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②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谢:辞谢,凋谢。

②胭脂泪:女人的眼泪。

此句从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化出。

【译文】林花凋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像那流水长向东。

【集评】清·谭献:“前半阕濡染大笔”。

(谭评《词辨》卷二)近代·俞陛云:“后主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

词借伤春为喻,恨风雨之摧花,犹逆臣之误国,迨魁柄一失,如水之东流,安能挽沧海尾闾、复鼓回澜之力耶?”(《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近代·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人间词话》) 现代·唐圭璋:“以水之必然长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

‘自是’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义蕴。

此与‘此外不堪行’,‘肠断更无疑’诸语,皆以重笔收束,沈哀入骨”(《唐宋词简释》)加拿大·叶嘉莹:“王国维《人间词话》称李后主‘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盖即指此一类作品而言者也。

然而李煜在词中虽曾写出全人类共有之悲哀,但其所表现之人生,却实在并不出于理性之观察,而全出于深情之直觉的体认。

即如此词中所叙写的由林花红落而引发的一切有生之物的苦难无常之哀感,李煜之所以体认及此,即全由于其自身所经历过的一段破国亡家之惨痛的遭遇,而并非由于理性之思索与观察。

”(《灵溪词说》)【赏析】此词伤春、感慨人生,情调凄婉,为后主入宋后所作。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揭示题旨。

“人生长恨”一“长”字,概括了许许多多时,许许多多事,有失去家国的悲痛,也有由人主降为贱虏的耻辱;既长恨身世之悲,又长恨往事、时光的不可重来。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全诗翻译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全诗翻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古诗原文: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作者:李煜朝代: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晨起的寒雨,暮晚凄风。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

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⑴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⑵谢:凋谢。

⑶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翻译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翻译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翻译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翻译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翻译赏析1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十国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一易晓。

意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意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一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物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物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许?春去物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一间竟自“谢了”,而且是“物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五代)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译文昨夜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得飒飒作响。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一次次的斜靠在枕头上,辗转难眠。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东逝的流水,一去不返,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大梦一场。

只有喝醉了酒才能排遣心中苦闷,别的方法都行不通。

注释兼:同有,还有。

帘帏(wéi):帘子和帐子。

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飒飒(sà):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烛残:蜡烛燃烧将尽。

残,尽,竭。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

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

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间。

频:时常,频繁。

欹(qī)枕:古同“攲”,斜,倾斜。

欹枕,头斜靠在枕头上。

平:指内心平静。

世事:指人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漫:枉然,徒然。

浮生:指人生短促,世事虚浮不定。

浮,这里为短暂、空虚之意。

醉乡:指人醉酒时神志不清的状态。

稳:平稳,稳当。

宜,应当。

不堪行:不能行。

堪,能够。

创作背景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

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李煜屈辱地过起了囚徒生活。

本首词就是李煜降宋后生活实况和囚居心境。

鉴赏这首秋夜抒怀之作,具有李后主词的一般风格。

它没有用典,没有精美的名物,也没有具体的情事,有的只是一种顾影自怜,空诸一切的观念。

一切都是那么朴素,那么明白,却又令人低回与困惑。

大约是词人后期之作吧。

读这类词,最要玩味其中环境氛围的创造,和抒情主人公浅貌下的深衷。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开头两句是说,昨天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一篇:《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前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注释】⑴谢:凋谢。

春红: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无奈,作常恨。

寒雨:一作寒重。

晚:一作晓。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为令人陶醉。

留,遗留,给以。

醉,心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煜。

其古诗全文如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前言】《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注释】⑴谢:凋谢。

春红: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无奈,作常恨。

寒雨:一作寒重。

晚:一作晓。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为令人陶醉。

留,遗留,给以。

醉,心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句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

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

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

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不是体物。

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译文:??? 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解释: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赏析:词人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表现了词人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

原文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
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乌夜啼李煜林花谢了春红赏析《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看看李煜写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这首词。

李煜啊,他可是个很特别的人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你看啊,树林里的花儿已经凋谢了,春天的那些红色的花朵就这么没了,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就像我上次种的小花,我还没好好看它开几天呢,突然有一天就发现花瓣开始掉了。

