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合集下载

《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旧唐书》属于史类文学作品,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

作品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旧唐书》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权字诚恳。

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

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

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

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

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

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

文宗思之,迁谏议大夫。

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

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浣濯者三矣。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

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采,却授卿谏议大夫。

”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

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

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

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

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

”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①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②海鸥、龙安所窃。

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縢如故,其器皆亡。

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

”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

”不复更言。

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

性晓音律,不好奏乐。

汉书列传第三十九《隋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附答案

汉书列传第三十九《隋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附答案

汉书列传第三十九|《隋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附答案崔弘度,字摩诃衍,博陵安平人也。

年十七,周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

寻授都督,累转大都督。

时护子中山公训为蒲州刺史,令弘度从焉。

尝与训登楼,至上层,去地四五丈,俯临之,训曰:可畏也。

弘度曰:此何足畏!欻然掷下,至地无损伤。

训以其拳捷,大奇之。

及尉迥作乱,以弘度为行军总管,从韦孝宽讨之。

弘度妹先适迥子为妻,及破邺城,迥弯弓将射弘度,弘度脱兜鍪谓迥曰:相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迥掷弓于地,骂大丞相极口而自杀。

弘度顾其弟弘升曰:汝可取迥头。

弘升遂斩之,进位上柱国。

时行军总管例封国公,弘度不时杀迥,致纵恶言,由是降爵一等,为武乡郡公。

纳其妹为秦孝王妃。

弘度素贵,御下严急,动行捶罚,吏人詟气,闻其声,莫不战栗。

所在之处,令行禁止,盗贼屏迹。

以行军总管出泉门道,隶于杨素。

弘度与素,品同而年长,素每屈下之,一旦隶素,意甚不平,素言多不用。

素亦优容之。

上甚礼之,复以其弟弘升女为河南王妃。

每诫其僚吏曰:人当诚恕,无得欺诳。

皆曰:诺。

后尝食鳖,侍者八九人,弘度一一问之曰:鳖美乎人惧之,皆云:鳖美。

弘度大骂曰:佣奴何敢诳我汝初未食鳖,安知其美俱杖八十。

官属百工见之者,莫不流汗,无敢欺隐。

然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动行捶楚,闺门整肃,为当时所称。

未几,秦王妃以罪诛,河南王妃复被废黜。

弘度忧恚,谢病于家,诸弟乃与之别居,弥不得志。

炀帝即位,河南王为太子,帝将复立崔妃,遣中使就第宣旨。

使者诣弘升家,弘度不之知也。

使者返,帝曰:弘度有何言使者曰:弘度称有疾不起。

帝默然,其事竟寝。

弘度忧愤,未几,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九》)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B.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C.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D.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待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旧指女子出嫁。

《旧唐书》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旧唐书》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

《旧唐书》阅读附答案解析及翻译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

隋末,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密大悦之,谓曰:“昔称汝颍多奇士,故非谬也。

”令与徐勣守黎阳。

后密败,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

令与徐勣经营武牢已东。

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

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

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太宗然其计。

及破建德,平世充,太宗于洛阳置酒高会诸将曰:“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皆出诸人之右也。

”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

其地高昌旧都,士流与流配及镇兵杂处,又限以沙碛,与中国隔绝。

孝恪推诚抚御,大获其欢心。

俄又以孝恪为昆丘道副大总管以讨龟兹,破其都城。

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

孝恪以城外未宾,乃出营于外,有龟兹人来谓孝恪曰:“那利为相,人心素归,今亡在野,必思为变。

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宜备之。

”孝恪不以为虞。

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城中人复应那利,攻孝恪。

孝恪力战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复出,战于城门,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诏亦同死于阵。

贼竟退走,将军曹继叔复拔其城。

太宗闻之,初责孝恪不加警备,以致颠覆;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

高宗即位,追赠安西都护、阳翟郡公,待诏赠游击将军,仍赙物三百段。

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

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

太宗闻之曰:“二将优劣之不同也。

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B.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C.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D.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曲: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引申为家乡、故里、乡亲、同乡等义。

高考语文文言文《魏书列传第三十九》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魏书列传第三十九》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魏书列传第三十九》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6分)韩茂,字元兴,安定安武人也。

