定古城 福建厦门市鼓浪屿 福州市三坊七巷 三明市万寿岩遗址 浙江良渚古城遗址
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只有 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 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 天的事业”。正是基于深沉的历史感、 使命感,总书记高度重视考古工作, 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摆在更加突出 的位置,先后考察25个省份的70多处 文博单位,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 一系列指示批示。
4秦汉南北朝考古学PPT课件
高约1.9米
*
24
秦陵百戏 俑5号俑
体格硕壮稳健,专家推断 应是百戏都卢寻橦中的持
竿者。高约2米
*
25
秦青铜大鼎
重212公 斤,是目 前所见秦 文化中最 大的铜鼎
*
26
秦陵石铠甲(清理)
*
27
经修复后 的头盔 (胄)
*
28
阳陵虎符
*
29
云纹高足杯
(秦代)
*
30
葵
纹
瓦
当
*
31
〓
彩
漆
兽
首
99
南越王赵昧墓
代表器物
*
100
丝缕玉衣
*
101
“文帝行玺”金印
*
102
“右夫人玺”金印
*
103
“太子”金印
*
104
龙
凤
纹
重
环
玉
佩
右
夫
人
组
玉
佩
*
107
兽 衔 玉 璧
*
108
玉 镂 空 佩
*
109
玉龙附金带钩
*
110
玉盒
*
111
铜承露盘玉高足杯
*
112
从咸阳向北经过云阳、上郡,直达九原(今内蒙 古自治区包头市北)。驰道和直道的修筑,有利 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
8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
9
圉人 陶俑
*
10
秦始皇陵
*
11
陶 将 军 俑
*
12
陶 立 射 俑
*
13
*
24
秦陵百戏 俑5号俑
体格硕壮稳健,专家推断 应是百戏都卢寻橦中的持
竿者。高约2米
*
25
秦青铜大鼎
重212公 斤,是目 前所见秦 文化中最 大的铜鼎
*
26
秦陵石铠甲(清理)
*
27
经修复后 的头盔 (胄)
*
28
阳陵虎符
*
29
云纹高足杯
(秦代)
*
30
葵
纹
瓦
当
*
31
〓
彩
漆
兽
首
99
南越王赵昧墓
代表器物
*
100
丝缕玉衣
*
101
“文帝行玺”金印
*
102
“右夫人玺”金印
*
103
“太子”金印
*
104
龙
凤
纹
重
环
玉
佩
右
夫
人
组
玉
佩
*
107
兽 衔 玉 璧
*
108
玉 镂 空 佩
*
109
玉龙附金带钩
*
110
玉盒
*
111
铜承露盘玉高足杯
*
112
从咸阳向北经过云阳、上郡,直达九原(今内蒙 古自治区包头市北)。驰道和直道的修筑,有利 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
8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
9
圉人 陶俑
*
10
秦始皇陵
*
11
陶 将 军 俑
*
12
陶 立 射 俑
*
13
汉唐宋元考古:0绪论
(二)西汉时期 1、关中 2、关东 3、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 4、河西走廊和河套 5、辽东以东 6、长江中游、江淮 7、长江三角洲 8、岭南 9、西南
六、发现、研究简史
•
西晋时期就有人从河南汲县魏襄王墓中挖到大批战
国时代竹简,整理出《穆天子传》、《竹书纪年》等书,
是最早对考古材料进行的整理和研究。自从宋代的金石
•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8年。
•
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时期在中国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秦统一,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此
后的汉帝国又延续了4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
最长的统一王朝。
二、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特点
从考古学文化角度看,秦汉以后的考古学文化与战 国之前从本质上讲是不一样的。
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多是属于一定 区域内特定人群或族群的文化。
秦代的考古学文化是列国文化的延续,汉文化的命 名得于汉帝国的建立,是随着王朝集权的强化而逐渐融 合的文化。
三、历史时期考古研究与历史学的关系
1.考古学研究解释历史问题。 2.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历史学界限越来越模糊。
如何做到与历史学的结合 独立+上升
四、战国、秦汉考古的分期
• 1 战国早期:具体年代大约从公元前五世纪初田 氏代齐(公元前481年)到公元前五世纪末三家 分晋(公元前403年),大约70年左右。
• 2 战国中期:年代大约从公元前五世纪末三家分 晋(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四世纪末秦伐巴蜀 (公元前316年),大约90年左右。
• 3 战国晚期到秦代:大约从公元前四世纪末到公 元前三世纪末秦亡为止(公元前207年),大约 100年左右。
考古PPT模板
人类历史文化研究
考古工作是人类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的 研究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人类历史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03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
