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
wei语文必修1论语名句及解释
![wei语文必修1论语名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d206c1ab9d528ea80c7790f.png)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译文:我小时候生活穷苦,所以学会了许多鄙贱的技艺。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颜渊》★译文:君尽君道,臣尽臣道,父尽父道,子尽子道。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这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喜好水,仁慈的人喜好山。
聪明的人生动活泼,仁慈的人沉厚宁静。
聪明的人生活快乐,仁厚的人有涵养,寿命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吗?”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
孔子说:“做官要始终如一,不肯懈怠,执行政令表里如一,忠心不二。
”8、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译文:颜渊、季路侍从。
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将车马及皮袍衣服与朋友共享,用坏了也不引为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劳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https://img.taocdn.com/s3/m/2f2a5e05e518964bce847c15.png)
孔子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 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 返鲁。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 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 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 之首。
4
孔子
他是一个志在报国、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子
23
2、“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 化才会有未来。”
22
请为孔子写一个颁奖词
中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 华
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
文 化
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 的
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
先 驱
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 :
孔
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论语》是一部__语_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
_门和人___再_传所弟辑子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 儒把《论语》和《__中_庸》《__孟_子》《__大_学》
合称为“四书”。
21
谈一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张颐武观点: 1、“一个姚明,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
都有效果。《大长今》就是韩国把低端和高端的文 化打通的一个好例子。”
12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通,勿使并进。邪 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董仲舒
13
14
15
• • • •
《论语》体式
议对答格 事话问言 体体体体
16
五、论语的影响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3c17094a8114431b80dd859.png)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15.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翻译: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17.有教无类翻译: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翻译::一个人不到他倾全力去尝试了解事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启示他的不到他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开导他的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翻译: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2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翻译: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翻译:人如果不讲信义,那怎么可以呢?27.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翻译: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翻译:到了寒冷的冬季,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3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翻译: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翻译:一个做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3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翻译: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3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翻译: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3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翻译: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3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翻译: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3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名著导读《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https://img.taocdn.com/s3/m/0b1bc80655270722192ef735.png)
1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 人忧愁悲伤。” 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 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1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 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 不要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 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 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 寿。”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 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 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 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己身正,即使不下达命 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达 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名著导读 ——《论语》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 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 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 点进行自我改正。”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 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 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 ‘文’。”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 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 险。” 7、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 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 态度是明智的。”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学而、为政、八佾 文意通释)》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学而、为政、八佾 文意通释)》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b060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f.png)
【今译】 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 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 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①,曰: ‘思无邪②。’”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1·7】子夏曰①:“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 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比孔子小四十四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卒年不详。 ②贤贤:第一个“贤”做动词用,表示敬重,尊崇;第二 个“贤”是名词,即“圣贤”的“贤”,指有道德有学问的高 尚的人。易:轻视,不看重。一说,“易”释为“移”,移 好色之心而好贤德。 ③ 致:做出奉献。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 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③?”子贡曰:“夫子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④?”
【注释】①子禽:姓陈,名亢(kàng抗),字子禽。一说, 即. 亢。陈国人。孔子的弟子(一说,不是孔子的弟子)。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的弟子。比 孔子小三十一岁,生于公元前520年,卒年不详。 ②夫子:孔子的弟子敬称孔子。古代凡做过大夫官职的人, 可称“夫子”(孔子曾任鲁国司寇)。邦:诸侯国。 ③抑与之与:“抑”,连词,表示选择,“还是.……”。 “与之”,给他。最后的“与”,同“欤”,语气词。 ④其诸:或者,大概。
202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2021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6216c94431b90d6d85c754.png)
2021年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之《论语》一、名句解释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想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臵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自己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他自己行为不端正,即使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就是聪明。
1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感到迷茫; 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危险了。
1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①损:损害。
②谅:信实。
③便辟:阿谀奉承。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要点及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8068f083d049649a665803.png)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及练习题《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罕》)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得仁心就很少了。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雍与》)翻译: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翻译: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
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名著导读《论语》 (共4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件:名著导读《论语》 (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01776846bd97f192279e9bb.png)
论语高一必修一原文
![论语高一必修一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363570f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d.png)
论语高一必修一原文1.学而时习之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2.“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时” 在周秦时代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 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习” 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 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 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 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3.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吾日三省吾身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 前436 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省”:多次反省。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可泛指多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即真诚、诚实。
5.“传”:动词用做名词,指老师传授给自己的知识。
“习”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3.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温故而知新1.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重点名句和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重点名句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3076041eb91a37f1115cdf.png)
高一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重点名句和译文1.巧言令色:巧言,就是花言巧语。
令色,令者,使也;色者,心中欢喜而流露于面也;合起来,就是使人欢喜。
这一句话直解,就是:利用花言巧语而使人欢喜。
