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企业整体上市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公司swot分析上汽案例

公司swot分析上汽案例

公司现状
上汽集团在国内外市场均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上汽集团的产品线涵盖了多个细分市场,包括轿车、SUV、MPV等,并拥有多个自 主品牌。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有着较为突出的表现,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和混合动 力汽车。
02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品牌影响力
上汽作为中国汽车行业 的领军企业,具有强大 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汽车零部 件供应链的波动和成本增加。
竞争对手的崛起
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新兴竞争对手的崛起 可能对上汽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
环保法规的趋严
环保法规的趋严可能对汽车行业产生更高的 环保成本和生产压力。
03
上汽案例分析
优势分析
品牌优势
技术研发实力
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 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为 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发投入不足
虽然上汽集团注重技术研发,但与国际先 进水平相比,研发投入仍有不足,影响了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机会分析
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上汽集团有望获得更多的 政策红利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的发展。
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上汽集团可以抓住消 费升级的机遇,推出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争优势。
高成本压力
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人工 成本的增加,上汽面临着较大 的成本压力。
品牌形象老化
上汽的部分品牌形象相对老化 ,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 注和认可。
管理体制僵化
上汽的管理体制存在僵化现象 ,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响应

上汽整体上市的台前幕后

上汽整体上市的台前幕后

上汽整体上市的台前幕后两年来,上汽整体上市一直是汽车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

上汽对上市历来讳莫如深,拒绝透露任何内幕。

如今,历尽艰辛的上汽整体上市终于成功收官,到了该披露其来龙去脉的时候了――备受关注的上海汽车定向增发并整体上市方案日前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这意味着上汽终于实现了其整体上市之梦,成为国内首家整体上市的汽车企业。

自2004年底上汽股份成立以来,经过两年的一系列运作,上汽整体上市终于成功收官。

几年来,上汽整体上市一直被广泛关注,各种上市版本不胫而走。

但整体上市步履艰难,时间表一推再推,让人望眼欲穿,走了一条坎坷曲折之路┅┅头炮受挫上汽集团的资本市场之路始于1997年11月,其旗下公司G上汽(600104)在上证所上市,这是一家以上海汽车齿轮总厂为主体的零部件上市公司,盘子不算大。

当时的明眼人一眼即可看出,上汽决不会满足于区区一二家零部件公司上市,不过是上汽谋求整体上市前的投石问路。

多年来,上汽一直在跃跃欲试、寻找整体上市的最佳时机。

2004年4月,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首次在G上汽股东大会上透露,上汽集团在考虑整体上市,方案大致有三种:一是在集团层面首先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之后再谋求整体上市;二是集团直接在海外上市;三是利用现有A股上市,以资产重组的方式实现集团整体上市。

当时的背景是,上汽刚刚进入世界500强,对于在全球市场上尚处于幼年阶段的上汽集团来说,未来的形势既让人欢喜也不容乐观。

如何发展壮大?实现整体上市似乎成为上汽谋求发展壮大的一条有效途径。

2004年7月传来消息,上汽已确定第二方案――直接在香港上市,融资可达10亿美元。

虽然当时汽车市场的颓势可能影响上市的时机和融资规模,但上汽集团还是将首次公开发行提前到了2005年上半年。

当时上汽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汽集团上市事宜正在进行中,其他细节无可奉告。

业内人士分析,上汽直接在香港上市是三种方案中最好的一种,符合其做大做强、在三年内实现年产汽车100万辆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

上汽并购双龙案例分析

上汽并购双龙案例分析

上汽并购双龙分析一、案例始末: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

过加强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等全球著名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形成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申沃等系列产品;推进自主品牌建设,相继推出了荣威品牌和750产品,逐步形成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

上汽集团除直接经营管理汽车零部件、服务贸易等业务外,其核心的整车业务已注入持股83.83%的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目前上海汽车已成为国内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

双龙汽车起家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经营不善,到1999年自有资本滑到负613亿韩元,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便探讨向海外出售股权,以便收回其投入的资金。

2003年下半年,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邀请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雪铁龙汽车公司、中国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以及印度塔塔的海外企业前来投标。

2004年7月上海汽车公司被债权团选中,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正式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

2005年1月2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股权交割手续,获得双龙汽车5 1.33%的股份,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8年,随着国际油价的飞涨,双龙以生产SUV和大型车为主的弊病显现出来。

2008年上半年,受韩国国内柴油价格高出汽油价格的影响,韩国政府取消了对柴油车的补贴,使得主要产品为柴油车的双龙汽车在韩国.国内市场销量出现大幅下滑。

截至08年第三季度,双龙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2009年1月5日,上汽紧急调拨4500万美元注入双龙,用于支付员工工资,上汽提出援助条件是双龙公司要从生产一线裁员2000人,但工会坚持不裁员使得上汽无法接受,其2亿美元的救济性资金援助也暂时搁浅。

