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种族 民族 民俗
4-3-第四章 种族_民族_民俗
三、种族的划分
(一)划分种族的标志 (二)世界种族划分
(一)划分种族的标志
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发色、
头形、鼻型、面部轮廓、身高等人体表面的一 些性状; 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
地理人种的三级系统 地理人种 地域人种
小人种
(二)世界地理人种划分
1. 亚洲地理人种 2. 欧洲地理人种 3. 非洲地理人种 4. 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5. 印度地理人种 6.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此外还有美拉尼西地理人种、密克罗尼西亚地理 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
五、人种与地理环境
于东南亚各国、美国等。 印度斯坦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占99.7%,其次分布 在尼泊尔、巴基斯坦、新加坡等。 美利坚人:主要分布于美国,占99.3%,其次在加拿 大、墨西哥、英国等。 孟加拉人: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占58.7%)和印度 (41.2%),其次在尼泊尔、英国等。 俄罗斯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其余多分布于前苏联 各加盟共和国。
二、民俗的形成
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所形成的
民俗亦保留着不同社会历史的阶段性特征。 许多民俗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有些民俗则是 由宗教信仰而产生的。 民俗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它从各个方面反映着一个 民族的特点,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步形成为一 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它对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影 响。
六、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动向,尽管有时转瞬即逝,
但也有的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流变或成为新的文化而 长久存在,甚至掩盖了传统文化。如欧洲和北美,流 行文化几乎是完全淹没了民间文化;而在日本,则是 传统文化(艺伎、相扑、茶道)和流行文化(洋服、 摇滚乐、棒球)并存。 就国际经济文化而言,世界流行文化主要有足球、服 装、快餐、流行音乐。
各民族的民俗习惯
各民族的民俗习惯各民族的民俗习惯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
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
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
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
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
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
朝鲜族——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
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
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
正月十五夜晚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
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
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
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
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
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
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
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
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
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
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
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蒙古族——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
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
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
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少数民族风俗与禁忌(完整版)
少数民族风俗与禁忌(完整版)民族风俗习惯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庆、节日、丧葬、禁忌、礼俗等方面。
民族风俗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感情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敏感性,一个民族往往会把其他民族对待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当作是对待自己民族的态度。
因此,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
民族风俗服饰: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主要由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等制成,牧区女子多用红绿等色长绸缠头。
饮食:牧民多以牛、羊肉及奶食、炒米为主,辅以粮食、蔬菜;农民以粮食为主,辅以肉食、奶食和蔬菜。
各地婚俗不尽相同,但拜火是婚礼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式,象征着爱情的坚贞和生活的红火。
传统葬俗现多行土葬或火葬。
禁忌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忌火上烤脚、烤鞋袜,不得跨越或踢火,不得往火上摔东西、扔赃物,也不得用刀碰火。