考古工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
的发掘和研究,可以推动历史文化旅游、文物艺术品市场等相关产业的
发展。
02
考古类型与方法
科技应用创新案例剖析
01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 的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遗址的地理信 息,为遗址的定位、范围和布局 提供重要依据。
02
三维重建技术在考 古中的应用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复原遗 址的原貌,为研究和展示提供更 为直观的材料。
03
DNA分析在考古中 的应用
通过DNA分析技术,可以揭示古 代人类的遗传信息、迁徙路线和 族群关系等。
利用地下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探测遗址位置和 范围。
地震勘探
通过人工震源产生地震波,分析反射波以了解地 下结构。
碳-14测年技术应用
原理介绍
碳-14测年基于放射性衰变原理,通过测量样品中碳-14含量推断 年代。
样品采集
采集遗址中的有机物如木炭、骨骼等作为测年样品。
数据处理与年代计算
对样品进行化学处理、测量碳-14含量,并通过计算得出遗址年代 。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考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科技创新应用实例
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在考古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考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考古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为考古研究带 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科技创新也将推动文物保护和遗址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考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有力支撑。
考古工作是人类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的 研究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人类历史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03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
考古工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
的发掘和研究,可以推动历史文化旅游、文物艺术品市场等相关产业的
发展。
02
考古类型与方法
科技应用创新案例剖析
01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 的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遗址的地理信 息,为遗址的定位、范围和布局 提供重要依据。
02
三维重建技术在考 古中的应用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复原遗 址的原貌,为研究和展示提供更 为直观的材料。
03
DNA分析在考古中 的应用
通过DNA分析技术,可以揭示古 代人类的遗传信息、迁徙路线和 族群关系等。
利用地下不同介质的电性差异,探测遗址位置和 范围。
地震勘探
通过人工震源产生地震波,分析反射波以了解地 下结构。
碳-14测年技术应用
原理介绍
碳-14测年基于放射性衰变原理,通过测量样品中碳-14含量推断 年代。
样品采集
采集遗址中的有机物如木炭、骨骼等作为测年样品。
数据处理与年代计算
对样品进行化学处理、测量碳-14含量,并通过计算得出遗址年代 。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考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科技创新应用实例
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在考古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考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考古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为考古研究带 来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科技创新也将推动文物保护和遗址管理水平的提升,为考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 有力支撑。
考点13 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 列举宋元农牧文化 课件
顾恺之
《女史箴图》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女史箴图》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 历 代 帝 王 图 》 唐 阎 立 本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北宋的建立 (960)
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驿兵变”
