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
颈肩腰腿痛手三针、足三针疗法原安徽中医学院名老中医张显臣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顽固性头痛、牙痛、肋间神经痛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拔针即愈,大多能在1~2分钟之内显效或治愈。
手三针、足三针疗法,用之者神,得之者秘,社会上掌握此技的医家并不多见,今不揣浅陋,公之于众,推而广之。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穴位1、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
间谷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穴、合谷穴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也治头痛、牙痛、腰脊痛,。
中渚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主治:目眩头痛,肘臂痛,五指不得屈伸,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疼痛。
后溪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经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主治: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痫不醒人事,臂肘拘急,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昏仆不能言语,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手足麻痹,牙痛,头痛,伤寒感冒。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松握拳为度。
以上三穴,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证,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
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臂、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以及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疗效甚为理想,往往拔针而愈。
2、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经线上,在第四、五趾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穴: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经线上,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
单刺此穴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足心痛麻,内外踝的疼痛肿胀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穴: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经线上,在第一、第二跖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一寸五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董氏奇穴】中医界针灸神奇的“三针”轰动世界!
【董氏奇穴】中医界针灸神奇的“三针”轰动世界!导读: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并给予了报道。
从此,三针名扬天下。
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神穴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主治:胆疾病
针法:日月、期门平刺0.8—1寸(注意不要刺入胸腔),阳陵泉直刺1—1.5寸深。尿三针
关元、中级、三阴交
主治:泌尿疾病,腹痛。
针法:关元、中极直刺0.7—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阳三针
关元、气海、肾俞
主治:阳萎、遗精、不育。
针法:关元、气海直针0.8—1寸。肾俞直针1.2—1.5寸。阴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
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
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足智针
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蹠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
主治: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
针法:均直针:0.5—0.8寸深。
肩三针
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下面一一道来:
四神针
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
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和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和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
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神奇的针灸绝技:手足三针
神奇的针灸绝技:手足三针
手三针:间谷(合谷与三间连线中点)、中渚、后溪
足三针:太冲、内庭、足临泣
后溪