也许李煜看到林花凋谢的时候,心里也是这种感觉,觉得美好的东西怎么一下子就没了呢。

这让我想起我们的假期,感觉假期刚开始,还没玩够呢,就到了要开学的时候,真是“太匆匆”啊。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花儿凋谢是因为什么呢?原来是早晨的寒雨和晚上的冷风。

这就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破坏那些美好的东西。

我觉得这些风雨就像生活中的小麻烦,总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跑出来捣乱。

比如说,你刚想出去好好玩一天,结果突然下雨了,这是不是很无奈呢?李煜在这里可能也是很无奈的,他看着美好的林花被风雨摧残,却又没办法阻止。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这几句可有点难理解了。

我想啊,“胭脂泪”可能是把那些花朵上的雨滴比作是美人脸上带着胭脂流下的眼泪。

这些带着雨滴的花儿就好像在挽留春天,想要让春天再停留一会儿,它们都喝醉了似的不愿意离开。

可是呢,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再重新这样美好呢?这就像我们有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得特别开心,分开的时候就会想,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这样玩呢?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一模一样的时刻了,这是不是有点小伤感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哇,这一句可就很有名啦。

李煜说啊,人生就像这江水一样,总是充满了遗憾,而且就像江水一直向东流去一样,这些遗憾是不会停止的。

我有时候做错事了,就会想,要是能回到过去重新做就好了,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呀,这就是一种遗憾。

我觉得李煜在他的人生里肯定也有很多这样的遗憾。

他本来是个皇帝,可是国家没了,他从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阶下囚,这种落差肯定让他心里充满了痛苦和遗憾。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意思-全诗赏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意思-全诗赏析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意思|全诗赏析出自南人李煜的《相见欢》林谢了春红,太,无奈朝来寒晚来。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就能成文吗?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何止倍蓰!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

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

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

于是让人们想到老杜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难道不是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吗?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有何意味?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乌夜啼原文赏析及翻译

乌夜啼原文赏析及翻译

乌夜啼原文赏析及翻译乌夜啼原文赏析及翻译1乌夜啼唐代李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译文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

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

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

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

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

注释乌夜啼: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鸟夜啼》。

”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

黄云城边:一作黄云城南。

乌欲栖:梁简文帝《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

”乌欲栖,敦煌残卷本作“乌夜栖”。

哑哑:乌啼声。

吴均《行路难五首》:“唯闻哑哑城上乌。

”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

秦川女:指晋朝苏蕙。

《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

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

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

碧纱如烟:指窗上的碧纱像烟一样朦胧。

梭:织布用的织梭。

其状如船,两头有尖。

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

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

怅然:一作怅望。

“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

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

孤:一作“空”。

赏析“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

“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及译文鉴赏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及译文鉴赏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及译文鉴赏《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由李煜所创作的,词中的下片写惜春、恋春、恋春红,叹不能再复重。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翻译及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十国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一易晓。

意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意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一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物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物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许?春去物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一间竟自“谢了”,而且是“物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一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翻译赏析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翻译赏析

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翻译赏析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翻译赏析《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李煜。

其全文如下: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前言】《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这首词应是诗人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

【注释】①帘帏句:帘帏,窗帘。

飒飒,象声词。

屈原《九歌·山鬼》:“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多离忧。

”②烛残句:漏,即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

频欹枕:指倚枕不眠。

③梦里浮生:一作“一梦浮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④醉乡:醉中境界。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乡。

”【翻译】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屋内又是漏的.不断,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世上的事情过去的就如同逝去的流水一样,算起来一生沉浮恍如梦境。

只可以凭着醉酒多次回到家乡平坦的路上,除此之外又有那里可以去啊。

【鉴赏】此词表现的是南唐李后主对人生的感悟,艺术特点是情境和谐,细节传神。

上片以倒叙的方式开篇,写“昨夜”风雨交加,风声雨声树声等“秋声”阵阵传入帘内,构成一种凄凉的氛围。

“烛残”二句由室外景转入帘内景。

室内残烛摇曳,光线昏暗,夜尽更阑时分,主人公还卧床在枕上翻来覆去,表明他彻夜未眠。

失眠人情绪本来就烦躁,而窗外的秋风秋雨,仿佛点点滴滴都在敲击着失眠人的心头,更增苦楚。

心头的烦闷无法开解,“起”来挥之不去,“坐”下也无法平静。

“起坐”两个细节动作传神地写出失眠人无法平静的心境。

下片转入沉思。

回想人生世事,往日的南唐早已土崩瓦解,词人曾经拥有的一切辉煌、幸福都被剥夺。

这人生世事,有如流水不返,好似梦境虚无。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1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

