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研究的新起点规划学科的新高度_评_规划研究方法手册_顾朝林

合集下载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引言概述:
学科建设规划是指针对某一学科领域,制定出长期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的规划。

它是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进行学科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提升学科实力、推动学科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学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正文内容:
一、明确学科定位
1.1 确定学科的核心领域和研究方向
1.2 分析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问题
1.3 确定学科的特色和优势
二、制定学科发展目标
2.1 设定长期和短期的学科发展目标
2.2 确定学科建设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2.3 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指标和时间节点
三、优化学科人材队伍
3.1 招聘和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3.2 建立完善的学科团队和研究平台
3.3 加强学科人材的培养和引进机制
四、加强学科间的协同与合作
4.1 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
4.2 建立学科联合研究机制
4.3 加强学科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
五、完善学科评估和监测机制
5.1 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5.2 定期对学科发展进行评估和监测
5.3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
学科建设规划对于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学科定位、制定发展目标、优化人材队伍、加强学科间协同与合作以及完善评估和监测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学科实力和推动学科创新。

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时,需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同时注重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制定,以及人材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惟独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才干实现学科的长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引言概述:学科建设规划是高等教育机构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学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明确学科发展目标1.1 建立学科发展的长远目标:学校应该明确学科建设的长远目标,以指导学科的发展方向和规划。

1.2 制定学科发展的中短期目标:学校还需要制定中短期的学科发展目标,以实现长远目标的逐步实施。

1.3 确定学科的发展重点:学校应该确定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以便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1 完善师资培养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师资培养机制,包括招聘、培训、评价等环节,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2 鼓励教师参预学术交流: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以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素质。

2.3 加强教师的科研支持: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和实验设备,以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学科的发展。

三、优化学科课程设置3.1 定期评估学科课程:学校应该定期评估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和适应性,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3.2 引入新兴学科和前沿知识:学校可以引入新兴学科和前沿知识,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

3.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升学科科研水平4.1 加强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学科科研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材。

4.2 鼓励学科交叉研究:学校可以鼓励学科间的交叉研究,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创新。

4.3 支持学科科研项目:学校应该赋予学科科研项目充分的支持和资助,提高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数量。

五、加强学科评估和监测5.1 建立学科评估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学科评估机制,对学科的发展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5.2 借鉴外部评估经验:学校可以借鉴外部评估经验,引入外部专家对学科进行评估,提供珍贵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标题:学科建设规划引言概述:学科建设规划是指针对某一学科领域,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明确学科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以实现学科建设的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对于提升学科水平、推动学科发展、提高学科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学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内容要素、实施步骤、评估方法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学科建设规划的重要性1.1 确定学科发展目标:学科建设规划可以帮助学校或机构明确学科发展的长远目标,为学科建设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1.2 提高学科水平:通过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整合学科资源,提高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学科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1.3 推动学科发展:学科建设规划可以促进学科内部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师生的创新潜力,推动学科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二、学科建设规划的内容要素2.1 学科发展目标: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包括学科建设的战略定位、学科发展的重点方向等。

2.2 学科建设任务:具体规划学科建设的任务和措施,包括学科建设的重点项目、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

2.3 学科建设保障:确保学科建设的顺利实施,包括资金支持、政策保障、管理机制等。

三、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步骤3.1 制定规划方案:明确学科建设目标和任务,编制学科建设规划方案,确定实施的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

3.2 落实措施:按照规划方案,组织实施学科建设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完善学科建设机制。

3.3 监督评估:定期对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规划方案,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学科建设规划的评估方法4.1 定性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方式,对学科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性评估,了解规划目标的实现情况。

4.2 定量评估:通过数据分析、指标评价等方式,对学科建设规划的成效进行定量评估,评估学科水平的提升和影响力的增强。

4.3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结果,对学科建设规划的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下一阶段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完整版)学科重要发展规划

(完整版)学科重要发展规划

(完整版)学科重要发展规划
学科重要发展规划
引言
本文旨在制定学科重要发展规划,以指导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措施。

目标
1. 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2. 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人才,推动学科的长期发展。

3. 加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创新。

战略和措施
1. 加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
- 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国际知名学
术会议和项目合作。

- 招聘优秀的学科人才,引进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参与学科
研究和教学。

2. 多元化学科课程设置:
- 设计并提供多样化的学科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课程。

-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和学术竞赛,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 建立国际交流项目和合作平台,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

- 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和学术会议,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4. 加强学科研究和创新能力:
- 鼓励教师开展学科前沿研究,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