认为水是纯洁之神,忌在河中沐浴,更不许洗女人衣服或向河流中扔赃物。
民族风俗服饰:男子喜欢戴无檐小帽,以白色、圆顶居多,穿白衬衫外套黑坎肩。
过去,妇女普遍戴盖头,从20世纪50年代起,时兴戴白色仿护士帽,老年妇女仍外罩盖头,现在也有用素色纱巾包头的。
饮食:以米、面为主,吃牛、羊、鸡、鱼肉等。
逢年过节炸“油香”“馓子”等食品。
回民爱喝茶,待客时,还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红枣等。
重视婚姻家庭,反对独身,以本民族内部通婚为主。
男孩7岁时要举行割礼。
实行无棺土葬,讲求简葬、速葬。
禁忌禁忌食用猪、马、驴、骡、狗、猫、鼠、鹰、乌鸦、蛇等动物,用火器击毙和自死的畜禽以及动物血。
对于牛、羊、骆驼、鸡、鸭、鹅等禽畜,必须是经过清真寺四掌教(刀师傅)或阿訇亲手屠宰的,才可进食。
回民还禁止以食物开玩笑,特别是不能用进食的东西做比喻,如形容辣椒、西红柿像血一样红等。
民族风俗服饰:藏族服饰颇具特色,农区男子穿右开襟氆氇长袍,脚着皮靴或“松巴鞋”;农区和城镇的妇女冬春穿长袖长袍,夏秋为无袖长袍,腰前系有彩色横条围裙,即“邦垫”,姑娘则不系。
民族风俗课件ppt
民族风俗的发展趋势
01
02
03
04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民族 风俗相互交融,形成多元化的
发展趋势。
创新发展
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民族风 俗也在不断创新发展,适应时
代变化。
保护与开发并重
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民族 风俗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推动
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国际化发展
民族风俗逐渐走向世界,成为 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社会公正
确保民族风俗旅游的发展成果惠及当地居民,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 。
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并重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民族风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实现经 济效益和文化效益的良性循环。
05
结语
总结民族风俗的重要性和影响
民族风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信仰、价值观和 生活方式,是民族认同和凝聚力的体现。
保护传统文化
在开发民族风俗旅游时,应注重保护 和传承当地传统文化。
合理规划和管理
提高当地居民参与度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民族风俗旅游的开 发和经营,提高其文化自信心和归属 感。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确 保民族风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风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保
在民族风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民族风俗 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 源,让民族风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 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合理利用民族风俗资源可以促进旅游业发 展,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02
中国的民族风俗
汉族风俗
第四章 居住民俗
人文精神与居住建筑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建筑是“客体化的人生”、 “空间化的社会生活”或者说“建筑就 是凝固为物体的人生。人生在客观事物 中体现得最全面、最完整、最生动具体 的,莫过于建筑”。
中国的民居建筑,以四合院最为广泛, 是最典型的民居建筑,较充分地体现 了中国的传统观念。
特点一:院落四面都有墙,墙壁没有窗, 仅有大门与外面相通,一家之活动均在 院内,与外界少有沟通,是封闭观念的 符号。
第五章 居住民俗
第一节居住民俗概论
一、居住民俗的概念 二、居住民俗的形成 三、居住民俗的类型
一、居住民俗的概念
指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 广大民众在居住活动中所创造、 享用和传承的属于本群体的独特 习俗惯制。
包括兴建房屋时的种种仪式、 居所内部物品的陈设、家庭成员 住房的分配以及住房间形成的特 定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定居化, 居住地域不断扩大,居室建筑的材料、 形式、实用功能和审美要求都不断丰富, 形成各式各样的建房和安排居住空间的 习俗。
三、居室类型的选择及原因
1、穹庐式
圆顶帐 式屋舍
建筑素材比较轻便简单,易于搬迁, 适于游牧民族的居住,根据气候和牧 场的变换而随时搬迁。
2、干栏式 由巢居演变而来 高栏、葛栏、阁栏、栅居、吊脚楼
1)与“席”有关的习语
席是古代的主要座具。“席地而坐”原指在地 上铺了席坐在上面,后来泛指在地上坐。
古人的生活是须臾离不开席的。唐宋以前,古 人大都席地而坐,席是主要的坐具。古代作为座 具的席的摆设有一套讲究,每个人坐在席上的位 置要合乎礼。家庭里,中席是长者坐的,其他人 不能做。关于席的礼仪是很繁复的,但一点也含 糊不得,否则就是无礼之徒。"席位”现指集会时 个人或团体在会场上所给的坐位。会议中的席位 表示当选的人数;在体育运动中,席位可以表示 名次。汉语中还有其他与席有关的习语,如:席 次、缺席、出席、入席、席卷、席不暇暖、 虚席 以待、坐席
导游基础知识——4民族民俗
第四章民族民俗民族概念。
狭义: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如汉族,壮族。
广义: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中华民族。
民俗特点。
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与模式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性与布播性。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朝鲜族,白族,哈尼族,哈萨克族,黎族,傣族等。
人口最少的是珞巴族。
第一节汉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一春节(蒙古,壮,布依,朝鲜,侗,瑶也过春节)二清明节(彝族、壮族、布依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等也过清明节)清明前两天为寒食节,所以人们常合称为清明寒食节。
三端午节(蒙古、回、藏、布依、苗、彝、壮也过端午节)到清代时,钟馗为端午之神四中秋节(蒙古、回、彝、壮、布依、朝鲜也过中秋节)第二节福建少数民族及民俗福建有54个少数民族,其中畲族占全国畲族人口的一半以上。
1畲族。