“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杂症,效速、效果确切”。
可谓是:入针即效,拔针立缓。
对于顽固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颈肩头痛很大一部分在5分钟内都会显效或直接治愈。
足临泣
手足三针的特点:1.取穴少,共6个穴位,一般需要三个穴位即可,手足三针同时采用的事情极少。
2.进针要快,手法要快(强刺激,以病人耐受度为宜)
手足三针并非笔者所发现,是本人2020年疫情期间无意间在网络上学习而来,具体是哪位大家的文章我也忘了。
如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询下。
无论是哪个针灸医生,哪种针法,都不可能对所有的疼痛都起效果,甚至立竿见影的作用,诸如平衡针灸、董氏奇穴、传统针灸等等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100%的,不然也就不用学习了。
笔者在2020年偶然学到之后,时长用此两组穴位治疗颈肩腰腿痛、顽固性头痛等症,效果斐然,对于90%的疼痛都有效果。
今日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忙,对各位的治疗有所帮助
合谷
需要强调的是,我所发的文章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或者学习过的一些东西,并不是说就包治,正如前文所说,没有哪种方法是包治的,不然也就不用孜孜不倦的学习了。
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的朋友还请多多支持一下,在此先谢谢了!!。
针灸治病三针,有图一看就懂
针灸治病三针,有图一看就懂1.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鼻唇沟上端处。
印堂: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图一:鼻三针肺寒型图二:鼻三针肺热型治疗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针:睛明穴上2分。
眼针:在上眼眶下缘,正对瞳孔。
眼针:在下眼眶的上缘,正对瞳孔,大约承泣穴的位置。
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3.耳三针治疗各种耳聋听宫:在面部,耳屏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听会: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
完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深刺1.2---1.5寸治疗言语障碍,流口水,咽炎舌针:在廉泉穴上1寸,或于前正中线颌下1寸,当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大约上廉泉穴的位置。
舌针:上廉泉穴向左旁开0.8寸。
舌针:上廉泉穴向右旁开0.8寸。
不加电,用手法5.晕痛针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旁开1.5寸。
太阳:在颞侧,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印堂:在面额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太阳穴直刺治疗颈椎病天柱:在颈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在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百劳:在大椎直上2寸,左右各旁开1寸。
大杼: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常规针法7.胆三针日月: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8.尿三针关元:腹部,当脐中下3寸。
中极: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9.肥三针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带脉: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直下平肚脐处。
足三里:屈膝,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10.智三针治疗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 --- 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 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首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口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川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1针,其左右各旁.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2.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三针大全
三针汇集智三针治疗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常规手法四神针治疗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四神针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针尖向外刺脑三针治疗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脑户+脑空*2。
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向下刺颞三针治疗运动障碍,偏瘫,弱智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向下刺晕痛针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四神针+印堂+太阳穴*2。
