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新课讲授】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1课时旋转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课题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授课类型新授教学内容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平移、旋转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平移、旋转的应用教案

第3课时平移、旋转的应用教学内容教科书P87例4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8“练习二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1.能根据图形特征,正确拼组图形,正确记录图形运动变化,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实际操作,在尝试、判断、推理的过程中,探索出拼摆图形的方法,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在数学文化的介绍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好玩与美妙,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形特征,正确拼组图形。

教学难点能正确记录图形运动变化。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介绍游戏。

师:你喜欢玩数字华容道的游戏吗?【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会说喜欢,有的同学可能不知道。

师:对,这就是数字华容道。

课件出示:师:你们知道数字华容道的哪些相关内容?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关于数字华容道的玩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副数字华容道。

二、探索新知1.激发兴趣,平移图形。

让学生把散乱的数字华容道恢复原始状态。

师:恢复原始状态时,要把数字运动变化的过程说清楚。

(卡片书课题:平移、旋转的应用)【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兴趣,初步尝试用语言描述简单图形的移动过程。

2.课件出示教科书P87例4,探究图形平移、旋转方法。

师:经过平移或旋转后拼成了右图,你能说说每张卡片的运动过程吗?(1)阅读与理解。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解释一下。

师:也就是图的构成、每块卡片的运动。

(2)分析与解答。

①推理想象。

师:我们首先要解决什么?【学情预设】先在右图中找出对应的卡片,标上序号。

师:看着大屏幕,先静静地想一想右图每块卡片对应在右图的哪个卡片,在脑海里想一想看。

【学情预设】学生往往看到问题就急于解决,甚至没看懂问题就急于用七巧卡片进行拼摆。

所以,教师在这里要慢下来,在解决问题前请学生先看懂问题,提示学生要先在右图中找出对应的卡片,标上序号。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五单元教学设计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教学重难点:
1.深层次理解“旋转”的含义,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
2.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图形或图案。
四、教学课时:
总课时:2课时
图形的旋转 (1)
平移、旋转的应用 (1)
教 学 设 计
2.总结: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1)观察例1,旋转有什么特点?
(2)指名填空,完成例1。
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绕哪个点旋转?按什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
2.出示例2
说说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小结: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过旋转中心的所有边旋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度也相同。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有位置变了。
第五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旋转、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利用平移或旋转制作稍复杂图案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拼凑法和分解法,选出你认为合适的方法?
3.小结: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都比较简单且易于操作,但分解法更适用于我们。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到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行拼图和设计图案等。
三、基础训练、延展提升
1.完成教材8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88页1、3题。
四、回顾总结、反思提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三)(教科书第83~88页的内容)教材分析在本单元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与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与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与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变化带来的美感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切实把握好“图形旋转”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

单元整体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与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与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

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与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课时安排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课题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授课类型新授教学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与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与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总结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总结与反思

这是我帮您写的文章,因为我是,您需要自己检查文章的质量和适用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总结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是关于“能力与思维培养”的课程,共有六节课。

这个单元旨在通过探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探究思维。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从对事物的初步感性认识转变为进一步的理性认识,从而最终达到对事物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课堂演示法、实验教学法等等。

这些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充分展现了这个单元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同时,这个单元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有些同学在讨论中缺乏主动性,较少发言,难以掌握课程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还不够充分。

有些知识点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和实践,但是出于教学进度的考虑,教师可能会缩短讲解时间,限制学生的实践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的掌握效果较差。

我认为这个单元教学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实践的训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果,但也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掌握效果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PEP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5单元教案

PEP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5单元教案

PEP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5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点,尺寸及其测量方法。

2.学会推算长方形的周长。

3.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

4.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分。

三、教学难点:1.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2.如何准确分辨长方形与正方形。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授、展示、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掌握重点难点。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长方形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的特点、尺寸及测量方法等还不是很清楚。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长方形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长方形。

2.例子引入(10分钟)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影视教学(15分钟)播放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点、周长的理解。

