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临床药理学--第13章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第11 天,患者抗感染药物调整为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复查 PT 20.6 s,INR 1.88,华法林维持 3.125 mg 和2.5 mg 交替服用。 第 15 天,查 PT 53.3 s,INR 3.55,停用华法林。 第 16 天,复查 PT 31.8s,INR
2.31,恢复华法林抗凝治疗, 华法林给予 2.5 mg qd。 第 17天,停用
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
联合用药的意义
提高药物的疗效; 减少药物的某些副作用; 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 的产生,可延长疗程,提高疗效。
广义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
作用增强作用Βιβλιοθήκη 弱药物相互作用 与合理用药
药理教研室
新华· 那比教授
教学大纲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和联合用药的意义 (二)熟悉常见体外药物配伍禁忌、体内药效学和 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 (三)了解严重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高血压危象、 低血压、心律失常、出血、呼吸麻痹、低血糖、严 重骨髓抑制、听力反应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华法林维持 2.5 mgqd。 第 19 天,复查 PT 16.8 s,INR 1.36,华法林继续调整为 3.125 mg 和 2.5 mg 交替服用。 第 22 天和第25 天, 分别查 PT/INR:24.1 s/1.83 和 31.0 s/2.26,华 法林维持 3.125 mg 和 2.5 mg 交替服用。第 28 天,患者出院。出院后 华法林仍维持 3.125 mg 和 2.5 mg 交替服用。 出院后第 7 天,复查 PT/INR:26.5 s/2.06。
华法林是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主要是通过干扰肝脏合成维生素 K 依 赖性凝血因子Ⅱ、 Ⅶ、Ⅸ和Ⅹ,从而抑制血液凝固。 抗菌药物与华法林联用导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的研究和个案报道多见
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在临床药理学中的应用
药物相互作用及其在临床药理学中的应用在临床药理学中,药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病态相互作用等不同类型。
本文将探讨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相互影响。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常见的机制:1. 吸收方面:药物在肠道吸收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相互竞争,导致吸收速度或程度发生改变。
例如,某些药物可以影响肠道对另一种药物的吸收,从而导致其生物利用度降低或增加。
2. 分布方面:一些药物可以与血液中的蛋白结合,从而影响其他药物与蛋白的结合速度和程度。
这可能导致另一种药物的游离浓度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药效。
3. 代谢方面: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或诱导肝脏中的代谢酶,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速度。
这会导致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药效和药动学。
4. 排泄方面:药物在肾脏中的排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
一些药物可以竞争性地占据肾小管上分泌的位点,从而影响其他药物的排泄速度。
以上仅为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常见机制,实际上这个领域还存在许多其他复杂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二、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合理用药,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治疗效果。
1.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通过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医生在处方时可以选择避免相互作用的药物组合,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增强治疗效果:某些药物可以相互增强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可以根据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结合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以增强治疗效果。
3. 调整药物剂量: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有助于调整药物的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
强心苷 与排钾利尿药、糖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 异位节律。 奎尼丁 与氯丙嗪合用,可致室性心动过速。 维拉帕米与β 受体阻断药合用,易引起心动过缓、 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甚至心脏停搏。
出 血
香豆素类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阿司匹林、西米替 丁等药合用,可引起出血。
合理用药就是利用药物相互作用有利的一面,而避免不利 的一面。
狭义上讲,指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如氨基糖胺类与呋塞 米合用肾毒性增加。
药物相互作用的方式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第1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是指在药物未进入机体以前,药物相互间
发生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 变化,即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妨碍这些药物的吸收。
3、影响胃排空、肠蠕动速率
药物吸收主要部位:小肠上部
影响因素:胃排空、肠蠕动速率
3、影响胃排空、肠蠕动速率
胃排空与肠蠕动速率增加,药物很快到达小肠,吸收 提前,起效快,但滞留时间短,可能导致吸收不充分。 胃肠蠕动减慢,药物吸收变慢,起效慢,滞留时间长, 吸收完全。
