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防艾知识培训(DOC)复习课程
禁毒防艾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教案标题:禁毒防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毒品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反毒意识,增强抵制毒品的能力。
3. 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防艾意识。
教学内容:1. 第一课:毒品的危害- 毒品的定义和分类- 毒品对个人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毒品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危害- 毒品在社会上的现象和危害2. 第二课:禁毒宣传与教育- 禁毒法律法规及其执行- 禁毒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与方法- 如何正确拒绝毒品的诱惑- 身边禁毒典型事例的分享与讨论3. 第三课:艾滋病的认识与预防- 艾滋病的定义和传播途径- 如何正确预防艾滋病的感染- 理解并尊重艾滋病患者的权益和需求- 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与宣传4. 第四课:禁毒与艾滋病的关联- 毒品注射与艾滋病的传播- 毒品滥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影响- 禁毒与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学生制定参与禁毒与艾滋病防治活动的计划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毒品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信息。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禁毒宣传和艾滋病防治相关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感受禁毒和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
4.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教学评估:1. 组织学生完成禁毒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答测试,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参与禁毒宣传和艾滋病防治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和态度转变程度。
3.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评估学生对于禁毒与艾滋病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 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并做出相应调整。
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毒品和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教材、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禁毒宣传资料:海报、手册、视频等宣传资料。
禁毒防艾知识
禁毒防艾知识(第一篇)一、禁毒知识毒品是指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能够引起人体多种生理、心理反应,包括了各种毒瘤。
长期吸食毒品会使身体产生依赖并且危害自身健康,久而久之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禁毒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毒品的分类毒品分为五类:可卡因及其衍生物类、鸦片类、大麻及其类固醇、合成毒品类、神经毒品类。
2. 毒品的危害a. 身体上的危害:长期吸食毒品会对身体产生多种疾病,如间质性肺炎、心脏病、肝炎、肾炎等。
b. 心理上的危害:毒品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人心态烦躁,神经过度紧张,易怒易躁,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c. 社会上的危害:由于吸毒会使人易产生犯罪行为,因此,毒品也是犯罪的一种原因。
3. 禁毒的重要性禁毒是维护社会和谐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减少犯罪率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宁。
另外,禁毒还能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
二、防艾知识艾滋病病毒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是一种只能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被繁殖、侵染、破坏的病毒。
这种病毒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防艾是每个人都需要知晓的重要内容。
1. 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使用共用针具或注射针具、其他方式等等。
2. 预防艾滋病a.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宣传、媒体等各种途径,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和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b. 保持健康习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c. 安全保护: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等措施,以减少性传播的发生;不轻易使用共用针、避免血液接触等也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3. 重视艾滋病防治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治疗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政府也应积极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感染。
禁毒防艾教育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秋木园小学禁毒防艾教案活动时间:2012年9月14日活动对象:秋木园小学全体师生宣讲人:廖徐春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艾滋病的传播和艾滋病的危害性。
2、认识毒品和毒品的危害性。
3、培养学生的禁毒、防艾意识,提高学生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的心理防御能力。
活动内容:一、禁毒教育(一)什么是毒品?毒品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12个字。
(1)毒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毒品问题诱发其他违法犯罪,破坏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3)毒品问题渗透和腐蚀政权机构,加剧腐败现象;(4)毒品问题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毒品的危害1、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
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2、吸毒对身心的危害(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
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
禁毒防艾知识培训2