杯 酒 释 军 权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契丹的兴起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什么汉唐时期在史学、文学、宗教、 艺术上有这么多的文化成就? 1、对前代文化的继承。 2、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3、政治的清明。 4、经济的发展。 用现代的话来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 明的双丰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二、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
契丹/辽 (党项) 西夏 蒙古/元 (契丹) 金(女真) (蒙古) 北宋 南宋 (汉) (汉)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五代十国
唐朝末期,藩镇割 据势力进一步发展。唐 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 (黄河流域)相继出现了 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五个朝代,史 称“五代”。 五代时,在南方和 北方山西地区,还先后 存在过十个割据政权, 史称“十国”
司马迁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 评价:《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著,有极高 的史学价值,同时文笔生动,又是一部杰 出的文学著作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著作体例特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项羽本纪》原文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 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 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 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 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 皆已惮籍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唐考古课件)汉唐、宋元考古1绪论
课程框架
• 一、秦汉考古 • 二、魏晋、隋唐考古 • 三、宋元考古
秦汉考古
2010年7月
绪论
一、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
• 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一 个时期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阶段,经历了分裂、统一、再分 裂、再统一。还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 的事件,就是秦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
• 到了秦汉以后,尤其是到了汉代以后,考 古学文化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秦代文化不 好讲,因为只有十几年。汉文化的命名得 于汉帝国的建立,是以军事统治为基础, 用一种集权制度覆盖好几个文化圈的,是 跨越文化圈的,所以他没有历史渊源,也 不是汉王朝一建立就出现了。★另外汉文 化与汉王朝的统治集团的族属也没有直接 的关系,因为汉初的统治集团是来自四面 八方的人。
• 三、作为历史阶段的战国秦汉考古学文化 的特点
• 如果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看,战国和汉以后的考古
学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不一样的。讲战国时期的文化实际
是讲列国文化,即晋文化、楚文化、燕文化、齐文化、
秦文化等。从命名的原则来看,与以前的考古学文化是
不同的,以前的文化往往是以发现地点或典型遗址命名, 如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但就其本质来讲,与二里 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半坡文化等没有原则的区别。当 然,到战国晚期有些变化。因为说到底,她仍然是一种 特定人群的文化。正因为战国时期的列国文化都与组成 统治集团的族群和主要国民的特定族群有关,而像楚和 秦的族群是有一定延续性 ,所以她也是有渊源的,也 就是可以向前溯源的。
• 古代已有的观点
• 1 起于鲁哀公14年,即公元前481年,这一年还是田 氏灭齐之年。
• 2 起于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6年。汉代司马迁的 《史记》的《六国年表》始于这一年。
• 3 起于周贞王元年,即公元前468年。清代林春溥的 《战国纪年》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 4 起于公元前403年,这一年是韩、赵、魏三国迫使 周威列王承认为诸侯之年,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右的时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48年)。
• 后段:包括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王莽。平 帝后有一个孺子婴,时间很短。前后也是近70年左右 的时间(公元前48年-公元25年)。
• 6 东汉前期 包括光武帝、明帝、章帝, 时间比较短,大约只有十多年的时间 (公元25年-89年)。