4.设计活动(2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实际测量实物长方形的周长及相关尺寸,并给定一些指导性问题进行讨论思考。

5.总结(5分钟)通过梳理今天研究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作业。

2.在家中寻找一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实物拍照备课。

八、板书设计:1. 什么是长方形?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分。

九、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内容。

但是在活动设计中,有些学生的配合程度还需要加强,下次教学需要准备更多互动型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

第1课时旋转(1)教学内容教科书P83~84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5“练习二十一”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其特征及性质。

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含义,初步感悟旋转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认识旋转要素1.课件出示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现象吗?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看见风车在旋转,时钟转动起来等等。

师:看一看这些物体的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的运动。

【学情预设】学生对图形的旋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比较准确地感知生活中简单的旋转现象,并能对其进行判断。

仅有少数学生能够判断“道闸挡车杆的运动”和“秋千运动”是旋转现象,说明学生对旋转角度不是360°及比较复杂的旋转现象还不能做出正确判断。

师: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称为旋转运动。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大家一起来看看。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说说它是怎样旋转的。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学生在回答“旋转”时,最好让学生对着具体的物体比画一下是怎样旋转。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动态旋转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学生简单描述后,教师板书课题:旋转(1)。

【设计意图】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时,具体实例多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整圆周运动,所以部分学生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荡秋千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P104—106。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养成规范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学具准备】每组学生一张圆形纸,一张长方形纸,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从“3/8”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 师:你对3/8有哪些了解?学生可能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真分数、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

【设计意图】(1)复习分数相关知识(2)当学生提到分数单位时,让学生列举和3/8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进而引入“同分母分数”,重点让学生回顾同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是相同的。

2. 师:看到这些同分母的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汇报之后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提出想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引入课题,既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也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

】二、合作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方法1. 开放问题中感受分数加法的意义(1)根据1/8和3/8这两个分数列加、减法算式1/8+3/83/8-1/8(2)根据加法算式提出数学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在开放性的题目中感受分数加法的意义。

】2. 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在独立思考1/8+3/8的计算结果和验证方法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算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或其他方法来验证计算结果。

在探究中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理解算理;在合作交流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的旋转》,根据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内容“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旋转”这部分教材是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由此,根据以上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于如下: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情感目标: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是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明确旋转的含义,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成为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只有认识到“图形旋转后形状大小都没变,只是位置变了”,那么旋转方法的研究和提炼才能成为一种自主活动,同时也为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说教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互动式讨论、研究式探索、反馈式练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
册第五单元教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旋转
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课题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内容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单元备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
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和技能:
- 理解几何图形中的对称性;
- 能够根据一条对称轴将图形折叠,并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 通过对称轴的位置,判断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什么是对称轴?
2. 如何通过对称轴折叠图形来判断是否对称?
3. 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知识
- 引入对称轴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物让学生理解对称轴的
概念。

步骤二:研究如何判断图形对称
- 让学生通过实物折叠和对称轴的位置来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步骤三:巩固对称图形的特点
-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对称图形,并让学生总结对称图形的特点。

步骤四:小组活动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对称图形,通过折叠
和对称轴的判断,互相验证图形是否对称,并给出对称图形的特点。

步骤五:总结和巩固
- 让学生回顾对称轴的概念和如何判断对称图形,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
- 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 实物:纸张、剪刀等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评估学生对对称轴和对称图形的掌握情况。