鲜矣仁:鲜,就是少见,引伸为没有或不属于。
这一句话直解,就是:不属于仁的行为。
【翻译】孔子说:”利用花言巧语而使人欢喜,这不属于仁的行为。
”【评析】的白话文,只是一种通常的解释而矣,现在换一种解释:巧言,就是将话说得好听一些,比仿说有人得了癌病而你去看望他,此时则只能用巧言宽他的心,若用真话直说则有可能使他的精神马上崩溃;虽然带有欺骗的性质,但也是出于忍己心而惠于人的目的,这就不能算作不仁。
鲜者,新鲜则不腐也,也就是说,出于仁的动机而用巧言则是一种新鲜活泼形式的仁,由于这种形式的仁突破了呆板的仁而少见,故曰”鲜矣仁”也。
两种解译,本人倾向于第二种解译。
第一种解译,容易被人接爱且实行起来不必担心花言巧话之嫌,故易于实行。
第二种解译,是一种难以实行的少见的仁之形式,所以孔子赞叹曰”鲜矣仁”也。
不论是何种解译,只要出于仁的动机,大胆的去做都合乎孔子的思想。
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
因此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论语》十大名言名句大全
![《论语》十大名言名句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46f39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f.png)
《论语》十大名言名句大全《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介绍《论语》中的十大名言名句,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论语》。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
第二句: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它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
仁者慈悲为怀,不会用虚伪的言辞和表情来欺骗他人。
第三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它强调了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力。
只有真正热爱并享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四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它强调了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作为子女,应该在家中孝顺父母,在外面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第五句:巧言不如直言,穷山恶水也不能溺——子路。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它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
有时候,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比使用花言巧语更能让人信任和尊重。
第六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它强调了智慧、仁德和勇敢的重要性。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不迷惑,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不忧虑,有勇气的人才能做到不畏惧。
第七句: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它强调了信用和果断的重要性。
只有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第八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它强调了学习他人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我们虚心向别人学习,就能不断提高自己。
第九句: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它强调了对历史知识的重视。
只有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新的问题。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注译、评析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注译、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c612f3102de2bd97058817.png)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注译、评析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
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
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
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原文】12·14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29e863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c.png)
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赏析1. 《论语》名句+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https://img.taocdn.com/s3/m/e576bb5d33687e21af45a956.png)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 己?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2018/3/15 名著导读《论语》 45
孔子论人生态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名著导读《论语》
14
艰难的 童年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 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 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 南)。孔子因“尼丘”而名 “丘”,字“仲尼”(“仲”表 示排行老二)。 3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 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 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 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 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 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晚年 时期
近70岁,孔子回到鲁 国。很受尊敬,享受 国老的待遇,但政治 上得不到重用。孔子 退而修诗书礼乐。
孔子因求仕得不到重 用,乃集中精力从事 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 人,身通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 者七十二人。
他先后删《诗》、 《书》,订《礼》、 《乐》,修《春秋》, 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 了全面整理。老而喜 《易》,曾达到“韦 编三绝”的程度。孔 子一生的主要言行, 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 整理编成《论语》一 书,成为后世儒家学 派的经典。
1治国思想
2018/3/15
名著导读《论语》
28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 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 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 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 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精华版共26页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精华版共26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3174c7d6bec0975f565e23b.png)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精华版共2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精华版共26页](https://img.taocdn.com/s3/m/e89c921ad5bbfd0a78567336.png)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精 华版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论语》好段摘抄
![《论语》好段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ed83503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9.png)
《论语》好段摘抄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来,不亦乐乎?”(《学而篇》)这句话是孔子在《学而篇》中的一段名言。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重复和巩固。
同时,他也强调了朋友的重要性,认为有朋友的陪伴可以为人带来快乐和乐趣。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学习和友谊的重视,强调了不断刻苦学习和与朋友交流的重要性。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篇》)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于虚伪和伪善的批判态度。
他认为使用花言巧语和虚假的外表是不真实的表现,与道德正直和仁德相违背。
孔子强调了内心的真诚和善良远比表面上的虚假与伪善更重要。
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述而篇》)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知识和仁爱的态度。
他认为智者喜爱流动的水,因为水象征着知识的源泉,通过不断学习和追求,人们可以积累更多的知识。
而仁者则喜爱守望静谧的山,象征着仁爱和宽容的品质。
孔子提出了知识和仁爱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通过学习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们可以达到智慧和善行的境界。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篇》)这句话强调了思考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孔子认为单纯地学习而不思考只会使人变得浑浑噩噩,没有真正的内涵;而单纯地思考而不去学习则容易陷入歧途。
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智慧。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政篇》)这句话强调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喜爱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有对于知识的喜爱和享受,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它。
他认为只有乐于学习、喜欢学习的人才能更好地获取和运用知识。
6. 子曰:“巧言令辞,色惑而无敌者,其谓之远矣。
”(《雍也篇》)这句话强调了诚实和真实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那些擅于花言巧语、色彩诱人却没有实际能力的人是值得警惕的。
他认为这样的人做出的许多承诺和奉承只是为了迷惑人们,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
7.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泰伯篇》)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了解他人的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xx!”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8.xx、季路侍子曰:“盍各xx?”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xx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xx”子曰:“老者xx,朋友信之,少者xx”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12.仁远乎哉?我欲仁,xx矣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翻译: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17.有教无类翻译: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翻译::一个人不到他倾全力去尝试了解事理,但却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启示他的不到他尽全力想要表达其内心的想法,却想不到合适言词的程度,我是不会去开导他的如果告诉他一个角落是这样的,他还不能推悟出其它三个角落也是一样的,那我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2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翻译: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2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翻译: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2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翻译:人如果不讲信义,那怎么可以呢?27.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应该是这个意思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xx翻译: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29.三军可夺帅也,xx不可夺志也翻译: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30.岁寒,然后知xx之后凋也翻译:到了寒冷的冬季,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3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翻译: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翻译:一个做工艺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得完善,应该先把工具准备好3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翻译: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3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翻译: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3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翻译: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的文化,勤奋敏捷地去寻求来的啊36.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翻译: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37.子路、xx、xx有、公西华xx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你们不要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长一些就受拘束而不敢说话(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晳,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说的志向不同!”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暖和),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子路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有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华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谁能来做大事呢?”翻译: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遇事不迷惑,五十岁就明白了有些事不能为人力所支配,六十岁时可以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