全省有畲族人口37。
5万主要聚居在连江、罗源、蕉城、霞浦、福安、福鼎、古田,其余分布在上杭、漳浦、安溪、仙游等地。
全省有17个畲族乡:连江小仓,罗源霍口,蕉城金涵,霞浦盐田、水门、崇儒,福安坂中、康厝、穆云,福鼎硖门,永安青水,宁化治平,上杭官庄、庐丰,龙海隆教,漳浦赤岭、湖西。
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大都杂散于山区或半山区的汉族村落中。
畲族自称山客,山哈,三哈(雷蓝钟三姓。
)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称苗夷。
1956年正式批准了畲族这一名称。
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字。
主要文学形式是山歌——《高皇歌》(又称《盘瓠歌》《盘古歌》)。
保存着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盘瓠,盘瓠传说被绘成画像,称为祖图。
过去住房部分是草寮,毛竹为架,编竹为篱。
新中国后为木构瓦房,一般为方形,屋顶呈金字塔状,一厅堂,前后两间,左右厢房。
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
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
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
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见,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
当然其礼仪之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丰富,有所改进,如鞠躬、握手礼、互赠纪念品等等,均在蒙古族中盛行起来。
可以想见,洋溢在蒙古人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的那种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下,我们感到的将是那种心地憨厚,热情好客的民族美德。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
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
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当第一次出猎调驯猎狗时,先往狗鼻子里灌注狐狸热血,使其与狐狸和狼成为冤家对头。
如果是专门猎取狐狸和狼的猎犬,那么就要禁忌猎兔子。
否则在追逐狐狸时一旦遇到兔子就会失去主要目标。
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狗必须领会以下几点:吹口哨、示意、招手、指点、呼唤等暗示和要求。
一只好猎犬不仅能抓住野外奔跑的狐狸,而且能把窜进洞穴的狐狸从洞中咬住尾巴拽出来。
猎狗每日喂一次食。
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丰富艺术
水族人有着独特的编织工艺和独具特色的服饰装扮,如刺绣服饰和精 美的编制品。他们的音乐和舞蹈也充满了海洋元素。
东乡族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东乡族信奉藏传佛教,寺庙 和僧侣在当地文化中扮演 重要角色。每逢重大节日, 他们都会举行隆重的宗教 仪式。
服饰文化
东乡族服饰融合了藏族和 汉族的元素,体现出独特的 审美风格。男性常穿长袍, 女性则喜欢鲜亮的衣裙。 头饰和首饰也是身份地位 的象征。
服饰
畲族妇女喜欢穿白衣配黑围裙,男子喜欢穿白色衣裤,纺织技艺独特。
高山族风俗习惯
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山族部落深深融入大自然, 他们崇敬大山大水,将其视为 神灵,并以尊重和虔诚的态度 维护这片神圣的家园。
丰富多彩的祭祀活动
高山族人会定期举行各种祭祀 活动,祈求丰收、平安,并传承 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些活动包 括祭山、祭祖、祭水等。
传统手工艺
纳西族妇女擅长制作色彩艳丽、图案复 杂的刺绣、织锦和服饰,体现了她们丰 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艺。
独特建筑风格
纳西族人依山傍水建造独特的木质建筑 ,融合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点,呈 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景颇族风俗习惯
1 独特的服饰文化
景颇族以传统服饰见长,男性喜 穿长衫及高筒帽,女性则偏好绣 花裙装及银质饰品。这些服饰彰 显了该族人丰富的工艺美学及对 独特文化的热爱。
独特的服饰和装饰
高山族人的服饰颜色鲜艳,带有丰富的几何图案和民族元素,体现了他 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追求。
拉祜族风俗习惯
传统住宅
拉祜族人普遍居住在山区,他们建造的 木结构房屋以茅草或芭蕉叶覆盖屋顶, 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民族服饰
拉祜族女性身穿艳丽多彩的传统服饰, 上衣上绣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头戴带有 流苏的头饰,彰显其独特的民族风情。
人文地理_ 种族 民族 民俗
(三)服饰民俗
热带、亚热带民族 山地民族
渔猎民族
畜牧民族
黎 族 服 饰
黎 族 服 饰
苗 族 服 饰
德 昂 族 服 饰
哈 尼 族 服 饰
哈 尼 族 服 饰
佤 族 服 饰
彝 族
回 族 服 饰
克 尔 柯 孜 族 服 饰
蒙 古 族 服 饰
塔 吉 可 族 服 饰
藏 族 服 饰
墨西哥斗牛
第三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
一、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民间文化又称民俗,即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 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 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 习俗。
民俗
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 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 礼仪、禁忌等方面。 与之相对应的是流行文化,它代表当今 风行的、大众的、时尚的文化。
Etymology
The term "ghetto" actually comes from the word "gheto" or "ghet", which means slag in Venetian, and was used in this sense in a reference to a foundry where slag was stored located on the same island as the area of Jewish confinement (the Venetian Ghetto). An alternative etymology is from Italian borghetto, diminutive of borgo ‘borough’.