9、第三百五十五条【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禁毒防艾知识培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工程名称
受培训班组
培训单位
培训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关毒品的法律法规
1、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6、第三百五十二条【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苗罪】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数量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
禁毒防艾 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教案标题:禁毒防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毒品和艾滋病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3. 培养学生拒绝诱惑、远离毒品和艾滋病的能力。
4. 提高学生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意识。
教案内容:一、引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例引起学生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识和兴趣。
2. 发起问答,激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二、毒品知识介绍(15分钟)1. 讲解什么是毒品和常见的毒品种类。
2. 讲解毒品的危害,包括对个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影响。
三、艾滋病知识介绍(15分钟)1. 简要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2. 强调正确使用避孕措施的重要性,以预防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四、探讨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2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毒品和艾滋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
2. 每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交流和分享。
五、如何拒绝毒品和艾滋病的诱惑(20分钟)1. 分析常见的毒品和艾滋病诱发因素。
2. 分角色扮演情境,学生们表演如何拒绝诱惑和拒绝毒品和不安全行为。
六、预防毒品和艾滋病的重要性(10分钟)1. 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原则。
2. 分享成功的预防毒品和艾滋病案例,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离毒品的信念。
七、总结和复习(10分钟)1. 概括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学生对毒品和艾滋病的正确认知。
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持续保持对毒品和艾滋病的预防意识。
教案评估:1. 在教案中设立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并提供及时反馈。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或制作海报,总结学习到的关于禁毒防艾的重要性。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社会活动,如参观禁毒防艾宣传展览等。
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相关组织的志愿者活动,提高对禁毒防艾工作的参与度。
3. 定期组织主题讲座或座谈会,邀请专家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禁毒防艾知识。
预防艾滋病培训资料
可以查阅公开发表的科学论文和临床指南,以获取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结果。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了解最新的研究和治疗方 法,以及实践中的最佳做法。
艾滋病防治的公开课和讲座
很多大学、医疗机构或社区组织会提供免费的公开课或讲座,以增加大众对艾滋病的认识。这是获取知识的好机会,可以 与其他人交流和讨论。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避免因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
规范治疗与用药
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患者需要规范治疗和用药,以控制病情发展,减少传染他人的风险 。
03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与政策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
01
感染人数持续上升
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增速加快。
02
地区差异明显
艾滋病感染地区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的感染率较高。
1
艾滋病感染者面临着身体、心理、经济和社会 等多重压力和困境。
2
社会应该关注艾滋病感染者的需求,并为他们 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3
通过了解艾滋病感染者的经历和困境,我们可 以更好地认识这个疾病,并为预防和治疗工作 提供有益的借鉴。
06
学习资源与行动计划
学习资源推荐
《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介绍》
这是一份基础而全面的介绍,详细说明了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各个方面。它有助于理解艾滋病的基础知识,包括它的起 源、传播方式、对个人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2023
预防艾滋病培训资料
目录
• 艾滋病的基本信息 •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 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与政策 • 国际艾滋病日 • 如何正确对待艾滋病感染者 • 学习资源与行动计划
01
艾滋病的基本信息
艾滋病的定义
1 2
禁毒防艾主题知识教育课件模板
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修订的《刑法》,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 有关毒品犯罪作了进一步规范,是目前我国现行的惩治毒品 犯罪最完善的刑事立法。《刑法》第6章第7节共11条27款 专门规定了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处罚。
什么是毒品犯罪?
主要方法吸毒的方式
鼻
烟
注
口
嗅
吸
射
服
毒品与吸毒
面色灰暗,眼睛无神,食欲不振,身体消 瘦;
情绪不稳定,心不安,睡眠差,易发怒, 发脾气;
在不适当的场合佩戴太阳眼镜,以遮掩收 缩的瞳孔;
夏天穿长袖衬衣,以掩盖臂上注射的针 孔;
长期躲在自己房间或远离家人、他人,不 愿意见人;
外出行动神秘鬼祟;
静脉注射毒品,可引 起局部动脉梗塞、静 脉炎、坏死性血管火 和霉菌性动脉瘤等。
引发肺部疾病;损 害免疫系统,引发 许多疾病的传播和 感染。
如自私、冷淡、社会 公德意识差,有时出 现幻觉冲动,2
戒毒
禁毒防艾主题宣传
什么叫戒毒?
戒毒是指吸毒人员戒除吸食、注射毒品 的恶习及毒瘾。我国对吸毒者进行戒毒 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脱毒治疗—— 康复治疗——重新步入社会的辅导。
禁毒防艾主题宣传
毒品预防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主讲:xxx
时间:xxx
01.毒品与吸毒 02.戒毒 03.毒品犯罪与禁毒 04.禁毒小常识
Part 01
毒品与吸毒
禁毒防艾主题宣传
毒品与吸毒
什么是毒品?
