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单元文言文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第④段中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6、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3分)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 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3分)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避秦时乱)
5、写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 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6、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
四、阅读理解
1、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答: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答: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答:
2、写出出自本文的五个成语并解释其意义:
(1)、
(2)、
(3)、
(4)、
(5)、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答:
古义,
今义,
4)
无论:
古义,
今义,
(5)
鲜美:
古义,
今义,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8、椎髻仰面椎髻:19、左手倚一衡木 衡:
21、右手攀右趾攀:22、若啸呼状 状:
22、 其人视端容寂视端: 容寂:
23、若听茶声然若⋯⋯然:
24、 船背稍夷 夷:2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
27、钩画了了了了:28、其色墨 墨:
29、 曾不盈寸 曾: 盈:
30、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 修狭:
4、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计其长曾不盈寸( )
)启窗而观(


5、可: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6、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此中人语云(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4、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桃花源记》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悉.如外人
悉(

(2)
林 尽.水源
尽(
)
3)
芳草 鲜.美.
鲜美(
)
(4)
屋舍 俨.然.
俨然(
)
5)
便扶 向.路
向(
)
(6)
寻.病终
寻(
)
(7)
便要.还家
要(

(8)
处处 志.之
志(
)
、写出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
交通:
古义,
今义,
2)
妻子:
古义,
今义,
(3)
绝境:
4、佁然 不动
5、
如鸣佩环,心 乐 之。
6、皆若空 游无所依
7、
斗折蛇行
8、水 尤清冽
9、
凄神寒骨
10、影 布 石上
二、
一词多义: (13分)
1、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2、差
参差披拂(
)来自百度文库
以其境过清( )
其岸势犬牙差互(

3、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
4、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
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用说魏、晋了。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老人和小孩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D.其人视端容寂
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 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无意间发现桃花源入口。 第二部分(2-3段):第一层(第
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发现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美满;第二层(第3段)写桃花源中的 人热情接待渔人。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再寻桃花源,终不可得;别的人也没能 找到桃花源。
【写作特色】
1、本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属事理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分—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载,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10、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
3、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 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 神往。
(3)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4)无论:古义,不要说今义,关联词,“不管”的意思
(5)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 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小石潭记》练习
一、
解释加粗的字词: (10分)
1、
潭中鱼可百 许 头
2、往来 翕忽
3、
从小丘 西 行百二十步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1、用原文中的相关内容填空。 (14分)
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 ”呼应,又为下文的“
”埋下伏笔。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妙用比喻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
4运用排比写石底的句子:__
5精用短句写环境的句子:_
6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7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 、
潭中的气氛。 (3分)
3、课文抓住“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来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3分)
4、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3分)
A.第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初中八年级上语文《桃花源记》训练答案
【内容概述】 本文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叙述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 源中人们的生活情景,虚构了一个人人劳作、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 定、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 会的不满,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渴望摆脱剥削、压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 的美好愿望。
同游者:吴武陵(

5、
为 为坻为屿( )
6、以
全石以为底 (

全石以为底( )
卷石底以出 (

以其境过清 (

三、
翻译下列句子: (28分)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3、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解释下列词语。
7、盖大苏泛 赤壁 云 盖: 。 泛: 云:
8、有(yòu)奇(j )ī有: 奇:
9、高可二黍许 可: 许:
10、中 轩敞 (chǎng)者为舱 轩: 为:
11、如有所语如: 语:
12、其两膝相比者比:13、绝类弥勒 绝: 类:
14、矫首昂视矫:15、不属属:
16、诎右膝诎:17、 历历数也 历历:
7、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8、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9、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四、选择题
4、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
5、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B.中轩敞者为舱
4、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 否得以实现?
答:
5、渔人离开桃源后, “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 ,而后来寻找桃源的人“寻向所志” , 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6、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 “记 ”,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4)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5)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渔人觉得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这个人一一给(他们)说了自己知道的, (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
4、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