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防艾学习知识培训
大学禁毒防艾教案
大学禁毒防艾教案
为了保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加强对大学生禁毒防艾意识的普及,制定本教案。
目的
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掌握防范知识和技能,增强拒绝毒品和预防艾滋病的自护能力,确保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学内容
1. 毒品危害教育:介绍毒品的种类、危害以及预防方法,强调拒绝毒品的重要性。
2. 艾滋病防范教育:介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现状,强调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让大学生认识到毒品和艾滋
病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教学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授防毒
防艾的知识。
2. 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
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评估
1. 考试,测试学生的防毒防艾知识掌握情况。
2. 问卷,了解学生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总结
本教案旨在提高大学生的禁毒防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希望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为实现毒品和艾滋病零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禁毒防艾知识
禁毒防艾知识(第一篇)一、禁毒知识毒品是指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能够引起人体多种生理、心理反应,包括了各种毒瘤。
长期吸食毒品会使身体产生依赖并且危害自身健康,久而久之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禁毒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毒品的分类毒品分为五类:可卡因及其衍生物类、鸦片类、大麻及其类固醇、合成毒品类、神经毒品类。
2. 毒品的危害a. 身体上的危害:长期吸食毒品会对身体产生多种疾病,如间质性肺炎、心脏病、肝炎、肾炎等。
b. 心理上的危害:毒品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人心态烦躁,神经过度紧张,易怒易躁,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c. 社会上的危害:由于吸毒会使人易产生犯罪行为,因此,毒品也是犯罪的一种原因。
3. 禁毒的重要性禁毒是维护社会和谐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能够减少犯罪率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宁。
另外,禁毒还能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
二、防艾知识艾滋病病毒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是一种只能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被繁殖、侵染、破坏的病毒。
这种病毒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防艾是每个人都需要知晓的重要内容。
1. 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使用共用针具或注射针具、其他方式等等。
2. 预防艾滋病a.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宣传、媒体等各种途径,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以及如何避免和减少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b. 保持健康习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c. 安全保护: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如使用安全套等措施,以减少性传播的发生;不轻易使用共用针、避免血液接触等也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3. 重视艾滋病防治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治疗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政府也应积极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和感染。
禁毒及防治艾滋病教育PPT课件
个人和社会责任
强调个人在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中的责任和作用,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相关工作 。
对个人的期望
提高意识与责任感
希望学习者能够深刻认识到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的重要性,增强自我 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积极传播所学知识
鼓励学习者将所学的禁毒和防治艾滋病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提高 整个社会的防范意识。
实际行动参与
期望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禁毒和防治 艾滋病的相关活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谢谢
THANKS
禁毒的方法
01
02
03
04
禁毒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 普及毒品危害知识,提高公众
的禁毒意识。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毒品 生产、贩卖和吸食等犯罪行为
,遏制毒品蔓延。
戒毒康复
为吸毒人员提供戒毒康复服务 ,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返社
会。
社区戒毒
建立社区戒毒机制,对吸毒人 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帮
艾滋病的危害
身体健康危害
艾滋病是一种致命的性传播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免疫系 统崩溃,感染各种疾病,甚至死
亡。
心理健康危害
艾滋病患者常常遭受歧视和排斥, 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
题。
社会危害
艾滋病会破坏家庭、社区和国家 的发展,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不
稳定。
毒品与艾滋病的关联
传播途径相似
将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宣传教育 相结合,提高公众对两者危害
的认识。
共享资源
整合禁毒和防治艾滋病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
联合执法
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执法部 门的合作,共同打击毒品和艾 滋病相关犯罪。
国际禁毒日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
禁毒防艾禁毒艾
国际禁毒日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
目 录
01. 什么是毒品? 04.什么是艾滋病 02.毒品的危害 05.毒品与艾滋病关系 03.如何防范毒品 06.如何预防艾滋病
01
什么是毒品?
什么是毒品?
