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
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一、降水与生活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
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降水概念及其主要形式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
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
(小雨)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
(中雨)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
(大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暴雨)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
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
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3.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3. 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教学内容降水的变化。
教学目标1. 能够运用降水材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 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1.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 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1. 用雨量器和量杯观测近期的一次降雨或降雪,并记录降水量。
2. 教师搜集: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资料、阅读资料“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3. 童谣《小松树,快长大》磁带与录音机。
4. 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我国传统的居民房屋建筑形式中的平顶房、尖顶房、大土楼、竹楼、高架屋、窑洞等的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童谣《小松树,快长大》:“小松树,快长大,绿树叶,发新芽,阳光雨露哺育它,快快长大,快快长大!”优美的音乐告诉我们:小松树的长大,必需的自然条件是阳光、雨露(及肥沃的土壤等)。
雨露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二、新课教学1. 降水的概念活动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讨论并解释: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如果我们把洗干净的湿衣服晾在阳台外面,过不了多会儿,衣服就干了,这是怎么回事?归纳:衣服上的水分不断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3 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散布教课方案《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散布》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均匀降水量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读图、画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研究能力。
2、经过讲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经过活动设计,让学生经过动脑、着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加强地理的学习兴趣,加强自信心,培育学生主动研究、战胜困难的意志,提升与别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世界降水的散布。
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三、教法1、小组沟通议论法2、讲话法3、多媒体课件协助教课法四、教课过程【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散布(多媒体展现)雨、雪、冰雹三种降水的形式,引出降水的定义。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1、降水的定义(多媒体展现):从大气中下降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测定:(多媒体展现)单位及测定的仪器。
降水量的计算:(多媒体展现)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设问)不一样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3、降水对人类和生活的影响(学生活动赐教材)分红 3 组,每组议论此中的一项,由代表讲话,而后小组互评,教师评论。
(多媒体展现降水对人们的影响,两组图片,共8 张)总结 :风调雨顺,五谷丰收——降水合时适当,对农作物生长特别有益。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期间的降水量是不一样的,下边我们就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的学习和剖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多媒体展现)降水的季节变化可用柱状图表示1、问题:我们所处的北方地域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什么特色?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2、读柱状图(多媒体展现)让学生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能够用柱状图表示。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知识与技能1. 了解降水的形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 会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 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绘图;分析探究。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水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富贵的自然资源。
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是将来,水始终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水体都要通过降水的形式完成水循环。
降水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降水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二、新课学习(一)降水的变化1.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拓展延伸: 观看视频降雨的形成2. 降水的影响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利影响:一、降水可以调节气候,二、可以灌溉农作物,三、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等。
不利影响:泥石流,暴雨导致山洪、洪水等自然灾害。
3•降雨的等级读表格,了解降雨的等级回顾旧知识:降雨的天气符号4. 降水量的测量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人工测量:一般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录一次,这两次记录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单位:毫米(mrh5. 降水的季节变化(1)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一个地区,一年内不同月份降水量是有差别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降水的年际变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2)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月降水量:50毫米左右空气较湿润;超过100毫米叫多雨读降水量柱状图,得出:(常年湿润型:降水年变化小;夏季多雨型:降水年变化大;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3)小画室:学绘降水量柱状图某城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单位:毫米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7月、8月、9月)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12 月、 1 月、 2 月)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约740 毫米)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②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③小雪以来霜气清,今朝寒色倍严凝;
④大雪二十五六日,漫天塞地冰峥嵘。
【学生活动】齐读上述古诗词。
2.古代如何观测和记录降水
【提问】通过品读古诗词中“小雨”“大雨”“小雪”“大雪”的描写,同学们应该对于降水等级如何划分感到好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思与学”栏目的内容,概括古人是如何观测、衡量及记录降水的。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教材图4.18,结合生活实例体会降水量的大小,掌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小结】通过雨量器和量筒我们可以将降水数据化,在现实生活中不同降水量往往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4.降水的变化
(1)分析降水的变化
【提问】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如我们的家乡安徽省蚌埠市。同学们,在一年中,蚌埠市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吗?什么季节比较多?什么季节比较少?
