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组成的。
(2)能识别扩散现象,知道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3)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
2.难点:区别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理解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一瓶花露水,在学生中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让学生猜黑色塑料袋中装着什么?教师喷出空气清新剂,请闻到味道的学生举手示意。
(二)新课教学教学情境:拿出一张纸,不断把纸撕得细小,能分割到什么限度?教师讲授,分子的度量单位为10-10m,让学生认识到分子非常小。
让学生观察“电子显微镜下的金原子”图片(见教材第2页)。
知识归纳: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说明: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
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多原子分子”。
教学情境:演示“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硫酸铜溶液在水中的扩散现象(见教材第3页)。
举例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在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以看到墙里面呈黑色;光滑铅片与金片紧压,5年后互相渗入约1mm深;等等。
知识归纳:(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
教学情境:演示分别在装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瓶子中滴入一滴墨水后,比较墨水扩散快慢的情况的实验。
实验现象:看到热水瓶中的墨水扩散快。
知识归纳:(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说明:分子运动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而宏观物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物质内部的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4.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并能够解释其原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2. 教学重点: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以及扩散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茶水的香气弥漫,引起学生对分子运动的兴趣。
2. 理论讲解:a.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分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b. 分子间的作用力:介绍分子之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
c.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3. 实验观察:a. 安排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的运动。
b. 进行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如分子间的吸引和排斥实验。
4. 扩散现象的解释:a. 解释扩散现象的定义:不同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b.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的原因。
5. 随堂练习:a. 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b. 安排一些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分子间的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分子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3.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在运动中碰撞,改变方向和速度。
(3)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
答案:物体受热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物体体积膨胀。
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饮料容易溢出。
答案:夏天温度高,饮料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饮料体积膨胀,容易溢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知识,如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第一章:分子的概念1.1 分子定义: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最小粒子,具有独立的化学性质。
1.2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解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3 分子模型:通过模型或图片展示分子的结构,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子。
第二章:分子的运动2.1 分子运动的特点:介绍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永不停息的特点。
2.2 分子运动的测量: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分子的运动速度和距离。
2.3 影响分子运动的因素:探讨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第三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3.1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介绍分子间存在的相互吸引和排斥的力。
3.2 分子间的距离与相互作用:讲解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的关系。
3.3 分子间的键合:介绍分子间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现象。
第四章:扩散现象4.1 扩散的定义:解释扩散现象是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发地移动的过程。
4.2 扩散的规律:讲解扩散的速率与浓度梯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4.3 扩散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扩散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章:分子热运动与温度5.1 分子热运动的规律:介绍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5.2 温度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探讨温度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5.3 热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能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在物体内部传递的过程。
第六章:物态变化与分子运动6.1 物态变化的概念:解释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6.2 物态变化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探讨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分子的运动特点。
6.3 实验观察物态变化: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态变化过程。
第七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7.1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本质:深入讲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微观机制。
7.2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探讨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7.3 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验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1章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与斥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
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生活中的现象,如酒精蒸发,引导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如气体扩散、固体膨胀等,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师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并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13.1 分子热运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与斥力七、作业设计(1)酒精蒸发;(2)固体膨胀。
2. 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13.1分子热运动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两个气球、绳子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两个气球相互靠近时会相互吸引,远离时会相互远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讲解过程中,注意用生动的例子和生活中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验观察与分析(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将两个气球用绳子吊起,让学生观察在一定温度下气球的运动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4.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3.1 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分子热运动的相关内容,并简要注明自己的理解。
2. 请举出两个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
人教九年级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物质的构成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2.分子热运动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神奇的软蛋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物质的构成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讨论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活动一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
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活动二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教学重点: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扩散现象的原理。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炒菜时菜的香味四溢,解释这是由于分子的扩散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炒菜时菜的香味四溢的原因。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在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时,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解释和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子热运动的其他现象,如布朗运动,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扩散现象及其说明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解释相关的现象;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雾、蒸气等,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实例分析:分析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让学生举例说明;4.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5. 随堂测验: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7.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2. 特点:无规则、永不停息;3. 分子间作用力:引力和斥力;4.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2. 题目二:举例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3. 题目三:思考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