救不救双龙,一时间让上汽陷入两难境地。

2009年1月9日,上海汽车向韩国首尔法庭申请双龙破产保护,以应对销量下滑和债务攀升的局面。

从优秀到卓越——上汽整体上市案例的启示

从优秀到卓越——上汽整体上市案例的启示

从优秀到卓越——上汽整体上市案例的启示作者:暂无来源:《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第6期点评=白万纲2011年2月12日中国最大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上海汽车(6 0 0 1 0 4,S H )、华域汽车( 6 0 0 7 4 1 ,SH)共同宣布从2月14日起双双停牌。

据上汽集团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上汽将集团内剩余整车资产、服务贸易资产注入上海汽车;零部件资产注入华域汽车,完成后集团将不再保有经营业务,实现资产整体证券化。

上汽集团通过将旗下剩余经营业务注入两家直接控股子公司,标志着上汽集团整体上市将迈出最后一步。

为了体现交易完成后公司资产及规模变化,上海汽车公司简称变更为“上汽集团”,全称和证券代码不变。

通过此次重组,零部件业务和服务贸易板块进入新上汽集团,使上市公司业务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上汽集团财务总监谷峰分析称“这是为了让公司开辟新的更广阔的赢利空间,增强上市公司中长期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业内对上汽的发展前景也是一片看好:招商证券资深分析师汪刘胜:“上海国资委直接控股,上海汽车证券化率提高后的机制将更加灵活。

”一名上海国资委内部人士:“上汽的模式未来将成为上海国资整体上市的参考模板之一。

”整体上市四重益:运作融资盈利吸睛2015年新年伊始,上汽集团就宣布了本集团上一年度销售业绩:2014年,其累计销售561.99万辆,同比增长10.07%。

至此,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10年蝉联国内汽车集团销量冠军。

除了给上汽自身销量带来的上升,整体上市的好处依然多多。

第一,上市后使得上汽可以接受更为严格的监管,让企业运作更加透明。

虽然国内的监管环境还存在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它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非上市公司苛刻得多,特别是诸如上海汽车这样的龙头企业,对于运作的规范性还是十分考究的。

第二,上市公司的优势在于融资的便捷性。

一组销售数据能很清晰地展示上汽的市场融资能力:上海汽车2010年销量358万辆,2011年逾400万辆,随后的三年这个数字分别是449万、510万和562万。

上汽并购双龙汽车案例探析——文化整合视角的审视与借鉴

上汽并购双龙汽车案例探析——文化整合视角的审视与借鉴

上汽并购双龙汽车案例探析——文化整合视角的审视与借鉴第三章案例正文上汽并购双龙汽车案,作为“中国汽车业海外并购的第一案”,受到各界高度重视。

并购及其后的整合过程中经历了颇多周折,尤其在工会问题上饱受磨难,经过3年的整合,2007年双龙汽车经营状况开始好转,扭亏为盈,逐步实现预期协同效应。

3.1并购双方介评3.1.1韩国双龙双龙汽车公司(ssANG YONG Motor Company)(以下简称为“双龙”)是韩国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主要生产豪华型高档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及休闲车(Rv),具有年产25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2003年汽车销售量14.66万辆,在韩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为12.5%,拥有独立的整车设计、研发能力和由93家独家经销商组成的海外销售网络。

并购前拥有7400余名企业员工,分别分布在平泽总部/工厂、昌远发动机工厂、汉城事务所以及全国各地的营业所1。

公司前身为创立于1954年的东亚汽车公司,1986年10月并入双龙集团,1988年3月更名为双龙汽车公司。

1988年,双龙汽车推出SUV型(Korando Family)汽车,在韩国消费者中引进了极大的震动,至今双龙汽车在韩国SUV市场上仍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

1991年,双龙通过与德国梅赛德斯一奔驰(MERCEDES BENZ)公司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取得了其动力系统、生产组装技术百分之百的转移,在短时间内便获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之后的一系列产品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2。

在此之后,双龙与奔驰共同开发了几款车型,其中1997年发表的极致造车工艺的高级房车代表作品CHAIRMAN,成为韩国史上最畅销的高级房车。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1999年,双龙率先投身于柴油发动机研发,自主研发新一代的柴油引擎技术2.7XDI及2.OXVT第三代共轨直喷发动机,它采用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第三代共轨喷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等技术()(DiXvT),彻底改变柴油16车冒黑烟和震动激烈的弊病,噪声标准完全可以与汽油车相媲美,确保了具有世界级水平的柴油发动机技术,在后来的柴油发动机技术领域奠定了世界级的领先地位,并使双龙汽车在欧洲车坛有了更好表现,在现今的欧洲汽车市场雷斯特(REXTON)和享御(KYRON)仍享有很高的认知度,是欧洲汽车市场的热卖产品。