丙胺太林 阿托品 胃复安 莫沙必利 减慢其吸收
尿液酸碱性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尿液性质
碱性
使排泄增多的药物
巴比妥类、呋喃妥因、保泰松、 磺胺类、香豆素类、对氨水杨酸、 水杨酸类、萘啶酸、链霉素
酸性
吗啡、哌替啶抗组胺药、美加明、
氨茶碱、氯喹奎尼丁,阿米替林
第3节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1.定义:
两种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或同一生化 过程中,就可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效应的 变化,如增强或减弱。
临床药理学理论指导: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影响药物在体液中的浓度,但改变药理作用,表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如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通过竞争同一受体拮抗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作用。
氟烷使β受体敏感性增强,故手术时用氟烷静脉麻醉容易引起心律失常。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则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失活,提高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量,因而增强那些通过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而发挥作用的药物的效应,如麻黄碱或酪胺。
二是通过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改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而影响药物作用。
表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如抑制胃排空的药物阿托品或阿片类麻醉药可延缓合并应用时药物的吸收。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被同时应用的另一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所置换。
导致被置换药物的分布加快、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增高,毒性反应或临床效应增强。
能抑制肾小管分泌的药物如丙磺舒,可抑制青霉素分泌而延长其效应。
也抑制其他药物如抗病毒药齐多夫定(AZT)等的分泌。
药物相互作用对于那些药效曲线陡直或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如抗凝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癫痫药、锂和抗肿瘤药、免疫抑制药,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06
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实践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药物选择
抗高血压药物
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
胺碘酮、普鲁卡因胺等。
抗冠心病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等。
抗血栓药物
华法林、低分子量肝素等。
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药物选择
抗生素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 等。
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抗结核药物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神经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选择
抗癫痫药物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抗抑郁药物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抗抑郁药等。
抗焦虑药物
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病理生理状态
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从而影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 生。
例如,胃肠道功能减退可影响药物的口服吸收,肝肾功能减退可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增加药 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此外,一些疾病状态如营养不良、炎症等也可能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效。
遗传多态性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和代谢速率 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多态 性决定。
04
合理用药的原则
适应症与药物选择
准确识别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等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使用药物,以降低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指某一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该药的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表现:⏹1 作用加强:⏹疗效提高或不良反应减轻,为临床期望得到的药物相互作用;⏹毒性加大或疗效降低,为临床不良相互作用;⏹2 作用减弱或消失:⏹药物相互作用的作用方式⏹1 药代动力学方面⏹2 药效学方面⏹3 体外相互作用第一节体外药物相互作用⏹指用药前,在配药时发生的药物体外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
如配伍禁忌。
⏹一、药物配伍禁忌⏹氨基酸营养液中不能加入任何药物;⏹葡萄糖液中不能加入:氨茶碱、维生素B12、红霉素、氢化可的松、卡那霉素、磺胺药、华法林;⏹生理盐水中不能加入:两性霉素B;⏹任氏液中不能加入:间羥胺、去甲、四环素类;第二节药代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指一种药物使另一种并用药物发生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从而使后者血浆药物浓度发生改变。
⏹一、影响药物吸收⏹(一)pH影响⏹酸性药物易在酸性环境吸收,碱性药物易在碱性环境吸收。
⏹如口服乙酰水杨酸的同时加服碳酸氢钠,则减少乙酰水杨酸的吸收。
