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马克思主义
如何信仰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认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了解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
三怎么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和宣传力度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先了解马克思主义。
应该通过阅读原著,真正弄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
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更要学习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著作,因为他们在不同时代正确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过时的教条,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它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魅力。
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正了解以后,才能树立牢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力度。
宣传方式应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新闻媒体、电影资讯等多媒体数字化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比如将观念渗透到电影大片。
宣传内容要正反结合,应加大对正面典型人物形象的大力宣传,以鞭策后进,同时对于负面典型也要斥责其行径剖析其根源、警示其结局。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取得巨大成功的宣传,对比苏联解体前后中苏变化,从中美国情出发对比中美发展情况,特别是对比中国前后的对比,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苏东剧变”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所造成的,恰恰相反是相关国家的领导人未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才导致了错误的发生。
尽管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曾受到“左”的或右的干扰,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选择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原因。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及信仰它的理由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及信仰它的理由学号1123219 班级11232 潘凤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它与时俱进,科学创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而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由不仅仅是因为它严谨科学理论,更为了它所为我展现的美好生活和幸福未来。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马克思主义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它是我们构建共同理念和精神支柱的现实基础。
其他任何理论都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影响相比,无论是西方自由主义,还是儒学或是什么宗教都不能够充当这一重任。
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在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仍不可或缺,仍有其重要的适用性。
最后,更直观的,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化、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正一点点随着中国的发展构建起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已被进一步深化,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还在不断的完善、发展着,既然它在进步,那么存在的总是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适应现在的社会,所以它才会依旧存在,并且立于不可替代的位置之上。
它值得我信仰,值得我期待。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解。
问题: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解。
答案: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
以下是我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1. 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认同和坚定信仰。
它基于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强调社会阶级斗争、历史发展和资本主义体制的批判性理解。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观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信仰者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经济结构和阶级矛盾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是一个朝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过程。
阶级斗争:信仰者相信社会存在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认为社会演变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最终将导致阶级消亡。
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渴望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即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分化、没有压迫的社会,实现财富公有制和资源平等分配。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通常认为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视为一种指导思想,希望通过社会变革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2. 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目标之一,代表了一个无阶级、无私有制、平等分配的理想社会。
共产主义理想的关键特征包括:财富公有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而不是个人或阶级的私有财产。
这消除了贫富差距和经济不平等。
阶级消亡: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中,阶级分化不再存在,人们不再被划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资源平等分配:共产主义理想追求资源的平等分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不是根据能力或贡献。
共产主义理想强调社会的合作、共享和关怀,旨在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然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被认为需要长期的历史过程和社会转型。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对社会变革和公平正义的信仰,代表了对资本主义体制的批判和对更平等社会的向往。
然而,它们也面临着实践上的复杂性和挑战,如何实现这一理想仍然是广泛争议的话题。
信仰马克思主义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共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陈奎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3月16日)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立党立国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和人民。
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他们崇尚的美国精神是不容臵疑的。
美国国会曾多次讨论双语教学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始终没有通过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的议案。
最近,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领导人宣布,在他们的国家“多元化已经结束”,甚至说“多元化已经死亡”。
德国政府要求加入本国的移民要讲德语,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提出了差不多同样的要求。
这个现象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反对多元化的立场及其政策。
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边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应当有明确的界限,有所界定。
包容多样是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包容”的含义一个是“包涵”,一个是“容纳”。
包容的精义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但不能允许挑战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制度。
“包容”不能变成被“掉包”,如果马克思主义被掉了包,偷换成“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就会改变。
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03
马克思主义信仰所倡导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在当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 识当代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 要
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我国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 的精神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指导 ,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 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合理、进步的信仰,它与资本主义的信仰体系有着根本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信仰,它不仅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也适用于其他社会形态。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背景和起源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发 展已经达到了顶峰,但是随 着而来的是无产阶级的贫困
和剥削。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 主义社会的深入研究,提出 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无产 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汇报人: 2023-11-30
目录
•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影响 •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当代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马克思主义信仰概述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体系,它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 ,认为只有通过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
。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 发展和传播的历史梳理,揭示了 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广
泛影响。
01
03
02 04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今社会的价 值与意义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挖掘 ,为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念 提供了有力支撑。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涉及政治、社会、经济思想的宗教,它是一种塑造现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信仰最初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9世纪提出。