借壳上市助上汽集团并购成功的案例分析

借壳上市助上汽集团并购成功的案例分析
1 案 ; ■ 例 ‘ , 分 , J 析 1 , ●
AN U F E N ×l
管 口 黄莉 娜 源自黠 贼 并购成功 的案侧分析
( 德 州 学 院经 济 管理 系 山东 德 州 2 5 3 0 2 3 )
摘要 : 上汽集 团作为 中国汽 车行业的领 军企业 , 其发展 不仅对 自身盈利情 况有重 大的意
等 内容 , 对其 进行 具 体分 析 、 考 核和 评
价, 作 出合理 、 正确 的判 断 。在 检查 预 算 支 出是 否合 理 、 合 规 的同时 , 重 点 检
查 和核 实专项 经 费使用 效 益 ,检查 这
些 经 费是 否 真 正用 于基 本 建 设 项 目 、 购置设 备 、 接 受 劳务 和服 务等 支 出 , 其
义, 而且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对我 国经 济 的 发展 也 会 产 生 一 定 的影 响 。2 0 1 1年 底 , 上 汽 以借 壳
上 市的 方 式 实现 了集 团整 体上 市 , 本 文从 集 团并 购前 后 的创 新 效 果 和 财务 数 分 析 两方 面 来验 证借 壳上 市 方 式成 功 运 用 。
关键 词 : 借壳上市 创新 发展
I =t l在 2 0 0 4年底 , 上汽为谋求集团 下 整体上市 ,管理层 曾提 出两种
方 案 ,一 是在 集 团层面 首先 引入 战 略
投资者。 实现 股权 多元 化 , 之 后谋 求 整 模 和 担心 会 影 响 A股 股 价 等原 因 , 两

升 审 计 地 位

情 况 简 介
上 海 汽 车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简 称 上
海 汽车 ,前 身是上 海 汽车 股份 有 限公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上汽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上汽

二、产业特性
(六)整合程度
我国汽车产业资源分散,整合程度处在较低水平。自2006年以来, 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总体上有了较大的提高。2006年,前4家最大车 企按销量计算的汽车行业集中度cr4为53.7%,至2008年已经上升到 61.9%,2009年-2010年经过小幅的下调后,2011年上半年上升到最 高点63.1%。根据贝恩对行业垄断与竞争类型的划分标准,cr4在 50%-65%之间的行业的市场结构属于中(上)集中寡占型,行业内企 业数目还较多,市场集中度只处于中等水平。与此相比,美国、德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集中度很早就达到90%以上,我国虽是汽 车第一大产销国,但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部分 企业介绍
上汽集团简介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简称“上汽集 团”,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其它:一汽、 东风、长安),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 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 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
历史沿革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SAIC), 是上海市国资委的下属企业,于1995年经过改组改制而成立的。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汽车产品目前正在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第二阶段的结束 期和第三阶段的开始期,价格竞争以及基于价格竞争的非价格竞争将会成为未 来一段时期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主线。
二、产业特性
(五)顾客
西北地区初次购车占比最高,达83.9%,增换购车辆占比最小; 华东地区增换购3次及以上占比最多。
二、产业特性
(五)顾客
各区域经常使用的车的年限 是1年以内、1年-2年,2年-4 年,这三项的占比基本维持 在20%-35%之间。华东、华 南、华北地区目前拥有并最 常使用的车的车龄多为1年以 内、1年-2年、2年-4年的车; 西南、华中多为1年以内、1 年-2年的车;东北、西北多为 1年以内、2年-4年的车。

管理学SWOT典型案例分析

管理学SWOT典型案例分析

上海汽车集团案例分析简介: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汽集团”,股票代码为600104)是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截至2012年底,上汽集团总股本达到110亿股。

目前,上汽集团主要业务涵盖整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动力传动、底盘、内外饰、电子电器等)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车载信息、二手车等汽车服务贸易业务,以及汽车金融业务。

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商用车公司、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201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达到449万辆,同比增长12%,继续保持国内汽车市场领先优势,并以上一年度672.54亿美元的合并销售收入,第八次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第130位,比2011年上升了21位。

背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目前“最大”的自主创新无疑就是自主品牌的创立与培育。

在奇瑞、吉利等汽车企业高举“自主品牌”大旗实现快速发展以后,以“三大”为代表的“国家队”也开始集体发力,纷纷高调宣布其自主品牌战略。

其中,上汽公布的自主品牌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资源,高起点打造中国人拥有的国际汽车品牌”颇为引人瞩目。