参考资料
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教案

1. 图形的旋转是第二个领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该课题从小学阶段至初中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建构来说,前面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认识与图形的位置,在五年级设置图形的旋转,其一个目的就在于将图形的静态通过平移、旋转等手段使其转化为动态,为后面学到的更复杂的图形的旋转打下基础2. 本单元的内容是图形旋转的有关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1.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之一五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旋转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2.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1. 《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2)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3. 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 教学本单元时,应分层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深层次理解“旋转”的含义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复习旋转的有关知识,可以结合主题图展示一些旋转的图案从线段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学会用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描述旋转过程2. 对旋转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旋转特点和性质的运用是本单元的难点,而要突破这个难点,就需要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规律,掌握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技巧图形的运动(三)2课时旋转教材第83、第84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一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种现象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由简单图形通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重难点:能正确认识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投影仪、方格纸等师: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可好玩了,有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等,你们都玩过吗?生:去过,也玩过上面的游乐项目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小结:像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旋转出发,提炼出图形的旋转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规律,培养他们积极动脑的习惯】1. 投影出示例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究讨论,解决上面的这个问题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师:同学们首先要分清楚,旋转的方向和时针转动的方向相同,我们称为顺时针方向,与时针的转动方向相反,我们称之为逆时针方向其次要判断出转动的角度,我们可以根据钟面上时针转动一周为周角,每转动1小时所转过的角度为30°进行判断生:从“1”到“3”,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60°生:从“3”到“6”,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生:从“6”到“12”,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180°师:很好,我们在说明图形的旋转时,要说明三个要素:绕哪个点旋转;按什么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师:请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旋转现象,让学生自己表述,发现旋转的三要素,且在观察思考中自己归纳得出旋转的定义这样既注重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数学概括归纳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探求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2. 投影出示例2师:请同学们观察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学生观察图形,分小组进行探究,讨论学生汇报探究结果生1:我发现旋转时点O的位置不变生2:我发现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生3:我发现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都旋转了90°总结:①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②旋转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都是相同的③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角是一样的3. 投影出示例3师:请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旋转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问题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示:点O的位置是否变化?三角形的直角边的位置该怎么变化?展示各小组所画图形并进行评析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说一下你们组的做法?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三角形绕点O旋转,点O的位置不变,只要找出三角形的其余两个顶点,点A和点B 顺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就行生2: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点O的距离是4格再按照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然后连接OA'、OB'就完成了师:你的回答很精彩,给我们今后解决这类问题找到了方法根据要求画旋转后的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旋转的性质,先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按要求作出它们的对应点,再连接起来即可请大家独立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然后师生共同评析【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培养了学生观察猜想的能力、动手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归纳结论的能力也从中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从而突出且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旋转的知识,知道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了旋转的性质:①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②旋转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都是相同的③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角都是一样的2. 学会了如何画旋转后的图形:根据要求画旋转后的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旋转的性质,先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按要求作出它们的对应点,再连接起来即可1. 开课伊始,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形成了直观的知识表象,为新课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教学中,先利用钟表(线的旋转)探索旋转的三要素,再上升到图形的旋转(面的旋转),学生知识的建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然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2.教学中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拨,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旋转变化带给学生的奇妙感觉,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图形的旋转过程,既让学生演示了顺时针旋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逆时针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的图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A类1. 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2. 图形按照()方向旋转()°可以得到图形B类画出下图锤形图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略2. 逆时针90°B类:略教材习题教材第83页做一做O2逆时针90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1. 略2. 顺逆3. 逆90逆904. (1)略(2)顺时针或逆时针1805. 略6. 略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教材第87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二1. 通过玩七巧板游戏,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或制作简单的图形或图案2.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利用平移或旋转制作稍复杂图案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 学会在方格纸上利用平移或旋转画出一个简单图案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重难点:利用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出一个简单图案投影仪、方格纸等师: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漂亮的图案,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好的图案,学生欣赏师: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七巧板”拼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七巧板通过平移或旋转拼成漂亮的图案(板书:平移和旋转的应用)【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七巧板游戏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投影出示例4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义,在小组内探究讨论并解决这个问题生1:问题是怎样把方格纸上标序号的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填到鱼图中去生2:还要仔细观察每块板在方格纸上是怎么运动的,是平移还是旋转师:看来同学们都仔细阅读了问题,并且理解了题意,下面就请大家分组自主探究,解决上面的问题学生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情况,然后进行小组汇报师:下面就请各小组分别说一说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生1:鱼图只有一个外形的轮廓,要先判断每块板平移或旋转后的位置……生2:我们组是先用七巧板拼成鱼图,然后再对照方格纸上的鱼图进行标号的生3:我们组直接在鱼图上划分,把鱼图分为七块,然后对照七巧板进行标号生4:我们组是根据平移和旋转来分析的,如板2先向下平移一格,又向右平移……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都比较简单且易于操作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到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行拼图和设计图案等【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做中学”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评析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行拼图或设计图案,大家在进行拼图时,首先确定每小块图形运动后的位置,然后分清楚是经过了平移还是旋转,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1. 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观察感知、动手操作、深化理解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2. 这节课我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七巧板游戏入手,利用学生们爱玩的特点,和富有挑战性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之后,放手给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动手操作、小组汇报、师生评析等一系列活动,有了充分的活动空间,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A类下面的运动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①升降国旗②拧开水龙头③用钥匙拧开房间门④拉动抽屉⑤吊扇在空中运动⑥乘坐电梯⑦转动转盘⑧指针运动属于平移的有();属于旋转的有()B类说一说,图形A是通过怎样的运动得到图形C的?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属于平移的有①④⑥;属于旋转的有②③⑤⑦⑧B类:略教材习题教材第88页练习二十二1~3. 略。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够辨认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3. 帮助学生掌握使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作出三角形。