- 建立学科创新平台,支持学生和教师的学术创新活动和项目申报。

5. 加强学科社会影响力:
- 鼓励学科与行业和社会进行合作,推动学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 加强学科公共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科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认
可度。

结论
通过制定学科重要发展规划,并实施相应的战略和措施,我们
有信心推动学科的长期发展,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人才,并在学科研究和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引言概述:学科建设规划是指为了提升学科实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制定的长期发展计划。

它是高校和科研机构重要的战略性决策,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提高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学科建设规划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内容:1. 学科定位1.1 学科发展方向:学科建设规划首先需要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包括学科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等。

1.2 学科优势与特色:学科建设规划还需要评估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确定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学科发展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2. 人才培养2.1 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规划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培养的层次、培养的方向和培养的数量等。

2.2 课程设置:学科建设规划还需要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确保培养出符合学科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2.3 实践环节:学科建设规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实习、实验和科研等环节的设置。

3. 科研创新3.1 科研方向:学科建设规划需要确定科研的重点方向和研究内容,以提高学科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3.2 科研团队建设:学科建设规划还需要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包括引进高水平科研人员、培养科研骨干和加强学术交流等。

3.3 科研平台建设:学科建设规划应关注科研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设备,以支持科研创新工作。

4. 学术交流与合作4.1 国内合作:学科建设规划需要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

4.2 国际交流:学科建设规划还应鼓励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4.3 学术会议和期刊:学科建设规划应鼓励学术会议和期刊的举办和发表,促进学科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传播。

5. 资金投入与保障5.1 资金来源:学科建设规划需要明确资金的来源,包括国家、地方和企业等不同渠道的资助。

5.2 资金分配:学科建设规划还需要合理分配资金,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进行。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学科发展水平、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材、推动学科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制定的一系列目标、策略和实施方案。

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和需求,结合学校或者组织的整体发展目标,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规划目标和行动计划。

一、学科建设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学科建设规划是高等教育机构或者研究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提高学校或者组织的学科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可以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学科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科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学科创新和学术交流,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二、学科建设规划的基本要素1. 学科定位:明确学科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包括学科的学科门类、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等。

2. 学科目标:制定学科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明确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指标。

3. 学科发展策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包括学科建设的重点领域、重点学科和重点方向等。

4. 人材培养计划:制定学科人材培养的规划和计划,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资源等。

5. 科研创新计划:制定学科科研创新的规划和计划,包括科研目标、科研项目和科研资源等。

6. 团队建设计划:制定学科团队建设的规划和计划,包括团队组建、团队发展和团队管理等。

7. 资源保障计划:制定学科建设所需的资源保障计划,包括资金、设备、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三、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流程1. 调研分析:对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和分析,包括学科的学术水平、人材队伍、科研成果和学科地位等。

2. 目标设定: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或者组织的整体发展目标,确定学科的发展目标和指标。

3. 策略制定: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行动计划。

4. 计划编制:根据学科的发展目标和策略,制定学科建设的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5. 资源配置:根据学科建设的需求,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学科建设规划是指针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进行规划和安排,以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科影响力。

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和需求,明确学科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以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一、学科建设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学科建设规划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科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可以有助于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促进学科与国际接轨,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

同时,学科建设规划还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的整体实力。

二、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原则1. 以学科发展为中心:学科建设规划应以学科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优势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

2. 突出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规划应充分发挥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突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科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3. 综合平衡发展:学科建设规划应兼顾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均衡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推动学科的全面发展。

4. 国际化发展:学科建设规划应与国际学术前沿接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学科建设规划的内容和要求1. 学科发展目标:明确学科的发展目标,包括学科的学术水平、人材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2. 学科发展路径:制定学科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包括学科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等。

3. 人材队伍建设:制定人材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包括引进高层次人材、培养青年人材、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等。

4. 科研创新支持:制定科研创新支持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科研经费支持、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等。

5. 学科交流与合作:加强学科与国内外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的国际化发展。

6. 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制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举措,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发展规划学科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学科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科发展规划的必要性以及其制定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学科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学科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不同挑战,只有通过规划,才能确保学科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学科发展规划也有助于提高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确保学科的整体发展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二、学科发展规划的原则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顶层设计原则:学科发展规划要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战略相契合,确保学科发展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