种族民族与民俗
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 同文化上,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 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二、特征
有共同的语言
共同的地域
共同的经济生活
共同的心理素质
三、世界民族的分布
世界民族大约3000个左 右 各族人民差异较大,人 口在一亿的民族有: 汉族(12亿) 印度斯坦人(2.64亿) 美利坚人(2.1亿) 孟加拉人(1.9亿) 俄罗斯人(1.6亿) 巴西人(1.4亿) 日本人(1.25亿)
种族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如肤色、鼻子
等。 生产工具对体型有影响,如投掷长矛胳 膊长,举重体型短。 种族的划分是纯自然的特征划分,这种 差异是由自然环境和自然选择引起的, 以生理特点的差异来作为文化差异是错 误的。
第二节
民族与民俗
一、定义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
(一)民居 1、建筑材料。建造房子要用材料,只能
就近取材,而材料却受地域限制,因此具 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如四川西部藏族居住 区,多用石头建造房子,这是因为该地属 于山区,石材丰富。 2、建筑布局。 建筑布局分两种:一种是一栋房舍的单元 结构,另一种是由不同大小、式样、功能 的房屋以一定的目的集合在一起的某种组 合。 3、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
再见,再见
的发源地。 魏敦瑞 提出人类有四个进化中心:
北京周口店-黄种人
印尼爪哇人-澳大利亚-棕色人种
赞比亚布罗肯山人-黑色人种 西亚猿人-白色人种
(二)一源论 源于一个地方,由于扩散迁徙,
受到不同环境影响。 非洲:人类的摇篮 20世纪20 年代,发现南猿化石。 亚洲:不管黑人、白人、黄人 都起源于亚洲。
(二)民俗特点
1.内涵特征 (1)民族性。 (2)地方性 (3)集团性
中国民族民俗第四章礼仪、信仰民俗
是中国的主要葬式,汉(20世纪60年代以前)、
回、苗、瑶、布依、朝鲜、赫哲等族盛行。
传
统 葬
在中国也有长期传承,彝族、青海的土族、藏 族等至今仍多实行火葬。
式
中国沿海部分渔民采用水葬。
也称“野葬”,其具体形式有鸟葬、风葬、树 葬。藏族的是即是鸟葬,鄂伦春等族是风葬。
先后采用多重形式作为葬礼仪式,土、藏等族 部分地区多先采用火葬,然后在土葬的复合式。
导向性
约束性
诞生礼俗
包括婴儿诞生前的求子仪式、孕期 习俗和婴儿诞生后的庆贺生子三个 阶段。 如:赫哲族已婚妇女请萨满跳神求 神赐子;满族孕妇不准做锅台、窗 台、磨台;汉族孩子周岁时举行的 “抓周”仪式。
礼仪民俗,标志人 生不同阶段、反映 人的社会属性的礼 仪,又称为“个人 生活礼仪。”
小贴士 ——抓周仪式
大地信仰
古代以血祭地而后将祭品埋入土地中的习俗以及春祁秋报的社日祭祀活动等。
山石信仰
大地信仰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的“五岳”习俗和古书中有关“山鬼”的记载即属于此。 鄂伦春等狩猎民族普遍信仰山神。
水火信仰
许多民族都有火塘崇拜和祭祀水神和火神的习俗,如汉族历来有江、河、淮、济四渎崇拜,“湘 君”、“河伯”、“祝融”等传说,彝族的火把节就是典型例子。
抓周,是周岁礼中最重要的仪式。即在小孩周岁生日这天,为小孩 穿上新衣,将各种象征性物品如糕点果品、文房四宝、书籍、玩具、秤 尺、刀剪、枪、钱、脂粉等摆放在小孩面前,随他任意抓取。人们相信, 小孩抓到的第一件东西就代表了他日后的志趣和职业。比如抓到笔墨, 说明小孩将来爱读书,会金榜题名;抓到算盘,说明孩子将来精于算计, 有能力经商,等等。这种测验属于占卜,并不可靠,但可反映出家长和 长辈望子成龙的心情。
民族民俗
概述一、民族(一)概念民族是在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时期开始形成的。
民族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其形成、发展和消亡受社会发展规律之约。
民族同其他社会历史现象一样,最终也是要消亡的。
民族消亡是指世界范围内民族特征和差别的消失。
“民族”有广义和下一两种概念:狭义的民族概念,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形成都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民共同体,如汉族。
广义的民族概念,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或者用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二)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点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的出现,中华民族早期凝聚中心确立,华夏族的形成,同时中原人向边疆流动迁徙,为中华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公元前221年到公园196年,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初步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秦的版图是“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在这样辽阔的国土上,除了居住者我国自春秋战国以来原有的众多民族,还吸收了不少新的民族参加进来,如百越。