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直刺眼三针治疗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ⅠⅡⅢ;针Ⅰ:睛明穴上2分,向眼底进针1.2―1.5寸;Ⅱ:眶下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上推;Ⅲ:眶上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下推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定神针治疗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向下刺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迎香,上迎香,印堂,加攒竹。
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
迎香病情早期对刺,病久向内上斜刺。
上迎香向内下斜刺。
慢性鼻炎用攒竹穴面肌针治疗面肌痉挛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禾髎。
眼肌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面肌痉挛:地仓透颊车,迎香或禾髎加电用连续密波,时间大约45分钟叉三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太阳,下关,阿是穴。
上支:太阳,下关,阿是穴(阳白);中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四白);下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大迎)加电可以长时间面三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翳风,颊车,地仓。
三针大全
三针汇集智三针治疗智力低下神庭+本神*2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神庭旁开3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
常规手法四神针治疗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头疼四神针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百会前后左右各1.5寸针尖向外刺脑三针治疗运动共济失调,脑瘫,弱智,视力障碍脑户+脑空*2。
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脑空:在头部,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向下刺颞三针治疗运动障碍,偏瘫,弱智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向下刺晕痛针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四神针+印堂+太阳穴*2。
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太阳穴直刺眼三针治疗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眼ⅠⅡⅢ;针Ⅰ:睛明穴上2分,向眼底进针1.2―1.5寸;Ⅱ:眶下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上推;Ⅲ:眶上缘中点,向眼底进针1.2―1.5寸,将眼球向下推要深刺达眼底,不提插,不旋转,不加电针!只向上刮针定神针治疗多动症,眩晕,注意力不集中,弱智儿童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阳白: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向下刺鼻三针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病等迎香,上迎香,印堂,加攒竹。
上迎香:在面部,当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
迎香病情早期对刺,病久向内上斜刺。
上迎香向内下斜刺。
慢性鼻炎用攒竹穴面肌针治疗面肌痉挛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禾髎。
眼肌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面肌痉挛:地仓透颊车,迎香或禾髎加电用连续密波,时间大约45分钟叉三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太阳,下关,阿是穴。
上支:太阳,下关,阿是穴(阳白);中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四白);下支:太阳,下关,阿是穴(大迎)加电可以长时间面三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翳风,颊车,地仓。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教学文案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阴阳九针组合针法之——止痛三针
阴阳九针组合针法之——止痛三针
【方解】
飞龙在天,升发督脉阳气,扎完此针,人体阳气将为之振奋;大叉穴,我们这里归纳为通天彻地,能疏通人体冲脉、任脉;鱼际穴,打开人体所有的关节。
这个九针组合其实就是在小周天针法的基础上加鱼际针,是对鱼际穴单针作用的加强针法,将人身所有的关节松弛,因为人体关节附近是气机最容易郁堵的地方。
在这个大的构架下,你会发现很多疼痛患者,无论哪里痛,都可以扎这三针,而且效果都还不错,有些起效快,有些起效慢,慢的就多留一会针。
【操作说明】
鱼际穴帖骨进针,深度约整个大鱼际宽度,进针后可提插捻转强刺激20~30次。
针后用手掌拍打患处引气调神。
大通天靠近拇指根部进针,效果更好。
一身多病三针法…中医常识
一身多病三针法…中医常识
06-11 10:34
第一天扎法:
第一针是左手的三间透合谷。
从三间穴进针,按30或45度角度向合谷斜刺到拇指和食指的骨叉上,半握拳进针,深度为掌的一半。