2006年10月12日,上汽正式对外宣布,其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

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战略与前景1,全球化战略1994年11月,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1995年7月,通过由上汽集团控制的中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与德国罗伯特·博世公司合资成立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1997年5月,上海大众第80万辆车下线,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高层领导握手庆贺。

1999《财富》全球论坛上海年会期间,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高层领导接受中央电视台《财富对话》特别节目的采访报道。

借壳上市助上汽集团并购成功的案例分析

借壳上市助上汽集团并购成功的案例分析

借壳上市助上汽集团并购成功的案例分析作者:黄莉娜来源:《商业会计》2013年第08期摘要: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发展不仅对自身盈利情况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011年底,上汽以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了集团整体上市,本文从集团并购前后的创新效果和财务数分析两方面来验证借壳上市方式成功运用。

关键词:借壳上市创新发展早在2004年底,上汽为谋求集团整体上市,管理层曾提出两种方案,一是在集团层面首先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之后谋求整体上市;一是直接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但是由于无法募集到理想资金规模和担心会影响A股股价等原因,两种方式均未被采用。

2011年底,上汽以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了集团整体上市。

本文从集团并购前后的创新效果和财务数据分析两方面来验证借壳上市方式成功运用。

一、情况简介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汽车,前身是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于1997年11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0104。

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65.5亿股,公司控股股东为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以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

2011年4月6日,上海汽车发布了资产重组的预案公告。

2011年12月31日,上汽集团发布了《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实施完成及股份变动公告》。

公告显示,由原上海汽车向上汽集团及上海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17.83亿股,收购评估价值为291.2亿元的独立零部件业务、服务贸易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公司股权及其他资产,公司股票简称自2012年1月9日变更为“上汽集团”,上汽集团由此成为上海率先实现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上汽集团之所以实现整体上市,正是借助于借壳上市的资产重组方式。

上汽集团案例分析46页PPT

上汽集团案例分析46页PP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车的合并使两者 之间的关联交易、资金挪用等行为都失去了存在的载体 ,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实现了同股同权 ,在这两方面的共同作业下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 代理成本相应降低。
最终导致上海汽车公众股东在长期和短期均获得了 财富的增长。
第二部分 整体上市的经济后果分析
韩丹同学演讲
短期业绩分析
单位:百万元
指标
2006年上半年 2007年上半年 同比增长(%)
营业利润
595
3443
478
净利润
593
2716
358
每股收益
0.18
0.42
129
净资产收益率
5.2
7.8
2.6
(%)
每股经营现金净
0.08
0.72
814

由上表可以看出,上海汽车的整体上市
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并购买资产的总体方案
2006年11月30日 该方案的申请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核准
实施定向增发方案,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 2006年12月20日 诺该次认购的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
让。
2007年6月7日
公司控股股东上汽股份持有的国有 法人股全部无偿 划转给实际控制人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完成相应 股权过户手续,上汽集团直接持有公司83083%的股 权。
2005年度,上海汽车实施股 权分置改革:国有法人股股东上 汽股份通过按一定比例向流通股 股东支付对价,以换取其非流通 股股份的流通。
2006年12月,上海汽车向控股股东上海汽
车股份定向增发购买资产,向特定对象发行 股份购买资产,差额部分以现金调剂达到总 股本增加,其中上汽股份持有83.83%的股份, 社会公众持有16.17%的股份,完成整体上市, 成为目前国内A股市场上最大的整车上市公 司。

整体上市让上汽做强

整体上市让上汽做强

整体上市让上汽做强作者:何华来源:《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第6期文=何华业绩不俗。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至6300亿元,净利润增长12%至279亿元;2014年末总资产4148亿元;作为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居《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第103位;2012—2 01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为18.52%、19.07%、18.9%。

常年业绩不错、行业领先,得益于上汽集团走在了大型国企整体上市的前列,促进了公司做大做强、公司治理的优化。

当前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之际,整体上市越来越受到认可、被越来越多地采用,上汽集团的率先实践可谓很具启发意义。

从分拆上市到整体上市众所周知上市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国企并不例外。

曾经,分拆部分资产上市一度是国企上市的主要模式。

而相较于分拆上市,整体上市的优势明显:有助于企业做强做大、优化公司治理。

数年前国务院国资委即推央企整体上市,一些地方国企探索了整体上市。

时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表示,对于竞争性国有大企业,改革方式是整体上市。

在大型地方国企中,上汽集团率先实现了整体上市,促进企业变得更强。

事实上,起初上汽集团也是分拆上市。

上汽集团1997年上市,是大股东上海汽车(集团)总公司的部分资产上市。

曾经,上汽总公司下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上海汽车即目前的上汽集团,零部件又有一个上市公司华域汽车,另外还有服务贸易和其他的投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团并没有走很多国企的引入战略投资者之路。

