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故事:孔融让梨

合集下载

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三字经》里孔融让梨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孔融的小朋友。

他家有好多兄弟姐妹。

有一天,家里人买了一堆梨回来。

这些梨呀,有的大大的,黄澄澄的,看起来就特别甜;有的呢,稍微小一点,但是也很不错。

孔融的哥哥姐姐们都争着去拿大梨,可孔融却没有。

他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爸爸看到了,就问孔融:“你为啥挑个最小的呀?”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姐姐们。

”爸爸听了,可高兴啦,直夸孔融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朋友们,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不能只想着自己。

就像在学校里,发新的作业本,如果我们只想着拿最漂亮的,那其他小朋友就没有啦。

我们要像孔融一样,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

还有在公交车上,如果有老人或者小朋友没有座位,我们也要主动让座,这也是一种谦让。

小朋友们,记住孔融让梨的故事,做个懂谦让的好孩子哟!《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讲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有一天,孔融一家围坐在一起吃梨。

那梨一个个又大又香,可诱人啦!哥哥姐姐们一下子就冲上去,抢着拿大梨。

可是孔融呢,他慢慢地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

爸爸觉得很奇怪,就问:“融儿,你为啥不拿大的呀?”孔融眨眨眼睛,认真地说:“爸爸,我是弟弟,应该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姐姐们。

”爸爸听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抢着要大梨,那是不是会吵起来呀?就像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如果都抢着当第一名,谁也不让谁,那游戏还能开心地玩下去吗?但是如果我们像孔融一样懂得谦让,大家就能友好地一起玩啦。

在和小伙伴分享玩具的时候,也不要只想着自己玩最好的,要学会让一让,这样大家的友谊会更深厚哟!《三字经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小朋友们,我们又来讲孔融让梨啦!那次吃梨呀,场面可热闹啦。

大梨散发着甜甜的香气,好像在说:“快来选我呀!”哥哥姐姐们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拿大梨,只有孔融站在一旁不着急。

他最后挑了一个小小的梨。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字文举,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孔融自幼聪颖,博学多才,深受父母和师长的喜爱。

他性情温和,善于待人接物,深受乡里人民的爱戴。

在孔融的家乡,有一位老者名叫梨树翁,他家境贫寒,但为人诚实善良,深受乡亲们的尊敬。

有一天,孔融到梨树翁家中拜访,正巧梨树翁正在摘梨子。

孔融见梨树翁年老
体弱,便主动上前帮忙摘梨。

梨树翁连忙阻止说,“这些梨子是我家的,我应该自己去摘。

”孔融笑着说,“我年轻力壮,您年纪大了,应该让我来帮助您。

”梨树翁感激地点点头,便让孔融摘梨子。

就在这时,一位行人路过,看到孔融在摘梨子,便笑着对梨树翁说,“你家的
梨子真好,这位年轻人正在帮你摘梨,你可得好好招待他。

”梨树翁听后,连忙对孔融说,“这些梨子都是你的了,我家还有其他的,你尽管拿去吧。

”孔融笑着说,“我只是来帮忙,并不是为了拿梨子的。

”梨树翁却坚持让孔融拿去,孔融只好接过梨子,感慨地说,“老人家,您真是太客气了。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励志故事,它告诉我们
要尊重长辈,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待人诚恳。

孔融让梨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品格的体现,一种处世的态度。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学习孔融让梨的精神,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做一个真正有品德的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有礼貌,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有爱心,善待他人。

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愿我们都能像孔融一样,心怀善意,乐于助人,让美好的品德之花在我们心中开放。

孔融让梨课文原文

孔融让梨课文原文

孔融让梨课文原文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孔融让梨课文原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孔融让梨》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岁时,x月x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让梨》故事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孔融让梨》教案教学教呈:一、出示梨,导入课题。

师:出示梨,问:这是什么?如果是你们,更想吃哪个?二、听故事《孔融让梨》1、引出主题,引起兴趣。

师:肖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于梨的故事,(请学生打开35面)你们认识这个小男孩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孔融挑了哪个梨?现在我们就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民间故事】孔融让梨

【民间故事】孔融让梨

【民间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他有着非常高的道德品质和才学。

一次,孔融与一位同学一起出门,路上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拿着一篮子梨子,问孔融和他的同学能否分一些梨子给他。