两汉除继承秦的版图外,东北则已达到松花江、图们江流域;西则抵葱岭,在西域设置都护府;西南的女将、澜沧江流域也已广设郡县。
在这样广大的地域上,居住的民族比秦朝更多。
自秦至汉,中华民族凝聚中心进一步扩大,汉族形成,同时中原与边疆民族联系加强,是中国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第一个时期。
第三阶段,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
196年至907年,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割据后,出现了隋唐的大统一。
唐朝时的版图,北方已到大漠一杯,回纥臣服,乃至东北的奚、契丹也悉数朝贡;西方则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诸族的管辖;与南诏的臣属关系,以及唐与吐蕃的“甥舅”关系,都表明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中外民俗》第四章中外居住民俗
此处添加标题
《中外民俗》第四章
中外居住民俗
肆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课堂导入
图4-3 客家土楼
图4-4 蒙古包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Hale Waihona Puke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国56个民族各自的风俗习惯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2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
——羊皮袄、保安刀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弹唱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6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跳板、长鼓舞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
——剪纸,打曲棍球8 、傣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0、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浸泡芦笙,拦路迎宾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
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
绝少发生盗窃现象。
有自己的语言。
——织独龙毯,烤烙饼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
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3、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民族特色风俗习惯
五八,好回家”的说法,东南狗沿海地
区的船家则禁说“翻”、“沉拉”、
“覆”等。
雪
橇
侗族山寨的风雨桥
西南少数民族怒江的溜索
西藏牛皮船
精选课件
19
第一节 生产民俗
小贴士——驼铃的作用
悬于驼颈下的小铃曰“嗉铃”,其声清脆悦耳,悬于每 “把”(每7头骆驼组成一队,叫“一把子”或“一联子”) 最后一头骆驼货架上的大铃曰“梆子”,其声浑厚而悠远。骆 驼涉戈壁、走沙漠,能自认道路,故把式们各骑坐在首驼背上 打瞌睡。但骆驼生性胆小,若碰上野兔之类的动物从驼队中穿 过,极易惊慌而“脱联”。一旦“脱联”,则骆驼停下吃草, “梆子”停响,把式会立即惊觉,便让整联骆驼停止前进去寻 找“脱联”者。
如:哈尼族撒种育秧时要“吹栽秧号”直到栽完秧。
如:傣族的关门节、仡佬族的牛王节、佤族的年节 崩南尼、彝族的火把节等。
种职业民俗
精选课件
8
第一节 生产民俗
小贴士——上元节民俗
四川天全县上元节(正月十五)制作的“祈谷灯”、 “五谷灯”,通宵达旦点燃,都是为了庆佳节求丰年之用。据 传,彩灯越亮,说明农民的心越虔诚。农民见到满街的灯光灿 烂,便互相庆祝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节日期间,在山梁 平坦处、路口处,男女有的上树,有的载上竹木玩打秋千游戏。 从早到晚,一连五至七天才结束。据传,这样农民就可以没有 腰腿疼。
精选课件
14
第一节 生产民俗
部分行业祖师
精选课件
15
第一节 生产民俗
交易方式
中国经历了原始的各取所需的实物交易、等价的实物交易、以货币为 媒介的商品交易等发展阶段。
云南苦聪人
—— 无言交易
“全聚德” “三碗不过岗”
4社会组织民俗
“九族”, 《三字经》中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 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从汉代起,“九族”有两种说法:一说九族仅限于父宗, 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即玄孙、曾孙、孙、 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九族包括父族四、 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 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 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 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族谱是宗族共同体存在的文字形式,包括本族源 流世系、族籍登记、先贤礼赞、界址墓图以及族规 家训之类。