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 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 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鸦片,吗啡,大 麻,古柯,杜冷丁,海洛因,可卡因。
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破坏人的免疫系统。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 :身体上承受痛苦, 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上 :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社会上:易受歧视,很难得到关心和照顾
05
毒品与艾滋关系
毒品与艾滋的关系
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因为吸毒者常常 共用针管、针头,为艾滋 病毒经血液传 播提供有利条件。
如何防范艾滋病
如何防范艾滋病
不用未消毒的器具穿耳孔,纹身,美容。注意与艾滋病病 人的接触,给艾滋病病人采血及注射时,注射器应采用一 次性用品,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应彻底焚烧。 总结与呼吁:相互关爱,共享生命!毒品、艾滋病离我们 都很近。毒品,不仅是全球性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的 敌人,它也是传播艾滋病的温床!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 们要珍惜生命,要正确地认识毒品,认识艾滋病,从自己 摇头丸
什么是毒品?
什么是毒品?
毒品的介绍
毒品的共同特征 :对 该药产生精神依赖及
躯体依赖性
毒品的介绍
断药后产少戒断症 状(即断药后会出现 “脱瘾”症状)。
02
毒品的危害
毒品的危害
吸毒的危害
吸毒的危害
吸毒的危害
03
如何防范毒品
禁毒防艾知识培训PPT幻灯片课件
二、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 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 病。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 能,造成人们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脏 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
11
常见新型毒品种类及毒性
冰毒:“甲基苯丙胺”,外观纯白色结晶体,中枢兴奋剂, 表现为妄想、好斗、错觉;
摇头丸:致幻型苯丙胺类毒品,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 动、性欲亢进、嗜舞等;
K粉:即“氯胺酮”,静脉全麻药,易溶于水,出现幻听、 幻觉、幻视,易让人产生冲动,所以又称“迷奸粉”或 “强奸粉”;
调查显示: 新型毒品吸食者大多年龄在16岁至36岁,对于初
始选择新型毒品的原因,82.4%的人选择了好奇心 的驱使。而目前选择新型毒品的原因,76.5%的人 是为了解除烦恼和寻求快感。
10
为何青少年易沾染新型毒品?
现在的青少年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追求新奇, “酷”、“爽”、“炫”、“劲”、“high”等 词汇反映了他们追求的就是快速的和极端的快感, 新型毒品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由于青少年往往 对新型毒品的危害知之甚少,认为“这又不是海 洛因 ,玩玩而已”。他们认为摇头丸、K粉不是 毒品,属于“娱乐消遣”药品,认为吸食后不上 瘾,对身体危害不大,等上瘾了再后悔也就晚了。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毒品犯罪法律制裁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 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禁毒防艾知识内容
禁毒防艾知识内容
禁毒防艾是指预防和控制毒品和艾滋病传播的工作。
禁毒防艾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毒品知识:包括毒品的种类、外观、成分、滥用方式、危害等,提高人们对毒品的认识和警惕性。
2. 防艾知识: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法律法规:包括禁毒法律法规、防艾法律法规等,增强人们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
4. 心理健康:包括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问题的表现、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
5. 社会支持:包括社会支持的重要性、社会支持的来源、社会支持的作用等,提高人们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和关注。
6. 宣传教育:包括禁毒防艾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宣传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提高人们对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参与。
7. 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等,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重视。
8. 技能培训:包括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内容、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技巧等,提高人们的技能水平和应对能力。
总之,禁毒防艾知识内容广泛而全面,旨在提高人们的禁毒防艾意识和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禁毒防艾小知识3篇
禁毒防艾小知识3篇禁毒防艾小知识一、毒品的危害:毒品使人产生严重的药物依赖性,当一个人吸食毒品成瘾后(如海洛因一次使用就能成瘾),一旦中止使用,便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的不适,如肌肉疼痛、腹痛、流泪、流涕、焦虑、失眠等。
使吸毒者无法从精神上和身体上摆脱对毒品的依赖。
大剂量使用海洛因还会引起呼吸衰竭致死。
由于注射器、针头、溶液、药品的污染,以及共同使用注射器,极容易使使吸毒者感染各种疾病,包括艾滋病病毒。
许多毒品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妇女在妊娠期间吸毒可影响胎儿,导致畸形、发育障碍、流产、早产和死胎等现象。
长期吸毒还会使吸毒者沉迷于虚幻的自我体验中而不能自拔。
丧失对人际交往的兴趣,丧失人格,泯灭良心。
他们极容易铤而走险,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危害家庭和社会。
