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使用「活性炭」吸附以后,我成功降低了废水中的COD
使用「活性炭」吸附以后,我成功降低了废水中的COD活性炭是水处理吸附法中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之一,它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具有无数细小孔隙,表面积巨大.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平方米~1500平方米。
活性炭有很强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功能,而且还具有解毒作用。
解毒作用就是利用了其巨大的面积,将毒物吸附在活性炭中,从而阻止毒物的吸收。
活性炭通常有粉末炭和粒状炭之分,前者用于废水处理,通常采用混悬接触吸附的方式;后者用于废水处理,则采用过滤——吸附的方式。
处理系统有两种:一是用活性炭直接处理二级处理出水;二是二级处理出水经化学澄清、去除营养物、过滤以后用粒状炭吸附。
01活性炭处理污水优势明显1、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有卓越的吸附特性。
由于活性炭具有发达的细孔结构,因此对水中溶解的有机污染物,如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石油及石油产品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而且对用生物法和其它化学法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如色度、异臭、亚甲蓝表面活性物质、除草剂、杀虫剂、农药、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胺类化合物及许多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等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2、活性炭对水质、水温及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对同一种有机污染物的污水,活性炭在高浓度或低浓度时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3、活性炭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小,易于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
4、活性炭对某柴重金属化合物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如汞、铅、铁、镍、铬、锌、钴等,因此,活性炭用于电镀废水、冶炼废水处理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5、饱和炭可经再生后重复使用,不产生二次污染。
6、可回收有用物质,如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用碱再生后可回收酚钠盐。
02废水的活性炭具体处理方法废水活性炭处理法是废水吸附处理法之一。
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氧化、催化氧化和还原等性能去除废水中多种污染物的方法。
比如说粉末活性炭处理法,又称生物- 物理处理法、投料曝气法。
它是将粉末活性炭投入曝气池,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废水处理设备,又提高了处理效果。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活性炭吸附法实验报告引言: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水处理以及空气净化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炭吸附法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效果,并分析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活性炭样品、去离子水、有机污染物溶液。
2. 实验仪器:烧杯、滴定管、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步骤:a. 准备一定浓度的有机污染物溶液。
b.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样品。
c. 将有机污染物溶液加入烧杯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
d. 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一定量的溶液样品进行分析。
e.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活性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活性炭样品的加入,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
吸附效果与活性炭样品的质量、孔隙结构以及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有关。
讨论:1.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活性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包括微孔、介孔和宏孔。
微孔对小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而介孔和宏孔则对大分子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因此,在选择活性炭样品时,需要考虑有机污染物的分子大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匹配程度。
2. 活性炭样品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活性炭样品的质量与其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密切相关。
表面积越大,孔隙体积越大,吸附效果越好。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具有较大表面积和孔隙体积的活性炭样品可以提高吸附效果。
3. 有机污染物性质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不同的有机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对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也有所差异。
有机污染物的极性、分子大小以及溶解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与活性炭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有机污染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样品。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活性炭吸附法在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有效性。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质量以及有机污染物的性质都对吸附效果有影响。