茂年十七,膂力过人,尤善骑射。

太宗曾亲征丁零翟猛,茂为中军执幢。

时有风,诸军旌旗皆偃仆,茂于马上持幢,初不倾倒。

太宗异而问之,征茂所属,具以状对。

太宗谓左右曰:“记之。

”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后从世祖讨赫连昌,大破之。

世祖谓诸将曰:“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徙其民而还。

以军功赐茂爵蒲阴子,加强弩将军,迁侍辇郎。

又从征统万,大破之。

从平平凉,当茂所冲,莫不应弦而殪。

由是世祖壮之,拜内侍长,进爵九门侯,加冠军将军。

从征悬瓠,频破贼军。

车驾南征,分为六道,茂与高凉王那出青州。

诸军渡淮,降者相继,拜茂徐州刺史以抚之。

车驾还,以茂为侍中、尚书左仆射,加征南将军。

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

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

太安二年夏,领太子少师。

冬卒,赠泾州刺史、安定王,谥曰桓王。

长子备,字延德。

袭爵安定公、征南大将军。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九》)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征诣行在所,试以骑射,太宗深奇之,以茂为虎贲中郎将。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久(太宗)召韩茂到皇帝所在的地方,拿骑马射箭考察他,太宗对他深感惊奇,任命他为虎贲中郎将。

2.今若穷兵极武,非吊民之道,明年当共卿等取之。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现在如果竭尽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就不合乎抚慰百姓的道义,明年一定和诸位夺取它。

3.茂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论议合理。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韩茂性格沉着、坚毅、忠诚、老实,虽无文才,参议决策却常常切合事理。

4.为将善于抚众,勇冠当世,为朝廷所称。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韩茂)作为将领,善于安抚军心,勇敢为当世第一,被朝廷称道。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阅读附答案附翻译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

父偘,周大将军。

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

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

高祖受禅,进位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

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

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

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

上甚善之。

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

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

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

既破丹阳,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

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

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

母忧去职。

明年,起为幽州总管。

荣性严酷,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

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

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取之,辄以试人。

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

”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

”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邪!”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

上知之,敕荣曰:“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

”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

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

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

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

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

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

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按部按:巡查B.道次见丛荆次:驻扎C.瓛败走,为荣所执执:抓捕D.怨隙日构构:形成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荣严酷的一组是()①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崔季舒,字叔正,博陵安平人。

父瑜之,魏鸿胪卿。

季舒少孤,性明敏,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

年十七,为州主簿,为大将军赵郡公琛所器重,言之于神武。

神武亲简丞郎,补季舒大行台都官郎中。

文襄辅政,转大将军中兵参军,甚见亲宠。

以魏帝左右,须置腹心,擢拜中书侍郎。

文襄为中书监,移门下机事总归中书,又季舒善音乐,故内伎亦通隶焉,内伎属中书,自季舒始也。

文襄每进书魏帝,有所谏请,或文辞繁杂,季舒辄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

静帝报答霸朝,恒与季舒论之,云:“崔中书是我你母。

”转黄门侍郎,领主衣都统。

虽迹在魏朝,而心归霸府,密谋大计,皆得预闻。

于是宾客辐凑,倾心接礼,甚得名誉,势倾崔暹。

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曰:“暹若得仆射,皆叔父之恩。

”其权重如此。

时勋贵多不法,文襄无所纵舍,外议以季舒及崔暹等所为,甚被怨疾。

及文襄遇难,文宣将赴晋阳,黄门郎阳休之劝季舒从行,曰:“一日不朝,其闲容刀。

”季舒性爱声色,心在闲放,遂不请行,欲恣其行乐。

司马子如缘宿憾,及尚食典御陈山提等共列其过状,由是季舒及暹各鞭二百,徙北边。

天保初,文宣知其无罪,追为将作大匠,再迁侍中。

俄兼尚书左仆射、仪同三司,大被恩遇。

乾明初,杨愔以文宣遗旨,停其仆射。

遭母丧解任,起复,除光禄勋,兼中兵尚书。

出为齐州刺史,坐遣人渡淮互市,亦有赃贿事,为御史所劾,会赦不问。

武成居藩,曾病,文宣令季舒疗病,备尽心力。

大宁初,追还,引入慰勉,累拜度支尚书、开府仪同三司。

营昭阳殿,敕令监造。

以判事式为胡长仁密言其短,出为西兖州刺史。

为博戏于吏部,被责免官,又以诣广宁王宅,决马鞭数十。

及武成崩,不得预于哭泣。

久之,除胶州刺史,迁侍中、开府,食新安、河阴二郡干。

加左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监撰《御览》。

加特进、监国史。

季舒素好图籍,暮年转更精勤,兼推荐人士,奖劝文学,时议翕然,远近称美。

(选自《北齐书·列传·卷三十九·崔季舒》)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暹尝于朝堂屏人拜之屏:隐藏B. 追为将作大匠追:补封C. 坐遣人渡淮互市坐:因犯……罪D. 被责免官被:遭到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将军赵郡公琛因看重季舒的才能,便向神武推荐让季舒担任大行台都官郎中一职,神武听从了赵郡公琛的意见。