孔融非常热心地答应了老人的请求,但同学却不同意分一些梨子给老人。

孔融觉得同学的行为很自私,便提议跟同学比一比谁能让出更多的梨子给老人。

同学开玩笑说:“如果你能把篮子里的梨子都让出来,那我就让你把一半的梨子都给老人。

”孔融并没有被同学的话气到,反而接受了这个挑战。

孔融一手拿起篮子,一手把篮子里的梨子一个一个地放进嘴里。

同学见状,嘲笑孔融说他不能像孔明那样“三顾茅庐”来投奔他. (注:孔明(三国时期)曾“三顾茅庐”挽救了刘备,历史上孔融和孔明年代不同)。

孔融却不以为意,依然一口一口地吃着篮子里的梨子。

最后,篮子里只剩下一颗梨子了,孔融把这颗梨子分成两半,一半给了老人,另一半给了同学。

同学感到非常惭愧,深深地明白了孔融的高尚品质。

后来,同学把这个故事传给了别人,人们就称这个故事为“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的行为和态度。

我们应该像孔融一样热心助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获得更多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有时候千万不要被别人的话和行为所影响,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信仰,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

孔融让梨故事

孔融让梨故事

孔融让梨故事孔融,字文举,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孔融小时候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宠爱。

有一天,孔融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在树下玩耍,突然从树上掉下一个大梨来,正好砸在了孔融的头上。

孔融的小伙伴们都吓坏了,急忙跑去找医生。

医生检查后说,孔融并没有大碍,只是头上有些红肿,让他多休息几天就好了。

孔融的小伙伴们都很担心,纷纷劝他回家休息,可是孔融却笑着说,“没事,我没事,你们不用担心。

”孔融的父母听说孩子受伤了,急忙赶来看望他,看到孩子还能笑着说话,才放下心来。

第二天,孔融的父母给孩子买了很多水果,孔融高兴地拿着一个大梨在院子里玩耍。

这时,一位老者路过孔融家,看到孔融手里拿着梨,便笑着对孔融说,“孩子,你这个梨真大啊,不知道你肚子饿不饿,要不要让给我呢?”孔融听了,立刻把手里的梨递给了老者,说,“大爷,这个梨就给您吧,我还有很多别的水果可以吃。

”。

老者接过梨,感激地看了孔融一眼,说,“孩子,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收下了。

”说完,老者拍了拍孔融的头,然后走了。

孔融的父母看到这一幕,都很惊讶,他们问孔融,“孩子,你怎么把自己最喜欢的梨给了那位老者?”孔融笑着说,“那位老者看起来很饿,我还有很多水果可以吃,所以我就把梨给了他。

”。

孔融的父母听了,都很感动,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心地善良、懂事。

从此以后,孔融的父母更加宠爱他,孔融也因为这件事而声名远播,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好孩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分享和关爱他人。

孔融虽然年纪小,却懂得了分享和关爱他人的道理,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了周围的人,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爱和尊重。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孔融一样,懂得分享和关爱他人,让世界充满爱和温暖。

孔融让梨的故事及道理(通用20篇)

孔融让梨的故事及道理(通用20篇)

孔融让梨的故事及道理孔融让梨的故事及道理(通用20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及道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孔融让梨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

孔融让梨的的道理今天,我读了一本《懂礼貌的故事》书,其中有一篇叫《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是:在东汉鲁国时期,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叫孔融,有一天,叔叔送来一筐梨,爸爸让孔融给大家分梨吃,他把大的让给了爸爸、妈妈、哥哥们,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

大家都夸他有礼貌。

我读到这里被孔融的行为感动了,四岁的孔融都知道要做一个懂事又有礼貌的好孩子,可是我以前很自私,吃东西都是我先吃,玩也是先自己玩,从来都没有想别人。

我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羞愧,从今以后我要做一个懂礼貌又懂事的好孩子,吃东西一定先让长辈们吃,玩玩具也一定要懂得谦让他人,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一定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心中永远装有他人的好孩子,不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孩子。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东汉末年,孔融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家里非常富有。

有一天,孔融听说了一个叫做“让梨”的故事。

故事说,有一天,一个小孩拿着一块大梨跑到路边,看见孔融来了,就对他说,“先生,您好,我这块梨太大了,您能不能让一下?”孔融听了,很高兴地说,“好啊,你想要我怎么让呢?”小孩说,“您把梨的一半给我吧。