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二 活性炭吸附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2.掌握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污水确定设计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与内部分子吸附质分子通过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此时的动态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
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 表示MXM )C C (V q 0=-=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质量,g/g V ——污水体积,LC 0,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g/L X ——被吸附物质量,g M---活性炭投加量,g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用费兰德利希经验式加以表达。
q=K ·C 1/nq ——活性炭吸附量。
g/g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K,n ——与溶液的温度、pH 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将费兰德利希经验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 lgq=lgK+1/nlgC将q 、C 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 ,截距为K ,即可求得K 和n 。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装置2.六联搅拌器1台或磁力振荡器3.250ml 锥形瓶5个4.粉末活性炭5.烘箱6.COD 、色度测定分析装置、滤纸7.配水 四、实验步骤1.将某污水用滤纸过滤,去除水中悬浮物或自配污水,测定该污水的COD 、色度等值。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色度、某些离子以及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速率,被吸附物质浓度对吸附也有影响。
此外,PH值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率有一定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隙和连续吸附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2、掌握活性炭吸附设备操作步骤,包括吸附工作过程和再生过程。
二、实验原理吸附是发生在固-液(气)两相界面上的一种复杂的表面现象,它是一种非均相过程。
大多数的吸附过程是可逆的,液相或气相内的分子或原子转移到固相表面,使固相表面的物质浓度增高,这种现象就称为吸附;已被吸附的分子或原子离开固相表面,返回液相或气相中去,这种现象称为解吸或脱附。
在吸附过程中,被吸附到固体表面上的物质称为吸附质,吸附吸附质的固体物质称为吸附剂。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吸附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面都受着同等大小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过程为物理吸附;另一方面是由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过程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
此时的动态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 PH计或精密PH试纸、温度计;(2)大小烧杯、漏斗;(3)活性炭吸附柱;(4)自配废水;(5)恒位箱注:A、B都为活性炭活性炭吸附工艺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配制水样,使其含COD50~100mg/L;2、用高锰酸盐指数法测定原水的COD含量,同时测水温和PH;3、在活性炭吸附柱中各装入活性炭并进行洗清,至出水不含炭粉为止;4、启动水泵,将配制好的水样连续不断地送入活性炭柱内,控制好流量;5、运行稳定5min后测定并记录各活性炭柱出水COD或浊度、色度;6、连续运行2~3h,并每隔60min取样测定和记录各活性炭柱出水COD、浊度或色度;7、停泵,关闭活性炭柱进、出水阀门,并进行活性炭再生;8、打开反冲洗阀门与反冲洗进水阀门;9、启动水泵,将清水以较大的速度送入活性炭柱内,带走活性炭中的杂质实现再生目的;10、运行5min后,停泵,关闭反冲洗阀门及进水阀门。
活性炭对垃圾渗滤液COD吸附规律的研究
中 国 资源 综 合 利 用
V O 1 . 3 1 , No . 2
。 污 水 治 理
Ch i n a Re s o u r c e s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Ut i l i z a t i o n
2 01 3年 2 月
活性炭对 垃圾渗滤液 C O D吸附规律 的研究
2 . J i n g z h o u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B u r e a u S h a s h i B r a n c h, J i n g z h o u 4 3 4 0 0 0,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S a n i t a r y l a n df i l l i s c u r r e n t l y t h e ma i n me t ho d s f o r mu ni c i p a l s o l i d wa s t e di s po s a l T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a n d il f l l e a c ha t e a r e c o mpl e x c o mp o n e n t s , hi g h lu f c t ua t i o n s o f wa t e r q u a l i t y a n d q u a n t i t y, h i g h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o f t o x i c s ub s t e n c e s . Th i s p a pe r a i ms t o p r e s e n t a bs o r p t i o n e x p e r i me n t wi t h t h e 2 0 0 me s he s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a s t h e a d s o r b e n t . Th e pu po r s e o f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i s p r i n c i p l e s f o r CO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d i f f e r e n t c o nd i t i o n s, s uc h a s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ma s s , a d s o pt r i v e t i me a n d p H v a l u e . Th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s i mp l e p r e - a d s o pt r i o n