《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

《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

《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旧唐书》阅读答案与译文周智光,本以骑射从军,常有戎捷,自行间登偏裨。

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镇陕州,与之昵狎。

朝恩以扈从功,恩渥崇厚,奏请多允,屡于上前赏拔智光,累迁华州刺史、同华二州节度使及潼关防御使,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

智光与杜冕不协,遂杀鄜州刺史张麟,坑杜冕家属八十一人,焚坊州庐舍三千余家。

惧罪,召不赴命。

朝廷外示优容,俾杜冕使梁州,实避仇也。

永泰二年十二月,智光专杀前虢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庞充。

充方居缞绖,潜行,智光追而斩之。

又劫诸节度使进奉货物及转运米二万石,据州反。

智光自鄜州专杀,朝廷患之。

智光遂聚亡命不逞之徒,众至数万,纵其剽掠,以结其心。

淮南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崔圆入觐,方物百万,智光强留其半。

举选之士竦骇,或窃同州路以过,智光使部将邀斩于乾坑店,横死者众。

优诏以智光为尚书左仆射,遣中使余元仙持告身以授之。

智光受诏慢骂曰:“智光有数子,皆弯弓二百斤,有万人敌,堪出将入相。

只如挟天子令诸侯,天下只有周智光合作。

”大历二年正月,密诏中书令郭子仪率兵讨智光,许以便宜从事。

时同、华路绝,上召子仪女婿工部侍郎赵纵受口诏付子仪,纵裂帛写诏置蜡丸中,遣家童间道达焉。

子仪奉诏将出师,华州将士相顾携贰。

智光大将李汉惠自同州以其所管降子仪。

贬智光为澧州刺史,散官勋封如故。

是日智光为帐下将斩首,并子元耀、元干等二人来献。

丁卯,枭智光首于皇城之南街,二子腰斩以示众。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B.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C.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D.永泰元年/吐蕃/回纥/党项/羌等十余万众/寇奉天/醴泉等县/智光邀战破/于澄城收驼马军资万计/因逐贼至鄜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偏裨在古代也称为偏将、禆将、副将,是佐助大将的将领。

2019年高考复习专项练习:文言实词解释与翻译(附参考答案)

2019年高考复习专项练习:文言实词解释与翻译(附参考答案)

2019年高考复习专项练习:文言实词解释与翻译(附参考答案)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

迁京兆尹。

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

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

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

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

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

又今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圣明宽宥之意。

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所定杖刑,并乞停减。

”帝许之。

(选自《旧唐书·裴耀卿传》,有删改)(1)释词:拜()充()凡()以为()宥()伏望()许()(2)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译文:(3)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

译文: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拜广州都督。

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1) 释词:旧()诣()以()参饷()鞫()出()右()(2)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

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

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

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

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旧唐书》译文及阅读理解答案

《旧唐书》译文及阅读理解答案

《旧唐书》译文及阅读理解答案《旧唐书》译文及阅读理解答案本大题7小题,共35分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

登进士第、宏辞科,杜鸿渐深器重之。

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

邠将李怀光与监军阴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诛大将温儒雅等。

黄裳立辨其伪,以告怀光,怀光流汗伏罪。

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数月而乱不作。

后入为台省官,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

贞元末,为太常卿。

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

尝语其子婿韦执谊,令率百官请皇太子监国,执谊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复开口议禁中事耶!黄裳勃然曰:黄裳受恩三朝,岂可以一官见买!即拂衣而出。