他们的思想在20世纪成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国家的主要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刻影响了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信仰强调社会的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严重的经济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导致了阶级对立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为全体人民所有,消除了私有制和剥削,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公正。
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强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局限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实际上是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而不是全体人民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工人阶级的革命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将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和自由,不再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着眼于政治和经济领域,还对社会和文化领域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提出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文化领域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信仰主张通过对文化的革命,消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建立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主张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政治力量,推动了很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在苏联、中国、古巴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传播,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塑造了这些国家的现代社会和文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及概念
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及概念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概念,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理解:(1)从意识形态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奉和执着,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这是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的主要范式;(2)从世界观、价值论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进步、崭新的世界观体系;(3)从社会理想信仰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与实践。
这几种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解与阐释,都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存在着密切联系,它不同于宗教信仰,而是人类信仰发展中的一种新型信仰。
这些观点及其相关的理论框架,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首先,把信仰等同于坚信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突出了信仰的坚守确信这一特性但是与信仰的真理性要求存在着冲突。
信仰的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真理,这一对象具有超越性,它来自现实并高于现实。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信仰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信仰的对象也是世界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信仰更明确这一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不断认识、不断深入探索的过程。
特定的政治理论是具体的,把某一政治理论作为信仰对象加以固守,把某一政治理论等同于真理,误解了信仰内涵与信仰对象。
而且,固守某种政治理论,也使思想更加教条化、凝固化,不利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其次,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解为坚信某种社会理想,具有一定虚幻性。
信仰具有一定理想性,但是,这种理想性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指导、设计和安排。
信仰的对象不是理想,而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率的理解框架和实践模式。
理想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状态的设计和追求,这种理想往往与现实具有较大的时间距离。
短时间段的预测尚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把对长时间段的未来目标的追求视为信仰的动力,不可避免地使信仰沦为虚幻。
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象不只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或某种社会理想,而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真理。
新时代青年如何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青年如何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之一,是青年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时代青年们不可或缺的信仰。
在当代社会,如何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青年如何有效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内容。
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通过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来深入理解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思考与分析。
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经典马克思主义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成果,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便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其核心观点。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社会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如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
三、加强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更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例如通过参与社区建设、公益活动、青年组织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使自己对马克思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四、注重思想成果的传播与分享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思想成果的传播与分享。
可以通过写作、演讲、讨论等方式,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实践中的体验与感悟。
这不仅有助于巩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可以启发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和认识。
五、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认同,更要践行其核心价值观。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实际行动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
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引言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思想体系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国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性质和地位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论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的观点,并提出相关论据和论证。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质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信仰体系。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马克思主义信仰强调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社会现象的调查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倡导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注重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证来进行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社会现象研究。
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得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在客观事实和科学实证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
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符合自然科学的演化理论,其科学性不言而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部分之一,其基本原理和理论模型是科学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剩余价值的产生机制等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矛盾,为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性的争议与回应虽然马克思主义信仰被认为是科学的信仰,但也存在争议。
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基于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思想,与科学精神相悖。
对于这一争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持者提出了以下回应:科学方法与政治实践的区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不同于其政治实践的具体方式。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可能出现误解和曲解,以至于被某些人用来合理化他们的政治行动,但这并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科学性。
2.3.2大学生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如何付诸于实际行动?
知识点三:大学生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如何付诸于实际行动?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纷繁复杂,人们的信仰也五花八门。
那么,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呢?我认为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能走到今天的基础,也是我们能坐在这里上课的基础。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与西方列强的悲壮抗争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惨败,被迫割地赔款。
中国人不断痛苦反思: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开始认为是技术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
然后又认为是体制问题,于是我们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民国政体,然而,枷锁仍未解除,国家仍然挨打遭辱。
是马克思主义引领绝望迷茫和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找到了前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我们和历史相连。