毒品与艾滋病的关系:经研究,吸毒和艾滋病感染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资料显示,在女性吸毒者中,87.8%--100%的人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即卖淫),男性吸毒者中,有多个性伴侣者的比例高达81.3%—87.8%。
静脉吸毒过程中的共用注射器和多性伴乱交都成为艾滋病病毒在此人群中迅速传播,并在更大人群中蔓延的原因。
禁毒防艾小知识二、什么是新型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对海洛因、大麻和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合成的精神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能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一类药品。
包括冰毒、摇头丸、k粉等。
冰毒的危害:化学名称叫甲基苯丙胺,是以麻黄素为原料,经提炼合成出来的一种白色细微状结晶物质,其形状与普通冰块相似,故称之为“冰毒”。
“冰毒”最大的特点是第一次使用便会上瘾,被称为“毒品之王”。
它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死亡。
摇头丸的危害:是甲基苯丙胺类兴奋剂中的一种,是由冰毒衍生物及其他化学物质合成的。
具有强烈的中枢兴奋作用。
禁毒防艾小知识
禁毒防艾小知识《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品和精神药品,众所周知,毒品危害极大且极易让人上瘾无法自拔。
吸毒的危害吸毒损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爱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吸毒扭曲人格,自毁前程。
吸毒引发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 吸毒对家庭成员的精神摧残极大,导致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众叛亲离。
吸毒贻害后代。
吸毒不仅危害自身的健康,还影响人类的生育能力,父母吸毒对胎儿发育和儿童生长将造成严重损害。
一个吸毒人员自己总结败家的四步曲:花光积蓄,卖尽家产,借遍亲友,男盗女娼。
吸毒诱发犯罪,影响社会稳定。
.吸毒会吞噬社会巨额财富、毒害社会风气、影响国民素质。
吸毒的症状吸毒的人会表现出恶心、呕吐、头昏、全身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视物不清、焦虑、心烦等症状。
禁毒防艾之防艾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艾滋病传播具备的三个条件1、HIV感染者存在必须存在HIV的传染源,才有可能发生HIV感染和传播。
有些人担心和怀疑只要有过某些行为,如性行为,就会得艾滋病,即使没有HIV的存在也一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有足够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HIV的数量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会导致感染的发生。
例如感染者的血液、精液、乳汁中带有比较多的病毒,只要少量就足以感染别人,接触这些体液感染的危险性比较高。
而唾液、泪液和尿液中病毒含量很少或者没有病毒,因此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它
会逐渐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感染者容易受到各种其他疾病的侵袭,甚至危及生命。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因此,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以下内容:
1.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详细介绍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以及如何避免接触艾滋病毒的方法。
2. 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注射器和针头、不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接触他人的血液等方法,来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3. 艾滋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介绍早期感染艾滋病毒的症状和迹象,以及在感染后及时进行艾滋病检测和接受治疗的重要性。
4. 艾滋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感染者和他们的家人了解并应对艾滋病对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辅导。
通过这些健康教育培训,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艾滋病预防、控制和治疗的重视,从而降低
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艾滋病不是可怕的,但忽视它是。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健康地生活,远离艾滋病的威胁。
禁毒防艾知识
禁毒防艾知识禁毒防艾知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教育工作,它涉及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毒品滥用和艾滋病传播呈上升趋势,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提高公众对禁毒和防艾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是预防和控制毒品滥用和艾滋病传播的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毒品和艾滋病。
毒品是指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化学物质,如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
它们可以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依赖,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害。
而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系统损害的疾病,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其次,我们要了解禁毒和防艾的重要性。