邠州节度使韩全义曾居讨伐之任,无功,黄裳奏罢之。

刘辟作乱,议者以剑南险固,不宜生事;唯黄裳坚请讨除,宪宗从之。

又奏请不以中官为监军,只委高崇文为使。

黄裳自经营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无不悬合。

崇文素惮刘澭,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

由是得崇文之死力。

既平辟,宰臣入贺,帝目黄裳曰:此卿之功也。

后与宪宗语及方镇除授,黄裳奏曰:陛下宜熟思贞元故事,稍以法度整肃诸侯,则天下何忧不治!宪宗然其言。

由是用兵诛蜀、夏之后,不容藩臣蹇傲,克复两河,威令复振,盖黄裳启其衷也。

黄裳有经画之才,达于权变,然检身律物,寡廉洁之誉,以是居鼎职不久。

黄裳性雅淡宽恕,心虽从长口不忤物始为卿士女嫁韦执谊深不为执谊所称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

及是被疾,医人误进其药,疾甚而不怒。

然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赂迁,时论惜之。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裴延龄所恶恶:讨厌B.黄裳终不造其门造:到去C.不宜生事宜:适合D.寡廉洁之誉寡:缺少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诸将有难制者②议者以剑南险固B.①即拂衣而出②疾甚而不怒C.①当以刘澭代之②稍以法度整肃诸侯D.①王叔文之窃权②黄裳有经画之才7.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杜黄裳经画之才的一组是(3分)①杜鸿渐深器重之②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③王叔文之窃权,黄裳终不造其门④黄裳使人谓崇文曰:若不奋命,当以刘澭代之。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进阶特训-文言文阅读1(解析版)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进阶特训-文言文阅读1(解析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1进阶特训(6)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塔思,幼与常儿异,英才大略,绰有祖风。

木华黎常曰:“成吾志必此儿也。

”及长,每语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天子厚恩,当效死行阵间,以图报称,安能委靡苟且目前,以隳先世勋业哉!”年十八袭爵。

庚寅秋九月,叛将武仙围潞州,太宗命塔思救之。

大兵未至,塔思率十余骑觇贼形势,仙恐有伏,,帝亲征,遣塔思复取潞州。

仙夜遁,邀击之,斩首七千余级,以任存侄代领其众。

壬辰春,睿宗与金兵相拒于汝、汉间。

金兵成列,将战,会大雪,分兵四出,塔思冒矢石先挫其锋,诸军继进,大敗金兵。

甲午秋七月,朝行在所。

时诸王大会,帝顾塔思曰:“先皇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

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何如?”群臣未对,塔思对曰:“臣家累世受恩,图报万一,正在今曰。

臣虽驽钝,愿仗天威,扫清淮、浙,何劳大驾亲临不测之地哉!”帝悦曰:“塔思虽年少,英风美绩,简在脱心,终能成我家大事矣。

”賜黄金甲、玻璃带及良弓二十,命与王子曲出总军南征。

乙未冬,拔枣阳。

曲出别徇襄、邓,塔思引兵攻郢。

郢濒汉江,城坚兵精,且多战舰。

塔思命造木筏,遣汶上达鲁花赤刘拔都儿将死士五百,乘筏进击。

引骑兵沿岸迎射,大破之。

丁酉秋九月,入汴京。

守臣刘甫置酒大庆殿。

塔思曰:“此故金主所居,我人臣也,不可处此。

”遂宴于甫家。

戊戌秋九月,帝宴群臣于行宫,塔思大醉。

帝语侍臣曰:“塔思神已逝矣,其能久乎?”己亥春三月,薨,年二十八。

(节选自《元史•塔思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B.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C.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D.塔思曰/日暮矣/待明旦击之/是夜五鼓/金将移剌蒲瓦来袭/我师与战不利/退守沁南/贼还攻潞州/城陷/主将任存死之/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是古时臣民对于帝王的称呼,历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权神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旧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旧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旧唐书》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

隋末,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密大悦之,谓曰:昔称汝颍多奇士,故非谬也。

”令与徐勣守黎阳。

后密败,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

令与徐勣经营武牢已东。

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

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

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太宗然其计。

及破建德,平世充,太宗于洛阳置酒高会诸将曰: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皆出诸人之右也。

”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

其地高昌旧都,士流与流配及镇兵杂处,又限以沙磧,与中国隔绝。

孝恪推诚抚御,大获其欢心。

俄又以孝恪为昆丘道副大总管以讨龟兹,破其都城。

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

孝恪以城外未宾,乃出营于外,有龟兹人来谓孝恪曰:那利为相,人心素归,今亡在野,必思为变。

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宜备之。

”孝恪不以为虞。

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城中人复应那利,攻孝恪。

孝恪力战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复出,战于城门,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诏亦同死于阵。