反之,则反。
⏹(二)离子作用⏹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时,不宜与铁制剂、钙、镁、铝等抗酸药同服。
⏹降血脂药考来烯胺对酸性分子有很强亲和力,不能与阿司匹林、保泰松、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华发林、甲状腺素等结合,因使该类药物吸收减少。
⏹三)胃肠运动的影响⏹普鲁本辛延缓胃排空,减慢对乙酰氨基酚在小肠的吸收;甲氧氯普胺加速胃排空而使乙酰氨基酚吸收加快;阿托品延缓利多卡因的吸收;泻药加快肠蠕动,由此减少药物的吸收。
⏹二、影响药物分布⏹(一)竞争蛋白结合部位⏹其结果将使某一药物从蛋白结合部位被置换出来,加大游离性药物浓度比例,作用加强甚至出现毒性。
⏹同时,被置换的药物代谢、排泄加快,半衰期缩短;⏹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病人亦可出现上述情况。
⏹(二)变动组织分布量⏹去甲减少肝脏血流量,减少利多卡因肝脏代谢量,使后者药浓升高;⏹异丙肾上腺素增加肝脏血流量,使利多卡因浓度降低。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酶抑制
长。
肝微粒体酶的活性能被某些药物抑
制,使另一药物的代谢减少,作用加强或延
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1. 诱导肝微粒体酶的活性增加
诱导的程度取决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诱导剂的剂量、t1/2
诱导的结果
酶的底物浓度降低
代谢产物浓度增高
他汀类药物与华法林联合应用
口服抗凝剂华法林为混旋体,抗凝作用相 对较弱的R-华法林主要由CYP1A2酶代谢,抗凝 作用较强的S-华法林由CYP2C9酶代谢。氟伐他 汀经由CYP2C9酶代谢,因此与华法林同时应用时, 必须警惕使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强,需减少华法 林用量。 最近美国FDA证实,所有他汀类药物与华法 林联合应用时均有发生横纹肌溶解的报道。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
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当同时应用多种药物时,它
们有可能在蛋白结合部位发生竞争,使某一药
被置换出来变成游离型,加大了游离型的比例, 可能加大了该药的毒性。
改变组织分布量
a. 竞争蛋白结合部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也是决定 药物作用强度及作用维持时间的重要因素。
结合型药物:不被转运;不表现药理活性;不透过 血脑屏障;不被肝代谢;不被肾脏排泄。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是指在患者用药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 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 即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本类反应多发生于液体制剂,如在静脉 输液中或注射器内。
静脉输液中加入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可 产生的沉淀反应、变色和浑浊,注入血 管内就能引起意外,应力求避免发生。
也可发生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失效, 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如:保泰松能与华法林、洋地黄、甲磺丁脲、甲苯 磺丁脲竞争血浆蛋白,结合力大者可把结合力小者置换游 离下来;血浆蛋白低者,同样剂量药物游离型增加,导致 疗效和毒性都增加。 b. 组织分布:组织血流量和组织亲和力影响药物在组 织的分布量。
临床药理学-第13章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1、体外药物相互作用10分钟
2、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25分钟
3、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15分钟
4、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与药物10分钟
5、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防治10分钟
6、总结10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在个别情况下,药物被代谢转化为毒性代谢性,如异烟肼产生
肝毒性代谢物,若与卡马西平合用,后者酶诱导作用将加重异烟肼的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肝毒性。
(二) 酶抑制
肝微粒体酶的活性能被某些药物抑制,称酶抑制。该酶被抑制的结果,将使另一药物的代谢减少,因而加强或延长其作用,具有酶抑制作用的常用药物如表14-2所示。例如口服甲苯磺丁脲的患者在同服氯霉素后发生低血糖休克,氯霉素与双香豆素合用,明显加强双香豆素的抗凝血作用,由于氯霉素抑制肝微粒体酶,使双香豆素的半衰期延长2~4倍。另外,雷尼替丁抑制肝微粒体酶,可提高华法林的浓度及增强其抗凝血作用。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节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增强或减弱另一种药物的生理作用或药物效 应,而对药物血浓度无明显影响。
在药效学方面,药物可通过对靶位的影响,以各种方式产生的结果可分为: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药物效应的拮抗作用。
一、药物效应协同作用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是指在患者用药之前(即药物尚未进入机体以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即一般所称化学配伍禁忌或物理配伍禁忌,故有称之为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临床研究中的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临床研究中的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临床研究是药物研发和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中药物相互作用和合理用药是需要特别关注和研究的方面。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产生的相互影响,可能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用药则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科学选择和合理应用药物。
本文将从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机制和合理用药的原则进行探讨。
一、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药物相互作用可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三种类型。