2. 革故鼎新原则:学科发展规划要积极创新、超越传统思维,促进学科的突破和创新,推动学科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3. 系统性原则:学科发展规划要全面、系统地考虑学科内外环境的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 可操作性原则:学科发展规划要明确目标,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措施和方法,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学科发展规划的关键因素制定学科发展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关键因素:1. 学科的现状: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规划提供依据。

2. 人才培养:制定学科发展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和引导,提高学科的人才储备。

3. 资源投入:制定学科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投入,包括财政支持、设施设备、科研经费等,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保障。

4.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科的视野和研究领域,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5. 制度机制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术热情,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四、学科发展规划的实施学科发展规划的实施需要以下步骤:1. 目标确定:根据学科的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2. 措施和方法: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包括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

城市群研究进展-顾朝林

城市群研究进展-顾朝林

研究背景
很显然,相关城市群发展越来越成为政府决策人和科学家重 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城市群理论研究的支撑学科——城市地理学 及其城市地理研究工作者,有必要强化城市群发展的理论研究, 为国家城市化和社会转型服务。本文重点进行城市群研究进展的 综述,为相关的城市群理论研究打下基础。
内 容
一、“城市群”概念的来龙去脉 二、城市群的国外相关研究 三、城市群的国内研究 四、城市群相关理论研究 五、中国城市群空间划分研究
(二)城市群的区域经济研究
1、城市群的系统研究
城市群作为一种地域组织源于一个城镇化区域里相邻城市的相互 作用,即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城市发展到较高阶段普遍的产物。
年代 1980年代末 1989年 1992年 2001年 2006年 相关事件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出现城市密集区 李世超最早进行城市群专门研究,从介绍戈特曼的城市带理论 入手,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城市带的相关内容。 姚士谋等出版《中国的城市群》一书,对城市群进行了定义。 按照城市分布的地域范围与规模等级划分城市群类型 姚士谋修订城市群定义 将山东半岛城市群列入超大型城市群
1、城乡过渡区
1991年加拿大城市地理 学家麦吉用城乡过渡区 (Desakota)表示这种出现 在人口密集的热带地区,处 于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走廊地 带,借助于城乡间强烈的相 互作用,以劳动密集的工业、 服务业和其它非农业的迅速 发展为特征的地区。 ——描述亚洲大城市连绵区 的空间结构。
2、扩展型大都市区
研究背景
2008-2010年国家密集颁布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
多数是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规划。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 效生态经济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 海经济带等地。 《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杨伟民表示,中国城市化要走以城市 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在城市化空间布局上按特大城市群、 大城市群、其他城市化地区(大都市区、城市圈、城市带)、边 境口岸城市、点状分布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五类考虑,实行有区 别的城市化方针。

城镇体系研究及其进展

城镇体系研究及其进展

Urban System Study And Its New Progress 作者: 顾朝林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系
出版物刊名: 城市规划学刊
页码: 6-13页
主题词: 城镇体系规划 系统科学 发展中国家 区域规划 城市规划 国内外 大城市 城市化
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城镇体系研究的起源,城镇体系的概念与特征以及国内外城镇体系研究的新进展。

认为: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根治大城市弊病的必然结果;在国外.这项研究最早始于本世纪40-50年代.目前研究的重心巳开始转向发展中国家城镇体系的研究,并把它们与城市化相结合进行研究。

在理论研究上更趋向于系统科学,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数量化和计算机的应用。

并预计我国将形成城镇体系研究高潮.同时对国内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讨论。

人文地理学导论顾朝林课

人文地理学导论顾朝林课

人文地理学导论顾朝林课摘要:一、人文地理学概述1.定义与内涵2.学科发展历程二、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人口地理学2.城市地理学3.区域地理学4.文化地理学5.经济地理学6.政治地理学四、人文地理学的现实意义1.可持续发展2.国土空间规划3.区域发展战略五、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学科体系建设2.研究领域拓展3.国际交流与合作正文:一、人文地理学概述1.定义与内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塑造。

人文地理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2.学科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历了传统地理学到现代人文地理学的转变。

在我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体系。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强调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调查和实证分析,揭示地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和案例研究,揭示地理现象的内在逻辑和特征;定量分析则通过数值模型和数学公式,对地理现象进行量化研究。

三、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分布、迁移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的规律。

2.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发展、空间组织、功能区和城市规划等问题。

3.区域地理学:研究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和经济特征,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

4.文化地理学:研究地理空间与文化现象的关系,探讨文化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等方面的规律。

6.政治地理学:研究国家领土、政治边界、地缘政治等方面的现象和问题。

四、人文地理学的现实意义1.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学关注人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学科发展与规划