贼竟退走,将军曹继叔复拔其城。

太宗闻之,初责孝恪不加警备,以致颠覆;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

高宗即位,追赠安西都护、阳翟郡公,待诏赠游击将军,仍赙物三百段。

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 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

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

太宗闻之曰:二将优劣之不同也。

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B .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C.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D .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乡曲: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引申为家乡、故里、乡亲、同乡等义。

文言文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完成10—13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

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

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

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

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

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

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

”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

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

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

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

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

”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

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

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阅读答案附翻译燕荣,字贵公,华阴弘农人也。

父偘,周大将军。

荣性刚严,有武艺,仕周为内侍上士。

从武帝伐齐,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

高祖受禅,进位大将军,封落丛郡公,拜晋州刺史。

从河间王弘击突厥,以功拜上柱国,迁青州总管。

荣在州,选绝有力者为伍伯,吏人过之者,必加诘问,辄楚挞之,创多见骨。

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他州县人行经其界者,畏若寇仇,不敢休息。

上甚善之。

后因入朝觐,特加劳勉。

荣以母老,请每岁入朝,上许之。

及辞,上赐宴于内殿,诏王公作诗以饯之。

伐陈之役,以为行军总管,率水军自东莱傍海,入太湖,取吴郡。

既破丹阳,吴人共立萧瓛为主,阻兵于晋陵,为宇文述所败,退保包山。

荣率精甲五千蹑之瓛败走为荣所执晋陵会稽悉平检校扬州总管寻征为右武候将军。

突厥寇边,以为行军总管,屯幽州。

母忧去职。

明年,起为幽州总管。

荣性严酷,有威容,长史见者,莫不惶惧自失。

范阳卢氏,代为著姓,荣皆署为吏卒以屈辱之。

鞭笞左右,动至千数,流血盈前,饮啖自若。

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棰,命取之,辄以试人。

人或自陈无咎,荣曰:“后若有罪,当免尔。

”及后犯细过,将挝之,人曰:“前日被杖,使君许有罪宥之。

”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邪!”榜棰如旧。

荣每巡省管内,贪暴放纵日甚。

是时元弘嗣被除为幽州长史,惧为荣所辱,固辞。

上知之,敕荣曰:“弘嗣杖十已上罪,皆须奏闻。

”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于是遣弘嗣监纳仓粟,得一糠一秕,辄罚之。

每笞虽不满十,然一日之中,或至三数。

如是历年,怨隙日构,荣遂收付狱,禁绝其粮。

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

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

奏荣虐毒非虚,又贼秽狼籍,遂征还京师,赐死。

先是,荣家寝室无故有蛆数斛,从地坟出。

未几,荣死于蛆出之处。

(《隋书·卷七十四列传三十九酷吏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按部按:巡查B.道次见丛荆次:驻扎C.瓛败走,为荣所执执:抓捕D.怨隙日构构:形成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燕荣严酷的一组是()①奸盗屏迹,境内肃然。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下原文翻译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下原文翻译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下原文翻译
以下是《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九》的部分原文和译文:
原文:
初,李师古以郓州城濒临巨野泽,常苦水患,及节度使李公简,公简请加堙塞,使州人无患。

师古又命撤防,以安巨野人。

译文:
当初,李师古因为郓州城靠近巨野泽,常常苦于水患,等到节度使李公简上任,李公简便请求加高防堤,使当地人不再受水患之苦。

李师古又下令撤掉防堤,来安抚巨野的百姓。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直接查阅古籍资料或访问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专家学者。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

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

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

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

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

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

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

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

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

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

'当时从讷所议。

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则天从之。

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迳危悬,欲御腰舆而上。

方庆谏曰:"昔汉元帝尝祭庙,出便门,御楼船,光禄勋张猛奏曰:'乘船危,就桥安。

'元帝乃从桥,即前代旧事。

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

陛下蒸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

"则天纳其言而止。

长安二年五月卒,赠衮州都督,谥曰贞。

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

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

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

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

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新唐书》《旧唐书》选篇(含解析)

四川省2019高考语文 古典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新唐书》《旧唐书》选篇(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新唐书》《旧唐书》选篇李仕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

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仕为孝敬挽郎,举下笔成章,授濮州司仓参军。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