如果没有将近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下的艰辛奋斗,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稳定生活,我们也不可能坐在这里安安静静上课。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和无知。
其次,马克思主义能帮助我们获得认识世界的“火眼金睛”和改造世界的强大能力,它是我们走好人生道路的思想基石。
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望远镜”和“显微镜”,我们才能深刻认识世界的本质、理解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生活和工作中许多事情,才能清醒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社会,从而正确把握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马克思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矛盾分析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等科学的思想方法,尤其是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实现了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历史性变革,是指导人们处理一切问题的强有力的理论工具。
不论从事什么学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为我们把握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同时,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能帮助我们增强学习和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做到知行合一,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进行的理性探索,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最高的阶段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在于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可行性,即通过社会主义阶段的努力,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世界和平。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前提。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迄今为止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它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生产关系,人类社会就在这样的演变中得到巨大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如果现存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改变这些关系,将它们推向进步,以促进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待历史的态度是非常批判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一直是由各种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在这样的历史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信仰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总结阶级斗争的规律性,看准历史的走势。
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是简单的理论追求,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为基础。
因此,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自己的信仰来自社会的需要,是社会利益的反映,始终紧密地联系着社会现实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者相信,通过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社会公平和自由平等。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无产阶级解放,并且认为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类才能彻底地解放自己。
基于这个信仰,马克思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自己不断地拥护无产阶级,支持无产阶级的斗争,努力促进历史的进步。
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也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一种政治信仰,而是一种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的对未来的理性预测和良好的社会信仰。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许多领域中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
虽然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过时的意识形态,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已经消失。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新时代青年如何学习和信仰马克思主义
践悟主持人:单 洁 xmlcc520防范工作,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全过程。
二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就是解决依靠谁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人民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最可靠的后盾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着力激发人民群众作为防风险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注重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凝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合力。
坚持法治思维。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避免临时抱佛脚,要法治化、规范化。
一是要完善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有一个继续完善的问题。
这次疫情就暴露出防范化解风险的相关法律亟待完善的问题。
运用法治思维防范化解风险,要科学研究各领域防范风险的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二是要依法而为。
防范化解风险,各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公民都要培养守法、用法意识,培育守规则、用规则的思维习惯,依法依规而为。
完善体制机制。
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战,就要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制度威力要通过体制机制来体现。
一是要完善防控机制。
要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把风险防控要求落实到每个领域、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
二是要完善责任机制。
应对风险挑战,最大的敌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要落实领导责任,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完整责任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探索扁平化管理,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讲稿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讲稿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讲稿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产生、体系及组成部分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第三部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贫富差距产生原因
第四部分:贫富差距过大的后果以及社会危害
第五部分: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第六部分:马克思提前看到了最终经济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产生、体系及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
英、法、德是其发源地。
因为当时英、法,德已经或正在实现产业革命,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
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
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它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
...(剩余全文85.49%)加载中,请稍后。
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1)、它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人们对这种理论的相信和信奉,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是信仰,而人们对这种理论的信仰才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其实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的问题,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们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作为理论而存在,而且也作为信仰而存在。
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这种理解无疑是必要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2)、它是指信仰者心中的马克思主义。
如果说,上面一点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信仰态度,那么这里突出的是信仰者的信仰内容。
显然,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人们信仰的内容而被包含在他们的信仰之中。
一种理论或观念,它之作为信仰对象并不处在信仰之外,没有对象的信仰是不存在的。
没有作为信仰对象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没有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人们所相信和信奉的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与作为自在的客观真理的马克思主义隔离开的,人们的信仰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不是别的信仰,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了他们的头脑和心中。
如果说,信仰者头脑中的马克思主义可能与实际上的马克思主义有一定差距,那么也正是随着这种差距越来越小,人们的信仰才越来越成为名符其实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3)、它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性或作为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里直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当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时,指的不是一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而是一种哲学社会科学,它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
作为一种世界观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当其作为一种科学时,也同时必然具有价值性。
因为,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其改造世界的功能,必须要有实践者,为此它必须要人们去信奉它,为人们所接受从而成为他们的信仰。
二、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信仰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生活方式,是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观念体系的信奉和遵行。
4.2.1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今天我们讲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呢?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那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具体内容为:①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②力求全面认识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理论。