毒品滥用不仅会破坏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家庭破裂、学业失败等问题,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艾滋病传播会造成人们的生命危险,并对个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禁毒和防艾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和警惕性。
禁毒和防艾的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
第一,了解毒品和艾滋病的危害性。
我们应该知道毒品的成瘾性和破坏力,明白滥用毒品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巨大伤害。
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对人体的严重危害,知道艾滋病患者需要接受的抗病毒治疗和心理支持。
第二,学习如何拒绝毒品。
面对诱惑,我们应该学会说“不”。
我们要有自信和勇气,相信自己可以远离毒品的危害。
同时,了解毒品滥用带来的后果,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毒品的诱惑。
第三,提高卫生意识和艾滋病预防知识。
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注射器和性行为中使用避孕套等。
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参与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了解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第四,加强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学校和社区也应该加强对禁毒和防艾知识的教育,组织相关活动和讲座,提高学生和社区居民的意识和警惕性。
关于禁毒防艾宣传知识有哪些
关于禁毒防艾宣传知识有哪些毒品危害着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禁毒防艾是一项非常重要法工作,对于相关的知识我们也要好好了解。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禁毒防艾宣传知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禁毒防艾宣传知识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文根据英文全称(Acquired l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字头缩写“AIDS”,音译为“艾滋病”。
这个命名表达了艾滋病的完整概念,从中可以了解艾滋病三个明确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第二,免疫缺陷:表示在发病机理方面,主要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
第三,综合征: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各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状群。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何不同?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内起,人体就开始了同它的斗争。
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使人发生多种疾病,一般被称为机会性感染,如严重的腹泻、肺炎或某些癌症等,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
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以上。
3、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当健康人的皮肤和黏膜出现了伤口,而这些伤口又恰好接触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和伤口渗出液等,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
4、艾滋病可以治疗吗?自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
虽然人类同艾滋病的斗争已有2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明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该疾病的方法。
禁毒防艾知识
禁毒防艾丨这些“防艾”知识你都知道吗?禁/毒/防/艾/毒品曾给国民带来巨大创伤,也是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存在的公害。
早在百年前,民族英雄林则徐排除万难,虎门销烟打响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和禁烟的第一枪。
但在当今社会,毒品已经对未成年人,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构成了极大威胁。
毒品的传播加重了艾滋病的传染,艾滋病又是当今世界危及生命,发展迅速且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方法,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毒品的危害,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增强禁毒、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及自觉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
什么是艾滋病What is AIDS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种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为HIV),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艾滋病防治关键在于预防。
艾滋病病毒后,一般经过7-10年的潜伏期,可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
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外表上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和工作,但具有传染性。
感染艾滋病病毒2-12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因此首次检测阴性后还可在3个月后做第二次检测,以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传播途径有哪些the ways of transmission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