1. 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存在时,相互之间发生的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或减弱药物的疗效,也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增加。
例如,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另一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其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从而改变其疗效和安全性。
2. 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是指药物在与食物同时摄入时对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环节产生的影响。
某些食物中的成分可以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例如,某些药物需要与食物一起服用,以提高其吸收率或减少胃肠系统的刺激。
3.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药物-疾病相互作用描述了疾病状态下对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产生的影响。
疾病可能会改变药物的代谢速度、组织分布以及与受体的结合情况,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合理用药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疾病状态。
二、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药物的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代谢酶代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可以增加或减少药物血浆浓度。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通过消化道或其他途径进入体内的过程,食物和其他药物可影响药物的吸收。
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某些药物能够与组织蛋白质结合,影响药物浓度和药效。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通过肾脏、胆道等途径排出体外,某些药物与尿液酸碱度和肾功能关联密切。
三、合理用药的原则在临床研究中,合理用药是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疗效和安全性的基本原则。
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 肝素与利尿酸合用更易引起胃肠道出血。
精品课件
37
呼吸麻痹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与全身麻醉药、普鲁卡因、琥 珀胆碱或硫酸镁合用,可引起呼吸麻痹。
❖ 利多卡因与琥珀胆碱合用,可引起呼吸麻痹。 ❖ 环磷酰胺抑制伪胆碱酯酶的活性,与琥珀胆碱合用,
有可能导致呼吸麻痹。
精品课件
33
易产生高血压危象的药物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帕吉林、呋喃唑酮) 与拟肾上腺素药、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前体 物、三环类抗抑郁症药、胍乙啶及其同类 抗高血压药合用会引起去甲肾上腺素的大 量堆积,出现高血压危象。
精品课件
34
严重低血压反应
❖ 氯丙嗪与氢氯噻嗪、呋塞米、依他尼酸合用,引起 严重的低血压。
精品课件
38
低血糖反应
❖ 口服降血糖药甲苯磺丁脲不宜与长效磺胺类、水杨酸 类、保泰松、呋塞米等合用,这些药物可将其置换, 降血糖作用增强,引起低血糖反应。
❖ 氯霉素能抑制肝药酶对甲苯磺丁脲的代谢,增强其降 血糖作用明显,引起低血糖反应。
❖ 降血糖药不宜与普萘洛尔合用,因其可加重低血糖反 应外,并掩盖低血糖先兆症象。
16
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强力结合药
被置换药
结果
长效磺胺药、水杨酸类、 磺酰脲类 香豆素类
血糖过低
保泰松、水杨酸类 乙胺嘧啶
香豆素类 凝血时间延长、出血
奎宁
奎宁毒性增强
速效磺胺类、水杨酸类 甲氨喋呤 甲氨喋呤毒性增强
精品课件
17
改变组织分布量
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肝血流量,减少了利多卡因在其 中的分布量,从而减少该药的代谢,结果使血浆中药物浓度 升高。 异丙肾上腺素增加肝的血流量,增加利多卡因在其中的分布 及代谢,使血浆浓度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25分钟
3、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15分钟
4、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与药物10分钟
5、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防治10分钟
6、总结10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
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药物在胃肠道吸收时相互影响的因素有:
(一) pH的影响
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主要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药物的脂溶性是决定这一被动扩散过程的重要因素。药物的不解离部分脂溶性较高,易扩散通过膜。pH对药物的解离浓度有重要影响: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以及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的解离程度低,药物的不解离部分占多数,因而脂溶性较高,较易扩散通过膜被吸收。(离子障作用)
三、影响生物转化过程
大部分药物主要在肝中被微粒体酶(又称药酶)催化而代谢,使脂溶性药物转化为极性较高的水溶性代谢物,再经肾排出体外,其作用形式有两种:
(一)酶诱导
一些药物能增加肝微粒体酶合成,即酶诱导,它们通过这种方式加速另一种药的代谢而干扰该药的作用。不少药物具有酶诱导作用,如表14-2所示。由于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后,它们的代谢物失去药理活性,因此酶诱导结果将使受影响药物的作用减弱或缩短。例如:患者在口服抗凝血药双香豆素期间加服苯巴比妥,后者使血中双香豆素的浓度下降,抗凝作用减弱,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因此,如果这类药物同时合用,必须应用较大剂量才能维持其治疗效应。癫痫患儿长期服用苯巴比妥与苯妥英钠易出现佝偻病,因为二药均有酶诱导作用,提高维生素D的代谢率,影响钙的吸收,因此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服用泼尼松已经控制哮喘发作的患者,在加服苯巴比妥之后,哮喘发作次数增加,可能是苯巴比妥增加泼尼松的代谢,降低其浓度使疗效降低。器官移植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和泼尼松,利福平的酶诱导作用增加上述二药的代谢灭活,使机体出现排斥反应;合用利福平使服用口服避孕药的人避孕失败。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2、了解配伍禁忌的定义及分类