• 7 东汉后期 从和帝开始到灵帝,包括和 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 桓帝、灵帝,其中殇、冲、质三帝的时 间都比较短。整个东汉后期一共包括100 年左右的时间。
•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 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一方面使统治者用宏伟的地上和地下建筑显示王 权和威严的愿望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区域间的文 化交流和影响的能力大大提高,使占主流的文化 传统的辐射能力和范围都大大提高。在中国封建 社会持续千百年的帝王陵园、都城规划、墓上封 土建筑、居室型的墓室、用俑群和明器随葬等遗 存现象和葬俗都是在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出现或初 步形成。(下图)
• 二、 考古学阶段的划分
• 把战国秦汉划分出来的原因出于两点考 虑,一是当时的欧洲考古学有按工具、武器 的质料划分阶段的原则,★一是考虑到当时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的讨论。当时对战国 秦汉的认识一是进入了铁器时代,一是社会 性质为封建社会(实际两者是有联系的), 所以就把这一阶段划分为一个单独的考古学 文化阶段来对待,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 考古学阶段的划分
• 1 战国早期 具体年代大约从公元前五世纪初到公 元前五世纪末三家分晋,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 2 战国中期 年代大约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四 世纪末,从三家分晋到秦伐巴蜀,大约90年左右 的时间。
• 3 战国晚期到秦代 大约从公元前四世纪末到公元 前三世纪末秦亡为止,大约100年左右的时间。
• 如何做到与历史学的结合:
• 一是要独立,就是要在不受历史 学研究成果的影响下,采用考古学 的理论和方法,对考古学资料进行 考古学的研究。
• 二是要上升。所谓上升,就是 研究不能停留在上述的纯粹考古学 的层次上最终还要用考古学研究的 成果来说明历史问题 。
五、战国秦汉考古的分期
• (一) 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代
• 现代历史学界的观点:
• 1 杨宽的《战国史》,起始于公元前481年, 主要的理由是这一年田氏代齐。
• 2 郭沫若的《中国史稿》、翦伯赞的《中 国史纲要》都是起于公元前475年,基本同 于司马迁的《史记》。
• 3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起始于公元前 403年,原因是这一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正式出现。
• 4 西汉前期
• 具体是指汉武帝元狩五年以前(118BC ) , 因 为发行了五铢钱比较好断代。具体是指高祖、惠帝、
吕后、文帝、景帝和武帝前期,共90年左右的时间。
• 5 西汉后期
•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二大阶段。
•
前段:汉武帝元狩五年到宣帝、元帝之交。在昭
帝之后有个昌邑王刘贺,但时间很短。前后共70年左
•
• 这一阶段的特殊性在于,考古学研究与文献记载的 关系与前和与后都有不同。战国秦汉的考古学研究 涉及到如何上升到解释历史问题的层面。考古学和 历史学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方法和理论。但是考古学从广义上讲是历史学的一 组成部分,其最终要解释说明的是历史问题。
• 中国的考古学从一产生就具有历史学的倾向, 就必然要回答和解释历史问题,而且越接近历史时 代,二者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模糊,变得你中由我, 我中有你,战国秦汉时期处于考古学上俗称的早段 和晚段之间。
战国晚期的帝王陵园
北 京 大 葆 台 汉 墓
汉宣帝杜陵
西汉时期开放型的砖室墓
战国时期封闭的箱 型椁室
东 汉 时 期 的 前 后 室 穹 隆 顶 墓 室
战 国 时 期 随 葬 的 青 铜 礼 器
战 国 时 期 的 仿 铜 陶 礼 器
汉代墓葬随葬的模型明器
汉景帝阳陵陶俑
• 四、作为历史考古学的战国秦汉考古学与历史 学研究的关系
课程框架
• 一、秦汉考古 • 二、魏晋、隋唐考古 • 三、宋元考古
秦汉考古
2010年7月
绪论
一、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
• 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一 个时期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阶段,经历了分裂、统一、再分 裂、再统一。还有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 的事件,就是秦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
• 到了秦汉以后,尤其是到了汉代以后,考 古学文化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秦代文化不 好讲,因为只有十几年。汉文化的命名得 于汉帝国的建立,是以军事统治为基础, 用一种集权制度覆盖好几个文化圈的,是 跨越文化圈的,所以他没有历史渊源,也 不是汉王朝一建立就出现了。★另外汉文 化与汉王朝的统治集团的族属也没有直接 的关系,因为汉初的统治集团是来自四面 八方的人。
• 三、作为历史阶段的战国秦汉考古学文化 的特点
• 如果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看,战国和汉以后的考古
学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不一样的。讲战国时期的文化实际
是讲列国文化,即晋文化、楚文化、燕文化、齐文化、
秦文化等。从命名的原则来看,与以前的考古学文化是