答案:1. 分子热运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了分子热运动的定义、特点以及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分析了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课堂练习和随堂测验环节,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设计贴近生活,让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知道分子是很小的,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并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掌握温度是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表现。
3. 了解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知道分子是很小的,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并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掌握温度是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表现。
3. 了解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的定义和性质,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扩散现象。
难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向学生解释生活中的宏观现象,如蒸发、沸腾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微观粒子的运动。
2. 分子定义和性质的学习教师通过PPT展示分子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学习分子的基本概念。
分子是很小的,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并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教师通过实验和PPT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温度是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表现。
4. 扩散现象的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和PPT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并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师通过实验和PPT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6.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技巧。
例题:一个物体在室温下是固态,升高温度后变为液态,再升高温度后变为气态,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解答:这个过程说明了温度是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表现。
7. 随堂练习教师通过PPT展示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答案。
练习题:(1)分子是很小的,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并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扩散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知识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掌握扩散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如:热胀冷缩、湿衣服晾干等。
3.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理解物质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结合生活实例,如:热水比冷水更容易结冰、湿衣服会晾干等,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讨论主题:分子热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分子热运动在该实例中的作用,并解释相关现象。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会引导他们回顾之前学习的物质组成、微观粒子等方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我会给出答案:“这是因为冰水中的分子热运动减缓,导致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感到凉爽。”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子热运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系统地讲授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即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
2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仍需提高。
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还较为肤浅,停留在表层。
但他们善于思考,而且能较快的接受新知识,理解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他们对知识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从实际生活出发,将理论联系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结合实验,发挥他们善观察,勤思考,爱动手,爱动脑的特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3重点难点重点:分子的热运动难点: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4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烧杯中装有酒,打开盖子,整个教室都弥漫着酒味)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大家猜它是什么物质?生:酒。
师:酒在烧杯中,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它的气味?生:因为分子是运动的。
师:酒分子是运动的,我们称之为分子的热运动。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子的热运动。
2【活动】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活动小组组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导学案中第二部分(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3【讲授】新知学习(一)物质的构成师: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生: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师:(举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组成。
分子极其微小,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只有百亿分至几米。
我们用10-10m为单位来度量分子。
想观察到它们,需借助什么仪器?生:电子显微镜。
(二)分子热运动师: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生:运动的。
师:分子很小,分之间的热运动我们肉眼看不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分子热运动
13.1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
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的体积很小,我们用肉眼看不到。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学生讨论,老师点评)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香水瓶或打开酒瓶,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为什么能闻到香水的香味或酒味? (学生回答,点评)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
二、导学1、扩散现象下面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现象。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即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
请举出几个例子,看谁观察得细致。
通过所举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扩散能发生在体和体之间、体和体之间。
科学家们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这说明扩散也可以在体和体之间发生。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
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有什么不同。
想想议议:1)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学生讨论)是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铅分子聚合在一起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热运动的应用:如蒸发、扩散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扩散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例解释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3. 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运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扩散现象。
2. 答案:(1)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扩散现象是分子间相互渗透、混合的过程,如香水扩散、食物变质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3.1分子热运动 教案(人教九年级全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教学方法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教具和媒体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如何研究分子的运动?利用小组“讨论法”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知道研究这类问题的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分子太小,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的运动情况,该如何研究?汇总学生讨论情况回忆思考小组讨论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模型法、类比法等二、研究方法类比法选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容易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探究分子的运动规律确定研究方法展示实物:一杯大米、有一条小鱼的一杯水、有许多条小草鱼的一杯水,引导学生确定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
观察交流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三、形成假说1.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水温不能超过鱼的承受极限温度)2.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通过观察探究得到鱼的运动规律,类推得出分子运动规律的假说,学生非常容易而且自然通过课件2形象地展示水的温度对草鱼的运动快慢的影响,加深实验印象,同时可以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分子的运动。
1.展示实物:两杯盛有等量水和草鱼的水杯,但两杯水中的小草鱼运动快慢不同。
2.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
3:鱼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2.为什么液体较难被压缩?
3.为什么气体容易被压缩?
归纳:分子动理论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
2.
3.