(1)血液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
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
禁毒防艾守护健康社区宣导培训课件
量开展宣传教育、帮扶救助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05
挑战与对策建议
当前禁毒防艾工作面临挑战
毒品与艾滋病问题交织
01
毒品滥用与艾滋病传播存在密切联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加
剧了防控难度。
多元化毒品与艾滋病传播途径
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毒品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日益多元化,给防
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通过学校、社区、医院等渠道,将禁毒防艾宣传深入到各个领域 和人群。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合力推进
明确部门职责
各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自在禁毒防艾工作中的职责,加强沟通协调, 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禁毒防艾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经验做法,提高 工作效率。
强化督导检查
加强对禁毒防艾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
建立协作机制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 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禁毒防艾
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
加大对禁毒防艾工作人员的培 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 作能力。
引入社会力量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禁毒 防艾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 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开展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手段,
完善高危人群筛查和识别机制
通过定期开展调查摸底、建立信息档案等方式, 及时发现和掌握涉毒涉艾高危人群的情况。
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
根据高危人群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戒毒治疗 、心理康复、社会帮扶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帮助 他们戒除毒瘾、恢复健康。
建立救助和保障机制
完善对高危人群的救助和保障机制,提供生活救 助、医疗救助、就业扶持等多元化服务,帮助他 们重新融入社会。
禁毒防艾的小知识整理学习
禁毒防艾的小知识整理学习导致吸毒的原因导致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1、好奇心驱使,逐渐发展成瘾;2、思想空虚,寻找刺激;3、不相信吸毒上瘾后戒不了,结果不能自拔;4、因不知情被欺骗、引诱吸毒;5、亲友间的相互影响;6、精神苦闷,情绪低落,以吸毒麻醉自己,解脱苦恼;7、因治疗疾病,长期服用某种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而成瘾。
必知的防艾常识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
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2、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绝大多数感染者要经过5mdash;10年时间才发展成病人,一般在发病后的2mdash;3年内死亡。
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热线进行咨询。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的拔牙和美容器具等,正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家庭和社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维护社会安定。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关于禁毒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关于禁毒和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禁毒预防知识:
1.了解毒品:了解各类毒品的种类、危害和成瘾机制,包括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等。
2.教育宣传:通过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认识和意识,包括学校、社区、媒体等渠道。
3.倡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鼓励人们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缓
解压力和焦虑,如运动、社交活动、艺术创作等。
4.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建立毒品依赖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包
括家庭、朋友、社区机构、康复中心等。
5.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强打击毒品犯罪行为,制定严厉的
法律法规,做到法律威慑和惩罚。
艾滋病预防知识: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2.安全性行为:通过正确使用安全套等方式来降低性传播艾滋
病的风险。
3.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与他人共用针头、注射器等毒品使用工
具。
4.检测与咨询:定期进行艾滋病的检测,并咨询医生或艾滋病
防治机构的专业人士。
5.治疗和支持:如果感染艾滋病,应及时寻求医疗治疗和支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抗病毒治疗。
6.减少母婴传播:孕妇应接受艾滋病毒检测,如果感染应积极
接受抗病毒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婴儿感染的风险。