用0.35粗1.5寸或2寸的针。
这是后溪穴和腕骨穴的图片
第二针是左手的后溪穴透腕骨穴。
这是液门穴和中渚穴的图片
第三针是右手的液门穴透中渚穴。
也可深扎到无名指和小指掌骨的骨叉上。
第二天扎针:
第一针是左手的液门穴透中渚穴。
第二针是右手的三间透合谷。
第三针是右手的后溪透腕骨。
这样交替扎,目的是防止穴位疲劳,降低疗效,第三天按第一天方法扎。
5到7天为一个疗程。
每次留针30分钟,每隔3到5分钟行针一次,平补平泻。
二、这三针的主要作用:
全身所有的问题,如全身疼痛,感冒引起的不适。
主要治疗头痛、头晕,肩关节、肘关节、颈椎,上半身的问题。
非原发性高血压。
三针起立针的概念
三针起立针的概念三针起立针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也被称为三针立针、三针法或三针疗法。
它是在针灸学中的一种特殊技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同时插入三根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针起立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黄帝内经》和《灵枢经》等中医经典著作。
它的理论基础是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针灸学说。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是一种运行于体内的特殊通道,通过经络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
而针灸则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针起立针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同时插入三根针。
一般来说,这三根针的长度和粗细应该相同,材质应该是不锈钢或银针。
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确定病情和选择适当的穴位。
然后,医生会用消毒酒精清洁患者的皮肤,并使用针灸针迅速而准确地插入穴位。
三针起立针的穴位选择是根据中医理论和具体病情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三针起立针常用于治疗痛症、神经系统疾病、内科疾病等。
例如,对于头痛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在太阳穴、百会穴和风池穴等穴位上进行三针起立针治疗。
对于失眠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在神门穴、心兑穴和足三里穴等穴位上进行三针起立针治疗。
三针起立针的治疗过程通常是短暂的,一般只需要几分钟。
在插入针后,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调整和刺激,例如旋转针头、提拉针身等,以增强治疗效果。
在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将针头拔出,并对患者进行一些指导和建议,例如注意休息、饮食调理等。
三针起立针的疗效和机制是多方面的。
首先,通过刺激穴位,三针起立针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其次,三针起立针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缓解疼痛和炎症等症状。
此外,三针起立针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等机制,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和抵抗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三针起立针并非适用于所有疾病和患者。
在进行三针起立针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确定病情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秒杀绝技【收藏不后悔】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汇总
靳三针疗法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
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
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
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㈠、头部主要穴组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脐三针--生阳三针、滋阴三针、健脾三针、补肾三针
脐三针--生阳三针、滋阴三针、健脾三针、补肾三针三针在脐针临床上与二针用法一样,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三针的用法上有三针使用原则:其一,是在使用三针是一定要形成“相生格局”,利用“相生格局”的固定配伍。
其二,按“四局针法”进行的配伍。
其三,是根据疾病的需要,不按这个相声格局。
那什么是相生格局?就是利用脐内八卦的五行所属关系,在用针是让其按五行相生,而不是用相克方法治疗。
按“相生格局”的固定配伍1.生阳三针:所谓的生阳三针有两种组合,其主要治疗的是阳虚的患者,第一组合是取坎、震、离三位,取这三个位我们就使其形成相生格局,坎水生震木,震木生离火,有升阳作用。
另外一种组合是扎坎、巽、离三个方位,它也是形成水生木,木生火的相生格局。
但这两组合有什么不同呢?震与巽的区别是一个阳木一个阴木,阳木组合我们用于女性患者,阴木组合我们用于男性患者,特别是阳木组合对女患者效果更好,因为它在生阳的同时,走“木”位,有疏肝理气、调节情绪的作用,符合“妇人肝为本”的原则。
2.滋阴三针:滋阴三针主要是用于治疗阴虚患者,同样滋阴三针也有两种组合,第一种组合离、坤、兑三位,形成离火生坤土,坤土生兑金的相生格局,来治疗阴虚。
第二种组合是取离、坤、乾三位同样是离火生坤土,坤土生乾金,也是采用的相生格局。
但这两组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种组合是三阴组合,即离火属阴,坤土属阴,兑金属阴,故在滋阴方面疗效比较大,又因为兑金为阴所以我们多对男性患者使用,主要也是考虑“相交”的原则。