教学准备1. 教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 教具:尺子、直尺、铅笔、纸张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引导学生提出形状的特点,引导他们思考三角形的定义。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以及常见的三角形类型(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3. 实例分析:给学生展示一些三角形的实例,引导他们观察并分析每个三角形的特点。

4. 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三角形类型及性质的练题,以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5. 尺规作图:向学生介绍使用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并进行示范演示。

让学生尝试使用尺规作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6. 深化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或寻找合适的尺寸等。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和常见类型。

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练题:评估学生对三角形类型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3.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使用三角形的特性计算面积等。

教学延伸1. 扩展练:布置一些额外的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2.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三角形的知识,如测量家中物品的角度或边长等。

参考资料-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三角形相关的练习题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整理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单元导语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轴对称和旋转知识的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旋转(1)例 1 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例2 借助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为例 3 的教学做好准备。

例 3 借助前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让学生交流讨论,逐步引出画图的方法。

2.旋转(2)在已理解旋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物探索多彩的图形。

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感受自己获得新知的快乐。

例4 以解决问题的形式,编排了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小鱼图案的活动,让学生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精心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素材,如风车、秋千、车杆、时钟等,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发现规律的能力,以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感受旋转的思想方法和价值。

教学在方格纸上画旋转90°的图形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学具,如三角尺,放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转一转,再画下来。

然后进行讨论,由此逐步引出画图的步骤。

之所以先“转”再“画”,是由于动手旋转学具比画图容易。

学生通过操作,看清楚了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再来讨论怎样画,就比较容易找到画图的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引导学生应用旋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出旋转的方法,并对顺时针和逆时针方法进行比较,体会两种旋转方法的真实感。

同时要有层次地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又有利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第1 课时旋转(1)教学内容教材第 83~84 页的例 1、例 2、例 3 及相应的“做一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4+7+1315 =1115 +1315=2415 =2415 =85 (时) =85 (时) 例4 1-712 -512 1-712 -512=12-7-512=-=012 =012 =0 =0 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

问题4:①根据分数的意义,12个112 减去7个112 ,再减去5个112 ,剩下0个112 ,所以012等于0.②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商都是0,所以012等于0. 从而得出:分子是0的分数等于0.问题5: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3中第1小题的分数表示的是具体的时间,结果也是表示具体时间,例3中第2小题的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几分之几,结果不能带单位.3、自我尝试,反馈纠正.(1)选择黑板上同学自己出的两道题让同学尝试做一做.(两人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做.)(2)第107页“做一做”的习题.(投影集体反馈,做错的同学找到原因后及时纠正.)4、自行小结,深化思维.围绕“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展开讨论,学生得出:学到了同2、出示一组数: 12 724 1124 13 56 79 34 524(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引入: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探究新知(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12 +13 为例,12 与 13 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12 就是36 ,13 就是26 ,12 加13 就等于36加26 .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说课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教材分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例题,另一部分是做一做及练习。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三个例题来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1是加法应用题,例2是减法应用题,例3是着重为说明计算结果而编排的。