7.宣传教育:积极做好艾滋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
对艾滋病的认识和意识,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家寨小学禁毒防艾知识讲座讲座人:永红讲座时间:讲座地点:学校会议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第一章认识毒品第一节什么是毒品一、毒品的概念(一)毒品一词的由来毒品一词是现代社会用语,据说最早出现在欧洲,是人们在了解了鸦片等麻醉药物的危害之后才开始使用的。
因此,作为一个社会用语,至今不过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到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
清代中期以来,尤其鸦片战争期间,当时只说“禁烟”,鸦片烟与毒的字面联系仅限于“流毒天下,为害巨甚”(林则徐语)及“毒害之烈”层面上,尚未出现“烟毒”连用的情况。
当时的烟,即今日所说的毒品,在法律条文中,无论是《大清刑律》,还是《新刑律》,也只规定“鸦片罪”,未见“毒”的罪名。
将鸦片称为毒的,最早是1904年在福建发起成立的“去毒社”。
民国初期,已有“烟毒”连用见诸报端。
1924年,以“拒毒会”为名的组织出现,并出版《拒毒月刊》。
这时的“毒”或“烟毒”是鸦片的同义语。
新中国成立后,“毒品”一词已在社会上广泛使用,但解放初期的有关法律文件称“鸦片烟毒”,或将“禁烟禁毒”并提,很少单独用“禁毒”。
这里的烟毒专指鸦片类毒品,而没有其它毒品的含义。
虽然我国1979年《刑法》规定了“毒品犯罪”的几种罪名,并且在1982年的解释中已将杜冷丁、咖啡因、安钠咖等包括在内,但正式使用时仍然以“禁绝鸦片烟毒”作为概括词,可见“毒”仍指鸦片类毒品,而未对“毒品”作出一个明确的法律定义。
直到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才出现法律意义上的毒品定义。
(二)对“毒品“的不同理解与其他社会用语一样,毒品一词的内容和含义,是随着时代、国度、民族、文化及所有者的角度不同而不断变化。
在一般人眼里,毒品是一种可使人身体伤害、精神颓废、病痛死亡以及引发犯罪的毒物。
对于种植者来说,毒品是他们赖于生存的农作物,可用来换取金钱和食物。
在贩毒者看来,毒品就是金钱和利润。
在中国19世纪40年代,毒品就是指鸦片烟,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海洛因、可卡因逐渐成为毒品概念外延的主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基苯丙胺(冰毒)成为毒品家族中的重要成员;90年代后,“摇头丸”、K粉(氯胺酮),迷幼剂等新型毒品开始流行。
在国际社会中,第一个禁毒公约即1912年的《海牙鸦片公约》仅将鸦片视为毒品,1936年的《禁止非法买卖麻醉品公约》才将毒品的范围扩大到其他鸦片制剂;1961年联合国的《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把非法种植罂粟、古柯和大麻列为禁止和惩治的行为。
直到《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又将非法精神药物包括在内;1988年制订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物公约》。
可见“毒品”一词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
从不同的角度可对毒品作出不同的理解。
化学家认为毒品是一种由其化学特性而改变现存生物体结构或功能的物质,所强调的是其中的化学成分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影响。
医学家认为毒品是指对所有者产生依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吸毒是一种药物滥用行为。
法学家认为毒品的实质不在药品,而在于其非法性,是一种违禁品,只有经法律明文规定禁止非法使用的药品,才属于毒品。
可见,“毒品”一词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这一定义具有法律效力,是区分毒品与非毒品的法律依据。
毒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依赖性、危害性和违法性。
1、依赖性。
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
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反应(称为戒断症状或撤药反应)。
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除了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滥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频度和剂量等有关。
2、危害性。
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其家庭、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
3、非法性(违法性)。
我国法律规定,吸食毒品、制造毒品必须受到法律处罚,对走私、贩卖、运输、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强迫他人吸毒等行为是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的。
二、毒品的分类现在国际上对毒品的分类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这是因为毒品与药品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药物滥用因人而异,并且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同时毒品的种类在不断增加,新品种不断出现。
各国立法、司法机构、政府或医学界,对毒品的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持不同的认识和标准,在分类上无法做到完全统一。
我国1990年的《关于禁毒的规定》和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将毒品分为麻醉品和精神药物两类,与国际公约的分类一致。
我国的法律未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酒精、烟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认定为毒品。
(一)按法律管制分类1、麻醉药品国际《1967年麻醉品单一公约》管制的有128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麻醉药品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8种。
常见的有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类。
2、精神药物国际《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管制的有99种,我国1996年颁布的《精神药物品种目录》中规定的有119种。
常见的有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迷幻剂等。
