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煜词风变化之原因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煜词风变化之原因及特点
?
[内容摘要]:
????在中国的词史上,李煜在存词不多,却以艺在精湛和情的真切经久不衰。我们可以说后主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他的文学造诣却是非凡的。极盛之时他享尽人生荣华,后来却失却包括人身自由在内的一切。换来雪山般的悲愁与痛苦积压在心头,灵魂倍受煎熬。后主的作品虽有前后之分,而且风格特点各有风骚,但他的那种前后贯一的率真是一致的。
[关键词]:李煜??词风??特点
????南唐后主李煜,曾有词集,已失传。现存的词可以确定的只有三十八首,仅此三十八首,足以让李煜不朽于词坛了。李煜的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种风格,前期极尽绮丽奢华之事,后期的又是哀怨缠绵之音。作为政治家,李煜是失败的,但作为文学家他得到了后世的景仰和同情,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李煜,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徐州(今江苏徐州)人。生于937年,959年被立为太子,961年继位,975年宋灭南唐,978年被赵光义毒杀,年42岁。作为一个国君,他性骄奢,好声色,崇奉佛教,整日宴饮嬉乐,不问政事。同时李煜性聪敏,富于感情,好读书,工书善画,精通音律,诗词文章全是强项。据说对舞蹈也相当关注并有研究。
李煜把词当作一种抒发感情的主要形式,倾注了大量心力,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更是成为千古绝唱,也把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根据他的人生遭遇,可以划分为入宋前和入宋后两个时期,两个时期的词在内容和风格上虽有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又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把李后主之词列在另二人之上。
一、李后主的前期词风——绮丽奢华又暗含命运哀愁
李后主的前期作品,即入宋以前在的作品,主要有两类:一是描写帝王的豪奢生活之作,一是抒发离别相思之情,感叹人生无奈之作。
1、??描写帝王的豪奢生活
在那个特殊时期,一般文化学术日形萎弱,一片萧条。女乐声伎之词在南方几个安定的政权获得了发展的机运。五代十国的割据者既无统一中华的实力和雄心,又无励精图治的长远打算,便苟且偷安,藉声色和艳词消遣。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两个中心。作为后主的李煜更是难以例外,如《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绣床
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朗唾。
一位歌女,一位精心梳妆,却又不是浓妆艳抹的歌女,若芙蓉出水还挂着几点欲坠的水滴,略施粉黛若待放的花蕾。娇媚的向情人吐出舌头,扮个可爱的鬼脸,如清风吹拂下的花朵。歌唱时轻轻绽开樱桃小口,饮酒时那副撒娇的神态,美酒湿了衣服也毫不在意,微醉时娇柔堪地倚在绣床上,把口中的红茸轻轻嚼烂,淘气的笑着向自己的情郎吐去。不到六十字的小词,栩栩如生的刻画出一个人物,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情态心理无不跃然纸上。更妙的是我们读这首词时,总会想起坐在旁边的李煜的神情,沉醉,欣赏,难以自持。更加抒发了自己那种沉迷其中,无以复加的兴奋心情。
又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逼真生动地描写了宫廷中通宵达旦的歌舞宴饮,纵情享乐的情境,华贵的气息,欢乐的情绪。舞女们狂舞时的身姿与意态,都历历在目。《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则写宫中赏春赋诗的场景。在富贵气中又透出一点闲适与风雅,真实的表现出他皇帝加文人的独特身份和情趣。
李煜的这类作品并非他的首创,而是受到了花间词的影响。可又不是有人说的那样他是完全继承了花间词风。花间词风虽轻艳绮靡,但总体上还是有中国传统文人那种古典的含蓄,掩饰一些隐讳的内容。李煜的词却摒弃了这种掩饰,致力于把所有的情和景一吐为快。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四十四字的小词,作者所选择的景物、细节、语言都十分精炼,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花明”、“月暗”、“轻雾”已构成一幅朦胧和谐的图画,此情此景之下,让人不禁想起与情人幽会。李煜把小周后的动作神情表现的活灵活现,让人心生爱怜。有人抓住词中那句“一向偎人颤”说李煜的词中有淫秽色彩,我们姑且不去争论这种说法正确与否,假设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不更加说明李煜的不加掩饰,率真自然的心态及表现手法吗?李煜在写作时,总是直陈其事,直书其意,毫不隐讳。他以这种风格流芳百世,他这种直抒胸臆的率真不只是后期词中才有。
2、??离别相思之作
在后主的作品中,这类作品的量最少,但这类作品和其他作品一们,有很强的艺术性。因为这类作品标志着李煜摆脱了花间词的影响,真正开始了自己风格的创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长夜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首《捣练子令》是李后主前期的作品,但已没有了“裙