2004年前后,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国企上海电气引入了战略投资者,打响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第一枪,一些国企朝这个方向走,上汽集团考虑是否也要按照这个模式,但最终决定直接走公司上市的道路。

按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的说法,这样就能解决国资一股独大的问题,可以用市场监管的方式解决国企一些管理弊病。

2006年,上海汽车向大股东定向增发股份,完成整车相关资产置入,从而使上市公司的业务由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向整车生产销售转变,产业链、价值链发生较大变化。

上汽集团整体上市的绩效分析

上汽集团整体上市的绩效分析
2 上汽集团整体上市动因分析 2.1 减少关联交易
上汽集团在整体上市之前,与上海汽车存在着很大的关联交 易,而这些关联交易的存在大大影响着集团内部的长期发展,如果 不解决此问题,上海汽车在汽车开发上会受到巨大的阻碍。此次整 体上市,上汽集团将大部分资产均注入上海汽车,借助上海汽车实 现整体上市。因此会减少大量关联交易所引发的问题。上汽集团可 以借此来改善业绩,并且在产业链、业务链完整的同时,实现无形资 产产业链完整的愿景。 2.2 协同效应
改善,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完善了企业治理结构,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上汽集团 整体上市 事件研究法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7(a)-092-03
1 案例基本情况 1.1 整体上市的内涵
广义上的整体上市通常是指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通过资产 重组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改造,使其成为上市公司。但是针对我国 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整体上市,一般是指相对先前普遍 存在的企业拿出部分资产或产业“分拆上市”,也就是上市的主体 由先前分拆出来形成的附属于集团公司的相对独立的股份公司, 变为已改制为股份公司的整个集团公司。目前大部分企业整体上 市都属于后者。 1.2 上汽集团整体上市过程
2011年4月6日,上海汽车发布了资产重组的预案公告。公司本 次拟向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 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2011年11月12日,上海汽车发布公告,其整体上市过程中发行 股票购买资产涉及的16家非上市公司,其股权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手续,大股东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持有的注入资产股权也已 变更至上海汽车名下;同时,上汽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也已转 让至上海汽车名下。此外,上汽集团持有的华域汽车1,552,448,271 股股份(占华域汽车总股本 60.10%)以及工业有限持有的招商银行 (微博)(16.040,0.00,0.00%)股份有限公司368079979股股份转让给 上海汽车的过户手续已经办理完毕,其境外标的公司股权转让亦 已完结。

汽车制造企业资本结构案例分析——以上汽集团为例

汽车制造企业资本结构案例分析——以上汽集团为例

汽车制造企业资本结构案例分析汽车制造企业资本结构案例分析 ————以上汽集团为例以上汽集团为例以上汽集团为例2016年11月18日摘要摘要::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不断壮大。

但是这些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和缺陷,尤其是资本结构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多数上市公司存在着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上市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公司业绩徘徊不前或下滑,同时也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问题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这种背景下,以上汽作为蓝本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资本结构的有关理论研究,然后又分析了上汽的资本结构现状并指出了其资本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突出问题尝试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对未来的研究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关键词::资本结构,上汽理论研究一、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关于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 1958年Modigliani 与Miller 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他们的不朽之作,“资本结构、企业理财和投资理论”,文章中提出在完美的市场环境下的MM 无关定理,也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先河。

最原始的MM 定理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不考虑所得税,假设企业经营风险均相同,从而认为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不存在最优的资本结构,即MM 无关理论。

1963年Miller 和Modigliani 提出修正的MM 理论,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影响后,由于负债的税盾效应,企业价值会随着负债的增加而增加杠杆企业价值=无杠杆企业价值+负债总额*所得税税率。

对资本结构理论而言,最不完美之处就在于“企业的破产惩罚和利润的课税制度共存”,由于这两者的互相制衡,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学术界产生了资本结构权衡理论。

上汽集团整体上市案例研究

上汽集团整体上市案例研究

上汽集团整体上市案例研究整体上市的出现,多是为了解决以往国有企业分拆上市导致的一些弊端。

通过整体上市,企业可以将优质资产的核心纳入上市公司,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也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增长。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国企改革的强烈要求,自从TCL集团在2004年通过换股IPO 模式首先在国内进行整体上市之后,企业集团的整体上市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越来越多。