【小结】降水在同纬度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少。此外,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讲述】在教材图4.21中,找到世界“雨极”乞拉朋齐,说明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湿润空气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找到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说明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降水少。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家乡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讲述】通常用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月份降水量柱的高低观察降水量各月的差异和时间分配规律。
【布置任务】让学生读教材第80页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图4.19,观察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思与学”栏目,描述清代《晴雨录》中对于降水量的衡量和记录方法,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说出降水的主要形式;知道降雨的等级及其划分依据。
2.通过雨量器的使用,知道降水数据的获取途径和方法;能够运用降水资料规范地绘制出降水柱状图。
3.运用降水量统计数据或降水量柱状图,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
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说出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图表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学生用降水量绘制资料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有什么分布规律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探讨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回顾总结这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首先了解了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量的测量:仪器以及单位;降水的季节变化,柱状图的绘制以及柱状图的判读等。
方的降水的季节
变化特点。
设置悬念,激发学
生求知欲。
课堂小结
古人用美好的诗词帮我们记录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现象,而科学的知识可以给予我们一双解读自然的眼睛。
地理学就是在人和自然间谱写美妙诗歌的学科,读懂地理数据,让我们智慧,用好地理规律,让我们通达。
愿每一位走出地理课堂的小达人们,都能用所学更好地生活。
作业
布置
完成本课随堂练习。
板书
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水循环、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所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此外,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涉及诸多地理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降水现象。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知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地图、降水分布图、实例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规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1. 知识背景与分析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变化和分布。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差异,以及降水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趋势•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1.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分类与概念•降水量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原因及其影响2. 教学步骤2.1 导入新知识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后,可以通过一些导入新知识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打开知识视窗,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导入新知识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图表呈现、影像展示等。
此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分类,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入讲解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常见场景,了解什么是降水(先让学生找证据,再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自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的区别(以雪花、雨滴为例),让学生对降水的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
2.2 教学实践在导入新知识后,教师需要在讲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分布差异和变化趋势。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温度和降水数据,图表、气象数据来让学生自行画出中国年平均降水分布示意图、中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中国降水的年轮分布等。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某地区的降水量变化,通过年均降水量和气温的关系来进行研究,让学生从中了解降水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3 教学总结本节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以及对学生今后学习的指导方向。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需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降水的分类和概念•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降水量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的演练中,教师在引入新知识、教学实践、教学总结三个环节中,切实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需求,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概念和种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并介绍不同种类的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
2.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3. 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4. 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课程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老师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以及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不同种类的降水。
3. 掌握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4. 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5. 实地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并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降水及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并提高他们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三、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实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相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对比——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比较哪个月多哪个月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北京在不同时期降水状况截然不同?降水的多少对人类生活生产有何影响?如何判断降雨的大小?板书:一、降水和我们提问: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如何测量某地降水量?向学生介绍: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降水形式是降雨和降雪,但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活动:①把学生分三组,开展分组合作探究:尝试根据课件中展示的谚语、图片及日常生活分析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②第一组:从降水适中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第二组:从降水过多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第三组:从降水过少考虑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三组学生阐述各自的观点。
①第一组:降水适中总体上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利。
③第二组:降水过多不利于降水对人类生产生活,易发生洪涝灾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的变化。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从而提高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对气候的影响因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的理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分布的规律3.降水变化的特征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媒体资料,直观展示降水的内容。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降水形成过程的动画,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提问:“你们发现了降水的分布和变化有哪些规律?”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降水分布和变化的特点,教师巡回指导,提问:“你们认为降水的分布和变化受哪些因素影响?”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提问:“你们能解释这个案例中降水的变化原因吗?”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降水变化的特征,教师巡回指导,提问:“你们认为降水变化的特征有哪些?”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问:“你们能概括一下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特点吗?”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问:“你们认为作业中哪些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特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3.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1.降水的分类;2.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1.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过程1.知识讲解(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一段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雨水•雪水•冰雹(2)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的降水类型和分布差异很大。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南部沿海地区和江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全年降水比较均匀;•西北干旱地区:降水非常少,年降水量不足 50 毫米;•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大部分为雪水。
(3) 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我国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
在垂直方向上,我国降水的分布受到高度的影响,而在水平方向上则受到山脉和季风的影响。
我国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特点也不同,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2.案例分析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数据,分析我国各地区的降水情况:地区降水量(mm)南京1077重庆1031上海1248呼和浩特304拉萨4043.练习请设计一个小调查,了解同学们所在城市的年降水量。
4. 总结通过本次课的讲解和练习,同学们对降水的分类,我国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降水的分类和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在练习环节,设计了一个小调查,增加了同学们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让同学们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动度和学习效果。
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教学(jiāo xué)设计第四单元(dānyuán) 天气与气候第3课降水的变化(biànhuà)与分布一、教材(jiàocái)分析:本节课是星球地图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biànhuà)与分布》。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在,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之后,教师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降水形式的图片,降水形成过程的视频片断,材料阅读等内容,目的是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进而加深这些现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及学生的兴趣的调动。
另外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
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综合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3.了解降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4.能够分析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空气中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降水可以分为雨、雪、雹、霰等几种类型。
2. 降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降水的变化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变化: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分布不同,夏季降水量较多,冬季降水量较少;2.地理位置:不同地理位置的降水量也不同,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多,内陆地区降水量较少;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影响降水量和分布,例如全球变暖会导致降水量增加;4.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降水的分布也有影响,例如山地降水量较多,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
3. 降水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降水的分布特征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纬度分布:不同经纬度的降水分布不同,赤道地区降水量较多,极地地区降水量较少;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分布也有影响,例如副热带高压带会导致干旱地区的形成;3.海陆分布:海陆分布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例如海洋上空的降水量较大,陆地上空的降水量较少;4.气候带分布:不同气候带的降水分布也不同,例如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较大,荒漠地区降水量较少。
4.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会影响农业生产,例如干旱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会受到影响;2.水资源利用: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水资源的利用,例如降水量减少会导致水资源短缺;3.自然灾害: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例如降水量过大会导致洪涝灾害;4.经济发展: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例如干旱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
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
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完成活动.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
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回答:略
老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59页(图3.22)
板书: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老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
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
地方降水季节差异很大.
读图3.22回答了书上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完成59页活动题,老师指导绘图步骤.画出一幅水量柱状图,可以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模拟老师的画法练习.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们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样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板书:四、世界的降水分布
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课本第60页图3.2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干旱的地区各分布中哪里?
老师: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板书: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新加坡、印尼).
(2)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