裾脂粉,花柳风月”,也没有了“缛采轻艳,绮靡温馥”的风韵。而这些,恰恰是花间词的看家本领。李煜的前期作品中,大部分也以这些为素材。而这首小词中出现了“无奈”、“人不能寐”。“断续”一句是这首词的核心,自古以来,砧上捣衣的声音一直成为夫妇或情人彼此相思的材料,也成了词里的意象。前人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过,但李煜和他们不同的是,前人从捣衣人的角度去写,李煜却是从听砧人的角度去写。这个人不管是男是女,总之会因为听到这种声音而引起相思之情,连着两个“断续”的使用,更加助长了相思之情。最后两句,李煜故意把原因与结果倒过来,其实是为了更加突显这种感情。这时的他虽然还是一国之主,可以获得一切物质享受,但由于家愁国难日益深重,他也感到了生活对他的威胁。人生观发生的转变。这首小词就是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导下写出的。从中流露出一淡淡的忧伤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感情纯朴真挚,风格清新,词句雅致脱俗,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类作品虽然量不多,但成就较之于前一类要高,更是李后主摆脱花间词的标志。
在写作手法上,不管是抒情还是写物,李后主都是任自己所想任自己所为,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李煜是皇帝,他的身分和地位决定了他可以有自由的思想。这是封建社会其他文人所不能具有的。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便有了自己的自由人格。作为南唐的最高统治者,自然是宫妇左右莫不偏爱,朝廷之臣莫不畏惧,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他。因此,他的较强的思想自由性,决定了他可以自由的舒展自己生命的意志。再者,他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这手”,早年的他几乎与世隔绝。这便使他更加的纯朴天真.宫廷便是他的“无忧岛”。这所有的一切使他具有原始的生命形态和自由放纵的生活意态,并使之具有一种率真自然之美。具体作品中,他这种率真和后期创作的率真是不一样的。后期是太多的愁恨在心头积压不得不发,而前期则是任自己放纵。
二、李煜的后期词风——哀怨缠绵却了暗含磅礴气势
李后主的词分为前后两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术界普遍把后主入宋为分期的界限,那么,后主的词风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而且是如此之大的变化呢|?我想,单纯的生活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并非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而是后主的思想、精神,甚至灵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从李后主后期词的情感内容可以看出。
(一)后主后期词的情感内容
1、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后主时年39岁,
六月间,宋兵和吴越兵围金陵,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后主出降,随宋军北上汴梁,南唐国亡。李后主一夜之间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既没了国也没了家。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成为他后期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
在这类作品中,最具有感染力最脍炙人口的首推那首《虞美人》,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春花秋月何是了,往事知多少?小楼多少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秋月”原本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美好的景观,人们只嫌看不够赏不足。可此时的李后主却希望这一切都消失掉。李后主为何有这反常的心理呢?因为这些,都是自己的曾经拥有的,曾经喜爱的。可此时此刻,此情此境,,这想曾经“美好”的东西只有徒增自己的悲伤,目睹“春花秋月”,就会想起自己过去和欢乐的“往事”。“往事”在自己的脑中越来越多,随之后来的是现实的悲愁痛苦也越来越多,挥之不去。因为“春花秋月”不会因为李后主不想见而就不出现。那“东风”“昨夜”不是又来了吗?自然的风花月草,无不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沉怀念。“故国”的江山依旧壮丽吧。“雕栏玉砌”也还是那么辉煌气派吧?可是曾经拥有他们的主人已是朱面丧尽,衰老不堪了啊!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最后一句升华全词主题,早已是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君”是谁啊?不是李煜自己又能是谁?自己到底有多少愁,自己心里最清楚,“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愁是可怕的,因为它不光多,而且无尽,“春水”是正在上涨的水,作者心中的“愁”也象“春水”一样不断上涨,江水的深沉,江水的连绵不断都和作者心中的“愁”一样。这种“愁”真是把人悉到了极致。以水之恒流,喻愁痛之无尽,李后主那一缕缕浓浓的衷肠思虽不愠不怒,但却让人肝肠寸断!无怪乎王国维要说李后主是用血在创作!