若明此义,则上片。

古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作者李煜)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古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作者李煜)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五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标签宋词三百首、人生、写花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乌夜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乌夜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乌夜啼原文翻译及赏析乌夜啼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乌夜啼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乌夜啼·石榴宋代:刘铉垂杨影里残红。

甚匆匆。

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

暮雨急。

晓鸦湿。

绿玲珑。

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译文:垂杨影里残红。

甚匆匆。

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

暮雨急。

晓鸦湿。

绿玲珑。

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注释:垂杨影里残红。

甚(shèn)匆匆。

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

暮雨急。

晓鸦湿。

绿玲珑。

比似茜(qiàn)裙初染、一般同。

不怨东风:言春日百花为东风吹落,石榴入夏而开,故不怨。

比似:好象,犹如。

茜裙:用茜草根染成的红裙。

赏析:春去夏来,落红无数。

而石榴花却在此时怒放,暮雨晓露,绿叶愈加玲珑剔透,新花更是如茜初染,勃发出无限生机。

末句“初染”与首句“残红”相对应,时序荏苒之意宛在。

乌夜啼原文翻译及赏析2乌夜啼·昨夜风兼雨五代李煜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一梦一作:梦里)译文昨天的夜晚,风雨交加,遮窗的帐子被秋风吹出飒飒的声响,窗户外传来了令人心烦的风声雨声,整整响了一夜。

蜡烛燃烧的所剩无几,壶中水已漏尽,我不停的多次起来斜靠在枕头上。

躺下坐起来思绪都不能够平稳。

人世间的事情,如同流水东逝,说过去就过去了,想一想我这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以前的荣华富贵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

醉乡道路平坦,也无忧愁,可常去,别的地方不能去。

注释兼:同有,还有。

帘帏(wéi):帘子和帐子。

帘,用布、竹、苇等做的遮蔽门窗的东西。

帏,同帷,帐子,幔幕,一般用纱、布制成。

飒飒(sà):象声词,这里形容风吹帘帏发出的声音。

烛残:蜡烛燃烧将尽。

残,尽,竭。

漏断:漏壶中的水已经滴尽,表示时间已经很晚。

漏,漏壶,为古代计时的器具,用铜制成。

壶上下分好几层,上层底有小孔,可以滴水,层层下注,以底层蓄水多少计算时问。

频:时常,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不是体物。

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

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

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

这两句译文:
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乌夜啼
②谢:凋谢。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句解: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风雨花残之事,蕴涵极广,可以概括古今。

下片紧接上片,“胭脂上接春红”,宫中享乐生活令人心醉神迷,可好景不长,今后很难再“春红”代表一些美好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对一些美好的事物在零落中与美人重逢,这分明是令人撕心裂肺的绝望呼喊。

全词的概括力极强。

断,夹议,三句溯其经过因由。

那么多春天盛开的名花都匆匆地凋谢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遭到风雨暴力摧残的哀痛心情。

而那朝雨晚风既是自然界的现象,又的浩叹。

此首为借咏落花以叹人生之词。

上片三句,首句叙其事,次句一了,是因为凄风苦雨的摧残、蹂躏,这自然使人联想到人世间的许多的大彻大悟,难怪有人以词中佛主称之于作者。

虽伤感低沉,而境界却大,感慨亦深。

结末三字句作小顿,接着九字句又大开,更显得一往奔放,淋漓尽致,为同期花间词人不能与之比拟的艺术珍品
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这首词,同作者的许多词一样,写得深入浅出,功力非凡。

基调的人生经历,而是人们共同的人生历程,它如同佛说“人生一切苦”结尾“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以东流的江水来表现无边的哀痛,既形象又有概括力,成了千古传唱的名句。

此句如真的长江大河,将题旨升华为对整个历史与人生的概括。

它所概括的岂止是李煜一个人是政治上的风风雨雨。

这样的概括描绘是具有感人的力量的。

特别是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