具体内容为:①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②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③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最鲜明的特征。
第二、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
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
170年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
虽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
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
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它蕴含了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社会变革和人类解放的不懈努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斗争的分析,揭示了生产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指出了私有制和剥削的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到,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将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资源分配,共同分享社会财富和文化成果。
这种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内容,也是驱使人们不断前进和不断奋斗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和参与。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认识到,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富强。
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壮大不懈努力,为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坚定不移。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的引领下,不断追求人类社会的共同幸福和共同繁荣,为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不懈努力,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坚定信念。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认识到,他们肩负着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解放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必须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争取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何在-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何在-精品文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何在如何?淞⒑图岫?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源自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人格魅力,源自于它兼具价值合理性和科学真理性的双重特征,同时又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践行。
虽然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声、怀疑声从未间断,但是不可否认,马克思主义已然成为一种信仰。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与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魅力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如何产生,其产生条件如何?长期以来的研究往往对马克思主义更为偏爱,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自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也没有将个人的人格魅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结合起来。
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对的是全体无产阶级,但是如果没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进取和追求,也不会有今天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价值性。
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个人魅力所在,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形成与发展历程中充满了其创始人的个人人格价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一大魅力。
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价值追求,与其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他们的人格力量成为解决理论创造过程中一切问题的关键,同时促使他们在理论创造中拥有坚韧的毅力,从而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人格魅力的作用正好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非偶然性,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力及感染力。
马克思主义与当今“天下大势”相一致,依然是引领人类解放的思想旗帜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公平、公正发展的机会,主张在每一个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从而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
时代发展到今天,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态势表明,我们正在趋向于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从而不得不惊叹于马克思主义预言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魅力即在于其科学性,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诸多矛盾,还明确了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
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意识形态不能变,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我们立党立国立军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和人民军队。
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他们崇尚的美国精神是不容臵疑的。
美国国会曾多次讨论双语教学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始终没有通过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的议案。
最近,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领导人宣布,在他们的国家“多元化已经结束”,甚至说“多元化已经死亡”。
德国政府要求加入本国的移民要讲德语,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提出了差不多同样的要求。
这个现象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反对多元化的立场及其政策。
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边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应当有明确的界限,有所界定。
包容多样是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包容”的含义一个是“包涵”,一个是“容纳”。
包容的精义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但不能允许挑战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制度。
“包容”不能变成被“掉包”,如果马克思主义被掉了包,偷换成“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就会改变。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从发表《共产党宣言》到现在,马克思主义光照人间一百六十多年。
当今世界与马克思在世时已有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过时了还是没有过时?我们党是否依然信仰、坚持和奉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及其理论体系?我认为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探索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灭亡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如何实现自身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规律的科学。
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还存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会过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矛盾的思想武器和工具,也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南和方法。
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先进分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又叫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完成历史使命,还没有实现真正公平合理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结。
目前,在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俱在,马克思主义是认识这两种社会制度本质的理论指南。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矛盾,如何解决基本矛盾中的对立方面既互相适应又互相矛盾的问题,如何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如果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就不能清楚地认识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也解决不好反映基本矛盾的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对于基本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应当注意矛盾的运动和变化,防止认识的停顿和偏于一隅。
例如:关于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这个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贡献极大,但不能认为发展生产力是唯一需要关心和致力的事业。
发展生产力与建立、完善生产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仰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2011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3.16/GB/14513063.html/Article/Class16/201105/231240.html陈奎元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立党立国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视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和人民。
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不搞教条主义,但是不能丢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能在学习借鉴的名义下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不搞多元化并不是我们的发明,一向标榜信仰自由的美国,在思想文化上就是反对多元化的,他们的主流文化、他们崇尚的美国精神是不容置疑的。
美国国会曾多次讨论双语教学的问题,但时至今日始终没有通过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二种全国通用语言的议案。
最近,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领导人宣布,在他们的国家“多元化已经结束”,甚至说“多元化已经死亡”。
德国政府要求加入本国的移民要讲德语,融入德国的主流文化,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英国、法国、荷兰等国,也提出了差不多同样的要求。
这个现象反映出西方发达国家反对多元化的立场及其政策。
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主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这种尊重和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边际?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哪些是必须反对的,应当有明确的界限,有所界定。