“本族源流”和“先贤礼赞”编纂一些 传说和史事,宣扬祖德,确记本族的社会名望和地 位,用以感发子孙的崇敬之心和认同意识。一些宗 族对谱书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宗族的权力执掌在族房长及族产的专职管理人员手 中。族长对外代表宗族,由他出面见官,与外族打交 道。族长在宗族内召集房长议决宗族事务,对族人行 使教令权和惩戒权,与宗子一起主持祭祀。在民间, 族房长一般是在宗族内按辈分、年龄、名分来看都处 于较高地位的人员之中推举产生。宗子是历代长房的 长子,与官方的礼制不同,他在民间只是宗族血脉的 象征,主要在宗族祭祀中担任主祭,许多宗族并不立 宗子。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时9分 20秒上 午1时9 分01:0 9:2020. 11.16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1/16/
立族通常需要设立族产,编修族谱,成立宗 族管理班子。立族的方式通常不是直接把各个家 庭网的“房”或“支”,由房或 支构成族。因此,家族包括多层次的组织。
从立族的过程来看,一村一乡的家族组织往 往是一个一个的房支组织不断加盟的结果。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第四章
第一节
五、岁时节日民俗
1 2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 最大的歌圩节。每到三月
初三,人们穿着盛装,带着 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 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 她赐予歌才。敬过刘三姐后, 人们便争相亮出歌喉对唱。 除了唱歌,还有抢花炮、耍 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 娱乐活动。
第一节
五、岁时节日民俗
1 3
壮历新年以农历十
SUBTITLE
1
壮族民俗
第一节
一、民族概况
6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南方,范围 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 族的主要分布区。
SUBTITLE
第一节
二、服饰民俗
7
壮族服饰以蓝黑为主调。壮族女子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壮族传统 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
第一节
三、饮食民俗
8
壮族习惯一日三餐, 有少数部分地区的壮族 一日四餐,即在中餐和 晚餐之间加一餐。主食 是大米和玉米,吃猪肉、 牛肉、羊肉、鸡、鸭、 鹅肉。特色饮食有五色 糯米饭、猪红肠、竹筒 饭、蕉叶糍、焖田螺等。
第一节
三、饮食民俗
9
五色糯米饭又称乌饭,是
壮族地区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 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 彩而得名。五色糯米饭是将糯米 分别放入一些可食的枫叶、黄花、 紫番藤、红蓝草等植物的浆汁中 浸泡,让米染上这些植物的颜色, 然后放在蒸笼中蒸出五色饭。
仅体现在省与省之 间,而且体现在县 与县之间,有时甚 至体现在寨与寨之 间。
第二节
三、饮食民俗
19
苗族以大米为主食,苞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为辅,最爱糯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共同地域 (4)共同心理素质
二、世界民族的分布
1.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2.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
LOGO
世界民族的分布
汉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占汉族的97.8%,其次分布于东南亚各国、美 国等 印度斯坦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占99.7%,其次分布在尼泊尔、巴基斯
坦、新加坡等。
美利坚人:主要分布于美国,占99.3%,其次在加拿大、墨西哥、英国 等。 孟加拉人: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占58.7%)和印度(41.2%),其次 在尼泊尔、英国等。 俄罗斯人: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其余多分布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 巴西人:99.7%分布于巴西,少数分布于巴拉圭和阿根廷。 LOGO
第章
种族
民族
民俗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 民族 民俗与文化
LOG. 种族: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 征的人群,也称人种。属于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属 性,是人类在长期适应地理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 成的。与社会文化特征无关。