李后主身在汴梁,却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国的生活。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李煜写自己梦境的小词《望江南》很显然是他后期的作品,首一句就是“多少恨”,这在李煜的前期作品中是没有出现过的。“恨”来自哪里呢?来自自己昨晚的梦。梦中的场景是他曾经拥用的,自己在百官的簇拥下骑车马或坐着豪华的马车游上苑,他又情不自禁的描述了一番当时的场面:“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好像渲染于加快之中,这说明他对过去的生活,在故国的生活是多么怀念。日有所思才
能夜有所梦。由此可见,李煜是多么想念能前的日子,多么留恋自己在故国的生活。可惜啊,此时的李煜想起这些只有无心的恨。
2、对自己浪漫爱情的执著与留恋
李煜入宋前最宠爱的是大周后和小周后姐妹,大周后死后,便专宠小周后一人,李煜对自己爱的丧失,同样感到痛苦之极。《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间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也是李煜久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当然,这首词并不是只写他对自己爱情的执著与留恋,但这首词的创作却和他所爱的人有关。小周后随李煜入宋,并被赵光义强逼侍寝,李煜知道这种事后,他的痛苦是别人无法理解的,这首《浪淘沙令》创作于这期间,那一句“别时容易见时难”与其用在“无限江山”上不如说李煜是军民一致给小周后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本来就是写爱情的,李煜在这里引用一下更深其意。
3、对现实的无奈
李煜身上有着浓厚的文人气,皇帝生活中的他想着“渔父”显然这种囚徒生活更使他难以接受,可是他双是无奈的,对眼前的一切都是无奈,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那一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有什么办法呢?早上下着“寒雨”,晚上刮风,使李煜心情在这样的天气里更增悉苦,而且悉苦本身也是无奈的,李煜自己知道一切都是他不能改变的,尽管他很痛苦。最后,他只有发了一句感叹——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也算是给自己倍受煎熬的灵活一点不算安慰的安慰。人生本来就是充满恨的,就你水是向东流的一样,无经地义。这样想,李煜心中也许会释然一缕愁恨。
(二)李煜后期词的艺术特点
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俗展示了他那深层的苦难,然而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暗含了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和忏悔意识,他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拷问。在中国古代的文人之中,这是不多见的。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汉,玉树玉枝作烟梦。几曾识干戈!
一旦沦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秦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是李后主亡国后经典的反思之作《破阵子》,不仅战时了后主亡国之时的悲苦心情,对自己多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心情词的开头便追述了南唐先王所创下的宏伟基业,可是认料想,一个好端端的国家,竞而断透在自己手上。此时的李煜用沉痛来追悔自己往日的生活——几曾识干戈!这短短的五个字,饱含了他心中多少深层的悔恨和懊恼
。那么多的恨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他时时在拷问自己的灵魂。
2、对命运人生的关注与探索
李煜是一个悲剧人物,失去一切之后,痛苦时时吞噬着他的生命,灵魂倍受煎熬,在绝望中苦苦挣扎。他的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也是因为这些痛苦,并使他进一步对人生进行思索,对生命进行思考,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
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弛对人生已经绝望,对那些本来美好的东西产生了厌恶,厌恶它的无穷无尽。因为他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是他自己能把握得住的。也感叹自己那变幻无常的生命将随着时间的花开花谢月圆月缺而流逝。他质问:人生为什么这样变幻无常?生命为什么这样短暂而无法把握。然而他自己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他,使他不堪重负!就这样,李煜在痛苦之中对生命展开思考,对人生展开探索,孜孜以求,悲苦而又执着。
(三)、李煜后期词的表现手法
第一,直抒胸臆测的抒情手法。李煜的除为数不多的以外,大多数词都有这种挥洒淋漓、一吐为快的抒情方式,有的甚至通篇都用。如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下篇开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用贴切形象,深刻而又入微的语言将千丝万缕难以言状而又无法排遣的离愁直倾而出。如同“抽刀断水水更流”一般。结尾一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更将那是恨是悔无从说起而又令人哀痛至极的离愁别恨一览无余的诉诸笔端,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
第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直抒胸臆是李煜的主要抒情手法及风格,但并非绝对特点。有时表现为先直接抒情,然后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使这种感情变得更加深沉。
李煜的这首《望江南》就是如此。一开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就直白的将一切的悲伤哀痛欲绝的痛苦倾诉邮来。接下来笔锋上转形象而具体地描写出梦中游上苑的欢乐情景。以乐写悲,在直抒情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了词人抱恨终生的强烈感情。
第三,多样化的表现出手法。在李后主的《虞美人》、《浪淘沙》等词中,用比拟、夸张等抒情手法把忧愁和春江之水相联,形象感人,催人泪下。“问君能有几多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极其恰当的形象比喻,再加设问句式达到了几近完美的抒情效果。“流水落花春去好,天上人间!“这一句更是含尽天下万种愁了,反映出了李后
主对现实的极端不满和深深的无奈。
李后主用自己的词,更是用生命之词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文学史上,并自成一家,承上启下。李后主正是凭借这一点,才留下千古名词!他的浪漫挥洒,神秀自然,天真率真和不知理性节制永远镌记得在文学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