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 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4、防艾禁毒教育
4)吸毒者的体质下降,身体免疫力差,也为艾滋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创造了条件。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交流收集的资料
2、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即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教法与学法:多媒体辅助、讨论、小组合作、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毒品是全球性的灾难,其危害非常大,同时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不容忽视的是,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学生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吗?(讨论后回答)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远离毒品。预防艾滋,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时刻记住,一旦染上毒品,必将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毒品这东西碰都不能碰。
板书:
禁毒防艾健康教育资料
彭州市清平初级中学毒品预防教育教案设计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刘光辉(九年级2班)一、教学目的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必须牢固树立禁毒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抵制毒品,增强与毒品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毒品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宣传国家关于禁毒的有关法律条文,采取教学互动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回答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辅助材料(1)录相资料《打击毒品犯罪》(2)多媒体教学课件四、教学步骤互动教学----复习:1、什么是毒品?鸦片、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冰毒、k粉(氯胺酮)、咖啡因、杜冷丁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毒品。
2、毒品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摧残性----吸毒引发大脑组织病变----吸毒引发心脏病变----吸毒引发肾脏病变----吸毒容易传染疾病----吸毒引发心理变态甚至自杀二、毒品的巨大危害(材料展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蔓延泛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国际社会的安宁,已成为严重的国际性公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祸国殃民(《禁毒》录相资料片段展示)历史: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敲开中国大门,逼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香港被割让,大片国土成为外国侵略者的租界、势力范围,无数吸毒者被称作“东亚病夫”挣扎在死亡线上……近代:毒品交易在世界泛滥成灾,严重毒害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身心健康。
2、危害人类自身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介绍:科学家发现,可卡因和摇头丸还可以促使人类的基因突变。
联合国今年9月份的一项报告指出,服用摇头丸已经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数量呈大幅增长之势。
从1995年到2000年短短几年之间,全球服用摇头丸就增长了70%之多。
摇头丸和安非他明已经超过了可卡因和海洛因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危害毒品。
吸食可卡因和摇头丸的时间越长,对DNA所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
《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学习心得体会题目禁毒防艾教育姓名张有明学号094080161学院数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学校的“形式与政策”“禁毒与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我加深了对禁毒与艾滋病的了解。
知道了毒品的由来和危害,艾滋病的知识及其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了生命的宝贵,要珍爱生命!一、禁毒小常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根据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可将毒品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根据毒品来源和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天然毒品和合成毒品;根据毒品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麻醉剂、抑制剂、兴奋剂、镇静剂和致幻剂;根据毒品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软性毒品和硬性毒品。
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即国际反毒品日。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有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
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毒品问题。
二、毒品分类1、麻醉类毒品(1)、鸦片类: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以及化学合成的度冷丁、美沙酮、丁丙诺啡等。
(2)、大麻类:大麻烟、大麻脂、大麻油。
3、古柯类:古柯叶、古柯糊、可卡因。
鸦片:俗称“大烟”、“烟土”,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毒品,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易成瘾,鸦片是制造吗啡和海洛因的原料。
18世纪中叶,葡萄牙首先将鸦片作为毒品输入我国。
吗啡:是从鸦片提取而成。
粗制吗啡称为“黄皮”。
医学上叫盐酸吗啡。
吗啡的成瘾性很强,海洛因、度冷丁、美沙酮等都是吗啡的衍生物。
海洛因:是吗啡的半合成品,化学名称叫二乙酰吗啡,呈灰白色粉末状,俗称“白粉”、“白面”。
初中禁毒防艾教案
