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林花谢了春红全诗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诗词赏析1、《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词原文如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2、下面是我对这首词的赏析:词的上片写对春花的留恋、怜惜,写春天的匆匆离去。
起首句“林花谢了春红”即点名花种、花色,说明春花曾在短暂的时间里竞相开放,绽放出艳丽的光彩。
这时的李煜也正值人生的盛年,文有惊世的才学,身为南唐之主,荣华富贵,可谓正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然而好景不长,“太匆匆”三字透出了他对花败的惋惜,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感叹——繁华竞喧,转瞬成空,万物终将归于平淡寂寞。
从这三字中即可以看出李煜后期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和他那感伤的个性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补充说明了“匆匆谢”的原因。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绽放出的花朵却偏逢上了晚春风雨的侵袭,这是花的不幸,也是人的不幸。
而作者更是感慨自己与国家的命运——“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朝雨暮风,花谢花开,自然之理、人生之道都寓于其中。
同时,风雨也常常是政治风云的晴雨表,“朝”“晚”二字暗寓李煜受后周威胁、强敌压境的危局。
下片写惜花伤春,实际上也含有惜己伤时之意。
过片“胭脂泪”三句写花因为风雨的摧残而伤心落泪,失色凋零;人也因面临逆境而流泪;花已如此,人何以堪?“相留醉”三字把花与人的凄凉苦境和伤感人生紧紧联系在一起,既惜花又自伤,从而领引出下句:“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问花何时再开,问人生何时重逢好运。
“长恨”、“长东”这两个“长”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时间的久远、空间的无限,又包含了无尽的愁苦和憾恨。
词人通过对暮春残景的描绘和感慨,将情感熔铸于预想和追问中,沉痛地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心中那份难以言传的怅惘与忧郁。
整首词感情真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林花谢了春红”既是对百花凋谢的总结,又是对百花园林乃至整个世界的预示——春天过后是夏天、秋天、冬天……四季轮回,周而复始。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古诗词】林花谢了春红全诗赏析
【古诗词】林花谢了春红全诗赏析
林花谢了春红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
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
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
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原文为:林花谢了
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
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
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
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煜《相见欢》赏析
《相见欢》赏析一、原文相见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①,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②,留人醉③,几时重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二、注释①谢:凋谢。
②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③留人醉:一本作“相留醉”。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三、译文林花凋谢,褪去了春天鲜红的色彩,太过匆忙,无奈早上飘洒寒雨晚上吹刮起大风。
猩红如胭脂一般的泪水,叫人见之心痛欲醉,不知何时才能重逢?真的是人生常有遗憾,这遗憾就如江水一般长向东流。
四、赏析这首词作于后主后期,写的是他在幽闭期间失意的心情,尤为沉痛。
上片写景。
“林花谢了春红”,首句便显露出伤春之意。
时已暮春,看着一地落红,词人黯然神伤,不禁发出“太匆匆”的感叹来。
按理说,春来花开,春去花谢乃是自然规律,词人的感叹大概由于凄楚心境。
那匆匆逝去的又岂只有林花呢?词人由眼前这谢了的林花联想到自己那顷刻之间便覆之的南唐故国。
词人在这里写林花,其实是深深寄托着自己的亡国之思。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林花的凋谢是由于风雨侵袭所致。
下片由景物转入人事。
“胭脂泪”三字是由景物转入人事的转折点。
“胭脂”上承“春红”而来,而“春红”着“寒雨晚风”不就成“胭脂泪”了吗?胭脂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
花本无泪,只是词人寓情于物,词人心在泣血,其色正若眼前这胭脂。
“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人与花泪眼相对,如痴如醉。
“几时重”则表现出了自知希冀无法实现而产生出的怅惘与迷茫之情。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末句放眼人间,寄恨无穷,不仅写出一己之失意,亦包含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缺憾,震撼着人心。
李煜的词(二)红①,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②,留人醉③,几时重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谢:凋谢。
②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全诗译文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全诗译文相见xi āngji àn 欢hu ān ·林l ín 花h u ā谢x i è了l e 春ch ūn 红h óng ——【五w ǔ代d ài 十s h í国g u ó】李煜l ǐy ù林l ín 花h u ā谢x i è了l e 春ch ūn 红h óng ,太t ài 匆匆c ōngc ōng 。
无奈w ún ài 朝ch áo 来l ái 寒h án 雨y ǔ晚w ǎn 来l ái 风f ēng。
胭y ān 脂z h ī泪l èi ,相xi āng 留l i ú醉z u ì,几j ǐ时s h í重zh òng ?自z ì是s h ì人r én 生sh ēng 长zh ǎng 恨h èn 水shu ǐ长ch áng 东d ōng 。
作者介绍: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天祚三年七月初七,李煜出生在金陵。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李煜《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相见欢李煜①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①: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1)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
(4分)(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4分)写出林花迅速凋谢后的残春景象;(2分)表达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2)(4分)人生愁恨与无边际的水一样长久;(2分)体现出人生愁恨的长久性和普遍性。
(2分)评分标准:手法准确,分析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法,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简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李煜唐诗《相见欢》
李煜唐诗《相见欢》李煜唐诗《相见欢》《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煜唐诗《相见欢》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⑴谢:凋谢。
春红: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无奈,作常恨。
寒雨:一作寒重。
晚:一作晓。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为令人陶醉。