包容多样是为了促进和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包容”的含义一个是“包涵”,一个是“容纳”。
包容的精义是发扬民主,博采众长,但不能允许挑战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和根本制度。
“包容”不能变成被“掉包”,如果马克思主义被掉了包,偷换成“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就会改变。
因此,“包容”无论如何不能变成掉包,不能在不知不觉中丢掉自己的灵魂。
我们常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这个语言,这主要是指国际政治和社会制度而言。
其实美国与西方的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并非是浑然一体,美国文化也并不等同于西方文化。
我们提防西化的侵蚀,着眼点并不是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文化传承,而是图谋重建世界秩序的当代美国的政治文化。
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是抵御西化图谋的根本保障,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所在。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首要问题。
一、信仰马克思主义从发表《共产党宣言》到现在,马克思主义光照人间一百六十多年。
当今世界与马克思在世时已有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过时了还是没有过时?我们党是否依然信仰、坚持和奉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及其理论体系?我认为这是毫无疑义的!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因为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探索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灭亡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如何实现自身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规律的科学。
只要还存在资本主义制度,只要还存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就不会过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是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矛盾的思想武器和工具,也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南和方法。
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其他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它仍然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先进分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又叫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要社会主义还没有完成历史使命,还没有实现真正公平合理的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结。
目前,在世界上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俱在,马克思主义是认识这两种社会制度本质的理论指南。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基本矛盾,如何解决基本矛盾中的对立方面既互相适应又互相矛盾的问题,如何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如果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就不能清楚地认识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也解决不好反映基本矛盾的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对于基本矛盾的认识和把握,应当注意矛盾的运动和变化,防止认识的停顿和偏于一隅。
例如:关于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是硬道理,这个观点在新的历史时期贡献极大。
但不能认为发展生产力是唯一需要关心和致力的事业。
发展生产力与建立、完善生产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发展生产力与关怀生产者、劳动者的利益都是须臾不可松懈、不可脱节的要务。
又如:关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有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只要管好上层建筑,只要保持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方面无论发生何种变化,出现什么偏差,只要下个决心就可以纠正。
实践证明这是办不到的。
靠行政命令只能解决有限的问题,不可能改变市场经济某些固有的规则、关系及其后果,经济基础归根结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我国的经济基础三十多年来发生了巨变,从所有制、劳动和资本的关系到分配关系,都发生了甚大的变化。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界限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看不清这种变化,就难以了解和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种说法:上层建筑要顺其自然、被动地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适应又有不适应。
一般地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同时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的反作用,它不但在与经济基础相一致的时候具有巩固和保护经济基础的属性,还有对经济基础中不相适应的部分、不相适应的状况进行修正和改善的功能。
这就是国家政权、政府通过制定和实行适当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保护和扩展自己的经济基础的职能。
在发生社会革命的时期,上层建筑还有扫除旧的经济基础、确立新经济基础主导地位的使命和作用。
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待中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经济基础发生的变化,上层建筑应当如何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如何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
如果只讲随着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漠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甚至于转弯抹角地削弱它,社会主义的事业只能落败而不可能成功。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在忧党忧国的立场上,认真研究上述问题。
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及其社会制度压不倒马克思主义,也压不倒社会主义。
为什么有人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是,冷战结束后,一些人觉得世界趋同的时代已经到来,资本主义特别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已经成了“历史的终点”,即人类最后一个社会形态,这种思想回到了黑格尔、杜林、欧洲启蒙思想家曾经宣扬的“历史终点”、“终极社会”、“理性王国”的窠臼,说来说去都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物。
历史车轮没有在20世纪停止转动,美苏冷战结束不过10年的时间,美国便从单边霸权的高峰跌落。
曾经发表“历史终结论”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幡然省悟,声明历史并没有走到终点,美国制度并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前不久,福山发表文章指出,美国没有什么可以教中国的。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社会主义是前程无量的事业,没有哪一种资产阶级理论和资产阶级学派能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历经一百五六十年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和历史理论等各个领域都站在时代的高峰,就在于它的科学性。
当初,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创始人没有任何权力强制别人信仰自己的思想,就是靠真理的力量,他们的声音才传播到全世界,极大地影响了人类世界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
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站在了社会科学的制高点上,虽然这个制高点并非不可逾越,但是迄今为止它依然是社会科学的高峰。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
资产阶级的学者在科学上扳不倒马克思主义,就在道义上做文章,诋毁马克思主义只讲斗争不讲人道主义,而他们自诩是不加区别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马克思主义是为劳动人民谋解放的道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光明正大的理论,是启迪工人阶级认识自己历史地位,寻求社会公平的思想武器,它反对用空洞的“博爱”、“人道”掩饰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追求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共同解放。
这种理论与那些粉饰剥削制度、麻痹劳动人民自觉意识的理论究竟孰善孰恶是一目了然的。
马克思主义不讲抽象的人权,主张建立实现人人权利平等的现实基础。
没有这个基础,所谓“人权”就不可能是公正、平等的权利。
我们党进行革命斗争就是为在三座大山压迫之下的中国劳动人民争人权,在全世界为中国人民争人权。
正因为我们党的理想和信仰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才能心甘情愿地为革命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和家庭。
许多人知道自己没有机会看到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
但是,他们相信人类最终会实现共产主义,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之奋斗。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今天的共产党员要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就必须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系统的科学理论,是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下功夫学习才能理解它的真谛,才能应用它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实践基础。
但是,工人阶级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克思主义,也不能自发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克敌制胜,只有在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实践。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广大党员、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不用学习就能够自发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只有真正学好马克思主义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全党开展学习运动,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
现在我们党执政了几十年,光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业人员就有成千上万人。
按常理来说,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理论领域应当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强大的影响力,但在事实上,并不能这样乐观,在世纪之交,当社会主义在全世界陷入低潮之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被淡化、边缘化的情景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
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党员、干部和理论工作者不下功夫读马克思主义的书。
我们的党是执政六十多年的党,大量的党员既没有经过革命斗争的考验,又不读马列著作,说对马克思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就没有根据。
自己不知道马克思主义讲些什么道理,听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心里没有底,就可能随声附和;当别人说马克思主义过时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有没有过时;当有人搬用西方当代的某些理论观点,说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你也分不清楚它是篡改马克思主义,还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