做一做及练习中的1、2题是分别练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第3题进行混合练习,主要是强化计算结果的,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题目要求先计算再根据要求填方框,以加深学生对约分的认识。

第4题是应用题,选择了学生喜欢的兴趣小组为内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学目标】(一)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二) 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索,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用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设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我作如下的初步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吃蛋糕”这个现实情景引入学习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利用学生熟悉的吃蛋糕这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提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镜像运动。

2.能够自如地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镜像操作。

3.掌握图形运动的相关概念与性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的旋转运动。

2.理解图形的平移运动。

3.理解图形的镜像运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图形的改变。

2.知道如何利用运动来判断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备好相应的图形和纸张。

2.准备足够的纸笔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图形的运动概念,简单回顾一下平移、旋转、镜像运动的定义。

第二步:新知讲解1.旋转运动:–给出一个具体的图形,讲解如何对其进行旋转运动,并说明旋转的性质。

2.平移运动:–引导学生感受平移运动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尝试平移一个图形并展示出来。

3.镜像运动:–示范给出一个图形,可以通过镜面反射来实现镜像运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这种运动方式。

第三步: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让他们练习旋转运动,然后练习平移运动,最后练习镜像运动。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四步: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尝试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其他类型的图形运动问题。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三种图形运动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六、课堂作业1.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2.自主探索其他图形的运动方法并写出对应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图形的运动展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运动方式。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对图形的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注:以上为参考教案,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作适当调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方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方案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 °后的图形,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图案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图形的旋转”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

整个小学阶段不要求对“图形的运动”的三种变换做出一般的描述,更不要求给出定义,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运动,形成感性认识。

本单元的学习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和在生活中的应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4年级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认识与图形的位置的确定,在5年级设置图形的旋转,其目的是将图形的静态通过平移、旋转等手段转化为动态,为高年级甚至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内容
图形的运动(三)
旋转(1课时) 旋转的含义;图形旋转的特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
解决问题(1课时) 利用平移和旋转解决简单的问题
备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图形的旋转是第二个领域“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该课题从小学阶段至初中阶段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建构来说,前面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基本认识与图形的位置,在五年级设置图形的旋转,其一个目的就在于将图形的静态通过平移、旋转等手段使其转化为动态,为后面学到的更复杂的图形的旋转打下基础。

2. 本单元的内容是图形旋转的有关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1.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之一。

五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旋转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2.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还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1. 《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初步学会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 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 教学本单元时,应分层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深层次理解“旋转”的含义。

进一步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特点和性质。

复习旋转的有关知识,可以结合主题图展示一些旋转的图案。

从线段的旋转过渡到图形的旋转,让学生学会用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描述旋转过程。

2. 对旋转含义的理解以及对旋转特点和性质的运用是本单元的难点,而要突破这个难点,就需要在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学生运用图形旋转的规律,掌握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技巧。

图形的运动(三)2课时旋转教材第83、第84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一。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旋转现象。

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种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由简单图形通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难点:能正确认识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投影仪、方格纸等。

师: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可好玩了,有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等,你们都玩过吗?生:去过,也玩过上面的游乐项目。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小结:像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旋转出发,提炼出图形的旋转。

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规律,培养他们积极动脑的习惯】1. 投影出示例1。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究讨论,解决上面的这个问题。

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首先要分清楚,旋转的方向和时针转动的方向相同,我们称为顺时针方向,与时针的转动方向相反,我们称之为逆时针方向。

其次要判断出转动的角度,我们可以根据钟面上时针转动一周为周角,每转动1小时所转过的角度为30°进行判断。

生:从“1”到“3”,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60°。

生:从“3”到“6”,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生:从“6”到“12”,指针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180°。