留,遗留,给以。
醉,心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关于春天的诗句: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关于春天的诗句: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林花谢了春红,[2]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相留醉,几时重,[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所以,“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古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翻译赏析
古诗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翻译赏析《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全文古诗如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前言】《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这是作者被囚于宋国时所作。
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是他宫廷生活结束后的一个插曲,由于当时已经归降宋朝,这里所表现的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这首词感情真实,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间词以绮丽腻滑笔调专写“妇人语”的风格,是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之作。
【注释】①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别是,一作别有。
【翻译】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赏析】这首词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渲染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真挚的感情。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情生。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句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
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
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
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不是体物。
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译文: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及鉴赏答案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及鉴赏答案《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由李煜所创作的,词中的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
人生长恨有如水长东。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林花谢了春红全诗译文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全诗译文如下: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又怎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不停地摧残呢?那凋零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犹如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痴如醉,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这首词通过描绘暮春时节林花凋谢的景象,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失意、生命无常的深切悲慨。
词中“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美好事物的消逝总是如此迅速而无奈。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则进一步描绘了花儿遭受风雨摧残的凄凉景象,暗喻了作者自身遭遇的困境和挫折。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三句,以美人流泪比喻花落,形象生动,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和惋惜。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则将个人的悲慨升华到对人生、对宇宙的哲理思考上,指出人生的遗憾和痛苦就像那东流的江水一样,无法挽回,也无法停止。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深沉,是李煜词中的佳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
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文学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
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暮,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
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
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
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
于是让人们想到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之证也。
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
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
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
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
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
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名家评价
谭献《词辨》:濡染大笔。
俞陛云《唐五代两选释》:后主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
词借伤春为喻,恨风雨之摧花,犹逆臣之误国,迫魁柄一失,如水之东流,安能挽沧海尾间,复鼓回澜之力耶![3]
俞平伯《读词偶得》:此词全用杜诗林花着雨胭脂湿,却分作两片,可悟点化成句之法。
上片只三韵耳,而一韵一折,犹书家所谓无垂不缩,特后主气度雄肆,虽骨子里笔笔在转换,而行之以浑然元气。
谭献曰:濡染大笔。
殆谓此也。
首叙,次断,三句溯其经过因由,花开花谢,朝朝暮暮,风风雨雨,片片丝丝,包孕甚广。
试以散文译之,非恰好三小段而何?下片三短句一气读。
忽人人事,似与上片断了脉络。
细按之,不然。
盖春红护二字己远为胭脂作根,而匆匆风雨,又处处关合泪字。
春红着雨,非胭脂泪钦,心理学者所谓联想也。
结句转为重大之笔,与一江春水意同,因此特沉着,后主之词,兼有阳刚阴柔之美。
[3]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伤别,从惜花写起。
太匆匆三字,极传惊叹之神,无奈句,又转怨恨之情,说出林花所以速谢之故,朝是雨打,晚是风吹,花何以堪,人何以堪。
说花即以说人,语
固双关也。
无奈二字,且见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
一片珍惜怜爱之情,跃然纸上。
下片,明点人事,以花落之易,触及人别离之易。
花不得重上故枝,人亦不易重逢也。
几时重三字轻顿;自是句重落。
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
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义蕴,与此外不堪行,肠断更无疑诸语,皆重笔收来,沉哀人骨。
唐圭璋《屈原与李后主》:以水必然长东,以喻人之必然长恨,沉痛已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