后迁上阳宫,中宗率百官起居,王公更相庆,崇独流涕。

柬之等曰:“今岂涕泣时邪?恐公祸由此始。

”崇曰:“事天后久,违旧主而泣,人臣终节也,由此获罪甘心焉。

”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

时帝密召崇,崇至,帝方猎渭滨,即召见,帝曰:“公知猎乎?”对曰:“少所习也,老而犹能。

”帝悦,与俱驰逐,缓速如旨,帝欢甚。

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

高力士曰:“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

”帝曰:“我任崇以政,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

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崇第赊僻,因近舍客庐。

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乾曜所奏善,帝则曰:“是必崇画之。

”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帝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

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

久之,紫微史赵诲受夷人..赇,当死。

崇素亲倚,署奏营减,帝不悦。

时曲赦..京师,惟诲不原。

崇惶惧,上还宰政,引宋璟代。

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屋自坏,帝问宰相,宋璟、苏颋同对曰:“是天所以示教戒,陛下宜停东巡,修德以答至谴。

”帝以问崇,对曰:“但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

且陛下以关中无年,轮饷告劳,因以幸东都,所以为人不为己也。

请车驾如行期。

”帝曰:“卿言正契朕意。

”赐绢二百匹,诏所司如崇言,遂东。

八年,授太子少保....,以疾不拜。

明年卒,年七十二。

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节选自《新唐书·姚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B.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C.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D.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解析:C [“帝左右顾”后面应断开,故排除A、D两项;“再三”后面不应断开,故排除B项。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拜广州都督。

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

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

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

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阅读答案及翻译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阅读答案及翻译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阅读答案及翻译《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阅读答案及翻译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

后历晋、蒲二州刺史。

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

又诏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仍检校丰州都督。

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务挺与副总管唐玄表引兵先逼之。

伏念惧不能支,遂间道降于行俭,许伏念以不死。

中书令裴炎以伏念惧务挺等兵势而降,非行俭之功,伏念遂伏诛。

务挺以功迁右卫将军,封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绥州城平县人白铁余率部落稽之党据县城反,伪称尊号,署百官,又进寇绥德,杀掠人吏,焚烧村落,诏务挺与夏州都督王方翼讨之。

务挺进攻其城,拔之,生擒白铁余,尽平其余党。

又以功拜左骁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军。

嗣圣初,与右领军大将军、检校右羽林军张虔勖同受则天密旨,帅兵入殿庭,废中宗为庐陵王,立豫王为皇帝。

则天临朝,累受赏赐,特拜其子齐之为尚乘奉御。

务挺泣请回授其弟,则天嘉之,下制褒美,乃拜其弟原州司马务忠为太子洗马。

文明年,以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御突厥。

务挺善于绥御,威信大行,偏裨已下,无不尽力,突厥甚惮之,相率遁走,不敢近边。

及裴炎下狱,务挺密表申理之,由是忤旨。

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或构言务挺与裴炎、徐敬业皆潜相应接。

则天遣左鹰扬将军裴绍业就军斩之。

籍没其家。

突厥闻务挺死,所在宴乐相庆,仍为务挺立祠,每出师攻战,即祈祷焉。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伏念屯于金牙山屯:聚集B.署百官署:设置C.务挺素与唐之奇、杜求仁友善素:向来D.籍没其家籍:登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平县人白铁余率众反叛朝廷,程务挺与王方翼出兵讨伐,活捉了白铁余,自己也因功得以升职。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突破(二)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突破(二)

文言文翻译专项突破(二)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入为度支郎中。

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

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

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已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已之若。

(选自《旧唐书》--八卷)(1)属文( ) 子史( ) 擢用( ) 入( ) 负恃( ) 权宠( ) 协( ) 间密( ) 适( ) 会( )(2)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

(3)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沛字孔渠,冯翊万年人也。

初平中,为公府令史,以牒除为新郑长。

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如此积得千余斛,藏在小仓。

会太祖为兖州刺史,西迎天子,所将千余人皆无粮。

过新郑,沛谒见,乃皆进干椹。

太祖甚喜。

及太祖辅政,迁沛为长社令。

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选自《三国志》)(1)牒( ) 除( ) 会( ) 将( ) 谒( ) 及( )(2)兴平末,人多饥穷,沛课民益畜干椹,阅其有余以补不足。