活性碳吸附综合实验报告
活性碳吸附综合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2)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3)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4)学会使用一级动力学、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分析,对PAC 的吸附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5)了解活性炭改性的方法以及其影响因素。
2实验原理2.1活性炭间隙性吸附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己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到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的活性炭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在变化,而达到平衡,此时的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表示。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V ——污水体积,L;C0、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浓度,g/L;X ——被吸附物质重量,g;M ——活性炭投加量,g。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费用兰德里希经验公式加以表达。
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g/g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K、n ——溶液的浓度,pH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K、n值求法如下: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C相应之值,将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将q、C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截距则为K。
此外,还有朗缪尔吸附等温式,它通常用来描述物质在均一表面上的单层吸附,表达式为:由于间歇式静态吸附法处理能力低、设备多,故在工程中多采用连续流活性炭吸附法,即活性炭动态吸附法。
活性炭处理污水实验报告
活性炭处理污水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1 ) 了解固-液界面的分子吸附;(2)对水中耗氧量COD与水体污染程度有所了解;(3)探究活性炭对废水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
二、实验原理水的需氧量大小是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COD是指在特定条件下,O 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消耗氧化剂所相当的氧量,以每升多少毫克2表示。
COD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本实验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定水样中的耗氧量COD。
水样加入硫酸使呈酸性后,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并在沸水浴中加热反应一定的时间。
剩余的高锰酸钾加入过量草酸钠溶液还原,再用高锰酸钾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求出水样中的耗氧量COD。
对于比表面很大的多孔性或高度分散的吸附剂,象活性炭和硅胶等,在溶液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由于吸附剂表面结构的不同,对不同的吸附质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因而吸附剂能够从混合溶液中有选择地把某一种溶质吸附。
根据这种吸附能力的选择性,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糖的脱色提纯等。
本实验通过测定污水受活性炭吸附前后的耗氧量COD来了解活性炭对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的吸附情况。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HY-4型调速多用振荡器(江苏金坛)1台,电炉1台,移液管(25mL) 1支,洗耳球1支, 250mL锥形瓶,50mL酸式滴定管,温度计1支,电子天平1台,称量瓶1个。
2、实验试剂高锰酸钾溶液(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0.002mol/L),4 mol/L硫酸,草酸钠标准溶液(0.005mol/L),活性炭,废水。
四、实验步骤1.溶液的配置分别配置250 mL 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500 mL 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及500 mL 0.005mol/L草酸钠标准溶液。
2.吸附前水样中的耗氧量COD的测定取25mL混匀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
加入2.0mL4 mol/L硫酸,并准确加入0.002mol/L高锰酸钾溶液5mL,立即加热至沸。
活性炭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2. 掌握活性炭吸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研究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为实际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吸附材料,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形式。
物理吸附是指吸附质分子与活性炭表面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作用,而化学吸附是指吸附质分子与活性炭表面分子间的化学键作用。
本实验采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通过改变活性炭的投放量和吸附时间,研究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锥形瓶、分光光度计、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温度计、pH计、移液管等。