学科发展与规划

学科发展与规划引言概述:学科的发展与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

学科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方向,以便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学科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明确学科的目标与方向1.1 确定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明确这些内容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确定学科的研究领域和重点:学科的研究领域和重点是学科发展的基础,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确定。

1.3 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科间的联系: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同时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优秀的学科人才2.1 设立专业的学科课程: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科人才,需要设立专业的学科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科发展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科研设施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

2.3 建立学科导师制度:学科导师制度是培养学科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导师的互动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术能力。

三、推动学科研究与创新3.1 加强学科研究的基础设施建设:学科研究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等,以便研究人员能够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3.2 鼓励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研究需要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通过与其他学者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3.3 支持学科创新项目:学科创新项目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资金,以便激发学科人员的创新能力。

四、加强学科评估与监测4.1 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估体系:学科评估是了解学科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学科人才、学科研究和学科教育等方面的评估。

4.2 定期监测学科发展情况:学科发展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调整,保证学科的健康发展。

4.3 借鉴国际学科发展经验:学科发展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了解其他国家的学科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推动学科的发展。

学科发展与规划

学科发展与规划

学科发展与规划引言概述:学科发展与规划是指通过对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规划和战略,以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科的水平。

学科发展与规划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方向和目标,推动学科的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学科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内容。

正文内容:1. 学科定位与目标1.1 学科定位:学科发展与规划的第一步是明确学科的定位,即确定学科的核心内容和研究方向。

这有助于学科的特色发展和优势互补,避免学科之间的重复和冲突。

1.2 学科目标:学科发展与规划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包括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水平。

通过设定目标,可以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引导学科的发展与创新。

2.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2.1 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与规划需要关注人才培养,包括培养学科的专业人才和培养学科的创新人才。

通过制定适合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机制,可以提高学科的人才质量和数量,为学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2.2 学科建设:学科发展与规划还需要注重学科的建设,包括学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的研究平台建设。

通过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研究条件,可以吸引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参与到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中,推动学科的进步和创新。

3. 学科交流与合作3.1 学科交流:学科发展与规划需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学科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推动学科的共同进步。

学科交流可以通过学术会议、学术期刊等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学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来实现。

3.2 学科合作:学科发展与规划还需要推动学科之间的合作,包括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和学科的国际合作。

通过学科之间的合作,可以整合学科资源,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推动学科的健康发展。

4. 学科评估与监测4.1 学科评估:学科发展与规划需要进行学科评估,以评估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研究成果,发现学科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发展规划

学科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个学科也不断壮大和成熟。

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科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因此,对学科发展进行规划和布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学科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

虽然应用研究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基础研究才是学科发展的根本。

只有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科,才能够在实践中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培养出更多的基础研究人员,鼓励他们深入研究,探索学科的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

其次,学科发展需要注重交叉融合。

当今社会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而这些解决方案往往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

因此,我们需要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各自学科的界限,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跨学科的人才,他们具备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能够在跨学科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另外,学科发展需要更加关注实践应用。

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学科与实际应用的接轨,鼓励学者们将科学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实践工作的支持,提高实践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地位,进一步推动学科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最后,学科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科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国家单独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国际先进学科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国际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汲取国际学科发展的经验和成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外国人才的引进,鼓励他们来我国学习和工作,促进国内学科的国际化。

综上所述,学科发展规划是推动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实践应用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我们可以推动学科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实现科学繁荣和人类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奥曼丁格《规划理论》第三版(中文版)序言

奥曼丁格《规划理论》第三版(中文版)序言

奥曼丁格《规划理论》第三版(中文版)序言 顾朝林Preface to the Third Edition of Planning Theory by Allmendinger (Chinese Edition)GU Chaolin(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作者简介顾朝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菲利普•奥曼丁格(Philip Allmendinger),剑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土地经济教授,研究兴趣在规划理论与实践、治理以及区域规划、开发及规划法规等诸多领域,已在房地产与规划、规划理论、政策与实践、土地与财产监管、住房与地方政府等领域发表了许多著作,尤其在规划、物权和住房方面成果卓越。

帕尔格雷夫(Palgrave)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三版《规划理论》(Planning Theory),毋庸置疑,这本书是好书中的好书(Allmendinger,2017)。

刘合林教授及时翻译成中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值得一读。

在西方,规划理论的流变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戴伯芬,2006)。

首先,现代城市规划体系也是在战后特定历史时代创建的,当时许多不同利益集团之间需要共识才能共同努力重建国家,这就要求将规划学科的建构、规划立法和规划目标含糊一点,这样比边界清晰更好,而且规划方案更改也相对容易,相关的社会成本会相对较低。