不同的,以前的文化往往是以发现地点或典型遗址命名, 如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但就其本质来讲,与二里 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半坡文化等没有原则的区别。当 然,到战国晚期有些变化。因为说到底,她仍然是一种 特定人群的文化。正因为战国时期的列国文化都与组成 统治集团的族群和主要国民的特定族群有关,而像楚和 秦的族群是有一定延续性 ,所以她也是有渊源的,也 就是可以向前溯源的。
• 古代已有的观点
• 1 起于鲁哀公14年,即公元前481年,这一年还是田 氏灭齐之年。
• 2 起于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6年。汉代司马迁的 《史记》的《六国年表》始于这一年。
• 3 起于周贞王元年,即公元前468年。清代林春溥的 《战国纪年》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 4 起于公元前403年,这一年是韩、赵、魏三国迫使 周威列王承认为诸侯之年,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右的时间(公元前118年-公元前48年)。
• 后段:包括元帝、成帝、哀帝、平帝、王莽。平 帝后有一个孺子婴,时间很短。前后也是近70年左右 的时间(公元前48年-公元25年)。
• 6 东汉前期 包括光武帝、明帝、章帝, 时间比较短,大约只有十多年的时间 (公元25年-89年)。
• 7 东汉后期 从和帝开始到灵帝,包括和 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 桓帝、灵帝,其中殇、冲、质三帝的时 间都比较短。整个东汉后期一共包括100 年左右的时间。
•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 由于铁器的普遍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一方面使统治者用宏伟的地上和地下建筑显示王 权和威严的愿望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区域间的文 化交流和影响的能力大大提高,使占主流的文化 传统的辐射能力和范围都大大提高。在中国封建 社会持续千百年的帝王陵园、都城规划、墓上封 土建筑、居室型的墓室、用俑群和明器随葬等遗 存现象和葬俗都是在战国秦汉时期开始出现或初 步形成。(下图)
• 二、 考古学阶段的划分
• 把战国秦汉划分出来的原因出于两点考 虑,一是当时的欧洲考古学有按工具、武器 的质料划分阶段的原则,★一是考虑到当时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的讨论。当时对战国 秦汉的认识一是进入了铁器时代,一是社会 性质为封建社会(实际两者是有联系的), 所以就把这一阶段划分为一个单独的考古学 文化阶段来对待,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 考古学阶段的划分
• 1 战国早期 具体年代大约从公元前五世纪初到公 元前五世纪末三家分晋,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 2 战国中期 年代大约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四 世纪末,从三家分晋到秦伐巴蜀,大约90年左右 的时间。
• 3 战国晚期到秦代 大约从公元前四世纪末到公元 前三世纪末秦亡为止,大约100年左右的时间。
• 如何做到与历史学的结合:
• 一是要独立,就是要在不受历史 学研究成果的影响下,采用考古学 的理论和方法,对考古学资料进行 考古学的研究。
• 二是要上升。所谓上升,就是 研究不能停留在上述的纯粹考古学 的层次上最终还要用考古学研究的 成果来说明历史问题 。
五、战国秦汉考古的分期
• (一) 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代
• 现代历史学界的观点:
• 1 杨宽的《战国史》,起始于公元前481年, 主要的理由是这一年田氏代齐。
• 2 郭沫若的《中国史稿》、翦伯赞的《中 国史纲要》都是起于公元前475年,基本同 于司马迁的《史记》。
• 3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起始于公元前 403年,原因是这一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战国七雄正式出现。
• 4 西汉前期
• 具体是指汉武帝元狩五年以前(118BC ) , 因 为发行了五铢钱比较好断代。具体是指高祖、惠帝、
吕后、文帝、景帝和武帝前期,共90年左右的时间。
• 5 西汉后期
•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二大阶段。
•
前段:汉武帝元狩五年到宣帝、元帝之交。在昭
帝之后有个昌邑王刘贺,但时间很短。前后共70年左
•
• 这一阶段的特殊性在于,考古学研究与文献记载的 关系与前和与后都有不同。战国秦汉的考古学研究 涉及到如何上升到解释历史问题的层面。考古学和 历史学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方法和理论。但是考古学从广义上讲是历史学的一 组成部分,其最终要解释说明的是历史问题。
• 中国的考古学从一产生就具有历史学的倾向, 就必然要回答和解释历史问题,而且越接近历史时 代,二者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模糊,变得你中由我, 我中有你,战国秦汉时期处于考古学上俗称的早段 和晚段之间。
战国晚期的帝王陵园
北 京 大 葆 台 汉 墓
汉宣帝杜陵
西汉时期开放型的砖室墓
战国时期封闭的箱 型椁室
东 汉 时 期 的 前 后 室 穹 隆 顶 墓 室
战 国 时 期 随 葬 的 青 铜 礼 器
战 国 时 期 的 仿 铜 陶 礼 器
汉代墓葬随葬的模型明器
汉景帝阳陵陶俑
• 四、作为历史考古学的战国秦汉考古学与历史 学研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