2. 材料:活性炭、亚甲基蓝溶液、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将亚甲基蓝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
2. 准备活性炭:将活性炭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杂质,然后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3. 吸附实验:将活性炭粉末加入到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亚甲基蓝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设定不同吸附时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测定吸附效果:取吸附后的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计算吸附量。
5. 计算吸附等温线:以吸附量为纵坐标,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吸附等温线。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吸附平衡。
2. 吸附等温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吸附等温线,发现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3. 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受温度、pH值、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六、结论1. 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作为水处理中的吸附材料。
2. 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受温度、pH值、溶液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吸附条件。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研究,探讨活性炭在去除水中有机物污染物方面的应用效果,为活性炭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吸附剂,其吸附性能主要取决于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
当有机物分子接触到活性炭表面时,会发生吸附现象,从而将有机物分子从水中去除。
三、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活性炭、有机物溶液、实验装置。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一定浓度的有机物溶液。
b. 将活性炭加入实验装置中,建立吸附平衡。
c. 测定吸附后溶液中有机物浓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测定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有机物的去除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2. 在一定范围内,有机物溶液的初始浓度对活性炭的吸附效果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
3.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对有机物的吸附也有一定影响,孔径较大的活性炭对大分子有机物的吸附效果更好。
五、实验结论。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活性炭用量、有机物溶液浓度和活性炭的孔隙结构等。
在工程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活性炭材料和操作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去除效果。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对于活性炭在水处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本实验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活性炭吸附性能提供了基础。
七、参考文献。
1. 王明,刘强. 活性炭吸附理论与应用. 化学工程,2008,30(2),45-50。
2. 张磊,李华. 活性炭孔结构对有机物吸附性能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2010,18(3),78-82。
八、致谢。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为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颗粒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利用碳柱实验来确定颗粒活性炭对瀛州化工不同废水在不同状态下去除COD和脱色的处理能力。
二、废水简介需要做小试废水的有:芬顿出水共4种、对硝废水:邻氟废水=1:0.5混合水、对硝废水:邻氧废水二1:0.5缩合水、邻鼠车间硝化废酸。
1、DASA混合废水为黑色,COD为:20000mg∕L左右,PH为1。
2、二蔡酚废水为黄色,CoD为:500mg∕L左右。
三、活性炭介绍1.样品规格:8x30目2.碘值:1251mg∕g3.亚甲蓝:256mg∕g4.水分:1.89%5.灰分:9.97%四、实验仪器1-蠕动泵:1台6.柱子总数:2根7.铁架台:1套8.硅胶管:5米五、实验条件1.活性炭装柱质量:200g∕根2.进水流量:1.6L∕h3.接触时间:15~30min4.走料温度:常温六、实鹭工艺计量测COD 测COD原水--- -- 第一吸附柱 ------ 第二吸附柱------- 出水七、实验过程二蔡酚共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案:1.调节PH为8,吸附。
5.调节PH为3,吸附。
八、实验数据DASA混合废水开始活性炭吸附,装炭两根,每根500g。
每根炭柱停留时间20分钟。
一脱后,调节PH到8,溶液中亚铁离子沉淀,压滤,再吸附二脱,每根200g。
每根炭柱停留时间6分钟。
二蔡酚开始活性炭吸附,装炭两根,每根200g。
每根炭柱停留时间8分钟。
八、实验结论:DASA废水:一脱共运行18小时,10OOg活性炭处理水量28.8L,1号炭柱6.5个小时后颜色由无色开始越来越深,2号炭柱12个小时由无色开始越来越深,到18个小时,停止运行。
期间第一炭柱50Og活性炭共吸附COD理论405g,烘炭共410.44g。
二脱共运行IL5小时,400g活性炭处理水量18.4L,运行期间没有颜色变化,始终澄清透明。
期间第一炭柱20Og活性炭共吸附C0D248.23g,第二炭柱20Og活性炭共吸附230.54g0二蔡酚废水:共运行23小时,40Og活性炭处理水量36.8L,1号炭柱15个小时后颜色由无色开始变黄,20个小时2号炭柱由无色开始变黄,到23个小时,停止运行。
活性炭吸附COD的试验研究