初中禁毒防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预防艾滋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 毒品的危害。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2. 如何让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禁毒防艾宣传片,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毒品的危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毒品和艾滋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五、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毒品危害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艾滋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禁毒防艾宣传标语。
2. 各组分享自己的宣传标语,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标语。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设计禁毒防艾宣传标语的创新性。
禁毒防艾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
禁毒防艾教案
一、教案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掌握禁毒和防艾的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
(2)掌握禁毒和防艾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1. 毒品的危害(20分钟)
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各类毒品的危害,如海洛因、冰毒、大麻等。
2. 艾滋病的危害(20分钟)
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社会对患者的歧视等问题。
3. 禁毒方法(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禁毒的重要性,应如何拒绝毒品的诱惑,以及遇到毒品问题时应向谁求助等。
4. 防艾方法(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性传播、血液传播等,并告诉他们应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感染艾滋病。
5. 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禁毒和防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四、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的方式,结合图文并茂的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
五、教学资源准备:
(1)多媒体设备
(2)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料
(3)安全套等相关教具
六、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问题反应、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要点制作成问答题,进行小测验。
禁毒防艾健康教育资料
抵制毒品健康成长刘斌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2、让学生学会如何抵制毒品,用健康正确的观念引导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如何抵制毒品,健康成长。
教学方法——案例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案例一:2005年末,我国有超过100万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加上隐性吸毒者,估计中国实际存在的吸毒者有远超出这个数字。
在册吸毒人员中,以青年人为主,近69.3%是青少年,其中16岁以下的就有1万多人,最小的不到10岁。
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生:(略)师:我国目前吸毒人员数量较多,而且呈低龄化的趋势。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毒品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认识毒品的危害,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抵制毒品的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青少年处于人生的转折期,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
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导致青少年吸毒呢?(一)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漫画赏析:朋友之间的(课件展示)(请同学从中归纳原因)生:(略)师:交友不慎。
如果在较密切的朋友中有吸毒的人,则青少年吸毒的可能性就比其他青少年要大。
案例二:据江苏某戒毒所统计,在不法分子的引诱下,因好奇而吸毒的青少年占收治人员的45%。
昆明市强制戒毒所曾调查过205名25岁以下的的吸毒原因,结果因“好奇”吸毒的约占70%。
案例三:罗琦9岁时,父母离婚,她与外婆一起生活,连妈妈都很少见到。
13岁喜欢上霹雳舞,辍学进了一个私人组织的歌舞团。
1992年,17岁的罗琦独自到北京闯天下,很快成为一个乐队的主力歌手。
第二年,因与人争执,左眼被打瞎,仅仅两个月后,她就以一首《选择坚强》,重新回到歌坛。
正当她红遍全国时,在圈内朋友的影响下,她开始吸毒了。
根据这两个案例,请同学们归纳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生:(略)师:这两个案例体现了:盲目好奇;解除烦闷,摆脱困境这两个原因。
除此以外,还有不良家庭及环境的影响;摆阔气,赶时髦;追求享乐,寻求刺激等等。
禁毒防艾健康教育资料
彭州市丽春镇庆兴神钢小学毒品的危害授课教师:三年级二班张小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认识吸毒行为 ,认清毒品的危害性。
情感觉悟目标:1、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培养禁毒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
2、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作斗争。
能力目标:1、自觉远离毒品,增强他们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2、认识毒品的种类;认识毒品的危害;认识吸毒成瘾的途径;认识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3、结合社会现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能力二、重点难点1、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2、认识吸毒行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学生的观看VCD禁毒教育宣传片谈观后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毒品对人类的危害1、吸毒摧残人生对身体的危害自伤、自杀、自残加速死亡2、吸毒毁灭家庭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贻害后代3、吸毒危害社会诱发刑事犯罪败坏社会风气(二)、进一步了解毒品相关知识。