第二种组合配伍则是二阴一阳,即离火和坤土都为阴,而乾金属阳,这种组合不仅有滋阴的作用,还有升阳的功能,主要用于阴阳都虚但是以阴虚为主的患者。
第二种组合中有坤土生乾金,就是“地天泰”,是阴阳相交,故这两种组合的而不同之处可以一目了然。
3.健脾三针:“脾乃后天之本”,对重病患者我们是十分注意他的脾胃功能,只要胃气尚存,这个患者就比较好治,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胃气,那么治疗起来就困难多了,《内径》说“有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神奇的三针小方(内含止痛正骨松筋针)
神奇的三针小方(内含止痛正骨松筋针)
1、祛湿三针:阴陵泉、三阴交、丰隆;
2、祛痰三针:中脘、足三里、丰隆;
3、湿疹三针:曲池、血海、足三里;
4、头项痛三针:风池、颈百劳、肩外俞;
5、落枕三针:后溪、昆仑、绝骨;,
6、鼻炎三针:印堂、迎香、上星;
7、过敏性鼻炎三针:攒竹、通谷、太冲;
7、补气三针:气海、关元、足三里。
大成一三针法之止痛正骨松筋组合针法
8、止全身所有疼痛针
止痛穴三针 1.5寸针
(第二掌骨与第三掌骨连接上1寸处,贴第二掌骨边缘,针尖斜向食指),三针,1.5寸针;
后溪穴三针
第一针,后溪透中渚,1寸针;
第二针,后溪透劳宫,2.5寸针;
第三针,后溪透腕骨,1.5寸针;
9、止痛正骨松筋针
止痛正骨穴三针 2寸或3寸针
曲池下1寸,其两穴与手三里成三角形。
快速破皮进针后,贴在缘骨向手太阳小肠经方向斜刺,最好能达到针感最大化。
共三针,进针方向一致。
松筋穴三针 1.5寸针
鱼际穴贴骨一针,旁开5分各一针。
w idth:100% !importa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针灸三针系列详解靳三针有两层含义。
刚开始是指靳老治疗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三次治愈。
患者问这是什么疗法,灵机一动就回答是鼻三针。
后面靳老通过研究文献、总结临床,得出用三个穴位治疗一种疾病的方法。
当时有记者来采访,通过观察发现都是扎了三针,于是写了篇“靳三针轰动巴黎”的文章。
从此,靳三针名扬天下。
下面一一道来: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
主治:智力低下、痴呆、头痛,头晕。
智三针神庭穴为第一针,左右两本穴神为第二、第三针。
神庭,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本神,在头部,当前发际上0.5寸的神庭与头维穴连线的内三分之二与外三分之一的交点处。
主治:智力低下,精神障碍。
舌三针以拇指一、二指骨间横纹平贴于下颌前缘,拇指尖处为第一针,其左右各旁1寸处为第二、第三针。
主治:语言障碍、发音不清、哑不能言。
流涎、吞咽障碍。
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二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一寸为第二、第三针。
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外伤所致的半身不遂、口眼、窝斜,脑动脉硬化,耳鸣、耳聋,偏头痛,帕金森氏病、脑萎缩,老年性痴呆。
定神针印堂上0.5寸为定神1针,左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Ⅱ针,右阳白上0.5寸为定神Ⅲ针。
主治:注意力不集中、斜视、前额头痛、眼球震颤,眩晕,视力下降。
针法:沿皮下,向下直刺0.5~0.8寸出针时用棉球压针口、以防出血。
晕痛针为四神针+ 印堂、太阳。
主治:头晕头痛、头顶痛、偏头痛、前额痛。
针法:直刺0.5至0.8寸,注意针下有硬物感觉时,是刺中髎骨切勿再深刺,可将针稍提高0.2寸即可,进针后不提插捻转,可用刮针。
面肌针1、眼睑痉挛:四白、下眼睑阿是穴。
2、口肌痉摩:地仓、禾髎、迎香。
针法:四白直刺或斜刺0.5—0.8寸;下眼睑阿是穴向鼻沿皮下平刺0.5寸;地仓、向颊车平刺0.5—0.8寸;禾髎向下关平刺0.8寸,进针后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稍密。
强度大至眼肌或口肌痉挛抽紧为度,但要病者只有肌肉抽紧而不痛为度,留针30-40分钟。
凡用电针必需电后5-10分钟调大一些,因通电后不再调大,此时病者已经适应而无效了。
叉三针为太阳、下关、阿是穴。
针法:各穴均直刺0.5—0.8寸深。
可加电针连续波,留针30—40分钟。
面瘫针1、额睑瘫:阳白、太阳、四白。
2、口面瘫:翳风、迎香、地仓透刺颊车、人中。
主治:面神经瘫痪,中风口眼歪斜。
针法:翳风耳后凹陷中央向前直刺0.8—1寸。
人中向上斜刺0.5寸深。
余穴均按各针法针刺,针刺后每5—10分钟,捻针一次,留针30—40分钟。
突三针水突、扶突、天突。
主治: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囊肿。
针法:水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
扶突:沿皮向气管斜刺0.5—0.7寸;天突:先进刺0.3寸,再将针柄提高向胸骨后斜刺0.3寸。
诸突进行后不提插,只有捻针、或刮针留针30分钟。
眼三针眼Ⅰ在晴明穴上一分。
眼Ⅱ在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眼Ⅲ,目正视,瞳孔直上,当眶上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变性,弱视等内眼疾病。
针法:凡刺眼三针均嘱患者闭目,医者以左手轻固定眼球,右手持针,缓慢捻转进针。
进针后不作捻转,提插,可用拇指甲轻刮针柄。
出针时用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针眼Ⅰ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垂直进针1—1.2寸。
针眼Ⅱ轻推眼球向上方固定,紧靠眼眶下缘缓慢直针1—1.2寸。
针尖可向上斜进。
针眼Ⅲ,轻推眼球向下固定,紧靠眼眶上缘缓慢直刺1—1.2寸。
针尖可先向上微斜进,再向后斜进。
鼻三针迎香、鼻通(上迎香)、印堂或攒竹。
主治: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衄、嗅觉障碍。
针法:迎香,针尖向鼻翼平刺5—8分,鼻通针尖向下平刺5分深,攒行、印堂、向下平刺3—5分。
耳三针听宫听会完骨。