2017年8月活性炭吸附COD的试验研究67活性炭吸附COD的试验研究何友文1袁和平1戴雪芹2(1.中节能环保投资发展(江西)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江西南昌3300001;2.江西四面体科技有限公司质控部,江西南昌330013)摘要:目前仍然有些污水处理厂运行时出水水质难以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 染物排放标准》(G B18918 -2002)—级标准的B标准,通过活性炭吸附法处理C O D的试验,探讨活性炭投加量及不同反应时间对吸附C O D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较为适宜的效果是投加浓度〇.4g/L,反应时间4h,活性炭吸附可能达到动态平衡,为下一步在工业污水处理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活性炭C O D工业污水处理吸附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 市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的水量越来越大,由于前期环 保意识薄弱和资金投人低,废水处理任务十分艰巨,污 水处理厂的投人、运行费用较大,目前仍然有些污水处 理厂运行时出水水质难以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G B18918 - 2002) —级标准的B标 准。
为了改善污水处理厂出水特别是工业污水处理厂进水一 |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的出水,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废水的方法已被广泛利用,但是活性炭吸附法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理论和技术还不 够成熟,而且再生设备少,再生费用高,因此本文针对 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C O D 的试验,探讨对难生物降解物质以及出水水质C O D变 化规律,进一步为活性炭吸附法在工业污水处理厂污 水处理改造提供数据支持。
本厂的工艺流程如图1:涵调节池及事故池|—障合反应沉|1、冋流污姽剩余污泥、賭泥M3储泥池一污泥浓缩脱水机房一外运。
图1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包括化工废水2200t/d、食品饮 料污水300t/d、皮革废水300t/d、陶瓷废水600t/d、屠宰 废水200t/d、生活污水500t/d,其他废水300t/d。
活性炭吸附 环工原理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二 活性炭吸附实验地点:学院717。
时间:14周周三上午(1)班,下午(2)班14周周四上午(3)班,下午(4班1.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并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
(2) 掌握用“间歇”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2.原理活性炭吸附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一种水处理手段,由于活性炭对水中大部分污染物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活性炭吸附应用于水处理时往往具有出水水质稳定,适用于多种污水的优点。
活性炭吸附常用来处理某些工业污水,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用于给水处理。
比如当给水水源中含有某些不易去除而且含量较少的污染物时,当某些偏远小居住区尚无自来水厂需临时安装一小型自来水生产装置时,往往使用活性吸附装置。
但由于活性炭的造价较高,再生过程较复杂,所以活性炭吸附的应用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着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二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达到了动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 e 表示:)/()(0g mg mC C V q e e -=(1) q e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重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容质量,mg/g ; V ——污水体积,L ;C0、Ce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中容质浓度和吸附平衡时水中的容质浓度,mg /L ;m ——活性炭投量,g 。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用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经验式加以表达:ne e C K q 1•= (2)式中q e ——活性炭吸附容量,mg /g ;Ce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mg /L ;K 、n ——是与溶液的温度、pH 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取水样100ml进行活性炭吸附实验,吸附时间为30分钟。
把经过吸附后的废水进行过滤,然后取10ml的清液进行微波消解,测量其CODcr值。
实验步骤如下:一、测量原水pH值(原水PH=2~4)二、活性炭吸附实验1)分别用电子天平衡量活性炭5mg 、10mg 、25mg 、40mg 、50mg 、75mg 、100mg、300mg。
2)量取100ml废水,投加步骤1)活性炭。
3)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
三、微波消解测定COD实验本实验采用MS-3型微波消解COD测定仪测量废水COD。
本实验采用密封消解法。
1)用吹式移液管吸取10.00毫升水样加入消解罐中,分别加入5.00毫升重铬酸钾消解液和10毫升Ag2SO4-H2SO4催化剂,旋紧密封盖,使消解罐密封良好,摇匀,将罐均匀放入炉腔。
2)消解结束后的消解罐,冷却后打开密封消解罐时,将反应液转移到200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消解罐帽2-3次,冲洗液并入锥形瓶中,控制体积约60ml。
最后,加入2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盛有硫酸亚铁铵的滴定管来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
实验部分图片:分别称取50mg和75mg的活性炭加入活性炭粉后搅拌30min过滤取水样10ml加入消解罐加入5ml重铬酸消解液加入10ml硫酸银-硫酸催化剂消解后,将反应液移动200ml锥形瓶测定后实验数据:曲线图结论: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原废水COD约为600mg/l。
经活性炭吸附后,COD最多可以降到460mg/l左右。
去除率约为(600-460)/600=23%。
从曲线图还可以看出,100ml废水加入活性炭为25mg 后,再增加活性炭的量,对废水中的COD的去除效果不再明显。