A毒品的种类;B 毒品的危害;C 吸毒成瘾的途径;D 吸毒成瘾的原因,如何预防;E刑法有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有关条款。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在上网进一步认识毒品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牢记"四知道":知道什么是毒品;知道吸毒极易成瘾,难以戒断;知道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不以好奇心为由侥幸去尝试,不受不良诱惑的影响。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
如发现亲朋好友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养成良好的行为,杜绝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不涉足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家寨小学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讲座人:永红讲座时间:讲座地点:学校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第一章认识毒品第一*节什么是毒品一、毒品的概念(一)毒品一词的由来毒品一词是现代社会用语,据说最早出现在欧洲,是人们在了解了鸦片等麻醉药物的危害之后才幵始使用的。
因此,作为一个社会用语,至今不过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幵始使用毒品”一词,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
清代中期以来,尤其鸦片战争期间,当时只说禁烟”,鸦片烟与毒的字面联系仅限于流毒天下,为害巨甚”(林则徐语)及毒害之烈”层面上,尚未出现烟毒”连用的情况。
当时的烟,即今日所说的毒品,在法律条文中,无论是《大清刑律》,还是《新刑律》,也只规定鸦片罪”,未见毒”的罪名。
将鸦片称为毒的,最早是1904年在福建发起成立的去毒社”。
民国初期,已有烟毒"连用见诸报端。
1924 年,以拒毒会”为名的组织出现,并出版《拒毒月刊》。
这时的毒”或烟毒”是鸦片的同义语。
新中国成立后,毒品”一词已在社会上广泛使用,但解放初期的有关法律文件称鸦片烟毒”,或将禁烟禁毒”并提,很少单独用禁毒”。
这里的烟毒专指鸦片类毒品,而没有其它毒品的含义。
虽然我国1979年《刑法》规定了毒品犯罪”的几种罪名,并且在1982年的解释中已将杜冷丁、咖啡因、安钠咖等包括在内,但正式使用时仍然以禁绝鸦片烟毒”作为概括词,可见毒”仍指鸦片类毒品,而未对毒品”作出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
直到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才出现法律意义上的毒品定义。
(二)对毒品的不同理解与其他社会用语一样,毒品一词的内容和含义,是随着时代、国度、民族、文化及所有者的角度不同而不断变化。
在一般人眼里,毒品是一种可使人身体伤害、精神颓废、病痛死亡以及引发犯罪的毒物。
对于种植者来说,毒品是他们赖于生存的农作物,可用来换取金钱和食物。
在贩毒者看来,毒品就是金钱和利润。
在中国19世纪40年代,毒品就是指鸦片烟,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 海洛因、可卡因逐渐成为毒品概念外延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基苯丙胺(冰毒)成为毒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90年代后,摇头丸” K粉(氯胺酮),迷幼剂等新型毒品幵始流行。
在国际社会中,第一个禁毒公约即1912年的《海牙鸦片公约》仅将鸦片视为毒品,1936年的《禁止非法买卖麻醉品公约》才将毒品的范围扩大到其他鸦片制剂;1961年联合国的《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把非法种植罂粟、古柯和大麻列为禁止和惩治的行为。
直到《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又将非法精神药物包括在内;1988年制订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可见毒品”一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毒品作出不同的理解。
化学家认为毒品是一种由其化学特性而改变现存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物质,所强调的是其中的化学成分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影响。
医学家认为毒品是指对所有者产生依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吸毒是一种药物滥用行为。
法学家认为毒品的实质不在药品,而在于其非法性,是一种违禁品,只有经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非法使用的药品,才属于毒品。
可见,毒品”一词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这一定义具有法律效力,是区分毒品与非毒品的法律依据。
毒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依赖性、危害性和违法性。
1、依赖性。
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
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反应(称为戒断症状或撤药反应)。
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除了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滥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频度和剂量等有关。
2、危害性。
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其家庭、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3、非法性(违法性)。
我国法律规定,吸食毒品、制造毒品必须受到法律处罚,对走私、贩卖、运输、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强迫他人吸毒等行为是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的。
二、毒品的分类现在国际上对毒品的分类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这是因为毒品与药品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药物滥用因人而异,并且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毒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加,新品种不断出现。
各国立法、司法机构、政府或医学界,对毒品的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持不同的认识和标准,在分类上无法做到完全统一。
我国1990年的《关于禁毒的规定》和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将毒品分为麻醉品和精神药物两类,与国际公约的分类一致。
我国的法律未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酒精、烟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认定为毒品。
(一)按法律管制分类1、麻醉药品国际《1967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管制的有128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8种。
