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与尖子生共进晚餐”多维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长与尖子生共进晚餐”多维解读【素材展示】

2011年11月23日晚,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入围的是期中考试年级前三名的学生,第一名挨着校长坐。校方在官方网站上称,“为了准备‘优秀学生代表校长餐会’,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忙活了好几天:找一个品位高雅的就餐地点,设计一份适合学生口味的菜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餐。”

校方称晚宴是为了激励“做人品位高雅,做事追求卓越”的优秀学子。校长在晚宴上表示,“举办此次餐会,为精英学子提供一个认识、沟通、放松的机会,一个学校的好坏,是以学生发展状态决定的。与此同时,我相信我们学校在几年之后会成为最美、最好的学校之一,而你们也就是其中的决定力量。”据说,该校在期末考试后还会举行激励晚宴,并且有可能邀请家长一同参加。

【多维解读】

1.这是一种激励教育。此举对鼓励优秀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学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又能够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激励后进学生努力学习。

2.这是一种赏识教育。教育的形式应该多元化,校长放下身份与学生共进晚餐既传达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又有“巴菲特午餐”的效果,一举两得。

3.“区别对待”背离了教育宗旨。此举会让学生感觉努力是为了物质和情感刺激,这和此前发生的用红领巾和绿领巾来区别优生、差生没有差别,急功近利早已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

4.是对“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参加选拔入围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而且不过就是半期的一次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这显然是对“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

5.对学生价值观会起到误导作用。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而成绩排名、豪华晚宴、校长接待等会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中去。

【适用话题】

激励赏识教育教育歧视教育功利性庸俗价值观

【媒体锐评】

之一:校长是在拿身份奖励学生,是在拿头上炫目的“官帽”激励学生,这样就强化了校长在学生中的官威。因此,此种别出心裁的晚餐很可能会奴化学生的心灵,对他们成长为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不见得有利。我们已经从受邀学生感激涕零、诚惶诚恐的现场表现中感觉到了此种危险。(《校长不宜拿身份来奖励尖子生》)

之二:这种畸形的激励措施要是被普遍认可的话,更让人痛心的两级分化恐怕不能幸免。真正的“巴菲特午餐”的意义不是股神在彰显社会精英人才,而是帮助更多的贫困弱势群体。“校长晚餐宴”的意义是什么呢?最担心是这种创新激励会把尖子生捧上云端,而更多普通生在仰望之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泾渭分明”的自卑,这对中国教育绝对是弊大于利。(《校长宴请尖子生不是“巴菲特午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