LOGO
日本人(大和民族):主要分布于日本,占98.7%,其次为美国、秘鲁、 加拿大、巴西。 德意志人:主要分布于德国,占90%,其次在美国、前苏联、加拿大、 巴西。 比哈尔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占94.8%,其次在尼泊尔、巴基斯坦、孟 加拉、瓦怒阿图。 旁遮普人:主要分布于巴基斯坦(75.3%)和印度。 墨西哥人:主要分布于墨西哥(86.2%),其次在美国(占13.7%)。 爪哇人: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占99.3%,少数分布于马来西亚、新 加坡、荷兰等。 意大利族:意大利占82.5%,其次是美国7.8%,再是阿根廷、法国、加 拿大等。 朝鲜族:主要分布于朝鲜和韩国,二国合占94.5%,其次在中国、日本 和俄罗斯。
LOGO
民 族 的 迁 移 示 意
LOGO
中 国
福
建 土 楼
LOGO
土 楼
结
构
LOGO
中 国 安 徽 民 居
LOGO
黄 土 地 窑
LOGO
横 山 胡 景 铎 将 军 故 居
-By Zhou Zhongxue
LOGO
窑 洞
LOGO
干 阑 式 建 筑 吊 角 楼
——
LOGO
新 疆 民 居
LOGO
(7)血型。由于每个人只有一种血型,不同种族血型也有不同。 如表: 种族
白种 黑种
O型
31.6—49.9 48.1—58.6
A型
34.4—46.0 37.8—51.9
B型
8.3—24.6 0—3.6
AB型
1.4—8.8 0
黄种
30.1—34.2
30.8—38.4 21.9—27.7 7.3—9.7
地理环境对种族自然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肤色的影响。 (2)对身体结构的影响。 (3)对鼻子、眼形和头发组织等身体特征的影响。
LOGO
(4)对身体特殊特征的影响。 (5)社会环境对某些种族特征发展也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种族的划分
种族的划分是以人群遗传的自然特征为依据,实质 是对人类体质的一种划分。它与人类的社会、文化性质 无关,如语言、国籍、风俗等。
特别:美国印第安人,几乎全是O型,占92.3%; 澳大利亚土著人,A、B各一半,几乎无O型,AB型; 伊斯兰国家,以B型最多; 亚洲人以B型为主,占30—45%。
LOGO
(8)指纹。具有终生不变的特点。据统计,指纹有三种基 本形式,即:弓形纹、箕形纹和斗形纹。
亚洲人的斗型纹最多;
黑种人的弓形纹最多;
这一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但是对这个共同祖 先的起源地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非洲因为在非 洲发现了南猿化石和古人类遗骸(距今400万年);更多 的人认为,亚洲是人类起源的地方。
LOGO
3. 种族与地理环境
种族自然形态的形成是对环境的长期适应所形成的。 起源于同一地区的种族,由于迁移,所经历的环境不同, 因此在自然形态的遗传基因上则逐渐出现差异,最后形成 了不同的种族。
LOGO
1. 种族划分的标志 (1) 毛发
直发:亚洲黄种人特有的特征;
波状发:光滑波状至卷状毛发,以欧洲人最常见 羊毛状发:又称球状发,以非洲黑人为主;
上述的中间过度形态,多为混血人种。
(2)皮肤。皮下色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皮肤的颜色,色素细 胞分布愈密,人的肤色就会愈深。 肤色主要有:白、黄、黑、褐、红等色。中间色一般 为混血人种。
LOGO
一、民俗的形成与特点
1、民俗的形成
原始社会人类的共同习俗——社会发展中,社会 生活的组织形式及婚丧礼俗等也逐步形成,并称为民 族的风俗习惯。为加强团结、有意识的强调区别于其 它民族的风俗习惯,民俗称为民族的共同心理感情的 存在形式。
2、民俗的特征 (1) 内涵特征: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约束性; (2)外延特征:承传性、变异性。
LOGO
三、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1、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
2、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
3、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迁移
4、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
5、美国城乡中的其它民族聚居区
LOGO
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1.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2.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在拉丁美洲的整合
3.欧洲多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LOGO
4、棕色种族群 肤色深,儿童的头发为红色其至是亚麻色,毛发 卷曲 。 分布:太平洋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 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等群岛上。 又分成4中: ①澳大利亚人,长头、宽鼻、波状毛发、 身长、皮肤深褐色。 ② 美拉尼西亚人,皮肤深褐、短 头、狭鼻。 ③ 波里利尼西亚人,新西兰毛利人。④ 密 克罗尼西亚人。皮肤黄白色、长身、中头,是黄色人 和白人混血人。