(二)按来源分类1、天然类毒品主要有鸦片、大麻、古柯等。
2、人工合成类毒品如苯丙胺类、镇静催眼类药物等。
3、半人工合成类毒品主要指经天然品直接加工成毒品,如经鸦片提炼出吗啡,吗啡经与醋酸酐反应制得海洛因。
古柯叶经化学处理后得到可卡因、麻黄碱经化学加工成苯丙胺。
(三)按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分类1、兴奋剂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作用的药物,如可卡因,苯丙胺等。
2、抑制剂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巴比妥、安定类药。
3、迷幻剂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迷幻作用的药物,如苯环已哌啶(PCP),麦角酰二乙胺(LSD),麦司卡林(仙人球中的一种成分)。
三、我国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毒品问题始于葡萄牙及英国殖民主义向中国贩卖鸦片之时,期间经历了不断蔓延和加剧的过程,中华民族经历了极大的苦难和屈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仅用三年的时间彻底铲除了在中国蔓延了200余年的烟毒瘟疫。
中国“无毒国”的称号保持了30年。
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在国际毒潮的侵袭下,尤其是金三角贩毒集团实施毒品北上,建立“中国通道”后毒品问题再度在中国出现。
(一)我国毒品问题的历史1、清朝时期毒情概况在很早以前,人类就发现了罂粟及其制成品鸦片具有药用价值,但都没有认识到它的毒性。
在盛唐时期,含有鸦片的制剂“福寿膏”被作为贡品传入中国,但由于其价格非常昂贵,故鲜为人知。
1578年,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把“阿芙蓉”(即鸦片)作为一种新的药物收入,并说明它是“罂粟花之津液”。
1517年,葡萄牙开始与中国通商。
在葡萄牙商人输入中国的商品中,最大宗的就是鸦片。
英国商人很快就仿效葡萄牙商人,把鸦片走私作为掠夺中国财富,筹集原始资金的最佳手段。
172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把从马德拉斯购入的鸦片运到广州销售,获得丰厚利润,从此一发不可收,全面向中国推销鸦片,从开初的每年数百箱增加到后来每年1000箱,取代了葡萄牙商人,成为向中国走私鸦片最多的贩毒者。
据统计,从1800~1839年的40年间,输入中国的走私鸦片就有63万多箱,使中国流失6亿银元。
大量鸦片的输入毒害了人民的健康,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期间,中国吸食鸦片者在200万人以上,官吏吸食鸦片疏于政务,士兵吸食则使军队失去战斗力。
鸦片战争以后,大约从1842~1905年,伴随着《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鸦片贸易成了合法化,其结果是国外鸦片进口量继续增长,并刺激了国产鸦片的迅速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末,全国的自产鸦片量已达60万担,是同期进口鸦片的10倍,全国吸食鸦片人数达到2000万人,遍及社会各个阶层。
中华民族也因此蒙上了“东亚病夫”的耻辱称号。
鸦片烟毒的严重泛滥及其造成的巨大危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基础,而且动摇了执政政府的统治,为挽救清王朝消亡的命运,1901年1月29日,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了晚清政府最后的“十年禁烟”计划,至1911年,国产鸦片减种70%,全国约有上百万吸食鸦片者戒除毒瘾,上万家烟馆被关闭。
2、中华民国政府时期毒情概况从1911~1917年,无论是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还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时期,在禁烟方面都基本上秉承了清末第二次严禁时期的有关措施。
1917年,经中英会勘后,双方联合宣布了中国境内已全部实现罂粟禁种的消息,并依照条约终结了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历史。
但由于军阀割据混战,中央政府失去控制全国局势的能力。
以致出现了“以毒养军、以军护毒”成为各地普遍现象,导致民国初年几近控制的鸦片烟毒又再度泛滥。
在南京国民政府执政的初期,重拾前人敛财之道,以烟税为财源,重新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从而致使鸦片烟毒在中国历史上泛滥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据有关文献显示:1929~1933年,中国罂粟种植总面积约为8000万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1%;中国鸦片年产量达6000万公斤,约占全球鸦片总量的5/6。
与此同时,日本等外国帝国主义大肆向中国走私吗啡、海洛因、红丸(主要成份为海洛因、吗啡等)毒品。
中国吸食鸦片及其他毒品的人口约为8000万人,约占当时总人口的16.8%。
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烟祸肆虐的巅峰。
3、建国初期禁毒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展了规模空前的禁毒运动。
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向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中央直辖市、各省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
《通令》历数了鸦片烟毒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规定了严禁鸦片烟毒及其他毒品的办法:各级政府“应做广泛的禁烟禁毒宣传”:在烟毒较盛的一些地区,当地“应定出限期禁绝办法”;“得设禁烟禁毒委员会”;“禁绝种烟”;在全国范围内禁止“贩运制造及售卖烟土毒品”犯者“从严治罪“。
经两年的努力,至1952年春,从全国范围看,鸦片种植基本禁绝、贩卖与吸食烟毒的现象大大减少,烟毒泛滥不止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但是,一些地区毒品贩卖与吸食的活动还十分严重。
为彻底清除毒品,1952年初,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肃清毒品流行的指示》,禁毒进一步掀起高潮。
1952年以后的一两年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除了吸毒现象。
通过努力,仅仅3年时间,一举扫除了贻害中国200年的烟毒。
在这场禁毒运动中,查实以种植、贩运、销售毒品为业人员369705名,其中51627名被依法处理,800名罪大恶极的罪犯被判处死刑;缴获鸦片类毒品339万两,制毒机械5716套,用于武装贩毒的枪支88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