其次,在20世纪60年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计量革命以及城市与区域问题的复杂性,艾萨德《区位和空间经济:关于工业区位、市场区、土地利用、贸易和城市结构的一般理论》(Isard,1956)、“区域间线性规划模型1”(Isard,1958)的工作推动了系统的规划和理性规划的发展(Cullingworth,1999;戴伯芬,2006);1958年芝加哥和1962年伦敦都开展了大都市交通模型研究(Ridley and Tressider,1970),哈格特(Peter Haggett)和乔利(Ronald Chorley)关于区位分析(Haggett,1965)、网络分析(Haggett and Chorley,1969)还形成了剑桥学派(The Cambridge①school),1969~1971年英国关于次区域(sub-region)的研究也做得有声有色(Wilson,1969;Peaker,1976)。

《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

《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

龙源期刊网
《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
作者: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半月》2016年第06期
作者:顾朝林赵民张京祥(主编)
I S B N:978-7-5641-3100-5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定价:59.00元
开本:16K
页码:328页
本书亮点:与一般的城镇化研究著作不同,本书注重省区城镇化战略和城镇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实用性、政策性和操作性强,在探索中国城镇化道路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更宽的视角、更深的研究度,有些部分是全新探索。

读者对象:本书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区域经济、区域规划、政府部门决策者使用,也可供相关大专院校师生阅读。

内容简介:中国快速城镇化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书源自湖北省政府委托的“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研究”项目。

全书以清华大学(湖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的各自独立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研究及其编制框架。

主要内容包括: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经验研究和专题研究,试图从经济、社会、空间、制度和支撑体系等多角度、宽领域探索和研究省域城镇化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和规划编制方法的创新。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规划是指制定和实施学科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策略,以提升学科的学术
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个完善的学科建设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学科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学科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包括学科的学术方向、
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这需要对学科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优势。

2. 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本科、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
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机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

3. 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制定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规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

同时,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支持,吸引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学术带头人。

4. 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邀
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项目,扩大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网络。

5. 建设与管理:制定学科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明确各级领导和责任人
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学科建设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策略。

以上是学科建设规划的一般内容,具体的规划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的实
际情况进行制定。

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时,需要广泛征求教师、学生和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同时,学科建设规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学科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学科发展与规划

学科发展与规划

学科发展与规划一、引言学科发展与规划是指为了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以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科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策略,并以某学科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二、重要性1. 提高学科的竞争力: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可以提高学科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使其具备更强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2. 优化学科结构:通过规划,可以对学科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3. 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水平:规划可以明确学科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水平。

4. 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规划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推动学科创新和跨学科研究,提高学科的综合实力。

三、目标1. 优化学科结构:通过调整学科的布局和比例,使其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

2. 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加强科研支持等措施,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水平。

3. 培养高层次人材: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材培养计划,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材,为学科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材支持。

4. 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过鼓励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哺育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科人材。

四、策略1. 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材、提供培训机会、改善待遇等措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师资力量。

3. 改善教学条件: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科研支持: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供科研项目和平台支持,激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工作。

5. 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6. 加强人材培养: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材培养计划,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和机会,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材。

五、某学科发展与规划案例分析以某学科为例,制定发展与规划方案如下:1. 目标: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的质量和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材,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

学科发展与规划

学科发展与规划

学科发展与规划一、引言学科发展与规划是指对特定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进行研究和制定,以实现学科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学科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性、目标、方法和实施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二、重要性1. 促进学科的持续发展:学科发展与规划可以帮助学科界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学科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2. 提高学科的竞争力:通过对学科发展的规划,可以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3. 优化资源配置:学科发展与规划可以帮助学校和科研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三、目标1. 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通过学科发展与规划,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避免盲目发展和资源浪费。

2. 提升学科的研究水平: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提高学科的研究水平,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

3. 培养高水平的人才:学科发展与规划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高水平的学科人才,为学科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4. 加强学科的国际合作:通过学科发展与规划,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四、方法1. 现状分析:对学科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科的研究水平、学术成果、人才培养情况等,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2. 目标设定:根据学科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制定学科的发展目标和指标,确保目标的具体、可行和可衡量。

3. 发展策略:制定学科的发展策略,包括加强科研投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以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4. 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学科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5. 组织实施:建立学科发展与规划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计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五、实施步骤1. 确定学科发展的需求:通过调研和分析,明确学科发展的需求和问题。