LOGO
(3)身高:身高主要受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的影响 。 (4)头形: 头颅的比例是识别种族的重要标志,用头 (盖)骨指数计算。其公式为:
头宽 头骨指数 头长
(5)鼻形。以鼻梁的狭宽或高、中、低划分种族。用 鼻子的狭宽与长度之比表示。 一般的白种人狭鼻,黄 种人中鼻,黑种人宽鼻。 (6)眼。 眼的颜色,大小,因人种不同,有较大的差 异。
LOGO
二、民俗与地理环境
1、民居与环境
(1)建筑材料
(2)建筑布局 (3)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 2、饮食民俗 如中国饮食的南北差异。 3、服饰民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
LOGO
LOGO
三、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又称普及文化、大众文化),指在现代 社会中盛行的地区上的文化。 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流行文化是现代社会生活世俗化的产物,它不 仅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而且直接构成一种商品经济的 活动形式; 第二,流行文化以现代大众传媒为基本载体,并且在 大众传媒的操作体制中流行、扩展; 第三,流行文化是一种消费性文化,呈现出娱乐性、 时尚化和价值混合趋向。 足球、服饰与快餐、流行音乐。
LOGO
第三节 民俗与文化
民俗: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指—个民族在物质文
化、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而的传统, 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具体 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 葬、文娱活动、节庆、礼仪、禁忌等方面 。
民俗分类: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礼仪民俗;精
神民俗;口承语言民俗,等。
LOGO
世界地理人种的划分:
1.亚洲地理人种 3.非洲地理人种 5.印度地理人种 2.欧洲地理人种 4.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6.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四、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种族是一种按纯粹的自然属性划分的,其差异是长 期自然选择和环境适应与变异的结果,与社会文化差异没 有关系,在生物学上,并没有一个种族比另一个种族更优
LOGO
3、黑色种族群
皮肤呈黑棕色,头发黑且成羊毛卷状,唇厚、毛发细 短、体毛少、目呈棕色、鼻低而大。
分布: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为中心。此外,美洲 也有两千多万黑人。 黑人又可分成:
①尼格罗(Negro)种族;分:苏丹尼格罗人,分布在非洲沙 漠南缘和苏丹森林区;班兹尼格罗人(BanzuNegro),分 布在非洲北纬5度以南的地区; ②布须曼种族(Bushman),主要分布在南非 。
越。
LOGO
LOGO
第二节
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民 族
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 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 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1、民族的形成
形成过程:氏族----胞族----部落----民族。
LOGO
2、民族的特征 (1) 共同语言 (3)共同经济生活
2、种族的起源
(1) 多元论
认为不同种族起源于不同的祖先,非洲、欧洲、 亚洲都是种族的发源地,各个种族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质形态。
LOGO
(2)一源论
认为所有人类种族起源于一个地方(可能是西南亚、 北非或东非)。最初人类形态差异很小,后来由于扩散迁 徙,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群通过遗传产生出一系列种 族上的特征,并逐步巩固下来。
LOGO
三、地理人种
地理人种:把地理条件对人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 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成为地理人种。 以“洲”为单位划分,即对洲的范围内的自然环境长期适 应产生的人自然特征上的共性。
地域人种:在同一地理人种内,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 依此划分的人种的基本进化单位,即为地域人种。亚洲地 理人种下可分出华北地域人种、东南亚地域人种等。 小人种:地域人种下的单位,按社会习俗、内部婚配 差异划分的人群。
LOGO
新 疆 民 居
LOGO
黄 帝 陵
LOGO
葬 礼 场 景
LOGO
葬 礼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