(3)黄初中,儒雅并进;而沛本以事能见用,遂以议郎冗散里巷。

1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袁公可立字礼卿。

公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抗疏归。

二十六载,仗钱治登莱军。

及在登菜,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

公徐命小队阿殿过沈帅,问日:“李性忠国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

公日:“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

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

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

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

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

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

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

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

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

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

当时从讷所议。

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则天从之。

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迳危悬,欲御腰舆而上。

方庆谏曰:昔汉元帝尝祭庙,出便门,御楼船,光禄勋张猛奏曰:乘船危,就桥安。

元帝乃从桥,即前代旧事。

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

陛下蒸人父母,奈何践此
畏涂?伏望停舆驻跸。

则天纳其言而止。

长安二年五月卒,赠衮州都督,谥曰贞。

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

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

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

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

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始家咸阳焉
家:定居
B.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受:传授
C.百姓有诣府称冤者
诣:前往
D.卒后寻亦散亡
卒:去世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泉公”中的“公”是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如“公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公”。

B.《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
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神功”是武周武则天的年号,皇帝的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形式,和干支纪年法一样盛行。

D.《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方庆出身显贵,年少有为。

他曾祖父是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父亲王弘直,为人正直敢言;他十六岁就被任用为越王府参军。

B.王方庆以身率众,理政有方。

则天朝,他受任广州都督,忌冒求他人财物,又对属官严加管制,当时的人们对他赞赏有加。

C.王方庆学问渊博,且能致用。

他议政或谏言,总引经据典,如对于“诣阙献俘”时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反对“备而不奏”。

D.王方庆不畏权贵,正直敢言。

武则天曾到万安山,山路危险,准备让人用轿子把他抬上去,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

7.把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5分)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5分)
参考答案
4.B(受:学习)
5.A(该文中的“公”应指爵位名称。

古代爵位共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公”居于首位)
6.D(“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与原文不符)
7.(1)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打猎无节制,(王弘直)就上书提意见,情意恳切。

元昌看了,便马上停止,不再打猎。

(2)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静肃穆。

参考译文: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前朝周代少司空石泉公王褒的曾孙。

原籍琅笽,后南迁居丹阳,为江左名门望族。

王褒北迁入关,才家居咸阳。

他的父亲王弘直,是汉王元昌的朋友,汉王打猎无节制,就上书提意见,情意恳切。

元昌看了,便马上停止,不再打猎。

王方庆十六岁,就被任用为越王府参军。

曾经向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唐高宗永淳年中(683),王方庆任太仆少卿。

武则天临朝当政时,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

广州在南海之滨,每年有马来人乘船运珍物珠之类货到中国做买卖。

旧都督路元容贪求他们的货物,被马来人杀了。

王方庆在任期间,秋毫无犯。

另外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百姓到官府诉冤,官员因先受首领贿赂,也未追查。

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
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静肃穆。

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广州的官长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神功元年(697)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攻破契丹凯旋,想在七月上朝廷献俘。

内史王及善认为将军入城,按例应有军乐,但此月又是孝明高皇帝的忌月,只要备军乐而不奏,王方庆上奏道:“臣查了礼经,只有忌日,没有忌月。

晋穆帝纳皇后,在九月九日,这是晋康帝的忌日,在这个时候犹豫不决,就把它交给太常讨论,礼官荀讷议道:‘礼只有忌日,无忌月,如有忌月,就有忌时、忌岁,这就更加没有理据了。

’当时皇上听从荀讷的意见。

军乐是军容,与常乐不能等同看待,臣认为奏军乐对国中有振作而没有什么犯嫌的。

”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

武则天曾到万安山玉泉寺,因为山路危险,准备用轿抬上去。

王方庆提意见道“:过去汉元帝曾经去祭庙,出便门,乘楼船,光禄勋张猛上奏道:‘乘船危险,走桥安全。

’元帝就徒步行走过。

这是前代的旧事。

今山路危险,石路曲狭,向上看骇目,向下视寒心,把这比于楼船,安危相等。

陛下是众人的父母,怎么能走这可怕的险道呢?伏望陛下停止这一行动。

”武则天采纳了他的意见而止步。

长安二年(702)五月,王方庆去世,赠兖州都督,谥号贞。

中宗即位,按照宫僚的例法,追赠吏部尚书。

王方庆博学多才,乐于著述,所撰写的各种书有二百余卷。

他尤其精通《三礼》,讲究礼节的人大多向他讨教。

他每有酬答,都有典据,当时人把他所讲的“礼”汇编在一起,取名为《礼杂答问》。

他家藏书多,不少于秘阁,至于图画,
也多异本。

但他的子孙没能守住他的家业,他死后不久书画也多散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