3、了解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与药物
4、熟悉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6、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7、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当同时应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时,它们有可能在蛋白结合部位发生竞争,结果将使某一药从蛋白结合部位被置换出来变成游离型,加大了游离型的比例,有更多的游离型药物作用于靶位受体,这样在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大了该药的毒性。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氯贝丁酯、保泰松、水合氯醛及磺胺类等都有蛋白置换作用。例如:磺胺类可使甲苯磺丁脲的作用加强,引起低血糖。表14-1列举一些药物在这方面的相互作用及后果。
此外,可发生其中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失效现象,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15分钟
讲解体外药物相互作用定义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节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使另一种并用的药物发生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从而使后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发生改变。
机体对药物的处理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亦称生物转化)和排泄等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上均有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其后果均能影响药物在其作用靶位的浓度,从而改变其作用强度(加强或减弱)。
(二)离子的作用相互作用的部位
含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钙、镁、铁、铋、铝)的化合物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难溶络合物,使抗生素在胃肠道的吸收受阻,在体内达不到抗菌有效浓度。
降血脂药考来烯胺是一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它对酸性分子有很强亲和力,很容易和阿司匹林、保泰松、洋地黄毒苷、地高辛、华法林、甲状腺素等结合成为难溶解的复合物,妨碍了这些药物的吸收。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在患者用药之前(即药物尚未进入机体以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即一般所称化学配伍禁忌或物理配伍禁忌,故有称之为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本类相互作用多发生于液体制剂,如在静脉输液中或注射器内即可发生。向静脉输液中加入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不是任何药物都可以随意加人任何静脉输液中。在静脉输液中加入药物,必需重视可能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沉淀反应、变色和浑浊,特别是形成的沉淀不明显,易为人们所忽视,注入血管内就能引起意外,这可看作为药物中毒的特殊例子,应力求避免发生。
另外,血浆蛋白含量低的患者结合药物的容量减少,在应用常用剂量药物时,其游离型数量增多,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例如:血浆蛋白水平低于2.5g的患者应用泼尼松(强的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正常者高一倍。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二)改变组织分布量
一些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能改变组织的血流量。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肝血流量,减少了利多卡因在其主要代谢部位肝中的分布量,从而减少该药的代谢,结果使血中利多卡因浓度增高,异丙肾上腺素则相反。
一些药物如新霉素、对氨基水杨酸和环磷酰胺等能损害肠粘膜的吸收功能,引起吸收不良。(空肠吸收障碍综合症)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方式可表现为相互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改变游离型药物的比例;或者改变药物在某些组织的分布量,从而影响它的消除。
(一)竞争蛋白结合部位
药物被吸收入血后,有一部分与血浆白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称结合型,另一部分为游离型。结合型药物有以下特性:①不呈现药理活性;②不能通过血脑屏障;③不被肝代谢灭活;④不被肾排泄。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起药理作用。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各不相同。
(三)胃肠运动的影响
胃肠运动能影响药物吸收。由于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上部吸收,所以
25分钟
重点介绍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亦称生物转化)和排泄等四个环节影响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改变胃排空、肠蠕动速率的因素能明显地影响药物到达小肠吸收部位和药物在小肠滞留时间。
(四)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教案首页
第3次课授课时间2007教案完成时间:2007
课程名称
临床药理学
年级
2004
专业、层次
本科
授课教师
葛金芳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13章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பைடு நூலகம்书
1.临床药理学(第3版)徐叔云主编
2.基础与临床药理学姚明辉主编
3.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手册P.格里芬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