常见的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类。
2、精神药物国际《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的有99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精神药物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9种。
常见的有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迷幻剂等。
(二)按来源分类1、天然类毒品主要有鸦片、大麻、古柯等。
2、人工合成类毒品如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等。
3、半人工合成类毒品主要指经天然品直接加工成毒品,如经鸦片提炼出吗啡,吗啡经与醋酸酐反应制得海洛因。
古柯叶经化学处理后得到可卡因、麻黄碱经化学加工成苯丙胺。
(三)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分类1、兴奋剂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的药物,如可卡因,苯丙胺等。
2、抑制剂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巴比妥、安定类药。
3、迷幻剂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迷幻作用的药物,如苯环已哌啶(PCP),麦角酰二乙胺(LSD ),麦司卡林(仙人球中的一种成分)。
三、我国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毒品问题始于葡萄牙及英国殖民主义向中国贩卖鸦片之时,期间经历了不断蔓延和加剧的过程,中华民族经历了极大的苦难和屈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在全国范围内幵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仅用三年的时间彻底铲除了在中国蔓延了200余年的烟毒瘟疫。
中国无毒国”的称号保持了30年。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在国际毒潮的侵袭下,尤其是金三角贩毒集团实施毒品北上,建立中国通道”后毒品问题再度在中国出现。
(一)我国毒品问题的历史1、清朝时期毒情概况在很早以前,人类就发现了罂粟及其制成品鸦片具有药用价值,但都没有认识到它的毒性。
在盛唐时期,含有鸦片的制剂福寿膏”被作为贡品传入中国,但由于其价格非常昂贵,故鲜为人知。
1578年,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把阿芙蓉”(即鸦片)作为一种新的药物收入,并说明它是罂粟花之津液”。
1517年,葡萄牙幵始与中国通商。
在葡萄牙商人输入中国的商品中,最大宗的就是鸦片。
英国商人很快就仿效葡萄牙商人,把鸦片走私作为掠夺中国财富,筹集原始资金的最佳手段。
172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把从马德拉斯购入的鸦片运到广州销售,获得丰厚利润,从此一发不可收,全面向中国推销鸦片,从幵初的每年数百箱增加到后来每年1000箱,取代了葡萄牙商人,成为向中国走私鸦片最多的贩毒者。
据统计,从1800〜1839年的40年间,输入中国的走私鸦片就有63万多箱,使中国流失6亿银元。
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人民的健康,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期间,中国吸食鸦片者在200万人以上,官吏吸食鸦片疏于政务,士兵吸食则使军队失去战斗力。
鸦片战争以后,大约从1842〜1905年,伴随着《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鸦片贸易成了合法化,其结果是国外鸦片进口量继续增长,并刺激了国产鸦片的迅速增长,至V 19世纪90年代末,全国的自产鸦片量已达60万担,是同期进口鸦片的10倍,全国吸食鸦片人数达到2000万人,遍及社会各个阶层。
中华民族也因此蒙上了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
鸦片烟毒的严重泛滥及其造成的巨大危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基础,而且动摇了执政政府的统治,为挽救清王朝消亡的命运,1901年1月29日,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幵始了晚清政府最后的十年禁烟”计划,至1911年,国产鸦片减种70%,全国约有上百万吸食鸦片者戒除毒瘾,上万家烟馆被关闭。
2、中华民国政府时期毒情概况从1911〜1917年,无论是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还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时期,在禁烟方面都基本上秉承了清末第二次严禁时期的有关措施。
1917年,经中英会勘后,双方联合宣布了中国境内已全部实现罂粟禁种的消息,并依照条约终结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历史。
但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中央政府失去控制全国局势的能力。
以致出现了以毒养军、以军护毒”成为各地普遍现象,导致民国初年几近控制的鸦片烟毒又再度泛滥。
在南京国民政府执政的初期,重拾前人敛财之道,以烟税为财源,重新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从而致使鸦片烟毒在中国历史上泛滥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据有关文献显示:1929〜1933年,中国罂粟种植总面积约为8000万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6.1% ;中国鸦片年产量达6000万公斤,约占全球鸦片总量的5/6。
与此同时,日本等外国帝国主义大肆向中国走私吗啡、海洛因、红丸(主要成份为海洛因、吗啡等)毒品。
中国吸食鸦片及其他毒品的人口约为8000万人,约占当时总人口的16.8%。
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烟祸肆虐的巅峰。
3、建国初期禁毒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幵展了规模空前的禁毒运动。
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向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中央直辖市、各省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
《通令》历数了鸦片烟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规定了严禁鸦片烟毒及其他毒品的办法:各级政府应做广泛的禁烟禁毒宣传”:在烟毒较盛的一些地区,当地应定出限期禁绝办法” 得设禁烟禁毒委员会”;禁绝种烟”在全国范围内禁止贩运制造及售卖烟土毒品”犯者从严治罪。
经两年的努力,至1952年春,从全国范围看,鸦片种植基本禁绝、贩卖与吸食烟毒的现象大大减少,烟毒泛滥不止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但是,一些地区毒品贩卖与吸食的活动还十分严重。
为彻底清除毒品,1952年初,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肃清毒品流行的指示》,禁毒进一步掀起高潮。
1952年以后的一两年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除了吸毒现象。
通过努力,仅仅3年时间,一举扫除了贻害中国200年的烟毒。
在这场禁毒运动中,查实以种植、贩运、销售毒品为业人员369705名,其中51627名被依法处理,800名罪大恶极的罪犯被判处死刑;缴获鸦片类毒品339万两,制毒机械5716套,用于武装贩毒的枪支88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