因此,有必要对整个市场进行全面的评价,从而了解企业集团整体上市的现状,为深化我国国企改革提供依据,同时对筹划整体上市的企业提出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案例的形式对上汽集团整体上市进行研究,首先梳理总结国内外对整体上市研究的文献,然后对整体上市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通过介绍上汽集团整体上市各交易方的基本情况、历程、模式和发行价格,结合相关理论对上汽集团整体上市的动因、模式的选择和发行价格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从五个方面(规模效应、股权结构变化、潜在同业竞争、关联交易变化和协同效应)分析整体上市后上汽集团效应的变化,最后通过研究得出启示与借鉴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上汽集团进行整体上市的动因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其次,上汽集团选择定向增发反向收购母公司模式和合理的定价成功完成整体上市;最后,整体上市后,得到了正的公告效应,上汽集团的股价上升,有着显著的正的累积超额收益率;整体上市虽然没有对上汽集团的财务效应产生立竿见影的效应,但总的来说,整体上市对其经营还是有益的;上汽集团在整体上市之后扩大了经营规模,巧妙地避免了同业竞争,使关联交易内部化,但是却加剧了“一股独大”问题,加深了中小股东对利益保护的忧虑,对公司治理产生了负效应。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是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布局很关键;其次是每一种整体上市的模式都不能完全被复制,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整体上市;最后是整体上市不能被看做是改善公司治理唯一的“良药”,有必要对关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制度进行重新评估与完善。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 析
2002年8月11日 对外经贸大学企管研究生班 应春成,李淼龙,李燕,潘中艺, 钟菊芳,李晓华,柏许民,黎儒国
孟祥勃,
• 公司的基本财务比率 • 分析企业现金流量 • 趋势分析 • 关联方交易 • 综合分析
公司的基本财务比率
• 净资产收益率 17。69%
• 总资产报酬率 15。46%
入贡献小,总资产报酬率15。46%,投资收益 率,仅为5。26%
• 筹资活动分析结果表明筹资渠道畅通

趋势分析
• 99年毛利率42%,98年毛利率44%,99年 存货周转率7、79次,98年存货周转率7、 05次,两年费用支出绝对数基本没有大 的变化,国家对于汽车行业的支持,近 年汽车工业长足发展,相信在未来几年, 企业有良好的业绩。
关联方交易
• 隐含关联方 • 几家公司未纳入合并范围
• 总资产周转率 0。37次
• 流动资产周转率 1。06次
• 资产负债率
29。21%
• 已获利息倍数 67。48倍
• 营业增长率
3。14%
• 资本积累率
3。07%
分析企业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5亿,有良好 的主营业务收益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9亿,其中 债务性投资支出12。75亿,因为它是安 全性投资,剔除债务性投资支出因素影 响,所以投资回报良好,投资活动是合 理的。
综合分析
• 当年支付税金3。5亿,应缴税金科目期末余额 减少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 其他应付款附注说明不清楚,金额较大,有可 能隐含收入
• 现金流量表中长期债券投资支出12。75亿,而 附注中其没有说明,短期投资披露又只是期初 和期末数,过程不清楚,影响投资收益的分析

上汽集团借壳整体上市的财务风险分析

上汽集团借壳整体上市的财务风险分析

上汽集团借壳整体上市的财务风险分析借壳整体上市较首次公开发行途径上市的审核时间短,相对不那么严格,时间成本低,在成功借壳整体上市后便于企业融资。

所以不管是房地产业还是车企业以及快递业都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借壳整体上市。

本文就这个热点展开探讨,但是国内对借壳整体上市的财务风险研究很少,大多研究上市的效果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此这为本文的研究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同时借壳整体上市也是一项高风险的资本运作方式。

因此,在构建适用于我国车企业借壳整体上市风险的识别、控制模型时结合借壳整体上市的特点对提高其成功率,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借壳整体上市是企业兼并而采取的一种收购方式。

它是在证券市场快速发展而建立的一种高级的形态的资本运作现象,上市壳公司由于被借壳避免被停牌、摘牌风险,非上市公司通过借壳可以保持自己的资产和业务的上市,所以筹资融资的渠道变得更宽。

但是借壳整体上市给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带来双赢的同时,也隐藏着财务风险。

无论运用哪种估值方法,由于受到估值技术和人为因素制约,所以壳资源的定价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风险。

不同的定价又影响支付方式。

债务融资成本较低,但不能过度使用,否则降低偿债能力,出现资金链断裂。

股权融资的风险通常小于债务融资,但也不能过度使用。

总之企业在借壳整体上市时要避免单一支付方式,分散风险。

企业在整合阶段也面临着整合风险和持续经营风险。

借壳整体上市后,双方在文化、技术、管理、产业链上都要进行整合。

科学有效的整合才能实现协同效应,保证借壳整体上市的成功。

借壳整体上市在便于融资的同时使车企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实现对资本的成功的运作。