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二 活性炭吸附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2.掌握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污水确定设计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与内部分子吸附质分子通过分子间力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活性炭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在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达到了平衡,此时的动态平衡称为活性炭吸附平衡。
而此时被吸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称为平衡浓度。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量q 表示MXM )C C (V q 0=-=式中: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质量,g/g V ——污水体积,LC 0,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g/L X ——被吸附物质量,g M---活性炭投加量,g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随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通常用费兰德利希经验式加以表达。
q=K ·C 1/nq ——活性炭吸附量。
g/g C ——被吸附物质平衡浓度,g/LK,n ——与溶液的温度、pH 值以及吸附剂和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有关的常数。
将费兰德利希经验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 lgq=lgK+1/nlgC将q 、C 相应值点绘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所得直线的斜率为1/n ,截距为K ,即可求得K 和n 。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装置2.六联搅拌器1台或磁力振荡器3.250ml 锥形瓶5个4.粉末活性炭5.烘箱6.COD 、色度测定分析装置、滤纸7.配水 四、实验步骤1.将某污水用滤纸过滤,去除水中悬浮物或自配污水,测定该污水的COD 、色度等值。
实验三 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三:活性炭吸附试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并熟悉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
(2)掌握用“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吸附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水处理手段。
由于活性炭对水中大部分污染物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活性炭吸附应用于水处理时往往具有出水水质稳定,适用于多种污水的优点。
活性炭吸附常用来处理某些工业废水,在有些特殊情况下也用于水处理。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物理吸附,指的是活性炭表面的分子受到不平衡的力,而使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另一个是化学吸附,指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
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当活性炭在溶液中的吸附和解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成为吸附平衡,此时,被吸附的物质的溶液中的浓度和再活性炭表面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而此时被吸附的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成为平衡浓度,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 表示,即:MC C V q )(0-= 式中 q ——活性炭吸附量,即单位质量的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量(g/g ); V ——污水体积(l );C 0,C ——分别为吸附前原水及吸附平衡时污水中的物质的质量浓度(g/l );M ——活性炭投加量(g )。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活性炭的吸附量q 与吸附平衡时的质量浓度C 之间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在水处理工艺中,通常用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来表示活性炭吸附性能。
其数学表达式为:nC K q 1∙= 式中 K ——与吸附比表面积、温度有关的系数;n ——与温度有关的常数;q ,C ——同前。
K ,n 求法是通过间歇式活性炭吸附实验测得q ,c 相应之值,将上式取对数后变换为下式:c nK D q lg 1lg lg += 将q ,c 相应值绘在双对数坐标上,所得直线斜率为n1,截距为K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炭去除COD实验报告
取水样100ml进行活性炭吸附实验,吸附时间为30分钟。
把经过吸附后的废水进行过滤,然后取10ml的清液进行微波消解,测量其CODcr值。
实验步骤如下:
一、测量原水pH值(原水PH=2~4)
二、活性炭吸附实验
1)分别用电子天平衡量活性炭5mg 、10mg 、25mg 、40mg 、
50mg 、75mg 、100mg、300mg。
2)量取100ml废水,投加步骤1)活性炭。
3)搅拌30min后,进行过滤。
三、微波消解测定COD实验
本实验采用MS-3型微波消解COD测定仪测量废水COD。
本实验采用密封消解法。
1)用吹式移液管吸取10.00毫升水样加入消解罐中,分别加入5.00毫升重铬酸钾消解液和10毫升Ag2SO4-H2SO4催化剂,旋紧密封盖,使消解罐密封良好,摇匀,将罐均匀放入炉腔内。
2)消解结束后的消解罐,冷却后打开密封消解罐时,将反应液转移到200mL锥形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消解罐帽2-3次,冲洗液并入锥形瓶中,控制体积约60ml。
最后,加入2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盛有硫酸亚铁铵的滴定管来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
褐色即为终点。
实验部分图片:
分别称取50mg和75mg的活性炭
加入活性炭粉后搅拌30min
过滤
取水样10ml加入消解罐内
加入5ml重铬酸消解液
加入10ml硫酸银-硫酸催化剂
消解后,将反应液移动200ml锥形瓶内
测定后
实验数据:
序号加入活性炭量(mg)CODcr(mg/l) 原水0 609.24
1 5 611.11
2 10 572.65
1 25 474.79
3 40 477.18
3 50 4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