”孔融笑着说,“好,我把梨的一半给你。

”小孩却说,“先生,您能不能再让一下?”孔融说,“好,你想要我怎么让呢?”小孩说,“您把梨的一半给我,再把剩下的一半也给我。

”孔融听了,觉得这个小孩很有趣,就把梨整个给了他。

孔融听完这个故事后,觉得这个小孩很有趣,就对家人说,“我也要学习让梨的精神。

”从此以后,孔融每天都会在家里准备一些水果,等待有人来让梨。

有人来让梨时,孔融总是笑着说,“好,我把水果都给你。

”孔融的家人看到这种情况,都觉得很奇怪。

后来,有人告诉孔融,“让梨”并不是真的要让梨,而是要让出一些利益给别人。

孔融听了以后,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他觉得自己之前理解错了,“让梨”的真正含义是要学会让出一些东西给别人,而不是简单地把东西给别人。

孔融听了这个道理以后,决定改变自己的做法。

他开始在学问上更加谦虚,乐于助人,不再把自己的学问和财富独占,而是愿意与他人分享。

他的名声因此更加显赫,人们也更加尊敬他。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融最初对“让梨”的理解是片面的,但后来通过他的努力和改变,他明白了“让梨”的真正含义,并且付诸行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虚、宽容,愿意与他人分享,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学会“让梨”,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让出,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让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更好的人,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尊重。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融最初对“让梨”的理解是片面的,但后来通过他的努力和改变,他明白了“让梨”的真正含义,并且付诸行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虚、宽容,愿意与他人分享,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孔融让梨故事内容

孔融让梨故事内容

孔融让梨故事内容
孔融让梨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孔融对尊老爱幼的美德和谦让精神的推崇。

以下是该故事的内容:
孔融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孔融从小就非常懂事,对待家人和朋友们都非常友善和谦让。

有一天,孔融的家里来了客人,他的父亲让人把一盘梨子端到桌子上。

孔融看见梨子后,立刻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然后递给了父亲。

父亲非常惊讶,问他为什么不去拿大一点的梨子。

孔融回答说:“因为我最小,应该吃最小的梨子。


父亲听了非常感动,把孔融拉到身边,对他说:“好孩子,你做得对。

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的美德,你要牢记这个道理。


孔融让梨的故事传遍了整个中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谦让精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个道理,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精选20篇)

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精选20篇)

孔融让梨成语故事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精选20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孔融让梨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篇1从前,有个叫孔融的小朋友他有五个哥哥因为孔融年龄最小,哥哥们都特别疼爱他一天,爸爸带回来一篮新鲜的梨看上去又大又好吃哥哥们都舍不得先吃,就让孔融先去挑孔融把篮子里的梨挨个看了看然后,他高兴的拿起了那个最小的梨,说“我要吃这个”爸爸看到了笑着问孔融:“这么多梨,又让你先挑,你为什么先挑了最小的梨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最小,应该拿最小的,剩下的留给爸爸妈妈和哥哥们吃”只有4岁的小孔融,就懂得孝敬父母,谦让自己的哥哥大家都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朋友们,如果让你来挑选,你会选哪个梨呢?孔融让梨成语故事篇2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

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

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

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在任,孔融径直往大府内走。

这时守门人忙把他拉住,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

"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

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

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

德育故事孔融让梨

德育故事孔融让梨

德育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即出于此,
一、孔融让梨的故事
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拿了一个最大的给孔融。

孔融却摇头不接,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最小,应吃最小的,最大的那个给哥哥吧!”
父母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并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范例。

二、孔融让梨的出处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应见《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候,与兄弟一起吃梨,但他一直拿最小的梨吃,父亲奇怪地询问他,他回答说:“我是小孩子,按理应该拿小的。

”孔融的宗族因而对他感到惊奇。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

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

三、孔融让梨的启示
孔融让梨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告诉人们,要互相谦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续汉书曰:“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

高祖父尚,钜鹿太守。

父宙,泰山都尉。

”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

人问其故。

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融家传》曰:‘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由是宗族奇之。

”《孔融让梨》白话译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高祖父孔尚当过钜鹿太守,父亲是泰山都尉孔宙。

孔融别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吃梨,总是拿小的吃。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小孩子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李贤注解的《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融家传》记载:”孔融四岁的时候,和哥哥们一起吃梨,孔融总是拿小的吃。