对借壳整体上市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才能确保企业受益于整体上市,否则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本文以上汽集团为例,在介绍借壳整体上市和财务风险的理论之后系统梳理了上汽集团借壳整体的动因、过程和效果分析,分别在选壳、借壳和整合阶段识别了财务风险,进而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上汽集团借壳整体上市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对涉及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总结了对财务风险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1.1选题的背景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上证所和深交所的建立为标志,至今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却已经走完发达国家200多年走的路。

但是我国股市刚设立的时候,由于规模较小,难以承载大公司上市所带来的压力,并且为解决企业脱困问题,大多数企业都不满足整体上市的条件,因此,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通过将自己的一部分优质资产剥离出来,再通过发行一定数量的流通股实现上市的,即分拆上市。

但是,分拆上市存在着许多弊端及诟病:第一,母公司把上市公司当成圈钱的工具,上市公司的资产或剩余利润被母公司通过控股权转移到自己的口袋,这使得上市公司无法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的运作也很难达到规范化。

第二,大股东、存续企业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

第三,产业链的分割可能会造成机构重叠、人员交叉,同业竞争,不利于生产经营的统筹规划和统一布局,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运作效率。

第四,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可由母公司帮助处理。

上市公司将富余人员分流,把包袱甩给母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制造虚假的财务业绩。

因此,在我国,分拆上市成为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企业的整体上市是对于分拆上市而言的。

为解决分拆上市的弊端,整体上市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整体上市的优点在于有利于消除上市公司与母公司间的关联交易、违规担保和资金挪用等市场瘤疾,另外,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和刚起步企业的做大做强,以促进企业发挥集团的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与管理优势,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与交易费用。

但在企业整体上市的过程中还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企业大规模的整体上市将加重证券市场的扩容压力,同时,大股东也往往利用企业的整体上市来圈钱等种种隐患。

本文以上汽集团为例,浅谈企业的整体上市对其关联交易的影响,提出在企业整体上市后,企业应该如何处理关联交易,大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等问题的措施。

1.2选题的意义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对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弊端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整体上市后产生的影响,提出如何结合中国国情,使企业实现整体上市,从而减少关联交易。

自证券市场成立出现以来,国家对企业上市都相当重视,而整体上市对公司的业绩、股东权益以及关联交易、挪用资金方面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本文通过对上汽集团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企业整体上市后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同时也预期提出关于企业整体上市中关联交易的应对措施及相关建议。

.2、企业整体上市对关联交易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简单地说,关联交易是指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关联交易与普通交易之间的重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发生在具有特定关联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交易。

由此可见,关联交易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它是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二是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是交易行为,而不是管理或其他行为。

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同业竞争表现为利益相反的关系,而关联交易主体之间不不一定是利益相反的关系,很多情况下是利益共同。

但是,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相比,持续的时间较长,潜在的影响人们往往难以客观去评价。

此外,法律也对关联交易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目的在于从外部管制关联企业内部具有消极作用的内部活动与安排的生产关系,以此来保护从属公司、债权人以及子公司少数股东的利益。

对于关联交易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一方面,关联交易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的整体上市能够抑制关联交易,从而减少其带来的许多不利影响。

对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比如国外的学者Bertrand等人(2002)、Cheung等人(2001)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得出了关联交易会影响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结论。

Elizabeth等人(2004)认为关联交易的多少跟投资者的态度呈负相关的关系,一个公司的关联交易越多,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投资反应越消极,因此大量的关联交易将导致公司价值降低。

此外,Claessens 等人( 1999) 、Khanna( 2000) 发现,当存在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时,容易导致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

另外国内许多学者例如李增泉等(2004); 余明桂、夏新平(2004); 贺建刚、刘峰(2004)等学者也指出:上市公司业绩下降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联交易的存在。

王志彬、周子剑(2008)采用关联交易理论对集团公司整体上市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集团公司整体上市后,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的产业链更加紧密,减少了集团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割断了集团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掠夺上市公司利益的链条,从而提高了上市公司业绩。

张光荣和曾勇(2006)、李增泉等(2004)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关联交易影响公司业绩的间接证据。

整体上市从两个方面减少了关联交易。

一方面,国有企业通过实施整体上市,可以解决原先分拆模式下上市公司产业链分离等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上市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可以优化原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从而减少关联交易。

整体上市也能够盘活国有股,增加流通股,进而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减少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具有积作用。

3、企业整体上市的概述3.1企业整体上市的由来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上证所和深交所的建立为标志,至今也不过20多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政府主导建立起来的,证券市场定位主要是服务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其出发点在于克服国有企业的现实困难。

但是我国刚开始发展证券市场的时候,公司所有者一般会把企业拆分为股份公司和母公司两部分,把一些和主营业务不相关、质量不好的资产放在母公司,把相对优质的资产放在股份公司,这是由于当时企业较少,市场规模较小,监管部门对股票发行实行额度管理制度。