2. 制定学科发展的目标:根据需求确定学科发展的目标和指标。

3. 制定学科发展的策略:制定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包括科研投入、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o o k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5年 第39卷 第7期 VOL.39 NO.7 JUL. 2015
112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应对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住房、交通等城市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挑战,中国的规划业者(包括学者和规划师)一直在学习西方国家的规划理论和方法,从最大程度上进行内容整合和方法创新。

毋容置疑,中国最近30多年的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在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规划的作用已经获得了决策者的认可,成为政府进行建设管理和发展调控的公共政策工具,其在社会事务管理中可发挥的协调协商手段也在日趋成熟。

然而,由于过多的工程项目和过快的运行模式,在城乡规划的政策属性和社会属性逐渐被承认的过程中,其规划研究的属性却逐渐遭遇轻视乃至丧失。

在面对各方政治诉求主张、多元社会群体利益和复杂经济社会矛盾时,规划师也逐渐失去“向权力讲述真理”的自信,回归理性规划和崇尚规划研究已经成为规划行业的社会新需求。

劳特利奇出版社(Routledge)最近出版的《规划研究方法手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lanning Research Methods)正好符合中国规划业者和规划行业的这种新需求。

这本书由英国剑桥大学伊丽莎贝特・A.席尔瓦(Elisabete A. Silva)、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帕齐・希利(Patsy Healey)、英国卡迪夫大学尼尔・哈里斯(Neil Harris)和比利时鲁汶大学彼得・范・登布洛克( Pieter Van den Broeck)共同主编,包括研究生涯个人感悟、规划研究技巧、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规划研究实用方法五个部分,作者是从过去五年欧洲规划院校联合会(AESOP)、北美洲规划院校联合会(ACSP)和世界规划院校大会(WPSC)等会议参会者中挑选出的活跃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规划研究者。

这本书注重规划研究方法的讨论,不仅可以作为指导规划科研人员(学者或研究生)进行研究的参考手册,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当前规划研究所倚仗的认识论基础以及规划分析所依托的科学方法,既包括了我们熟悉的调研访谈(interview)、回归统计(regression)等方法,也介绍了会话分析(discursive analysis)、人类学分析(ethnographic research)等新的研究工具。

科学性是规划的灵魂,但规划有自身的特殊性。

正如规划大师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1987)将规划定义为“公共领域中知识向行动的转化”一样,这本书力图阐明规划研究的本质在于:从一般意义来说,规划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但规划研究是以某种方式运用已有的知识引导新的见解,且这种知识应当通过系统性调查研究获得。

很多规划研究工作都被要求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有的甚至希望通过规划研究形成相关的政策建议或完成具体规划的编制。

因此,规划研究强调了这种研究既是一个互动过程(信息不断被共享),也是一个实践过程(强调知识的“应用”)。

系统性调查研究包括缜密的数据收集、清晰的指导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概念性理论框架,以及具备全面开展研究活动的严谨性和技巧。

对中国规划师而言,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增长拉动型规划转向存量提升型为主的规划,规划需要提出合理合法的技术方案、政策主张或协商共识,规划师因此也就需要更加稳固的科学研究基础,回归理性规划、崇尚规划研究也就势在必然。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规划的“科学属性”的价值,并将“科学理性”作为所有规划认知、观点和方案形成的基础。

只有这样,规划师才能言之有据,才可能避免有时不能向权力讲述真理的尴尬;也只有这样,规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才能延续并发扬光大。

这本书作为第一本有关规划研究方法的专著,填补了科学研究中关于“规划研究方法”领域的空白;作为中文版译本,也凝聚了我国许多规划学者和研究生的跨文化跨制度的深思熟虑而付出的很多心血。

这本书将于2015年底前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无疑将对我国规划学科和规划行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规划研究的新起点 规划学科的新高度
——评《规划研究方法手册》
顾朝林 田 莉 王世福 周 恺 黄亚平
【作者简介】
顾朝林,男,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田 莉,女,博士,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世福,男,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 恺,男,博士,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讲师。

黄亚平,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修改日期】2015-07-06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5)07-0112-01【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E
【doi 】10.11819/cpr20150718r
NEW START OF PLANNING RESEARCH, NEW HEIGHT OF PLANNING DISCIPLINE: A REVIEW ON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LANNING RESEARCH METHODS
GU Chaolin; TIAN Li; WANG Shifu; ZHOU Kai; HUANG Yap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