有大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

他回答说:"我年龄小,食量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

“由于孔融这么聪明早慧,很小就懂得这样的道理,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孔融让梨》教育意义: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孔融让梨》延展故事: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在全美选出了50位成功人士和50名罪犯,分别给他们写信,邀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母亲。

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特别深。

一封来信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又红又大的',别提多想得到了。

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呀?”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没想到弟弟抢先一步把这话说了出来。

孔融让梨的寓言故事(优秀15篇)

孔融让梨的寓言故事(优秀15篇)

孔融让梨的寓言故事(优秀15篇)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让梨》,我读后很有感触。

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小男孩。

他非常聪明,也很懂事。

在他四岁时,有一次,爸爸拿回来一袋梨,给孩子们吃。

爸爸让孔融来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爸爸妈妈,把其他的给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给了自己。

大家都夸他懂事。

看到这里,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个仅有四岁的小孩竟那么懂事!想到这儿,我的脸上一阵发烧,不禁惭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别!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

我天生喜欢读书,我家也正好在少儿图书馆附近,我便有事没事就到图书馆借书,但我一般喜欢有人和我一起去。

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书,便缠着妈妈跟我去,但正在刷碗,但我却不懂事,一个劲地缠着妈妈。

妈妈非常生气,批评了我,我还不服气,也小声嘀咕了几句。

唉,现在想起来多后悔啊!妈妈是多么疼爱我啊,我却那么不尊重她。

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岁就懂得尊老爱幼。

孔融,字文举,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

孔融四岁的时候,2023年6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

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

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

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

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典故

《孔融让梨》的典故

《孔融让梨》的典故从前啊,有这么个小娃娃,名叫孔融,聪明伶俐,人见人爱。

他家呢,兄弟姐妹好几个,每天吃饭时候可热闹了。

有一天,家里头买了几个大鸭梨,黄澄澄的,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老爹老妈想着孩子们平时都挺乖的,这回得好好奖励一下,就把梨洗干净,放在了盘子里,准备让大家分着吃。

孔融呢,作为家里的小弟弟,按说应该先挑个大的,毕竟小孩子嘛,都爱吃个大的甜的。

可你猜怎么着?孔融这家伙,眼睛滴溜溜一转,小手没往大梨上伸,反而先拿了个最小的,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这一举动,可把家里的大人小孩都给看愣了。

“融儿,你咋不挑个大的呢?”老爹笑眯眯地问,心里头却是又惊又喜,这孩子,懂事儿得让人心疼。

孔融抬起头,小嘴油光光的,一脸认真地说:“爹,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梨。

大的留给哥哥姐姐们,他们平时照顾我,辛苦了。

”这一番话,说得全家人心里暖洋洋的。

哥哥姐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好意思起来,心想自己平时也没干啥大事儿,咋就让小弟弟这么惦记呢?“融儿真懂事!”老妈眼眶都红了,赶紧拿了个大梨塞到孔融手里,“好孩子,你也得吃大的,长身体呢!”孔融摇摇头,把大梨推了回去,坚持说自己吃小的就够了。

这下子,家里头的气氛更温馨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不断。

这事儿啊,很快就传遍了乡里乡亲。

大伙儿都夸孔融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说他小小年纪就懂得谦让,将来定有出息。

就连学堂里的老夫子听说了,也特意把孔融叫到跟前,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夸他做得对,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叫做“孔融让梨”,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他学习。

从此以后啊,孔融让梨的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

每当家里分东西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提起这个故事,教育孩子们要相互谦让,不要争强好胜。

而孔融呢,也因为这个小小的举动,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小英雄,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

岁月如梭,转眼间孔融长大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小时候的那次让梨经历,总是把谦让和分享的精神记在心里,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帮助身边的人。

国学经典胎教故事七则

国学经典胎教故事七则

国学经典胎教故事七则国学经典胎教故事七则:孔融让梨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故事点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

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国学经典胎教故事七则:木兰从军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扰中原地区,抢劫财物。

北魏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境的驻防。

木兰从军讲的是当时一位巾帼英雄的故事。

木兰据说姓花,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从小跟着父亲读书写字,平日料理家务。

她还喜欢骑马射箭,练得一身好武艺。

有一天,衙门里的差役送来了征兵的通知,要征木兰的父亲去当兵。

但父亲年纪老迈,又怎能参军打仗呢?木兰没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让年老的父亲去受苦,于是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木兰随着队伍,到了北方边境。