但是这也导致部分大型企业因为额度的限制只能将企业部分资产剥离出来,不能将全部资产或产业都上市,通过重组改制到资本市场上市,即“分拆”上市。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这种做法带来的的弊端开始显现:第一,母公司利用上市公司圈钱,上市公司的资产或剩余利润被母公司通过控股权转移,因此上市公司无法完善公司运作的规范和治理结构;第二,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存续企业之间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

第三,分拆导致产业链的分割,这使得公司机构重叠、人员交叉,对生产经营的统一布局和统筹规划带来不利影响,也使公司的运作效率下降。

第四,对于公司的不良资产只能由母公司承担,上市公司将包袱甩给母公司,制造虚假的财务业绩。

因此,在我国,分拆上市成为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希望整合集团资源、拓宽融资渠道、理清产权,而实现这个目的的主要方式是集团整体上市。

于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后,这种特殊的证券市场发展条件下,出现了整体上市。

2004年,TCL集团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实现了整体上市,成为首个在国内证券市场整体上市的企业,为企业整体上市开创了先河。

3.2整体上市的发展3.2.1整体上市的早期尝试阶段事实上,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上市,采取的都是整体改制上市。

但在这一阶段整体上市的企业缺乏经验,在上市前不能有效合理的对业务进行重组,因此在上市公司的资产中不仅包括不良资产,还包括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大大超过了上市公司的承受能力,并且处于不平等的竞争中,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其中最典型的有凤凰股份。

凤凰股份是由原上海凤凰自行车在1993年9月整体改制而成,其主导产品是“凤凰飞达自行车”,当时中外闻名,年产量最高超过了500万辆,最高峰时公司的职工人数超过l万人。

但年年报的披露,2001根据人员对公司造成的压力日益变得沉重起来。

随着公司主业的衰落,截至2001年末,公司员工人数6608人,在岗人员2058人,也就是说,2000人要养活6000人。

虽然从上市公司中剥离出去6家子公司,但仅是资产被剥离出去了,根本上没有解决人的问题,企业的开销仍然很大,凤凰股份整体上市后业绩一直很一般,1997年后公司业绩一直是下降趋势,公司很快就面临了亏损的危险。

因此,这一阶段的整体上市并不成功,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因而最终被分拆上市所取代。

3.2.2整体上市的创新阶段2003年到股权分置改革前的这段时间,对于我国集团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时期,整体上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随着我国对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和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己经初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业绩有了显著提高。

我国证券市场此时也以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市场的规模与结构己经比较成熟,已有能力承受和接纳大盘股所带来的压力,从而为整体上市提供了市场空间和环境空间。

与90年代初的整体上市相比有所不同,这段时间的整体上市主要强调的是生产性资产的整体上市,保证上市后的公司能够独立运作,降低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发生关联交易的可能性,使上市公司的经营能更大程度地面向整个市场,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典型例子有武钢集团和TCL集团的整体上市。

它们的整体上市是通过对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改制作为基础,以此来实现整体上市的。

这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上大量存在的母公司控制上市公司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TCL集团是通过换股IPO的方式来实现整体上市的:2003年9月29日,TCL集团与TCL通讯签署合并协议,TCL集团以吸收合并方式合并TCL通讯。

TCL集团通过换股合并的方式最终完成了集团的整体上市,为母公司实现整体上市提供了一种创新思路。

而武钢集团的整体上市则采用的是定向增发的方式,这对于解决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体制分裂问题更加具有深渊的意义。

2003年11月16日,武钢股份公布了拟增发20亿A股的方案,其中向武钢集团定向增发股数量不超过12亿股,向社会公众发行数量不超过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亿元,这种定向增发国有法人股与流通股相结合的创新之举,以及控股集团公司整体资产借壳上市的模式,在我国证券市场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借壳已上市公司来实现企业整体上市的一个大胆创新3.2.3整体上市的兴起阶段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渐完成和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上市公司的利益博弈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其中一项重要的变化就是整体上市的全面勃兴,我国集团公司的整体上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国内许多集团公司纷纷实现整体上市,其中代表例子有G太钢、G鞍钢及上港集团等。

在这一过程中,大股东可以把实物资产证券化,并进而让资产增值和变现的成为可能。

同时,中小投资者也从各种不同的整体上市方式包括定向增发、换股合并看到了不这一时期的整体上市的特点与以往有些并有望形成相当长时间的投资主题。

同的市场机会,不同:一是整体上市预期融资的效果相对比较明显。

G太钢、G鞍钢的大股东虽然用资产换来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权,但持有的股权预期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大股东在一个可预见的未来随时变现,这样就使得预期融资效果明显;二是整体上市具有将财富放大的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