主治:耳聋耳鸣。
针法:听宫、听会张口取穴、直刺1—1.5寸深。
完骨穴向前上方直刺1—1.5寸深,耳三针针后均不提插,可用拇指刮针柄法或轻捻转法。
手三针合谷、曲池、外关。
主治:上肢瘫痪、麻痹、疼痛、感觉障碍。
针法:合谷、外关均直针0.8—1.2寸深。
曲池直针1—1.2寸深。
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主治:下肢感觉或运动障碍,下肢瘫痪、疼痛。
针法:足三里三阴交直针1—1.5寸,太冲直针5—8分深。
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
主治:弱智儿童多动症,动多静少、癫痫、失眠。
针法:三穴均直针0.5—0.8分深。
足智针涌泉穴为第一针,趾蹠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联线中点为第二针(泉中),平第二针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泉中内)。
主治:弱智儿童的自闭症,多静少动,哑不能言。
针法:均直针:0.5—0.8寸深。
肩三针肩髃穴为第一针,同水平前方二寸为第二针,同水平后方二寸为第三针。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炎,上肢瘫痪,肩不能举。
针法:针尖与穴位成90°角、直刺0.8—1寸。
注意不要过深以免刺中胸腔。
膝三针膝眼、梁丘、血海。
主治:膝关节肿痛或无力、膝骨质增生。
针法:直刺0.8—1.2寸。
可加电针连续波,红外线,多罐法。
腰三针肾俞、大肠俞、委中。
主治:腰痛、腰椎增生、腰肌劳损、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针法:均直刺1.2—1.5寸深。
(余同膝三针)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
主治:颈椎病、颈项强痛。
针法:三穴均直针0.8—1寸深。
不宜过深免伤内脏。
余同膝三针。
背三针大杼、风门、肺俞。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背痛。
针法:向脊柱方向斜刺0.5—0.7寸。
不能深刺,防伤内脏。
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主治:踝关节肿痛、活动障碍、足跟痛。
针法:均直刺0.8—1寸深坐骨针坐骨点、委中、昆仑。
坐骨点俯卧位,在病者臀沟尽头部,以2、3、4、5指拼拢平放,在小指旁与臀沟尽头平高是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针法:坐骨点,用挟持进针法,以酒精棉球包裹3—4寸长针的针体下段,露出针尖,垂直插入皮肤,过皮后,以左手指挟棉球、扶针体,左手捻针柄,边捻边进约2寸深自有麻痹感向足趾传导时可停止进针。
委中、昆仑直针0.8—1.2寸。
用电针接连坐骨点与委中,连续波,以病者能耐受强度为准,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调大电针强度一次,可调2—3次。
痿三针上肢痿:曲池、合谷、尺泽。
下肢痿: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主治:痿症:(肢体肌肉痿弱,无力、活动障碍)。
针法:诸穴均直针0.8—1.2寸,用补法,慢入快出,以针下热为准,每次留针40分钟,行补法5次以上,亦可用电针连续波,频率细疏,以中等强度病者要用舒适感觉为度。
30次为一疗程。
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主治:胆固醇增高,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证。
针法:内关直刺0.5—0.8寸深,足三里,三阴交均直针1—1.5寸。
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
主治:胃脘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针法:中脘、内关直针5—8分,足三里直针1—1.5寸。
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墟主治:腹痛、肠炎、痢疾、便秘。
针法:开枢、关元直针0.8—1寸,上巨墟直针1—1.5深。
胆三针日月、期门、阳陵泉。
主治:胆疾病针法:日月、期门平刺0.8—1寸(注意不要刺入胸腔),阳陵泉直刺1—1.5寸深。
尿三针关元、中级、三阴交主治:泌尿疾病,腹痛。
针法:关元、中极直刺0.7—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阳三针关元、气海、肾俞主治:阳萎、遗精、不育。
针法:关元、气海直针0.8—1寸。
肾俞直针1.2—1.5寸。
阴三针关元、归来、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不孕症、盆腔炎。
针法:关元、归来直针0.8—1.2寸,三阴交直针1—1.5寸。
闭三针十宣、涌泉、人中主冶:中风、昏迷不醒,休克。
针法:十宣进针2分,捻针并放血3滴,涌泉直刺0.8—1寸,强捻针。
人中直刺0.5寸。
脱三针百会、神阙、人中。
主治:中风脱症(面色苍白、四肢阙冷、大汗如淋、脉微细迟)。
针法:以灸为主,回阳复脉,百会、神阙用隔盐灸、或隔姜灸、艾炷宜稍大。
一次灸10壮。
人中向上斜刺0.5~0.8寸,留针,捻针,脱三针以脉腹汗止,肢暖、清醒为度,如未清醒半小时后可再针灸。
针灸必备——内外妇儿急症常见病针灸治疗的主穴、配穴及操作针灸急救,被淡忘的最好急救术脑呆针四神针、人中、涌泉主治:老年性痴呆。
针法:四神针(见晕痛针),人中、涌泉(见闭三针)留针40~50分钟,每8~10分钟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转手法5~6次,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肥三针中脘、带脉、足三里。
主治:肥胖症、尤以腹部肥大为佳。
针法:足三里直刺1—1.5寸,带脉针尖向脐,皮下横刺3—3.5寸,中脘针尖向关元,沿皮下平刺2—3寸,进针后,每5~8分钟捻针一次,治疗一次捻针5~6次,留针30~4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亦可用电针。
痫三针内关、申脉、照海。
主治:癫痫、足内翻、足外翻。
针法:申脉、照海,直刺0.5—0.8寸。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