她担心自己女扮男装的秘密被人发现,故此处处加倍小心。

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

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

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

孔融让梨的故事内容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字文举,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孔子的第三十七代孙,被誉为“小孔子”。

他的一生以仁义礼智四德为宗旨,深受当时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孔融年幼时聪明好学,深受父母的宠爱。

有一天,孔融在家中看到一篮梨,非常喜欢,便拿了一个梨来吃。

这时,孔融的父亲看到了,便对孔融说,“孩子,你看这篮梨里有这么多梨,你就吃了一个,如果有客人来了怎么办呢?我们家是讲究待客的,你应该学会让人,把梨让给客人吃。

”孔融听了父亲的话,感到很惭愧,他立刻把手中的梨递给父亲,说,“父亲,您把梨留着,等客人来了再拿出来招待他们吧。

”。

孔融的父亲看到孩子懂得让人,很是欣慰,便对孔融说,“孩子,你这样做很好,以后不但要懂得让人,还要懂得让位。

”孔融听了父亲的话,表示会牢记在心。

后来,孔融长大成人,成为了一名有德行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在官场上深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因为他待人宽厚,乐于助人,而且懂得让位。

有一次,孔融和朋友一起乘船出行,忽然遇到了一场大风暴,船上的人都非常害怕。

这时,孔融站出来说,“我是最年轻的,也是身体最好的,我应该让位给年长的朋友们,大家一起来决定怎么应对这场风暴。

”朋友们听了孔融的话,都感到非常感动,他们决定听从孔融的安排,最终大家都安全度过了风暴。

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学会让人,懂得让位。

只有懂得让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只有懂得让位,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孔融的做法,待人宽厚,乐于助人,懂得让人,懂得让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孔融让梨的故事(精选14篇)

孔融让梨的故事(精选14篇)

孔融让梨的故事(精选14篇)孔融让梨的故事(精选14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孔融让梨的故事篇1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

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

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孔融让梨的故事篇2大家一定熟悉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它说的是:东汉学者孔融小时候,每当家里买来又香又甜的梨子,总是拣小的吃,把大的留给哥哥。

这里,再讲一个孔融与哥哥争刑的故事。

从这一“让”一“争”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美德。

孔融十六岁时,朝廷宦官专权,迫害异已。

有一个名叫张俭的官吏触犯了宦官头子侯览。

侯览怀恨在心,便谎称张俭谋反朝廷,下令逮捕他。

张俭考虑到与孔融的哥哥孔褒是老交情,便躲到了孔家。

孔融深深同情张俭的不幸遭遇,亲自动手,打扫干净一间密室,把他藏了起来。

后来,侯览不知怎么听说了张俭躲在孔家,便差人前来搜捕。

然而,孔融和哥哥已在前一天夜里悄悄将张俭打发走了。

差人扑了个空,只好将孔融兄弟带走了。

孔融让梨的课文原文

孔融让梨的课文原文

孔融让梨的课文原文《孔融让梨》主要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发展他们的智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融让梨的课文原文,欢迎阅读!《孔融让梨》原文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也。

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次子。

融七岁时,×月×日,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

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

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让梨》故事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孔融是当时比较正直的士族代表人物之一,他刚直耿介,一生傲岸。

最终为曹操所忌,枉状构罪,下狱弃市。

孔融小时候家里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

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

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

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

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

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

上让哥哥,下让弟弟。

大家都很称赞他。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个聪明的小朋友。

有一天,家里有一盘梨。

孔融和哥哥弟弟们都想吃。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梨。

爸爸问他为啥,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们。

”爸爸听了,直夸他懂事。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小朋友们,听我讲哦。

孔融家里有好多梨。

哥哥弟弟们都抢着要大的。

可孔融不一样。

他拿了最小的那个。

大家都很奇怪。

孔融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梨。


大家都觉得孔融真乖。

《孔融让梨的简短小故事》
亲爱的小朋友们,故事来啦。

有一次,孔融和家人分梨。

他没有挑最大最甜的。

而是选了个小小的。

别人问他为啥。

孔融笑着说:“我小呀,小梨就够我吃啦,大梨给哥哥们。

”小朋友们,我们要像孔融学习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融让梨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他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也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了之后,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后来,孔融长大之后果然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

爸爸看见孔融的举动,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
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