师:很好,我们在说明图形的旋转时,要说明三个要素:绕哪个点旋转;按什么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了多少度。

师:请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旋转现象,让学生自己表述,发现旋转的三要素,且在观察思考中自己归纳得出旋转的定义。

这样既注重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数学概括归纳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探求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2. 投影出示例2。

师:请同学们观察三角形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学生观察图形,分小组进行探究,讨论。

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生1:我发现旋转时点O的位置不变。

生2:我发现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

生3:我发现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都旋转了90°。

总结:①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

②旋转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都是相同的。

③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角是一样的。

3. 投影出示例3。

师:请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旋转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点O的位置是否变化?三角形的直角边的位置该怎么变化?展示各小组所画图形并进行评析。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说一下你们组的做法?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三角形绕点O旋转,点O的位置不变,只要找出三角形的其余两个顶点,点A和点B 顺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就行。

生2: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点O的距离是4格。

再按照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然后连接OA'、OB'就完成了。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给我们今后解决这类问题找到了方法。

根据要求画旋转后的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旋转的性质,先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按要求作出它们的对应点,再连接起来即可。

请大家独立完成教材第84页做一做,然后师生共同评析。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培养了学生观察猜想的能力、动手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归纳结论的能力。

也从中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从而突出且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旋转的知识,知道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了解了旋转的性质:①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

②旋转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都是相同的。

③旋转过程静止时,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角都是一样的。

2. 学会了如何画旋转后的图形:根据要求画旋转后的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旋转的性质,先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按要求作出它们的对应点,再连接起来即可。

1. 开课伊始,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形成了直观的知识表象,为新课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

教学中,先利用钟表(线的旋转)探索旋转的三要素,再上升到图形的旋转(面的旋转),学生知识的建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然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2.教学中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拨,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

旋转变化带给学生的奇妙感觉,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图形的旋转过程,既让学生演示了顺时针旋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逆时针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的图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A类1. 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2. 图形按照( )方向旋转( )°可以得到图形。

B类画出下图锤形图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的图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略2. 逆时针90°B类:略教材习题教材第83页做一做O2逆时针90教材第85页练习二十一1. 略2. 顺逆3. 逆90逆904. (1)略(2)顺时针或逆时针1805. 略6. 略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教材第87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1. 通过玩七巧板游戏,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或制作简单的图形或图案。

2.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利用平移或旋转制作稍复杂图案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 学会在方格纸上利用平移或旋转画出一个简单图案。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难点:利用平移或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出一个简单图案。

投影仪、方格纸等。

师: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漂亮的图案,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好的图案,学生欣赏。

师:这些漂亮的图案都是由“七巧板”拼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七巧板通过平移或旋转拼成漂亮的图案。

(板书:平移和旋转的应用)【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七巧板游戏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投影出示例4。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义,在小组内探究讨论并解决这个问题。

生1:问题是怎样把方格纸上标序号的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填到鱼图中去。

生2:还要仔细观察每块板在方格纸上是怎么运动的,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看来同学们都仔细阅读了问题,并且理解了题意,下面就请大家分组自主探究,解决上面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情况,然后进行小组汇报。

师:下面就请各小组分别说一说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

生1:鱼图只有一个外形的轮廓,要先判断每块板平移或旋转后的位置……生2:我们组是先用七巧板拼成鱼图,然后再对照方格纸上的鱼图进行标号的。

生3:我们组直接在鱼图上划分,把鱼图分为七块,然后对照七巧板进行标号。

生4:我们组是根据平移和旋转来分析的,如板2先向下平移一格,又向右平移……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都比较简单且易于操作。

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到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行拼图和设计图案等。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充分为学生创造了“做中学”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等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评析。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进行拼图或设计图案,大家在进行拼图时,首先确定每小块图形运动后的位置,然后分清楚是经过了平移还是旋转,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