三、自觉诊断
1.“八月桂花遍地开”,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______现象,它说明_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
两滴水银相接触时可以结合成一大滴水银,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的缘故。
2、有些房间是用一种含有甲醛的板材装饰的,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
质,进入这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________的。
3、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由于分子间有________,两块铅就结合在
一起,再继续压紧又非常困难,这表明。
4.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
用人群分布的状态来类比物质的状态。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液态、固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作
业
布
置
教
学
反
思。
13 1 分子热运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通过分析和推理,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微观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理解科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策略:通过实验和观察,结合理论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生活现象到分子热运动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讨一个既神奇又普遍的现象——分子热运动。
在座的各位,我相信都曾经感受过花香四溢的美妙,或是在晾晒衣物后,感受到它们逐渐变得干爽的过程。
但大家是否想过,这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科学奥秘呢?当我们在春天的公园里漫步,四周的花香仿佛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春天的到来。
花香为何能够飘散得如此之远?当我们晾晒衣物时,又为何会逐渐变干呢?其实,这一切都与分子热运动息息相关。
分子,作为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一直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正是因为分子的这种热运动,使得花香分子能够不断地扩散到空气中,让我们在远处也能感受到那份芬芳。
同样地,当衣物被晾晒时,水分子也会因为热运动而逐渐从衣物中逃逸,使衣物逐渐变干。
通过这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
大家将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科学的奥秘。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同揭开分子热运动的神秘面纱吧!新课教学: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更深入地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分子是如何运动的呢?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的运动,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和观察来间接地感受和理解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知识目标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物质的构成能简单的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
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神奇的软蛋
星期天,小明来到爷爷家过周末,发现爷爷家的食品柜里有一瓶醋泡蛋,蛋壳已经泡没了,
只剩一层蛋膜包着鸡蛋,爷爷说这是一种保健食品.调皮的小明趁爷爷不注意,将“软蛋”冲洗
干净后放在了清水中,奇怪!“软蛋”竞一点点地长“胖”了.这其中的奥妙,你能解释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出示玻璃杯,想一想如果把此杯子打碎,碎片是否还是玻璃?如果经过多次分割,颗
粒会越来越小,如果不停的分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
讨论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物质的变化情况、无限度的分下去时出现的情景。
归纳总结
(
1)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或者原子。
(2)常见的物质是由及其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大小用分子的直径来衡量,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的大小。
探究点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活动一
演示一:教师打开一盛有香水的香水瓶,让附近的学生闻一下。
问题:能不能闻到香味?为什么?
演示实验2: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观察并思考:上面空瓶有红色现象说明了什么?将空瓶与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颠倒放置,重做这个实验能否得出相同的结论?
结论:上面空瓶有红色,说明二氧化氮气体分子到了上面空瓶中,分子是运动的。
这个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
颠倒放置时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因为二氧化氮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向下运动,无法证明分子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交流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一下,能否举出几个例子?活动二
提出问题:气体可以发生扩散,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可以发生扩散呢?
演示实验3:向一个盛有热水、冷水的两个烧杯中用滴管注入两滴红墨水。
观察并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说明液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的快慢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拓宽延伸:结合演示实验,阐述出课本P3的13.1-3说明的问题。
实验中如果将水在硫酸铜溶液的下面,是否能够影响实验效果?
活动三
提出问题:固体分子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举例。
归纳总结:
(1)说明了气体、液体、固体在相互接触后,都能彼此进入到对方内部,这种现象叫扩散现象。
(2)扩散快慢的因素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的越快。
(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时刻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典例剖析
(泉州中考)东亚文化之都--泉州,风景秀丽.如图所示的情景,能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是()
A.天柱山薰衣草落叶归根
B.虹山村油菜花花香阵阵
C.清源山缤纷秋叶色彩梦幻
D.九仙山淞玉树琼花
【点拨】分子运动是微观上的运动,肉眼看不见的,它通过宏观的颜色、气味、味道来间接的反映出来;机械运动是宏观上的运动.由此展开分析、解答.
【自主解答】
【方法归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够直接观察到,它是通过宏观的颜色、气味、味道来间接的反映出来,我们只要是看的到的运动都属于宏观的机械运动.我们平时所见到阳光下尘土飞扬、浓烟滚滚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探究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问题1: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但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
演示实验4: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教师在下面逐个加挂钩码,挂很多个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实验5拿出准备好的注射器,拧下针头,拉开活塞,用大拇指堵住针头的一端,用力压活塞,有什么感觉?将活塞中的空气换成水,再做一做,有什么感觉?
归纳总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拓宽延伸:
演示6让学生取一根弹簧,感受拉和压时作用于手的力。
然后教师拿两个乒乓球,中间放一根弹簧,告诉学生用这个模型来比拟两个连着的分子,教师操作,让学生来回答。
当弹簧拉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弹簧压缩,分子间的距离缩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弹簧不用力时,引力=斥力。
归纳总结:
(1)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2)不同情况下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若d指“分子间的距离”;r 指“分子间的平衡距离”
则有:
①当d=r时,F引=F斥处于平衡距离处。
②当d<r时,F引<F斥,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当d>r时,F引>F斥,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2结合P5的13-1-5、6、7,并讨论交流教材物质三态的分子模型。
用表格的形式比较三种物态分子排列的不同特点。
归纳总结:
典例剖析:从分子作用力的角度说一说“破镜重圆”能否真的发生。
【点拨】分子间的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分子间的距离大的一定程度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不存在了.
板书设计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学反思
本节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为主,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为辅组织教学。
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